教师必读:怎样备课与写教案

教师必读: 怎 样 备 课 与 写 教 案

编者按:备课、写教案是教师的常务劳动;但怎样备课、怎样写教案,对于从教初始的年轻教师而言,不一定是件容易的事,有时往往很费心力,还是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备课、写教案虽然每位教师各有特色,但它总是可以寻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本报本期转载《教师必读(下)》中的

教 学 环 节 篇

第一章 备 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好课,就能争取工作中的主动权。这种准备工作愈充分.主动性就愈大,教学效果就愈高。

可是有的教师对认真备课认识不足,往往对于教材-知半解,因而在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不能讲清道理。有的教师备课不深不透,因而课堂上只能平铺直叙,不能重点突出。所以,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是做好课前准备,老师讲课首先要过好备课这一关。

第一节 备课的步骤

备课一般分为五个步骤,即:(一)学期(或学年)备课;(二)单元备课,(三)课时备课,(四)课前备课,(五)课后备课。现分别叙述如下:

学 期 备 课

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要在钻研教学大纲和通览教材的基础上订出全学期(或全学年)的教学计划。其主要内容是:

(一)确定全学期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

(二)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进度;

(三)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时间

(四)考虑教学方法

(五)做好教学(包括教具)准备。

学期授课计划,可以写成文字,也可以列成表格,视需要而定。

学期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览教材。在假期里,教师就应该钻研全册教材,领会编辑意图,熟悉知识范围;明确各个单元的目的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掌握重点,分清主次,作出课时划分。

通览教材的作用是:

(一)可以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知道它是在什么基础上被提出来的,它又能为后面的哪些教材作好准备。如果备一节,讲一节,不仅不能全面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更不能贯穿教材的内在联系。因此。通览教材是掌握知识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有助于教师讲课时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比如要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那么

(三)通览教材,就可以综览全局;居高临下,给制订学期授课计划提供依据;通览教材,才能通盘安排教学进度,不致于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四)通览教材,就能了解教这册教材有什么困难,及早进行准备;通览教材,有利于有计划的安排学习及参考书籍;同时把需用的教具都事先准备齐全。

通览教材、应防止两种情况:一种是走马观花,一味浏览,结果印象不深,所获无儿;一种是细嚼慢咽,玩味不已,结果时间精力有限,往往只能备出几篇。这样做的结果,前者是有名无实,后者是得不偿失。都不能达到通览教材的目的。因此,通览教材认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时间和精力,明确通览的目的,确定通览的重点。

单 元 备 课

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之前,还应进行单元(或课题)备课,拟出一个单元(或课题)的教学计划。单元备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进一步熟悉与掌握教材内容,领会本单元编排的目的与意图,确定单元(或课题)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妥善地处理教材,配备习题,安排授课时数及教学步骤;

(三)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确定主次、先后、详略;

(四)以单元为单位,把讲、读、写、练、实验和实践恰当地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

单元备课的好处是:

(一)便于全面分析一个单元的教材,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这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二)能有较充分的时间来钻研课本中的疑难问题,事先加以解决;

(三)能把备课和业务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不致于

如果上一节,备一节,不考虑这一节课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不能以系统、明确而重点突出的知识去武装学生的。

课 时 备 课

钻研全册教材和单元教材之后,虽然为备好每一节课做了准备工作,但是全册教材或单元教材的任务,都要通过每一节课去完成。所以,在此基础上,还得备好每一节课。

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板书计划、课内外练习题等等。

钻研全册教材、单元教材和每节课的教材,要求各有不同,但都应贯穿

课 前 备 课

教案写好了,是不是就等于备好课了呢?不是的。有的教师误以为写好教案或讲稿,就是备课工作的结束,讲课就不成问题了;也有的教师自恃讲课多年,教材比较熟悉,无需再花时间熟悉教案或讲稿,结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而写好教案或讲稿,不等于就能讲好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得下一番

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课前备课,已经不再是去熟悉教材、默记讲稿,而是面向学生,着重研究用什么方法去教会学生。所以,课前备课,除了要熟记教材以外,还要备方法,备感情,备语言,备教态,备教具。

一、 备方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教法。因为只有通过恰当的方法把学生教会,才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备课时要反复琢磨怎样形象直观,怎样布局板书,怎徉讲练结合… … 。只有方法得当了,才能教得生动,学有所得。所以,每次讲课以前,都应该把写好的教案摆在案头,想想

有哪几种讲法并加以比较,选出最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一种来讲。

二、备感情

除了备方法外,备好思想感情也是讲好课的重要条件,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走进教室以前,如果自己是兴奋、愉快而且是信心百倍的,那么教师就会津津乐道,学生也会全神贯注,讲课的效果就高。反之,或者由于教师对教材体会不深而缺乏信心,或是课前心情不畅,那么,课堂效果就不会理想,教室气氛也不会活跃。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感情充沛、心情偷快,上课前,总要收收心(可能杂事分心,收起来),养养神(回忆回忆讲授内容),这样讲起课来,就能轻松愉快、精力充沛、娓娓动听。

三、备语言

课堂讲授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语言。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技巧。一位教师虽然有着极为渊博的知识,但如果他不能通过鲜明、准确、精练、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因此,要善于选择最中肯、最精确、最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讲授的内容。

四、备教态

讲课时的姿态、动作是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如果讲课时,教态生硬死板,没有什么手势,或者姿势很不自然,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精打采。因此,教师讲课前,应该认真选择自己讲课的姿态、表情和手势,研究如何掌握得体的教态。

为了更好地改进教法,选择语言,备好教态,课前试讲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试讲不一定要人听,也不一定非讲出声音来,利用早晨散步时间边走边讲,或者在黑板面前默讲一遍。这对于熟悉教材,改进教法,发现问题,弥补漏洞,都有很大的作用。如果有机会能在其他教师面前先试讲一下,那就更好了。

五,备教具

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教具。使用教具,可使讲授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易懂,学生也会更加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同时又可节省教学时间。

对于需要演示的实验和学生的实验,教师必须预演一遍。最好是用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各做一次,把实验中可能产生的现象搞清楚,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周到。对于实验用的药品,事先要进行周密地检查,以免临时发生了问题,措手不及。

体育教师对场地器材设备应进行合理的安排,以鼓舞学习情绪,避免发生事故。如果学生冬天集合时面朝北风,练习时面向阳光,场地不干净,沙坑未松平,跑道没划好,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反之,设备器材有条不紊,学生一到操场就劲头十足,兴趣盎然,无疑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秩序就会有条不紊,教学时间也会相对充裕。所以,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搞好课前备课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无不如此。一位有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说:

课 后 备 课

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源曾经谈到:'梅兰芳

教学工作也是一样,必须善于课后总结,也可以说是课后备课。有些教师以为讲课是备课的结束,讲完了课就万事大吉。不是的。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水平,搞好课后备课乃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这是由于: 课前备课只是教学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课堂效果。真正反映教学效果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教案写的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教师只有在讲完课以后才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只有在学了以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因为,教师备课备懂,只能是初步的懂;只有讲课讲懂,能使学生听懂,对教材才是真懂。因而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中都有

课后总结必须和调查研究相结合。其中最宝贵的材料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教师应该随时记下这些反映,并不断加以分析研究。不要因为经验与意见零碎、细小而等闲视之。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第二节 备课的过程

备课的过程是:自备― 集体备― 再自备。在备课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采用开门备课的形式。

自 备

备课,首先应个人钻研,独立思考。教学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需要更多的独立劳动。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一环。

认真自备,是提高集体备课质量的前提。集体备课质量不高,往往由于自备不足。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发现

集 体 备

集体备课的好处很多,主要有:

(一)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对于一篇教材的理解必然有深浅之分,而通过集体研究,就可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例如,某个学校的语文教师集体备《唐雎不辱使命》一课,

(二)集体备课是新老教师互相学习扩彼此帮助的好形式,尤其对于培养新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教师刚到校,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既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也没有备过课,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集体备课,就可以陪养与带动新教师掌握备课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集体备课有利于促进教师团结,形成教师集体。经过集体研究,教师间更能相互了解、密切配合,还可统一口径,步调齐谐,从而保证同年级的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的一般做法是:同年级的任课教师,每周有半天作为研究日(不排课)。集体备课通常与单元备课相结合。研究的内容一般是教学方向、目的、进度;重点、难点,关键;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标准、内容与方法;研究与交流教学经验(方法不强求一律,可以百花齐放)

