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江陈氏名人

螺江陈氏名人

陈 淮(1502~1594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41& 陈淮,字东之,号螺江,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生,其先世于明洪武年间,由长乐县迁至螺洲。

嘉靖七年(1523年),陈淮中举人,就任山东濮州(今濮县)学正,其文誉敷达,南北京兆,次第礼聘;分典试事时,两都明经士之杰,出其门下者居多。

嘉靖十七年(1538年),陈淮登进士,授武林(今浙江杭州市)司刑,后补毗陵(今江苏武进县)节推。他执法严厉,不肯敷衍,不肯徇私。下面要隐瞒情节,上面要托人说情,一经查明,加重处理。以后他晋留都民部主政,监榷北新关,还一如既往,因此得罪了一些权贵,有人劝陈淮抬一抬手就过去了,但陈淮不肯俯就,他说:“堕落到要讨好人的地步,我做不到”。便辞官归里,长住家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逝世,年92岁。

陈天昌(1664~1752年) 陈依德(1692~1771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56& 陈天昌,字昌粹,号纯庵,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清康熙四年(1664年)生。

雍正元年(1723年),天昌以恩诏充岁贡,不应乡举,仍在乡里教读,其学生有2人登进士,8人登贤书。雍正五年,天昌赴文安县(今河北文安县)帮儿子陈依德料理政事。他执行“惠政于民”、“与民休息”的政策,免各仓民欠米8000余石,免每年协修长屯夫50名,免入官田地130余项,因此为百姓所称崇。乾隆三年(1738年),天昌选为延平顺邑(今顺昌县)司训,以振兴文教为己任,文风大兴。乾隆八年乞休归里,顺邑士子相送者,“至填塞道路不可行”。归休后在邻里林浦乡教馆,一次不意齿落,随手取落之齿塞之,却齿之坚韧如初,因被称“五福先生”。乾隆十六年病逝。年88岁,弥留之际,嘱曰:“螺江桑梓地,慎无忘”。

陈依德,字章侯,号浴斋,陈天昌子,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生,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仕选直隶文安县(今河北省文安县)。时值水患,依德同他的父亲天昌“惠政于民”,免钱粮,除夫役,与民休息。

依德秉公执法。他的上司曾为一个巨盗向他请求宽免。他不肯,曰:“吾摧撞息机已久,吾复能事上官?”于是丢官回里,编修族谱,并著有《居易堂诗文集》、《华阳趋庭草》、《东游漫草》等。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逝世,年79岁。

陈霞蔚(1753~1810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59& 陈霞蔚,字孝敏,号质斋,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生。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陈霞蔚成进士,任吏部主事,升文选司正郎。嘉庆元年(1796年),受命总理七省漕务户部坐粮厅。嘉庆三年(1798年)特授内阁侍读学士,升太常少卿,继又奉命督学,迁通政司副使。嘉庆四年(1799年)擢通政司通政使。第二年正月奉命祭告河渎及历代陵寝。嘉庆六年(1801年)直隶水灾,霞蔚负责查办南路七州县,星夜出京,芦沟桥一带平地已成巨川。霞蔚不避艰险,乘船至急流指挥抢险。水退后由涿州(今河北涿县)沿河视察灾情,经固安、永清、霸州,组织守吏捐资煮粥救济,以疏民困,偏僻的地方,还让人把银米送到灾民的家里去。当年奏请截留漕米60石,南路厅拨银11万两,以备赈需。于是大得民心。皇帝特赐五言六韵御制诗,以为奖励。不久又受命视察保定、文安等县的灾情。见文安地势低,积水成洼,村落分散,便调“邻封左贰”帮同散放,又不时按村抽查,以防克扣、浮冒诸弊,使南路七州“帑无虚糜,民沾实惠”。其事录入《钦定辛酉工赈纪事》。同年中秋,霞蔚督学山西,“裁抑奔竞,禁绝馈遗”,严肃处理平阳县夹带、解州冒名、大同县换卷、分州撞骗等舞弊案,山西学风为之一新。乾隆七年(1802年)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乾隆九年擢兵部右侍郎,不久兼署吏部右侍郎。冬,因兵部属员补缺事,引例互岐,遂与诸侍郎受吏议,降太常寺少卿,但不久又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稽查中书科事务。嘉庆十五年(1810年)适奉命祭告西岳江渎,丁内艰,归至苏州病逝,年58岁。

陈若霖(1759~1832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60& 陈若霖,字宗觐,号望坡,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生。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陈若霖成进士,改庶吉士,校书文渊阁,散馆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部办秋审,进郎中。嘉庆八年(1803年)“秩满截取知府”,刑部以“不可少之员”奏留,又过5年(1808年),以“资深超”,擢四川盐茶道。

陈若霖精于律学,善于办案。上司遇有疑难案件,常委若霖办理。张燮授宁绍道陛辞时,皇帝说:“汝乡人陈若霖,承总部务有年,他日可按察使„„”未3个月,若霖果授山东按察使,移广东,再移湖北、四川,前后8年,当了4个省的按察使,所到之处,“积牍为之一清”。不久,任四川布政使,又改授巡抚。他先后任四川、湖南、广东、云南、河南、浙江等省巡抚。对四川的少数民族置“九姓乡学”,向化如内地湖南的苗族,并减免租税,严禁过去征租婪索与假冒差员诈骗钱财等弊端。四川人民把他当作再生父母。道光元年(1821年),为湖广总督。湖广多水灾,若霖奏减苗租2万余石,免去拖欠的租税72500余石,并挖渠疏浚,筑堤防患。道光四年入为工部尚书,兼管顺天(北京)府事,转刑部。道光九年因病乞休回乡。道光十二年赴京,于天津舟次病逝,年73岁。皇帝赐银500两,谥文诚,并遣官致祭。葬北园山。

陈景亮(1810~1884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63& 陈景亮,字弼云,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生,为刑部尚书陈若霖次子。

道光二十年(1840年),陈景亮以兵部侯补主事,应顺天乡试中式。景亮不辅权贵,秉公执法,因之升员外郎,任坐粮厅,擢陕西粮道,署臬司、三藩司。咸丰二年(1852年),武昌被围,巡抚会各司道商议防堵,但无人肯去,景亮挺身而出,领2000官兵毅然奉命,驰援罗遵殿。罗感激涕零说:“我与陈某人素未谋面,却能破格相救,感人至深。”景亮曾与诸将校相约:“出战缉匪之事,你们负责;转饷叙功之事,我负责。假使转饷贻误军机,可声讨我的罪责;遇到敌人不力作战,碰到土匪不敢缉捕,惟有据实参处。”部将不敢不努力拼杀。景亮治军严明,有一次某营兵牧马,马吃了稻苗,景亮马上追究责任,把牧马兵打了40大板。在军队里,景亮又捐资办“商南药店”,官兵患病,按他的手券取药,使官兵无患病之忧。

景亮曾任山东运使,值河决,兰仪引地皆被浸淹,盐务大坏。景亮借钱给盐商,让他们修理场灶滩地,恢复盐业。永阜有盐场缺额,盐商请援,要借长芦盐(今河南沧县)。景亮认为借隔省盐,运费贵,不如借本省盐,即以黄家冈场等诸场之余,补一场之缺。咸丰六年、七年、八年,山东盐引畅销,纳税银270余万,皆景亮之功。景亮在臬司时,奉行“除莠才能安良政策”,严治盗匪,但他对百姓宽怀为政。有一次景亮擒获盗匪朱伯玉等人,并获一花名册。景亮杀了朱后,却当众烧毁花名册,说:“姑宽胁从,速宜革心,倘不悛,必按名捕杀”。网开一面,救了许多人。

咸丰十年(1860年),景亮升云南藩司。光绪十年(1884年)病逝,年74岁。

陈承裘(1827~1895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66& 陈承裘,字孝锡,号子良,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清道光七年(1827年)生。

