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维特根斯坦

凡可说的归诸科学语言,凡不可说,应当沉默

——浅析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学观点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曹鹏

学号:[1**********]

摘要:设置语言游戏是因为要把它们当作比较对象,不但通过相似性而且还通过差异性来显示我们语言的事实真相。我们并不是通过逻辑寻求什么新的东西,我们只是想弄懂已经在平常观察中的一些东西。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说 逻辑 海德格尔 存在 本质

在很多人眼中,维特根斯坦无疑是哲学家的典范。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对繁华世俗的罕见的漠视,以及对真理的一丝不苟的执着追求,给人们勾画出真正的哲学家的活生生的肖像,他的不少奇闻轶事已经成为现代哲学中的传奇。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以“语言游戏说”为代表的后期思想对传统的思维方式展开了无情的彻底批判,使哲学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俨然在国际哲学界掀起了一阵“维特根斯坦旋风”,是20世纪对西方哲学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可以被称作语言的学问,他认为哲学的本源便是语言,语言代表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程,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奠基。

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分为可说和不可说的两个部分,而哲学恰恰就是那个不可说的部分,所以在哲学面前,我们只能选择保持沉默。正因为如此,哲学也就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但是这些不可以说的东西确实可以表达出来的。所以,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后期哲学中提出了“语言游戏”的观点。所谓“语言游戏”实际上是一种把语言比作游戏的比喻。“语言游戏”说包含了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主要思想内容。维特根斯坦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名称的意义和它所指称的对象往往是不同的,与名称相对的是它的意义而不是它的对象。

“语言游戏”这个概念是《蓝皮书》里提出来的,最初是指“孩子刚开始使用语词时的语言方式”、“语言的原始形式”或“原始语言”,在这些原始形式中,

思想的过程相当简明,所以,我们要研究真假问题,命题和实在一致不一致的问题,研究断定、假设、疑问,去看看这些原始形式大有益处。这样“笼罩着我们语言的日常使用的心理迷雾就消散了。我们看到种种清楚明白的活动和反应。”然而,这些简单的形式和更复杂的形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通过逐步增加新的形式,我们可以从诸种原始形式构造起诸种复杂的形式”。除此上述的几点之外,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游戏”还有更加广泛的意义:“我还将把语言和活动棗那些和语言编织成一片的活动棗所组成的整体称作‘语言游戏’”。语言的原始形式是和人类其他活动编织在一起的,我们在场景中学会说话,在场景中理解语句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语句逐步脱离特定的场景,话语套着话语,一个词的意义由另一个词或一串词来解释。若把语言视作一个大领域,有一个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的边缘地带,这个边缘地带就是语言游戏。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指出,“我将把由语言和动作交织成的语言组成的整体称为‘语言游戏’。”他在全书中始终把语言和游戏作比来揭示语言用法之多样性和实践性。维特根斯坦说:“设置语言游戏是因为要把它们当作比较对象,不但通过相似性而且还通过差异性来显示我们语言的事实真相。”所谓相似性表示的就是语言游戏的语法。这种语法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逻辑,即使用日常语言的逻辑。但是“我们并不是通过逻辑寻求什么新的东西,我们只是想弄懂已经在平常观察中的一些东西。”维特根斯坦认为,运用语言是一种活动,我们使用的语词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从语境出发动态地观察语言的使用。我们在弄清一个名称代表什么之前,必须首先掌握包括这个名称在内的那种语言游戏,一个名称的意义也就是它在语言游戏中的实际用法。

语言游戏说虽然只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意义问题而忽视了语法学和语意学的问度。但是它毕竟给了我们一种处理哲学问题的态度和技术,揭示了语词的意义即是其实际用法这一道理,从而使语词摆脱了形而上学的用法而和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以及人们的实际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发挥语言的多种功能。语言游戏说的目的就在于治疗各种因语言的误用而产生的“哲学病”,提醒我们不要脱离日常生活而滥用语言,让人们的理智在面对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时能持一种宽容态度。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和其他游戏一样,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而意向性和指向性就是语言游戏的规则。维特根斯坦认为如果一个人如果没有事先接受训练的话,那么他是无法正确地执行一条命令的,也就是说他无法理解游戏的规则。所以,训练一个人学会如何、并且有意识地遵守规则是十分必要的。正如之前所说,维特根斯坦认为规则是无法传授给别人的,但是却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让他人用思维掌握这种“不可说”的方法。

