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案例1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 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

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 为什么 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7】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8】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9】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10】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11】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1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答: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案例13】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案例14】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伟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

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答: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以下

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出。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教育性”。

【案例15】

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16】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17】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18】:

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案例19】

上课铃响后,某班主任刚准备上课,发现几个在课间踢球的学生衣冠不整地跑进来,于是当众大声斥责说:“XX,你是体育委员,这个头带很好,请欣赏一下尊容,那德性!”不料,学生不服气地嘀咕一声。老师问:“我说错了吗?”学生的声音一下提高了八度:“什么„德性‟?老师怎么骂人!”学生的反诘让者老师大为难堪,为保住面子,老师放慢了语速,加重了语气说:“今天你违反了中学生行为规范中不得和老师顶嘴这一条。今天你带的什么头?扮演的什么角色?你必须在全班检讨,挽回影响,我等着看你的表现!”然后不容分辩,又把其他几个学生训斥一通后宣布上课。

案件分析:这样的事情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是经常的。在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既是师长,又是参谋,朋友、顾问,如在上例中这位班主任老师在冷静下来以后觉察到自己的错误,意识到教师“要面子”,学生也“要面子”,于是主动向学生道歉,沟通了师生之感情,赢得了学生的理解和信任。

【案例20】

我国某学校,来了一位美国的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美术教育。有一次,他以“快乐的节曰”为题让孩子们画画。结果,很多孩子画是圣诞树,而且一模一样。他惊叹之余顺着孩子的视线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同样的圣诞树。于是,他把墙上的圣诞树盖起来,要求孩子们仍以“快乐的节曰”主题,重新画一幅画。这一回,孩子们咬着笔头,瞪着眼睛,无从下笔。

案件分析:孩子们对“圣诞树”的复制,只能体现出孩子的模仿,而“无从下笔”则体现了孩子的创造性的缺陷,说明了我们一些教师正津津乐道地“复制”式传统灌输,这种老传统观点已不能够适应现代“孩子”的需求了。

你认为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教师?

分析:广大教师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伟大改革中充分发挥作用。首先,要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其次,要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出发,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再次,要不断学生,努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增强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使自己具备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强调学习的同时,广大教师还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教师。

【案例21】语文老师发现班上的一名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有困难,想了解其中原因,就问他:“你是怎样背诵课文的?”这名学生回答:“我就是反复地念。”教师说:“是这样啊,那我知道该怎样帮助你了。我可以教给你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一直很有帮助。”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在学习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能流利背诵。老师就问:“你是怎么背诵的?”他回答:“反复地读。”老师有些生气了,就问:“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那些方法?”他不回答,沮丧地低下了头。

问题:请结合学习策略的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要点】在该案例中,教师所教授的学习策略并没有被学生真正掌握,因此导致学生记忆的效果不好。该教师违反了学习策略训练的几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在该案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却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内化性原则。教师在教授学习策略之后,还要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使学生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在新的情景中灵活应用。

(3)特定性原则。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类型。已有的一些研究发现,同样一个学习策略,年长的和年幼的、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用起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

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确定学习策略。

(4)自我效能感原则。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在学生具体学习时,不断向学生提问和检查,并根据这些评价给其评定成绩,促进其使用学习策略,以使其体验到使用学习策略的收获。

【案例22】学生观察教师写在黑板上的生字,随后就能够模仿把这些字写在练习本上。当教师按照笔顺一笔一划地写生字时,学生如果能聚精会神地观察,他便能在认知上模仿教师的书写经验,在头脑中把它记录下来,他甚至能在放学后的几个小时,仍然能依样写出生字。请运用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论述。

【答案要点】案例所陈述的事实体现了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弓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人类学习的实质上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个途径,它避免了尝试错误和暗中摸索的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进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观察学习不要求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生外显行为。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1)注意过程。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2)保持过程。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

