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一个女孩的爱好与成长

11岁开始接触高尔夫球的史若辰到加拿大后进步非常快 球场上的史若辰

高尔夫之缘

  我们的女儿史若辰是1995年9月出生的。如果说我们做父母的对她的成长有什么期盼的话,我的想法就是不管她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希望她能多开阔眼界,看到世界更多、更精彩的面,有一个丰富的人生。

  也许是因为女孩儿,她从上学起基本就比较省心。每一个妈妈当然都希望孩子首先把学习搞好,我爱人也不例外。不过她的妈妈还有一个想法比较坚决:体育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所以孩子从小就要抓体育。她的看法是,除了体育锻炼带给孩子体能本身的意义之外,它对孩子的意志和性格的养成也非常有意义。因为体育有竞争性——和别人竞争、和自己竞争;体育也有合作性,很多项目也是锻炼孩子们的互相协调与合作精神。我也赞同这个意见。我倒没想得那么多,就是觉得孩子小时候运动机能好,能学什么就尽量学。

  女儿学打高尔夫纯粹是个意外。我和我爱人都是业余高尔夫爱好者,我们俩打球也很早。自然而然地,女儿跟着我们开始接触高尔夫。我们看她有兴趣,也索性给她找了个教练。当时大连有位比较有名的日本教练叫关根孝浩,他曾是日本职业巡回赛的选手,在大连专门教孩子打高尔夫。现在学高尔夫的孩子多,但在当时还比较少。这位教练有着日本人特有的认真细致。他采取的是年费制度,孩子可以随时随地过去找他练习。现在很多家长都期望给孩子找“最好的”,其实不一定名气最大就最好。现在想起来,这位启蒙教练我们找得特别好,他不仅帮助女儿打下了很扎实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还让她知道了什么是诚实、守时、礼貌、坚忍,女儿对日本教练非常崇拜,虽然日语用得不多,她还是主动要求学日语。

  当时还有几个孩子都跟着这位日本教练学习,他带领了一个小高尔夫球队。因为有伴儿一起学,女儿就显得对高尔夫特别有兴趣,比她以前学游泳和网球的兴趣大了许多。学打高尔夫以后,她和小朋友们一起玩闹,一起练球。他们彼此学习,也暗中较着劲儿,看谁的球技更厉害。

  女儿接触高尔夫时已经11岁,从年龄上讲并不算早。而且在我们的理念中,学习放在首位,体育毕竟是业余爱好。所以总的来说,她练球的时间比别的孩子少,但是她进步特别快。在教练的鼓励下,我们后来带她参加国内少年组的一些比赛,她的成绩相当不错。除了技术之外,她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也比较好,教练也夸她有天分,这让我们也深受鼓舞。

  做父母的,既然女儿有兴趣,我们当然全力以赴支持她。坦率地说,在国内打球的确开销比较大,除了装备之外,打一场球下来一般要五六百元人民币,花费最大的还是几十万元的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卡。不过打了7年多时间,花费也没有想象那么多,应该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支持女儿打高尔夫,我们也并不是那么庸俗地认为要把她培养成什么“贵族”。恰恰相反,它有时是一项很艰苦的运动。天天在太阳底下晒,她皮肤都长了很多斑点。有时去外地参加比赛,无论是下暴雨刮大风,还是严寒酷暑,比赛照常进行。我们有时候也挺心疼她的,但她好像从来没有抱怨过。可能还是享受到这项运动本身带来的快乐战胜了其他。

  现在很多人评价我女儿,都说她身上有股子韧劲。在我看来,这跟她从小就参加这些体育活动分不开。体育带给她特别重要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坚持。特别像高尔夫,不打到最后一球进洞,永远不能说结束。如果说高尔夫是“贵族运动”,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它的精神是高贵的。

更宽广的世界

  2009年9月,我们全家移民到了加拿大温哥华。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移民,是不是因为对国内的教育体制或者生态环境失望等等,纯粹是为了孩子考虑而移民。其实,我觉得这样的态度比较消极。我是一名乐观主义者,我是从更积极的意义上去想这件事的。

