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口变化与资源环境效应分析

  摘要:重庆作为我国特大城市,截至2010年常住人口已达到2884万,城市化水平也达到了53%。通过分析重庆1980-2010年这30年来人口变化特征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得出,随着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快速上升,重庆市居民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为应对人口问题并实现重庆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城市发展战略结合人口变化规律,从调整规划、优化产业、加大环保投资、提高环保意识角度出发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重庆   一、 引言   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主题之一,人口、资源与环境这三大影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人口的增长又对资源、环境造成了重大压力,三者的良性互动才会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人通过自身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活动直接作用于资源环境,另一方面,人在社会群体中的经济活动又会间接的影响资源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城市人口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重庆市作为我国西部科技经济中心和人口高度密集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三十年发展迅猛,人口规模增长迅速,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研究重庆人口的动态变化,分析人口变化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影响,这对于重庆市今后制定科学合理人口、资源与环境政策,减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促进重庆未来可持续发展有一定意义。   二、 重庆人口变化特点   改革开放近30年来,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卓越成效,城市人口也随之发展了一定变化。大量的中西部人口流入重庆市,人口总量不断增长,城市集聚效应逐渐凸显。随着重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市人口已经跃居全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一) 人口规模急剧扩张   在改革开放的这30多年中,重庆市人口规模急剧扩张,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由于人口流动而造成的人口总量扩大。截止2010年,重庆市户籍人口为3303.45万人比1980年的2664.79万人增加了638万人,增长了23.9%;而常住人口同比增长31.5%。自从1980年以来,重庆市人口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80-1990年。这十年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对劳动力需求较少,因此外来人口流入数量较少。重庆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人口数量呈现缓慢上升趋势。1980年,重庆市户籍人口总数为2664.79万人,1990年增长至2920.9万人,相比1980年增长了9.6%,人口增长率较低。   2.第二阶段:1990-20世纪9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渐深入,重庆逐渐成为西部重要金融经济中心,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入重庆寻找工作机遇,城市流动人口有所增加,同时常住人口也上升。在这一时期,外来流动人口成为影响重庆市人口结构和规模的重要因素。综观总体,重庆市户籍人口总量还是保持相对平稳的,常住人口数量大致也是保持平稳。截止2000年,重庆市户籍人口比1990年增加了170万,仅增加了5.8%,常住人口相对于1990年增加了158万,也增加了5.8%。   3.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2000年以后,国务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发展政策,重庆作为西部地区领头,重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为重庆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城市集聚效应进一步有所体现,这将会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大批流入重庆市。截止2010年,重庆户籍人口为3303.45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6.9%;但户籍人口保持稳定。   (二) 人口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非农业人口除以户籍人口就是非农人口比例,它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之一。改革开放之后,重庆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城市空间大幅增加,人口规模也快速增长。随着重庆市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全市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比例显著上升,也即城镇化比率不断上升。   在1980年重庆市的非农业人口为391.72万人,仅占到户籍人口的14.7%,城镇化率很低;在紧接着改革开放以后的20来年,城市化水平快速稳定提高。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重庆市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达到1.74个百分点,截止2010年,重庆市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3%,预计2020年重庆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   然而,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的环境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因此会对资源消耗和环境造成一定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的过快,导致城市建设标准跟不上城市化速度,进而出现人口密度过高,过度人口城市化。最终使得人均资源拥有量下降,城市拥挤、道路阻塞一系列问题逐渐出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影响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变化与资源与环境效应分析   人口、资源与环境作为生态系统中三大构成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三者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发展方向:   一方面,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相处,也就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在一个系统中形成了良性循环。由于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进而导致各种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对生态系统中的资源消耗,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人们根据资源承载力和环境缓冲能力,在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开展经济活动。在追求较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利用收益增加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投资,在使用资源利用环境的同时又达到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人为调控物质、信息和能量在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尽可能的保证代内和代际之间的公平与效率。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环境发展不协调,两者之间关系恶化,进而导致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具体来说,恶性循环形成机制为由于人口增长,导致加剧资源消耗,同时造成环境污染,进而形成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失衡,最后引致生态系统不可持续。更详细的表述为,人类无序的经济社会活动打破了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循环均衡机制。同时能量循环受限又使得生态系统失衡,资源承载力和环境缓冲能力有限,最终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

