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在生物和医学上的应用

《纳米材料导论》

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电化学 姓名:张博

学号:[1**********]9

纳米技术在生物和医学上的应用

摘要: 纳米技术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整合将对21世纪的生物医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它将利用生物大分子进行物质的组装、分析与检测技术的优化、并将药物靶向性与基因治疗等研究引入微型、微观领域,用纳米生物技术检测是否患有癌症只用几个细胞。

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研究的纳米技术在90年代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最近美《业周刊》列出了21世纪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三个领域:一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二是从外星球获取能源;三是纳米技术。所谓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指在小于100 nm 的量度范围内对物质和结构进行制造的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纳米技术在新世纪将推动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环境科学、自动化技术及能源科学的发展,将极大的影响人类的生活,衣、食、住、行、医疗等方面。本文将围绕纳米技术给21世纪的生物医学可能带来影响作一概述。

1 纳米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有人把在纳米尺度(水平) 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生物学叫做纳米生物学。纳米结构通常指尺寸在1 nm ~100 nm 范围的微小结构。1纳米等于10-9m ,即1m 的十分之一。我们知道,细胞具有微米(10-6m)量级的空间尺度,生物大分子具有纳米量级的空间尺度。在它们之间的层次是亚细胞结构,具有几十到几百纳米量级的空间尺度。显然在纳米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纳米生物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亚细胞结构和生物大分子体系。由于纳米微粒的尺寸一般比生物体内的细胞、红细胞小得多,这就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途径即利用纳米微粒进行细胞分离、疾病诊断,利用纳米微粒制成特殊药物或新型抗体进行局部定向治疗等。

2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2.1 测量和控制生物大分子

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SPMs) 相结合,具有了观察、制造原子水平物质结构的能力,为生物医学工作者提供了直接在亚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应用前景。扫描探针显微镜是指利用扫描探针的显微技术,常用的有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它是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的简称) 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它是Atomic Force Microscope 的简称) 。STM 的原理是利用电子隧道效应测量探和样品间微小的距离,又将探针沿样品表面逐点扫描,从而得到样品表面各点高低起伏的形貌。当探针和样品表面间的距离非常近达到一个纳米时,同时在它们之间施加适当电压,在它们之间会形成隧道电流,这就是电子隧道效应。这时探针尖端便吸引材料的一个原子过来,然后将探针移至预定位置,去除电压,使原子从探针上脱落。如此反复进行,最后便按设计要求“堆砌”出各种微型构件。

DCC移动开发者大会精彩荟萃智能硬件 移动开发 产品体验 粉丝经济 社交游戏Hafner(1999)等报道了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整个过程如同用砖头盖房子一样。隧道电流的大小和探针与表面间的距离有关,因此通过隧道电流的测量可以确定这距离的值。STM 观测的样品要有导电性,用AFM 就没有这种要求。AFM 的原理是用探针的针尖去“触摸”样品表面,将探针沿表面逐点扫描,针尖随着样品表面的高低起伏作上下运动。用光学方法精确测量针尖这种上下运动,就可以得到样品表面高低起伏的图像。用AFM 还可以测量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以及不同环境中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变化。扫描探针显微镜又是操作生物大分子的工具。用它们可以扭转或拉伸生物大分子,从而研究单个生物大分子的运动学特性。STM 和AFM 在平行于样品表面的方向上的空间分辨率达到0.1 nm 。已知样品中原子间距离的量级是0.1 nm ,所以STM 和AFM 的空间分辨率达到了分辨单个原子的水平。它的时间分辨率取决于要扫描的样品范围和像素点数目‘,用它们测量固定观测点时,时间分辨率达到ns 甚至ps ,扫描一幅面积是10 nm×10 nm的样品时,中等象素密度的时间分辨率约是1秒。显而易见,利用

STM 、AFM 等技术,好象使用“纳米笔”一样,可以操纵原子分子,在纳米石版印刷术中构造复杂的图形和结构。

2.2 磁性纳米粒子的应用

者报道了含有75%~80%铁氧化物的超顺磁多糖纳米粒子(200~400 nm) 的合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将它与纳米尺寸的SiO2相互作用,提高了颗粒基体的强度,并进行了纳米磁性颗粒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试验了具有一比表面的葡聚糖和二氧化硅增强的纳米粒子。在下列方面与工业上可获得的人造磁珠作了比较:DNA 自动提纯、蛋白质检测、分离和提纯、生物物料中逆转录病毒检测、内毒素清除和磁性细胞分离等。例如在DNA 自动提纯中,用浓度25 mg/mL