  移民,为孩子,或为我们自己,一半对一半吧。正像我刚才提过的,不管贫穷还是富裕,人生的见识很重要。人经历得越多,人生越丰富。我当年是在上海交大读的大学,虽说当年自己也是一名好学生,但到了大学之后发现,跟上海本地的学生相比,自己的眼界还是太小,所以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难免有些缺憾。所以我希望孩子能做一个“世界人”,这样孩子早一点出去读书对她比较好。而她妈妈呢,当年大学毕业就想出国,考试也考了,奖学金也申请到了,但是最后被使馆拒签。再后来和我结婚,放弃了出国梦想。做父母的再开明,多多少少也还是有一些私心,希望孩子能弥补自己当年的缺憾。这几年我做生意,当经济上达到这样的条件时,我和我爱人对出国的想法可谓一拍即合。

  到了加拿大之后,女儿的高尔夫也没扔下,她继续参加各种高尔夫比赛,在加拿大的青少年高尔夫球手中排名十几位。她还参加青少年巡回赛,成绩越来越好。她在学校适应得也比较快。我们跟她探讨过,她说,在国内,无论是学业还是同学之间的关系,有时感觉比较压抑;到了国外之后,她觉得同学都比较单纯,如果你很优秀,同学们由衷地赞扬你、为你喝彩。她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因为她,她所在的高中破天荒地拿了个高尔夫联赛第四名。学校、老师、同学都热情地赞扬她,她也感觉很有面子,一年比一年更加开朗、自如。

  在加拿大,成年人打一场高尔夫球平均花费30加币左右,也就合200块人民币。更重要的是,不需要买什么会员卡,这就省了大笔费用。女儿进入私人高尔夫俱乐部,因为她成绩好,俱乐部有时需要她代表出去打比赛,所以反倒一分钱也不收。如果移民到了北美,不利用这个优势就太可惜了,这些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刚到温哥华的时候,女儿在高尔夫球场的竞争对手几乎都是韩国人,感觉韩国人打高尔夫几乎是全民动员,而最近几年感觉从中国出来的选手慢慢多了起来,像关天朗、冯珊珊等等。   我们当初让史若辰学打高尔夫,没有任何功利的想法,而仅仅想把它培养成女儿的业余爱好。可是到了加拿大之后发现,这边的学校对体育特别重视,像常青藤学校最原始的意义就是体育联盟。每个大学都有高尔夫球队,大学内部有比赛,高尔夫反倒可以成为她的“体育特长”,为她的未来求学之路增加很多有利的砝码,有些“歪打正着”的意思。

  移民到了加拿大之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的第一考虑,仍是以学业为主。高尔夫也不能放弃,这对女儿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压力。高尔夫是个特别耗时间的运动,一上场半天下不来。对孩子的自控能力是一种考验。有时候为了打比赛,还得请假耽误学业,比赛回来就得自己找时间补习。所以时间分配上我们有点担心她能否跟得上。孩子有时也很焦虑,又想在成绩上拿全A,又不想放弃高尔夫。但是让我们欣慰的是,她虽然偶尔有些情绪,但最终自己处理得很好。有了目标,她心甘情愿地付出。

  孩子有一次半开玩笑说:只有温哥华下雨,我才有自己的时间。我们听了有些不好受。的确,为了高尔夫,她放弃了好多其他女孩子的爱好。只有哪天学校放假了,偏巧这一天又下雨,她才有时间和自己的同学、朋友一起出去看看电影什么的。不过虽然偶尔有小抱怨,她还是会坚持下来。因为她也体味到了付出是有回报的。简单来说,学校里老师、同学的赞扬就是对她这些付出的肯定。

