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人民公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二、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1952年底

2、内容: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

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

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在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地开展了土

改运动。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3、意义:

1952年底,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建立于战国,公元前475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被摧毁,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分到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三、三大改造

1、时间:1953年—1956年

2、改造对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内容: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式是公私合营。

4、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及其成就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First Five-Year Plan of China )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3~1957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所有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很低的,毛泽东对此有过一段形象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由周恩来、陈云主持,从1951年开始着手先后历时4年,五易定稿,到1954年9月基本定案。自1953年至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主要成就:

A、工业生产:

1956年,第一汽车厂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1956年,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扩建

B、交通运输业: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57年,青藏公路通车 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工作

C、农业:治理淮河、黄河灌溉工程,生产增长。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改善。

五、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

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

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

路线的运动,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度提高计划

指标导致各地竞相虚报高产,是“左”倾冒进的产物。大跃进运动过程中,出现了高指

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高级农业生产社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组成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成立初期,生产资料实行过单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分配上实行过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并取消了自留地,压缩了社员家庭副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其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实际上是实行平均主义,穷富拉平;无偿调用农民的财产。

---------------------------------------------------------------------------------------------------------------------------------------------------------- “大跃进”运动

一、开展大跃进的舆论准备。

自1953年起,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顺利完成。工农业生产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当时社会安定、民风良好。大家为了建设新中国,人们都有一股子干劲,争先恐后的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就是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1958年2月份,《人民日报》发表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社论,明

确地提出国民经济要全面大跃进。随后,在基层的全体干部中,认真学习社论的精神,为全

面大跃进,奠定了思想基础,并做好了精神准备。

二、提出“超英赶美”的奋斗目标。

到1958年6月初,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其中提出五年超过英国,

十年赶上美国。这个文件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并批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文件,值得认真一

读”。到了6月17日,又提出“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毛主席看后,非常高兴。因为是领袖亲

自批示的,文件精神很快就传达到基层单位。大家听后既兴奋又茫然。兴奋的是落后的中国,

能够超过英国、赶上美国,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茫然是大家不知道如何赶超,英、美国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无人所知。在当时消息的来源,只有一家官方的报纸外,没有其他的渠道。既便是对英、美国家的报道,也是社会的阴暗面,至于全面的情况,国人可谓一无所知。学习的结果,只能是做好本职的工作,党叫干啥就干啥吧!

三、农业战线连续放出亩产万斤粮的“卫星”。

到1958年7月份,从农业战线传来喜讯,各媒体先后刊登湖北省长风农业生产合作社,早稻亩产15361

斤,放了一个大“卫星”。随即农业部公布夏粮产量同比增长69 %,总产量比美国还多出40亿斤。亩产万斤

粮的消息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人们都在议论纷纷,有的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是否看错了听错了?

榜样既出,各地纷纷效仿。之后,各地区抓农业的领导干部,亲自抓“试验田”。到了秋收季节,亩产

万斤粮的报道,便接踵而来,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亩产不仅能够产万斤粮,而且还能够产十万斤粮。

1958

年10月1日《天津日报》报道,天津市的东郊区新立村水稻试验田,亩产12万斤,并称在田间的稻谷上可以坐人,让群众参观。到了10月8日和10日两天,《天津日报》又分别报道天津市双林农场“试验田”,亩产稻谷126339斤的特大消息,一时轰动全国,可称得起亩产之最了,真可谓压倒群雄独领风骚了。新立村的“试验田”,毛泽东主席亲自视察过,既然是领袖肯定的事情,因此,在全国也就名声大噪了。

四、全民大炼钢铁。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 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957年11月,毛泽东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在“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钢铁生产指标越提越高。北戴河会议正式决定并公开宣布1958年钢产量为1070万吨 ,比1957年翻一番,号召全党全民为此奋斗,开展空前规模的大炼钢铁运动。

1、各部门、各地方都要把钢、铁生产和建设放在首位,为“钢元帅升帐”让路;

2、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土高炉土法炼钢;