的葡聚糖nanomag R 和SiO2增强的纳米粒子悬浊液,达到了≥300 ng/ μL

的DNA 型1~2 KD 的非专门DNA 键合能力。SiO2增强的葡聚糖纳米粒子的应用使背景信号大大减弱。此外,还可以将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涂覆高分子材料后与蛋

白质结合,作为药物载体注入到人体内,在外加磁场2125×103/π(A/m)作用下,通过纳米磁性粒子的磁性导向性,使其向病变部位移动,从而达到定向治疗的。例如10~50 nm 的Fe3O4的磁性粒子表面包裹甲基丙烯酸,尺寸约为200 nm

,这种亚微米级的粒子携带蛋白、抗体和药物可以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这种局部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

2.3 纳米脂质体—仿生物细胞的药物载体

(Liposome) 是一种定时定向药物载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新剂型。20世纪60年代,英国Bangham AD 首先发现磷脂分散在水中构成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内部为水相的封闭囊泡,由双分子磷脂类化合物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和通透性的双分子囊泡称为脂质体。70年代初,Rahman YE 等在生物膜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将脂质体作为酶和某些药物的载体。纳米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优点:

①由磷脂双分子层包封水相囊泡构成,与各种固态微球药物载体相区别,脂质体弹性大,生物相容性好;

②对所载药物有广泛的适应性,水溶性药物载入内水相,脂溶性药物溶于脂膜内, 两亲性药物可插于脂膜上,而且同一个脂质体中可以同时包载亲水和疏水性药物; ③磷脂本身是细胞膜成分,因此纳米脂质体注入体内无毒,生物利用度高,不引起免疫反应;

④保护所载药物,防止体液对药物的稀释,及被体内酶的分解破坏。纳米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传输更为方便。对脂质体表面进行修饰,譬如将对特定细胞具有选择性或亲和性的各种配体组装于脂质体表面,以达到寻靶目的。以肝脏为例,纳米粒子—药物复合物可通过被动和主动两种方式达到靶向作用:当该复合物被

Kupffer 细胞捕捉吞噬,使药物在肝脏内聚集,然后再逐步降解释放入血液循

环,使肝脏药物浓度增加,对其它脏器的副作用减少,此为被动靶向作用;当纳米粒子尺寸足够小约100~150 nm 且表面覆以特殊包被后,便可以逃过Kupffer

细胞的吞噬,靠其连接的单克隆抗体等物质定位于肝实质细胞发挥作用,此为主动靶向作用。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

作为输送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的载体是令人鼓舞的,这不仅是因为纳米粒可改进多肽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促进肽类药物穿透生物屏障。纳米粒给药系统作为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发展的工具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2.4 DNA纳米技术和基因治疗

DNA 纳米技术(DNA nanotechnology) 是指以DNA 的理化特性为原理设计的米技术,主要应用于分子的组装。DNA 复制过程中所体现的碱基的单纯性、互补法则的恒定性和专一性、遗传信息的多样性以及构象上的特殊性和拓扑靶向性,都是纳米技术所需要的设计原理。现在利用生物大分子已经可以实现纳米颗粒的自组装。将一段单链的DNA 片断连接在13 nm 直径的纳米金颗粒A 表面,再把序列互补的另一种单链DNA 片断连接在纳米金颗粒B 表面,将A 和B 混合,在DNA 杂交条件下,A 和B 将自动连接在一起。利用DNA 双链的互补特性,可以实现纳米颗粒的自组装。利用生物大分子进行自组装,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可以提供高度特异性结合,这在构造复杂体系的自组装方面是必需的。

美国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所Bukanov 等研制的PD 环(PD loop)(在双链线性DNA 中复合嵌入一段寡义核苷酸序列) 比PCR 扩增技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其引物无须保存于原封不动的生物活性状态,其产物具有高度序列特异性,不像PCR 产物那样可能发生错配现象。PD 环的诞生为线性DNA 寡义核苷酸杂交技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从复杂DNA 混合物中选择分离出特殊DNA 片段成为可能,并可能应用于DNA 纳米技术中。