陈承裘为陈若霖的长孙,出生的时候适陈若霖受皇帝“玄狐马褂”之赐,遂命其小名曰:“楚恩”。咸丰二年(1852年),承裘成进士,以主事用,分刑部浙江司行走。但他请假归里,立志于服务桑梓,特别喜欢帮助穷苦乡亲,解决困难,即使他“举债累万金”,仍然疏财相助。每到年关必乘轿出城,看看有没有无法过年的人,见到求他相帮的人即慷慨解囊。于是“村之氓,邑之士”,皆欢欣鼓舞,结队而来。螺洲经常发生“争洲”、“争水”事件,皆请承裘负责处理,双方无不听命。

承裘乞假在家40年,因办团练捐饷银,功加四品衔侯选郎中。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逝世,年68岁。其6子皆登科甲,称“父子四进士,兄弟六科甲”。

陈建侯(1837~1887年) 陈懋侯(1837~1892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67&

陈建侯,字仲藕;陈懋侯,字伯双,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生。

建侯和他的孪生兄弟懋侯,幼时在山阳县(今陕西汉中)

其祖父陈兆

人经历十分坎坷。时值捻军起义,兆的知县任所读书。二

病逝,一家人流离失所,建侯不得不入赘河南龚氏。咸丰五年(1855年)幸举顺天乡榜,纳资为户部主事。咸丰十一年(1861年)入河南巡抚严树森戎幕,在老君塘战胜捻兵,奏改直隶州知州,又以本籍团练捐资叙知府。同治元年(1862年)赴湖北主持天门白沙潭、监利柴林河和子贝渊等水利工程。同治六年署安陆(今湖北安陆县)府事,又升盐运使。调署汉阳府(今湖北汉阳县),期满入觐,特旨补缺,授德安府(今江西德安县)知府。又调武昌府(今湖北武汉市),升道员加二品衔。光绪七年(1881年)丁母艰,服阕仍留湖北,以道员归,又特旨班序补委办宜昌川盐局,严禁贪污,把增收的厘税几十万缗,周济贫民。光绪十三年(1887年),权荆宜施兵备道。七月,河南郑工决口,巡抚倪文蔚特上疏请调建侯。建侯备陈堵筑之宜,振抚之策,又亲自察勘情势,因劳成疾,至商邱(今河南归德)旅店,偶觉困乏,无疾而逝,年50岁。著有《易原》、《说文提要》等。建侯又喜作擘窠大字,曾有“大清中兴颂”隶书,刻于桂林象鼻山。

陈懋侯年轻时,随养于建侯官署。光绪二年(1876年),39岁时才成进士,散馆授编修。光绪五年视学四川。光绪十一年襄校顺天乡试。光绪十四年为湖南省主试。光绪十七年补授江南道监察御史,屡有建言讽谏,特别是上疏请禁“非刑虐民”,即日“旨允准施”,但第二天却无疾以逝,年55岁,诰授中宪大夫。著有《知非斋易注》、《易释》等。

陈宝琛(1848~1935年) 王眉寿(1848~1921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70& 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闽侯县螺洲乡(传主祖籍地名称系传主晚年的区划名称。以下各传同此。)(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陈宝琛同治七年(1868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两次为顺天乡试同考官。光绪五年(1879年)为甘肃乡试正考官。光绪六年升翰林院侍讲,任日讲起居注官,又授右春坊右庶子、武英殿协修、纂修、总纂、提调国史馆、功臣馆协修、纂修等职。都察院左都御史崇厚擅与俄签订《里瓦亚条约》,陈宝琛、张之洞交章弹劾:“请诛崇厚,毁俄约”。光绪七年授侍讲学士,参与草拟诏书。光绪八年简放江西乡试正考官,转江西学政,鼎新“白鹿书院”。 陈宝琛与张之洞、张佩纶、宝廷等人,世称“清流党”,又因直言敢谏,称“枢廷四谏官”,曾在“庚辰午门案”中,促太后修改“上谕”而传为佳话,以后其奏章一般不交部议,即予饬办。光绪九年(1883年),宝琛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绪十年为钦差会办南洋大臣,专折奏事,并即南下组织抗法,但不久又调为和议会办,在上海议事。不久法将孤拔率舰入基隆,宝琛奉旨回江宁办防。“马江之战”败绩,宝琛请派江西援军速进,又请旨“募勇教练”,并申明“若成效毫无,将臣从重治罪”,但皆未获准。光绪十一年,因举荐云南布政使唐炯、广西布政使徐延旭“堪行军事”,却对法作战相率战败,遂以“荐人失察”,降5级调用,闲居福州。此后致力于教育和交通事业。光绪二十一年任鳌峰书院山长。光绪二十六年又创东文学堂,为监督,并选拔学生出国留学。光绪三十一年,陈宝琛为福建铁路公司总理,第二年亲自到南洋各埠募股170余万元,拟建漳厦铁路90华里,光绪三十三年动工,光绪三十五年已铺成嵩屿至江东桥段76华里铁路。

宣统元年(1909年)调用陈宝琛为总理礼学馆事宜。宣统二年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又以

硕学通儒充资政院钦选议员。宣统三年(1911年)充补汉经筵讲官、实录馆副总裁,不久又补授山西巡抚,但未上任,改侍郎侯补,在毓庆宫为皇帝授读,赐紫禁城骑马,又改补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顾问大臣,授读如故,恩宠极隆。

中华民国建立后,陈宝琛仍在故宫为“帝师”。民国2年(1913年),宣统皇帝给陈宝琛赏戴花翎。民国3年,又赏给文职头品顶戴。民国5年,撰修《德宗本纪》,竣稿,晋“太保”。民国6年张勋复辟,宝琛为内阁议政大臣,组撰《勤王上谕》。民国11年,以撰成《德宗实录》,赏“太傅”衔,第二年又升实录馆正总裁,溥仪亲书“老鹤无衰貌,寒松有本心”楹联为其祝寿。 民国13年(1924年)溥仪被赶出故宫,出走天津。民国15年,陈宝琛从天津回北京活动,企图“废帝还宫”,但没有成功。民国20年,溥仪到东北建立满州国,陈宝琛极力反对:“贸然从事,只怕去时容易回时难”,他还赶到大连,劝告溥仪“不要轻信郑孝胥的欺国之言”,“不要当满蒙共和国的总统”。其时溥仪已受到日本控制,陈宝琛险些被关东军逮捕。他自知无力回天,便匆匆回天津,后迁居北平,哀叹“求为陆秀夫而不可得”。

民国24年,陈宝琛于北平(今北京)逝世,年87岁。

王眉寿,女,闽县(今福州)人,陈宝琛妻。

王眉寿出身于书香世家,祖父是工部尚书王庆云,弟弟王仁堪为光绪三年状元。眉寿自出嫁到陈家后,助夫教子,努力发展福州的教育事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她选在福州光禄坊玉尺山房,创办“女子师范传习所”,分为“保姆”和“小学教员”两班,招收女学生60余人,自任监督。陈宝琛则由福建师范学堂里,每月拨给经费400元。光绪三十三年,全闽学会会员林伯棠倡办“女子职业学堂”,眉寿兼任监督。这个学堂分“刺绣”、“造花”2班,每班40人,提倡女子自立。宣统元年(1909年),合“职业学校”和“传习所”为“女子师范学堂”,眉寿仍为监督,被称为“范之师”,政府亦颁赐“闽峤女宗”横匾以为褒奖。此外,她还在螺洲创办“螺洲两等小学”,培养家乡人才。

民国10年(1921年),眉寿在福州病逝,年73岁。

陈兆锵(1862~1952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78& 陈兆锵,字铿臣,闽侯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兆锵入福州船政学堂管轮班学习,历8年4个月毕业。后在“扬武”练习舰见习。光绪十二年(1886年),以“考列优等”任“定远”舰管轮。光绪二十年,升“定远”总管轮、北洋海军右翼中营游击,参加中日“甲午海战”。光绪二十二年以“战功卓异”受颁一等“文虎章”,并奉命赴英国留学。光绪二十四年回国,任“海天”巡洋舰总管轮。光绪二十九年“海天”遇难沉没,兆锵降为管轮,在另舰供职。宣统二年(1910年),为海军部舰政局局长。民国元年(1912年),以少将衔,首任江南造船所长,仅3年,制造各类舰船89艘,总排水量达17074吨,月平均收入16866.2银元,成绩卓著。民国4年,兆锵晋升为轮机中将,调任福州船政局长。民国5年又督办福州制造学校和海军学校。民国6年创设海军飞潜学校,并兼校长。第二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接着又制成教练机、巡逻机等4架及军用飞船2艘。北洋政府以其“培育英才,创造军器,督察有方”,为他“授勋五位”。民国14年,飞潜、制造、海军3校合并为“福州海军学校”,兆锵仍兼校长,并兼闽海关督办。是年兆锵奉令回江南造船所为所长,呈请资遣英国工程师毛根,改用飞潜学校毕业生王荣滨等人,摆脱外国人的控制。兆锵在马尾船政局11年任内制造飞机15架,培养飞潜学生56人,重建“昭忠祠”,并增设发电厂,服务百姓。民国17年因年事已高,呈请退休,但政府仍聘他为海军部高等顾问。 兆锵退休后家居福州,同萨镇冰、陈绍宽一起创办“私立勤工工业职业学校”,为董事,还