尤为重要的是,还应着重研究学生的实际。如研究与交流学生的思想情况、知识质量、学习特点、存在何题等等。同时再结合班级实际,就能在教学中获得更好地成效。

为了把经常备课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把集体备课与观摩教学结合起来;除了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集体备课以外,还可以采用各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集体备课的办法,从而试验与摸索教学规律。 集体备课与教学相结合的一般作法是,先由同科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初步写出教案;集体讨论时由重点试验的教师作中心发言,然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会后大家听课,课后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再 自 备

集体备课后,要把集体讨论中得到的收获加以消化和巩固,还得再进行个人钻研。因为,别人的经验再好,对自己来说,都只是间接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人钻研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所以,

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是:在个人钻研的前提下,进行集体讨论;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备课。

开 门 备

依据教材内容,必要时还可以适当进行开门备课。不能老关在房子里分析课文,研究教材。要走出去,向实际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把教材上的东西放到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去运用、消化和验证;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大课堂中丰富、生动的知识拿来充实教学内容,使教材更切合实际。

上海市一个中学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八位教师,开始接触

第一次,他们带着

第二次、他们来到上运八场七车队汽车修理车间,了解汽缸燃烧室的情况。工人老师傅搬出了几百斤重的汽缸发动机,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工人讲得细致,他们学得认真,学到了不少原来不懂的知识。

第三次,他们为了充实制图同改进技术、提高效率的关系的讲课内容,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到上海货车制造厂,参观了改进后的新产品。工人老师傅拿出图纸,给他们详细讲解燃烧室的性能和特点。

三下工厂,使八位教师的备课得到了丰富的材料。他们联系在工厂学到的知识,把全课文归纳为

第三节 备 课 的 内 容

备 教 材

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依据。能否正确地使用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备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钻研教材的思想内容,把传授知识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产。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学校,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加强学生的想政治工作是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作,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党的四项基

本原则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和情操;帮助学生树立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不断进行

(二)要分析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其前后联系,明确其来龙去脉。做到讲前面的知识为讲后面的知识

(三)要从本门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发,确定教学内容的目的和要求。有些教材只要求学生理解,有些教材学生必须牢固掌握;有些教材只需学生掌握一般技能,有些教材则要求学生养成熟练的技巧。对此,要提具体的要求,但也不能急于求成。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运用有一个过程,要善于逐步培养。

(四)分清主次,详略结合。教学计划中的各门课是有主次之分的,因此教学内容也应有主次之别。也就说,要划清主要教材与非主要教材,基本内容与非基本内容,以便把主要内容学深练好,对次要内容右能基本掌握。

(五)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和特点。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体现教材特点。

(六)要明确基本训练的范围、内容和方法。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一个全面的和长期的训练计划。对于每一节课的训练内容,都要明确、具体,使教师和学生都作到心中有数,便于执行。

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可是,如果不培养能力,学生就不能真正理解与掌握知识,或者学了知识也不会运用,成为有知识而无能力的人。因而,在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创造以及特殊的才能。只有能力增强了,学生才能更快地学得知识,掌握技巧;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成为有知识、有能力、能创新的人才。

(七)对于习题要注意精选和分类处理。要明确每一个例题和习题的目的性,充分发挥每一个例题和习题的作用。

(八)安排好

备 重 点

做任何工作,都要善于巧妙地使用力量。搞好教学,也必须普于把钢用在刀刃上。这就是说,要努力抓住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的主攻重点。没有重点,就突不破难点,必流于一般。

因此,我们在钻研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弄清哪些是主要部分,哪些是次要部分,哪些是重点知识,哪些是一般知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一、怎样确定重点

重点教材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重点教材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学好一般教材的基础。只有使学生集中精力把它们学深学透、练好练熟,才能学好其它内容。 重点教材的一般标准是什么呢?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1 )基本概念并不包括一切概念。基本概念是指那些在一个单元、一篇课文中经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概念。不掌握基本概念,就无法学好一个章节里的基本内容,( 2 )基本理论是指解决问题的理论根据。即使懂得了基本概念,但不掌握这些理论、原则和原理,仍然不能运用基本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 3 )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还不等于就能解决具体问题,这里还有个方法问题,如思维的方法、解题的方法、写作的方法、实验的方法等等。

就各科知识来说,又有它本身的教学重点。例如,字、词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因为字、词是语言文章的基本材料。儿童只有掌握了常用的字、词,才能读通、看懂一篇文章。又如从算术教材看,整数四则计算的知识是算术教材的重点。因为整数四则计算是其他一切计算的基础。因为小数和整数一样,都是十进位,它的计算法则基本上和整数相同,分数、百分数的四则运算也都离不开整数四则计算的知识。

具体到每篇语文课文,还要从文章的特点出发,确定教学重点。如一篇课文教学:( 1 )从中心思想来看,某一个段落对突出中心思想起主要作用的即可作为重点;(2)从基础知识来看,某一段落的语言最精彩或写作方法最典型,即可作为重点等等。

就每一课时说,也应该各有重点。比如识字教学,有的课时重点放在正音,有的课时重点放在辨认字形;有的课时重点放在讲解字义等等。又如阅读教学,有的课时重点放在分析表现手法、篇章结构,进行写作指导;有的重点放在进行说、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等等。

二、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的关系

在分析教材重点时,还应注意它与教学重点的区别与联系。所谓教材重点,是根据某一部分教材在全部教材中的地位来确定的,而教学重点则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这就是说,不仅仅要分清教材的主要与次要、重点与一般;而且还要考虑哪些知识为学生所已知,哪些是未知;哪一点易懂,哪一点难学;哪些知识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哪些知识只需学生一般了解就

行。这就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学生实示情况来确定。可以么样说: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

备 难 点

探讨疑难问题的根由,寻求突破难点的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一面。难点内容处理不当,会浪费许多时间。

正确的解决难点,是克服烦琐哲学,克服

一、什么是难点

要突破难点,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难点:凡为大部分学生所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难点。

难点来自教材、学生和教师。

二、难点来自教材

先谈来自教材中的难点。教材之所以难,主要有这几种情况:

( 1 )教材抽象。抽象的东西就不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概念。抽象的内容之所以难,主要是感性材料不足,学生理解不了。处理这一类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

( 2 )问题比较复杂,学生掌握它的规律性比较困难。比如应用题,类型多,可用的方法也多,学生一时不易掌握其规律。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办法,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的原则。

( 3 )是内容相近,容易混淆或容易发生误解的知识。解决的方法是新旧联系、反复对比,从比较中见异同,从对比中分清正误。

三、难点来自学生

再谈来自学生的难点。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脸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

难点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考虑。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对于甲是难点的,对于乙就可能不是难点。所以,难点不是千篇一律的,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

难点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考虑。有些教材本身并不难,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而感到困难。例如给生长在内蒙古的学生讲授棉花、甘蔗就比较难于接受。

难点要从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考虑。例如一位教师在讲鲁迅写的《中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一文时,有这样一句话:

看来,似乎不成其为难点,可是不少学生却说不清楚

四、难点来自教师。

最后谈难点来自教师。由子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不同,钻研教材的深度,教学方法的优劣,组织教学的好坏也是造成难点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位教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1)除零以外任何数的绝对值为正,也就是说,等号右边必须是正数(除零外);

(2)当x为正数时,│X│=X,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

(3)当x 为负数时,负数的绝对值为它的相反数,记为-x 。强调此时-x 为正数,与(1)一致。从而由(3)得到结论:当x 为负数时,│X│=-X。

在教学中类似情况发生多次,这都是由于对于教材缺乏深钻,又没有从学生卖际出发所致,于是造成'马后炮

所以,要善于从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生的认识规律来分析教材,确定难点:( 1)、按照知识的发展规律一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进行教学。因为难点总是具有抽象性或复杂性,(2)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一由已知到未知、由技能到技巧进行讲练。因为难点又往往是比较生疏而带有技巧性内容。

备 关 键

关键是开启知识门的钥匙。一个单元、一篇教材有许多内容,但是必有某一部分知识起决定作用。把这部分知识学好了,其它知识就能迎刃而解,就能打开知识之门,顺利掌握全部教材。正如一把锁,钥匙对准了锁眼,就豁然洞开,这就是知识的关键。例如要想学会

诗有

例如《勾践栖会稽》 中的第一句

一个字是否能准确掌握,往往也在于关键的一两笔或一两个部分。例如讲

备 学 生

教师讲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把知识学到手。所以要彻底改变那种只见

有的学校虽然师生也很努力,但是教学质量总也提不高。就是由于没有结合学生实际。他们以为,备课的过程仅仅是消化教材的过程,却不明白:不了解学生实际,就不可能处理好教材。因而在课堂上冒出许多问题,由于没有准备而无法解决;或者想去解决,却又没有时间。所以,在掌握教材的同时,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实际。

备课又备人,后者更重要。因为课本是死的,只要下苦功多钻研几遍就容易掌握,可是备人就不然,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得不多也不少,不深也不浅,既能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下苦功不可。

备 教 法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同样一门课程,有人教来倍受学生欢迎,一听就懂;有人教来学生意见挺多,如听天书;同一份讲稿,有人讲得绘声绘色,有人却讲得寡而无味,这与是否会

教材,一般是按照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编排的,不能完全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实际适况。如果我们照本宣科,有的学生就接受不了。而采用好的教学方法,就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牢固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学会自己去钻研知识。

总之,既要钻透教材,又要重视教学方法,不能认为

当然,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因而,备教学方法,应该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百花齐放,讲究实效。

备 作 业

作业、练习是使学生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把知识变成技能技巧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实践性环节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备课时应充分重视。

有的教师仅仅致力于把教材钻好,堂上讲请,就欣然自得,这很不够。备课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练好。

怎样备作业?