基因治疗是治疗学的巨大进步,质粒DNA 插入目的细胞后,可修复遗传错误或可产生治疗因子(如多肽、蛋白质、抗原等) 。利用纳米技术,可使DNA 通过主动靶向作用定位于细胞;将质粒DNA 浓缩至50~200 nm 大小且带上负电荷,有助于其对细胞核的有效入侵;而最后质粒DNA 插入细胞核DNA 的准确位点则取决于纳米粒子的大小和结构。

此时的纳米粒子是DNA 本身所组成,但有关它的物理化学特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2.5 纳米细胞分离技术

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开始利用纳米微粒进行细胞分离,建立了用纳米SiO2 微粒实现细胞分离的新技术。其基本原理和过程是:先制备SiO2纳米微粒,尺寸大小控制在15~20 nm, 结构一般为非晶态,再将其表面包覆单分子层。包覆层的选择主要依据所要分离的细胞种类而定,一般选择与所要分离细胞有亲和作用的物质作为附着层。这种SiO2纳米粒子包覆后所形成复合体的尺寸约30 nm 。

第二步是制取含有多种细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溶液,适当控制胶体溶液浓度。第三步是将纳米SiO2包覆粒子均匀分散到含有多种细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溶液中,再通过离心技术,利用密度梯度原理,使所需要的细胞很快分离出来。此方法的优点是:①易形成密度梯度;②易实现纳米SiO2粒子与细胞的分离。这是因为纳米SiO2微粒是属于无机玻璃的范畴,性能稳定,一般不与胶体溶液和生物溶液反应,既不会沾污生物细胞,也容易把它们分开。

3 发展趋势

跨入21世纪后的未来二三十年,数学、化学、物理学等基础研究的进展将扩大纳米技术的应用范围,使纳米技术与物医学的联系更加紧密,其发展趋势是:①生体相容性好的钛合金等物质将逐步开发,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②纳米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将有助于揭示生物大分子各级结构与功能的破译;

③纳米生物技术将使药物的生产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大规模,而药物的作用将实现器官靶向化;

④纳米生物技术应用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复合物和分子组装的研究将在病毒结构、细胞器结构细节和自身装配机制上取得进展;⑤纳米生物技术将使生物活性分子诊断、检测技术向微型、微观、微量、微创或无创、快速、实时、遥距、动态、功能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有人预测,二三十年后,医生使用纳米技术只需检测几个细胞就能判断出病人是否患上癌症或判断胎儿是否有遗传缺陷。妇女怀孕8个星期左右,在血液中开始出现非常少量的胎儿细胞,用纳米微粒很容易将这些胎儿细胞分离出来进行诊断。在人工器官外面涂上纳米粒子可预防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使用纳米技术的新型诊断仪器只需检测少量血液,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DNA 诊断出各种疾病。

参考文献

[1]唐孝威,胡钧. 测量和控制生物大分子[J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4):16. [2]许孙曲,徐小妹编译. 用新型二氧化硅增强的磁性纳米粒子作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J ].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23(1):62

[3]刘玲编译. 钛和贱金属合金金属陶瓷冠的适合性[J ].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23(4):252.

[4]魏红,李永国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9,22(6),340.

《纳米材料导论》

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电化学 姓名:张博

学号:[1**********]9

纳米技术在生物和医学上的应用

摘要: 纳米技术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整合将对21世纪的生物医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它将利用生物大分子进行物质的组装、分析与检测技术的优化、并将药物靶向性与基因治疗等研究引入微型、微观领域,用纳米生物技术检测是否患有癌症只用几个细胞。

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研究的纳米技术在90年代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最近美《业周刊》列出了21世纪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三个领域:一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二是从外星球获取能源;三是纳米技术。所谓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指在小于100 nm 的量度范围内对物质和结构进行制造的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纳米技术在新世纪将推动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环境科学、自动化技术及能源科学的发展,将极大的影响人类的生活,衣、食、住、行、医疗等方面。本文将围绕纳米技术给21世纪的生物医学可能带来影响作一概述。

