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中师生双主体地位探讨--教学相长的人文理解

第 2卷 第4 5 期 

20 0 8年 l 2月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J u a fS z o   le eo  u ain o r lo u h u Colg  fEd c t   n o

V0 . 5 No4 1   2 .  De . 0 8 e.2 0  

教学实践中师生双主体地位探讨 

教 学相 长 的人 文 理 解 

狄 永 芬 

( 阳市第六 中学 ,江苏 溧阳 2 3 0 ) 溧 1 30   摘 要 :教 师要在人人平等的教育氛围 中真 心实意地 与学生平等 交流, 鼓励学生 自主思考、 自主发展 、 自主争论 , 时 

传 统的教 学观念进行 扬弃 , 遵循 学生的认知规律 , 帮助学 生发现 自己的长处 , 提供 条件 , 并加 以引导和鼓励 , 学生才 

会 发 挥 思维 潜 能 , 自由发 展 健 全 人 格 。  

关键词 :平等 ;参与 ;成功;质疑 ;探 究  中图分类号 :G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9 12 0 )4 0 l- 3 41   0 8 7 3 ( 0 8 0 — 13 o 

中国传统的教育学一直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  地位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放在 同等重要的位  置上 ,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影响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充  分发挥 , 尤其是班级授课制这种特定的教学形式 , 在 

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 确保双主体作用的发挥 

树立人人平等的教育思想 , 要求营造民主的课 

堂 教学 氛 围 。 只有 在人人 平 等 的教 育氛 围 中 , 学生才  会进 发 思维 潜能 , 自由发 展健 全人 格 。 师在 教学 中  教

空间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力度, 因此 ,  

为 了更 好地 发挥 师生 在教 学实 践 中彼 此不 可替代 的 

要求做到 : 摆正位置 , 真心实意地与学生平等交流 ,   在和谐的气氛中共 同完成教学任务 ; 转换角色 , 由教  学过程 的操纵者 、 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 激发者 , 使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 习的主动者。   在政治课 的教学过程 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   容将 自己生活中的经历 、 感受 、 困惑等与学生进行交  流、 讨论 。“ 朋友” 式的 、 推心置腹的交谈 , 以消除  可 “ “ 间的鸿沟与隔阂, 师”生” 既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又在不知不觉 中进行 了一次师生的平等交流。有一 

作用 ,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建构性学习 , 倡导学生  参与教与学 的过程 ,这种提法重现了大教育家陶行 

知先 生 的思想 : 生 应该在 做 中学 , 中做 。如何 才  学 学 能始终 如一 地贯 彻这 一思 想 ,就必 须认 真分 析教 学 

实践活动中的参与主体——教师与学生——所呈现 

出 的新 特点 , 立足

今天 的人 文 与社会 , 新在 教学 中  重

定位师生关系 , 以和谐的人际氛 围, 营造终身学习型 

社会中新的师生关系。   今天的中学生 , 普遍具有知识面广、 信息量大 、   自主意识强 、 思维较为成熟 的特点 , 尤其是参与要求  强烈 , 不盲 目崇拜权威。 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中  学生所体现出来的特点 ,对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实践  活动将是一个突破 , 这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   进行研究性学习 , 还能集思广益 , 使受时空限制的课  堂得以延伸 ,同时还为教师的再学习和与时俱进创  造条件 , 使课堂成为师生共 同学习的场所 , 成为信息  交流的场所 , 真正实现“ 三人行 , 必有我师” 的学习氛 

位老师这样跟学生说 :我是一名政治教师 ,非常喜  “

欢政治课教学 , 但今年学校安排课务时 , 让我上两个  班政治和生物兴趣课 。可我只是略懂一些生物知识  而已, 大家说我该怎么办?” 学生们听到老师的倾诉 

后, 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 , 纷纷设身处地地为老师出  

谋划策。学生 甲说 :我认为老师可以用冷静思考的  “ 方法 , 多想一想校长为什么安排您带生物课 , 这样就  可以使 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学生乙说 :老师 , “ 您  是不是可以用心理换位的方法试一试 ,校长安排您  带生物课肯定有他的理由,也许校长在安排工作时  有他的难处啊 !学生丙说 :老师您还可以用升华的  ” “