  不知道是不是常年出去打比赛、经历的事情比较多的原因,女儿比较自立,有主见,不像这个年纪的其他一些女孩子,可能还在父母怀里撒娇、事事依赖父母。比如高中选课程,她坚持要选日语、选世界历史这些课程。我们难免提些反对意见:“日语是不是用的太少了?世界历史是不是太‘闷’了?”但她很坚持自己的意见。最终我们也尊重她的选择。有一些大学需要申请者写一些小文章。很多学生都会为了选哪个角度写文章而绞尽脑汁。当时不仅我们,还有留学中介机构给了她各种建议,女儿考虑了几天之后,告诉我们她的决定:她决定写她学高尔夫的那位日本启蒙教练。她在文章里写了她学球的感受,中日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等等。我们的家庭教育是“中西折中”式的。家里只是提意见,但并不是很强硬。另外,我和我爱人之间关系比较和睦,在教育理念上也比较统一,虽然我具体管得不多,但她的理念我都支持。

  2009年移民过来之后,我爱人就做了全职太太,到了加拿大3年一直没有回国。因为打高尔夫,重大比赛全部集中在暑假,我因为有生意,在中国和温哥华两头跑。女儿的事情都由她妈妈来全职代理。高尔夫比赛的地点比较远,不像网球和游泳,一般都在城市里面比较近的地方。出去比赛还要涉及订酒店、订机票这些杂事,没有一个全职家长,恐怕也很难应付。甚至参加哪种比赛也要筛选,比如哪种比赛积分多,要上网查各种资料,比较复杂,这些也不能交给孩子来做,因为她还要顾及她的学业。

  虽然我爱人现在的生活是以孩子为重心,但我们夫妻俩还有一个共识: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做好自己。要让孩子看到我们过好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也不主张为了谁去做牺牲。如果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像押宝似的,把父母的全部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即便她取得了成绩,看似光鲜,她的人生也不一定幸福。所以她妈妈虽然不工作,但自己的生活也很丰富多彩,她有自己的朋友圈,经常出去和她们约会、打球、吃饭,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停滞。

  如今,女儿打高尔夫在温哥华华人区小有名气。因为她的影响,现在温哥华一年又多出十几个中国孩子开始学习打高尔夫。

为了梦想

  因为女儿的高尔夫成绩不错,包括教练在内,很多人都动员她走职业道路。我们和女儿讨论过一次,还是暂时不考虑职业球员这条路。我想她如果能读一所好的大学,有一个她喜欢的专业,再和高尔夫球结合起来,人生可能更丰富一些。

  几年前,我们找机会带她一起到美国去看了几所很有名的大学,比如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大学等等,走了一圈之后,她对哥伦比亚大学情有独钟。我们就鼓励她为了目标而努力,她也懂得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目标,吃多少苦也是值得的。

  我们后来了解到,美国很多大学都有对体育方面有特殊表现的学生提前招生的惯例。他们录取主要看三方面:一是高中成绩全A,二是要有一个英语考虑,第三看体育特长。既然高尔夫可以成为体育特长来申请,我们就不妨有一些针对性的准备,开始参加美国和加拿大认可的比赛。每一次比赛成绩报给教练,教练认可后,再报给招生委员会。

  女儿心气很高,她只锁定那些常青藤盟校。2011年,女儿十年级暑假时,在参加完比赛后,她把自己的成绩寄给了这些学校的高尔夫教练,除了哈佛大学之外——他们的成绩确实比较高,耶鲁、普林斯顿、达特茅斯、宾夕法尼亚、布朗、哥大这六所大学全都给她回了信,表示她在他们的预选之列。教练可能从几百名申请者中筛选了十几名,再继续保持关注。

  到了2012年暑假,她又要开始打比赛,这一年的比赛成绩就相当关键。这一年春天,女儿的教练带着她拜访了这几所学校,和每一位高尔夫球队教练有了一到两小时的交流,相当于进行了一次面试。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教练确定要来看一场她的比赛。她参加在圣地亚哥举行的“世界青少年锦标赛”时,这两位教练就从纽约飞到了圣地亚哥,看她的比赛。美国大学对体育的重视和招生的严谨也可见一斑。到了7月底,达特茅斯和布朗大学已明确表示:欢迎你随时加入我们学校。哥伦比亚大学来邮件告诉她:你还有三位竞争者,只能看招生委员会录取谁了。

