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及对评价认识

《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堂实录

一、 情景导入(配古筝曲伴奏,创设情境)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从茂盛的桃林中,走来一位诗人,他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他曾经也满怀豪情,胸怀天下,不料社会动乱,一片污浊。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逍遥自在;于是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悠闲惬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信与悲哀。今天,让我们继续寻着这位诗人的足迹,走进桃源深处,去聆听诗人对理想的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课题《桃花源记》

二、赏读课文,感受“桃源”之美好

(观看flash视频动画,学生听课文范读)

1、整体感知,复述课文

师:同学们,在第一课时,我们已经花费了大量时间送读课文,刚才我们又聆听了一遍,这片文章故事情节性很强。现在,我想请同学们为我们大家复述下这个故事。

生1:有一个人驾驶着小船在水上前行,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后来又发现一个小山洞,走进去碰到了一群与世隔绝的人,他们盛情款待了他,后来这个人离开了桃花源,带着人来找却再也找不到了。

师:大家觉得他复述得怎么样?

生2:我认为不太好。因为之前我们学习第一单元时,老师你就说过,对一个故事的复述包括两个要点:其一: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二,语言尽量简明扼要。

师:很好!看来你的记性很不错,那么你能为我们再重新复述下这个故事吗? 生2(点点头):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一个渔人一天撑着小船突然意外地碰到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走到桃林尽头又发现一个洞口及窄的小山,他走进去又豁然开朗,里面的男女老少穿着与外界无异,一问才知他们在此隐居很久了,这些人盛情款待了渔人。渔人临走时一再被叮嘱不要告诉别人这里的情况。渔人出去后违背了诺言,带着太守按照自己先前留下的记号来寻找桃花源,却寻而不得,后来刘子骥也来寻找,一样没有结果。此后便无人问津了。

师(微笑示意):很好,你的复述很清楚,而且一气呵成,显然你对课文很熟悉了。

2、师:那谁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桃花源在你心目中的整体印象? 生(七嘴八舌):漂亮,风景好,和平,安定,快乐、神秘·······

师(打断):好,老师从你们刚才的话中归结为这样3个字:美、乐、奇(板书),大家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那好,我们就分别找同学来想象一下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乐”在何处,为何“乐”?领略一下桃花源的“奇”。

生3(举手):我先说“美”吧。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还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师:你能用自己话说说吗?

生3(略微思考下):我认为桃花源之“美”,美在桃花林,美在土地开阔平整,美在房屋整齐,美在田地桑竹,美在纵横交错的小路。

师:找的很准确,句式也很整齐!大家一起把描写其风景美丽的句子读一遍,注意语气语调!

生齐读刚才的两句。

师:那么“乐”又如何理解?

生4:课文中有一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直接提到“乐”字。

师:“黄发垂髫”具体指什么人?叫什么修辞?

生4:嗯,老人与小孩,应该是借代。

师:好!那么除了老人小孩,你觉得这里还有什么人是“乐”的?

生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师:为什么是这一句?

生4(犹豫):我感觉是。

师:噢?谁能帮忙解释一下?

生5(举手):因为中国古代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讲究的是男耕女织。但是如果是在战争年代,这个就很难实现了,因为男人们都被抓壮丁到前线去了,以

前学过很多边塞诗都有提到。所以桃花源里的那个社会没有战争,没有离别,人们都很快乐,幸福。

师:非常好!理解的很到位!好,那么还有其他的蛛丝马迹可以发现这里生活幸福,充满欢乐吗?

生6:我知道。从招待渔人饭菜里可以看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家里来了人有鸡有酒,说明这些人家了不缺吃喝,丰衣足食。

师:对啦,你很善于发现,那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吗?

生6:我想想,哦·······是侧面描写!

师:大家说他说的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最后,我们再来探讨下“奇”。“奇”在何处?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下:。 生7:我觉得这里的人人比较奇怪,他们穿着与外界一样,却与外界隔绝很久了。生8:我认为桃花源这个地方奇怪,要从一个小山洞口穿进去,进去以后却又是一个大世界,还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还有那洞口本身也很神秘的样子。

生9:我认为神奇的是为什么渔人明明做了记号,后来却找不到呢,而且南阳的刘子骥也来找过,却同样一无所获。

师:好。我来总结一下各位刚才说的,桃花源之“奇”,“奇”在人们,“奇”在山洞,“奇”在结局。那么我们一起读出刚才说的能表现这些的句子来,好吗? 生齐读课文相关语句。

小结:师:刚才我们一起分布品味了桃花源的“美、乐、奇”,我们发现这里真是一方人间乐土,风景幽美,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每一个人自食其力,和睦相处······真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三、探讨课文,理解作者思想之深刻

师: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

部分生答:不足为外人道也

另有学生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师:到底哪一句更准确?我们来找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渔人(生10)、桃花源中人(生11),你们遇见后,彼此最想说些什么呢?给我们表演一下。(其余学生笑) 生11:我要是桃花源里的人话,我会问:你是谁?来自哪里?