兼任福州孤儿院董事长。民国30年(1941年),福州沦陷,日军逼他出任福州维持会会长,遭拒绝。民国34年抗战胜利,海军部特颁“凛烈可风”银盾,以嘉其志。1952年,陈兆锵于福州法海寺病逝,年90岁。

陈体诚(1893~1942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109& 陈体诚,字子博,闽侯县螺洲镇(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体诚先就学于福州全闽学堂,后毕业于上海交通部工业专业学校土木工程科,派赴美国留学,在卡内基钢铁研究院专攻桥梁构造工程,为留美“中国工程学会”会长。体诚学成回国,先任京汉铁路局工程师,参加修建黄河大桥,嗣任北京大学教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改任浙江公路局局长。民国22年(1933年)升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公路处处长,后又兼任闽浙赣皖4省边区公路处副处长,建成从浙江江山经枫岭至福建浦城的公路。民国23年1月,体诚又擢升福建省建设厅长,并兼财政厅长,致力整理“路改”,改省公路局为公路工程总工程处,撤销公路沿线各县路段委员会,统一由各县政府办理建路事宜,并设立全省汽车管理处,亲自兼任处长,集中行车管理权。至民国27年,体诚在福建省内建成“福(州)古(田)瓯(建瓯)”等公路2000多公里。 民国28年(1939年),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加强西北和西南国防公路的建设,体诚被调任西北公路特派员兼甘肃省建设厅长,不久又调任西南公路运输管理局副处长,嗣任中缅运输局副局长,承担国际运输任务。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入缅甸作战,他亲自赴仰光、腊戍等地,督导抢运物资,参加抗战。民国30年11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昆明任所,年49岁。

陈长捷(1895~1968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111& 陈长捷,字介山,闽侯县螺洲镇(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长捷为襁褓时家境贫困,其母受人雇佣当乳母,因乳水不多,恐被东家辞退,只好狠心将他弃置在陈氏宗祠的供桌上,后兄姐赶往祠堂拾回,因此乳名“拾拾”。

长捷7岁时入小学读书,成绩优异,得老师田春干赏识,资助他人福州师范学堂,后招之为婿。辛亥革命后,他转入福州武备学堂,毕业后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第七期骑兵科学习,民国10年(1921年)毕业,入山西阎锡山部队任排长,5年间逐级提升至代理团长。民国15年升旅参谋长,又升旅长。民国19年陈长捷旅扩编为第十一师,参加反蒋“中原大战”,沿津浦线南下,打济南,夺泰安,攻曲阜,捣徐州,但后因冯玉祥部下倒戈,张学良东北军乘机入关,长捷腹背受敌,不得不退回山西,所部又改编为二0八旅。民国24年,晋军七十二师长李生达被人暗杀,由陈长捷继任。民国26年抗战爆发,日军进攻南口,汤恩伯部惨败。陈长捷率师驰援反攻,经23次拼杀,夺回阵地。后因察哈尔刘汝明怯战,张家口失陷,以致七十二师陷入敌围,但长捷仍指挥若定,出敌不意,率师向敌军密集方向突围成功。南口战后,七十二师与新独四旅合编为预备第一军,长捷任军长,在代县集结待命。9月,日军板垣师团直迫平型关,长驱直入,军情大急。陈长捷受命率军星夜驰战,在鹞子涧和团城口与日军激战12昼夜,打下日军嚣张气焰。平型关一战,陈长捷军威大振,“预一军”正名为六十一军,陈长捷为军长兼前敌副总指挥,不久又接任总指挥,指挥部队反攻。从10月2日开始的23个昼夜的拉锯战中,日军遗尸盈野,弃械遍地,日军板垣师团三易联队,孤注一掷,动用火焰放射器、凝固汽油弹等,再犯南怀化。陈

长捷采用开掘坑道办法,潜击敌前,使日军武器不能发挥威力,八路军又及时在敌后方出击。于是日军被包围,几被全歼。后因东线失守,奉命统军南下,途中收复宁乡、蒲县,在吕梁山南段建立第二战区指挥部中枢,并在泰山庙山地截击日军后尾部队,大获全胜。民国28年7月,以战功晋升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民国29年,陈长捷反对阎锡山、蒋毓相部收缴中央九十军散兵的武器,因此阎锡山对陈长捷有嫌隙,并派人监视。陈长捷不得不孓身离开山西赴渝。民国30年,蒋介石命陈长捷为晋绥边区副总司令,后又转任伊克昭盟守务军总司令,致力剿缉烟、匪两患,但所辖二十六师和骑兵第七师,军纪紊乱,乘机抢掠,焚毁庙舍,迫使伊盟盟长沙王出逃,罪及陈长捷,于是被免职,自请入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深造。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陈长捷出任芜湖军官总队长,民国36年3月,改赴兰州任第八补给区司令。民国37年任天津警备司令,在天津“大搜查、大逮捕”。12月,东北解放军入关发动平津战役,并要陈长捷“放下武器”。陈向北平傅作义电话请示,未有明确态度。警备副司令秋宗鼎复函拒绝。第二年1月14日,解放军攻入天津,长捷自杀不成,被俘,列为战犯,在北京德胜门外秦城羁所劳动改造。1958年被第一批特赦出狱,定居上海,任上海市政协秘书处专员。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受到冲击,1968年4月自杀。1979年复查平反,上海市政协、统战部联合为他召开追悼会,其骨灰安放在上海烈士墓干部骨灰陈列馆。

陈矩孙(1913~1987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135& 陈矩孙,又名陈絜,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陈宝琛之孙。

民国16年(1927年),矩孙考入福州英华中学,民国19年,在学校里参加共青团和反帝大同盟,但以后因“立三路线”之事,被开除出团。民国22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国文系(后转历史系),在学校“学生自治会”和“北平学联会”中都担任相当重要的领导职务。民国23年冬,由姚依林介绍认识周小舟,参加中国共产党,次年任中共燕京大学支部书记、中共北平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学联党团书记和中共北平市委秘书等职。民国24年他和姚依林等人组织北平学联第一次会议,负责起草会议宣言。以后他又以学联干部的身份,组织北平学生的“一二九”运动。民国25年,参加第三国际工作,致力建设党内统一战线,但陈矩孙的工作被错认为“越轨”,被开除党籍。民国27年他到延安向刘少奇汇报情况。刘亲自为他恢复党的组织关系,并安置他在中共中央编译部任编译员。不久随刘少奇到河南参加中原局的筹建工作,任刘少奇秘书。民国29年又接受中共中央派遣,回燕京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积极配合北平特委负责人王定南,争取司徒雷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起抗日。民国30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后,加强对北平地区的特务统治。陈矩孙被列上黑名单。中共北平市委安排矩孙迅速离开北平。此后矩孙又脱离党的组织关系。民国31年回福建,参加羊枣等人在永安发动的抗日反蒋斗争,同时利用特殊的家庭关系和学历,担任福建省政府参议,动员省主席刘建绪反对内战,一致抗日。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陈矩孙接受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曾镜冰指示,留在福建争取国民党上层人士,做好统战工作。第二年重新入党,担任中共闽浙赣省委社会部部长,同时任中央军委福建情报处顾问。他把火力对准C.C派,组织“丁亥俱乐部”和“广裕楼菜馆聚餐会”,组织上层力量,争取刘建绪反蒋政变,策动浙江省主席陈仪倒戈反蒋,同时还参与福建民盟组织和民革组织的筹备工作和策反工作。民国37年福州“城工部”事件发生,矩孙也受到牵连,被开除党籍。他转而参加民盟和民革的活动。民国38年3月,他与中共驻香港的华南局潘汉年取得联系,策划和推动福建省银行总经理许显时组织“福建全省银行职工起义”,同时亲自到香港,策动香港分行职工的起义。起义已经筹划就绪,但时局急转直下,福建就要解放了。为保存地方元气,改变斗争方略,以“保护银行,迎接解放”为任务,使解放后,银行能迅速进行移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矩孙在省公安厅和有关统一战线的团体中工作。1954年被聘为福建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1957年后,蝉联为福建省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1966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他多次受到迫害,下放浦城山区劳动。1983年12月,中共福建省委为他平反,恢复党籍(党龄自1946年1月算起)。1987年4月,陈矩孙病逝,年74岁。

