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

传播文化 :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

■ 张幼冬

【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应运而生, 已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一项伟大事业。, 都有了新的特点。本文重点分析了新时期文化传播的成果和不足, 景下进一步改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汉语; 国际推广; 文化传播;   一、的影响”。2004年10月, 该规划得到教育部和国务院批准, 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由学科建设发展到汉语国际推广的标志。宣传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 不只是政府有关机构的事情, 而且是全民的责任, 是国家发展的战略。

(二) 汉语国际推广的成果

中国语言文字及文化的对外传播由来已久。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汉字文化与中国的丝绸、瓷器一起带到西亚和欧洲; 盛唐时期长安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各国商旅、学人云集, 中国的汉字文化传播到亚洲各地; 明朝郑和下西洋, 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16至18世纪“东学西渐”, 西方人为东方文化的睿智所折服。然而中国语言文化有系统地向国外传授, 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0年清华大学为第一批东欧国家来华留学生

自2004年11月21日, 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创立, 至2009年10月, 国家汉办已在全球87个国家设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41个孔子课堂。有100多个国家的2500所大学开设有汉语课程, 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接近4000万。以创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为主干项目, 网络孔子学院、广播孔子学院和以电视为媒介的空中孔子课堂等多种传播形式的建立, 拓宽了汉语国际推广新渠道, 成为海外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一支新力军。

11网络教学课件《乘风汉语》研制成功, “长城

开设汉语课程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起点。改革开放以后, 特别是进入21世纪, 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 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 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快速发展,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有了全新的意义, 汉语国际推广的概念应运而生。教育部《2000—2004年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规划》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对于向世界推广汉语, 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培养更多的对华友好人士, 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由“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1987年我国教育部设置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 , 工作的重点是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

汉语”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研制, 使我国突破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方便各类社会人士学习。

21汉语水平考试HSK 、商务汉语考试BCT 、中

小学生汉语考试YCT 等系列权威规范化考试相继推出, 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奠定了基础。

31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于2005年成功举办,

“世界汉学大会”自2007年开始每两年在中国举办一次, 促进了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 为中外文化的互动和对话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41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

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工作。2003—2007年汉办的工作规划《汉语桥工程》明确提出了“向世界推广汉语, 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 扩大中国在世界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等项目的建设使汉语教

 15

现代传播2010年第5期(总第166期)

 传播文化 :学和文化传播研究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三) 汉语国际推广的意义

题。

21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传播

汉语国际推广成为国家战略, 重要性显著上升, 文化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不断深化和丰富, 对外汉语教学实现了向全方位汉语国际推广的转变。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高速增长, 尤其是加入W T O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形成。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 对传播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11文化无处不在, 语言教学中文化内容极为丰富,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传播哪些文化呢? 1984年张占一提出把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划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赞同。知识文化是跨文; 交际文化则隐含在语言系统中, 趣。“, 口语和书面语的表, 直接而清楚; 而中国跟大多数亚, 是“高语境”国家, 讲究含蓄, 尤其在提出不同意见时, 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感情, 避免正面冲突和摩擦。只有揭示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才能避免误解和冲突, 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非语言交际也是重要的交际方式。陈原指出:“交际工具绝不只是语言, 还依靠许多非语言的符号。”研究表明, 人际交往中非语言手段传达的信息占65%以上, 在一般情况下对语言交际行为起强调、补充、替代、调节等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 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仪表、举止、谈吐大不一样, 姿势、动作、沉默、话轮转换、衣着、化妆、气味也传达不同的文化含义, 这些也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1文化传播的意义

汉语国际推广首先是汉语教学的推广,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和永久载体, 语言的学习能够加强文化认同感, 不同的语言中, 小到只言片语, 大到篇章词汇, 甚至不同的句式、修辞, 都包含一定的文化内容。陈光磊把这种文化因素分为语构文化、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

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结构特点, 如汉语的发音、声调, 使汉语有节奏和韵律感, 有鲜明的音乐特征; 古老的方块字, 负载着深邃的文化, 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 对周边乃至世界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汉语语法重意合不重形式, 语言结构灵活简约, 形成了汉语凝练含蓄的风格。