生10:我是武陵的渔人,来自晋太元年间。

生11:晋?啊我们是先秦的人,外面更换朝代了?皇帝换了吗?这些年都发生了什么事啊?我一无所知。

生10:你不知道哇、秦末陈胜吴广起义,还有三国纷争。这些年老百姓过得实在是苦啊·····

师对生11说:你听他这么一说,会有何反应?

生11:同情他。然后我会想,幸好我们这里与世隔绝。

师对全体学生说:这说明桃花源的人厌恶那种生活,也恐惧那种社会。否则怎么会“叹惋”呢?所以——

生齐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表现了这种社会理想。

师:刚才有同学认为是“不足为外人道也”,我们再看看这句,为什么要这样叮嘱,在文中这一句话有何作用?

生齐答:怕受外界干扰,打破了这里的安宁。

生7:因为下文渔人再来找桃花源却找不到了,我认为更他泄露了秘密有关,也许桃花源里的人是为了惩罚他故意让他找不到的。所以这里是不是为下文埋下伏笔呢? 师(笑):什么叫“伏笔”?在文章里,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所以很显然这里就是伏笔。

四、拓展延伸,品评“桃源”情结

师: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如果不能,为什么又要虚构呢?

生: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很黑暗,到处是战乱,民不聊生,他厌恶那个社会,凭一己之力又无力改变,所以就虚构了“桃花源”的存在,表达他的向往。 师:你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很好,也很准确!

师:有人说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大家小组讨论,然后再发言。

生3:我们组认为是积极的,因为他批判了现实,否定了他所处时代和社会的阴暗面,具有进步意义。

生9:我们组不同意。陶渊明遇到困难,遇到他不喜欢的,就选择归隐,宁愿好几辈子都呆在山里,这是消极遁世。

生7:我们同意消极。举个例子晚清政府因为闭关锁国,比别人落后了多少,给

我们带来的直接就是火烧圆明园的结局。把自己隔离起来没有任何好处。 ········

师总结:大家说的都很好,这里也没有定论,只要你们对自己所持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只需知道桃花源再美,它也只是水中花、镜中月,是一个中国式的乌托邦。

五、写作手法探寻——虚实结合

六、配乐吟读,课堂小结

以《梦入桃花源》的古筝曲相配,让学生在柔和轻欢的氛围中再一次吟读课文,感受桃源的景与情作者的情和志。

七、布置作业

试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生动的故事,可以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注意人物的言行和心理的描写。

语文课堂的评价之我见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评价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 评价用语应言简意赅。课堂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评价不是评

讲,不应花费太多口舌,简明扼要地切中要害才是关键。但也不能只是简单“好”或“不好”,需要说清楚好在何处,不好又体现在什么地方,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评价绝不是随意的,知道自己的回答优劣表现在哪里。

二、评价语言以表扬、鼓励为多,惩罚、批评为少。任何人都有追求“好”的

心理,青少年尤其如此。评价不能打消孩子课堂发言积极性,善于找到闪光点,肯定其蛛丝马迹的优点。

三、课堂评价用语要亲切自然,忌生硬死板。尤其是对于学困生,除了适当中肯

的评价外也可借助手势,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甚至是一个眼神。

一、 四、以引导性评价给学生指明学习思考的正确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对

于从学生那里反馈来的信息,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及时给予精辟

恰当的引导,使学生找准自己的方向,努力探索和学习。

总之,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犹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喜,令人激动,令人回味,会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火种,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堂实录

一、 情景导入(配古筝曲伴奏,创设情境)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从茂盛的桃林中,走来一位诗人,他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他曾经也满怀豪情,胸怀天下,不料社会动乱,一片污浊。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逍遥自在;于是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悠闲惬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信与悲哀。今天,让我们继续寻着这位诗人的足迹,走进桃源深处,去聆听诗人对理想的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课题《桃花源记》

二、赏读课文,感受“桃源”之美好

(观看flash视频动画,学生听课文范读)

1、整体感知,复述课文

师:同学们,在第一课时,我们已经花费了大量时间送读课文,刚才我们又聆听了一遍,这片文章故事情节性很强。现在,我想请同学们为我们大家复述下这个故事。

生1:有一个人驾驶着小船在水上前行,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后来又发现一个小山洞,走进去碰到了一群与世隔绝的人,他们盛情款待了他,后来这个人离开了桃花源,带着人来找却再也找不到了。

师:大家觉得他复述得怎么样?