  去年7月底,女儿报名参加了加拿大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这是加拿大最高级别的青少年比赛。比赛地点在阿尔伯特省卡尔加里市,从温哥华要坐一小时的飞机过去。我们到达那里后,女儿想先看一下场地,所以我们降落之后租了一辆车直奔球场。没想到,就在我们去场地的路上,出了严重的车祸——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只看到一辆车直接从对面车道撞过来,砸到我们的车上。后来才知道是对方司机边开车边看手机,撞到了护栏,又翻到我们这个车道上,导致了这起车祸。我们的车当时就冒烟了,孩子妈妈失去了知觉,当时消防车、直升机都出动了……

  好在没有什么大事,我们回到宾馆静养。女儿和我爱人坐在后排,她身上也受了不少外伤。浑身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第二天就要比赛,她能不能准时去参加我们心里都打鼓。比赛一年只有一次,而且这个成绩是大学高尔夫教练特别看重的。女儿一开始也有点犹豫,觉得自己这样的身体条件很难参加比赛。我们虽然觉得惋惜,但也同意了:“实在不行就回去吧!”但她想了一想,第二天一早还是咬牙起来坚持参加比赛,而我们俩根本没爬起来,一直待在宾馆里养着。女儿一连打了4天,成绩也还不错,都是70多杆。

  到了9月份,女儿向往的哥伦比亚大学最终向她发出最后的确认。

  当初我们移民到了温哥华之后,要面临重新选教练的问题。每个教练各有所长,有的教练比较重视技术——韩国教练在技术方面是最好的,他们会纠正很多技术动作。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我们为她选了一个白人教练,也是希望女儿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这位女教练过去也是职业高尔夫球手,按小时收费,比起大连时的日本教练是迥然有异的两种执教风格。但她给女儿带来了另一种体验:她完全是西方式的,热情开朗,对孩子总是鼓励赞扬。孩子和她相处得也非常好。后来到了大学面试的时候,全是这位教练带她去的。哥大高尔夫球队教练后来说:“我看到你们俩这么亲热,感觉这个孩子肯定挺棒的!”女儿一心向往的哥伦比亚大学也有一支高尔夫球队,被录取的学生,从装备到训练到比赛,所有的费用全部由学校负担,开销特别大,所以教练很少选择国际学生。当被哥大录取后,这位教授告诉我女儿:“你是我录取的第一个国际学生。”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轻易放弃。这可能就是运动告诉她的人生体验。

11岁开始接触高尔夫球的史若辰到加拿大后进步非常快 球场上的史若辰

高尔夫之缘

  我们的女儿史若辰是1995年9月出生的。如果说我们做父母的对她的成长有什么期盼的话,我的想法就是不管她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希望她能多开阔眼界,看到世界更多、更精彩的面,有一个丰富的人生。

  也许是因为女孩儿,她从上学起基本就比较省心。每一个妈妈当然都希望孩子首先把学习搞好,我爱人也不例外。不过她的妈妈还有一个想法比较坚决:体育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所以孩子从小就要抓体育。她的看法是,除了体育锻炼带给孩子体能本身的意义之外,它对孩子的意志和性格的养成也非常有意义。因为体育有竞争性——和别人竞争、和自己竞争;体育也有合作性,很多项目也是锻炼孩子们的互相协调与合作精神。我也赞同这个意见。我倒没想得那么多,就是觉得孩子小时候运动机能好,能学什么就尽量学。