然而,这些规则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永远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总有一些特殊情况是这些规则无法包含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纷繁万变,在黑与白的中间,总有类似灰色这样模棱两可的区域。我们必须遵守其中的每一项规则,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语言规则也是不可违逆,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的。规则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地按照给出的规则行事,这种遵守,是没有任何理由、解释和辩驳的余地的,只要完全地按照他的方式前进和行事就可以了。所以维特根斯坦强调说:“当我遵守规则时,我不作选择。我盲目地遵守规则。”

维特根斯坦还揭示了产生哲学问题的二个主要根源。第一个根源存在于语言里的“特殊词汇”之中,第二个根源可以归结为追求一般而忽略特殊的思维倾向。他认为哲学的任务是通过消除哲学问题来纠正各种偏颇的、狭隘的、固执的思维方式,因为哲学问题是由于误解了语言意义而产生的,所以解决哲学问题的方法就是要把语词的使用从形而上学的方式返回日常语言的方式中,即对哲学问题进行日常语言分析,并以日常语言中使用这些语词的实例,以补充哲学家们对它们理解的不足。就像他所说的“必须把语词从它们的形而上学的用途带回到它的日常用途中来”。

任何语言现象都是建立在认识、观念和实践方面的一致上。如果人们对于词语的含义、语法的运用、句子的结合上存在分歧的话,那么人家自然就无法正常的交流,更加无法达到所谓思想上的共识。我们语言游戏中的规则,不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长期实践和社会习惯的基础上的。

维特根斯坦的描述排斥一般的解释和分析,没有必要解释什么,分析什么。所谓描述,也不是把与语言表达方式相关的所有用法都罗列一番,而是一种概览式的描述。目的是向人们昭示,什么样的语词用法是合乎语法规则的,语词用法

之间的各种联系和转换,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非相似性。通过这样的描述,人们因对语言表达形式的误解,混乱和偏见而引起的哲学困惑就可以消除了。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哲学研究就是语法研究,就是概念研究,而研究的方法就是描述。维特根斯坦的语法研究与语言学家的语法研究有本质区别。他的语法概念要宽泛深刻得多,它是泛指语言表达形式在特定语境下的用法而不仅仅是语言学意义上的语法。维特根斯坦的语法研究的目的也有别于语言学家语法研究的目的,维特根斯坦强调语法研究,是为了消除因对语言表达形式的误解,偏见和混乱而招致的哲学困惑。而语言学家对此不感兴趣,他们关心的是常规的语法,是语言的正确使用,特别是句法形式和语词用法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学特性。语言学家的语法研究是经验性的,或至少是以经验性的研究为基础。而维特根斯坦的语法研究并不实地探究和提供关于语言的自然史的事实和语词的实际用法,而且为了消除因语言表达形式引起的哲学困惑还要发明和构造新的语言游戏和用法规则。维特根斯坦的语法研究是哲学的,而语言学家的语法研究是语言学的。前者提供哲学理论,后者提供语言理论,前者是利用语言研究探索哲学,后者是关于语言自身的学科理论。

通过对海德格尔语言学说的学习,可以发现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在很多观点上都有相通的地方。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并且两人都特别关注语言问题。两个人都反对意义的指称论、观念论、图象论和行为反应论,都反对把真理理解为语句和现实的符合,都反对把语言理解为内在之物的表达,都反对从传统逻辑来理解语言的本质,都不承认逻辑斯蒂语言在任何意义上可以取代自然语言。他们从根本上对语言的存在论地位作了重新审视。语言就不被认作某种在自然之外生活之外反映自然反映生活并和自然生活符合或不符合的符号体系,而是被认作一种活动,和人的其它活动编织在一起的活动。并且海德格尔曾经明确提出“语言这一现象在此在的开展这一生存论状态中有其根源”。这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的观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都强烈的批判逻辑主义,海德格尔曾说,要真正了解语言,就要“把语法从逻辑里解放出来”。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都认为语言里所凝聚的存在是什么样、语法是什么样,我们就只能那样来对现实进行描述。海德格尔通常以“命名”为题来讨论语词和存在之间的关系。命名不是建立一个对

