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困惑问庄子之一站在何处看人生

《人生困惑问庄子》之一 站在何处看人生?

今波: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历史。各位好,这里是《文化中国》。我是今波。人的一生存在有很多变数,健康、爱情、工作、事业甚至生命,时时都可能发生突变,有的人昨天还是身无分文,今天中大奖成了百万富翁;有的人今天还是活力十足,明天就离开了人世间;曾经相亲相爱的夫妻,突然间就会反目成仇。生活中这样的大喜大悲是屡见不鲜,面对成功,有的人像范进中举,结果乐极生悲;有的人面对挫折,就茶饭不思寻死觅活。这些啊都是在遭遇变故的时候,人的心灵承受不了而发生的悲剧。其实对于人生的种种烦恼,有一个叫庄子的人,有很多的破解的办法,人生困惑问庄子,这就是我们从今天开始起为您推出的全新系列。庄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有人说庄子是一个太空人,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教授您好。

傅佩荣:今波您好。

今波:有人说庄子是太空人,这说法是不是太玄了点?

傅佩荣:确实听起来很玄,但是如果你翻开庄子的书,首先看到的就是第一篇《逍遥游》,在《逍遥游》里面,庄子用三种笔法来描写鲲变成鹏。

今波:这个鹏一飞,飞到九万里那么高,飞到这么高的地方它的心得是什么? 傅佩荣:它看这个世界。它说你看,从地上看天上很美,那你从很高的地方看地上也很美,而这种从很高的地方看地上,太空人才能做得到。

今波:我有时候坐飞机,都会听到他在播报,现在是三万尺高空。如果放在论米来的话,就一万多米而已啊。

傅佩荣:是啊。

今波:庄子在九万里啊外太空去了。

傅佩荣:呵,这是第一个,我们可以找到的根据。第二个是在《庄子》的《秋水篇》里面,他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黄河暴涨,暴涨之后向东慢慢地流过去了,流到海里面去,河伯就是河神,本来以为自己最了不起。

今波:为什么了不起呢?

傅佩荣:河的两岸看过去,分不出对面是牛还是马,连牛和马都分不清楚,那说明这个河有多宽?

今波:河面实在是太宽广了。

傅佩荣:但是到了海里一看,没有边,没有边的话他就说,哎呀,还是海神你厉害,结果海神怎么说,海神说我们都不算什么,整个中国在四海之内,只是仓库里面的一粒米而已啊。

今波:我们想想看,用一粒米来描写中国,那地球不过是一块小石头嘛。那要从什么地方才看得到这些呢?这个观点和现代的科学意义上的宇宙观很像啊。

傅佩荣:在宇宙当中,地球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粒子而已。

今波:但是我们就奇怪了,你说那个时候庄子,一没有飞机,二没有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他怎么就会能够形成这样的概念?

傅佩荣:这是因为他是道家,这个道家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最特别的一个学派,其他的学派你说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每一家都很落实,都跟现实生活不能脱节,只有道家例外。其他学派的落实,是落实在具体的生活规范里面,希望说找一条路让我们来走,希望说达到人生的某种幸福、快乐。道家认为,你们做的这些事,五十步百步的差别,做了半天是无效的,还不如培养智慧,这个智慧要觉悟呢,只有一个办法,道来看万物,道代表整体,在整体里面呢,每一样东西都值得珍惜,所以庄子能够从整体来看的时候,他才能够超越到相对的事物,等于是说我超越了高山大海,我能够超越了整个地球。比如说,我们有时候要看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可以平面地去看它,会觉得说这山很高,你如果把眼光放在太阳那边,从太阳去看泰山,泰山很低啊,这就是庄子的方法。

今波:那么庄子显然不是一个太空人,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傅佩荣:我们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就可以发现司马迁对庄子不太公平,他自己是位历史学家,对于这种哲学家恐怕有一些成见,他把庄子放在《老子》《韩非》中间,所以司马迁写的时候,《老子·韩非列传》写了很多,《庄子》跟《申不害》很短的篇幅。

今波:说实在的,庄子蛮委屈的,因为韩非子在他的书里面有《解老》《喻老》,司马迁就以为那接着老子的思想发展,真的接老子的是庄子。

傅佩荣:司马迁当然也知道,他只用一百多字来写庄子,庄子在司马迁笔下,只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其学无所不窥”。

今波:那么在《史记》这一百多字的介绍当中,展现出来的庄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傅佩荣:在司马迁笔下,庄子是宋国蒙人,那时候是战国时代中期,他见过梁惠王,他做过漆园吏,漆园就是古时候的漆树园子,那个漆是专门做粘剂的。

今波:做一个小公务员。

傅佩荣:后来又觉得这样不好,为五斗米折腰,还是自己去织草鞋为生算了。那么他一生都不太得意,就是从一般人眼光来看,既不富也不贵,反而是属于贫贱这个范围了。他写书写得多,学问好嘛,写书司马迁说他写了十几万字,但是今天留下来的不到八万字,庄子的书分为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重要的是内篇,我们讲《逍遥游》,内篇第一篇,结果司马迁提到的都是外篇、杂篇的这些资料,然后说他是专门去批判,孔子跟墨家的一些思想。

今波:那么这个对于庄子来说,跟我们所看到的庄子的内文有一点差别。那么为什么司马迁写庄子,就用这么一点点的笔墨,是不是因为司马迁更加偏向于儒家?