(3)复制过程。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

(4)动机过程。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可以迅速掌握知识和行为模式,缩短学习进程;二是观察学习可以不受限制,从各种示范中获得大量的知识和行为模式;三是观察学习省时省力而且又能避免直接学习因失败而造成重大损失。

【案例23】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请论述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案要点】教师这样做是为了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更容易看出二者的区别,掌握形近字。

教师的这种做法符合教育心理学中的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的背景。知觉过程就是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过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

被人知觉;同时这种做法也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自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46.在上课时,有些平时不受老师重视的学生有的爱讲话,有的爱做小动作,特别是坐在窗边的学生则爱把窗帘拉开又合上,合上又拉开。老师发脾气,他反倒做鬼脸引起学生们的哈哈大笑。

问题:试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分析,这些学生是为了满足哪个层次的需要?如果你是教师,如何处理为好?

使你成为优秀教师的十大教学原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3673a0100bfws.html

1.永远也不要把坏情绪带到课堂上,记住把坏情绪带到课堂是不能解决丝毫问题的,只会让自己和学生的心情更糟糕。

2.永远要注意引导学生,引导他们真正地成长,真正地发展,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

3.鼓励学生,永远也不要吝惜鼓励和赞扬学生的话,鼓励学生一句,说不定就会改变他们的一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少批评责备学生,若非要批评不可,也最好做到是善意的,假如这种善意的批评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那最好还是不要批评。

4.永远做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给学生真诚和尊重,少一份责备的语气,多一份商量的话语。

5.对学生不能有偏见,给他们一视同仁的发展和锻炼的机会,这个原则要真正地贯彻到教学的实际中去,要真正落到实处,永远也不要忘记!

6.要学会适当调节恰倒好处地调节课堂气氛,这不仅仅是教学策略,更重要的是教育智慧。要学会”监督学生”,当学生上课听讲不认真,思想走神时,要用自己的”眼神”来暗示学生,所以在课堂上适当的走动是永远也不必可少的。

7.效率,课堂要注重效率,要让学生形成效率的概念,并且要贯彻到学生的实际的学习中去。在效率方面教师本人要做好样的表率,教师自己都不是一个有效率的人,你怎么可能要求学生有效率。永远必须铭记:效率,没有效率的课堂更胜于谋财害命。

8.对教材的讲解,在备课时要多多收集资料,博采百家之长,然后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学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多探索,多方位思考,多多动一下脑筋,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对师生都有益处。

9.教师自己要形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要写教学日记,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和归纳。尤其是自己的得失方面,学生的优缺点方面都必须认真对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和教师都快乐成长起来。学会写教学后记吧!你就会发现,很快你就会飞起来的。

10.永远都用微笑去对待自己的课堂,对待自己的学生,每天阳光地活着,多乐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熏陶学生。

渝北暨华中学把初三年级4个班成绩较差的26名学生单独分成一个班,此举引发了学生和家长质疑。但根据该校初中部一聂姓负责人对此的解释却是分层教学,这个班虽然由初三年级的差生组成,但不是”差生班”而是”基础班”。

不论理由多么充分,不论解释多么冠冕堂皇,实际上这都是对所谓”差生”的歧视。教师把”差生”隔开教育,让”差生”成为另类的做法,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此举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而该中学的做法是一种明显的歧视行为;第二,这样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与自尊心,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孤僻心理,这样很可能给孩子终身留下可怕的阴影,不利于他们的成长。第三,有违学校办学宗旨,违反教师师德的行为,教师没有理由歧视”差生”,没有理由把他们当”另类”看待。第四,这更是教育失败的表现,教育的偷懒行为。教育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些学生只是成绩差,并非无可救药。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学校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让全体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为了所谓的升学率,为了掩饰自己教育的失败而剥夺部分学生平等的教育权利,但愿这样的”差生班”不再出现。 一个老师准备发给学生的东西

一、单项选择(11题,每题1分,共11分)