生2:我认为不太好。因为之前我们学习第一单元时,老师你就说过,对一个故事的复述包括两个要点:其一: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二,语言尽量简明扼要。

师:很好!看来你的记性很不错,那么你能为我们再重新复述下这个故事吗? 生2(点点头):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一个渔人一天撑着小船突然意外地碰到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走到桃林尽头又发现一个洞口及窄的小山,他走进去又豁然开朗,里面的男女老少穿着与外界无异,一问才知他们在此隐居很久了,这些人盛情款待了渔人。渔人临走时一再被叮嘱不要告诉别人这里的情况。渔人出去后违背了诺言,带着太守按照自己先前留下的记号来寻找桃花源,却寻而不得,后来刘子骥也来寻找,一样没有结果。此后便无人问津了。

师(微笑示意):很好,你的复述很清楚,而且一气呵成,显然你对课文很熟悉了。

2、师:那谁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桃花源在你心目中的整体印象? 生(七嘴八舌):漂亮,风景好,和平,安定,快乐、神秘·······

师(打断):好,老师从你们刚才的话中归结为这样3个字:美、乐、奇(板书),大家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那好,我们就分别找同学来想象一下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乐”在何处,为何“乐”?领略一下桃花源的“奇”。

生3(举手):我先说“美”吧。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还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师:你能用自己话说说吗?

生3(略微思考下):我认为桃花源之“美”,美在桃花林,美在土地开阔平整,美在房屋整齐,美在田地桑竹,美在纵横交错的小路。

师:找的很准确,句式也很整齐!大家一起把描写其风景美丽的句子读一遍,注意语气语调!

生齐读刚才的两句。

师:那么“乐”又如何理解?

生4:课文中有一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直接提到“乐”字。

师:“黄发垂髫”具体指什么人?叫什么修辞?

生4:嗯,老人与小孩,应该是借代。

师:好!那么除了老人小孩,你觉得这里还有什么人是“乐”的?

生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师:为什么是这一句?

生4(犹豫):我感觉是。

师:噢?谁能帮忙解释一下?

生5(举手):因为中国古代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讲究的是男耕女织。但是如果是在战争年代,这个就很难实现了,因为男人们都被抓壮丁到前线去了,以

前学过很多边塞诗都有提到。所以桃花源里的那个社会没有战争,没有离别,人们都很快乐,幸福。

师:非常好!理解的很到位!好,那么还有其他的蛛丝马迹可以发现这里生活幸福,充满欢乐吗?

生6:我知道。从招待渔人饭菜里可以看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家里来了人有鸡有酒,说明这些人家了不缺吃喝,丰衣足食。

师:对啦,你很善于发现,那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吗?

生6:我想想,哦·······是侧面描写!

师:大家说他说的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最后,我们再来探讨下“奇”。“奇”在何处?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下:。 生7:我觉得这里的人人比较奇怪,他们穿着与外界一样,却与外界隔绝很久了。生8:我认为桃花源这个地方奇怪,要从一个小山洞口穿进去,进去以后却又是一个大世界,还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还有那洞口本身也很神秘的样子。

生9:我认为神奇的是为什么渔人明明做了记号,后来却找不到呢,而且南阳的刘子骥也来找过,却同样一无所获。

师:好。我来总结一下各位刚才说的,桃花源之“奇”,“奇”在人们,“奇”在山洞,“奇”在结局。那么我们一起读出刚才说的能表现这些的句子来,好吗? 生齐读课文相关语句。

小结:师:刚才我们一起分布品味了桃花源的“美、乐、奇”,我们发现这里真是一方人间乐土,风景幽美,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每一个人自食其力,和睦相处······真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三、探讨课文,理解作者思想之深刻

师: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

部分生答:不足为外人道也

另有学生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师:到底哪一句更准确?我们来找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渔人(生10)、桃花源中人(生11),你们遇见后,彼此最想说些什么呢?给我们表演一下。(其余学生笑) 生11:我要是桃花源里的人话,我会问:你是谁?来自哪里?

生10:我是武陵的渔人,来自晋太元年间。

生11:晋?啊我们是先秦的人,外面更换朝代了?皇帝换了吗?这些年都发生了什么事啊?我一无所知。

生10:你不知道哇、秦末陈胜吴广起义,还有三国纷争。这些年老百姓过得实在是苦啊·····

师对生11说:你听他这么一说,会有何反应?