围, 从而体现教学过程中双主体的平等地位。 更为重 

要的是 , 师生在教与学 中可 以赢得彼此的尊重 , 增进 

师生之 谊 。  

收稿 日期 :0 80 - 3 2 0 -6 0  

方法。 既然校长作了这样的安排 , 您就把郁闷化做工  作的动力 。您想呀, 您政治课教得这样好 , 如果您能 

作者简介 : 狄永芬(99 )女 , 16一 , 江苏溧阳人, 中学一级教师 , 究方向 : 研 中学政治教 育教 学。  

13 一 l  

苏州教育学 院学报 

第 2 卷  5

把生物知识也掌握得很精通 , 那不是对 自己今后 的  

发展有很 大 的帮 助吗? ” 学生 丁说 :老师 , “ 您可 以把 

要求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扬弃 , 从培养高素  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出发, 按照教学的基本要求 , 遵  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 根据教学的基本条件 , 提供学生  人人动手——实践——的条件。教师要善于把学习  

过 程 由课 内 、 上 、 内 向课 外 、 堂 校 堂下 、 外延伸 , 校 利 

心中的郁 闷、 苦恼对 自己的好朋友倾诉 , 还可以在网  

上聊天来 化解 自己 的烦恼 呀 !”在学生

热心地 做老 

师的思想工作的同时 , 学生们 自己也潜移默化地得 

到 了一次 “ 教育 ”师生可 谓 “ , 双赢 ”  。

用多媒体设备,『 仓设情景教学 , J 引导学生到更广阔的知  识天地里去感知、 实践, 用心领悟, 并获取新知。  

二、 培养人人质疑的习惯, 贯彻双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学 中要更 多地体现 教师 “ 为 ” 无 而教 。所 谓无  为, 不是不 作为 , 而是根据 学生学 习过程 中的循 序渐 

在教授《 封建社会的兴盛》 , 时 老师可 以摒弃传 

统 的“ 师带 着教材 走 向学 生 ” 教 的方 法 , 让 学生 阅  先 读课 本 内容 , “ 丁解 牛 ” 的眼光 寻找 本课 内容  用 庖 般 的关键 切人 口。 在学 生发现六 页课文 内容都是 以“ 封  建 土地所 有制 ” 中心展 开 以后 , 为 接着 让 学生 自学 ,  

进,顺应学生的学习节奏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生, 让学 生在学 习过程 中“ 敢想 、 说 、 干 ”尝 试知  敢 敢 ,

识的获得过程 , 从而实现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的有  效对接 , 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为此 , 从 教师要鼓励学 

生 自主思考 、 自主发 展 、 自主 争论 , 这 一过 程 中培  在 养学生标新 立异 、 敢作敢 为 的勇气 ; 宽容 学生在 探索  中 出现 的错误 和幻想 , 质疑 中一步一 步接 近真理 , 在   掌握新知识 , 固 旧知识 。 巩  

找出与之有关的知识点, 并编成题 目, 做得出色的同  学将被评为“ 班星” 。同学们积极投入到教材的学习  

和研 究 中 , 时 , 这 老师 又可 以给 他们 一个 小小 的 “ 刺  激 ”轮到发 言 的同学 , : 出示 自己的题 目后 , 随意指  可

定教室里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回答他的问题。这 

比如在讲解生产力的含义时,应该说仅要求学  生对知识点作记忆是非常容易的, 生产力” 但“ 贯穿  整个人类社 会 ,老师不应 该轻 易放过 。笔者 这样提 

问 :同学们 , 你们 以往所学 的 内容 , “ 根据 你认 为书本 

做 法极大地 调动 了学生 的积极 性 ,虽然 老师讲 得 

四、 给予人人成功 的机会 , 实现双主体作用的共赢 

很少 , 学生却学得很多, 学得扎实、 透彻。   素质教育倡导人的素质全面发展 , 坚持“ 天生其  人必有才 , 天生其材必有用”人无全才, 。 在学习上要  “ 允许落后 , 鼓励冒尖”把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放在  , 首位。 针对当前思想政治课学生兴趣不高的现状, 教  学上可采取难度降低一些 , 教师少灌一些 , 学生多动 