陈屏繁(1919~1949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140& 陈屏繁,学名陈炳华,化名何树植,闽侯县螺洲镇店前村(今福州市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民国23年(1934年),屏繁到福州西药房当学徒,第二年因药房倒闭而失业。民国29年到运输公司当职员;民国32年因公司倒闭又失业。民国34年经陈学仕、陈清官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负责创办地下印刷厂。民国35年奉中共南门区委派遣到螺洲乡公所任干事,做统战工作,促使乡长林肇基、保长陈国梁保护螺洲地区的“二·五”减租运动,并迅速推广到高湖、城门、鳌峰、三角埕、浚边等乡村。闽浙赣社会部长陈矩孙曾截获福州市长何震的电话,立即通知屏繁。屏繁迅速组织游击队转移,使何震的围剿计划破产。闽东特委书记陈清官在福鼎被捕,陈屏繁通过陈矩孙取得县长管长墉的介绍信,亲自到福安探监,同陈清官密约越狱计划。因此清官在被押送到福州第二码头时,能顺利地逃走。屏繁还把自己和弟弟、妹妹的家都当作地下联络站。林白等领导人都长期隐蔽在他家里,他典当衣物,供给他们的食宿。民国37年7月,屏繁任五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曾同林白等人化装夺取“济兴”号轮船上的枪支。8月,五县中心县委在小北岭万洋高山顶召开会议,屏繁任会议临时支部书记。会后赴连江同连江工委书记翁绳金一起建立连罗游击总队和贫农团,镇压反动保长韩宗光和反动自卫团团长曾献谷等人,同时开仓分粮2万多担。10月,魁岐会议决定:屏繁兼顾林、连、罗沿海工委工作。民国38年3月,屏繁至连江大沃乡参加游击队骨干会议,不久因短枪走火,不幸伤及大腿,在沙溪村养伤。4月因“城工部”事件被错杀,年30岁。他临刑时说:“我是问心无愧的共产党员,没有机会再为党工作了。我身无他物,唯有一支好钢笔,作最后一次缴交的党费,以表达我党员之心”。

陈学仕(1925~1951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144& 陈学仕,又名学序,别名希列,闽侯县螺洲镇(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民国32年(1943年),学仕入南平中学初中部学习,被选为班长,第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民国34年冬,他回福州入英华中学高二学习,以学生身份为掩护,负责南平中学和英华中学的“建党”工作,同时协助中共林森县委工作。在螺洲吸收陈本秋、陈屏繁入党,成立中共螺洲党支部,第二年又扩大为中共福州南门区委。在南平中学发展魏文英、王一士、卢受训入党。在英华中学发展黄国良、黄英光、陈明崇、钟文祺、林城良等入党。民国35年7月,学仕参加“闽江工委”主干会议,会后离开英华中学,化名为“老戴”,以螺洲为据点,组织反蒋武装游击斗争。民国36年,美国救济总署在英华中学寄存有一批救济服装,学仕通过旧的关系,截取部分服装送给游击队。同时在螺洲乡实行“二·五减租”,在杜园灵山寺召开农民大会,同地主豪绅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在螺洲乡附近的高湖、义序、城门、石步、胪下、浚边、胪雷等村,也迅速掀起了“二·五减租”的斗争高潮。民国36年秋,闽东工委书记关平山在福鼎被捕,陈学仕通过父亲求得林森县长管长墉的信,商请福鼎县将关平山解省处理,然后暗约关

平山在台江码头逃跑。民国37年3月,学仕通过同乡党员林天益为湖北省国民党交警中队长的机会,在平汉路武胜关发动起义。民国38年4月,福州市中、小学教师“反饥饿”罢教,学仕发动后坂小学等校教师响应,接着又发动螺洲小学教师为争取“圣仁洲”作校产的斗争。两次斗争都取得胜利。

陈学仕经常把家中的金饰、谷子、田地、桔树变卖充作游击队的经费,还负责供给“城工部”烈士陈统安老母孤儿的伙食费,而且把自己的家作为革命的据点,经常接待革命的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配合土改工作队,开展土地改革工作。1951年10月,学仕病重,提笔命书:“学仕奔走革命多年,备尝艰险,夙愿以偿,在此命如悬丝,谨吐最后一言,深望同志们,巩固革命胜利果实,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写罢投笔而卒,年26岁。

陈 篪(1927~1978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148& 陈篪,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陈篪早年就学于福州英华中学预科和初中,因抗战,学校内迁,转学到昆明联大附中。民国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留校任助教。195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走出校门,先后任鞍山钢铁公司中心试验物理科科长、金属实验室主任、冶金部钢铁研究院高温合金研究所副主任、金属物理室主任等。他对高温合金研究队伍的建设和中国断裂力学研究有重大贡献。

1958年夏,陈篪调到冶金部钢铁研究院,从事高温合金研究工作。1965年,揭开镍高温强度和范性的秘密,写成《镍三铝的蠕变及持久性能》论文,为强化镍基高温合金提供理论基础。1971年,他上“万言书”“请战”,第二年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指示,带领一个试验小组研究断裂力学,顶着所谓“反右倾回潮”的政治风浪,先后进行了40多项的专题研究,写了80多篇学术论文。

1975年,陈篪患甲状腺癌病,而且已经扩散,但还带病主持完成9项研究课题。1977年3月,他的两只腿肿得皮肤都裂开了,接到要在加拿大召开国际会议的通知,仍忍着病痛,每天坚持10多个小时的工作,连续3个月,找到解析法分析裂纹扩展的规律,亲自执笔写了两篇论文,并亲自整理出版《金属断裂研究文集》一书,为人类的科学做了最后的贡献,被称为“钢铁科学家”。1978年,陈篪逝世,年51岁。

以上关于祖先陈兆鵾的名字“左昆右鸟”被写成“左鼎右鸟”深感疑惑。

螺江陈氏名人

陈 淮(1502~1594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41& 陈淮,字东之,号螺江,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生,其先世于明洪武年间,由长乐县迁至螺洲。

嘉靖七年(1523年),陈淮中举人,就任山东濮州(今濮县)学正,其文誉敷达,南北京兆,次第礼聘;分典试事时,两都明经士之杰,出其门下者居多。

嘉靖十七年(1538年),陈淮登进士,授武林(今浙江杭州市)司刑,后补毗陵(今江苏武进县)节推。他执法严厉,不肯敷衍,不肯徇私。下面要隐瞒情节,上面要托人说情,一经查明,加重处理。以后他晋留都民部主政,监榷北新关,还一如既往,因此得罪了一些权贵,有人劝陈淮抬一抬手就过去了,但陈淮不肯俯就,他说:“堕落到要讨好人的地步,我做不到”。便辞官归里,长住家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逝世,年92岁。

陈天昌(1664~1752年) 陈依德(1692~1771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56& 陈天昌,字昌粹,号纯庵,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清康熙四年(1664年)生。