傅佩荣:对你说的也有可能。因为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在儒家里是当时的代表,等于是孔子的学生传《易经》,一路下来的到他们司马家,那么另一方面呢,是司马迁在写他的《史记》的时候,有很强烈的使命感,希望说能够把善恶的报应:一个好人要有好的结果,这些都设法写出来。那么他写到庄子的时候会觉得说,被你庄子一搅和,什么善恶报应都变成很模糊了。这是第一点。第二个我们可以换个方式来看,庄子常常用孔子作为他的角色,庄子也承认他说。我喜欢写三种笔法,第一个叫寓言,寓言就是说像大鹏鸟,这种寓言了。第二种叫做重言,借重古人的话。

今波:他要借重古人的话,说出来一定要让别人都知道是谁嘛,那么孔子最适合了。

傅佩荣:那当然,经常打着孔老夫子的旗号。

今波:那叫古人云或者子曰、夫子曰,那这个招牌很厉害的。

傅佩荣:第三种叫做卮言,卮就是漏斗一样的,随机应变,你什么东西进来,他都可以绕这个方式来做,所以庄子他是用三种方式,。表达他的思想

今波:我们在想,儒家不是叫孔孟之道嘛,道家叫老庄之道。你看老子和孔子,他们基本上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傅佩荣:春秋时期。而且孔子是曾经见过老子的,向他去问礼。而且见过他之后几天说不出话来,那么到了庄子的时候呢,另外一位伟大的儒学家就是孟子,他们也基本上在同一个时代。

今波:战国时代,比孔子他们晚了大概二百年,那么说庄子和孟子同一个时代,你说他们两个人有没有见过面呢?

傅佩荣:显然没有

今波:没有?

傅佩荣:孟子的第一篇就是《梁惠王》篇,孟子见梁惠王,在《庄子》里面,他的好朋友惠施就当过梁惠王的宰相,等于他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们住的地方也隔不远,但是古时候他们这个通讯不发达,两个人恐怕没有办法互相沟通,因为孟子学孔子有一个原则,叫做道不同不相为谋。

今波:这是孔子的话。

傅佩荣:所以孟子对于像庄子这样的人,他肯定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因为我是要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想要为国君所用,来造福百姓,但是你庄子的话,一个人在山林里面笑傲山林

然后自己过苦日子,毫不在乎。跟孟子可以说是没有机会见到面,见到面恐怕也没有话说。

今波:您刚才说的是,可能孟子不想去见庄子,没有这个欲望,但是我在想庄子是不是也不太想去见孟子,因为在他的笔端好像似乎常常会嘲笑、挖苦儒者。庄子曾经讲过一则儒者盗墓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后来成语“诗礼发冢”的出处,是记在《庄子·外物》当中的,这个故事您一定也很了解。

傅佩荣:是的,你所说的诗礼发冢,诗是《诗经》,礼是《礼记》,里面比如说你要有礼貌。发冢,发就是挖,冢就是坟墓。所以你刚才所说的那这个故事呢,当然是庄子自己编的了。

今波:非常挖苦。

傅佩荣:他说大儒生在上面。有事,弟子服其劳。小儒生就去底下挖了,大儒生问说,太阳快出来了,到底挖得怎么样了?小儒生在底下说,衣裳、裙子还没有拉下来,口中还含着一颗珠子。大儒生说,青青的麦穗长在山坡上,活着不知道做好事,死了之后嘴巴含珠子干什么?你要记得啊,拉他的头发,压住他的下巴,慢慢地用铁锤把他撬开,不要伤害到口中的珠子,你看在这个时候还引用《诗经》来一唱一和,然后做的是那种勾当,所以庄子这个挖苦,可以说是到极点了。

今波:对,所以庄子和儒家之间的矛盾似乎真的挺对立的,您觉得儒家和道家他们是矛盾的吗?

傅佩荣:这个问题就牵涉到学术上的一种研究,我可以讲得比较具体一点,儒家跟道家面对的都是乱世,在乱世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是善恶是非,做好人没有好报,做坏事又没有恶报,这叫做价值方面陷入虚无的困境。儒家专门针对这个,所以我们讲儒家孔孟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说他们是自寻烦恼。

今波:他们故意找一些规范来约束别人了?

傅佩荣:不是的。他们强调说,你要行善避恶的希望只有一个,叫做由内而发,每一个人都真诚,我自我要求行善避恶,这是儒家一种很好的理想,所以呢,他们是希望在一个价值混乱的时代,给人类重新找到一个价值的规范,真诚由内而发,叫做人性向善。那么,道家说你再怎么教也没有用,因为你一旦把那个善恶的规范,列出来之后。

今波:叫做礼、叫做乐。

傅佩荣:那么马上变成约束了,变成形式、变成教条了,很多人就开始假仁假义。所以道家就说,我要化解的是存在上的虚无主义,所谓的存在上的虚无主义是说,死的跟活着、活着跟死了,没有什么差别。乱世嘛,活着只是受苦而已嘛,很多人自杀都是因为说活着受苦。

今波:何必呢?