语义文化主要指词汇中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 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及文化背后的思想、理念及处事哲学。如“熊猫、旗袍、科举、红娘”等词语分别受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制度、精神文化制约, 是汉语中独有的语汇。

语用文化指语言运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 是培养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 如问候道别、道歉致谢、敬语谦辞、宴请送礼、隐私禁忌等习俗中, 体现了中国崇尚集体、尊重他人、谦虚自律、重视和谐的文化传统。

汉语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导入”或“文化揭示”并体现文化作用, 成为令人深思的话

 16

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奥斯卡、NBA 、可口可乐、美国电影大片等等, 这些美国文化元素所负载的是美国文化价值理念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亚洲, 在韩剧、韩国流行歌曲的带动下, 韩国文化崛起成为亚洲的主流文化之一。而目前,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远远不够。很多外国人提起中国, 知道的通常只是功夫、中餐、万里长城。其实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 国画、中医、京剧、传统节日、唐诗宋词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特别是中国人“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生存观念、生存智慧和发展理念, 应当成为文化传播的新亮点。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不仅是适应和满足世界各国对汉语的需求, 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 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不可缺少的举措, 它应该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现代传播2010年第5期(总第166期)

传播文化 : 

三、汉语国际推广中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分析

(一) 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传播取得了很大成果

性因素。”

31海外文化传播亟待规范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定位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文化教学和研究完成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文化传播的规模和形式得到了扩大, 出版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理论专著及文化教材。如《文化中国———中国文化阅读教程》《汉字文化图说》《中国语言文化讲座》《中国文化常识》《中国文化读本》等。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已树立起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观念,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能够主动地将文化知识的传授与理念阐释渗透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之中。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三十年, 秀学子, (二) 当代中西文化的交流极不对称,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大多集中在茶、瓷器、丝织品、工艺品、建筑园林等器物类工艺层面, 停留在衣食住行、风俗旅游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书店中最多的仍是“风水”“易经”“八卦”“菜谱”, 当然还有一些不准确、歪曲中国现实的图书, 其是。我们要更, 让外国的汉语学, 了(三) 改进工作、增强文化传播的方法和途径11教师及志愿者队伍建设

随着迅速增长的汉语国际推广的需求, 需要有一大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师资, 教师的学历和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006年10月和2007年1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先后召开了两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证工作会”。2007年1月,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上通过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决议, 同年开始招生, 以专业硕士为主的志愿者大大充实了汉语师资队伍。

21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1对文化教学的内容把握不够准确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也已确立了“文化因素的教学应当贯穿于语言教学全过程”的教学理念, 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文化因素的导入仍然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 或者把文化视为枯燥学习的调味品。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重视文化教学, 传递推广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品, 剔除糟粕。一方面, 应认真总结和梳理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 在更高的价值层面上宣传中华文化中勤劳、诚实、节俭、敬老、孝顺、和睦等美德, 传播中华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及“和谐”的生存理念。另一方面, 注重当代中国文化的张扬, 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讲授都要对当代中国文化予以更多的关注, 增进异国异族的汉语学习者对当代中国的了解, 共同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21文化传播方式的落后

教学者与教学对象双方都有文化依附的矛盾。一般来说, 文化依附的程度因祖国的强大程度而定。西方大国的人, 内心深处都有文化优越感, 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去评价别的文化现象, 对母语文化有强大的依附。非洲小国家的学生较容易改变自身文化立场, 转而依附汉文化。汉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坚持不懈地传播汉文化, 同时采取多元文化立场, 承认文化的平等, 遇到文化碰撞与争论时不亢不卑, 对异文化采取客观、公正、兼容、理解的态度, 努力使自己成为“沟通两种文化的使者”。

31加强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及网络技术的使用

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4000万, 而我国国内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多为传统型纸质教材, 缺乏一定的趣味性, 针对特定国家的教材开发不够。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仅限于展览、演出、研讨交流等有限的形式上, 很难形成长久不衰的文化品牌。“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 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 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 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 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 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

新形势下的文化传播需要不断引进世界先进的语言教学理念, 运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 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现代远程教学, 突破学习上的地域限制, 连接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总之, 要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学工作者构建一个网络体系、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学和信息资源服务是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41增强文化活动的实践性

 17

现代传播2010年第5期(总第166期)