1.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

【桑代克】

2.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 ) 【图式】

3.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是认知发展的( )阶段。【具体运算】

4.( )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5.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有( )

6.个体超越对社会秩序和权威的服从,开始在人类的正义、公平和个人尊严等层面反思这些规则的合理性,建立一个超越个人或者集团利益的普遍原则是( )

【后习俗道德水平】

二、填空题(16题,每题2分,共32分)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心理规律的科学。

2.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

3.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4.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5.社会构建主义教学方式有认知学徒式、支架式和情景式。

6.工作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7.练习到一定时期,尽管练习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称为高原现象。

8.理解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关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9.印象形成的效应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效应。 10.

三、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共15分)

1.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2.学习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4.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是指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有系统的收集、综合和解释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四、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当前的刺激情境,而且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2.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答: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4.影响及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答:1.问题的呈现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反应定势

4.功能固着

5.智力水平

6.动机强度

5.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答:真诚、尊重与接纳、同理心。

五、论述题(1题,共12分)

1.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 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

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 为什么 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7】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8】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9】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10】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11】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1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答: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案例13】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案例14】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伟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

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答: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以下

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出。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教育性”。

【案例15】

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16】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17】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18】:

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案例19】

上课铃响后,某班主任刚准备上课,发现几个在课间踢球的学生衣冠不整地跑进来,于是当众大声斥责说:“XX,你是体育委员,这个头带很好,请欣赏一下尊容,那德性!”不料,学生不服气地嘀咕一声。老师问:“我说错了吗?”学生的声音一下提高了八度:“什么„德性‟?老师怎么骂人!”学生的反诘让者老师大为难堪,为保住面子,老师放慢了语速,加重了语气说:“今天你违反了中学生行为规范中不得和老师顶嘴这一条。今天你带的什么头?扮演的什么角色?你必须在全班检讨,挽回影响,我等着看你的表现!”然后不容分辩,又把其他几个学生训斥一通后宣布上课。

案件分析:这样的事情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是经常的。在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既是师长,又是参谋,朋友、顾问,如在上例中这位班主任老师在冷静下来以后觉察到自己的错误,意识到教师“要面子”,学生也“要面子”,于是主动向学生道歉,沟通了师生之感情,赢得了学生的理解和信任。

【案例20】

我国某学校,来了一位美国的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美术教育。有一次,他以“快乐的节曰”为题让孩子们画画。结果,很多孩子画是圣诞树,而且一模一样。他惊叹之余顺着孩子的视线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同样的圣诞树。于是,他把墙上的圣诞树盖起来,要求孩子们仍以“快乐的节曰”主题,重新画一幅画。这一回,孩子们咬着笔头,瞪着眼睛,无从下笔。

案件分析:孩子们对“圣诞树”的复制,只能体现出孩子的模仿,而“无从下笔”则体现了孩子的创造性的缺陷,说明了我们一些教师正津津乐道地“复制”式传统灌输,这种老传统观点已不能够适应现代“孩子”的需求了。

你认为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教师?

分析:广大教师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伟大改革中充分发挥作用。首先,要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其次,要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出发,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再次,要不断学生,努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增强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使自己具备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强调学习的同时,广大教师还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教师。

【案例21】语文老师发现班上的一名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有困难,想了解其中原因,就问他:“你是怎样背诵课文的?”这名学生回答:“我就是反复地念。”教师说:“是这样啊,那我知道该怎样帮助你了。我可以教给你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一直很有帮助。”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在学习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能流利背诵。老师就问:“你是怎么背诵的?”他回答:“反复地读。”老师有些生气了,就问:“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那些方法?”他不回答,沮丧地低下了头。

问题:请结合学习策略的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要点】在该案例中,教师所教授的学习策略并没有被学生真正掌握,因此导致学生记忆的效果不好。该教师违反了学习策略训练的几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在该案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却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内化性原则。教师在教授学习策略之后,还要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使学生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在新的情景中灵活应用。