雍正元年(1723年),天昌以恩诏充岁贡,不应乡举,仍在乡里教读,其学生有2人登进士,8人登贤书。雍正五年,天昌赴文安县(今河北文安县)帮儿子陈依德料理政事。他执行“惠政于民”、“与民休息”的政策,免各仓民欠米8000余石,免每年协修长屯夫50名,免入官田地130余项,因此为百姓所称崇。乾隆三年(1738年),天昌选为延平顺邑(今顺昌县)司训,以振兴文教为己任,文风大兴。乾隆八年乞休归里,顺邑士子相送者,“至填塞道路不可行”。归休后在邻里林浦乡教馆,一次不意齿落,随手取落之齿塞之,却齿之坚韧如初,因被称“五福先生”。乾隆十六年病逝。年88岁,弥留之际,嘱曰:“螺江桑梓地,慎无忘”。

陈依德,字章侯,号浴斋,陈天昌子,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生,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仕选直隶文安县(今河北省文安县)。时值水患,依德同他的父亲天昌“惠政于民”,免钱粮,除夫役,与民休息。

依德秉公执法。他的上司曾为一个巨盗向他请求宽免。他不肯,曰:“吾摧撞息机已久,吾复能事上官?”于是丢官回里,编修族谱,并著有《居易堂诗文集》、《华阳趋庭草》、《东游漫草》等。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逝世,年79岁。

陈霞蔚(1753~1810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59& 陈霞蔚,字孝敏,号质斋,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生。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陈霞蔚成进士,任吏部主事,升文选司正郎。嘉庆元年(1796年),受命总理七省漕务户部坐粮厅。嘉庆三年(1798年)特授内阁侍读学士,升太常少卿,继又奉命督学,迁通政司副使。嘉庆四年(1799年)擢通政司通政使。第二年正月奉命祭告河渎及历代陵寝。嘉庆六年(1801年)直隶水灾,霞蔚负责查办南路七州县,星夜出京,芦沟桥一带平地已成巨川。霞蔚不避艰险,乘船至急流指挥抢险。水退后由涿州(今河北涿县)沿河视察灾情,经固安、永清、霸州,组织守吏捐资煮粥救济,以疏民困,偏僻的地方,还让人把银米送到灾民的家里去。当年奏请截留漕米60石,南路厅拨银11万两,以备赈需。于是大得民心。皇帝特赐五言六韵御制诗,以为奖励。不久又受命视察保定、文安等县的灾情。见文安地势低,积水成洼,村落分散,便调“邻封左贰”帮同散放,又不时按村抽查,以防克扣、浮冒诸弊,使南路七州“帑无虚糜,民沾实惠”。其事录入《钦定辛酉工赈纪事》。同年中秋,霞蔚督学山西,“裁抑奔竞,禁绝馈遗”,严肃处理平阳县夹带、解州冒名、大同县换卷、分州撞骗等舞弊案,山西学风为之一新。乾隆七年(1802年)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乾隆九年擢兵部右侍郎,不久兼署吏部右侍郎。冬,因兵部属员补缺事,引例互岐,遂与诸侍郎受吏议,降太常寺少卿,但不久又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稽查中书科事务。嘉庆十五年(1810年)适奉命祭告西岳江渎,丁内艰,归至苏州病逝,年58岁。

陈若霖(1759~1832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60& 陈若霖,字宗觐,号望坡,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生。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陈若霖成进士,改庶吉士,校书文渊阁,散馆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部办秋审,进郎中。嘉庆八年(1803年)“秩满截取知府”,刑部以“不可少之员”奏留,又过5年(1808年),以“资深超”,擢四川盐茶道。

陈若霖精于律学,善于办案。上司遇有疑难案件,常委若霖办理。张燮授宁绍道陛辞时,皇帝说:“汝乡人陈若霖,承总部务有年,他日可按察使„„”未3个月,若霖果授山东按察使,移广东,再移湖北、四川,前后8年,当了4个省的按察使,所到之处,“积牍为之一清”。不久,任四川布政使,又改授巡抚。他先后任四川、湖南、广东、云南、河南、浙江等省巡抚。对四川的少数民族置“九姓乡学”,向化如内地湖南的苗族,并减免租税,严禁过去征租婪索与假冒差员诈骗钱财等弊端。四川人民把他当作再生父母。道光元年(1821年),为湖广总督。湖广多水灾,若霖奏减苗租2万余石,免去拖欠的租税72500余石,并挖渠疏浚,筑堤防患。道光四年入为工部尚书,兼管顺天(北京)府事,转刑部。道光九年因病乞休回乡。道光十二年赴京,于天津舟次病逝,年73岁。皇帝赐银500两,谥文诚,并遣官致祭。葬北园山。

陈景亮(1810~1884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63& 陈景亮,字弼云,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生,为刑部尚书陈若霖次子。

道光二十年(1840年),陈景亮以兵部侯补主事,应顺天乡试中式。景亮不辅权贵,秉公执法,因之升员外郎,任坐粮厅,擢陕西粮道,署臬司、三藩司。咸丰二年(1852年),武昌被围,巡抚会各司道商议防堵,但无人肯去,景亮挺身而出,领2000官兵毅然奉命,驰援罗遵殿。罗感激涕零说:“我与陈某人素未谋面,却能破格相救,感人至深。”景亮曾与诸将校相约:“出战缉匪之事,你们负责;转饷叙功之事,我负责。假使转饷贻误军机,可声讨我的罪责;遇到敌人不力作战,碰到土匪不敢缉捕,惟有据实参处。”部将不敢不努力拼杀。景亮治军严明,有一次某营兵牧马,马吃了稻苗,景亮马上追究责任,把牧马兵打了40大板。在军队里,景亮又捐资办“商南药店”,官兵患病,按他的手券取药,使官兵无患病之忧。

景亮曾任山东运使,值河决,兰仪引地皆被浸淹,盐务大坏。景亮借钱给盐商,让他们修理场灶滩地,恢复盐业。永阜有盐场缺额,盐商请援,要借长芦盐(今河南沧县)。景亮认为借隔省盐,运费贵,不如借本省盐,即以黄家冈场等诸场之余,补一场之缺。咸丰六年、七年、八年,山东盐引畅销,纳税银270余万,皆景亮之功。景亮在臬司时,奉行“除莠才能安良政策”,严治盗匪,但他对百姓宽怀为政。有一次景亮擒获盗匪朱伯玉等人,并获一花名册。景亮杀了朱后,却当众烧毁花名册,说:“姑宽胁从,速宜革心,倘不悛,必按名捕杀”。网开一面,救了许多人。

咸丰十年(1860年),景亮升云南藩司。光绪十年(1884年)病逝,年74岁。

陈承裘(1827~1895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66& 陈承裘,字孝锡,号子良,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清道光七年(1827年)生。

陈承裘为陈若霖的长孙,出生的时候适陈若霖受皇帝“玄狐马褂”之赐,遂命其小名曰:“楚恩”。咸丰二年(1852年),承裘成进士,以主事用,分刑部浙江司行走。但他请假归里,立志于服务桑梓,特别喜欢帮助穷苦乡亲,解决困难,即使他“举债累万金”,仍然疏财相助。每到年关必乘轿出城,看看有没有无法过年的人,见到求他相帮的人即慷慨解囊。于是“村之氓,邑之士”,皆欢欣鼓舞,结队而来。螺洲经常发生“争洲”、“争水”事件,皆请承裘负责处理,双方无不听命。

承裘乞假在家40年,因办团练捐饷银,功加四品衔侯选郎中。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逝世,年68岁。其6子皆登科甲,称“父子四进士,兄弟六科甲”。

陈建侯(1837~1887年) 陈懋侯(1837~1892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67&

陈建侯,字仲藕;陈懋侯,字伯双,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生。

建侯和他的孪生兄弟懋侯,幼时在山阳县(今陕西汉中)