首先,要充分研究课文后面的练习与习题。因为课后的习题是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做好它,对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有很大好处。课本上的每一道题,都有其一定的意义,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练习与习题一定要弄清楚。

其次,要

(一)只有亲自做习题,才能深刻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发掘教材和习题的内在联系,揭示教材的规律,明确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有利于充实讲授的内容。

(二)

(三)通过

(四)

(五)

(六)

最后,应该围绕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拟定一些补充练习。因为课本上的练习是统一教材,不一定适应各地区、各学校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自编一些结合实际、质量较高的补充题;有时

课本的题目太少,或过于简单,为了加强这部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弥补教材的不足,也需要补充适当的练习与习题。

第四节 怎样钻研教材

明 确 目 的

确定教学目的,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首先前提,是每一课时计划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材中心思想的集中表现。教学过程的一切方法、步骤和内容都要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因此它是钻研教材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正确地组织一切教学活动。目的性愈明确,教学效果就愈高。 有的教师对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混淆不清,甚至以为教学内容就是教学目的,不是的。所谓教学内容,就是要教给学生些什么东西。而教学目的,是指为什么要教给学生这些内容。因此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地用教材中的标题来代替教学目的。

还有的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根据教学目的来钻研教材,还是根据教材确定教学目的?我们说,确定教学目的的具体步骤是:根据总的教学目的,即党的教育方针来研究教材;而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来确定具体的课时目的。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去钻研教材,使教材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而服务。但教材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是通过不同的内容来体现教育方针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来决定每堂课所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这就是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目的通常包括总的教育目的、学科目的、单元目的和课时目的四个方面。

总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一代新人。这一总的目标贯串在各个学科目的、单元目的和课时教学目的之中。

其次,还要考虑各个学科的特定的目的任务。学生学习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体育… … 都是为实现党的教育方针这一总的目的服务的,但各科又有其不同的特殊任务。教学目的必须体现各科的特点与具体的任务。各科的教学目的、要求与任务,教学大纲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此外,还要钻研单元教材的目的。单元教材是整个教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每个单元又有其独立的意义。明确单元教材的目的,才能做到详略结合,重点突出,前呼后应,而又一线贯穿。

钻研教学目的,要把重点放在研究每一课时的教学目的上。因为,无论总的教学目的,学科教学目的,还是单元教学目的都要通过课时教学目的来实现。也就是说,总的目的与单元目的要具体地体现在每节课的教学中。

那么,怎样确定教学目的呢?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与钻研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计划制定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提出了各年级进行基础知识、基本训练的范围。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以前,必须首先钻研教学大纲,深入体会教学大纲的精神实质,充分掌握本册教

材在教学大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钻研教材才有了明确的目标与可靠的依据。因为,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其次,还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来具体确定教学目的。因为,教材的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它在完成教育目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学生的、班级的情况不同,教学目的也应该不同。如果千篇一律地确定教学目的,那就既不符合教材实际,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只是翻翻教学指导书,把

第三,确定教学目的,必须认真体会编者意图。要深入考虑编者为什么选这篇课文,前后次序为什么这样安排,选择的例题和习题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同时要研究这一篇课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作者写作的意图是什么,它曾经起过什么作用,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深入领会了编者和作者意图以后,目的就比较容易明确了。

第四,教学目的要明确而具体。对于每一课书、每一节课、每一个例题,每一个习题的选择,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都要心中有数,力求具体。只有这样,才容易贯彻。如果模糊不清或流于一般,学生一堂课听下来,连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还不清楚,成效自然甚微。

第五,教学目的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目的,使目的落实。也就是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处处围绕目的来进行教学。对于与教学目的无关或关系很小的内容可以不讲或略讲,对于与教学目的无关的环节可以取消。

总之,全部教材内容、全部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为达到教学目的服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

钻 深 钻 透

教师钻研教材必须深透。只有深透,自己才能真懂,也才能教懂学生。有的教师为什么讲不明白,就因为自己还不真懂,

课后,这位教师深感内疚。他觉得,学生对

更趋完美。然后他回头再分析那个学生的造句,便很容易地找出了毛病所在:敌人的策略,我们当然必须研究,但目的是为了粉碎它,因此不能用

讲课尽管是讲解书本上的内容,但却要变成自己的语言才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学到东西。如果大家都照本宣科,那就用不着教师了。学生能看懂课文,并不很难。但真正懂的程度大有不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提高学生懂的深度,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教师只有把教材钻深钻透了,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怎样才能钻深钻透呢?

(一)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要一章、一节、一句、一字地认真研究;对每一个定理、公式、法则、定律都要逐字逐句地细抠。不论是正文、例题,还是注解、习题,都应反复推敲,互相印证。古人说:

(二)要多方面进行比较。有时候同一个定律有许多种不同的陈述,同一个定理有好几种不同的证明,在深入体会、反复比较以后,就可以选择其中最恰当的一种讲述,使之既严格而又易于接受,既概括而又便于应用。

(三)多问几个为什么,知其所以然。有位教师在体会中说:

可见,

紧 扣 课 本

课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离开了课本,便达不到以系统知识武装学生的目的,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紧紧围绕课本进行教学,就比较容易达到教学要求。因为,一般说来语文课文都是精选的范文,紧扣课本就宜于抓住精华,讲清基本内容;学生在学习时也有所依据,利于复习巩固。所以,教师必须重视钻研课本。

有位老教师的体会是很好的,他说:

但有的教师却不以为然,他们习惯搞烦琐哲学,以旁征博引为荣,以寻找

紧扣教材,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组织学生预习课文。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预习提纲或思考题。学生先看书,教师后讲课,不但易于使学生消化领会,而且教师可以少讲或不讲教材中的次要内容和易懂部分,使学生能集中时间和精力把主要内容学会。这样做.不但师生双方都处于主动地位,而且基本上能解决内容多时间少、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的矛盾。

(二)尊重教材,并不是死抠课本,干巴巴地讲点条条,甚至念一句、讲一句,照本宣读。课堂教学,不要脱离课本另讲一套,但也决不是教科书的简单翻扳,而是把课文的内容,经过自己的咀嚼和消化,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做,虽然讲授的内容仍然是书上的东西,但由于教师付出了独立的劳动,对教材体会就深,因而在讲解时史重点易于突出,难点易于阐明,基本内容易于为学生所掌握。一句话,就是:既不能照本宣科,简单重复;又不能脱离课本,节外生枝。

(三)提出复习题、布置作业题、拟订复习提纲,均要以课文为依据;补充教材一般不作考试的内容。

适 当 补 充

紧扣教材,是不是就完全不能补充任何课外内容呢,是不是在任何时侯、任何情况下也不能超越课本的范围呢?当然不是的。课堂讲授,自然要有重点,然而,为了更好地阐明问题,也要求教师在原有

教材的基础上,对某些主要问题的论述有所提高、有所发挥、有所补充。这样做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他们能深入了解课文。

同时,统编教科书,一般说来,比较集中、概括。如果我们不以生动的实例、恰当的比喻、有趣的内容加以充实与描绘.讲课就会变得空洞乏味,枯澡死板,不易为学生所领会。

何况,对于教材也应

但是,补充教材,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目的性要明确。补充材料是为了把教材中的基本内容与重点问题剖析透彻,并正确解决教材水平与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矛盾。离开这个目的去补充材料,就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第二,补充教材,必须防止材料的堆砌。有的教师总想一次

扩 大 知 识

教师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一般说来,课本或讲义固然是一门课程的精华

但是,如果教师的知识,仅仅止于教科书上的那一点东西,讲起课来,就很难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教师只有以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这样,他在处理教材时,就能深入浅出,就能够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在课堂讲授时,就能够要言不烦,画龙点睛;在举例比喻时,就能够信手拈来,运用自如。物理学家严济慈曾经说过:

蜜蜂如果不在百花丛中采来花粉,就酿不出蜜来;教师如果缺乏广泛的知识,也就无法提炼出精华来。人们常把成功的课,叫做

此外,学生当中,往往闻一知二者有之,闻一知十者也有之。如果教师只限于课本上的那

点知识,当然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学生往往还要提出各种各样的他们感到新奇的和不解的问题,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对学生的疑难作出正确的、圆满的解答。

时代在前进,学生的认识在提高,知识的领域在扩展。一个教师,不管知识水平多高,经验多丰富,都不应该满足,都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扩大和充实自己的知识。

妥 善 组 织

所谓组织教材,就是要把一堂课的全部内容,按照教学过程的特点组织起来。也就是说,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对教材进行组织与安排,使之成为学生便于接受的东西 组织、安排好教材,就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材是按照科学知识的逻辑性或事物发展的顺序写成的。但干巴巴地按照课文顺序讲授,会使学生听之生厌。例如,讲课文,总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释祠、朗读、串讲、分析、总结那一套,学生的积极性就不高。反之合理加以组织,学生就会兴趣高涨。

对于组织教材的要求是:

(一)组织教材,要求分清哪些是基本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常常是由于对前面的基本内容没有搞懂,没有掌握,到后面就越来越难。例如数学,只用到一个定理或公式的题目,往往觉得容易;要是同时用到几个定理或公式的题目,就觉得很难。如果我们把比较容易的、浅显的、简单的内容都掌握得非常熟练,遇到难题也会变得容易起来。因为所谓难题,不过是容易的、简单的问题综合在一块罢了。因此,必须把基本内容放在首要地位,配以必要的例题、习题、演示、实验,使他们对基本内容有反复思考、反复练习的机会,从而达到透彻理解、彻底掌握的目的。

(二)要重点突出。重点可以是最基本的内容,也可以是最典型的内容。突出解决了重点内容,就等于让学生掌握了一把钥匙,一般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三)在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的同时,要注意整个教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要线索清晰,前后衔接;要考虑与前已讲部分有哪些联系,为后面教材作哪些准备;既要使-个问题成为前一个问题的必然结果,又成为后一个问题的必要前提。要使整个一节课成为层层深入,一气呵成的一个整体。这样由浅入深,由因到果,过渡自然,联系紧密,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收到因势利导、水到渠成之效。

(四) 组织处理教学内容,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前提。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才能真正作到正确取舍教学内容。轻其所轻、重其所重,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达到处理教材的要求。而处理好教材,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五) 对于教材处理,要做好全面安排。对于教材的分量、深度、广度、难度、进度以及要达到的程度,都要全面考虑,通盘安排。在进度上不要前紧后松,或者前松后紧(可留一点机动时间),

以便在

总之,教师对整门课程的内容,应该在脑子里有一幅来龙去脉的鲜明图景。纵横联系,难点关键,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配合,学生学完各个基本内容后所应达到的水平,教师都应了然于胸。这样,在讲课时就能左右逢源、前后呼应。

熟 练 掌 握

教师对于所教的教材,不仅要深刻理解,而且要熟练掌握。熟练掌握了教材,才能在讲课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上海一位语文教师,在整个一节课中,课本和教案始终没有翻过,而能热练地口述、提问、释疑和检查。老师不看书朗读了四小段课文,板书六个课文中的长句,都一字不差;有两个学生背诵了两篇不同的课文,教师不看书而能准确地纠正错字错句。有一次还指出

第五节 怎样制定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备课的直接产物和表现形式是课时计划(教案)。编写课时计划是教师备课的结晶,是进行教学的依据。课时计划的执行,使我们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目的性;使我们能科学地、精密地分配课堂的每一分钟时间。

课时计划(教案)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一) 年级班级

(二) 章节课题

(三) 教学目的(包括思想教育、培养能力)

(四)课堂类型

(五)学生实际

(六)教具准备〔 包括板书板画设计〕

(七)教学步骤

(八)教学要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训练、重点、难点、关键等)

( 九) 复习巩团

(十)作业要求(包括课堂练习)

(十一)教学方法(包括参观,讨论、实验、实习、现场教学、实践活动等等)

(十二)时间安排

(十三)效果检查

教案,并不是课文的抄录,也不是所有参考资科的掺和,而是教师对课文和各种资料进行创造加工的成果。在教案中,不仅应该使讲课重点鲜明突出,讲授内容深刻系统,而且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深度广度;在教案中,还要考虑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安排教学内容,而且要组织好全部教学过程。课时计划考虑得越细致、越具体,越周到,上起课来就越主动、越生动、越活泼,越有成效。所以上课前写好教案是全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有的教师认为制定课时计划(教案)没有多大必要。他们说

当然,我们要反对那种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和烦琐哲学。如果写教案仅仅是从课本中抄抄摘摘,把参考书上的东西拼拼凑凑,这种教案自然是不必写的。因为它脱离飞跃发展的客观形势,脱离日新月异的教学内容和校校不同、班级不同、人人不同的学生实际;同时,这种拼凑得来的教案,由于自己根本没有理解和消化,也就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每一门课程都有教科书或者讲义,但是教科书和讲义都不能代替教案。因为教案不仅仅是对教科书的阐述,充实与提高,而且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当然,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花在吃透教材和学生实际上,而不是花在写教案上。但是钻研教材的成果应该反映在教案上。如果钻研的结果毫无记载,那就是准备不周。

至于如何写法,这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材、不同教师的经验、水平和不同的学生实际来写。可详(详不等于烦琐)、可略(略不等于凑几个条条);有的体现一节课的全部安排,有的只用写出

几个主要问题。总之,是从实效出发,不强求一律,不搞形式主义。

就一般情况来说,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对新老教师的教案应由于不同的要求。对于新教师和经验少的教师,不妨多写点,写详细一点。这对于新教师是一种基本功。备课时,多花点功夫,在教学过程中就省力得多。因为,写一写就是整理材料和思想,只有写出来,才能说得更系统,更清楚。对于老教师或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说可以少写点,写得简略一些。因为他们对教学程序已十分熟练,教案尽管写得不多,但讲起课来自能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不过也不能不写教案;而对于比较生疏或复杂的教材,也应该写得详细一点,以免丢三落四,挂一漏万。

(二)应该首先想好,而不是急于写好。例如,如何引入新课,如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采取哪些步骤,采用何种方法,运用哪些教具,从而把整个课堂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都应该事先想好,先想好以后,就可以避免随手拈来、信口开河的毛病;才可以防止离题千里、堆砌材料的缺陷。只要想得多,才能写得好;只有想得深,才能写得少,写得精。

(三)必须反对教案中的烦琐哲学。教案的形式与内容,要根据实际需要,不必强求一律。有些内容可以直接写在课本上(像语文课文中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生字注音、词语解释等),有些教材比较简单,而教师又很熟悉,那就可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勾勾画画,而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在教案上。这样教案就可以写得比较简要了。如果教案写得过多、过繁,势必影响钻研教材、课外辅导、批改作业、调查研究和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间,结果适得其反。

学校领导应该正确对待教案的

(四)教案要力争提前写好。这样做的好处是(1)教师主动,能进一步根据课时计划的需要做好各项课前准备;(2)有较充裕的时间,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修改、补充;(3)不致于因其他活动而措手不及。

(五)要不断修改、完善教案。教完一节课、一课书,就应该及时检查教学效果,把学生的反映、自己的心得简要记录下来,并提出改进意见,作为下一堂课或下一学期教学的参考。

教师必读: 怎 样 备 课 与 写 教 案

编者按:备课、写教案是教师的常务劳动;但怎样备课、怎样写教案,对于从教初始的年轻教师而言,不一定是件容易的事,有时往往很费心力,还是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备课、写教案虽然每位教师各有特色,但它总是可以寻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本报本期转载《教师必读(下)》中的

教 学 环 节 篇

第一章 备 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好课,就能争取工作中的主动权。这种准备工作愈充分.主动性就愈大,教学效果就愈高。

可是有的教师对认真备课认识不足,往往对于教材-知半解,因而在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不能讲清道理。有的教师备课不深不透,因而课堂上只能平铺直叙,不能重点突出。所以,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是做好课前准备,老师讲课首先要过好备课这一关。

第一节 备课的步骤

备课一般分为五个步骤,即:(一)学期(或学年)备课;(二)单元备课,(三)课时备课,(四)课前备课,(五)课后备课。现分别叙述如下:

学 期 备 课

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要在钻研教学大纲和通览教材的基础上订出全学期(或全学年)的教学计划。其主要内容是:

(一)确定全学期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

(二)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进度;

(三)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时间

(四)考虑教学方法

(五)做好教学(包括教具)准备。

学期授课计划,可以写成文字,也可以列成表格,视需要而定。

学期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览教材。在假期里,教师就应该钻研全册教材,领会编辑意图,熟悉知识范围;明确各个单元的目的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掌握重点,分清主次,作出课时划分。

通览教材的作用是:

(一)可以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知道它是在什么基础上被提出来的,它又能为后面的哪些教材作好准备。如果备一节,讲一节,不仅不能全面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更不能贯穿教材的内在联系。因此。通览教材是掌握知识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有助于教师讲课时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比如要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那么

(三)通览教材,就可以综览全局;居高临下,给制订学期授课计划提供依据;通览教材,才能通盘安排教学进度,不致于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四)通览教材,就能了解教这册教材有什么困难,及早进行准备;通览教材,有利于有计划的安排学习及参考书籍;同时把需用的教具都事先准备齐全。

通览教材、应防止两种情况:一种是走马观花,一味浏览,结果印象不深,所获无儿;一种是细嚼慢咽,玩味不已,结果时间精力有限,往往只能备出几篇。这样做的结果,前者是有名无实,后者是得不偿失。都不能达到通览教材的目的。因此,通览教材认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时间和精力,明确通览的目的,确定通览的重点。

单 元 备 课

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之前,还应进行单元(或课题)备课,拟出一个单元(或课题)的教学计划。单元备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进一步熟悉与掌握教材内容,领会本单元编排的目的与意图,确定单元(或课题)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妥善地处理教材,配备习题,安排授课时数及教学步骤;

(三)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确定主次、先后、详略;

(四)以单元为单位,把讲、读、写、练、实验和实践恰当地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

单元备课的好处是:

(一)便于全面分析一个单元的教材,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这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二)能有较充分的时间来钻研课本中的疑难问题,事先加以解决;

(三)能把备课和业务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不致于

如果上一节,备一节,不考虑这一节课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不能以系统、明确而重点突出的知识去武装学生的。

课 时 备 课

钻研全册教材和单元教材之后,虽然为备好每一节课做了准备工作,但是全册教材或单元教材的任务,都要通过每一节课去完成。所以,在此基础上,还得备好每一节课。

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板书计划、课内外练习题等等。

钻研全册教材、单元教材和每节课的教材,要求各有不同,但都应贯穿

课 前 备 课

教案写好了,是不是就等于备好课了呢?不是的。有的教师误以为写好教案或讲稿,就是备课工作的结束,讲课就不成问题了;也有的教师自恃讲课多年,教材比较熟悉,无需再花时间熟悉教案或讲稿,结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而写好教案或讲稿,不等于就能讲好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得下一番

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课前备课,已经不再是去熟悉教材、默记讲稿,而是面向学生,着重研究用什么方法去教会学生。所以,课前备课,除了要熟记教材以外,还要备方法,备感情,备语言,备教态,备教具。

一、 备方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教法。因为只有通过恰当的方法把学生教会,才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备课时要反复琢磨怎样形象直观,怎样布局板书,怎徉讲练结合… … 。只有方法得当了,才能教得生动,学有所得。所以,每次讲课以前,都应该把写好的教案摆在案头,想想

有哪几种讲法并加以比较,选出最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一种来讲。

二、备感情

除了备方法外,备好思想感情也是讲好课的重要条件,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走进教室以前,如果自己是兴奋、愉快而且是信心百倍的,那么教师就会津津乐道,学生也会全神贯注,讲课的效果就高。反之,或者由于教师对教材体会不深而缺乏信心,或是课前心情不畅,那么,课堂效果就不会理想,教室气氛也不会活跃。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感情充沛、心情偷快,上课前,总要收收心(可能杂事分心,收起来),养养神(回忆回忆讲授内容),这样讲起课来,就能轻松愉快、精力充沛、娓娓动听。

三、备语言

课堂讲授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语言。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技巧。一位教师虽然有着极为渊博的知识,但如果他不能通过鲜明、准确、精练、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因此,要善于选择最中肯、最精确、最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讲授的内容。

四、备教态

讲课时的姿态、动作是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如果讲课时,教态生硬死板,没有什么手势,或者姿势很不自然,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精打采。因此,教师讲课前,应该认真选择自己讲课的姿态、表情和手势,研究如何掌握得体的教态。

为了更好地改进教法,选择语言,备好教态,课前试讲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试讲不一定要人听,也不一定非讲出声音来,利用早晨散步时间边走边讲,或者在黑板面前默讲一遍。这对于熟悉教材,改进教法,发现问题,弥补漏洞,都有很大的作用。如果有机会能在其他教师面前先试讲一下,那就更好了。

五,备教具

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教具。使用教具,可使讲授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易懂,学生也会更加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同时又可节省教学时间。

对于需要演示的实验和学生的实验,教师必须预演一遍。最好是用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各做一次,把实验中可能产生的现象搞清楚,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周到。对于实验用的药品,事先要进行周密地检查,以免临时发生了问题,措手不及。

体育教师对场地器材设备应进行合理的安排,以鼓舞学习情绪,避免发生事故。如果学生冬天集合时面朝北风,练习时面向阳光,场地不干净,沙坑未松平,跑道没划好,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反之,设备器材有条不紊,学生一到操场就劲头十足,兴趣盎然,无疑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秩序就会有条不紊,教学时间也会相对充裕。所以,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搞好课前备课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无不如此。一位有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说:

课 后 备 课

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源曾经谈到:'梅兰芳

教学工作也是一样,必须善于课后总结,也可以说是课后备课。有些教师以为讲课是备课的结束,讲完了课就万事大吉。不是的。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水平,搞好课后备课乃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这是由于: 课前备课只是教学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课堂效果。真正反映教学效果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教案写的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教师只有在讲完课以后才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只有在学了以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因为,教师备课备懂,只能是初步的懂;只有讲课讲懂,能使学生听懂,对教材才是真懂。因而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中都有

课后总结必须和调查研究相结合。其中最宝贵的材料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教师应该随时记下这些反映,并不断加以分析研究。不要因为经验与意见零碎、细小而等闲视之。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第二节 备课的过程

备课的过程是:自备― 集体备― 再自备。在备课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采用开门备课的形式。

自 备

备课,首先应个人钻研,独立思考。教学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需要更多的独立劳动。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一环。

认真自备,是提高集体备课质量的前提。集体备课质量不高,往往由于自备不足。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发现

集 体 备

集体备课的好处很多,主要有:

(一)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对于一篇教材的理解必然有深浅之分,而通过集体研究,就可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例如,某个学校的语文教师集体备《唐雎不辱使命》一课,

(二)集体备课是新老教师互相学习扩彼此帮助的好形式,尤其对于培养新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教师刚到校,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既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也没有备过课,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集体备课,就可以陪养与带动新教师掌握备课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集体备课有利于促进教师团结,形成教师集体。经过集体研究,教师间更能相互了解、密切配合,还可统一口径,步调齐谐,从而保证同年级的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的一般做法是:同年级的任课教师,每周有半天作为研究日(不排课)。集体备课通常与单元备课相结合。研究的内容一般是教学方向、目的、进度;重点、难点,关键;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标准、内容与方法;研究与交流教学经验(方法不强求一律,可以百花齐放)

尤为重要的是,还应着重研究学生的实际。如研究与交流学生的思想情况、知识质量、学习特点、存在何题等等。同时再结合班级实际,就能在教学中获得更好地成效。

为了把经常备课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把集体备课与观摩教学结合起来;除了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集体备课以外,还可以采用各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集体备课的办法,从而试验与摸索教学规律。 集体备课与教学相结合的一般作法是,先由同科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初步写出教案;集体讨论时由重点试验的教师作中心发言,然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会后大家听课,课后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再 自 备

集体备课后,要把集体讨论中得到的收获加以消化和巩固,还得再进行个人钻研。因为,别人的经验再好,对自己来说,都只是间接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人钻研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所以,

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是:在个人钻研的前提下,进行集体讨论;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备课。

开 门 备

依据教材内容,必要时还可以适当进行开门备课。不能老关在房子里分析课文,研究教材。要走出去,向实际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把教材上的东西放到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去运用、消化和验证;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大课堂中丰富、生动的知识拿来充实教学内容,使教材更切合实际。

上海市一个中学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八位教师,开始接触

第一次,他们带着

第二次、他们来到上运八场七车队汽车修理车间,了解汽缸燃烧室的情况。工人老师傅搬出了几百斤重的汽缸发动机,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工人讲得细致,他们学得认真,学到了不少原来不懂的知识。