对于生产力定义的归纳是否完善? 如果不完善, 你认  为该如何 补充 ?学生

乍 一 听 , ” 以为老 师在开 玩笑 , 用 

了多少 年的生产 力定义 , 么会不完 善? 们发 出了  怎 他

轻轻的笑声。 这笑声让笔者感到揪心。 这正是我们教  师长期压制学生思维, 使他们失去主见 、 失去个性 、   失去 自信 的结果 。 当学 生看 到老师 严肃 的表 情时 , 开  始沉思。 瞬间, 教室 由一片沸腾转为一片寂静。 紧接 

些, 方法灵活一些 , 考试多变一些等实际措施 , 给  自己的长处 , 提供条件并加以引导和鼓励 , 促使学生 

予 学生成功 的机会 。教 师的责任在 于帮助他 们发现 

着又积极展开讨论 , 最后 ,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   认为除了课 本上用 的“ 改造 ” 自然外 , 还应补充“ 保  护”充分利用”合理利用”可持续”……教师要善  “ “ “

于 引导学生 大胆提 问 、 大胆 质疑 , 对学生 敢于 提 出  并 不 同观点 的行 为给 予充分 的肯定 和引导 ,才能使 学  生 打开思路 ,畅所 欲言 ,使 学生真 正成 为课堂 的主 

获得成功 , 从而使学生树立起 自 尊和 自 , 信 必定能成 

为社会 的有用 之才 。  

社会学家库利认为 : 个体对 自己的认识是先从 

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别人对 自己的评价、 态度 ,   包括对待 自己的行为方式, 就像是一面镜子, 使个体  了解 了 自己 、 界定 了 自己 , 形成 相应 的 自我 概念 , 并  

然后 这个 自我 概念 就会 引 导 自己塑造实 际 的 自我 。  

人, 更为重要的是 , 这样做可以以一种言传身教的方 

式, 培养学生追求知识、 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 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 展现双主体作用的和谐 

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 自己,增强学生特别是一  部分性格内向或文化成绩略差的学生的 自 自信, 尊、  

可以安排一堂评比活动课, 主题是评比“ 全班之最”  。 首先 , 他真 的不错” 在“ 的赞扬声 中增进学生对 自己  

“ 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直以来 , ” 传道、  

授业作为教师的基本功 , 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但解惑 

则不多 , 因是学生不会提问。填鸭式” 原 “ 的教学使学 

生对知识的接受是机械的, 消化和理解是被动的, 没  有 自己的主动思考 , 也就提不出问题。 新的课程改革 

的了解和 自信。其次 , 在别人对 自己进行评价后 ,   自

己加 以比较、 认同, 然后提 出自己最优秀、 最擅长之  处来参与“ 全班之最” 的评 比, 形成“ 我也很棒 ” 自 的  

1 4 一  l

2 0 年第 4 08 期 

狄永芬 : 教学实践中师生双主体地位探讨 

我评价。 最后 , 在解题 、 书画

、 记忆 、 口才 、 运动 、 歌舞 、   制作及热心公务 、乐于助人等 2 0多个方面评选 出  

“ 班之最 ”  全 。

人” 的教育真谛。 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看成是 

与自己平等的个体 ,有了这样的前提 , 我们才能带 

领学生一起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 , 我们的学生才  能发挥他们的潜能, 不但成为学习上的巨人 , 而且 