其祖父陈兆

人经历十分坎坷。时值捻军起义,兆的知县任所读书。二

病逝,一家人流离失所,建侯不得不入赘河南龚氏。咸丰五年(1855年)幸举顺天乡榜,纳资为户部主事。咸丰十一年(1861年)入河南巡抚严树森戎幕,在老君塘战胜捻兵,奏改直隶州知州,又以本籍团练捐资叙知府。同治元年(1862年)赴湖北主持天门白沙潭、监利柴林河和子贝渊等水利工程。同治六年署安陆(今湖北安陆县)府事,又升盐运使。调署汉阳府(今湖北汉阳县),期满入觐,特旨补缺,授德安府(今江西德安县)知府。又调武昌府(今湖北武汉市),升道员加二品衔。光绪七年(1881年)丁母艰,服阕仍留湖北,以道员归,又特旨班序补委办宜昌川盐局,严禁贪污,把增收的厘税几十万缗,周济贫民。光绪十三年(1887年),权荆宜施兵备道。七月,河南郑工决口,巡抚倪文蔚特上疏请调建侯。建侯备陈堵筑之宜,振抚之策,又亲自察勘情势,因劳成疾,至商邱(今河南归德)旅店,偶觉困乏,无疾而逝,年50岁。著有《易原》、《说文提要》等。建侯又喜作擘窠大字,曾有“大清中兴颂”隶书,刻于桂林象鼻山。

陈懋侯年轻时,随养于建侯官署。光绪二年(1876年),39岁时才成进士,散馆授编修。光绪五年视学四川。光绪十一年襄校顺天乡试。光绪十四年为湖南省主试。光绪十七年补授江南道监察御史,屡有建言讽谏,特别是上疏请禁“非刑虐民”,即日“旨允准施”,但第二天却无疾以逝,年55岁,诰授中宪大夫。著有《知非斋易注》、《易释》等。

陈宝琛(1848~1935年) 王眉寿(1848~1921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70& 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闽侯县螺洲乡(传主祖籍地名称系传主晚年的区划名称。以下各传同此。)(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陈宝琛同治七年(1868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两次为顺天乡试同考官。光绪五年(1879年)为甘肃乡试正考官。光绪六年升翰林院侍讲,任日讲起居注官,又授右春坊右庶子、武英殿协修、纂修、总纂、提调国史馆、功臣馆协修、纂修等职。都察院左都御史崇厚擅与俄签订《里瓦亚条约》,陈宝琛、张之洞交章弹劾:“请诛崇厚,毁俄约”。光绪七年授侍讲学士,参与草拟诏书。光绪八年简放江西乡试正考官,转江西学政,鼎新“白鹿书院”。 陈宝琛与张之洞、张佩纶、宝廷等人,世称“清流党”,又因直言敢谏,称“枢廷四谏官”,曾在“庚辰午门案”中,促太后修改“上谕”而传为佳话,以后其奏章一般不交部议,即予饬办。光绪九年(1883年),宝琛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绪十年为钦差会办南洋大臣,专折奏事,并即南下组织抗法,但不久又调为和议会办,在上海议事。不久法将孤拔率舰入基隆,宝琛奉旨回江宁办防。“马江之战”败绩,宝琛请派江西援军速进,又请旨“募勇教练”,并申明“若成效毫无,将臣从重治罪”,但皆未获准。光绪十一年,因举荐云南布政使唐炯、广西布政使徐延旭“堪行军事”,却对法作战相率战败,遂以“荐人失察”,降5级调用,闲居福州。此后致力于教育和交通事业。光绪二十一年任鳌峰书院山长。光绪二十六年又创东文学堂,为监督,并选拔学生出国留学。光绪三十一年,陈宝琛为福建铁路公司总理,第二年亲自到南洋各埠募股170余万元,拟建漳厦铁路90华里,光绪三十三年动工,光绪三十五年已铺成嵩屿至江东桥段76华里铁路。

宣统元年(1909年)调用陈宝琛为总理礼学馆事宜。宣统二年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又以

硕学通儒充资政院钦选议员。宣统三年(1911年)充补汉经筵讲官、实录馆副总裁,不久又补授山西巡抚,但未上任,改侍郎侯补,在毓庆宫为皇帝授读,赐紫禁城骑马,又改补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顾问大臣,授读如故,恩宠极隆。

中华民国建立后,陈宝琛仍在故宫为“帝师”。民国2年(1913年),宣统皇帝给陈宝琛赏戴花翎。民国3年,又赏给文职头品顶戴。民国5年,撰修《德宗本纪》,竣稿,晋“太保”。民国6年张勋复辟,宝琛为内阁议政大臣,组撰《勤王上谕》。民国11年,以撰成《德宗实录》,赏“太傅”衔,第二年又升实录馆正总裁,溥仪亲书“老鹤无衰貌,寒松有本心”楹联为其祝寿。 民国13年(1924年)溥仪被赶出故宫,出走天津。民国15年,陈宝琛从天津回北京活动,企图“废帝还宫”,但没有成功。民国20年,溥仪到东北建立满州国,陈宝琛极力反对:“贸然从事,只怕去时容易回时难”,他还赶到大连,劝告溥仪“不要轻信郑孝胥的欺国之言”,“不要当满蒙共和国的总统”。其时溥仪已受到日本控制,陈宝琛险些被关东军逮捕。他自知无力回天,便匆匆回天津,后迁居北平,哀叹“求为陆秀夫而不可得”。

民国24年,陈宝琛于北平(今北京)逝世,年87岁。

王眉寿,女,闽县(今福州)人,陈宝琛妻。

王眉寿出身于书香世家,祖父是工部尚书王庆云,弟弟王仁堪为光绪三年状元。眉寿自出嫁到陈家后,助夫教子,努力发展福州的教育事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她选在福州光禄坊玉尺山房,创办“女子师范传习所”,分为“保姆”和“小学教员”两班,招收女学生60余人,自任监督。陈宝琛则由福建师范学堂里,每月拨给经费400元。光绪三十三年,全闽学会会员林伯棠倡办“女子职业学堂”,眉寿兼任监督。这个学堂分“刺绣”、“造花”2班,每班40人,提倡女子自立。宣统元年(1909年),合“职业学校”和“传习所”为“女子师范学堂”,眉寿仍为监督,被称为“范之师”,政府亦颁赐“闽峤女宗”横匾以为褒奖。此外,她还在螺洲创办“螺洲两等小学”,培养家乡人才。

民国10年(1921年),眉寿在福州病逝,年73岁。

陈兆锵(1862~1952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078& 陈兆锵,字铿臣,闽侯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兆锵入福州船政学堂管轮班学习,历8年4个月毕业。后在“扬武”练习舰见习。光绪十二年(1886年),以“考列优等”任“定远”舰管轮。光绪二十年,升“定远”总管轮、北洋海军右翼中营游击,参加中日“甲午海战”。光绪二十二年以“战功卓异”受颁一等“文虎章”,并奉命赴英国留学。光绪二十四年回国,任“海天”巡洋舰总管轮。光绪二十九年“海天”遇难沉没,兆锵降为管轮,在另舰供职。宣统二年(1910年),为海军部舰政局局长。民国元年(1912年),以少将衔,首任江南造船所长,仅3年,制造各类舰船89艘,总排水量达17074吨,月平均收入16866.2银元,成绩卓著。民国4年,兆锵晋升为轮机中将,调任福州船政局长。民国5年又督办福州制造学校和海军学校。民国6年创设海军飞潜学校,并兼校长。第二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接着又制成教练机、巡逻机等4架及军用飞船2艘。北洋政府以其“培育英才,创造军器,督察有方”,为他“授勋五位”。民国14年,飞潜、制造、海军3校合并为“福州海军学校”,兆锵仍兼校长,并兼闽海关督办。是年兆锵奉令回江南造船所为所长,呈请资遣英国工程师毛根,改用飞潜学校毕业生王荣滨等人,摆脱外国人的控制。兆锵在马尾船政局11年任内制造飞机15架,培养飞潜学生56人,重建“昭忠祠”,并增设发电厂,服务百姓。民国17年因年事已高,呈请退休,但政府仍聘他为海军部高等顾问。 兆锵退休后家居福州,同萨镇冰、陈绍宽一起创办“私立勤工工业职业学校”,为董事,还

兼任福州孤儿院董事长。民国30年(1941年),福州沦陷,日军逼他出任福州维持会会长,遭拒绝。民国34年抗战胜利,海军部特颁“凛烈可风”银盾,以嘉其志。1952年,陈兆锵于福州法海寺病逝,年90岁。