傅佩荣:死了是解脱,在当时那个时代确实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老庄的思想属于道家,是要解决当时最深刻的问题,让你活着不要只想到死亡,因为人最后会死,你不要急,他让你活着的时候去体会什么叫道,要从道的角度来欣赏你的生命,所以道家强调从真实到美感,儒家强调善,所以真善美就分成两个范围了,儒家强调向善、择善、治善。道家呢从真实到美感,所以《庄子》里面很强调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以我们从这个方面来看的时候,就可以把前面所说的对立这么严重的冲突稍微化解一下。

今波:这两家,道家和儒家,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有很多的不同。比如说儒家讲实,道家讲虚,儒家有很多的规范,道家只有一个道,儒家积极地入世,道家要淡然出世。道家似乎看起来更加消极一些。似乎有这么多的不同。

傅佩荣:对,你说得没错。所以我们常常说儒家跟道家,如果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儒家是以人为中心,我要给人找到出路,道家是不以人为中心,他不会反对人啊,他说你不要以自己人为中心,你要以万物为中心 以道为中心。比如说我们常常说,这棵树有什么用,它结苹果,所以它有用,道家认为说这棵树,何必为了你而结苹果呢?它该结什么结什么,它不结也是一棵树啊。所以道家的观念,跟儒家从这里边可以看得出来,儒家想到任何问题,都想到人的需要,它是标准的人文主义。道家它就希望说,你不要太过于以人为中心了,以人为中心的话,宇宙万物的价值都被你忽略了,所以我们才说天地万物都很美,但是你一说人类需不需要,这个美就被限制为人类的需要不需要了,所以道家在这个地方跟儒家来说,可以作为互补。

今波:您把真善美这样去拆开来的话,实际上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那我们中国人,是不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里面,是缺不了这两个学说的?

傅佩荣:对,你说得没错,比如说我们使用的成语经常就会从小影响我们,从小我们都知道说,你要奋发上进。讲教育叫启发式教学,让一个人可以不断地在社会上发展,要把个人的成就跟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当然是儒家的。但另

一方面我们也说什么,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知足常乐,道家很多话,也变成我们很多日常语言,所以您刚才所说的我们的血液里面,等于我们中国人的基因里面,他就有儒跟道这两个方面。

今波:我们要说人生在世诸多的困惑。房子、车子、票子、孩子、妻子、父母,等等等等的一些问题,都在困扰着我们,今天我们人生困惑要问庄子,那您就给我们说说庄子的哲学能够在哪几个方面帮我们解决问题?

傅佩荣:在《庄子》里面我们学习之后至少在四个方面,可以提供我们一些超越的观点,第一个是空间,我们刚才前面提过太空人啊。

今波:所以你对于说你,一见面问你家里有几平方米啊?不要羡慕别人了,你再大也只不过在地球上在中国小小的地方嘛,就是在一粒米上面,然后做的一个微雕微刻。

傅佩荣:你说得没错,美国有一位作家叫做梭罗,他写华尔登湖畔的那一本书,我们有时候翻译成《湖滨散记》。梭罗一个人住在华尔登湖畔,两年两个月,当地很多农夫很好奇,这位哈佛大学的哲学系毕业生,怎么跑到湖边来住呢?有时候他到农村去买一些工具,别人问他说,你一个人住在湖边不觉得寂寞吗?他怎么回答?他表面上说不会的,心里想的是庄子的话,他说整个地球在宇宙里面,是一个黑点,在黑点上面你问我我们距离很远,寂寞不寂寞这不是笑话吗?

今波:所以你看,庄子的书能够翻译到英文去了,影响到外国人了。

傅佩荣:在空间上要化解各种相对的观念,不要羡慕别人地方大,不要羡慕这些。

今波:好那么空间的限制突破了,接下来庄子第二个方面的突破在哪里? 傅佩荣:第二个是时间上,时间上我们可以提到,说某某人活到八九十岁,高寿啊。或者说这个孩子夭折啊。

今波:庄子怎么说?

傅佩荣:他说高寿跟夭折根本不需要去分啊,你再高寿能比一只乌龟活得久吗?

今波:那当然比不上了

傅佩荣:是啊他说你再高寿能够比一棵树木吗?

今波:那更比不上。

傅佩荣:所以庄子要我们突破时间的一个限制。我们也知道在时间的过程里

面,你如果善用时间,一天就是一年啊。人的生命的时间,分为客观的时间跟心理上的时间,往往我们最快乐的那一刹那,那一刹那就是永恒一样的,那平常你说时间,真是度日如年啊。

今波:都有啊。

傅佩荣:所以庄子提醒我们,不要在乎时间长跟短。他经常嘲笑彭祖,活了八百岁又怎么样,还不是结束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的是,怎么样在短时间里面,让我们的智慧可以得到觉悟的机会。

今波:这是第二个超越.,那么对第三个限制的超越是什么?