成为 生 活上 的巨人 , 最终 成 为 国家 的栋 梁之 材 。 并  

通过评 比活动 , 学生发现 了 自己的优点 、 长处 ,  

体验到 了成功 的喜悦 , 从而爱上 了政治课 , 把上政治 

课 看成 了一种 享受 。  

教师不同于教书匠, 用大家最熟知 的话来说 , 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在整个教学实践中, 自身  把 的主导作用“ 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中, 自身以“ 化” 把 无 

参考文献 :  

【 l 】陈澜. 多途径培养学生 良好 的个性 心理品质L. 刀 思想政治课教学 ,  

2 0 ( 1 :6—5 . 0 3 1 )5 7 

我” 的方式融在学生的群体中。 让教育的“ 无为” 来实 

现“ 为”让 教师 的“ 我 ” 有 , 无 来达 成 学生 的“ 有我 ” 以  ,

【 2 】张莉. “ 在 质疑” 中互动Ⅲ. 想政治课 教学 ,0 3 1 )7— 9 思 2 0 ( 1 :8 7 .  

【】张忠. 3 让政治课堂成为学生探究 的乐 园【 . 治课教学 ,0 3 1 ) J政 】 20(0 :  

3 3. 6- 7 

教师的“ 小我 ” 成就 国家兴 旺的“ 大我”努力实现陶  ,

( 责任编辑: 新) 时  

行知所说的“ 千教万教 , 教人求真 , 千学万学 , 学做真 

A D su s n o h   o beS betSau  fT ah ra d Su et   i si   fteD u l u jc ttso  ec e  n   td ns c o      

i   a h ng Pr c ie n Te c i   a tc  

— —

A Hum a i tc I t r r t to o ”   a h I     a n” n s i  n e p e a i n  f To Te c   s To Le r  

DI Yo g e   n -f n 

( i n  o   d l S h o,Ly n    3 0 hn ) Ly g N . Mide co l i g 2  0 ,C ia  a 6   a 1 3

Ab ta t I a  e u ain l t s h r o  q ai . ta h r s o l s c rl c mmu iae i  s d ns sr c : n n d c t a amo p ee f e u l y e c es h ud i eey o o t n nc t w t t e t  h u

a d n o r g  t e n

 e c u a e h m t  t i k d v l p n  a g e n e e d n l . Me n i , ta h r  s o l  d s a d h   o h n , e eo  a d r u  i d p n e t y a wh l e ec e s h u d ic r  t e

c n e t n l ta hn   o ms a d r l  olw su e t ’ c g i v   ue  n   ep su e t ds o e h i  w   o v ni a e c ig n r   n  t y fl   td ns o nt e rls a d h l  td ns ic v r ter o n o u o i  

srn ts n  g ie a d n o r g   h m  hl  r vdn   rp r c n io s t gh a d ud   n  e c u a e te w i p o ii g p o e  o d t n .Ony i  hs wa c n su e t e e i l  n ti  y a   td ns  

d v l p t e r i t l eu l p t n il  n   u l   p a w o e o   h r ce   r ey  e e o   h i n e l t a  oe t s a d b i u     h l s me c a a t r fe l .   e a d Ke   r s q a i ;p r c p t n u c s ;q e t n n ;e p o a in y wo d :e u l y a t i a i ;s c e s u si i g x l r t   t i o o o

l 5 —  1

第 2卷 第4 5 期 

20 0 8年 l 2月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J u a fS z o   le eo  u ain o r lo u h u Colg  fEd c t   n o

V0 . 5 No4 1   2 .  De . 0 8 e.2 0  

教学实践中师生双主体地位探讨 

教 学相 长 的人 文 理 解 

狄 永 芬 

( 阳市第六 中学 ,江苏 溧阳 2 3 0 ) 溧 1 30   摘 要 :教 师要在人人平等的教育氛围 中真 心实意地 与学生平等 交流, 鼓励学生 自主思考、 自主发展 、 自主争论 , 时 

