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量峰值悬念

中国碳排放量峰值悬念

  全球瞩目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下称《声明》)正式发布。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中国和美国的2030年气候目标,均收获大量好评,原因主要在于:积极。

  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减排力度与2020年之前相比翻了倍。

  中国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二是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中国的第一个目标,让全球气候领域长期以来最大悬念之一——最大碳排放国的年度碳排放量何时停止增长并开始下降——有了答案,且比外部测算提前了十年左右。

  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指出,无论是美方目标还是中方目标的提出,都是经过多个智囊团队论证和测算得出的,绝非“拍脑袋拍出来的”。

  接受财新记者采访的一位权威学者分析,中国两个目标其实高度相关,相辅相成:第二目标即新能源目标,是实现第一个目标的保障;第一个目标也会促成第二个目标的实现。

  让公众好奇的是,会深刻影响中国未来十几年经济和社会的两个新气候目标,到底是如何确定出来的?其实现的难度到底多大?

达峰为何是2030年

  碳排放峰值,指一个经济体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最大年排放值。峰值意味着该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增长,进入一个平台期,而后下降。

  自上世纪70年代起,发达国家碳排放陆续达到峰值。其中,欧洲主要国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陆续达峰,美国、日本在2005年后达峰。发达国家达峰时的共同点是实现了后工业化,经济增速放缓,GDP增速一般不高于3%,没有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扩张,第三产业占比约70%以上。

  二氧化碳的年排放总量,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关系来表示:GDP(国内生产总值)乘以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近十年来,中国碳排放总量占全球约四分之一,其中新增碳排放占全球约60%。因此,中国碳排放何时达到峰值,对全球碳减排大局来说,关系重大。近年,不少发达国家一直就此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尽早承诺达峰时间。

  “这就是一个GDP总量和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乘法。但是中国的GDP一直在增长,如果你想让温室气体排放停止增长,那么单位GDP碳排放的下降率,一定要大于GDP的增长率。”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滕飞向财新记者分析。

  滕飞主要研究气候变化国际政策与国内政策、气候变化综合评价模型

及能源经济学等,自2007年至今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谈判,还是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国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主要作者。

  2014年公布的IPCC第五次报告指出,如果要实现本世纪末全球温升目标(指将全球温度升高幅度控制在2度以内),全球碳排放需要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到2030年通过减排实现与2010年持平到减少40%(区间),到2050年需比2010年减排40%-70%(区间)。最后,到本世纪末,全球实现零排放。

  全球碳排放峰值既已提出,中国何时达峰的问题,就更自然地摆到了桌面上。全球都在等着中国的回答。

  滕飞介绍,国内学界对于中国碳排放达峰时间,争论其实很大。碳排放总量取决于GDP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这两个指标。各方争论的最大焦点是中国GDP的增幅。对增幅预测不同,得出的峰值时间就不同。

  对于第二个指标,国内学术团队其实争议并不大。多数研究认为,到203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下降率可达到4%-4.5%。争议不大的原因,是中国“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每年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率均约4%。如果未来进一步挖掘减排潜力,4%-4.5%下降率有望实现。

  但对第一个指标即GDP增幅的预测,各个学术团队难以取得一致。在过去30年间,中国创造了年均约10%的GDP增长奇迹。未来十几年将如何?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未来20年,中国仍可以保持8%的经济增速,但也有众多国内外经济学者认为中国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速低于4%。

  滕飞说:“如果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能很快从8%左右回落到3%-4%,那就会得出2025年甚至2020年达峰的结论。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高速经济增长还能持续30年,那么就会得出2040年、2045年之后才有可能达峰的结论。”

  那么此次中国作出2030年左右达峰的承诺,预估的GDP增幅是怎样的呢?滕飞介绍,此次中国对2030年的GDP增速采用了4%-5%的预测值。

  这与多数学者的研究相符。“现在的国内研究,多数认为在2020年之前,中国经济还会维持7%-8%的增速。然后逐渐回落,到2030年左右为4%-5%。”

“20%”与能源革命

  20%,这个百分率在未来十几年,将与中国能源革命紧紧挂钩。

  为什么中国要作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的承诺。20%目标经过了反复测算,是为实现2030年碳排放峰值中的另一个变量即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预期下降率做准备的。

  自2005年至今,“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每年下降约4%。“这是通过关停大量小机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的,

这个潜力基本上已经挖干净了,关完也就没了。未来想继续维持4%,不经过额外努力,是不可能的。”滕飞说。

  滕飞告诉财新记者,据清华大学中国与新气候经济课题组的研究,如果要在2030年达峰,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年平均下降率需要达到4.5%左右,而现有减排措施,仅能将未来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下降率维持在3%左右。