(3)特定性原则。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类型。已有的一些研究发现,同样一个学习策略,年长的和年幼的、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用起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

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确定学习策略。

(4)自我效能感原则。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在学生具体学习时,不断向学生提问和检查,并根据这些评价给其评定成绩,促进其使用学习策略,以使其体验到使用学习策略的收获。

【案例22】学生观察教师写在黑板上的生字,随后就能够模仿把这些字写在练习本上。当教师按照笔顺一笔一划地写生字时,学生如果能聚精会神地观察,他便能在认知上模仿教师的书写经验,在头脑中把它记录下来,他甚至能在放学后的几个小时,仍然能依样写出生字。请运用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论述。

【答案要点】案例所陈述的事实体现了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弓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人类学习的实质上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个途径,它避免了尝试错误和暗中摸索的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进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观察学习不要求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生外显行为。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1)注意过程。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2)保持过程。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

(3)复制过程。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

(4)动机过程。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可以迅速掌握知识和行为模式,缩短学习进程;二是观察学习可以不受限制,从各种示范中获得大量的知识和行为模式;三是观察学习省时省力而且又能避免直接学习因失败而造成重大损失。

【案例23】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请论述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案要点】教师这样做是为了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更容易看出二者的区别,掌握形近字。

教师的这种做法符合教育心理学中的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的背景。知觉过程就是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过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

被人知觉;同时这种做法也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自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46.在上课时,有些平时不受老师重视的学生有的爱讲话,有的爱做小动作,特别是坐在窗边的学生则爱把窗帘拉开又合上,合上又拉开。老师发脾气,他反倒做鬼脸引起学生们的哈哈大笑。

问题:试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分析,这些学生是为了满足哪个层次的需要?如果你是教师,如何处理为好?

使你成为优秀教师的十大教学原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3673a0100bfws.html

1.永远也不要把坏情绪带到课堂上,记住把坏情绪带到课堂是不能解决丝毫问题的,只会让自己和学生的心情更糟糕。

2.永远要注意引导学生,引导他们真正地成长,真正地发展,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

3.鼓励学生,永远也不要吝惜鼓励和赞扬学生的话,鼓励学生一句,说不定就会改变他们的一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少批评责备学生,若非要批评不可,也最好做到是善意的,假如这种善意的批评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那最好还是不要批评。

4.永远做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给学生真诚和尊重,少一份责备的语气,多一份商量的话语。

5.对学生不能有偏见,给他们一视同仁的发展和锻炼的机会,这个原则要真正地贯彻到教学的实际中去,要真正落到实处,永远也不要忘记!

6.要学会适当调节恰倒好处地调节课堂气氛,这不仅仅是教学策略,更重要的是教育智慧。要学会”监督学生”,当学生上课听讲不认真,思想走神时,要用自己的”眼神”来暗示学生,所以在课堂上适当的走动是永远也不必可少的。

7.效率,课堂要注重效率,要让学生形成效率的概念,并且要贯彻到学生的实际的学习中去。在效率方面教师本人要做好样的表率,教师自己都不是一个有效率的人,你怎么可能要求学生有效率。永远必须铭记:效率,没有效率的课堂更胜于谋财害命。

8.对教材的讲解,在备课时要多多收集资料,博采百家之长,然后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学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多探索,多方位思考,多多动一下脑筋,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对师生都有益处。

9.教师自己要形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要写教学日记,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和归纳。尤其是自己的得失方面,学生的优缺点方面都必须认真对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和教师都快乐成长起来。学会写教学后记吧!你就会发现,很快你就会飞起来的。

10.永远都用微笑去对待自己的课堂,对待自己的学生,每天阳光地活着,多乐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熏陶学生。

渝北暨华中学把初三年级4个班成绩较差的26名学生单独分成一个班,此举引发了学生和家长质疑。但根据该校初中部一聂姓负责人对此的解释却是分层教学,这个班虽然由初三年级的差生组成,但不是”差生班”而是”基础班”。