传 统的教 学观念进行 扬弃 , 遵循 学生的认知规律 , 帮助学 生发现 自己的长处 , 提供 条件 , 并加 以引导和鼓励 , 学生才 

会 发 挥 思维 潜 能 , 自由发 展 健 全 人 格 。  

关键词 :平等 ;参与 ;成功;质疑 ;探 究  中图分类号 :G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9 12 0 )4 0 l- 3 41   0 8 7 3 ( 0 8 0 — 13 o 

中国传统的教育学一直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  地位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放在 同等重要的位  置上 ,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影响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充  分发挥 , 尤其是班级授课制这种特定的教学形式 , 在 

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 确保双主体作用的发挥 

树立人人平等的教育思想 , 要求营造民主的课 

堂 教学 氛 围 。 只有 在人人 平 等 的教 育氛 围 中 , 学生才  会进 发 思维 潜能 , 自由发 展健 全人 格 。 师在 教学 中  教

空间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力度, 因此 ,  

为 了更 好地 发挥 师生 在教 学实 践 中彼 此不 可替代 的 

要求做到 : 摆正位置 , 真心实意地与学生平等交流 ,   在和谐的气氛中共 同完成教学任务 ; 转换角色 , 由教  学过程 的操纵者 、 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 激发者 , 使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 习的主动者。   在政治课 的教学过程 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   容将 自己生活中的经历 、 感受 、 困惑等与学生进行交  流、 讨论 。“ 朋友” 式的 、 推心置腹的交谈 , 以消除  可 “ “ 间的鸿沟与隔阂, 师”生” 既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又在不知不觉 中进行 了一次师生的平等交流。有一 

作用 ,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建构性学习 , 倡导学生  参与教与学 的过程 ,这种提法重现了大教育家陶行 

知先 生 的思想 : 生 应该在 做 中学 , 中做 。如何 才  学 学 能始终 如一 地贯 彻这 一思 想 ,就必 须认 真分 析教 学 

实践活动中的参与主体——教师与学生——所呈现 

出 的新 特点 , 立足

今天 的人 文 与社会 , 新在 教学 中  重

定位师生关系 , 以和谐的人际氛 围, 营造终身学习型 

社会中新的师生关系。   今天的中学生 , 普遍具有知识面广、 信息量大 、   自主意识强 、 思维较为成熟 的特点 , 尤其是参与要求  强烈 , 不盲 目崇拜权威。 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中  学生所体现出来的特点 ,对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实践  活动将是一个突破 , 这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   进行研究性学习 , 还能集思广益 , 使受时空限制的课  堂得以延伸 ,同时还为教师的再学习和与时俱进创  造条件 , 使课堂成为师生共 同学习的场所 , 成为信息  交流的场所 , 真正实现“ 三人行 , 必有我师” 的学习氛 

位老师这样跟学生说 :我是一名政治教师 ,非常喜  “

欢政治课教学 , 但今年学校安排课务时 , 让我上两个  班政治和生物兴趣课 。可我只是略懂一些生物知识  而已, 大家说我该怎么办?” 学生们听到老师的倾诉 

后, 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 , 纷纷设身处地地为老师出  

谋划策。学生 甲说 :我认为老师可以用冷静思考的  “ 方法 , 多想一想校长为什么安排您带生物课 , 这样就  可以使 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学生乙说 :老师 , “ 您  是不是可以用心理换位的方法试一试 ,校长安排您  带生物课肯定有他的理由,也许校长在安排工作时  有他的难处啊 !学生丙说 :老师您还可以用升华的  ” “