1 纳米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有人把在纳米尺度(水平) 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生物学叫做纳米生物学。纳米结构通常指尺寸在1 nm ~100 nm 范围的微小结构。1纳米等于10-9m ,即1m 的十分之一。我们知道,细胞具有微米(10-6m)量级的空间尺度,生物大分子具有纳米量级的空间尺度。在它们之间的层次是亚细胞结构,具有几十到几百纳米量级的空间尺度。显然在纳米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纳米生物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亚细胞结构和生物大分子体系。由于纳米微粒的尺寸一般比生物体内的细胞、红细胞小得多,这就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途径即利用纳米微粒进行细胞分离、疾病诊断,利用纳米微粒制成特殊药物或新型抗体进行局部定向治疗等。

2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2.1 测量和控制生物大分子

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SPMs) 相结合,具有了观察、制造原子水平物质结构的能力,为生物医学工作者提供了直接在亚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应用前景。扫描探针显微镜是指利用扫描探针的显微技术,常用的有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它是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的简称) 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它是Atomic Force Microscope 的简称) 。STM 的原理是利用电子隧道效应测量探和样品间微小的距离,又将探针沿样品表面逐点扫描,从而得到样品表面各点高低起伏的形貌。当探针和样品表面间的距离非常近达到一个纳米时,同时在它们之间施加适当电压,在它们之间会形成隧道电流,这就是电子隧道效应。这时探针尖端便吸引材料的一个原子过来,然后将探针移至预定位置,去除电压,使原子从探针上脱落。如此反复进行,最后便按设计要求“堆砌”出各种微型构件。

DCC移动开发者大会精彩荟萃智能硬件 移动开发 产品体验 粉丝经济 社交游戏Hafner(1999)等报道了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整个过程如同用砖头盖房子一样。隧道电流的大小和探针与表面间的距离有关,因此通过隧道电流的测量可以确定这距离的值。STM 观测的样品要有导电性,用AFM 就没有这种要求。AFM 的原理是用探针的针尖去“触摸”样品表面,将探针沿表面逐点扫描,针尖随着样品表面的高低起伏作上下运动。用光学方法精确测量针尖这种上下运动,就可以得到样品表面高低起伏的图像。用AFM 还可以测量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以及不同环境中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变化。扫描探针显微镜又是操作生物大分子的工具。用它们可以扭转或拉伸生物大分子,从而研究单个生物大分子的运动学特性。STM 和AFM 在平行于样品表面的方向上的空间分辨率达到0.1 nm 。已知样品中原子间距离的量级是0.1 nm ,所以STM 和AFM 的空间分辨率达到了分辨单个原子的水平。它的时间分辨率取决于要扫描的样品范围和像素点数目‘,用它们测量固定观测点时,时间分辨率达到ns 甚至ps ,扫描一幅面积是10 nm×10 nm的样品时,中等象素密度的时间分辨率约是1秒。显而易见,利用

STM 、AFM 等技术,好象使用“纳米笔”一样,可以操纵原子分子,在纳米石版印刷术中构造复杂的图形和结构。

2.2 磁性纳米粒子的应用

者报道了含有75%~80%铁氧化物的超顺磁多糖纳米粒子(200~400 nm) 的合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将它与纳米尺寸的SiO2相互作用,提高了颗粒基体的强度,并进行了纳米磁性颗粒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试验了具有一比表面的葡聚糖和二氧化硅增强的纳米粒子。在下列方面与工业上可获得的人造磁珠作了比较:DNA 自动提纯、蛋白质检测、分离和提纯、生物物料中逆转录病毒检测、内毒素清除和磁性细胞分离等。例如在DNA 自动提纯中,用浓度25 mg/mL

的葡聚糖nanomag R 和SiO2增强的纳米粒子悬浊液,达到了≥300 ng/ μL

的DNA 型1~2 KD 的非专门DNA 键合能力。SiO2增强的葡聚糖纳米粒子的应用使背景信号大大减弱。此外,还可以将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涂覆高分子材料后与蛋

白质结合,作为药物载体注入到人体内,在外加磁场2125×103/π(A/m)作用下,通过纳米磁性粒子的磁性导向性,使其向病变部位移动,从而达到定向治疗的。例如10~50 nm 的Fe3O4的磁性粒子表面包裹甲基丙烯酸,尺寸约为200 nm

,这种亚微米级的粒子携带蛋白、抗体和药物可以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这种局部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