生11:同情他。然后我会想,幸好我们这里与世隔绝。

师对全体学生说:这说明桃花源的人厌恶那种生活,也恐惧那种社会。否则怎么会“叹惋”呢?所以——

生齐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表现了这种社会理想。

师:刚才有同学认为是“不足为外人道也”,我们再看看这句,为什么要这样叮嘱,在文中这一句话有何作用?

生齐答:怕受外界干扰,打破了这里的安宁。

生7:因为下文渔人再来找桃花源却找不到了,我认为更他泄露了秘密有关,也许桃花源里的人是为了惩罚他故意让他找不到的。所以这里是不是为下文埋下伏笔呢? 师(笑):什么叫“伏笔”?在文章里,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所以很显然这里就是伏笔。

四、拓展延伸,品评“桃源”情结

师: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如果不能,为什么又要虚构呢?

生: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很黑暗,到处是战乱,民不聊生,他厌恶那个社会,凭一己之力又无力改变,所以就虚构了“桃花源”的存在,表达他的向往。 师:你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很好,也很准确!

师:有人说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大家小组讨论,然后再发言。

生3:我们组认为是积极的,因为他批判了现实,否定了他所处时代和社会的阴暗面,具有进步意义。

生9:我们组不同意。陶渊明遇到困难,遇到他不喜欢的,就选择归隐,宁愿好几辈子都呆在山里,这是消极遁世。

生7:我们同意消极。举个例子晚清政府因为闭关锁国,比别人落后了多少,给

我们带来的直接就是火烧圆明园的结局。把自己隔离起来没有任何好处。 ········

师总结:大家说的都很好,这里也没有定论,只要你们对自己所持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只需知道桃花源再美,它也只是水中花、镜中月,是一个中国式的乌托邦。

五、写作手法探寻——虚实结合

六、配乐吟读,课堂小结

以《梦入桃花源》的古筝曲相配,让学生在柔和轻欢的氛围中再一次吟读课文,感受桃源的景与情作者的情和志。

七、布置作业

试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生动的故事,可以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注意人物的言行和心理的描写。

语文课堂的评价之我见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评价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 评价用语应言简意赅。课堂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评价不是评

讲,不应花费太多口舌,简明扼要地切中要害才是关键。但也不能只是简单“好”或“不好”,需要说清楚好在何处,不好又体现在什么地方,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评价绝不是随意的,知道自己的回答优劣表现在哪里。

二、评价语言以表扬、鼓励为多,惩罚、批评为少。任何人都有追求“好”的

心理,青少年尤其如此。评价不能打消孩子课堂发言积极性,善于找到闪光点,肯定其蛛丝马迹的优点。

三、课堂评价用语要亲切自然,忌生硬死板。尤其是对于学困生,除了适当中肯

的评价外也可借助手势,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甚至是一个眼神。

一、 四、以引导性评价给学生指明学习思考的正确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对

于从学生那里反馈来的信息,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及时给予精辟

恰当的引导,使学生找准自己的方向,努力探索和学习。

总之,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犹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喜,令人激动,令人回味,会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火种,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关文章

  • 五柳先生课堂实录
  •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 ...查看


  •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 ...查看


  • 四下渔歌子课堂实录
  • <渔歌子>课堂描述 --干国祥老师田野研究<渔歌子>课堂描述 时间:2009年3月24日 地点:江苏海门棉种场小学六年级 现象学课堂描述者:马 玲 1 星期一的下午,干老师把整整一张A4纸的预习作业发给了棉种场小学六 ...查看


  • 四年级下册[渔歌子]课堂实录
  • 四年级下册<渔歌子>课堂实录 四年级下册<渔歌子>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将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词在形式上与诗有很大的区别.请看大屏幕,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江雪>是首诗,每行字数都相等 ...查看


  •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
  • 桃花营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 (2015修订)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推进学校管 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为规范学校领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为新课程和素质教育 ...查看


  •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候及物候学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 整体感知课文,筛选信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4.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查看


  • 渔歌子教学实录
  • <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 ...查看


  • _列夫_托尔斯泰_教学实录[1]
  • 本栏邮箱:[email protected] ·案例·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实录 □ 吉林省实验中学 侯 雪 个人简介 侯雪,女,吉林省实验中学教师.2005年7月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二届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暨问题对策研讨会 ...查看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视频 - Google 视频
  • 第 1 - 20 个搜索结果,共约 200 条"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视频"的结果(0.06 秒) - 所有分类 所有来源 列表视图 › 网格视图 › 所有片长 短(0 – 4 分钟) 中(4 – 20 分钟) 长(≥ 2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