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年自治区德育工作研讨会参评论文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独山子 833600 》

2009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独山子 833600 》

【摘要】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德育,重视德育,已逐渐形成教育的一种国际性的趋势;重视德育,是现阶段教育的普遍现象;重视德育,是对自我发展的方法之一。本文拟对自身所触、所感、所发的现 象作简要评述。

【关键词】德育

《道德教育》是我们自小就接触的课程,到现在我们能真正懂得多少?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大堆的道理伦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怎样去做的呢?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我认为学会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力量。对于道德教育也同样如此!

道德教育不仅仅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人们深深关切的课题。我们也可以去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道德教育,社会将是什么样的社会,人们发展的过程将是一片混乱,将会影响道德教育的质量。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条件下,我国以大众层面上道德教育为切入点,为进一步探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的道德教育提供一种依据。在此认为,我国德育应当将人们居予主体地位,在主体意识基础上加强自我关注,以个体的现实利益为切入点,对实现我国以人为本培育学生的“完善人性”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据说,西方国家的德育是主张以人为本,能更好地培育出适应现代社会具有“完善人性的人”!就是像亚伯拉罕·马斯洛所说的“人的自我实现、完善人性的形成和达到人所能及的境界”。通过这个来培育学生的“完善人性” 。再举个例子来说,早在1986年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一个以“共同价值观白皮书”这样的一个说法,提出了五大价值观分别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从那次起新加坡新一代学校道德教育就是在这五大价值观指导下应运而生的。可见不管是在未来,在社会还是在学校,重视德育工作是不容忽视的!

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在形形色色的物质中,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它具备对社会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基本道德素质。如何创新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思维、理论、模式、手段和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结合,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目前,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存在着几个方面的不适应:

第一,大学生理想目标与现实过程不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为,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那么,把大学生德育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当确定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理想目标时,是绝对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中,必须现身说法、身体力行。面对激烈竞争、充满挑

战的现实社会,大学生实际现状如何、实力如何增强、独特的生存基本功怎么练就,特别是培育出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坚韧顽强的意志性格。德育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必须对理想目标与现实过程的不适应问题加以深入研究,探索可行的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和谐创新的好思路。

第二,城乡镇学生思想行为的相互不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阶段不同,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层次不同,城乡大学生思想行为出现多样化现象,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面对社会转型与变化的实际情况,使得城乡大学生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差异。因此大学生道德教育必须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把握城乡不同的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要求与新希望。认真区分城乡大学生不同群体,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区别,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学生之间的身心变化,并及时的予以调解。通过对有远大志向、健全人格、学习自觉、成绩优良的城乡大学生与缺乏目标、迫求庸俗、喜欢享乐、学习不自觉、成绩差的城乡大学生对比分析。通过抽样调查、问卷分析,及时抓住学生群体间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的不同,根据不同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创新实践。

第三,大学生创新激情与深厚基本功的不适应。大学生充满青春活力,往往缺乏对事物本质规律的全面把握、锁定目标、持续奋斗的持久性较差,因此,德育教育创新必须对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知心沟通,把真、善、美教育,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立体式地融入在日常教与学、思与行中。对此,高校应敞开大门与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创业者、创新者、创造者、创意者)对接,各界携手共进,共同关注大学生德育教育,把深厚的基本功训练与培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和谐统一。“知、情、意、行”四要素有机结合。必须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困惑或问题,着重对大学生道德标准选择的多元化倾向、道德价值判断的模糊混乱,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背离,知、情、意、行矛盾、道德要求和评价方面存在双重标准等现象,把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学习与大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起来,用典型的事例阐明,只有通过良好的德育教育,培养深厚基本功,才能使激情变为理性行动,走向成功。