2.3 纳米脂质体—仿生物细胞的药物载体

(Liposome) 是一种定时定向药物载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新剂型。20世纪60年代,英国Bangham AD 首先发现磷脂分散在水中构成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内部为水相的封闭囊泡,由双分子磷脂类化合物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和通透性的双分子囊泡称为脂质体。70年代初,Rahman YE 等在生物膜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将脂质体作为酶和某些药物的载体。纳米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优点:

①由磷脂双分子层包封水相囊泡构成,与各种固态微球药物载体相区别,脂质体弹性大,生物相容性好;

②对所载药物有广泛的适应性,水溶性药物载入内水相,脂溶性药物溶于脂膜内, 两亲性药物可插于脂膜上,而且同一个脂质体中可以同时包载亲水和疏水性药物; ③磷脂本身是细胞膜成分,因此纳米脂质体注入体内无毒,生物利用度高,不引起免疫反应;

④保护所载药物,防止体液对药物的稀释,及被体内酶的分解破坏。纳米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传输更为方便。对脂质体表面进行修饰,譬如将对特定细胞具有选择性或亲和性的各种配体组装于脂质体表面,以达到寻靶目的。以肝脏为例,纳米粒子—药物复合物可通过被动和主动两种方式达到靶向作用:当该复合物被

Kupffer 细胞捕捉吞噬,使药物在肝脏内聚集,然后再逐步降解释放入血液循

环,使肝脏药物浓度增加,对其它脏器的副作用减少,此为被动靶向作用;当纳米粒子尺寸足够小约100~150 nm 且表面覆以特殊包被后,便可以逃过Kupffer

细胞的吞噬,靠其连接的单克隆抗体等物质定位于肝实质细胞发挥作用,此为主动靶向作用。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

作为输送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的载体是令人鼓舞的,这不仅是因为纳米粒可改进多肽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促进肽类药物穿透生物屏障。纳米粒给药系统作为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发展的工具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2.4 DNA纳米技术和基因治疗

DNA 纳米技术(DNA nanotechnology) 是指以DNA 的理化特性为原理设计的米技术,主要应用于分子的组装。DNA 复制过程中所体现的碱基的单纯性、互补法则的恒定性和专一性、遗传信息的多样性以及构象上的特殊性和拓扑靶向性,都是纳米技术所需要的设计原理。现在利用生物大分子已经可以实现纳米颗粒的自组装。将一段单链的DNA 片断连接在13 nm 直径的纳米金颗粒A 表面,再把序列互补的另一种单链DNA 片断连接在纳米金颗粒B 表面,将A 和B 混合,在DNA 杂交条件下,A 和B 将自动连接在一起。利用DNA 双链的互补特性,可以实现纳米颗粒的自组装。利用生物大分子进行自组装,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可以提供高度特异性结合,这在构造复杂体系的自组装方面是必需的。

美国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所Bukanov 等研制的PD 环(PD loop)(在双链线性DNA 中复合嵌入一段寡义核苷酸序列) 比PCR 扩增技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其引物无须保存于原封不动的生物活性状态,其产物具有高度序列特异性,不像PCR 产物那样可能发生错配现象。PD 环的诞生为线性DNA 寡义核苷酸杂交技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从复杂DNA 混合物中选择分离出特殊DNA 片段成为可能,并可能应用于DNA 纳米技术中。

基因治疗是治疗学的巨大进步,质粒DNA 插入目的细胞后,可修复遗传错误或可产生治疗因子(如多肽、蛋白质、抗原等) 。利用纳米技术,可使DNA 通过主动靶向作用定位于细胞;将质粒DNA 浓缩至50~200 nm 大小且带上负电荷,有助于其对细胞核的有效入侵;而最后质粒DNA 插入细胞核DNA 的准确位点则取决于纳米粒子的大小和结构。

此时的纳米粒子是DNA 本身所组成,但有关它的物理化学特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2.5 纳米细胞分离技术

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开始利用纳米微粒进行细胞分离,建立了用纳米SiO2 微粒实现细胞分离的新技术。其基本原理和过程是:先制备SiO2纳米微粒,尺寸大小控制在15~20 nm, 结构一般为非晶态,再将其表面包覆单分子层。包覆层的选择主要依据所要分离的细胞种类而定,一般选择与所要分离细胞有亲和作用的物质作为附着层。这种SiO2纳米粒子包覆后所形成复合体的尺寸约30 nm 。