  女儿学打高尔夫纯粹是个意外。我和我爱人都是业余高尔夫爱好者,我们俩打球也很早。自然而然地,女儿跟着我们开始接触高尔夫。我们看她有兴趣,也索性给她找了个教练。当时大连有位比较有名的日本教练叫关根孝浩,他曾是日本职业巡回赛的选手,在大连专门教孩子打高尔夫。现在学高尔夫的孩子多,但在当时还比较少。这位教练有着日本人特有的认真细致。他采取的是年费制度,孩子可以随时随地过去找他练习。现在很多家长都期望给孩子找“最好的”,其实不一定名气最大就最好。现在想起来,这位启蒙教练我们找得特别好,他不仅帮助女儿打下了很扎实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还让她知道了什么是诚实、守时、礼貌、坚忍,女儿对日本教练非常崇拜,虽然日语用得不多,她还是主动要求学日语。

  当时还有几个孩子都跟着这位日本教练学习,他带领了一个小高尔夫球队。因为有伴儿一起学,女儿就显得对高尔夫特别有兴趣,比她以前学游泳和网球的兴趣大了许多。学打高尔夫以后,她和小朋友们一起玩闹,一起练球。他们彼此学习,也暗中较着劲儿,看谁的球技更厉害。

  女儿接触高尔夫时已经11岁,从年龄上讲并不算早。而且在我们的理念中,学习放在首位,体育毕竟是业余爱好。所以总的来说,她练球的时间比别的孩子少,但是她进步特别快。在教练的鼓励下,我们后来带她参加国内少年组的一些比赛,她的成绩相当不错。除了技术之外,她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也比较好,教练也夸她有天分,这让我们也深受鼓舞。

  做父母的,既然女儿有兴趣,我们当然全力以赴支持她。坦率地说,在国内打球的确开销比较大,除了装备之外,打一场球下来一般要五六百元人民币,花费最大的还是几十万元的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卡。不过打了7年多时间,花费也没有想象那么多,应该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支持女儿打高尔夫,我们也并不是那么庸俗地认为要把她培养成什么“贵族”。恰恰相反,它有时是一项很艰苦的运动。天天在太阳底下晒,她皮肤都长了很多斑点。有时去外地参加比赛,无论是下暴雨刮大风,还是严寒酷暑,比赛照常进行。我们有时候也挺心疼她的,但她好像从来没有抱怨过。可能还是享受到这项运动本身带来的快乐战胜了其他。

  现在很多人评价我女儿,都说她身上有股子韧劲。在我看来,这跟她从小就参加这些体育活动分不开。体育带给她特别重要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坚持。特别像高尔夫,不打到最后一球进洞,永远不能说结束。如果说高尔夫是“贵族运动”,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它的精神是高贵的。

更宽广的世界

  2009年9月,我们全家移民到了加拿大温哥华。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移民,是不是因为对国内的教育体制或者生态环境失望等等,纯粹是为了孩子考虑而移民。其实,我觉得这样的态度比较消极。我是一名乐观主义者,我是从更积极的意义上去想这件事的。

  移民,为孩子,或为我们自己,一半对一半吧。正像我刚才提过的,不管贫穷还是富裕,人生的见识很重要。人经历得越多,人生越丰富。我当年是在上海交大读的大学,虽说当年自己也是一名好学生,但到了大学之后发现,跟上海本地的学生相比,自己的眼界还是太小,所以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难免有些缺憾。所以我希望孩子能做一个“世界人”,这样孩子早一点出去读书对她比较好。而她妈妈呢,当年大学毕业就想出国,考试也考了,奖学金也申请到了,但是最后被使馆拒签。再后来和我结婚,放弃了出国梦想。做父母的再开明,多多少少也还是有一些私心,希望孩子能弥补自己当年的缺憾。这几年我做生意,当经济上达到这样的条件时,我和我爱人对出国的想法可谓一拍即合。

  到了加拿大之后,女儿的高尔夫也没扔下,她继续参加各种高尔夫比赛,在加拿大的青少年高尔夫球手中排名十几位。她还参加青少年巡回赛,成绩越来越好。她在学校适应得也比较快。我们跟她探讨过,她说,在国内,无论是学业还是同学之间的关系,有时感觉比较压抑;到了国外之后,她觉得同学都比较单纯,如果你很优秀,同学们由衷地赞扬你、为你喝彩。她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因为她,她所在的高中破天荒地拿了个高尔夫联赛第四名。学校、老师、同学都热情地赞扬她,她也感觉很有面子,一年比一年更加开朗、自如。

