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程恩富

《 人民日报 》( 2013年03月19日 23 版)

在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依然闪耀着灿烂光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本版今天继续推出纪念马克思逝世130周年专题,以中国社会科学学者的视野,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130年前的3月14日,一代伟人马克思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留下了光辉的遗产——以他名字命名的思想体系。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成为全球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的“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马克思高居榜首。进入新世纪以后,肇始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在全球再一次点亮马克思思想的光芒。现在许多中外进步人士都承认,马克思至少为21世纪的当代世界留下了三大遗产。

深刻察析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批判性。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马克思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的现实和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具有全球意义的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尽管资本主义世界产生各种理论流派,使用了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手段,穷尽解数,最终却难以逃脱经济社会危机的冲击。从石油危机、拉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到近年来的美国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占领华尔街”国际运动、各国罢工示威等一系列政治社会危机,使资本主义不得不一次次站在危机的悬崖边。

历史已经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宣告,“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呼吁“现在该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了”;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依旧是当今不可超越的思想家。巴西著名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则指出,马克思的思想仍然是分析当今世界发展和变化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工具。

无论资本主义发生了何种变化,当代世界仍是一个由资本特别是国际垄断资本主导的世界,这一总体格局没有改变。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代表大垄断资本利益的新保守主义思潮及其政策在经济发达国家兴起。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和消费失衡、资本和劳动对立、财富和收入分配分化。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演化和冲突的必然结果,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框架和分析方法下能够被科学地解释和说明。

正确引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建设性。13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改变了历史进程和亿万民众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无比深刻的影响,使中国摆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束缚,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和发展,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得以大大发展,中国面貌得以彻底更新。

马克思的思想还为资本主义心脏地区的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提供了指针。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一些国家的社会不公、贫困、债务奴役等问题,又激发了国际秩序中的新干涉主义等问题,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制度缺陷。以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金钱政治和资本力量主宰社会文化等,受到各国民众的普遍质疑和反思。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女权社会主义等各种源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不断涌动。马克思提出的科学论断,即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人人平等,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的大思路,仍然是当代世界进步发展的先锋潮流和方向。新世纪以来新一轮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运动再次表明,在21世纪的世界,马克思仍然“在场”!

有效推进社会科学创新的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还在于其创新性。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逻辑严整、博大精深,却又反对死守教条、思想僵化。马克思的思想100多年来始终与时代同行,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马克思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在于其科学体系和理论观点,而且在于其科学的方法论。如恩格斯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的思想还渗透在当代学术研究的前沿成果中。各国学界积极推动“在场的马克思”对话,以当代现实情境下的研究回答对马克思的质问。从生态学、可持续发展、阶级意识和阶级结构、消费社会批判、环境伦理学等角度展开的经济学研究,从异化思想、历史语言学、文化哲学等角度展开的文化研究,从意识形态与霸权理论、空间理论、国际秩序论等角度展开的政治学研究,等等,有力地推动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研究视角的拓展。这些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的理论探讨,无一不证明马克思的思想火花所具有的惊人穿透力和强大说服力。

无疑,马克思的思想遗产仍将是社会科学研究中长久的基石,释放无尽的正能量。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图片说明: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1847年11月29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马克思、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问世。

图为《共产党宣言》第一版封面(左)和马克思所写《共产党宣言》草稿仅存的一页(头两行字为马克思夫人燕妮所写)。

新华社发

程恩富

《 人民日报 》( 2013年03月19日 23 版)

在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依然闪耀着灿烂光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本版今天继续推出纪念马克思逝世130周年专题,以中国社会科学学者的视野,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130年前的3月14日,一代伟人马克思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留下了光辉的遗产——以他名字命名的思想体系。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成为全球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的“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马克思高居榜首。进入新世纪以后,肇始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在全球再一次点亮马克思思想的光芒。现在许多中外进步人士都承认,马克思至少为21世纪的当代世界留下了三大遗产。

深刻察析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批判性。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马克思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的现实和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具有全球意义的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尽管资本主义世界产生各种理论流派,使用了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手段,穷尽解数,最终却难以逃脱经济社会危机的冲击。从石油危机、拉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到近年来的美国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占领华尔街”国际运动、各国罢工示威等一系列政治社会危机,使资本主义不得不一次次站在危机的悬崖边。

历史已经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宣告,“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呼吁“现在该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了”;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依旧是当今不可超越的思想家。巴西著名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则指出,马克思的思想仍然是分析当今世界发展和变化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工具。