傅佩荣:第三个谈到,人在世界上义跟利的分辨,义就是该做的事,利就是利益。所以这里面就出现了,有的人是舍生取义,有的人是见利忘义,在利和义方面,庄子的观点又是什么呢?他是认为啊,你两个都要超越,我们平常说念书人好像比较高尚,庄子认为不然,说一般人去追求利,他每天累得要命,念书人求名,每天累得要命,都不好。他认为圣人也不好,圣人为天下人每天烦恼,也不好。凡是你为身外之物烦恼的都不好,庄子是这种想法。他说义跟利你都要超越,否则你活在世界上,总是感觉到有所不足,你感觉到有所不足的话,你就有问题了,因为人的生命来自于大自然,最后回归于大自然,没有不足的问题。有不足来自于你偏差的观念,带着偏差的欲望。

今波:这一点在我们今后的节目当中,倒要好好地跟大家说说,因为很多人的烦恼,都是从这儿来的。第四个限制的突破是什么?

傅佩荣:第四个就是更重要了。叫做突破生死的限制,要说到生死,你看现在人多少次都要面对死神,面对病魔,这都是个生死的问题,在困恼着大家,庄子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呢?他的基本的观点是提到说,人活着就好像,他用两个字“弱丧”。弱就是身体虚弱的弱,代表年轻的时候。丧就是离家出走,庄子居然把我们现在活着,当作离家出走,那死了呢,叫做回家,你这样一想的话,好像死亡没有那么可怕了。

今波:过去呢,倒是经常会有这种比喻,说是送什么什么人回老家,是不是就是从这儿来的?

傅佩荣:你说得没错,我们从庄子里面,可以得到许多古代的成语、格言。 今波:多得不得了。所以我们学庄子的话,会觉得随时都有很惊讶的发现,那看来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庄子的理念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看起来庄子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虚无和缥缈,实际上他完全可以,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形成指导和帮助。

傅佩荣:是的,一般人对庄子的误解有两点。第一个说他是虚无主义,他其实最实在了。他就是要破解虚无主义,让你找到一个真正实在的道。第二个说他

是逃避主义,好像是逃避现实,也不做官啊,也不能好好赚钱养家,然后说的话,往往都是一般人听不懂,跟别人反其道而行啊。事实上他都不是,他反而是一种我们会提到非常正面地去看待生命,看得透彻,通常我们只看到我们要看的部分,庄子可以看到我们所不想看的,而是一个事实的部分,就是从整体来看。所以在《庄子》里面,可以得到人生困惑各种启发。我们不敢说一定可以解决现代人的问题了,但是至少对于我们来说,有很多不同的思考的焦点不同的,转个弯说不定就可以想通了。

今波:那么通过今天的节目,其实咱们就了解了这样一个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但并不熟悉的一位老朋友,那么接下来的节目当中,我们这位老朋友就将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的那些烦恼来答疑解惑了。咱们得下次再说。今天呢非常地感谢您,谢谢。

傅佩荣:谢谢。

【结束语】:

扶摇直上 鹏程万里 越俎代庖

大相径庭 朝三暮四 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 旁门左道 唇亡齿寒

莫逆之交 勃然作色 不徐不疾

得心应手,相濡以沫,吐故纳新,望洋兴叹,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哀莫大于心死,不知天高地厚,捉襟见肘,分庭抗礼,叶公好龙,对牛弹琴,螳臂当车大同小异,这些成语常常是挂在我们嘴边遇事脱口而出言简意赅这些都出自《庄子》一位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家,他的道家思想到今天仍然可以给我们面对的困惑提供一个智慧的解答,明天咱们继续“人生困惑问庄子”。

《人生困惑问庄子》之一 站在何处看人生?

今波: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历史。各位好,这里是《文化中国》。我是今波。人的一生存在有很多变数,健康、爱情、工作、事业甚至生命,时时都可能发生突变,有的人昨天还是身无分文,今天中大奖成了百万富翁;有的人今天还是活力十足,明天就离开了人世间;曾经相亲相爱的夫妻,突然间就会反目成仇。生活中这样的大喜大悲是屡见不鲜,面对成功,有的人像范进中举,结果乐极生悲;有的人面对挫折,就茶饭不思寻死觅活。这些啊都是在遭遇变故的时候,人的心灵承受不了而发生的悲剧。其实对于人生的种种烦恼,有一个叫庄子的人,有很多的破解的办法,人生困惑问庄子,这就是我们从今天开始起为您推出的全新系列。庄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有人说庄子是一个太空人,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教授您好。

傅佩荣:今波您好。

今波:有人说庄子是太空人,这说法是不是太玄了点?