最后,大学生个性张扬与整体和谐的不适应。我们发现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存在着信仰与理想观念淡薄化现象,盲目攀比、过分注重实用,过度重视现实,导致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个人主义张扬,自觉遵守道德行为的意识不强,诚信度下降等问题。针对目前部分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课教育,以及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难以让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能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思考的现状,学校应研究大学生德育教育创新的具体手段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问题,结合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双向互动式交流沟通。力求适应网络时代,适时及时的更新变化特点,创新教材内容,增强新鲜感、时代感。把大学生个性化与整体

和谐氛围都寓于在同大学生用心交流、真诚对话、深入沟通之中,师生共同,一道感受时代的变化、一道培养高尚的情操,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中,形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大学生个性持续健康发展新突破。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合格人才的标准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运用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项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的工作。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我们认为应在教育、管理、示范、等几个方面去下功夫。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传统手段。尽管现在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主要手段仍然是教育。我们要看到,大学生绝大部分心理、生理均未成熟,可塑性强,正反两个方面同时影响着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正是因为如此,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承担责任,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只有解决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根本问题,使他们学会怎样做人、怎样求知、怎样竞争,才能使他们成为合格人才。其中学会做人是最重要的,这一目的的实现主要靠教育、启发。管理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德育工作从根本上讲,不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而良好思想和行为的养成,既要靠教育,更要靠管理,管理是养成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由于主、客观原因,多数高校在新形势下对多层次、多类别学生同处一校还缺乏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体系,要么习惯于封闭强制式管理,要么过于相信学生的自觉性,片面

强调开放自主式管理。显然,这与大学生德育要求是不适应的。我认为:对当代大学生的管理应采取“适当强制式”与“开放自主式”有机结合,除了按照大学生自己的德育观点完成必要课时外,更应通过科学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不仅是“教”、“管”出来的,而且是“带”出来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现实的影响比起课堂和书本的影响要大得多。如果书本和口头宣传的和现实中看到、听到的是两码事,不但不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还可能起到反示范的作用。所以,社会不但要宣传、倡导“真善美”,而且要以实际行动惩治“假恶丑”;学校要有文明、健康、向上的校风;老师和家长要言传身教、率先示范。环境熏陶对大学生德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就来看看我自己的德育生活!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的确,学习至今还伴随着我们,而且还会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还会是我们永远的朋友。难道不是吗?现代生活的节奏发展的很快,要求我们必须学习一生,不进则退就是我们这代人的至理名言啊!记得在刚进入大一时,可所谓是什么都不知道,看到什么就学什么,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生活真的好枯燥。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我的学习生活可以称为“知道不知道”。所有的学习生活安排基本都是由课程量决定,自己没有太大的目标和方向,盲目地规划着自己未来大学几年的生活和方向。那时候的我,除了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剩下的时间基本上是钻到图书馆里,在那里拼命的翻阅着各

种优秀的杂志和期刊,常常一坐就是半天。有了图书馆万千书籍的相伴,在知识的世界里徜徉,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和孤单。自己有时候已经知道了一些东西,但却没有意识到。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似乎不太满足我的求知欲望,我又积极的选修自学了各种知识,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方面,给今后的人生发展先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我,逐渐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我也了解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现在,经过前一年的努力,自己意识到学科(不仅仅是必修课程)的组合优势,便找出一条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道路。深切的体会到了协作能力的重要,以及在协作下的个人独自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的努力和付出,又让我有所心得体会。于是,我进一步在各方面提高自己,有侧重点的偏向于某些学科。学习是知识的积累,如果把人生比作人前进的轨迹,那么学习就是人脚下的大道,只有不停的矫正步伐,才能最终走在通达大道上,而不至于偏离或远离,走到崎岖小路或走到悬崖边上。所以, 一方面,总结过去,用事实不停的检阅自己,以求毕业后的良好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在“知道”的基础上,再求“知道”,更深一层次的挖掘自己,看准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方向,进一步的锻炼自己。同时我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一方法不仅适合于单科的学习,适合思想理论的学习,同时还适合对某一事件的总体认识和把握,适合于人生的态度乐观与否,适合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制定,是一个知道我人生发展的方法论,我称他为“学会学习”。因此,我享受着我的学习过程,也在学习中成长、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我除了在学