第三次,他们为了充实制图同改进技术、提高效率的关系的讲课内容,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到上海货车制造厂,参观了改进后的新产品。工人老师傅拿出图纸,给他们详细讲解燃烧室的性能和特点。

三下工厂,使八位教师的备课得到了丰富的材料。他们联系在工厂学到的知识,把全课文归纳为

第三节 备 课 的 内 容

备 教 材

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依据。能否正确地使用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备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钻研教材的思想内容,把传授知识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产。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学校,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加强学生的想政治工作是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作,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党的四项基

本原则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和情操;帮助学生树立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不断进行

(二)要分析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其前后联系,明确其来龙去脉。做到讲前面的知识为讲后面的知识

(三)要从本门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发,确定教学内容的目的和要求。有些教材只要求学生理解,有些教材学生必须牢固掌握;有些教材只需学生掌握一般技能,有些教材则要求学生养成熟练的技巧。对此,要提具体的要求,但也不能急于求成。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运用有一个过程,要善于逐步培养。

(四)分清主次,详略结合。教学计划中的各门课是有主次之分的,因此教学内容也应有主次之别。也就说,要划清主要教材与非主要教材,基本内容与非基本内容,以便把主要内容学深练好,对次要内容右能基本掌握。

(五)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和特点。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体现教材特点。

(六)要明确基本训练的范围、内容和方法。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一个全面的和长期的训练计划。对于每一节课的训练内容,都要明确、具体,使教师和学生都作到心中有数,便于执行。

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可是,如果不培养能力,学生就不能真正理解与掌握知识,或者学了知识也不会运用,成为有知识而无能力的人。因而,在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创造以及特殊的才能。只有能力增强了,学生才能更快地学得知识,掌握技巧;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成为有知识、有能力、能创新的人才。

(七)对于习题要注意精选和分类处理。要明确每一个例题和习题的目的性,充分发挥每一个例题和习题的作用。

(八)安排好

备 重 点

做任何工作,都要善于巧妙地使用力量。搞好教学,也必须普于把钢用在刀刃上。这就是说,要努力抓住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的主攻重点。没有重点,就突不破难点,必流于一般。

因此,我们在钻研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弄清哪些是主要部分,哪些是次要部分,哪些是重点知识,哪些是一般知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一、怎样确定重点

重点教材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重点教材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学好一般教材的基础。只有使学生集中精力把它们学深学透、练好练熟,才能学好其它内容。 重点教材的一般标准是什么呢?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1 )基本概念并不包括一切概念。基本概念是指那些在一个单元、一篇课文中经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概念。不掌握基本概念,就无法学好一个章节里的基本内容,( 2 )基本理论是指解决问题的理论根据。即使懂得了基本概念,但不掌握这些理论、原则和原理,仍然不能运用基本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 3 )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还不等于就能解决具体问题,这里还有个方法问题,如思维的方法、解题的方法、写作的方法、实验的方法等等。

就各科知识来说,又有它本身的教学重点。例如,字、词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因为字、词是语言文章的基本材料。儿童只有掌握了常用的字、词,才能读通、看懂一篇文章。又如从算术教材看,整数四则计算的知识是算术教材的重点。因为整数四则计算是其他一切计算的基础。因为小数和整数一样,都是十进位,它的计算法则基本上和整数相同,分数、百分数的四则运算也都离不开整数四则计算的知识。

具体到每篇语文课文,还要从文章的特点出发,确定教学重点。如一篇课文教学:( 1 )从中心思想来看,某一个段落对突出中心思想起主要作用的即可作为重点;(2)从基础知识来看,某一段落的语言最精彩或写作方法最典型,即可作为重点等等。

就每一课时说,也应该各有重点。比如识字教学,有的课时重点放在正音,有的课时重点放在辨认字形;有的课时重点放在讲解字义等等。又如阅读教学,有的课时重点放在分析表现手法、篇章结构,进行写作指导;有的重点放在进行说、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等等。

二、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的关系

在分析教材重点时,还应注意它与教学重点的区别与联系。所谓教材重点,是根据某一部分教材在全部教材中的地位来确定的,而教学重点则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这就是说,不仅仅要分清教材的主要与次要、重点与一般;而且还要考虑哪些知识为学生所已知,哪些是未知;哪一点易懂,哪一点难学;哪些知识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哪些知识只需学生一般了解就

行。这就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学生实示情况来确定。可以么样说: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

备 难 点

探讨疑难问题的根由,寻求突破难点的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一面。难点内容处理不当,会浪费许多时间。

正确的解决难点,是克服烦琐哲学,克服

一、什么是难点

要突破难点,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难点:凡为大部分学生所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难点。

难点来自教材、学生和教师。

二、难点来自教材

先谈来自教材中的难点。教材之所以难,主要有这几种情况:

( 1 )教材抽象。抽象的东西就不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概念。抽象的内容之所以难,主要是感性材料不足,学生理解不了。处理这一类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

( 2 )问题比较复杂,学生掌握它的规律性比较困难。比如应用题,类型多,可用的方法也多,学生一时不易掌握其规律。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办法,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的原则。

( 3 )是内容相近,容易混淆或容易发生误解的知识。解决的方法是新旧联系、反复对比,从比较中见异同,从对比中分清正误。

三、难点来自学生

再谈来自学生的难点。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脸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

难点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考虑。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对于甲是难点的,对于乙就可能不是难点。所以,难点不是千篇一律的,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

难点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考虑。有些教材本身并不难,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而感到困难。例如给生长在内蒙古的学生讲授棉花、甘蔗就比较难于接受。

难点要从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考虑。例如一位教师在讲鲁迅写的《中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一文时,有这样一句话:

看来,似乎不成其为难点,可是不少学生却说不清楚

四、难点来自教师。

最后谈难点来自教师。由子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不同,钻研教材的深度,教学方法的优劣,组织教学的好坏也是造成难点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位教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1)除零以外任何数的绝对值为正,也就是说,等号右边必须是正数(除零外);

(2)当x为正数时,│X│=X,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

(3)当x 为负数时,负数的绝对值为它的相反数,记为-x 。强调此时-x 为正数,与(1)一致。从而由(3)得到结论:当x 为负数时,│X│=-X。

在教学中类似情况发生多次,这都是由于对于教材缺乏深钻,又没有从学生卖际出发所致,于是造成'马后炮

所以,要善于从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生的认识规律来分析教材,确定难点:( 1)、按照知识的发展规律一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进行教学。因为难点总是具有抽象性或复杂性,(2)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一由已知到未知、由技能到技巧进行讲练。因为难点又往往是比较生疏而带有技巧性内容。

备 关 键

关键是开启知识门的钥匙。一个单元、一篇教材有许多内容,但是必有某一部分知识起决定作用。把这部分知识学好了,其它知识就能迎刃而解,就能打开知识之门,顺利掌握全部教材。正如一把锁,钥匙对准了锁眼,就豁然洞开,这就是知识的关键。例如要想学会

诗有

例如《勾践栖会稽》 中的第一句

一个字是否能准确掌握,往往也在于关键的一两笔或一两个部分。例如讲

备 学 生

教师讲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把知识学到手。所以要彻底改变那种只见

有的学校虽然师生也很努力,但是教学质量总也提不高。就是由于没有结合学生实际。他们以为,备课的过程仅仅是消化教材的过程,却不明白:不了解学生实际,就不可能处理好教材。因而在课堂上冒出许多问题,由于没有准备而无法解决;或者想去解决,却又没有时间。所以,在掌握教材的同时,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实际。

备课又备人,后者更重要。因为课本是死的,只要下苦功多钻研几遍就容易掌握,可是备人就不然,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得不多也不少,不深也不浅,既能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下苦功不可。

备 教 法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同样一门课程,有人教来倍受学生欢迎,一听就懂;有人教来学生意见挺多,如听天书;同一份讲稿,有人讲得绘声绘色,有人却讲得寡而无味,这与是否会

教材,一般是按照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编排的,不能完全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实际适况。如果我们照本宣科,有的学生就接受不了。而采用好的教学方法,就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牢固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学会自己去钻研知识。

总之,既要钻透教材,又要重视教学方法,不能认为

当然,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因而,备教学方法,应该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百花齐放,讲究实效。

备 作 业

作业、练习是使学生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把知识变成技能技巧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实践性环节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备课时应充分重视。

有的教师仅仅致力于把教材钻好,堂上讲请,就欣然自得,这很不够。备课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练好。

怎样备作业?