傅佩荣:确实听起来很玄,但是如果你翻开庄子的书,首先看到的就是第一篇《逍遥游》,在《逍遥游》里面,庄子用三种笔法来描写鲲变成鹏。

今波:这个鹏一飞,飞到九万里那么高,飞到这么高的地方它的心得是什么? 傅佩荣:它看这个世界。它说你看,从地上看天上很美,那你从很高的地方看地上也很美,而这种从很高的地方看地上,太空人才能做得到。

今波:我有时候坐飞机,都会听到他在播报,现在是三万尺高空。如果放在论米来的话,就一万多米而已啊。

傅佩荣:是啊。

今波:庄子在九万里啊外太空去了。

傅佩荣:呵,这是第一个,我们可以找到的根据。第二个是在《庄子》的《秋水篇》里面,他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黄河暴涨,暴涨之后向东慢慢地流过去了,流到海里面去,河伯就是河神,本来以为自己最了不起。

今波:为什么了不起呢?

傅佩荣:河的两岸看过去,分不出对面是牛还是马,连牛和马都分不清楚,那说明这个河有多宽?

今波:河面实在是太宽广了。

傅佩荣:但是到了海里一看,没有边,没有边的话他就说,哎呀,还是海神你厉害,结果海神怎么说,海神说我们都不算什么,整个中国在四海之内,只是仓库里面的一粒米而已啊。

今波:我们想想看,用一粒米来描写中国,那地球不过是一块小石头嘛。那要从什么地方才看得到这些呢?这个观点和现代的科学意义上的宇宙观很像啊。

傅佩荣:在宇宙当中,地球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粒子而已。

今波:但是我们就奇怪了,你说那个时候庄子,一没有飞机,二没有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他怎么就会能够形成这样的概念?

傅佩荣:这是因为他是道家,这个道家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最特别的一个学派,其他的学派你说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每一家都很落实,都跟现实生活不能脱节,只有道家例外。其他学派的落实,是落实在具体的生活规范里面,希望说找一条路让我们来走,希望说达到人生的某种幸福、快乐。道家认为,你们做的这些事,五十步百步的差别,做了半天是无效的,还不如培养智慧,这个智慧要觉悟呢,只有一个办法,道来看万物,道代表整体,在整体里面呢,每一样东西都值得珍惜,所以庄子能够从整体来看的时候,他才能够超越到相对的事物,等于是说我超越了高山大海,我能够超越了整个地球。比如说,我们有时候要看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可以平面地去看它,会觉得说这山很高,你如果把眼光放在太阳那边,从太阳去看泰山,泰山很低啊,这就是庄子的方法。

今波:那么庄子显然不是一个太空人,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傅佩荣:我们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就可以发现司马迁对庄子不太公平,他自己是位历史学家,对于这种哲学家恐怕有一些成见,他把庄子放在《老子》《韩非》中间,所以司马迁写的时候,《老子·韩非列传》写了很多,《庄子》跟《申不害》很短的篇幅。

今波:说实在的,庄子蛮委屈的,因为韩非子在他的书里面有《解老》《喻老》,司马迁就以为那接着老子的思想发展,真的接老子的是庄子。

傅佩荣:司马迁当然也知道,他只用一百多字来写庄子,庄子在司马迁笔下,只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其学无所不窥”。

今波:那么在《史记》这一百多字的介绍当中,展现出来的庄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傅佩荣:在司马迁笔下,庄子是宋国蒙人,那时候是战国时代中期,他见过梁惠王,他做过漆园吏,漆园就是古时候的漆树园子,那个漆是专门做粘剂的。

今波:做一个小公务员。

傅佩荣:后来又觉得这样不好,为五斗米折腰,还是自己去织草鞋为生算了。那么他一生都不太得意,就是从一般人眼光来看,既不富也不贵,反而是属于贫贱这个范围了。他写书写得多,学问好嘛,写书司马迁说他写了十几万字,但是今天留下来的不到八万字,庄子的书分为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重要的是内篇,我们讲《逍遥游》,内篇第一篇,结果司马迁提到的都是外篇、杂篇的这些资料,然后说他是专门去批判,孔子跟墨家的一些思想。

今波:那么这个对于庄子来说,跟我们所看到的庄子的内文有一点差别。那么为什么司马迁写庄子,就用这么一点点的笔墨,是不是因为司马迁更加偏向于儒家?

傅佩荣:对你说的也有可能。因为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在儒家里是当时的代表,等于是孔子的学生传《易经》,一路下来的到他们司马家,那么另一方面呢,是司马迁在写他的《史记》的时候,有很强烈的使命感,希望说能够把善恶的报应:一个好人要有好的结果,这些都设法写出来。那么他写到庄子的时候会觉得说,被你庄子一搅和,什么善恶报应都变成很模糊了。这是第一点。第二个我们可以换个方式来看,庄子常常用孔子作为他的角色,庄子也承认他说。我喜欢写三种笔法,第一个叫寓言,寓言就是说像大鹏鸟,这种寓言了。第二种叫做重言,借重古人的话。