  在加拿大,成年人打一场高尔夫球平均花费30加币左右,也就合200块人民币。更重要的是,不需要买什么会员卡,这就省了大笔费用。女儿进入私人高尔夫俱乐部,因为她成绩好,俱乐部有时需要她代表出去打比赛,所以反倒一分钱也不收。如果移民到了北美,不利用这个优势就太可惜了,这些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刚到温哥华的时候,女儿在高尔夫球场的竞争对手几乎都是韩国人,感觉韩国人打高尔夫几乎是全民动员,而最近几年感觉从中国出来的选手慢慢多了起来,像关天朗、冯珊珊等等。   我们当初让史若辰学打高尔夫,没有任何功利的想法,而仅仅想把它培养成女儿的业余爱好。可是到了加拿大之后发现,这边的学校对体育特别重视,像常青藤学校最原始的意义就是体育联盟。每个大学都有高尔夫球队,大学内部有比赛,高尔夫反倒可以成为她的“体育特长”,为她的未来求学之路增加很多有利的砝码,有些“歪打正着”的意思。

  移民到了加拿大之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的第一考虑,仍是以学业为主。高尔夫也不能放弃,这对女儿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压力。高尔夫是个特别耗时间的运动,一上场半天下不来。对孩子的自控能力是一种考验。有时候为了打比赛,还得请假耽误学业,比赛回来就得自己找时间补习。所以时间分配上我们有点担心她能否跟得上。孩子有时也很焦虑,又想在成绩上拿全A,又不想放弃高尔夫。但是让我们欣慰的是,她虽然偶尔有些情绪,但最终自己处理得很好。有了目标,她心甘情愿地付出。

  孩子有一次半开玩笑说:只有温哥华下雨,我才有自己的时间。我们听了有些不好受。的确,为了高尔夫,她放弃了好多其他女孩子的爱好。只有哪天学校放假了,偏巧这一天又下雨,她才有时间和自己的同学、朋友一起出去看看电影什么的。不过虽然偶尔有小抱怨,她还是会坚持下来。因为她也体味到了付出是有回报的。简单来说,学校里老师、同学的赞扬就是对她这些付出的肯定。

  不知道是不是常年出去打比赛、经历的事情比较多的原因,女儿比较自立,有主见,不像这个年纪的其他一些女孩子,可能还在父母怀里撒娇、事事依赖父母。比如高中选课程,她坚持要选日语、选世界历史这些课程。我们难免提些反对意见:“日语是不是用的太少了?世界历史是不是太‘闷’了?”但她很坚持自己的意见。最终我们也尊重她的选择。有一些大学需要申请者写一些小文章。很多学生都会为了选哪个角度写文章而绞尽脑汁。当时不仅我们,还有留学中介机构给了她各种建议,女儿考虑了几天之后,告诉我们她的决定:她决定写她学高尔夫的那位日本启蒙教练。她在文章里写了她学球的感受,中日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等等。我们的家庭教育是“中西折中”式的。家里只是提意见,但并不是很强硬。另外,我和我爱人之间关系比较和睦,在教育理念上也比较统一,虽然我具体管得不多,但她的理念我都支持。

  2009年移民过来之后,我爱人就做了全职太太,到了加拿大3年一直没有回国。因为打高尔夫,重大比赛全部集中在暑假,我因为有生意,在中国和温哥华两头跑。女儿的事情都由她妈妈来全职代理。高尔夫比赛的地点比较远,不像网球和游泳,一般都在城市里面比较近的地方。出去比赛还要涉及订酒店、订机票这些杂事,没有一个全职家长,恐怕也很难应付。甚至参加哪种比赛也要筛选,比如哪种比赛积分多,要上网查各种资料,比较复杂,这些也不能交给孩子来做,因为她还要顾及她的学业。