3、对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追加投资,致使基本建设规模迅速膨胀,战线越拉越长;

4、商业银行全力支持工业大跃进,以致拆东墙补 西墙,打乱了正常的资金流通。

经突击蛮干,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 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 。估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冒进倾向,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

工业方面的大跃进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为中心。

在农业方面,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粮食生产计划指标,农村中开始大办人民公社。

思考:大跃进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原因:1、对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认识不足; 2、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急于求成。

启示:1、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8月在河北视察时,毛泽东来到徐水县。当听到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

汇报说,全县秋季收粮可达11亿斤时,毛泽东很高兴地问道:你们全县31万多人

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应该考虑到生产了这么多粮食怎么办的问题。他同时

提出搞人民公社的问题。毛主席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

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 他指出:“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

公。”毛主席视察三省和“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消息,很快在报上发表。各地立即

掀起了建立人民公社的高潮。

8月5日,当张国忠在全县作《向共产主义进军》的讲话时,即根据毛泽东的

指示要求全县成立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过渡。几天之内,全县248个农业社宣布

转为人民公社。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1959年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由于“左”的指导方针的错误,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发生了严重的困难,使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失调,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在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果断措施,1962年1月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统一了认识。同年2月,中共中央同意陈云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对当时财政经济情况的分析和克服困难的意见,决定全面贯彻执行八字方针,对当时国民经济进行大幅度调整,坚决缩短基本建设战线,进一步大量精减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同时采取措施回笼货币、压缩财政支出,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争取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到196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时期宣告结束。

六、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

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

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五六十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大国的核讹诈下,于1956年在周恩来、

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的主持下,制订了《1956至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而毛泽东则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

夫是完全可能。”即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从此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

划。

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功勋人物:

邓稼先,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

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

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

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

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86年因长期受辐射伤害,身患癌症逝世。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前身)机械工程系 。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

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

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

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

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一,影响最大、功勋

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

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

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选择题:

1、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性质 C、资产阶级性质 D、农民革命性质

2.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意义包括

①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②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实现了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④

3.右图所报道的新闻与下列哪一事件相关?

A.建国初期的增产节约运动 B.“一五”计划建设

C.“大跃进”运动 D.大生产运动

4.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新中国成立 B .抗美援朝 C .大跃进 D .香港回归

8.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它说明了( )

( )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 )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 B.在联合国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C.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D.迫使美、苏改善了对华关系 ( ) A.1954年,李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58年,李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了大炼炼钢 C.1977年,李建国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过书 D.1979年,李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5.“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中国的现实意义是 6.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7 ,人名有时会带有时代的烙印。比如:文革时期许多人起名叫“卫红”、“卫东”,以此类推,与“超英”这个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

C.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并不居于领导地位

9、新中国建立后,长江两岸首次实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在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一五”计划期间 C “大跃进”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0.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业救国” ②“民主与科学” ③“自强”“求富”④“超英赶美”

A. 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

11.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当时人们这样做

A.表达了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 B. 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C.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

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2.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B.渔业生态环境良好

C.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D.当时的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13.1956年夏天,上海的天气很热,为了不影响生产,企业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了

A.计划经济下的企业没有自主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此措施有利于节约资源

D.此措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二、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1952年底

2、内容: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

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

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在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地开展了土

改运动。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3、意义:

1952年底,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建立于战国,公元前475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被摧毁,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分到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三、三大改造

1、时间:1953年—1956年

2、改造对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内容: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式是公私合营。

4、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及其成就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First Five-Year Plan of China )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3~1957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所有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很低的,毛泽东对此有过一段形象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由周恩来、陈云主持,从1951年开始着手先后历时4年,五易定稿,到1954年9月基本定案。自1953年至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主要成就:

A、工业生产:

1956年,第一汽车厂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1956年,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扩建

B、交通运输业: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57年,青藏公路通车 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工作