 传播文化 :为了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应在教学和培训中不断增加有关中国文化、中华才艺的内容, 如中国结、剪纸、京剧、民乐知识对外国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如社团活动、讲座、演讲、摄影、手工制作、学术报告等, 让学生多方面地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 培养其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

51文化传播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宣传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 不只是政府有关机构的事情, 更应该是全民的责任, 可以调动和利用社会资金、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专家指出, “社会办学力量利用自身机制上的灵活和资金上的优势, 可开发一系列对外汉语的教材、读物、培训项目及其他相关产品, 还可以通过投入资金、, 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注释:

① 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 《语言教学与研究, 3②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导论》,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③ 胡文仲:《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3页。④ 参考《⑤ 王有布:《《》, 2003年7月23日。⑥ 参见《, 13日。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国涛】

(上接第14页) 统的连续性, 这样的重大使命很明显不是经营性的文化产业所能够负载的, 必须要靠全社会的投入, 以公共文化为主导来完成。要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就必须打造适合文化发展的文化空间, 这需要文化领域内众多行业、部门集体配合, 影视、动漫、出版、音乐、演艺、设计、甚至旅游都需要集体参与进来, 以相同的宗旨来实现这个崇高的目标。这就要求各个行业不仅要重视本行业内各种艺术门类的保护, 还要注重对大的文化空间的保护。这种保护不能将其内容“肢解”, 也不能仅仅将其理解为地理概念或符号概念, 而是要斟酌文化传统, 再造文化语境, 斟酌民意, 制定大的公共文化政策。这些公共文化政策需要与人们现实的、正常的社会生活紧密联合起来, 实现文化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和谐交汇。公共文化服务如果能建立起这样良好的文化空间, 对文化空间内各种文化项目的保护、发展就会因为有合适的土壤而事倍功半。

所以, 要想成功保护、挽救甚至重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它们重新塑造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空间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具体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上, 这样的行为却很难具体实施。因为具体落实到传承文化的个体身上, 在发展文化和发展现实生活的选择中, 无论是个人还是地区都很难不选择后者。所以, 虽然当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会注重挖掘、保护某个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但是已经不可能要求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而让这些传人在当前继续以传统的前现代生活方式生活, 而生活方式的改变通常会联系着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他方面的改变, 使得那些以现代生活方式生活的文化遗产传人们很难真正领会到自己所传承的文化遗产的精髓。

当前的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跟历史传统的联系, 意味着如何保持中国文化传

注释:

① 以上数据摘自2001—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② 数字来源:南昌市统计局。摘自南昌官网“中国南昌”网站2009年8月12日文《南昌市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消费简析》, htt p://

www 1nc 1gov 1cn /dtxx/tjxx/tjfx/200908/t20090812_1578001ht m ③ 数字来源:《兰州晚报》摘自“中国甘肃网”2009年7月23日文《兰州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403105元》, htt p://

www 1gscn 1com 1cn /pub/gansu/sszh /2009/07/23/[1**********]661ht m l ④ 消息来源:《解放日报》摘自网站“中国工会新闻”《上海农村居民收入增加 人均生活现金支出增913%》, htt p://

acftu 1peop le 1com 1cn /GB /67579/75622401ht m l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社会服务与发展办公室)

【责任编辑:张国涛】

 18现代传播2010年第5期(总第166期)

传播文化 :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

■ 张幼冬

【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应运而生, 已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一项伟大事业。, 都有了新的特点。本文重点分析了新时期文化传播的成果和不足, 景下进一步改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汉语; 国际推广; 文化传播;   一、的影响”。2004年10月, 该规划得到教育部和国务院批准, 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由学科建设发展到汉语国际推广的标志。宣传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 不只是政府有关机构的事情, 而且是全民的责任, 是国家发展的战略。

(二) 汉语国际推广的成果

中国语言文字及文化的对外传播由来已久。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汉字文化与中国的丝绸、瓷器一起带到西亚和欧洲; 盛唐时期长安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各国商旅、学人云集, 中国的汉字文化传播到亚洲各地; 明朝郑和下西洋, 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16至18世纪“东学西渐”, 西方人为东方文化的睿智所折服。然而中国语言文化有系统地向国外传授, 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0年清华大学为第一批东欧国家来华留学生