  虽然我爱人现在的生活是以孩子为重心,但我们夫妻俩还有一个共识: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做好自己。要让孩子看到我们过好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也不主张为了谁去做牺牲。如果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像押宝似的,把父母的全部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即便她取得了成绩,看似光鲜,她的人生也不一定幸福。所以她妈妈虽然不工作,但自己的生活也很丰富多彩,她有自己的朋友圈,经常出去和她们约会、打球、吃饭,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停滞。

  如今,女儿打高尔夫在温哥华华人区小有名气。因为她的影响,现在温哥华一年又多出十几个中国孩子开始学习打高尔夫。

为了梦想

  因为女儿的高尔夫成绩不错,包括教练在内,很多人都动员她走职业道路。我们和女儿讨论过一次,还是暂时不考虑职业球员这条路。我想她如果能读一所好的大学,有一个她喜欢的专业,再和高尔夫球结合起来,人生可能更丰富一些。

  几年前,我们找机会带她一起到美国去看了几所很有名的大学,比如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大学等等,走了一圈之后,她对哥伦比亚大学情有独钟。我们就鼓励她为了目标而努力,她也懂得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目标,吃多少苦也是值得的。

  我们后来了解到,美国很多大学都有对体育方面有特殊表现的学生提前招生的惯例。他们录取主要看三方面:一是高中成绩全A,二是要有一个英语考虑,第三看体育特长。既然高尔夫可以成为体育特长来申请,我们就不妨有一些针对性的准备,开始参加美国和加拿大认可的比赛。每一次比赛成绩报给教练,教练认可后,再报给招生委员会。

  女儿心气很高,她只锁定那些常青藤盟校。2011年,女儿十年级暑假时,在参加完比赛后,她把自己的成绩寄给了这些学校的高尔夫教练,除了哈佛大学之外——他们的成绩确实比较高,耶鲁、普林斯顿、达特茅斯、宾夕法尼亚、布朗、哥大这六所大学全都给她回了信,表示她在他们的预选之列。教练可能从几百名申请者中筛选了十几名,再继续保持关注。

  到了2012年暑假,她又要开始打比赛,这一年的比赛成绩就相当关键。这一年春天,女儿的教练带着她拜访了这几所学校,和每一位高尔夫球队教练有了一到两小时的交流,相当于进行了一次面试。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教练确定要来看一场她的比赛。她参加在圣地亚哥举行的“世界青少年锦标赛”时,这两位教练就从纽约飞到了圣地亚哥,看她的比赛。美国大学对体育的重视和招生的严谨也可见一斑。到了7月底,达特茅斯和布朗大学已明确表示:欢迎你随时加入我们学校。哥伦比亚大学来邮件告诉她:你还有三位竞争者,只能看招生委员会录取谁了。

  去年7月底,女儿报名参加了加拿大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这是加拿大最高级别的青少年比赛。比赛地点在阿尔伯特省卡尔加里市,从温哥华要坐一小时的飞机过去。我们到达那里后,女儿想先看一下场地,所以我们降落之后租了一辆车直奔球场。没想到,就在我们去场地的路上,出了严重的车祸——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只看到一辆车直接从对面车道撞过来,砸到我们的车上。后来才知道是对方司机边开车边看手机,撞到了护栏,又翻到我们这个车道上,导致了这起车祸。我们的车当时就冒烟了,孩子妈妈失去了知觉,当时消防车、直升机都出动了……

  好在没有什么大事,我们回到宾馆静养。女儿和我爱人坐在后排,她身上也受了不少外伤。浑身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第二天就要比赛,她能不能准时去参加我们心里都打鼓。比赛一年只有一次,而且这个成绩是大学高尔夫教练特别看重的。女儿一开始也有点犹豫,觉得自己这样的身体条件很难参加比赛。我们虽然觉得惋惜,但也同意了:“实在不行就回去吧!”但她想了一想,第二天一早还是咬牙起来坚持参加比赛,而我们俩根本没爬起来,一直待在宾馆里养着。女儿一连打了4天,成绩也还不错,都是70多杆。