习之外,课余时间还尝试着各种实践工作来丰富自己宝贵的大学时光。打工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汇。从发传单到作促销,从无所知到有所知,从不知所措到心理有底,从被动到主动;到现在也可谓是完成了几项以前从未想过,接触过的伟大工程。一方面,改善了自己生活,另一方面,积累了经验教训。我要在此感谢对我有过帮助的人们,他们是美丽的,是永远值得我尊重的,他们就是阳光,温暖且无私。也感谢那些阻挠过我的人,因为他们我才变得更加坚强。

最后,我就简略的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很小的一个镇上,那里没有城市的繁华,也没有山寨的困苦,而我的生活就是平平淡淡。习惯于勤劳工作,习惯众人工作,习惯于一丝不苟,习惯于长期努力。从没有远离过家门的人自2007年9月进入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使我有幸的见到了这个世界。在学校期间,我很幸运的认识了许多朋友,也得到了师长的关心和帮助,我很感激他们,至终不敢忘。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对前程充满了希望。但自己的路,自己走好。是我想告诉自己的!

【参考文献】

《邓小平文选》﹑《当代哲学》

年自治区德育工作研讨会参评论文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独山子 833600 》

2009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独山子 833600 》

【摘要】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德育,重视德育,已逐渐形成教育的一种国际性的趋势;重视德育,是现阶段教育的普遍现象;重视德育,是对自我发展的方法之一。本文拟对自身所触、所感、所发的现 象作简要评述。

【关键词】德育

《道德教育》是我们自小就接触的课程,到现在我们能真正懂得多少?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大堆的道理伦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怎样去做的呢?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我认为学会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力量。对于道德教育也同样如此!

道德教育不仅仅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人们深深关切的课题。我们也可以去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道德教育,社会将是什么样的社会,人们发展的过程将是一片混乱,将会影响道德教育的质量。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条件下,我国以大众层面上道德教育为切入点,为进一步探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的道德教育提供一种依据。在此认为,我国德育应当将人们居予主体地位,在主体意识基础上加强自我关注,以个体的现实利益为切入点,对实现我国以人为本培育学生的“完善人性”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据说,西方国家的德育是主张以人为本,能更好地培育出适应现代社会具有“完善人性的人”!就是像亚伯拉罕·马斯洛所说的“人的自我实现、完善人性的形成和达到人所能及的境界”。通过这个来培育学生的“完善人性” 。再举个例子来说,早在1986年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一个以“共同价值观白皮书”这样的一个说法,提出了五大价值观分别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从那次起新加坡新一代学校道德教育就是在这五大价值观指导下应运而生的。可见不管是在未来,在社会还是在学校,重视德育工作是不容忽视的!

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在形形色色的物质中,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它具备对社会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基本道德素质。如何创新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思维、理论、模式、手段和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结合,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目前,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存在着几个方面的不适应:

第一,大学生理想目标与现实过程不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为,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那么,把大学生德育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当确定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理想目标时,是绝对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中,必须现身说法、身体力行。面对激烈竞争、充满挑

战的现实社会,大学生实际现状如何、实力如何增强、独特的生存基本功怎么练就,特别是培育出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坚韧顽强的意志性格。德育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必须对理想目标与现实过程的不适应问题加以深入研究,探索可行的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和谐创新的好思路。

第二,城乡镇学生思想行为的相互不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阶段不同,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层次不同,城乡大学生思想行为出现多样化现象,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面对社会转型与变化的实际情况,使得城乡大学生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差异。因此大学生道德教育必须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把握城乡不同的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要求与新希望。认真区分城乡大学生不同群体,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区别,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学生之间的身心变化,并及时的予以调解。通过对有远大志向、健全人格、学习自觉、成绩优良的城乡大学生与缺乏目标、迫求庸俗、喜欢享乐、学习不自觉、成绩差的城乡大学生对比分析。通过抽样调查、问卷分析,及时抓住学生群体间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的不同,根据不同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创新实践。