陈体诚(1893~1942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109& 陈体诚,字子博,闽侯县螺洲镇(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体诚先就学于福州全闽学堂,后毕业于上海交通部工业专业学校土木工程科,派赴美国留学,在卡内基钢铁研究院专攻桥梁构造工程,为留美“中国工程学会”会长。体诚学成回国,先任京汉铁路局工程师,参加修建黄河大桥,嗣任北京大学教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改任浙江公路局局长。民国22年(1933年)升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公路处处长,后又兼任闽浙赣皖4省边区公路处副处长,建成从浙江江山经枫岭至福建浦城的公路。民国23年1月,体诚又擢升福建省建设厅长,并兼财政厅长,致力整理“路改”,改省公路局为公路工程总工程处,撤销公路沿线各县路段委员会,统一由各县政府办理建路事宜,并设立全省汽车管理处,亲自兼任处长,集中行车管理权。至民国27年,体诚在福建省内建成“福(州)古(田)瓯(建瓯)”等公路2000多公里。 民国28年(1939年),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加强西北和西南国防公路的建设,体诚被调任西北公路特派员兼甘肃省建设厅长,不久又调任西南公路运输管理局副处长,嗣任中缅运输局副局长,承担国际运输任务。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入缅甸作战,他亲自赴仰光、腊戍等地,督导抢运物资,参加抗战。民国30年11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昆明任所,年49岁。

陈长捷(1895~1968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111& 陈长捷,字介山,闽侯县螺洲镇(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长捷为襁褓时家境贫困,其母受人雇佣当乳母,因乳水不多,恐被东家辞退,只好狠心将他弃置在陈氏宗祠的供桌上,后兄姐赶往祠堂拾回,因此乳名“拾拾”。

长捷7岁时入小学读书,成绩优异,得老师田春干赏识,资助他人福州师范学堂,后招之为婿。辛亥革命后,他转入福州武备学堂,毕业后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第七期骑兵科学习,民国10年(1921年)毕业,入山西阎锡山部队任排长,5年间逐级提升至代理团长。民国15年升旅参谋长,又升旅长。民国19年陈长捷旅扩编为第十一师,参加反蒋“中原大战”,沿津浦线南下,打济南,夺泰安,攻曲阜,捣徐州,但后因冯玉祥部下倒戈,张学良东北军乘机入关,长捷腹背受敌,不得不退回山西,所部又改编为二0八旅。民国24年,晋军七十二师长李生达被人暗杀,由陈长捷继任。民国26年抗战爆发,日军进攻南口,汤恩伯部惨败。陈长捷率师驰援反攻,经23次拼杀,夺回阵地。后因察哈尔刘汝明怯战,张家口失陷,以致七十二师陷入敌围,但长捷仍指挥若定,出敌不意,率师向敌军密集方向突围成功。南口战后,七十二师与新独四旅合编为预备第一军,长捷任军长,在代县集结待命。9月,日军板垣师团直迫平型关,长驱直入,军情大急。陈长捷受命率军星夜驰战,在鹞子涧和团城口与日军激战12昼夜,打下日军嚣张气焰。平型关一战,陈长捷军威大振,“预一军”正名为六十一军,陈长捷为军长兼前敌副总指挥,不久又接任总指挥,指挥部队反攻。从10月2日开始的23个昼夜的拉锯战中,日军遗尸盈野,弃械遍地,日军板垣师团三易联队,孤注一掷,动用火焰放射器、凝固汽油弹等,再犯南怀化。陈

长捷采用开掘坑道办法,潜击敌前,使日军武器不能发挥威力,八路军又及时在敌后方出击。于是日军被包围,几被全歼。后因东线失守,奉命统军南下,途中收复宁乡、蒲县,在吕梁山南段建立第二战区指挥部中枢,并在泰山庙山地截击日军后尾部队,大获全胜。民国28年7月,以战功晋升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民国29年,陈长捷反对阎锡山、蒋毓相部收缴中央九十军散兵的武器,因此阎锡山对陈长捷有嫌隙,并派人监视。陈长捷不得不孓身离开山西赴渝。民国30年,蒋介石命陈长捷为晋绥边区副总司令,后又转任伊克昭盟守务军总司令,致力剿缉烟、匪两患,但所辖二十六师和骑兵第七师,军纪紊乱,乘机抢掠,焚毁庙舍,迫使伊盟盟长沙王出逃,罪及陈长捷,于是被免职,自请入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深造。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陈长捷出任芜湖军官总队长,民国36年3月,改赴兰州任第八补给区司令。民国37年任天津警备司令,在天津“大搜查、大逮捕”。12月,东北解放军入关发动平津战役,并要陈长捷“放下武器”。陈向北平傅作义电话请示,未有明确态度。警备副司令秋宗鼎复函拒绝。第二年1月14日,解放军攻入天津,长捷自杀不成,被俘,列为战犯,在北京德胜门外秦城羁所劳动改造。1958年被第一批特赦出狱,定居上海,任上海市政协秘书处专员。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受到冲击,1968年4月自杀。1979年复查平反,上海市政协、统战部联合为他召开追悼会,其骨灰安放在上海烈士墓干部骨灰陈列馆。

陈矩孙(1913~1987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135& 陈矩孙,又名陈絜,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陈宝琛之孙。

民国16年(1927年),矩孙考入福州英华中学,民国19年,在学校里参加共青团和反帝大同盟,但以后因“立三路线”之事,被开除出团。民国22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国文系(后转历史系),在学校“学生自治会”和“北平学联会”中都担任相当重要的领导职务。民国23年冬,由姚依林介绍认识周小舟,参加中国共产党,次年任中共燕京大学支部书记、中共北平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学联党团书记和中共北平市委秘书等职。民国24年他和姚依林等人组织北平学联第一次会议,负责起草会议宣言。以后他又以学联干部的身份,组织北平学生的“一二九”运动。民国25年,参加第三国际工作,致力建设党内统一战线,但陈矩孙的工作被错认为“越轨”,被开除党籍。民国27年他到延安向刘少奇汇报情况。刘亲自为他恢复党的组织关系,并安置他在中共中央编译部任编译员。不久随刘少奇到河南参加中原局的筹建工作,任刘少奇秘书。民国29年又接受中共中央派遣,回燕京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积极配合北平特委负责人王定南,争取司徒雷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起抗日。民国30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后,加强对北平地区的特务统治。陈矩孙被列上黑名单。中共北平市委安排矩孙迅速离开北平。此后矩孙又脱离党的组织关系。民国31年回福建,参加羊枣等人在永安发动的抗日反蒋斗争,同时利用特殊的家庭关系和学历,担任福建省政府参议,动员省主席刘建绪反对内战,一致抗日。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陈矩孙接受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曾镜冰指示,留在福建争取国民党上层人士,做好统战工作。第二年重新入党,担任中共闽浙赣省委社会部部长,同时任中央军委福建情报处顾问。他把火力对准C.C派,组织“丁亥俱乐部”和“广裕楼菜馆聚餐会”,组织上层力量,争取刘建绪反蒋政变,策动浙江省主席陈仪倒戈反蒋,同时还参与福建民盟组织和民革组织的筹备工作和策反工作。民国37年福州“城工部”事件发生,矩孙也受到牵连,被开除党籍。他转而参加民盟和民革的活动。民国38年3月,他与中共驻香港的华南局潘汉年取得联系,策划和推动福建省银行总经理许显时组织“福建全省银行职工起义”,同时亲自到香港,策动香港分行职工的起义。起义已经筹划就绪,但时局急转直下,福建就要解放了。为保存地方元气,改变斗争方略,以“保护银行,迎接解放”为任务,使解放后,银行能迅速进行移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矩孙在省公安厅和有关统一战线的团体中工作。1954年被聘为福建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1957年后,蝉联为福建省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1966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他多次受到迫害,下放浦城山区劳动。1983年12月,中共福建省委为他平反,恢复党籍(党龄自1946年1月算起)。1987年4月,陈矩孙病逝,年74岁。