  怎么做到4.5%?怎么挖掘减排潜力?答案只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最终解决问题,落实在控制煤炭能源,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上。经过测算,如果非化石能源由现在的约10%的比重上升至20%左右,4.5%的下降率就可以实现。

  学者普遍认为,20%的非化石能源的实现,事实上意味着中国要进行一场能源革命。

  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20%左右,相较于2009年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夕提出的2020年占比15%的目标,又提高了5个百分点。

  据普遍预测,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60亿吨标(准)煤。20%,意味着2030年中国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2亿吨标煤。

  何建坤现任国家气象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并作为中国代表团专家参与联合国气候谈判。何建坤通过多种对比意图形象地说明实现“20%”的难度。

  ——中国2013年的非化石能源消费约2.68亿吨标煤,要达标,意味着17年间中国非化石能源供应量增长4倍多,要新建8亿到10亿千瓦的非化石能源电站装机量。“这相当于美国现在全国的发电装机容量。”

  ——中国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预计为48亿吨标煤,非化石能源占比15%意味着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约为7亿吨标煤,这相当于整个日本的能源消费总量。

  ——从2020年至2030年的十年间,中国需要新增5亿吨左右的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增幅超过70%。

  ——“中国现在的电力装机为12亿千瓦左右,煤电约占70%-80%。就是说,中国未来17年间新增的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相当于现在全国的煤电装机量。”

  以美国的清洁电力计划为参照,美国到2030年时,电力部门二氧化碳排放要下降30%,“如果它也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电的话,只要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新建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而中国是8亿到10亿千瓦,是美国的4倍到5倍,比他们难得多。”何建坤告诉财新记者。

  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发达国家降低碳排放的主要举措。而在中国,这条道路更显迫切,原因在于,这也是治理雾霾的根本之策。

  “‘APEC蓝’的实现,大家都知道,是因为好多工厂关了

,汽车停了,化石能源消费减下去,就见效了。”何建坤告诉财新记者,如果仅着眼于末端治理,依靠烧煤、烧汽油时上减排设备,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何建坤指出,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认识到,就是2030年时,中国的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并非同时达峰。按照现有思路设计,在2030年左右,中国的碳排放达到峰值,但能源消费仍将增长。预计203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中国每年仍需新增相当于1亿吨标煤的非化石能源消费量。

达峰路难行

  在2014年11月初发布的中国社科院最新版《气候变化绿皮书》中,该课题组也提出中国碳排放峰值有可能在2030年之后一段时间内出现,并从工业化、城镇化、能源、人口和消费需求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预测,由于基础数据选择、研究视角和方法的不同,得出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比如滕飞认为,在建筑、交通领域,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持续增长,在2040年之前相关排放不会达峰。

  尽管学界对碳排放峰值的分析模型各有出入,但可以确定的是,以现有减排能力、产业结构来看,中国碳排放在2030年达峰是一个较乐观的看法。

  滕飞告诉财新记者,2030年达峰的前提是,有多少办法、有多大力度都得用上。“同时你还要寄望于,经济增长不会超预期发展,像现在7%、8%的发展速度,如果持续到2030年,那么你把能想的都用上,也达不到峰值。”

  何建坤分析,现在距2030年还有三个五年规划,相关部门会根据达峰目标,分步落实到每个五年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们制定的相关目标有三个,分别是单位GDP能耗下降16%,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17%,以及非化石能源比例到2015年达到11.4%。每个五年规划都有这个目标的话,叠加起来就瞄准达峰来实现,比如非化石能源,到2015年是11.4%,到2020年是15%,‘十四五’规划还要制定2025年的目标。”

  何建坤认为,“十三五”之后,可能要引入总量控制,特别是煤炭消费总量,“可再生能源,像核能、太阳能,也都有单项的五年规划,比如核电装机到2020年可能要到5800万千瓦,这个是要落实到具体厂址的,现在必须动工。”

  “再一点,能源价格和体制改革,比如煤炭价格较低,但外部成本高,要通过资源税、碳税将其对人的健康损害、环境污染体现出来。还要在‘十三五’期间,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现在仅是在两省五市有试点。”

  此外,推动气候变化立法,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的技术创新,也是学界业界呼吁多年的举措。