自2004年11月21日, 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创立, 至2009年10月, 国家汉办已在全球87个国家设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41个孔子课堂。有100多个国家的2500所大学开设有汉语课程, 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接近4000万。以创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为主干项目, 网络孔子学院、广播孔子学院和以电视为媒介的空中孔子课堂等多种传播形式的建立, 拓宽了汉语国际推广新渠道, 成为海外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一支新力军。

11网络教学课件《乘风汉语》研制成功, “长城

开设汉语课程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起点。改革开放以后, 特别是进入21世纪, 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 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 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快速发展,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有了全新的意义, 汉语国际推广的概念应运而生。教育部《2000—2004年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规划》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对于向世界推广汉语, 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培养更多的对华友好人士, 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由“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1987年我国教育部设置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 , 工作的重点是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

汉语”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研制, 使我国突破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方便各类社会人士学习。

21汉语水平考试HSK 、商务汉语考试BCT 、中

小学生汉语考试YCT 等系列权威规范化考试相继推出, 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奠定了基础。

31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于2005年成功举办,

“世界汉学大会”自2007年开始每两年在中国举办一次, 促进了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 为中外文化的互动和对话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41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

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工作。2003—2007年汉办的工作规划《汉语桥工程》明确提出了“向世界推广汉语, 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 扩大中国在世界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等项目的建设使汉语教

 15

现代传播2010年第5期(总第166期)

 传播文化 :学和文化传播研究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三) 汉语国际推广的意义

题。

21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传播

汉语国际推广成为国家战略, 重要性显著上升, 文化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不断深化和丰富, 对外汉语教学实现了向全方位汉语国际推广的转变。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高速增长, 尤其是加入W T O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形成。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 对传播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11文化无处不在, 语言教学中文化内容极为丰富,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传播哪些文化呢? 1984年张占一提出把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划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赞同。知识文化是跨文; 交际文化则隐含在语言系统中, 趣。“, 口语和书面语的表, 直接而清楚; 而中国跟大多数亚, 是“高语境”国家, 讲究含蓄, 尤其在提出不同意见时, 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感情, 避免正面冲突和摩擦。只有揭示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才能避免误解和冲突, 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非语言交际也是重要的交际方式。陈原指出:“交际工具绝不只是语言, 还依靠许多非语言的符号。”研究表明, 人际交往中非语言手段传达的信息占65%以上, 在一般情况下对语言交际行为起强调、补充、替代、调节等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 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仪表、举止、谈吐大不一样, 姿势、动作、沉默、话轮转换、衣着、化妆、气味也传达不同的文化含义, 这些也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1文化传播的意义

汉语国际推广首先是汉语教学的推广,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和永久载体, 语言的学习能够加强文化认同感, 不同的语言中, 小到只言片语, 大到篇章词汇, 甚至不同的句式、修辞, 都包含一定的文化内容。陈光磊把这种文化因素分为语构文化、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

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结构特点, 如汉语的发音、声调, 使汉语有节奏和韵律感, 有鲜明的音乐特征; 古老的方块字, 负载着深邃的文化, 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 对周边乃至世界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汉语语法重意合不重形式, 语言结构灵活简约, 形成了汉语凝练含蓄的风格。

语义文化主要指词汇中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 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及文化背后的思想、理念及处事哲学。如“熊猫、旗袍、科举、红娘”等词语分别受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制度、精神文化制约, 是汉语中独有的语汇。

语用文化指语言运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 是培养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 如问候道别、道歉致谢、敬语谦辞、宴请送礼、隐私禁忌等习俗中, 体现了中国崇尚集体、尊重他人、谦虚自律、重视和谐的文化传统。

汉语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导入”或“文化揭示”并体现文化作用, 成为令人深思的话

 16

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奥斯卡、NBA 、可口可乐、美国电影大片等等, 这些美国文化元素所负载的是美国文化价值理念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亚洲, 在韩剧、韩国流行歌曲的带动下, 韩国文化崛起成为亚洲的主流文化之一。而目前,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远远不够。很多外国人提起中国, 知道的通常只是功夫、中餐、万里长城。其实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 国画、中医、京剧、传统节日、唐诗宋词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特别是中国人“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生存观念、生存智慧和发展理念, 应当成为文化传播的新亮点。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不仅是适应和满足世界各国对汉语的需求, 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 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不可缺少的举措, 它应该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现代传播2010年第5期(总第166期)