第三,大学生创新激情与深厚基本功的不适应。大学生充满青春活力,往往缺乏对事物本质规律的全面把握、锁定目标、持续奋斗的持久性较差,因此,德育教育创新必须对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知心沟通,把真、善、美教育,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立体式地融入在日常教与学、思与行中。对此,高校应敞开大门与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创业者、创新者、创造者、创意者)对接,各界携手共进,共同关注大学生德育教育,把深厚的基本功训练与培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和谐统一。“知、情、意、行”四要素有机结合。必须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困惑或问题,着重对大学生道德标准选择的多元化倾向、道德价值判断的模糊混乱,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背离,知、情、意、行矛盾、道德要求和评价方面存在双重标准等现象,把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学习与大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起来,用典型的事例阐明,只有通过良好的德育教育,培养深厚基本功,才能使激情变为理性行动,走向成功。

最后,大学生个性张扬与整体和谐的不适应。我们发现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存在着信仰与理想观念淡薄化现象,盲目攀比、过分注重实用,过度重视现实,导致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个人主义张扬,自觉遵守道德行为的意识不强,诚信度下降等问题。针对目前部分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课教育,以及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难以让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能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思考的现状,学校应研究大学生德育教育创新的具体手段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问题,结合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双向互动式交流沟通。力求适应网络时代,适时及时的更新变化特点,创新教材内容,增强新鲜感、时代感。把大学生个性化与整体

和谐氛围都寓于在同大学生用心交流、真诚对话、深入沟通之中,师生共同,一道感受时代的变化、一道培养高尚的情操,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中,形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大学生个性持续健康发展新突破。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合格人才的标准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运用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项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的工作。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我们认为应在教育、管理、示范、等几个方面去下功夫。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传统手段。尽管现在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主要手段仍然是教育。我们要看到,大学生绝大部分心理、生理均未成熟,可塑性强,正反两个方面同时影响着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正是因为如此,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承担责任,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只有解决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根本问题,使他们学会怎样做人、怎样求知、怎样竞争,才能使他们成为合格人才。其中学会做人是最重要的,这一目的的实现主要靠教育、启发。管理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德育工作从根本上讲,不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而良好思想和行为的养成,既要靠教育,更要靠管理,管理是养成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由于主、客观原因,多数高校在新形势下对多层次、多类别学生同处一校还缺乏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体系,要么习惯于封闭强制式管理,要么过于相信学生的自觉性,片面

强调开放自主式管理。显然,这与大学生德育要求是不适应的。我认为:对当代大学生的管理应采取“适当强制式”与“开放自主式”有机结合,除了按照大学生自己的德育观点完成必要课时外,更应通过科学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不仅是“教”、“管”出来的,而且是“带”出来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现实的影响比起课堂和书本的影响要大得多。如果书本和口头宣传的和现实中看到、听到的是两码事,不但不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还可能起到反示范的作用。所以,社会不但要宣传、倡导“真善美”,而且要以实际行动惩治“假恶丑”;学校要有文明、健康、向上的校风;老师和家长要言传身教、率先示范。环境熏陶对大学生德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就来看看我自己的德育生活!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的确,学习至今还伴随着我们,而且还会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还会是我们永远的朋友。难道不是吗?现代生活的节奏发展的很快,要求我们必须学习一生,不进则退就是我们这代人的至理名言啊!记得在刚进入大一时,可所谓是什么都不知道,看到什么就学什么,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生活真的好枯燥。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我的学习生活可以称为“知道不知道”。所有的学习生活安排基本都是由课程量决定,自己没有太大的目标和方向,盲目地规划着自己未来大学几年的生活和方向。那时候的我,除了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剩下的时间基本上是钻到图书馆里,在那里拼命的翻阅着各