首先,要充分研究课文后面的练习与习题。因为课后的习题是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做好它,对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有很大好处。课本上的每一道题,都有其一定的意义,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练习与习题一定要弄清楚。

其次,要

(一)只有亲自做习题,才能深刻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发掘教材和习题的内在联系,揭示教材的规律,明确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有利于充实讲授的内容。

(二)

(三)通过

(四)

(五)

(六)

最后,应该围绕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拟定一些补充练习。因为课本上的练习是统一教材,不一定适应各地区、各学校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自编一些结合实际、质量较高的补充题;有时

课本的题目太少,或过于简单,为了加强这部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弥补教材的不足,也需要补充适当的练习与习题。

第四节 怎样钻研教材

明 确 目 的

确定教学目的,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首先前提,是每一课时计划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材中心思想的集中表现。教学过程的一切方法、步骤和内容都要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因此它是钻研教材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正确地组织一切教学活动。目的性愈明确,教学效果就愈高。 有的教师对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混淆不清,甚至以为教学内容就是教学目的,不是的。所谓教学内容,就是要教给学生些什么东西。而教学目的,是指为什么要教给学生这些内容。因此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地用教材中的标题来代替教学目的。

还有的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根据教学目的来钻研教材,还是根据教材确定教学目的?我们说,确定教学目的的具体步骤是:根据总的教学目的,即党的教育方针来研究教材;而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来确定具体的课时目的。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去钻研教材,使教材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而服务。但教材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是通过不同的内容来体现教育方针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来决定每堂课所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这就是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目的通常包括总的教育目的、学科目的、单元目的和课时目的四个方面。

总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一代新人。这一总的目标贯串在各个学科目的、单元目的和课时教学目的之中。

其次,还要考虑各个学科的特定的目的任务。学生学习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体育… … 都是为实现党的教育方针这一总的目的服务的,但各科又有其不同的特殊任务。教学目的必须体现各科的特点与具体的任务。各科的教学目的、要求与任务,教学大纲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此外,还要钻研单元教材的目的。单元教材是整个教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每个单元又有其独立的意义。明确单元教材的目的,才能做到详略结合,重点突出,前呼后应,而又一线贯穿。

钻研教学目的,要把重点放在研究每一课时的教学目的上。因为,无论总的教学目的,学科教学目的,还是单元教学目的都要通过课时教学目的来实现。也就是说,总的目的与单元目的要具体地体现在每节课的教学中。

那么,怎样确定教学目的呢?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与钻研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计划制定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提出了各年级进行基础知识、基本训练的范围。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以前,必须首先钻研教学大纲,深入体会教学大纲的精神实质,充分掌握本册教

材在教学大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钻研教材才有了明确的目标与可靠的依据。因为,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其次,还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来具体确定教学目的。因为,教材的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它在完成教育目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学生的、班级的情况不同,教学目的也应该不同。如果千篇一律地确定教学目的,那就既不符合教材实际,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只是翻翻教学指导书,把

第三,确定教学目的,必须认真体会编者意图。要深入考虑编者为什么选这篇课文,前后次序为什么这样安排,选择的例题和习题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同时要研究这一篇课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作者写作的意图是什么,它曾经起过什么作用,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深入领会了编者和作者意图以后,目的就比较容易明确了。

第四,教学目的要明确而具体。对于每一课书、每一节课、每一个例题,每一个习题的选择,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都要心中有数,力求具体。只有这样,才容易贯彻。如果模糊不清或流于一般,学生一堂课听下来,连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还不清楚,成效自然甚微。

第五,教学目的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目的,使目的落实。也就是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处处围绕目的来进行教学。对于与教学目的无关或关系很小的内容可以不讲或略讲,对于与教学目的无关的环节可以取消。

总之,全部教材内容、全部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为达到教学目的服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

钻 深 钻 透

教师钻研教材必须深透。只有深透,自己才能真懂,也才能教懂学生。有的教师为什么讲不明白,就因为自己还不真懂,

课后,这位教师深感内疚。他觉得,学生对

更趋完美。然后他回头再分析那个学生的造句,便很容易地找出了毛病所在:敌人的策略,我们当然必须研究,但目的是为了粉碎它,因此不能用

讲课尽管是讲解书本上的内容,但却要变成自己的语言才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学到东西。如果大家都照本宣科,那就用不着教师了。学生能看懂课文,并不很难。但真正懂的程度大有不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提高学生懂的深度,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教师只有把教材钻深钻透了,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怎样才能钻深钻透呢?

(一)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要一章、一节、一句、一字地认真研究;对每一个定理、公式、法则、定律都要逐字逐句地细抠。不论是正文、例题,还是注解、习题,都应反复推敲,互相印证。古人说:

(二)要多方面进行比较。有时候同一个定律有许多种不同的陈述,同一个定理有好几种不同的证明,在深入体会、反复比较以后,就可以选择其中最恰当的一种讲述,使之既严格而又易于接受,既概括而又便于应用。

(三)多问几个为什么,知其所以然。有位教师在体会中说:

可见,

紧 扣 课 本

课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离开了课本,便达不到以系统知识武装学生的目的,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紧紧围绕课本进行教学,就比较容易达到教学要求。因为,一般说来语文课文都是精选的范文,紧扣课本就宜于抓住精华,讲清基本内容;学生在学习时也有所依据,利于复习巩固。所以,教师必须重视钻研课本。

有位老教师的体会是很好的,他说:

但有的教师却不以为然,他们习惯搞烦琐哲学,以旁征博引为荣,以寻找

紧扣教材,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组织学生预习课文。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预习提纲或思考题。学生先看书,教师后讲课,不但易于使学生消化领会,而且教师可以少讲或不讲教材中的次要内容和易懂部分,使学生能集中时间和精力把主要内容学会。这样做.不但师生双方都处于主动地位,而且基本上能解决内容多时间少、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的矛盾。

(二)尊重教材,并不是死抠课本,干巴巴地讲点条条,甚至念一句、讲一句,照本宣读。课堂教学,不要脱离课本另讲一套,但也决不是教科书的简单翻扳,而是把课文的内容,经过自己的咀嚼和消化,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做,虽然讲授的内容仍然是书上的东西,但由于教师付出了独立的劳动,对教材体会就深,因而在讲解时史重点易于突出,难点易于阐明,基本内容易于为学生所掌握。一句话,就是:既不能照本宣科,简单重复;又不能脱离课本,节外生枝。

(三)提出复习题、布置作业题、拟订复习提纲,均要以课文为依据;补充教材一般不作考试的内容。

适 当 补 充

紧扣教材,是不是就完全不能补充任何课外内容呢,是不是在任何时侯、任何情况下也不能超越课本的范围呢?当然不是的。课堂讲授,自然要有重点,然而,为了更好地阐明问题,也要求教师在原有

教材的基础上,对某些主要问题的论述有所提高、有所发挥、有所补充。这样做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他们能深入了解课文。

同时,统编教科书,一般说来,比较集中、概括。如果我们不以生动的实例、恰当的比喻、有趣的内容加以充实与描绘.讲课就会变得空洞乏味,枯澡死板,不易为学生所领会。

何况,对于教材也应

但是,补充教材,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目的性要明确。补充材料是为了把教材中的基本内容与重点问题剖析透彻,并正确解决教材水平与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矛盾。离开这个目的去补充材料,就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第二,补充教材,必须防止材料的堆砌。有的教师总想一次

扩 大 知 识

教师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一般说来,课本或讲义固然是一门课程的精华

但是,如果教师的知识,仅仅止于教科书上的那一点东西,讲起课来,就很难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教师只有以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这样,他在处理教材时,就能深入浅出,就能够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在课堂讲授时,就能够要言不烦,画龙点睛;在举例比喻时,就能够信手拈来,运用自如。物理学家严济慈曾经说过:

蜜蜂如果不在百花丛中采来花粉,就酿不出蜜来;教师如果缺乏广泛的知识,也就无法提炼出精华来。人们常把成功的课,叫做

此外,学生当中,往往闻一知二者有之,闻一知十者也有之。如果教师只限于课本上的那

点知识,当然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学生往往还要提出各种各样的他们感到新奇的和不解的问题,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对学生的疑难作出正确的、圆满的解答。

时代在前进,学生的认识在提高,知识的领域在扩展。一个教师,不管知识水平多高,经验多丰富,都不应该满足,都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扩大和充实自己的知识。

妥 善 组 织

所谓组织教材,就是要把一堂课的全部内容,按照教学过程的特点组织起来。也就是说,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对教材进行组织与安排,使之成为学生便于接受的东西 组织、安排好教材,就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材是按照科学知识的逻辑性或事物发展的顺序写成的。但干巴巴地按照课文顺序讲授,会使学生听之生厌。例如,讲课文,总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释祠、朗读、串讲、分析、总结那一套,学生的积极性就不高。反之合理加以组织,学生就会兴趣高涨。