象和一个语词之间的联系。命名建立的是一个语词在语言整体中的位置,这也就是说建立的是一个物在世界中的位置。而这一个物只有在世界中有一个自己的位置,才能被显现出来。海德格尔从来就是在这种现象的意义上理解事物之所以是物和事物之所以存在的。事物只有通过言词才能显示出它的存在。海德格尔说:“语言给出事物的本质,本质和存在都在语言中说话。”维特根斯坦说:“本质表达在语法中,语言伸展多远,现实就伸展多远。”他们说的这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维特根斯坦说:“一种原始的哲学把名称的全部用法浓缩进了某种关系观念,同时这种关系也就变成了一种神秘的关系。”海德格尔也说:“首要的关系不是语词和事物的关系,而是语词就是事物的关系;言词把每一物拥入存在并保持在存在里,就此而言,言词本身即是关联。”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就把此在对存在的理解和可能性联系在一起并提出“可能性优先于现实性”的思想。海德格尔的话说明是言说和理解是同等源始的,而言就是理解的分成环节互相勾连的结构。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把世界转变成了一个可能的世界。“在命题里,我们仿佛用试验方法把世界装到一起。我们的眼光似乎必须透过现象:然而,我们的探究面对的不是现象,而是人们所说的现象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我们思索我们关于现象所作的陈述的方式。”维特根斯坦的话说明是因为一个命题必须由部分组成,其部分必须能够在其它命题中出现。他们从源头的意义上来理解语言,说明了语言之所以是语言的关键。

维特根斯坦把语言的本质从逻辑转化为语法,海德格尔把语言的本质理解为具有历史性的存在之言,语法和存在都是在历史意义上的给定,具有共通性。

维特根斯坦认为自然语言要由自然史和人类的生活形式来说明,海德格尔认为自然语言是自然的涌现;维特根斯坦认为自然语言是其它符号系统的核心,海德格尔认为自然语言是语言的本质存在;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二人都认为自然语言从原则上说是不可能形式化的,逻辑的语言是退步而不是进步。

除了上述的共同点,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在某些观点上也有不同之处。海德格尔的思想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较为科学理性,更注重实际生活,他特别重视哲学对科学的指导和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尽管海德格尔的哲学在表面上有很多非理性的东西,但他追求的却是传统的人的

本源的真理,维特根斯坦虽然利用的是科学理性的方法,但是他的哲学研究却动摇了西方科学理性的客观性基础。海德格尔早期不断强调此在的有限性,后期则不断强调存在的历史性。维特根斯坦虽然在他对逻辑主义的批评里突出阐发了人类认识的有限性,但是他是不太赞同“有限性”这样的概念的。维特根斯坦认为语法是通过日常交往语言传给我们的。而海德格尔认为存在之言是由思者和诗人承传下来的,“日常语言是精华尽损的诗”。

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分属于现代西方哲学中很不同哲学思潮。但是他们的思想观点深又有着某种相通的地方。海德格尔的分析研究大多属于“人生哲学”,维特根斯坦是攻于分析哲学,但他在世界和语言等价之间建立后,分析语言就等于分析了世界。总而言之,他们两位的研究结果及研究方法对后来我们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 涂纪亮(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著) 涂纪亮(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

《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著) 郭英(译) 商务印书馆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海德格尔(著) 孙周兴(译) 商务印书馆

《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选编) 上海三联书店

凡可说的归诸科学语言,凡不可说,应当沉默

——浅析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学观点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曹鹏

学号:[1**********]

摘要:设置语言游戏是因为要把它们当作比较对象,不但通过相似性而且还通过差异性来显示我们语言的事实真相。我们并不是通过逻辑寻求什么新的东西,我们只是想弄懂已经在平常观察中的一些东西。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说 逻辑 海德格尔 存在 本质

在很多人眼中,维特根斯坦无疑是哲学家的典范。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对繁华世俗的罕见的漠视,以及对真理的一丝不苟的执着追求,给人们勾画出真正的哲学家的活生生的肖像,他的不少奇闻轶事已经成为现代哲学中的传奇。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以“语言游戏说”为代表的后期思想对传统的思维方式展开了无情的彻底批判,使哲学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俨然在国际哲学界掀起了一阵“维特根斯坦旋风”,是20世纪对西方哲学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可以被称作语言的学问,他认为哲学的本源便是语言,语言代表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程,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奠基。