围, 从而体现教学过程中双主体的平等地位。 更为重 

要的是 , 师生在教与学 中可 以赢得彼此的尊重 , 增进 

师生之 谊 。  

收稿 日期 :0 80 - 3 2 0 -6 0  

方法。 既然校长作了这样的安排 , 您就把郁闷化做工  作的动力 。您想呀, 您政治课教得这样好 , 如果您能 

作者简介 : 狄永芬(99 )女 , 16一 , 江苏溧阳人, 中学一级教师 , 究方向 : 研 中学政治教 育教 学。  

13 一 l  

苏州教育学 院学报 

第 2 卷  5

把生物知识也掌握得很精通 , 那不是对 自己今后 的  

发展有很 大 的帮 助吗? ” 学生 丁说 :老师 , “ 您可 以把 

要求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扬弃 , 从培养高素  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出发, 按照教学的基本要求 , 遵  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 根据教学的基本条件 , 提供学生  人人动手——实践——的条件。教师要善于把学习  

过 程 由课 内 、 上 、 内 向课 外 、 堂 校 堂下 、 外延伸 , 校 利 

心中的郁 闷、 苦恼对 自己的好朋友倾诉 , 还可以在网  

上聊天来 化解 自己 的烦恼 呀 !”在学生

热心地 做老 

师的思想工作的同时 , 学生们 自己也潜移默化地得 

到 了一次 “ 教育 ”师生可 谓 “ , 双赢 ”  。

用多媒体设备,『 仓设情景教学 , J 引导学生到更广阔的知  识天地里去感知、 实践, 用心领悟, 并获取新知。  

二、 培养人人质疑的习惯, 贯彻双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学 中要更 多地体现 教师 “ 为 ” 无 而教 。所 谓无  为, 不是不 作为 , 而是根据 学生学 习过程 中的循 序渐 

在教授《 封建社会的兴盛》 , 时 老师可 以摒弃传 

统 的“ 师带 着教材 走 向学 生 ” 教 的方 法 , 让 学生 阅  先 读课 本 内容 , “ 丁解 牛 ” 的眼光 寻找 本课 内容  用 庖 般 的关键 切人 口。 在学 生发现六 页课文 内容都是 以“ 封  建 土地所 有制 ” 中心展 开 以后 , 为 接着 让 学生 自学 ,  

进,顺应学生的学习节奏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生, 让学 生在学 习过程 中“ 敢想 、 说 、 干 ”尝 试知  敢 敢 ,

识的获得过程 , 从而实现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的有  效对接 , 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为此 , 从 教师要鼓励学 

生 自主思考 、 自主发 展 、 自主 争论 , 这 一过 程 中培  在 养学生标新 立异 、 敢作敢 为 的勇气 ; 宽容 学生在 探索  中 出现 的错误 和幻想 , 质疑 中一步一 步接 近真理 , 在   掌握新知识 , 固 旧知识 。 巩  

找出与之有关的知识点, 并编成题 目, 做得出色的同  学将被评为“ 班星” 。同学们积极投入到教材的学习  

和研 究 中 , 时 , 这 老师 又可 以给 他们 一个 小小 的 “ 刺  激 ”轮到发 言 的同学 , : 出示 自己的题 目后 , 随意指  可

定教室里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回答他的问题。这 

比如在讲解生产力的含义时,应该说仅要求学  生对知识点作记忆是非常容易的, 生产力” 但“ 贯穿  整个人类社 会 ,老师不应 该轻 易放过 。笔者 这样提 

问 :同学们 , 你们 以往所学 的 内容 , “ 根据 你认 为书本 

做 法极大地 调动 了学生 的积极 性 ,虽然 老师讲 得 

四、 给予人人成功 的机会 , 实现双主体作用的共赢 

很少 , 学生却学得很多, 学得扎实、 透彻。   素质教育倡导人的素质全面发展 , 坚持“ 天生其  人必有才 , 天生其材必有用”人无全才, 。 在学习上要  “ 允许落后 , 鼓励冒尖”把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放在  , 首位。 针对当前思想政治课学生兴趣不高的现状, 教  学上可采取难度降低一些 , 教师少灌一些 , 学生多动 