对于组织教材的要求是:

(一)组织教材,要求分清哪些是基本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常常是由于对前面的基本内容没有搞懂,没有掌握,到后面就越来越难。例如数学,只用到一个定理或公式的题目,往往觉得容易;要是同时用到几个定理或公式的题目,就觉得很难。如果我们把比较容易的、浅显的、简单的内容都掌握得非常熟练,遇到难题也会变得容易起来。因为所谓难题,不过是容易的、简单的问题综合在一块罢了。因此,必须把基本内容放在首要地位,配以必要的例题、习题、演示、实验,使他们对基本内容有反复思考、反复练习的机会,从而达到透彻理解、彻底掌握的目的。

(二)要重点突出。重点可以是最基本的内容,也可以是最典型的内容。突出解决了重点内容,就等于让学生掌握了一把钥匙,一般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三)在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的同时,要注意整个教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要线索清晰,前后衔接;要考虑与前已讲部分有哪些联系,为后面教材作哪些准备;既要使-个问题成为前一个问题的必然结果,又成为后一个问题的必要前提。要使整个一节课成为层层深入,一气呵成的一个整体。这样由浅入深,由因到果,过渡自然,联系紧密,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收到因势利导、水到渠成之效。

(四) 组织处理教学内容,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前提。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才能真正作到正确取舍教学内容。轻其所轻、重其所重,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达到处理教材的要求。而处理好教材,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五) 对于教材处理,要做好全面安排。对于教材的分量、深度、广度、难度、进度以及要达到的程度,都要全面考虑,通盘安排。在进度上不要前紧后松,或者前松后紧(可留一点机动时间),

以便在

总之,教师对整门课程的内容,应该在脑子里有一幅来龙去脉的鲜明图景。纵横联系,难点关键,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配合,学生学完各个基本内容后所应达到的水平,教师都应了然于胸。这样,在讲课时就能左右逢源、前后呼应。

熟 练 掌 握

教师对于所教的教材,不仅要深刻理解,而且要熟练掌握。熟练掌握了教材,才能在讲课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上海一位语文教师,在整个一节课中,课本和教案始终没有翻过,而能热练地口述、提问、释疑和检查。老师不看书朗读了四小段课文,板书六个课文中的长句,都一字不差;有两个学生背诵了两篇不同的课文,教师不看书而能准确地纠正错字错句。有一次还指出

第五节 怎样制定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备课的直接产物和表现形式是课时计划(教案)。编写课时计划是教师备课的结晶,是进行教学的依据。课时计划的执行,使我们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目的性;使我们能科学地、精密地分配课堂的每一分钟时间。

课时计划(教案)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一) 年级班级

(二) 章节课题

(三) 教学目的(包括思想教育、培养能力)

(四)课堂类型

(五)学生实际

(六)教具准备〔 包括板书板画设计〕

(七)教学步骤

(八)教学要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训练、重点、难点、关键等)

( 九) 复习巩团

(十)作业要求(包括课堂练习)

(十一)教学方法(包括参观,讨论、实验、实习、现场教学、实践活动等等)

(十二)时间安排

(十三)效果检查

教案,并不是课文的抄录,也不是所有参考资科的掺和,而是教师对课文和各种资料进行创造加工的成果。在教案中,不仅应该使讲课重点鲜明突出,讲授内容深刻系统,而且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深度广度;在教案中,还要考虑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安排教学内容,而且要组织好全部教学过程。课时计划考虑得越细致、越具体,越周到,上起课来就越主动、越生动、越活泼,越有成效。所以上课前写好教案是全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有的教师认为制定课时计划(教案)没有多大必要。他们说

当然,我们要反对那种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和烦琐哲学。如果写教案仅仅是从课本中抄抄摘摘,把参考书上的东西拼拼凑凑,这种教案自然是不必写的。因为它脱离飞跃发展的客观形势,脱离日新月异的教学内容和校校不同、班级不同、人人不同的学生实际;同时,这种拼凑得来的教案,由于自己根本没有理解和消化,也就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每一门课程都有教科书或者讲义,但是教科书和讲义都不能代替教案。因为教案不仅仅是对教科书的阐述,充实与提高,而且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当然,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花在吃透教材和学生实际上,而不是花在写教案上。但是钻研教材的成果应该反映在教案上。如果钻研的结果毫无记载,那就是准备不周。

至于如何写法,这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材、不同教师的经验、水平和不同的学生实际来写。可详(详不等于烦琐)、可略(略不等于凑几个条条);有的体现一节课的全部安排,有的只用写出

几个主要问题。总之,是从实效出发,不强求一律,不搞形式主义。

就一般情况来说,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对新老教师的教案应由于不同的要求。对于新教师和经验少的教师,不妨多写点,写详细一点。这对于新教师是一种基本功。备课时,多花点功夫,在教学过程中就省力得多。因为,写一写就是整理材料和思想,只有写出来,才能说得更系统,更清楚。对于老教师或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说可以少写点,写得简略一些。因为他们对教学程序已十分熟练,教案尽管写得不多,但讲起课来自能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不过也不能不写教案;而对于比较生疏或复杂的教材,也应该写得详细一点,以免丢三落四,挂一漏万。

(二)应该首先想好,而不是急于写好。例如,如何引入新课,如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采取哪些步骤,采用何种方法,运用哪些教具,从而把整个课堂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都应该事先想好,先想好以后,就可以避免随手拈来、信口开河的毛病;才可以防止离题千里、堆砌材料的缺陷。只要想得多,才能写得好;只有想得深,才能写得少,写得精。

(三)必须反对教案中的烦琐哲学。教案的形式与内容,要根据实际需要,不必强求一律。有些内容可以直接写在课本上(像语文课文中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生字注音、词语解释等),有些教材比较简单,而教师又很熟悉,那就可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勾勾画画,而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在教案上。这样教案就可以写得比较简要了。如果教案写得过多、过繁,势必影响钻研教材、课外辅导、批改作业、调查研究和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间,结果适得其反。

学校领导应该正确对待教案的

(四)教案要力争提前写好。这样做的好处是(1)教师主动,能进一步根据课时计划的需要做好各项课前准备;(2)有较充裕的时间,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修改、补充;(3)不致于因其他活动而措手不及。

(五)要不断修改、完善教案。教完一节课、一课书,就应该及时检查教学效果,把学生的反映、自己的心得简要记录下来,并提出改进意见,作为下一堂课或下一学期教学的参考。


相关文章

  • 语文名师档案(3)
  • 语文名师档案(3)于永正(小语四大天王之一) 于永正老师在40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人民的委托,辛勤耕耘,开拓进取,成绩卓著.他是江苏省继斯霞.李吉林之后涌现的又一位具有可贵探索精神和鲜明教学个性的特级教师,也是国家教育部在& ...查看


  • 教学常规怎样备课上课
  • 教学常规:怎样备课上课(教师必读) (一)规范备课 1.备课原则:熟悉内容,融会贯通,阅读教参 要任教一门课程,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绝不是现买现卖.有的老师不是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都吃透后上讲台的,而是明天要讲什么内容他就去 ...查看


  • 茶恩中心小学语文组集体备课要求
  • 茶恩中心小学语文组集体备课要求 为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备课的实效性,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特制定本"要求". 一.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 1.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 ...查看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 课 题 走遍天下书为侣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 法,并受到启示. 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 ‚以书会友‛的习惯.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教 ...查看


  • 两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 两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 教学这一中心,体现教学这一中心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 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 为优化教学 ...查看


  • 排吼学校2011年秋教科室工作计划
  • 排吼学校教科室2012年春工作计划 本学期,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秉承"以人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以抓教学质量为目标,以 ...查看


  • 小议教案中写学情分析的好处
  • 小议教案中写学情分析的好处 一.教材分析 金根(学员) 发布时间: 2010-05-11 20:56:27 学情分析"在备课中的应用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8-11-17 怎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怎样的备课才能提高 ...查看


  • 怎样掌握教学基本功和熟悉教学常规
  • 怎样掌握教学基本功和熟悉教学常规 教学基本功: 教师教学 基本功是指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必备的.相对稳定的.综合性的教学技能和修养.它具有基础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等鲜明特征.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可分为以下几个方 面: 一.编制教案的基本功 教案的编制 ...查看


  • 浅谈怎样备好语文课
  • 浅谈怎样备好语文课 在农村的小学语文岗位上已有十多年,回头望望感触颇多.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在 不断教学之余的反思中,有许多点点滴滴的收获.我个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备课是几大 环节中最重要的,上一节好的语文课,备课是关键和保证,直接影响到这节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