陈屏繁(1919~1949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140& 陈屏繁,学名陈炳华,化名何树植,闽侯县螺洲镇店前村(今福州市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民国23年(1934年),屏繁到福州西药房当学徒,第二年因药房倒闭而失业。民国29年到运输公司当职员;民国32年因公司倒闭又失业。民国34年经陈学仕、陈清官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负责创办地下印刷厂。民国35年奉中共南门区委派遣到螺洲乡公所任干事,做统战工作,促使乡长林肇基、保长陈国梁保护螺洲地区的“二·五”减租运动,并迅速推广到高湖、城门、鳌峰、三角埕、浚边等乡村。闽浙赣社会部长陈矩孙曾截获福州市长何震的电话,立即通知屏繁。屏繁迅速组织游击队转移,使何震的围剿计划破产。闽东特委书记陈清官在福鼎被捕,陈屏繁通过陈矩孙取得县长管长墉的介绍信,亲自到福安探监,同陈清官密约越狱计划。因此清官在被押送到福州第二码头时,能顺利地逃走。屏繁还把自己和弟弟、妹妹的家都当作地下联络站。林白等领导人都长期隐蔽在他家里,他典当衣物,供给他们的食宿。民国37年7月,屏繁任五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曾同林白等人化装夺取“济兴”号轮船上的枪支。8月,五县中心县委在小北岭万洋高山顶召开会议,屏繁任会议临时支部书记。会后赴连江同连江工委书记翁绳金一起建立连罗游击总队和贫农团,镇压反动保长韩宗光和反动自卫团团长曾献谷等人,同时开仓分粮2万多担。10月,魁岐会议决定:屏繁兼顾林、连、罗沿海工委工作。民国38年3月,屏繁至连江大沃乡参加游击队骨干会议,不久因短枪走火,不幸伤及大腿,在沙溪村养伤。4月因“城工部”事件被错杀,年30岁。他临刑时说:“我是问心无愧的共产党员,没有机会再为党工作了。我身无他物,唯有一支好钢笔,作最后一次缴交的党费,以表达我党员之心”。

陈学仕(1925~1951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144& 陈学仕,又名学序,别名希列,闽侯县螺洲镇(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民国32年(1943年),学仕入南平中学初中部学习,被选为班长,第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民国34年冬,他回福州入英华中学高二学习,以学生身份为掩护,负责南平中学和英华中学的“建党”工作,同时协助中共林森县委工作。在螺洲吸收陈本秋、陈屏繁入党,成立中共螺洲党支部,第二年又扩大为中共福州南门区委。在南平中学发展魏文英、王一士、卢受训入党。在英华中学发展黄国良、黄英光、陈明崇、钟文祺、林城良等入党。民国35年7月,学仕参加“闽江工委”主干会议,会后离开英华中学,化名为“老戴”,以螺洲为据点,组织反蒋武装游击斗争。民国36年,美国救济总署在英华中学寄存有一批救济服装,学仕通过旧的关系,截取部分服装送给游击队。同时在螺洲乡实行“二·五减租”,在杜园灵山寺召开农民大会,同地主豪绅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在螺洲乡附近的高湖、义序、城门、石步、胪下、浚边、胪雷等村,也迅速掀起了“二·五减租”的斗争高潮。民国36年秋,闽东工委书记关平山在福鼎被捕,陈学仕通过父亲求得林森县长管长墉的信,商请福鼎县将关平山解省处理,然后暗约关

平山在台江码头逃跑。民国37年3月,学仕通过同乡党员林天益为湖北省国民党交警中队长的机会,在平汉路武胜关发动起义。民国38年4月,福州市中、小学教师“反饥饿”罢教,学仕发动后坂小学等校教师响应,接着又发动螺洲小学教师为争取“圣仁洲”作校产的斗争。两次斗争都取得胜利。

陈学仕经常把家中的金饰、谷子、田地、桔树变卖充作游击队的经费,还负责供给“城工部”烈士陈统安老母孤儿的伙食费,而且把自己的家作为革命的据点,经常接待革命的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配合土改工作队,开展土地改革工作。1951年10月,学仕病重,提笔命书:“学仕奔走革命多年,备尝艰险,夙愿以偿,在此命如悬丝,谨吐最后一言,深望同志们,巩固革命胜利果实,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写罢投笔而卒,年26岁。

陈 篪(1927~1978年)

http://www.fzdqw.com/ShowText.asp?ToBook=1115&index=1148& 陈篪,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陈篪早年就学于福州英华中学预科和初中,因抗战,学校内迁,转学到昆明联大附中。民国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留校任助教。195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走出校门,先后任鞍山钢铁公司中心试验物理科科长、金属实验室主任、冶金部钢铁研究院高温合金研究所副主任、金属物理室主任等。他对高温合金研究队伍的建设和中国断裂力学研究有重大贡献。

1958年夏,陈篪调到冶金部钢铁研究院,从事高温合金研究工作。1965年,揭开镍高温强度和范性的秘密,写成《镍三铝的蠕变及持久性能》论文,为强化镍基高温合金提供理论基础。1971年,他上“万言书”“请战”,第二年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指示,带领一个试验小组研究断裂力学,顶着所谓“反右倾回潮”的政治风浪,先后进行了40多项的专题研究,写了80多篇学术论文。

1975年,陈篪患甲状腺癌病,而且已经扩散,但还带病主持完成9项研究课题。1977年3月,他的两只腿肿得皮肤都裂开了,接到要在加拿大召开国际会议的通知,仍忍着病痛,每天坚持10多个小时的工作,连续3个月,找到解析法分析裂纹扩展的规律,亲自执笔写了两篇论文,并亲自整理出版《金属断裂研究文集》一书,为人类的科学做了最后的贡献,被称为“钢铁科学家”。1978年,陈篪逝世,年51岁。

以上关于祖先陈兆鵾的名字“左昆右鸟”被写成“左鼎右鸟”深感疑惑。


相关文章

  • 枫亭历史名人典故
  • 一.唐初陈政陈元光驻扎枫亭,完成开漳事业 陈政.陈元光父子唐高宗时受命率府兵3600人并将士眷属入闽,先驻扎枫亭.后来到泉潮之间的蛮荒地带,平定动乱和从事生产开发,父死子继,终于奏请朝廷在漳州.漳浦设立州县,陈元光首任漳州剌史,历代追封为威 ...查看


  • 教师节颁奖词
  • 2017教师节教师颁奖词: 1.彭强: 理论课上,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实训课中,他点石成金,琢磨成器.他用坚定的双肩称量着教研组长的份量:用责任的砝码践行爱生如子的诺言.两度下企业,带领上百学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严于律己,宽字待人 ...查看


  • 从直接走向间接
  • 作者:郑成思 国际贸易 1999年08期 三次升级 在合同法的起草过程中,中国知识产权界与其他各界一样,尽了自己的力量,至少三次提出重要建议,并最终体现在颁布后的新<合同法>中.这三次建议被立法机关采纳,也体现出人们对现代合同制 ...查看


  •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 100集
  • 随着20世纪时光的流逝,昔日文化大师的身影正在从人们的记忆中渐行渐远--然而,花落春仍在,他们的道德文章.思想识见不朽,仍在历史的天空散发着光芒-- <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吴昌硕(上) 时长:09:57 <20世纪中国文 ...查看


  • [子午书简]文学名人解读教学视频
  • 文化历史名人解读01 文化历史名人解读02 文化历史名人解读03 文化历史名人解读04 文化历史名人解读05 文化历史名人解读06 文化历史名人解读07 文化历史名人解读08 文化历史名人解读09 文化历史名人解读10 文化历史名人解读11 ...查看


  • 论河南历史名人资源与旅游开发[1]
  • 论河南历史名人资源与旅游开发 [摘 [关键词]河南:历史名人:旅游开发 引言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品牌意识的增强,历史名人旅游资源日益成为各地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河南的历史名人资源丰富,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我们需要 ...查看


  • 李嘉诚等20位中外名人成功之路
  • 1.[名人传奇] 李嘉诚                               (2009) 2.[名人传奇] 比尔·盖茨                        (2009) 3.[名人传奇] 马 云              ...查看


  • 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初步研究
  • 第!"卷第#期!$%%年&月水资源保护 '()*++*,-.+/*,0+-)*/)1-23456!"246#,786!$%% !"#:%$69&:>?6%$$@:&996!$%%6 ...查看


  • 名人效应与广告
  • 从 名 人 效 应 看 广 告 丁亚球 110415113 工商升本1班 周一9-10节 名人效应,是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的统称.名人效应已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比如名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