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分为可说和不可说的两个部分,而哲学恰恰就是那个不可说的部分,所以在哲学面前,我们只能选择保持沉默。正因为如此,哲学也就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但是这些不可以说的东西确实可以表达出来的。所以,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后期哲学中提出了“语言游戏”的观点。所谓“语言游戏”实际上是一种把语言比作游戏的比喻。“语言游戏”说包含了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主要思想内容。维特根斯坦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名称的意义和它所指称的对象往往是不同的,与名称相对的是它的意义而不是它的对象。

“语言游戏”这个概念是《蓝皮书》里提出来的,最初是指“孩子刚开始使用语词时的语言方式”、“语言的原始形式”或“原始语言”,在这些原始形式中,

思想的过程相当简明,所以,我们要研究真假问题,命题和实在一致不一致的问题,研究断定、假设、疑问,去看看这些原始形式大有益处。这样“笼罩着我们语言的日常使用的心理迷雾就消散了。我们看到种种清楚明白的活动和反应。”然而,这些简单的形式和更复杂的形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通过逐步增加新的形式,我们可以从诸种原始形式构造起诸种复杂的形式”。除此上述的几点之外,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游戏”还有更加广泛的意义:“我还将把语言和活动棗那些和语言编织成一片的活动棗所组成的整体称作‘语言游戏’”。语言的原始形式是和人类其他活动编织在一起的,我们在场景中学会说话,在场景中理解语句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语句逐步脱离特定的场景,话语套着话语,一个词的意义由另一个词或一串词来解释。若把语言视作一个大领域,有一个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的边缘地带,这个边缘地带就是语言游戏。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指出,“我将把由语言和动作交织成的语言组成的整体称为‘语言游戏’。”他在全书中始终把语言和游戏作比来揭示语言用法之多样性和实践性。维特根斯坦说:“设置语言游戏是因为要把它们当作比较对象,不但通过相似性而且还通过差异性来显示我们语言的事实真相。”所谓相似性表示的就是语言游戏的语法。这种语法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逻辑,即使用日常语言的逻辑。但是“我们并不是通过逻辑寻求什么新的东西,我们只是想弄懂已经在平常观察中的一些东西。”维特根斯坦认为,运用语言是一种活动,我们使用的语词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从语境出发动态地观察语言的使用。我们在弄清一个名称代表什么之前,必须首先掌握包括这个名称在内的那种语言游戏,一个名称的意义也就是它在语言游戏中的实际用法。

语言游戏说虽然只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意义问题而忽视了语法学和语意学的问度。但是它毕竟给了我们一种处理哲学问题的态度和技术,揭示了语词的意义即是其实际用法这一道理,从而使语词摆脱了形而上学的用法而和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以及人们的实际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发挥语言的多种功能。语言游戏说的目的就在于治疗各种因语言的误用而产生的“哲学病”,提醒我们不要脱离日常生活而滥用语言,让人们的理智在面对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时能持一种宽容态度。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和其他游戏一样,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而意向性和指向性就是语言游戏的规则。维特根斯坦认为如果一个人如果没有事先接受训练的话,那么他是无法正确地执行一条命令的,也就是说他无法理解游戏的规则。所以,训练一个人学会如何、并且有意识地遵守规则是十分必要的。正如之前所说,维特根斯坦认为规则是无法传授给别人的,但是却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让他人用思维掌握这种“不可说”的方法。

然而,这些规则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永远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总有一些特殊情况是这些规则无法包含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纷繁万变,在黑与白的中间,总有类似灰色这样模棱两可的区域。我们必须遵守其中的每一项规则,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语言规则也是不可违逆,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的。规则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地按照给出的规则行事,这种遵守,是没有任何理由、解释和辩驳的余地的,只要完全地按照他的方式前进和行事就可以了。所以维特根斯坦强调说:“当我遵守规则时,我不作选择。我盲目地遵守规则。”

维特根斯坦还揭示了产生哲学问题的二个主要根源。第一个根源存在于语言里的“特殊词汇”之中,第二个根源可以归结为追求一般而忽略特殊的思维倾向。他认为哲学的任务是通过消除哲学问题来纠正各种偏颇的、狭隘的、固执的思维方式,因为哲学问题是由于误解了语言意义而产生的,所以解决哲学问题的方法就是要把语词的使用从形而上学的方式返回日常语言的方式中,即对哲学问题进行日常语言分析,并以日常语言中使用这些语词的实例,以补充哲学家们对它们理解的不足。就像他所说的“必须把语词从它们的形而上学的用途带回到它的日常用途中来”。