对于生产力定义的归纳是否完善? 如果不完善, 你认  为该如何 补充 ?学生

乍 一 听 , ” 以为老 师在开 玩笑 , 用 

了多少 年的生产 力定义 , 么会不完 善? 们发 出了  怎 他

轻轻的笑声。 这笑声让笔者感到揪心。 这正是我们教  师长期压制学生思维, 使他们失去主见 、 失去个性 、   失去 自信 的结果 。 当学 生看 到老师 严肃 的表 情时 , 开  始沉思。 瞬间, 教室 由一片沸腾转为一片寂静。 紧接 

些, 方法灵活一些 , 考试多变一些等实际措施 , 给  自己的长处 , 提供条件并加以引导和鼓励 , 促使学生 

予 学生成功 的机会 。教 师的责任在 于帮助他 们发现 

着又积极展开讨论 , 最后 ,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   认为除了课 本上用 的“ 改造 ” 自然外 , 还应补充“ 保  护”充分利用”合理利用”可持续”……教师要善  “ “ “

于 引导学生 大胆提 问 、 大胆 质疑 , 对学生 敢于 提 出  并 不 同观点 的行 为给 予充分 的肯定 和引导 ,才能使 学  生 打开思路 ,畅所 欲言 ,使 学生真 正成 为课堂 的主 

获得成功 , 从而使学生树立起 自 尊和 自 , 信 必定能成 

为社会 的有用 之才 。  

社会学家库利认为 : 个体对 自己的认识是先从 

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别人对 自己的评价、 态度 ,   包括对待 自己的行为方式, 就像是一面镜子, 使个体  了解 了 自己 、 界定 了 自己 , 形成 相应 的 自我 概念 , 并  

然后 这个 自我 概念 就会 引 导 自己塑造实 际 的 自我 。  

人, 更为重要的是 , 这样做可以以一种言传身教的方 

式, 培养学生追求知识、 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 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 展现双主体作用的和谐 

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 自己,增强学生特别是一  部分性格内向或文化成绩略差的学生的 自 自信, 尊、  

可以安排一堂评比活动课, 主题是评比“ 全班之最”  。 首先 , 他真 的不错” 在“ 的赞扬声 中增进学生对 自己  

“ 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直以来 , ” 传道、  

授业作为教师的基本功 , 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但解惑 

则不多 , 因是学生不会提问。填鸭式” 原 “ 的教学使学 

生对知识的接受是机械的, 消化和理解是被动的, 没  有 自己的主动思考 , 也就提不出问题。 新的课程改革 

的了解和 自信。其次 , 在别人对 自己进行评价后 ,   自

己加 以比较、 认同, 然后提 出自己最优秀、 最擅长之  处来参与“ 全班之最” 的评 比, 形成“ 我也很棒 ” 自 的  

1 4 一  l

2 0 年第 4 08 期 

狄永芬 : 教学实践中师生双主体地位探讨 

我评价。 最后 , 在解题 、 书画

、 记忆 、 口才 、 运动 、 歌舞 、   制作及热心公务 、乐于助人等 2 0多个方面评选 出  

“ 班之最 ”  全 。

人” 的教育真谛。 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看成是 

与自己平等的个体 ,有了这样的前提 , 我们才能带 

领学生一起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 , 我们的学生才  能发挥他们的潜能, 不但成为学习上的巨人 , 而且 

成为 生 活上 的巨人 , 最终 成 为 国家 的栋 梁之 材 。 并  

通过评 比活动 , 学生发现 了 自己的优点 、 长处 ,  

体验到 了成功 的喜悦 , 从而爱上 了政治课 , 把上政治 

课 看成 了一种 享受 。  

教师不同于教书匠, 用大家最熟知 的话来说 , 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在整个教学实践中, 自身  把 的主导作用“ 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中, 自身以“ 化” 把 无 

参考文献 :  

【 l 】陈澜. 多途径培养学生 良好 的个性 心理品质L. 刀 思想政治课教学 ,  

2 0 ( 1 :6—5 . 0 3 1 )5 7 

我” 的方式融在学生的群体中。 让教育的“ 无为” 来实 

现“ 为”让 教师 的“ 我 ” 有 , 无 来达 成 学生 的“ 有我 ” 以  ,

【 2 】张莉. “ 在 质疑” 中互动Ⅲ. 想政治课 教学 ,0 3 1 )7— 9 思 2 0 ( 1 :8 7 .  