不论理由多么充分,不论解释多么冠冕堂皇,实际上这都是对所谓”差生”的歧视。教师把”差生”隔开教育,让”差生”成为另类的做法,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此举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而该中学的做法是一种明显的歧视行为;第二,这样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与自尊心,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孤僻心理,这样很可能给孩子终身留下可怕的阴影,不利于他们的成长。第三,有违学校办学宗旨,违反教师师德的行为,教师没有理由歧视”差生”,没有理由把他们当”另类”看待。第四,这更是教育失败的表现,教育的偷懒行为。教育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些学生只是成绩差,并非无可救药。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学校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让全体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为了所谓的升学率,为了掩饰自己教育的失败而剥夺部分学生平等的教育权利,但愿这样的”差生班”不再出现。 一个老师准备发给学生的东西

一、单项选择(11题,每题1分,共11分)

1.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

【桑代克】

2.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 ) 【图式】

3.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是认知发展的( )阶段。【具体运算】

4.( )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5.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有( )

6.个体超越对社会秩序和权威的服从,开始在人类的正义、公平和个人尊严等层面反思这些规则的合理性,建立一个超越个人或者集团利益的普遍原则是( )

【后习俗道德水平】

二、填空题(16题,每题2分,共32分)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心理规律的科学。

2.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

3.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4.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5.社会构建主义教学方式有认知学徒式、支架式和情景式。

6.工作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7.练习到一定时期,尽管练习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称为高原现象。

8.理解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关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9.印象形成的效应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效应。 10.

三、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共15分)

1.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2.学习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4.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是指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有系统的收集、综合和解释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四、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当前的刺激情境,而且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2.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答: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4.影响及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答:1.问题的呈现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反应定势

4.功能固着

5.智力水平

6.动机强度

5.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答:真诚、尊重与接纳、同理心。

五、论述题(1题,共12分)

1.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相关文章

  • 第一节 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
  • 教育反思 第一节 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 一.教育反思的概念 ◆ 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 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沟通. ◆ 它包括引起思维的怀疑.困惑及心 ...查看


  • 浅谈案例教育在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 浅谈案例教育在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摘 要]在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中,如何在教育内容上贴近生活,在教育方法上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增强企业党员责任意识.提高为民服务能力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结合企业基层党建现状,对案 ...查看


  • 中小学教师教育案例的撰写
  • 中小学教师教育案例的撰写(一) 源于实践 意在教育 ----谈谈中小学教师教育案例的撰写 苍南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万湘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行: 下午好!首先让我说声感谢.感谢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学评价办公室董加选主任,在百忙中, ...查看


  • 教育管理案例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指导
  • 教育管理案例设计与分析指导 目录 一.什么是教育管理案例研究 ................ 2 (一)教育管理案例研究的概念 ....................................................... ...查看


  •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及它的重要性
  •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及它的重要性>的研究方案 褚村学校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案例是解决问题的源泉,案例是教学成长的阶梯,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但怎样让教育教学案例真正发挥其作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增产增 ...查看


  •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学习作业
  • 1.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 答: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通过观察.回顾.诊断等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教学方法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思考教学活动中的成绩与 ...查看


  •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 雨里飘香 | 2007-2-27 17:28:00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所谓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 ...查看


  • 教学案例研究
  • JSYR 角E_mail:daxue@jiaoshuyuren.com 教学案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潘艳(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3级研究生)要有效地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必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查看


  • 如何写教学反思和案例
  • 如何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 天城中学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和教学案例论文 一.教学叙事 关于优秀教学叙事论文的撰写:教学叙事就是讲一个教育.教学的故事,再加一些在叙述具体事件时自己的看法和反思,即评析.由于它叙述的是教师自己身边真实的教 ...查看


  • 教育研究方法之案例分析法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案例分析法 成都市金兴北路小学 彭碧柳 一. 什么是案例分析法 (一)案例的含义 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