任何语言现象都是建立在认识、观念和实践方面的一致上。如果人们对于词语的含义、语法的运用、句子的结合上存在分歧的话,那么人家自然就无法正常的交流,更加无法达到所谓思想上的共识。我们语言游戏中的规则,不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长期实践和社会习惯的基础上的。

维特根斯坦的描述排斥一般的解释和分析,没有必要解释什么,分析什么。所谓描述,也不是把与语言表达方式相关的所有用法都罗列一番,而是一种概览式的描述。目的是向人们昭示,什么样的语词用法是合乎语法规则的,语词用法

之间的各种联系和转换,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非相似性。通过这样的描述,人们因对语言表达形式的误解,混乱和偏见而引起的哲学困惑就可以消除了。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哲学研究就是语法研究,就是概念研究,而研究的方法就是描述。维特根斯坦的语法研究与语言学家的语法研究有本质区别。他的语法概念要宽泛深刻得多,它是泛指语言表达形式在特定语境下的用法而不仅仅是语言学意义上的语法。维特根斯坦的语法研究的目的也有别于语言学家语法研究的目的,维特根斯坦强调语法研究,是为了消除因对语言表达形式的误解,偏见和混乱而招致的哲学困惑。而语言学家对此不感兴趣,他们关心的是常规的语法,是语言的正确使用,特别是句法形式和语词用法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学特性。语言学家的语法研究是经验性的,或至少是以经验性的研究为基础。而维特根斯坦的语法研究并不实地探究和提供关于语言的自然史的事实和语词的实际用法,而且为了消除因语言表达形式引起的哲学困惑还要发明和构造新的语言游戏和用法规则。维特根斯坦的语法研究是哲学的,而语言学家的语法研究是语言学的。前者提供哲学理论,后者提供语言理论,前者是利用语言研究探索哲学,后者是关于语言自身的学科理论。

通过对海德格尔语言学说的学习,可以发现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在很多观点上都有相通的地方。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并且两人都特别关注语言问题。两个人都反对意义的指称论、观念论、图象论和行为反应论,都反对把真理理解为语句和现实的符合,都反对把语言理解为内在之物的表达,都反对从传统逻辑来理解语言的本质,都不承认逻辑斯蒂语言在任何意义上可以取代自然语言。他们从根本上对语言的存在论地位作了重新审视。语言就不被认作某种在自然之外生活之外反映自然反映生活并和自然生活符合或不符合的符号体系,而是被认作一种活动,和人的其它活动编织在一起的活动。并且海德格尔曾经明确提出“语言这一现象在此在的开展这一生存论状态中有其根源”。这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的观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都强烈的批判逻辑主义,海德格尔曾说,要真正了解语言,就要“把语法从逻辑里解放出来”。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都认为语言里所凝聚的存在是什么样、语法是什么样,我们就只能那样来对现实进行描述。海德格尔通常以“命名”为题来讨论语词和存在之间的关系。命名不是建立一个对

象和一个语词之间的联系。命名建立的是一个语词在语言整体中的位置,这也就是说建立的是一个物在世界中的位置。而这一个物只有在世界中有一个自己的位置,才能被显现出来。海德格尔从来就是在这种现象的意义上理解事物之所以是物和事物之所以存在的。事物只有通过言词才能显示出它的存在。海德格尔说:“语言给出事物的本质,本质和存在都在语言中说话。”维特根斯坦说:“本质表达在语法中,语言伸展多远,现实就伸展多远。”他们说的这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维特根斯坦说:“一种原始的哲学把名称的全部用法浓缩进了某种关系观念,同时这种关系也就变成了一种神秘的关系。”海德格尔也说:“首要的关系不是语词和事物的关系,而是语词就是事物的关系;言词把每一物拥入存在并保持在存在里,就此而言,言词本身即是关联。”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就把此在对存在的理解和可能性联系在一起并提出“可能性优先于现实性”的思想。海德格尔的话说明是言说和理解是同等源始的,而言就是理解的分成环节互相勾连的结构。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把世界转变成了一个可能的世界。“在命题里,我们仿佛用试验方法把世界装到一起。我们的眼光似乎必须透过现象:然而,我们的探究面对的不是现象,而是人们所说的现象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我们思索我们关于现象所作的陈述的方式。”维特根斯坦的话说明是因为一个命题必须由部分组成,其部分必须能够在其它命题中出现。他们从源头的意义上来理解语言,说明了语言之所以是语言的关键。