【】张忠. 3 让政治课堂成为学生探究 的乐 园【 . 治课教学 ,0 3 1 ) J政 】 20(0 :  

3 3. 6- 7 

教师的“ 小我 ” 成就 国家兴 旺的“ 大我”努力实现陶  ,

( 责任编辑: 新) 时  

行知所说的“ 千教万教 , 教人求真 , 千学万学 , 学做真 

A D su s n o h   o beS betSau  fT ah ra d Su et   i si   fteD u l u jc ttso  ec e  n   td ns c o      

i   a h ng Pr c ie n Te c i   a tc  

— —

A Hum a i tc I t r r t to o ”   a h I     a n” n s i  n e p e a i n  f To Te c   s To Le r  

DI Yo g e   n -f n 

( i n  o   d l S h o,Ly n    3 0 hn ) Ly g N . Mide co l i g 2  0 ,C ia  a 6   a 1 3

Ab ta t I a  e u ain l t s h r o  q ai . ta h r s o l s c rl c mmu iae i  s d ns sr c : n n d c t a amo p ee f e u l y e c es h ud i eey o o t n nc t w t t e t  h u

a d n o r g  t e n

 e c u a e h m t  t i k d v l p n  a g e n e e d n l . Me n i , ta h r  s o l  d s a d h   o h n , e eo  a d r u  i d p n e t y a wh l e ec e s h u d ic r  t e

c n e t n l ta hn   o ms a d r l  olw su e t ’ c g i v   ue  n   ep su e t ds o e h i  w   o v ni a e c ig n r   n  t y fl   td ns o nt e rls a d h l  td ns ic v r ter o n o u o i  

srn ts n  g ie a d n o r g   h m  hl  r vdn   rp r c n io s t gh a d ud   n  e c u a e te w i p o ii g p o e  o d t n .Ony i  hs wa c n su e t e e i l  n ti  y a   td ns  

d v l p t e r i t l eu l p t n il  n   u l   p a w o e o   h r ce   r ey  e e o   h i n e l t a  oe t s a d b i u     h l s me c a a t r fe l .   e a d Ke   r s q a i ;p r c p t n u c s ;q e t n n ;e p o a in y wo d :e u l y a t i a i ;s c e s u si i g x l r t   t i o o o

l 5 —  1


相关文章

  • 现代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2011年第04期总第282期前沿F or w ard Positi on N o 042011 Su m N o 282 现代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郑华萍 巩 斐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陕西西安 710054)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 论主体间性理论与课堂教学
  • 论主休问牲理论与课堂教学 刘 涛 (榆林学院,陕西榆林719000) [摘 要]主体同性理论是哲学学理的逻辑必然.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和谐相处.智 慧生成的终极理念.是现实和未来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对当前改革课堂教学 ...查看


  • 人的主体性
  • 人的主体性--教育的哲学思考 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教育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进步对现代人才的需求,担负起推动人类进步的历史使命,必然在教育思想.理论.观点上要发生相应深刻变化,要在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等一系列教育改 ...查看


  • 初二语文课教学工作总结
  • 201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0年春学期在紧张匆忙中结束了.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本人承担的八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设教学方式,建构课堂活力 教学课堂始终应当重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激 ...查看


  • 浅析中学历史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浅析中学历史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作者:王德军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第01期 [摘要]历史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与特点.它的内容都是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是比较鲜明客观存在的事实.具有不可逆转性. ...查看


  •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四川高中课改讲座一8) 编辑:钟炜(荣县教研室)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2010年129号文件附件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查看


  • 利用乡土文化进行,农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探究
  • 利用乡土文化进行,农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探究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的全面开展,课程资源日益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高度重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我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