今波:他要借重古人的话,说出来一定要让别人都知道是谁嘛,那么孔子最适合了。

傅佩荣:那当然,经常打着孔老夫子的旗号。

今波:那叫古人云或者子曰、夫子曰,那这个招牌很厉害的。

傅佩荣:第三种叫做卮言,卮就是漏斗一样的,随机应变,你什么东西进来,他都可以绕这个方式来做,所以庄子他是用三种方式,。表达他的思想

今波:我们在想,儒家不是叫孔孟之道嘛,道家叫老庄之道。你看老子和孔子,他们基本上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傅佩荣:春秋时期。而且孔子是曾经见过老子的,向他去问礼。而且见过他之后几天说不出话来,那么到了庄子的时候呢,另外一位伟大的儒学家就是孟子,他们也基本上在同一个时代。

今波:战国时代,比孔子他们晚了大概二百年,那么说庄子和孟子同一个时代,你说他们两个人有没有见过面呢?

傅佩荣:显然没有

今波:没有?

傅佩荣:孟子的第一篇就是《梁惠王》篇,孟子见梁惠王,在《庄子》里面,他的好朋友惠施就当过梁惠王的宰相,等于他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们住的地方也隔不远,但是古时候他们这个通讯不发达,两个人恐怕没有办法互相沟通,因为孟子学孔子有一个原则,叫做道不同不相为谋。

今波:这是孔子的话。

傅佩荣:所以孟子对于像庄子这样的人,他肯定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因为我是要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想要为国君所用,来造福百姓,但是你庄子的话,一个人在山林里面笑傲山林

然后自己过苦日子,毫不在乎。跟孟子可以说是没有机会见到面,见到面恐怕也没有话说。

今波:您刚才说的是,可能孟子不想去见庄子,没有这个欲望,但是我在想庄子是不是也不太想去见孟子,因为在他的笔端好像似乎常常会嘲笑、挖苦儒者。庄子曾经讲过一则儒者盗墓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后来成语“诗礼发冢”的出处,是记在《庄子·外物》当中的,这个故事您一定也很了解。

傅佩荣:是的,你所说的诗礼发冢,诗是《诗经》,礼是《礼记》,里面比如说你要有礼貌。发冢,发就是挖,冢就是坟墓。所以你刚才所说的那这个故事呢,当然是庄子自己编的了。

今波:非常挖苦。

傅佩荣:他说大儒生在上面。有事,弟子服其劳。小儒生就去底下挖了,大儒生问说,太阳快出来了,到底挖得怎么样了?小儒生在底下说,衣裳、裙子还没有拉下来,口中还含着一颗珠子。大儒生说,青青的麦穗长在山坡上,活着不知道做好事,死了之后嘴巴含珠子干什么?你要记得啊,拉他的头发,压住他的下巴,慢慢地用铁锤把他撬开,不要伤害到口中的珠子,你看在这个时候还引用《诗经》来一唱一和,然后做的是那种勾当,所以庄子这个挖苦,可以说是到极点了。

今波:对,所以庄子和儒家之间的矛盾似乎真的挺对立的,您觉得儒家和道家他们是矛盾的吗?

傅佩荣:这个问题就牵涉到学术上的一种研究,我可以讲得比较具体一点,儒家跟道家面对的都是乱世,在乱世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是善恶是非,做好人没有好报,做坏事又没有恶报,这叫做价值方面陷入虚无的困境。儒家专门针对这个,所以我们讲儒家孔孟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说他们是自寻烦恼。

今波:他们故意找一些规范来约束别人了?

傅佩荣:不是的。他们强调说,你要行善避恶的希望只有一个,叫做由内而发,每一个人都真诚,我自我要求行善避恶,这是儒家一种很好的理想,所以呢,他们是希望在一个价值混乱的时代,给人类重新找到一个价值的规范,真诚由内而发,叫做人性向善。那么,道家说你再怎么教也没有用,因为你一旦把那个善恶的规范,列出来之后。

今波:叫做礼、叫做乐。

傅佩荣:那么马上变成约束了,变成形式、变成教条了,很多人就开始假仁假义。所以道家就说,我要化解的是存在上的虚无主义,所谓的存在上的虚无主义是说,死的跟活着、活着跟死了,没有什么差别。乱世嘛,活着只是受苦而已嘛,很多人自杀都是因为说活着受苦。

今波:何必呢?

傅佩荣:死了是解脱,在当时那个时代确实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老庄的思想属于道家,是要解决当时最深刻的问题,让你活着不要只想到死亡,因为人最后会死,你不要急,他让你活着的时候去体会什么叫道,要从道的角度来欣赏你的生命,所以道家强调从真实到美感,儒家强调善,所以真善美就分成两个范围了,儒家强调向善、择善、治善。道家呢从真实到美感,所以《庄子》里面很强调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以我们从这个方面来看的时候,就可以把前面所说的对立这么严重的冲突稍微化解一下。

今波:这两家,道家和儒家,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有很多的不同。比如说儒家讲实,道家讲虚,儒家有很多的规范,道家只有一个道,儒家积极地入世,道家要淡然出世。道家似乎看起来更加消极一些。似乎有这么多的不同。