  “前段时间,我们风电发多了,就弃风,水电发多了,

就弃水。一是因为电网消纳能力不够,二是体制有问题,本来应该停煤电,但因为体制原因、利益博弈,却停水电。”何建坤认为,将来一是发展智能电网,二是要发展分布式电网,可再生能源就地采集、转化和利用,而化石能源则起调峰和保障功能。

  而在当前,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在产业化方面并不成熟。滕飞认为,解决思路有很多,比如电动车发展迅速的话,未来电动车可能成为家庭能源中心,实现移峰填谷,此外,2030年之后储能技术也会相对成熟。

  此次《声明》发表的意义之一,便是通过设立“倒逼”目标,扩大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催生相应的技术创新。

  滕飞则认为,“倒逼”这个提法仍偏传统,“我个人倾向于更主动的观点,中国应该认识到,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像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如果中国经济要保证持续稳定增长,那么必须要在新兴产业里,找到能够向产业链上游移动的点。你应该做这个趋势的推动者,而不是追随者。”

  一个好的动向是,《声明》公布一周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

  该行动计划显有呼应目标之意,再次强调推进能源消费革命,降低煤炭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安全发展核电,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能源科技创新。■

中国碳排放量峰值悬念

  全球瞩目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下称《声明》)正式发布。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中国和美国的2030年气候目标,均收获大量好评,原因主要在于:积极。

  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减排力度与2020年之前相比翻了倍。

  中国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二是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中国的第一个目标,让全球气候领域长期以来最大悬念之一——最大碳排放国的年度碳排放量何时停止增长并开始下降——有了答案,且比外部测算提前了十年左右。

  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指出,无论是美方目标还是中方目标的提出,都是经过多个智囊团队论证和测算得出的,绝非“拍脑袋拍出来的”。

  接受财新记者采访的一位权威学者分析,中国两个目标其实高度相关,相辅相成:第二目标即新能源目标,是实现第一个目标的保障;第一个目标也会促成第二个目标的实现。

  让公众好奇的是,会深刻影响中国未来十几年经济和社会的两个新气候目标,到底是如何确定出来的?其实现的难度到底多大?

达峰为何是2030年

  碳排放峰值,指一个经济体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最大年排放值。峰值意味着该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增长,进入一个平台期,而后下降。

  自上世纪70年代起,发达国家碳排放陆续达到峰值。其中,欧洲主要国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陆续达峰,美国、日本在2005年后达峰。发达国家达峰时的共同点是实现了后工业化,经济增速放缓,GDP增速一般不高于3%,没有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扩张,第三产业占比约70%以上。

  二氧化碳的年排放总量,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关系来表示:GDP(国内生产总值)乘以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近十年来,中国碳排放总量占全球约四分之一,其中新增碳排放占全球约60%。因此,中国碳排放何时达到峰值,对全球碳减排大局来说,关系重大。近年,不少发达国家一直就此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尽早承诺达峰时间。

  “这就是一个GDP总量和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乘法。但是中国的GDP一直在增长,如果你想让温室气体排放停止增长,那么单位GDP碳排放的下降率,一定要大于GDP的增长率。”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滕飞向财新记者分析。

  滕飞主要研究气候变化国际政策与国内政策、气候变化综合评价模型

及能源经济学等,自2007年至今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谈判,还是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国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主要作者。

  2014年公布的IPCC第五次报告指出,如果要实现本世纪末全球温升目标(指将全球温度升高幅度控制在2度以内),全球碳排放需要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到2030年通过减排实现与2010年持平到减少40%(区间),到2050年需比2010年减排40%-70%(区间)。最后,到本世纪末,全球实现零排放。

  全球碳排放峰值既已提出,中国何时达峰的问题,就更自然地摆到了桌面上。全球都在等着中国的回答。

  滕飞介绍,国内学界对于中国碳排放达峰时间,争论其实很大。碳排放总量取决于GDP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这两个指标。各方争论的最大焦点是中国GDP的增幅。对增幅预测不同,得出的峰值时间就不同。

  对于第二个指标,国内学术团队其实争议并不大。多数研究认为,到203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下降率可达到4%-4.5%。争议不大的原因,是中国“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每年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率均约4%。如果未来进一步挖掘减排潜力,4%-4.5%下降率有望实现。

  但对第一个指标即GDP增幅的预测,各个学术团队难以取得一致。在过去30年间,中国创造了年均约10%的GDP增长奇迹。未来十几年将如何?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未来20年,中国仍可以保持8%的经济增速,但也有众多国内外经济学者认为中国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速低于4%。

  滕飞说:“如果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能很快从8%左右回落到3%-4%,那就会得出2025年甚至2020年达峰的结论。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高速经济增长还能持续30年,那么就会得出2040年、2045年之后才有可能达峰的结论。”