种优秀的杂志和期刊,常常一坐就是半天。有了图书馆万千书籍的相伴,在知识的世界里徜徉,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和孤单。自己有时候已经知道了一些东西,但却没有意识到。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似乎不太满足我的求知欲望,我又积极的选修自学了各种知识,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方面,给今后的人生发展先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我,逐渐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我也了解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现在,经过前一年的努力,自己意识到学科(不仅仅是必修课程)的组合优势,便找出一条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道路。深切的体会到了协作能力的重要,以及在协作下的个人独自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的努力和付出,又让我有所心得体会。于是,我进一步在各方面提高自己,有侧重点的偏向于某些学科。学习是知识的积累,如果把人生比作人前进的轨迹,那么学习就是人脚下的大道,只有不停的矫正步伐,才能最终走在通达大道上,而不至于偏离或远离,走到崎岖小路或走到悬崖边上。所以, 一方面,总结过去,用事实不停的检阅自己,以求毕业后的良好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在“知道”的基础上,再求“知道”,更深一层次的挖掘自己,看准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方向,进一步的锻炼自己。同时我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一方法不仅适合于单科的学习,适合思想理论的学习,同时还适合对某一事件的总体认识和把握,适合于人生的态度乐观与否,适合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制定,是一个知道我人生发展的方法论,我称他为“学会学习”。因此,我享受着我的学习过程,也在学习中成长、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我除了在学

习之外,课余时间还尝试着各种实践工作来丰富自己宝贵的大学时光。打工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汇。从发传单到作促销,从无所知到有所知,从不知所措到心理有底,从被动到主动;到现在也可谓是完成了几项以前从未想过,接触过的伟大工程。一方面,改善了自己生活,另一方面,积累了经验教训。我要在此感谢对我有过帮助的人们,他们是美丽的,是永远值得我尊重的,他们就是阳光,温暖且无私。也感谢那些阻挠过我的人,因为他们我才变得更加坚强。

最后,我就简略的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很小的一个镇上,那里没有城市的繁华,也没有山寨的困苦,而我的生活就是平平淡淡。习惯于勤劳工作,习惯众人工作,习惯于一丝不苟,习惯于长期努力。从没有远离过家门的人自2007年9月进入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使我有幸的见到了这个世界。在学校期间,我很幸运的认识了许多朋友,也得到了师长的关心和帮助,我很感激他们,至终不敢忘。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对前程充满了希望。但自己的路,自己走好。是我想告诉自己的!

【参考文献】

《邓小平文选》﹑《当代哲学》


相关文章

  • 教育部直属高校名单 1
  • 教育部直属高校名单 院校名称 北京大学 985 211 研 所在地 北京 教育部 院校隶属 层次 办学类型 院校类型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院 ...查看


  • 以五大发展理念提升大学生
  • 摘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是引领中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教育领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 ...查看


  • 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引导
  • 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引导 王雯姝1 杜晶波2 (1. 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4; 2. 沈阳建筑大学 文法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8) 摘 要:调查表明, 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比较严重, 主 ...查看


  • 浅谈对大学生社会道德评价观的反思
  • 浅谈对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评价观的反思 李亚翔 院系徐海 专业电气 班级12-3 学号22120228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处在思想活跃最前端的当代大学生,受其影响其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表现 ...查看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德育中存在的德育对象的主体性缺位.德育客体与学生道德实际隔离.教与学缺乏互动.德育目标抽象这四个问题,指出了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改进和创新大学生道德关键所在,并详述了主体性自我育德的培养目标,最后 ...查看


  • 超越与创新
  • 作者:张典兵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年05期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634(2008)01-0013-05 一.当代西方几种主要的道德教育理论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认为 ...查看


  • 大学生道德问题
  • 大学生道德动力不足问题探析 摘要: 在当今这个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正确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为重要.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而言,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更可以促进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追求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甚至对整个国家和社 ...查看


  • 教育部直属高校名单
  • 教育部直属高校名单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院校名称 北 ...查看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主体论
  •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一种结构性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主体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者和说服教育对象在内的双主体.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说服教育 主体 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