傅佩荣:对,你说得没错。所以我们常常说儒家跟道家,如果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儒家是以人为中心,我要给人找到出路,道家是不以人为中心,他不会反对人啊,他说你不要以自己人为中心,你要以万物为中心 以道为中心。比如说我们常常说,这棵树有什么用,它结苹果,所以它有用,道家认为说这棵树,何必为了你而结苹果呢?它该结什么结什么,它不结也是一棵树啊。所以道家的观念,跟儒家从这里边可以看得出来,儒家想到任何问题,都想到人的需要,它是标准的人文主义。道家它就希望说,你不要太过于以人为中心了,以人为中心的话,宇宙万物的价值都被你忽略了,所以我们才说天地万物都很美,但是你一说人类需不需要,这个美就被限制为人类的需要不需要了,所以道家在这个地方跟儒家来说,可以作为互补。

今波:您把真善美这样去拆开来的话,实际上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那我们中国人,是不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里面,是缺不了这两个学说的?

傅佩荣:对,你说得没错,比如说我们使用的成语经常就会从小影响我们,从小我们都知道说,你要奋发上进。讲教育叫启发式教学,让一个人可以不断地在社会上发展,要把个人的成就跟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当然是儒家的。但另

一方面我们也说什么,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知足常乐,道家很多话,也变成我们很多日常语言,所以您刚才所说的我们的血液里面,等于我们中国人的基因里面,他就有儒跟道这两个方面。

今波:我们要说人生在世诸多的困惑。房子、车子、票子、孩子、妻子、父母,等等等等的一些问题,都在困扰着我们,今天我们人生困惑要问庄子,那您就给我们说说庄子的哲学能够在哪几个方面帮我们解决问题?

傅佩荣:在《庄子》里面我们学习之后至少在四个方面,可以提供我们一些超越的观点,第一个是空间,我们刚才前面提过太空人啊。

今波:所以你对于说你,一见面问你家里有几平方米啊?不要羡慕别人了,你再大也只不过在地球上在中国小小的地方嘛,就是在一粒米上面,然后做的一个微雕微刻。

傅佩荣:你说得没错,美国有一位作家叫做梭罗,他写华尔登湖畔的那一本书,我们有时候翻译成《湖滨散记》。梭罗一个人住在华尔登湖畔,两年两个月,当地很多农夫很好奇,这位哈佛大学的哲学系毕业生,怎么跑到湖边来住呢?有时候他到农村去买一些工具,别人问他说,你一个人住在湖边不觉得寂寞吗?他怎么回答?他表面上说不会的,心里想的是庄子的话,他说整个地球在宇宙里面,是一个黑点,在黑点上面你问我我们距离很远,寂寞不寂寞这不是笑话吗?

今波:所以你看,庄子的书能够翻译到英文去了,影响到外国人了。

傅佩荣:在空间上要化解各种相对的观念,不要羡慕别人地方大,不要羡慕这些。

今波:好那么空间的限制突破了,接下来庄子第二个方面的突破在哪里? 傅佩荣:第二个是时间上,时间上我们可以提到,说某某人活到八九十岁,高寿啊。或者说这个孩子夭折啊。

今波:庄子怎么说?

傅佩荣:他说高寿跟夭折根本不需要去分啊,你再高寿能比一只乌龟活得久吗?

今波:那当然比不上了

傅佩荣:是啊他说你再高寿能够比一棵树木吗?

今波:那更比不上。

傅佩荣:所以庄子要我们突破时间的一个限制。我们也知道在时间的过程里

面,你如果善用时间,一天就是一年啊。人的生命的时间,分为客观的时间跟心理上的时间,往往我们最快乐的那一刹那,那一刹那就是永恒一样的,那平常你说时间,真是度日如年啊。

今波:都有啊。

傅佩荣:所以庄子提醒我们,不要在乎时间长跟短。他经常嘲笑彭祖,活了八百岁又怎么样,还不是结束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的是,怎么样在短时间里面,让我们的智慧可以得到觉悟的机会。

今波:这是第二个超越.,那么对第三个限制的超越是什么?

傅佩荣:第三个谈到,人在世界上义跟利的分辨,义就是该做的事,利就是利益。所以这里面就出现了,有的人是舍生取义,有的人是见利忘义,在利和义方面,庄子的观点又是什么呢?他是认为啊,你两个都要超越,我们平常说念书人好像比较高尚,庄子认为不然,说一般人去追求利,他每天累得要命,念书人求名,每天累得要命,都不好。他认为圣人也不好,圣人为天下人每天烦恼,也不好。凡是你为身外之物烦恼的都不好,庄子是这种想法。他说义跟利你都要超越,否则你活在世界上,总是感觉到有所不足,你感觉到有所不足的话,你就有问题了,因为人的生命来自于大自然,最后回归于大自然,没有不足的问题。有不足来自于你偏差的观念,带着偏差的欲望。

今波:这一点在我们今后的节目当中,倒要好好地跟大家说说,因为很多人的烦恼,都是从这儿来的。第四个限制的突破是什么?