维特根斯坦把语言的本质从逻辑转化为语法,海德格尔把语言的本质理解为具有历史性的存在之言,语法和存在都是在历史意义上的给定,具有共通性。

维特根斯坦认为自然语言要由自然史和人类的生活形式来说明,海德格尔认为自然语言是自然的涌现;维特根斯坦认为自然语言是其它符号系统的核心,海德格尔认为自然语言是语言的本质存在;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二人都认为自然语言从原则上说是不可能形式化的,逻辑的语言是退步而不是进步。

除了上述的共同点,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在某些观点上也有不同之处。海德格尔的思想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较为科学理性,更注重实际生活,他特别重视哲学对科学的指导和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尽管海德格尔的哲学在表面上有很多非理性的东西,但他追求的却是传统的人的

本源的真理,维特根斯坦虽然利用的是科学理性的方法,但是他的哲学研究却动摇了西方科学理性的客观性基础。海德格尔早期不断强调此在的有限性,后期则不断强调存在的历史性。维特根斯坦虽然在他对逻辑主义的批评里突出阐发了人类认识的有限性,但是他是不太赞同“有限性”这样的概念的。维特根斯坦认为语法是通过日常交往语言传给我们的。而海德格尔认为存在之言是由思者和诗人承传下来的,“日常语言是精华尽损的诗”。

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分属于现代西方哲学中很不同哲学思潮。但是他们的思想观点深又有着某种相通的地方。海德格尔的分析研究大多属于“人生哲学”,维特根斯坦是攻于分析哲学,但他在世界和语言等价之间建立后,分析语言就等于分析了世界。总而言之,他们两位的研究结果及研究方法对后来我们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 涂纪亮(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著) 涂纪亮(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

《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著) 郭英(译) 商务印书馆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海德格尔(著) 孙周兴(译) 商务印书馆

《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选编) 上海三联书店


相关文章

  • 浅析后现代电影
  • 浅析后现代主义中的电影艺术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总的来看,后现代思维在哲学上抱持一种对于逻辑性观念与结构性 ...查看


  •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2 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3 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 4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外贸函电中否定信息的传递 5 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6 7 从精神分 ...查看


  •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 2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悲剧之源 3 对<别对我说谎>中非言语因素的分析 4 理想自我的追求--爱伦•坡与<莫格街血案> 5 高 ...查看


  • 浅析汉语修辞中折射的汉民族思维方式
  • [ 要]语 修 辞活动 ,中修 辞 材 料. 辞手 段 和 修 辞 方 的法 择 运选 汉 摘 修 用对, 染着 浓厚的族民文化 彩色, 浸 涵着丰蕴富民的文化 族信息.各种修 活辞 动 射折出具 体与抽 象 . 体 与部整 分,想 与 附 ...查看


  • 守望现代主义建筑_浅析湖南大学建筑系新馆
  • ・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 守望现代主义建筑---浅析湖南大学建筑系新馆 周 杨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 伴随国内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诸多建筑思潮蜂拥而至,挑战着传统的审美标准.文章以湖南大学建筑系新馆为例,通过探讨其 ...查看


  • 浅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 浅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和见证者,作为凝固了的文化艺术品,从未间断过对人们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文化特质.哲学体系.艺术风格.审美观念.建筑历史等方面来看,中西方建筑文化存在许多明显差异. 1.中国的宫室建筑带有 ...查看


  • 浅析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
  • 2003年8月 第4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J0umal0fJi嬲两Science&Technolog)rTeache璐'CoUegeAug.,2003No.4 文章编号:1007-3558(2003)04-008孓_03 浅析批判现 ...查看


  • [逻辑哲学论]导读
  • n <逻辑哲学论>是现代西方思想史上的经典名著,作者维特根斯坦是哲学的短小精悍勾勒了图画学与人生的重的思想的探讨小书中界! n 1927的英德对照版于他语言中国n该译教授校订<名理论n其中记>的笔记摘抄n <维 ...查看


  • 哲学对话 对话柏拉图.休谟和维特根斯坦
  • 哲学对话 对话柏拉图.休谟和维特根斯坦 作者:斯迈利      分类:哲学 简介: 很多最伟大的哲学家都曾用对话形式阐述他们的论证,但是,对话形式本身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本书中的三篇论文分别考察了柏拉图.休谟和维特根斯坦采用对话形式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