传播文化 : 

三、汉语国际推广中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分析

(一) 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传播取得了很大成果

性因素。”

31海外文化传播亟待规范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定位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文化教学和研究完成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文化传播的规模和形式得到了扩大, 出版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理论专著及文化教材。如《文化中国———中国文化阅读教程》《汉字文化图说》《中国语言文化讲座》《中国文化常识》《中国文化读本》等。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已树立起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观念,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能够主动地将文化知识的传授与理念阐释渗透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之中。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三十年, 秀学子, (二) 当代中西文化的交流极不对称,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大多集中在茶、瓷器、丝织品、工艺品、建筑园林等器物类工艺层面, 停留在衣食住行、风俗旅游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书店中最多的仍是“风水”“易经”“八卦”“菜谱”, 当然还有一些不准确、歪曲中国现实的图书, 其是。我们要更, 让外国的汉语学, 了(三) 改进工作、增强文化传播的方法和途径11教师及志愿者队伍建设

随着迅速增长的汉语国际推广的需求, 需要有一大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师资, 教师的学历和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006年10月和2007年1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先后召开了两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证工作会”。2007年1月,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上通过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决议, 同年开始招生, 以专业硕士为主的志愿者大大充实了汉语师资队伍。

21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1对文化教学的内容把握不够准确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也已确立了“文化因素的教学应当贯穿于语言教学全过程”的教学理念, 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文化因素的导入仍然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 或者把文化视为枯燥学习的调味品。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重视文化教学, 传递推广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品, 剔除糟粕。一方面, 应认真总结和梳理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 在更高的价值层面上宣传中华文化中勤劳、诚实、节俭、敬老、孝顺、和睦等美德, 传播中华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及“和谐”的生存理念。另一方面, 注重当代中国文化的张扬, 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讲授都要对当代中国文化予以更多的关注, 增进异国异族的汉语学习者对当代中国的了解, 共同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21文化传播方式的落后

教学者与教学对象双方都有文化依附的矛盾。一般来说, 文化依附的程度因祖国的强大程度而定。西方大国的人, 内心深处都有文化优越感, 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去评价别的文化现象, 对母语文化有强大的依附。非洲小国家的学生较容易改变自身文化立场, 转而依附汉文化。汉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坚持不懈地传播汉文化, 同时采取多元文化立场, 承认文化的平等, 遇到文化碰撞与争论时不亢不卑, 对异文化采取客观、公正、兼容、理解的态度, 努力使自己成为“沟通两种文化的使者”。

31加强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及网络技术的使用

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4000万, 而我国国内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多为传统型纸质教材, 缺乏一定的趣味性, 针对特定国家的教材开发不够。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仅限于展览、演出、研讨交流等有限的形式上, 很难形成长久不衰的文化品牌。“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 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 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 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 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 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

新形势下的文化传播需要不断引进世界先进的语言教学理念, 运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 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现代远程教学, 突破学习上的地域限制, 连接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总之, 要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学工作者构建一个网络体系、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学和信息资源服务是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41增强文化活动的实践性

 17

现代传播2010年第5期(总第166期)

 传播文化 :为了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应在教学和培训中不断增加有关中国文化、中华才艺的内容, 如中国结、剪纸、京剧、民乐知识对外国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如社团活动、讲座、演讲、摄影、手工制作、学术报告等, 让学生多方面地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 培养其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

51文化传播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宣传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 不只是政府有关机构的事情, 更应该是全民的责任, 可以调动和利用社会资金、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专家指出, “社会办学力量利用自身机制上的灵活和资金上的优势, 可开发一系列对外汉语的教材、读物、培训项目及其他相关产品, 还可以通过投入资金、, 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注释:

① 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 《语言教学与研究, 3②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导论》,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③ 胡文仲:《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3页。④ 参考《⑤ 王有布:《《》, 2003年7月23日。⑥ 参见《, 13日。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国涛】