傅佩荣:第四个就是更重要了。叫做突破生死的限制,要说到生死,你看现在人多少次都要面对死神,面对病魔,这都是个生死的问题,在困恼着大家,庄子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呢?他的基本的观点是提到说,人活着就好像,他用两个字“弱丧”。弱就是身体虚弱的弱,代表年轻的时候。丧就是离家出走,庄子居然把我们现在活着,当作离家出走,那死了呢,叫做回家,你这样一想的话,好像死亡没有那么可怕了。

今波:过去呢,倒是经常会有这种比喻,说是送什么什么人回老家,是不是就是从这儿来的?

傅佩荣:你说得没错,我们从庄子里面,可以得到许多古代的成语、格言。 今波:多得不得了。所以我们学庄子的话,会觉得随时都有很惊讶的发现,那看来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庄子的理念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看起来庄子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虚无和缥缈,实际上他完全可以,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形成指导和帮助。

傅佩荣:是的,一般人对庄子的误解有两点。第一个说他是虚无主义,他其实最实在了。他就是要破解虚无主义,让你找到一个真正实在的道。第二个说他

是逃避主义,好像是逃避现实,也不做官啊,也不能好好赚钱养家,然后说的话,往往都是一般人听不懂,跟别人反其道而行啊。事实上他都不是,他反而是一种我们会提到非常正面地去看待生命,看得透彻,通常我们只看到我们要看的部分,庄子可以看到我们所不想看的,而是一个事实的部分,就是从整体来看。所以在《庄子》里面,可以得到人生困惑各种启发。我们不敢说一定可以解决现代人的问题了,但是至少对于我们来说,有很多不同的思考的焦点不同的,转个弯说不定就可以想通了。

今波:那么通过今天的节目,其实咱们就了解了这样一个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但并不熟悉的一位老朋友,那么接下来的节目当中,我们这位老朋友就将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的那些烦恼来答疑解惑了。咱们得下次再说。今天呢非常地感谢您,谢谢。

傅佩荣:谢谢。

【结束语】:

扶摇直上 鹏程万里 越俎代庖

大相径庭 朝三暮四 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 旁门左道 唇亡齿寒

莫逆之交 勃然作色 不徐不疾

得心应手,相濡以沫,吐故纳新,望洋兴叹,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哀莫大于心死,不知天高地厚,捉襟见肘,分庭抗礼,叶公好龙,对牛弹琴,螳臂当车大同小异,这些成语常常是挂在我们嘴边遇事脱口而出言简意赅这些都出自《庄子》一位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家,他的道家思想到今天仍然可以给我们面对的困惑提供一个智慧的解答,明天咱们继续“人生困惑问庄子”。


相关文章

  • 人生困惑问庄子 共十五集
  • 23:11 人生困惑问庄子01_站在何处看人生 共十五集齐 上传者:红红岛 470次播放 23:17 人生困惑问庄子02_"穷"与"富"孰是孰非? 上传者:红红岛 377次播放 24:51 人生困惑问 ...查看


  • 中国古代思想史之庄子及其思想
  • 中国古代思想史--庄子及其思想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查看


  • 浅析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北航大学生树立积极人生观的意义
  • 浅析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北航大学生 树立积极人生观的意义 李柏 [摘要] 庄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其重要的哲学思想在当代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借鉴作用,尤其是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方面.本文将从庄子思想对笔者所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校 ...查看


  • 天地人生的真谛,都在白居易这首诗里
  • 天地人生的真谛,都在白居易这首诗里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白居易<读禅经> 南怀瑾言:唐朝诗人白居易学佛学得蛮 ...查看


  • 浅论庄子人生哲学思想
  •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024-01 摘要: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探讨,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如何超越有限达到无限.如何 ...查看


  • 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共4个版本)
  • 道家思想的社会现实意义 版本一: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道家,以"道"和"无为"为核心,阐述着治家治国治天下的社会思想.日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丛生,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就把和谐发展看作执 ...查看


  •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佛家底蕴
  •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佛家底蕴 钟明奇 摘要:王国维写作<红楼梦评论>,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这篇论文的写成,是他早年人生困惑与佛教情结的自然延伸与继续发展.王国维早就用佛家眼光即" ...查看


  • 庄子:不要把人生浪费在正事上
  • 钓鱼是<古人装B指南>中第一条行为规范. 姜子牙八十多岁高龄,假装钓鱼,其实是钓文王,文王很配合地上钩了,送他豪华官位. 庄子也钓鱼,但是他不听装B指南的话,居然真的在钓鱼,毫无诗意--因为他很饿啊,鱼是多么高档的荤菜.上一顿吃 ...查看


  • 嵇康的人生哲学
  • 摘要:透过嵇康的人身遭遇来解析嵇康的人生哲学,他崇尚老庄追求出世,确立起来的是一种无智无情.以享乐为唯一目的的生存理想和朴质真性的世界根据. 关键词:嵇康:老庄哲学:出世 中图分类号:B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