  那么此次中国作出2030年左右达峰的承诺,预估的GDP增幅是怎样的呢?滕飞介绍,此次中国对2030年的GDP增速采用了4%-5%的预测值。

  这与多数学者的研究相符。“现在的国内研究,多数认为在2020年之前,中国经济还会维持7%-8%的增速。然后逐渐回落,到2030年左右为4%-5%。”

“20%”与能源革命

  20%,这个百分率在未来十几年,将与中国能源革命紧紧挂钩。

  为什么中国要作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的承诺。20%目标经过了反复测算,是为实现2030年碳排放峰值中的另一个变量即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预期下降率做准备的。

  自2005年至今,“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每年下降约4%。“这是通过关停大量小机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的,

这个潜力基本上已经挖干净了,关完也就没了。未来想继续维持4%,不经过额外努力,是不可能的。”滕飞说。

  滕飞告诉财新记者,据清华大学中国与新气候经济课题组的研究,如果要在2030年达峰,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年平均下降率需要达到4.5%左右,而现有减排措施,仅能将未来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下降率维持在3%左右。

  怎么做到4.5%?怎么挖掘减排潜力?答案只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最终解决问题,落实在控制煤炭能源,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上。经过测算,如果非化石能源由现在的约10%的比重上升至20%左右,4.5%的下降率就可以实现。

  学者普遍认为,20%的非化石能源的实现,事实上意味着中国要进行一场能源革命。

  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20%左右,相较于2009年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夕提出的2020年占比15%的目标,又提高了5个百分点。

  据普遍预测,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60亿吨标(准)煤。20%,意味着2030年中国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2亿吨标煤。

  何建坤现任国家气象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并作为中国代表团专家参与联合国气候谈判。何建坤通过多种对比意图形象地说明实现“20%”的难度。

  ——中国2013年的非化石能源消费约2.68亿吨标煤,要达标,意味着17年间中国非化石能源供应量增长4倍多,要新建8亿到10亿千瓦的非化石能源电站装机量。“这相当于美国现在全国的发电装机容量。”

  ——中国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预计为48亿吨标煤,非化石能源占比15%意味着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约为7亿吨标煤,这相当于整个日本的能源消费总量。

  ——从2020年至2030年的十年间,中国需要新增5亿吨左右的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增幅超过70%。

  ——“中国现在的电力装机为12亿千瓦左右,煤电约占70%-80%。就是说,中国未来17年间新增的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相当于现在全国的煤电装机量。”

  以美国的清洁电力计划为参照,美国到2030年时,电力部门二氧化碳排放要下降30%,“如果它也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电的话,只要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新建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而中国是8亿到10亿千瓦,是美国的4倍到5倍,比他们难得多。”何建坤告诉财新记者。

  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发达国家降低碳排放的主要举措。而在中国,这条道路更显迫切,原因在于,这也是治理雾霾的根本之策。

  “‘APEC蓝’的实现,大家都知道,是因为好多工厂关了

,汽车停了,化石能源消费减下去,就见效了。”何建坤告诉财新记者,如果仅着眼于末端治理,依靠烧煤、烧汽油时上减排设备,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何建坤指出,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认识到,就是2030年时,中国的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并非同时达峰。按照现有思路设计,在2030年左右,中国的碳排放达到峰值,但能源消费仍将增长。预计203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中国每年仍需新增相当于1亿吨标煤的非化石能源消费量。

达峰路难行

  在2014年11月初发布的中国社科院最新版《气候变化绿皮书》中,该课题组也提出中国碳排放峰值有可能在2030年之后一段时间内出现,并从工业化、城镇化、能源、人口和消费需求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预测,由于基础数据选择、研究视角和方法的不同,得出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比如滕飞认为,在建筑、交通领域,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持续增长,在2040年之前相关排放不会达峰。

  尽管学界对碳排放峰值的分析模型各有出入,但可以确定的是,以现有减排能力、产业结构来看,中国碳排放在2030年达峰是一个较乐观的看法。

  滕飞告诉财新记者,2030年达峰的前提是,有多少办法、有多大力度都得用上。“同时你还要寄望于,经济增长不会超预期发展,像现在7%、8%的发展速度,如果持续到2030年,那么你把能想的都用上,也达不到峰值。”

  何建坤分析,现在距2030年还有三个五年规划,相关部门会根据达峰目标,分步落实到每个五年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们制定的相关目标有三个,分别是单位GDP能耗下降16%,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17%,以及非化石能源比例到2015年达到11.4%。每个五年规划都有这个目标的话,叠加起来就瞄准达峰来实现,比如非化石能源,到2015年是11.4%,到2020年是15%,‘十四五’规划还要制定2025年的目标。”