第二步是制取含有多种细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溶液,适当控制胶体溶液浓度。第三步是将纳米SiO2包覆粒子均匀分散到含有多种细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溶液中,再通过离心技术,利用密度梯度原理,使所需要的细胞很快分离出来。此方法的优点是:①易形成密度梯度;②易实现纳米SiO2粒子与细胞的分离。这是因为纳米SiO2微粒是属于无机玻璃的范畴,性能稳定,一般不与胶体溶液和生物溶液反应,既不会沾污生物细胞,也容易把它们分开。

3 发展趋势

跨入21世纪后的未来二三十年,数学、化学、物理学等基础研究的进展将扩大纳米技术的应用范围,使纳米技术与物医学的联系更加紧密,其发展趋势是:①生体相容性好的钛合金等物质将逐步开发,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②纳米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将有助于揭示生物大分子各级结构与功能的破译;

③纳米生物技术将使药物的生产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大规模,而药物的作用将实现器官靶向化;

④纳米生物技术应用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复合物和分子组装的研究将在病毒结构、细胞器结构细节和自身装配机制上取得进展;⑤纳米生物技术将使生物活性分子诊断、检测技术向微型、微观、微量、微创或无创、快速、实时、遥距、动态、功能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有人预测,二三十年后,医生使用纳米技术只需检测几个细胞就能判断出病人是否患上癌症或判断胎儿是否有遗传缺陷。妇女怀孕8个星期左右,在血液中开始出现非常少量的胎儿细胞,用纳米微粒很容易将这些胎儿细胞分离出来进行诊断。在人工器官外面涂上纳米粒子可预防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使用纳米技术的新型诊断仪器只需检测少量血液,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DNA 诊断出各种疾病。

参考文献

[1]唐孝威,胡钧. 测量和控制生物大分子[J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4):16. [2]许孙曲,徐小妹编译. 用新型二氧化硅增强的磁性纳米粒子作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J ].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23(1):62

[3]刘玲编译. 钛和贱金属合金金属陶瓷冠的适合性[J ].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23(4):252.

[4]魏红,李永国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9,22(6),340.


相关文章

  • 微电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 微电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医疗水平息息相关的电子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也在快速的发展,微电子技术过去在医学中的主要是应用于各类医疗器械的集成电路,在未 ...查看


  • 对生物医学工程的理解
  • 我对生物医学工程的理解 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化一班 XX XXXXXXXXX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边缘性学科,其基本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虽然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查看


  • 邵阳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专业分类参考目录
  • 邵阳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专业分类参考目录 为规范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的专业条件设置和审核工作,参考教育部颁布的高校专业目录,结合实际,制定并试行本专业分类参考指导目录.现予公布,以供参考. 学科:文史体艺哲学 门类:哲学 马克思主义 ...查看


  • 生物医学光子学
  • 生物医学光子学 运用光子学原理和技术,为医学.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即构成生物医学光子学的研究内容.生物医学光子学涉及对生物材料的成像.探测和操纵.在生物学领域,主要研究分子水平的机理,监测分子结构与功能,在医学领域,主要 ...查看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对专业培养目标要描述精准,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与性质以及 社会竞争优势) 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知识面宽. 基础扎实.勇于创 ...查看


  • 专业分类目录
  • 附件3: 江西省201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 专业分类目录 本专业目录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相近专业或者目录中没有的专业,符合职位需求及专业分类原则的,经招录机关及设区市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报考. 1. 哲学政治学类:哲学. ...查看


  • 医学类核心期刊
  • 万方医药库收录期刊列表 合计:903种.其中以血泪800种,相关雷103种. "生物学"类期刊列表(共有36种期刊)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古脊椎动物学报 古生物学报 激光生物学报 生理学报 生命的化学 生命科学研究 生态科 ...查看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者 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检验技术专业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宽口径 ...查看


  • 经济管理类文章发表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总览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2010年8月公布 km 极地研究 ACTA MATHEMATICA SCI 疾病控制杂志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计量技术 ACTA MECH ...查看


  • 中国科技核心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总览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2010年8月公布 km ACTA MATHEMATICA SCI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ACTA MECHANICA SINIC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