C、农业:治理淮河、黄河灌溉工程,生产增长。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改善。

五、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

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

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

路线的运动,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度提高计划

指标导致各地竞相虚报高产,是“左”倾冒进的产物。大跃进运动过程中,出现了高指

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高级农业生产社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组成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成立初期,生产资料实行过单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分配上实行过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并取消了自留地,压缩了社员家庭副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其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实际上是实行平均主义,穷富拉平;无偿调用农民的财产。

---------------------------------------------------------------------------------------------------------------------------------------------------------- “大跃进”运动

一、开展大跃进的舆论准备。

自1953年起,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顺利完成。工农业生产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当时社会安定、民风良好。大家为了建设新中国,人们都有一股子干劲,争先恐后的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就是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1958年2月份,《人民日报》发表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社论,明

确地提出国民经济要全面大跃进。随后,在基层的全体干部中,认真学习社论的精神,为全

面大跃进,奠定了思想基础,并做好了精神准备。

二、提出“超英赶美”的奋斗目标。

到1958年6月初,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其中提出五年超过英国,

十年赶上美国。这个文件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并批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文件,值得认真一

读”。到了6月17日,又提出“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毛主席看后,非常高兴。因为是领袖亲

自批示的,文件精神很快就传达到基层单位。大家听后既兴奋又茫然。兴奋的是落后的中国,

能够超过英国、赶上美国,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茫然是大家不知道如何赶超,英、美国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无人所知。在当时消息的来源,只有一家官方的报纸外,没有其他的渠道。既便是对英、美国家的报道,也是社会的阴暗面,至于全面的情况,国人可谓一无所知。学习的结果,只能是做好本职的工作,党叫干啥就干啥吧!

三、农业战线连续放出亩产万斤粮的“卫星”。

到1958年7月份,从农业战线传来喜讯,各媒体先后刊登湖北省长风农业生产合作社,早稻亩产15361

斤,放了一个大“卫星”。随即农业部公布夏粮产量同比增长69 %,总产量比美国还多出40亿斤。亩产万斤

粮的消息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人们都在议论纷纷,有的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是否看错了听错了?

榜样既出,各地纷纷效仿。之后,各地区抓农业的领导干部,亲自抓“试验田”。到了秋收季节,亩产

万斤粮的报道,便接踵而来,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亩产不仅能够产万斤粮,而且还能够产十万斤粮。

1958

年10月1日《天津日报》报道,天津市的东郊区新立村水稻试验田,亩产12万斤,并称在田间的稻谷上可以坐人,让群众参观。到了10月8日和10日两天,《天津日报》又分别报道天津市双林农场“试验田”,亩产稻谷126339斤的特大消息,一时轰动全国,可称得起亩产之最了,真可谓压倒群雄独领风骚了。新立村的“试验田”,毛泽东主席亲自视察过,既然是领袖肯定的事情,因此,在全国也就名声大噪了。

四、全民大炼钢铁。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 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957年11月,毛泽东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在“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钢铁生产指标越提越高。北戴河会议正式决定并公开宣布1958年钢产量为1070万吨 ,比1957年翻一番,号召全党全民为此奋斗,开展空前规模的大炼钢铁运动。

1、各部门、各地方都要把钢、铁生产和建设放在首位,为“钢元帅升帐”让路;

2、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土高炉土法炼钢;

3、对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追加投资,致使基本建设规模迅速膨胀,战线越拉越长;

4、商业银行全力支持工业大跃进,以致拆东墙补 西墙,打乱了正常的资金流通。

经突击蛮干,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 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 。估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冒进倾向,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

工业方面的大跃进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为中心。

在农业方面,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粮食生产计划指标,农村中开始大办人民公社。

思考:大跃进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原因:1、对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认识不足; 2、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急于求成。

启示:1、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8月在河北视察时,毛泽东来到徐水县。当听到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

汇报说,全县秋季收粮可达11亿斤时,毛泽东很高兴地问道:你们全县31万多人

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应该考虑到生产了这么多粮食怎么办的问题。他同时

提出搞人民公社的问题。毛主席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

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 他指出:“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