  何建坤认为,“十三五”之后,可能要引入总量控制,特别是煤炭消费总量,“可再生能源,像核能、太阳能,也都有单项的五年规划,比如核电装机到2020年可能要到5800万千瓦,这个是要落实到具体厂址的,现在必须动工。”

  “再一点,能源价格和体制改革,比如煤炭价格较低,但外部成本高,要通过资源税、碳税将其对人的健康损害、环境污染体现出来。还要在‘十三五’期间,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现在仅是在两省五市有试点。”

  此外,推动气候变化立法,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的技术创新,也是学界业界呼吁多年的举措。

  “前段时间,我们风电发多了,就弃风,水电发多了,

就弃水。一是因为电网消纳能力不够,二是体制有问题,本来应该停煤电,但因为体制原因、利益博弈,却停水电。”何建坤认为,将来一是发展智能电网,二是要发展分布式电网,可再生能源就地采集、转化和利用,而化石能源则起调峰和保障功能。

  而在当前,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在产业化方面并不成熟。滕飞认为,解决思路有很多,比如电动车发展迅速的话,未来电动车可能成为家庭能源中心,实现移峰填谷,此外,2030年之后储能技术也会相对成熟。

  此次《声明》发表的意义之一,便是通过设立“倒逼”目标,扩大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催生相应的技术创新。

  滕飞则认为,“倒逼”这个提法仍偏传统,“我个人倾向于更主动的观点,中国应该认识到,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像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如果中国经济要保证持续稳定增长,那么必须要在新兴产业里,找到能够向产业链上游移动的点。你应该做这个趋势的推动者,而不是追随者。”

  一个好的动向是,《声明》公布一周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

  该行动计划显有呼应目标之意,再次强调推进能源消费革命,降低煤炭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安全发展核电,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能源科技创新。■


相关文章

  • 低碳发展时代的世界与中国能源格局
  • 第15卷第2期2010年2月 中外能源 SINO-GLOBALENERGY ·1· 能源战略与政策研究 ▲ 低碳发展时代的世界与中国能源格局 华贲 (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 ▲ 摘要 哥本哈根会议认定了&qu ...查看


  • 中国水泥行业节能潜力和CO2减排潜力分析
  • 第9卷第5期2013年9月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PROGRESSUSINQUISITIONESDEMUTATIONECLIMATIS Vbl.9No.5 September2013 doi:10.3969/j.issn.1673-1719.2 ...查看


  • 毛概重点复习资料
  • 新中国成立60年取得巨大历史成就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这60年发展的历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我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它代表先进的生产力,适合我国的发展. 第一:必须坚持国情为基本出发点. 第二: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三:经济发展和 ...查看


  •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战略探究
  • 摘要:本文结合石油峰值理论,揭示了世界石油峰值到来的必然性和石油供应风险.通过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分析,探讨目前我国能源战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政府能源战略的优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石油峰值;石油需求;供应风险;能源战略 ...查看


  • 准确理解中国的煤炭消费 不是为中国官方数据问题找借口
  • 准确理解中国的煤炭消费 作者:齐晔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邬桐 清华大学访问学者 尽管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危言耸听或一知半解,几乎没有议题能比中国的煤炭使用和国家统计数据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前者描绘了一系列重霾之下的城市图景,形象 ...查看


  • 碳氢化合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控制研究
  • 碳氢化合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控制研究 李林森 王朝得 麦笃涯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机动车化程度越来越高,尾气的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城市交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由于碳氢化合物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有害成 ...查看


  •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报送要求
  • 附件一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报送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负责建立"汽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企业应按要求及时报送新生产.新进口的乘用车产品的燃料消耗量数据. 一.报送范围 在中国关境内销售的.最大设计总质量 ...查看


  • 浅析智能化发展趋势
  • 浅析智能化发展建设 近日,中国如期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国家自主贡献(INDC)计划书,提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换而言之,INDC 可 ...查看


  • 乙醇柴油发动机燃烧过程分析
  • 摘 要:利用台架试验,开展乙醇柴油发动机燃烧过程对助溶剂感受性的研究.获得燃用乙醇柴油/柴油时气缸压力.放热率.预混合及扩散燃烧持续期和热量分配.燃烧重心变化规律.与柴油相比,在转速为1 800 r/min,柴油机燃用三种燃料,负荷为25%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