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说课记录教学设计和评课记录

说 课 记 录

时间:2009年12月17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执教者:罗修武 执教班级:六年级141班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

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

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

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

(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

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

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

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板书:

俞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教后反思:在教学本课时,我以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接着引领学生在文中寻

找具体描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词句,让学生对知音有了真切的“初体验”。然后,又创设多个情境,通过多次高质量的对话让学生感悟到“知音难觅”,以至于“子期死,伯牙绝弦,终生不复鼓”的深层含义。最后又伴以点拨和归纳,点出“知音难觅”的主题,使得文本的解读充分而全面。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则采用“四步走”,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方法。先是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再是有节奏的读,然后是读懂意思,最后是读出韵味。同时教学中,我关注过程,注重实效。将理解与朗读紧密相结合,通过对朗读的指导达到情感的升华。

评 课 记 录

时间:2009年10月12日

说 课 记 录

时间:2009年12月17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执教者:罗修武 执教班级:六年级141班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

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

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

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

(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

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

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

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板书:

俞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教后反思:在教学本课时,我以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接着引领学生在文中寻

找具体描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词句,让学生对知音有了真切的“初体验”。然后,又创设多个情境,通过多次高质量的对话让学生感悟到“知音难觅”,以至于“子期死,伯牙绝弦,终生不复鼓”的深层含义。最后又伴以点拨和归纳,点出“知音难觅”的主题,使得文本的解读充分而全面。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则采用“四步走”,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方法。先是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再是有节奏的读,然后是读懂意思,最后是读出韵味。同时教学中,我关注过程,注重实效。将理解与朗读紧密相结合,通过对朗读的指导达到情感的升华。

评 课 记 录

时间:2009年10月12日


相关文章

  • 伯牙善鼓琴 1
  • 伯牙善鼓琴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重点词语含义.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疏通文意 3.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之间的情感.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悟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 ...查看


  • 定稿一六年级上册语文日积月累
  •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集一 1-8单元日积月累 (会背 会默写) 第一单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汽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查看


  • 伯牙绝弦)
  •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优) 作者:周山秋 文章来源:会员收集 点击数:1134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 ...查看


  • 伯牙断琴说课设计及反思
  • <伯牙断琴>说课 <伯牙断琴>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本册话题单元"良朋益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鄂教版新教材采用话题隐含的单元呈现方式,从整体上显示出本册教材快乐.想象.探究.创新 ...查看


  • [伯牙绝弦]课后教学问题分析
  • <伯牙绝弦>教学问题分析 一·设计理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且这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意思.在教学时,老师采用以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抓住 ...查看


  • 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 <伯牙绝弦> (一).导入 这是一则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代的故事,读一读课题.(注意纠正"弦"的读音) (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通课文,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都顺(学习古文,第一部要求能够把课文 ...查看


  • 23.[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 23.<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文二则>中的其中一则.<伯牙善鼓琴>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 ...查看


  • 1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 <伯牙绝弦>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 ...查看


  • 伯牙绝弦,黄婷婷
  • 且吟且诵素课生香--<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 黄婷婷 评析: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 王任 黄婷婷现任教于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学校教研员,海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曾先后荣获"琼海市基础教育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