公。”毛主席视察三省和“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消息,很快在报上发表。各地立即

掀起了建立人民公社的高潮。

8月5日,当张国忠在全县作《向共产主义进军》的讲话时,即根据毛泽东的

指示要求全县成立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过渡。几天之内,全县248个农业社宣布

转为人民公社。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1959年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由于“左”的指导方针的错误,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发生了严重的困难,使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失调,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在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果断措施,1962年1月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统一了认识。同年2月,中共中央同意陈云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对当时财政经济情况的分析和克服困难的意见,决定全面贯彻执行八字方针,对当时国民经济进行大幅度调整,坚决缩短基本建设战线,进一步大量精减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同时采取措施回笼货币、压缩财政支出,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争取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到196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时期宣告结束。

六、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

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

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五六十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大国的核讹诈下,于1956年在周恩来、

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的主持下,制订了《1956至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而毛泽东则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

夫是完全可能。”即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从此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

划。

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功勋人物:

邓稼先,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

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

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

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

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86年因长期受辐射伤害,身患癌症逝世。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前身)机械工程系 。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

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

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

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

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一,影响最大、功勋

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

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

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选择题:

1、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性质 C、资产阶级性质 D、农民革命性质

2.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意义包括

①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②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实现了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④

3.右图所报道的新闻与下列哪一事件相关?

A.建国初期的增产节约运动 B.“一五”计划建设

C.“大跃进”运动 D.大生产运动

4.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新中国成立 B .抗美援朝 C .大跃进 D .香港回归

8.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它说明了( )

( )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 )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 B.在联合国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C.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D.迫使美、苏改善了对华关系 ( ) A.1954年,李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58年,李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了大炼炼钢 C.1977年,李建国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过书 D.1979年,李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5.“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中国的现实意义是 6.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7 ,人名有时会带有时代的烙印。比如:文革时期许多人起名叫“卫红”、“卫东”,以此类推,与“超英”这个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

C.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并不居于领导地位

9、新中国建立后,长江两岸首次实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在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一五”计划期间 C “大跃进”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0.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业救国” ②“民主与科学” ③“自强”“求富”④“超英赶美”

A. 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

11.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当时人们这样做

A.表达了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 B. 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C.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

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2.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B.渔业生态环境良好

C.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D.当时的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13.1956年夏天,上海的天气很热,为了不影响生产,企业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了

A.计划经济下的企业没有自主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此措施有利于节约资源

D.此措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大跃进时期"共产风"现象的历史解读
  • 社会文化研究 大跃进时期"共产风"现象的历史解读 向海英 内容提要 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以"一平二调三收款"为主要内容的"共产风"危害甚大.它的产生根源是各种因 ...查看


  • _大跃进_运动的历史成因与经验教训_刘际钢
  • 第28卷第2期Vol.28No.2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AnhuiNormalUniversity(Hum&SocSci)2000年5月 May2000 "大跃进" ...查看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区别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区别 1958年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发动的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思想开始出现.1958 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南宁会议上批评"反冒进",说1956年中央领导 ...查看


  • 第四课_"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__教案1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记住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知道"大跃进"运动的主要内容及造成的严重恶果 2.了解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及全面协调国民经济的具体办法 ...查看


  • "三面红旗"的提出与实施
  • 公元1958年前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极不寻常的一个时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落后就要挨打"的忧患意识."开除球籍"的危机感和"尽早改变我国落后面貌&q ...查看


  • 论"大跃进"运动的国际背景
  • 作者:宋银桂 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7年10期 摘要 "大跃进"之所以会在50年代末期发动起来,是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的:在东西方的冷战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很自然地生出一种与帝国主义争时间.抢速度的紧迫感:在破除了对 ...查看


  •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第4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 ...查看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第四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知道"大跃进"运动的主要内容及造成的严重恶果 了解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及全面协调国民经济的具体办 ...查看


  • 朱凤霞[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_]教案
  • 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一.时间:2011年3月 二.课题:<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课型:新授课 四.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