(上接第14页) 统的连续性, 这样的重大使命很明显不是经营性的文化产业所能够负载的, 必须要靠全社会的投入, 以公共文化为主导来完成。要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就必须打造适合文化发展的文化空间, 这需要文化领域内众多行业、部门集体配合, 影视、动漫、出版、音乐、演艺、设计、甚至旅游都需要集体参与进来, 以相同的宗旨来实现这个崇高的目标。这就要求各个行业不仅要重视本行业内各种艺术门类的保护, 还要注重对大的文化空间的保护。这种保护不能将其内容“肢解”, 也不能仅仅将其理解为地理概念或符号概念, 而是要斟酌文化传统, 再造文化语境, 斟酌民意, 制定大的公共文化政策。这些公共文化政策需要与人们现实的、正常的社会生活紧密联合起来, 实现文化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和谐交汇。公共文化服务如果能建立起这样良好的文化空间, 对文化空间内各种文化项目的保护、发展就会因为有合适的土壤而事倍功半。

所以, 要想成功保护、挽救甚至重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它们重新塑造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空间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具体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上, 这样的行为却很难具体实施。因为具体落实到传承文化的个体身上, 在发展文化和发展现实生活的选择中, 无论是个人还是地区都很难不选择后者。所以, 虽然当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会注重挖掘、保护某个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但是已经不可能要求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而让这些传人在当前继续以传统的前现代生活方式生活, 而生活方式的改变通常会联系着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他方面的改变, 使得那些以现代生活方式生活的文化遗产传人们很难真正领会到自己所传承的文化遗产的精髓。

当前的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跟历史传统的联系, 意味着如何保持中国文化传

注释:

① 以上数据摘自2001—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② 数字来源:南昌市统计局。摘自南昌官网“中国南昌”网站2009年8月12日文《南昌市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消费简析》, htt p://

www 1nc 1gov 1cn /dtxx/tjxx/tjfx/200908/t20090812_1578001ht m ③ 数字来源:《兰州晚报》摘自“中国甘肃网”2009年7月23日文《兰州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403105元》, htt p://

www 1gscn 1com 1cn /pub/gansu/sszh /2009/07/23/[1**********]661ht m l ④ 消息来源:《解放日报》摘自网站“中国工会新闻”《上海农村居民收入增加 人均生活现金支出增913%》, htt p://

acftu 1peop le 1com 1cn /GB /67579/75622401ht m l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社会服务与发展办公室)

【责任编辑:张国涛】

 18现代传播2010年第5期(总第166期)


相关文章

  • 简述孔子学院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影响
  •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汉语热"在世界各地不断升温,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孔子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 ...查看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去向调查
  • 一 引言 2010年6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大部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即将从事的工作都与本专业无关.这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国家大力发展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今天,科班出身的人到底有多少在从事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工作?如果大部 ...查看


  • 全球汉语热昭示了什么(域外听风)
  •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30日   05 版) 在中国长远发展持续向好.全球汉语热方兴未艾的基础上,有必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汉语传播战略和推广措施 前几天,在中美两国元首共同出席的联合记者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启 ...查看


  • "一带一路"视域下陕西在国际汉语教育中的地位
  • "一带一路"视域下陕西在中亚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带一路&q ...查看


  • 对外汉语就业前景深度解读
  •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考试海外输出基地www.mandaringarden.com.cn 对外汉语就业前景深度解读 对外汉语专业背景及现状 我国的对外汉语专业最早设立于1985年,最初只有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查看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介绍
  • 一.简介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介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以下简称:汉硕)是指面向海外母语为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其英文名称是: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称为 ...查看


  • 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就业观念调查
  • 摘要 在经济危机和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蓬勃发展的对外汉语教学背后却呈现出国外"汉语教师荒"与国内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矛盾.有鉴于此,本文从即将毕业的 ...查看


  • 汉语,让世界更美丽
  • [摘要]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对对外汉语这个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更高的挑战.对外汉语的现状,对外汉语今后的发展,孔子学院对这一专业的推动作用,都是越来越热门的探讨.汉语热必将加快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 ...查看


  • 语文是一个历史误区v
  • "语文"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语文"命名文化背景探析 张毅 ["语文"作为我国社会母语课程名称造成了课程名称中民族标识的缺失,这一问题长期被学界忽略,造成了几十年来母语教学对汉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