无论资本主义发生了何种变化,当代世界仍是一个由资本特别是国际垄断资本主导的世界,这一总体格局没有改变。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代表大垄断资本利益的新保守主义思潮及其政策在经济发达国家兴起。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和消费失衡、资本和劳动对立、财富和收入分配分化。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演化和冲突的必然结果,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框架和分析方法下能够被科学地解释和说明。

正确引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建设性。13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改变了历史进程和亿万民众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无比深刻的影响,使中国摆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束缚,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和发展,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得以大大发展,中国面貌得以彻底更新。

马克思的思想还为资本主义心脏地区的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提供了指针。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一些国家的社会不公、贫困、债务奴役等问题,又激发了国际秩序中的新干涉主义等问题,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制度缺陷。以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金钱政治和资本力量主宰社会文化等,受到各国民众的普遍质疑和反思。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女权社会主义等各种源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不断涌动。马克思提出的科学论断,即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人人平等,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的大思路,仍然是当代世界进步发展的先锋潮流和方向。新世纪以来新一轮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运动再次表明,在21世纪的世界,马克思仍然“在场”!

有效推进社会科学创新的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还在于其创新性。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逻辑严整、博大精深,却又反对死守教条、思想僵化。马克思的思想100多年来始终与时代同行,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马克思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在于其科学体系和理论观点,而且在于其科学的方法论。如恩格斯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的思想还渗透在当代学术研究的前沿成果中。各国学界积极推动“在场的马克思”对话,以当代现实情境下的研究回答对马克思的质问。从生态学、可持续发展、阶级意识和阶级结构、消费社会批判、环境伦理学等角度展开的经济学研究,从异化思想、历史语言学、文化哲学等角度展开的文化研究,从意识形态与霸权理论、空间理论、国际秩序论等角度展开的政治学研究,等等,有力地推动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研究视角的拓展。这些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的理论探讨,无一不证明马克思的思想火花所具有的惊人穿透力和强大说服力。

无疑,马克思的思想遗产仍将是社会科学研究中长久的基石,释放无尽的正能量。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图片说明: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1847年11月29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马克思、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问世。

图为《共产党宣言》第一版封面(左)和马克思所写《共产党宣言》草稿仅存的一页(头两行字为马克思夫人燕妮所写)。

新华社发


相关文章

  • 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哲学论
  • 论当代中国科学发展 姓名:陆金成 学号:[1**********] 学院:物理与广电能源·学部 专业:凝聚态物理 [摘 要] 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 展开对其政治哲学的研究, 从发展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角度, 从丰富的"关键词&qu ...查看


  • 五四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 2011年第8期(总第92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 8. 2011General. No. 92 [教育探索] 五四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陈 智 (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1
  • 成绩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的学习,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平,他17岁就抱有远大理想,毅然离开了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而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生.马克思主义作 ...查看


  • 当代女性主义的意义综述_倪志娟
  • 2009年11月第36卷第6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Nov.2009Vo.l36 No.6 当代女性主义的意义综述 倪志娟 ...查看


  • 长征精神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意义
  • 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意义 [摘要]革命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当今社会,学习长征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要准确把握长征精神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查看


  • 哲学的当代境界
  • 作者:丛大川 哈尔滨师专学报 2000年03期 哲学还能生存下去吗?哲学真的该终结了吗?当代哲人们在自我拷问. 其实,在时代的转折点上,这个"哲学危机"或"哲学终结"问题总要被人们提出,但哲学不仅生存 ...查看


  • 论国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及大学生当如何投身国防建设
  • 国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及大学生当如何投身国防建设 [摘要]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教育训练及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国防教育可以发挥素质教育功能,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在国防教育中得到提高.作为掌握较 ...查看


  • 论马克思资本批判的现实意义
  • 论马克思资本批判的 现实意义 姓名:郑亮 学号:M110302486 专业:渔业资源 班级:1班 论马克思资本批判的现实意义 摘要 资本批判是马克思学说的本质内容,也是马克思对人类思想的主要贡献.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是建立在对事实和理论.资本 ...查看


  • 荀子礼法思想内容及其当代意义
  • 荀子礼法思想的内容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 荀子乃诸子百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家, 礼法思想是荀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荀子是第一个对礼法关系作了详细.系统说明的哲学家.荀子站在时代的前端, 融合各家学说,最终使礼法体系化.本文阐述了荀子隆礼重法的内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