  到了9月份,女儿向往的哥伦比亚大学最终向她发出最后的确认。

  当初我们移民到了温哥华之后,要面临重新选教练的问题。每个教练各有所长,有的教练比较重视技术——韩国教练在技术方面是最好的,他们会纠正很多技术动作。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我们为她选了一个白人教练,也是希望女儿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这位女教练过去也是职业高尔夫球手,按小时收费,比起大连时的日本教练是迥然有异的两种执教风格。但她给女儿带来了另一种体验:她完全是西方式的,热情开朗,对孩子总是鼓励赞扬。孩子和她相处得也非常好。后来到了大学面试的时候,全是这位教练带她去的。哥大高尔夫球队教练后来说:“我看到你们俩这么亲热,感觉这个孩子肯定挺棒的!”女儿一心向往的哥伦比亚大学也有一支高尔夫球队,被录取的学生,从装备到训练到比赛,所有的费用全部由学校负担,开销特别大,所以教练很少选择国际学生。当被哥大录取后,这位教授告诉我女儿:“你是我录取的第一个国际学生。”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轻易放弃。这可能就是运动告诉她的人生体验。


相关文章

  • 我的兴趣爱好(600字)作文
  • 精选作文:我的兴趣爱好(600字)作文 爱好!爱好是什么?爱好是疲劳一天后还念念不忘的事:爱好是见缝插针也要做 一做的事&&我呀,有许多爱好:玩.画画.做手工&&但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高尔 基曾说过:书 ...查看


  • 从娃娃抓起?
  • 青少年高尔夫球发展的困惑与抉择 随着世界社会发展和经济革新的不断进步,时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浮躁的时代.过度消费的娱乐现象和跟风浮夸的策划手段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同时,世界高尔夫同样呈现出了一个奇怪的现状,虽然一众当打球星依然瞩目,但越来越多 ...查看


  • 展示自我_欣赏他人
  • 展示自我,欣赏他人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 向阳小学 吴炎胤 活动目的 1.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 辅导方式: 讨论,交流,学生自我展示和互相欣赏. 辅导重点 启发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和他人,并感受 ...查看


  • 小主持人大赛自我介绍
  • 小主持人大赛自我介绍 小主持人大赛>自我介绍 范文一 尊敬的老师,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介绍一个女孩.她个子不高,其貌不扬,梳着马尾辫,聪明灵俐,她就读于八十中学初一(8)班. 她时而活泼可爱时而文静乖巧. ...查看


  • 三年级上教学反思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一) 1.<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查看


  • 七年级读书心得400字
  •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以前只是对这句话大概上有个理解罢了.随着读书的增加,对它的理解更加细微了. 还记得自己曾经是多么的厌倦读书,很少会用心去慢慢品味一本书籍,即使有时候那本书出来看看,也是随便翻 ...查看


  • 有关书的作文
  • 有关书的作文 有关书的作文(一) 她,犹如一缕清风,拂去我心头的惆怅:她,犹如一场春雨,滋润我干涸的心田:她,犹如一束阳光,驱散我心头的阴霾.有了她,我不再寂寞:有了她,我的生活丰富多彩.走进她的世界,我会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而惊叹,我会被孙 ...查看


  • 成长的阶梯观后感作文
  • 成长的阶梯观后感作文一:<成长的阶梯>观后感(524字) 今天早上,观看了天津市少儿频道王金战老师的讲座<成长的阶梯>.两集的题目都朴素而又有哲理.一是别把学习当罪受,二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深有感触,结合自己体会,与 ...查看


  •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找男孩,找女孩
  • 科学研究表明,男.女孩在智力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男.女孩在兴趣.爱好等方面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如果你仔细地观察大班幼儿的游戏,就可以发现,无论是游戏的内容还是游戏的方式,都有明 显的不同和性别的倾向性.这说明,幼儿在社会环境中成长,潜移默化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