  摘要:重庆作为我国特大城市,截至2010年常住人口已达到2884万,城市化水平也达到了53%。通过分析重庆1980-2010年这30年来人口变化特征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得出,随着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快速上升,重庆市居民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为应对人口问题并实现重庆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城市发展战略结合人口变化规律,从调整规划、优化产业、加大环保投资、提高环保意识角度出发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重庆   一、 引言   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主题之一,人口、资源与环境这三大影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人口的增长又对资源、环境造成了重大压力,三者的良性互动才会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人通过自身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活动直接作用于资源环境,另一方面,人在社会群体中的经济活动又会间接的影响资源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城市人口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重庆市作为我国西部科技经济中心和人口高度密集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三十年发展迅猛,人口规模增长迅速,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研究重庆人口的动态变化,分析人口变化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影响,这对于重庆市今后制定科学合理人口、资源与环境政策,减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促进重庆未来可持续发展有一定意义。   二、 重庆人口变化特点   改革开放近30年来,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卓越成效,城市人口也随之发展了一定变化。大量的中西部人口流入重庆市,人口总量不断增长,城市集聚效应逐渐凸显。随着重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市人口已经跃居全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一) 人口规模急剧扩张   在改革开放的这30多年中,重庆市人口规模急剧扩张,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由于人口流动而造成的人口总量扩大。截止2010年,重庆市户籍人口为3303.45万人比1980年的2664.79万人增加了638万人,增长了23.9%;而常住人口同比增长31.5%。自从1980年以来,重庆市人口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80-1990年。这十年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对劳动力需求较少,因此外来人口流入数量较少。重庆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人口数量呈现缓慢上升趋势。1980年,重庆市户籍人口总数为2664.79万人,1990年增长至2920.9万人,相比1980年增长了9.6%,人口增长率较低。   2.第二阶段:1990-20世纪9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渐深入,重庆逐渐成为西部重要金融经济中心,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入重庆寻找工作机遇,城市流动人口有所增加,同时常住人口也上升。在这一时期,外来流动人口成为影响重庆市人口结构和规模的重要因素。综观总体,重庆市户籍人口总量还是保持相对平稳的,常住人口数量大致也是保持平稳。截止2000年,重庆市户籍人口比1990年增加了170万,仅增加了5.8%,常住人口相对于1990年增加了158万,也增加了5.8%。   3.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2000年以后,国务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发展政策,重庆作为西部地区领头,重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为重庆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城市集聚效应进一步有所体现,这将会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大批流入重庆市。截止2010年,重庆户籍人口为3303.45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6.9%;但户籍人口保持稳定。   (二) 人口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非农业人口除以户籍人口就是非农人口比例,它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之一。改革开放之后,重庆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城市空间大幅增加,人口规模也快速增长。随着重庆市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全市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比例显著上升,也即城镇化比率不断上升。   在1980年重庆市的非农业人口为391.72万人,仅占到户籍人口的14.7%,城镇化率很低;在紧接着改革开放以后的20来年,城市化水平快速稳定提高。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重庆市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达到1.74个百分点,截止2010年,重庆市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3%,预计2020年重庆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   然而,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的环境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因此会对资源消耗和环境造成一定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的过快,导致城市建设标准跟不上城市化速度,进而出现人口密度过高,过度人口城市化。最终使得人均资源拥有量下降,城市拥挤、道路阻塞一系列问题逐渐出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影响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变化与资源与环境效应分析   人口、资源与环境作为生态系统中三大构成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三者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发展方向:   一方面,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相处,也就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在一个系统中形成了良性循环。由于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进而导致各种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对生态系统中的资源消耗,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人们根据资源承载力和环境缓冲能力,在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开展经济活动。在追求较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利用收益增加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投资,在使用资源利用环境的同时又达到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人为调控物质、信息和能量在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尽可能的保证代内和代际之间的公平与效率。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环境发展不协调,两者之间关系恶化,进而导致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具体来说,恶性循环形成机制为由于人口增长,导致加剧资源消耗,同时造成环境污染,进而形成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失衡,最后引致生态系统不可持续。更详细的表述为,人类无序的经济社会活动打破了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循环均衡机制。同时能量循环受限又使得生态系统失衡,资源承载力和环境缓冲能力有限,最终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


相关文章

  • 区域经济学小抄 (2)
  •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经济区域:一国之内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和自主权益,在专业化分工仲担负一定职能.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经济增长:通常指一定时期内区域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增加,确切地说是在提高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 ...查看


  • 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
  • 作者:高玲玲 经济问题探索 2015年04期 中心城市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主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的大城市,对该地理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集聚和辐射作用.我国目前的中心城市大致分为如下三类:第一类是国家中心 ...查看


  • 2015学年第一学期闵行区高三地理一模卷
  • „„„„„„„密○„„„„„„„„„„„„„„„封○„„„„„„„„„„„„„„„○线„„„„„„„„„„„„„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查看


  • 2012重庆地理高考题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1完成1-4题. 图 1 1.图1中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该基地的外景景观特色是 A.林海雪原 B.奇山秀水 C.椰风 ...查看


  • 哪些城市房价更抗跌:人口净流入与房价成本比
  • [导读]在全国各地楼市松动的关口,哪些城市的房子更抗跌?这其中,人口净流入可以作为一个衡量的重要指标. 在全国各地楼市松动的关口,哪些城市的房子更抗跌?这其中,人口净流入可以作为一个衡量的重要指标.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的城市凭借优质的社会公 ...查看


  • 中国地级城市规模分布与集聚效应实证研究
  • 总第204期 [文章编号]1002-2031(2012)07-0024-06 城市问题2012年第7期 中国地级城市规模分布与集聚效应实证研究 余宇莹余宇新 [摘要]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区域,利用中国地级城市数据,检验两个区域的城市 ...查看


  •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洲以%锪 20儿年第4期第32春 咋国城市舰模钵布&彤响因素矣证研究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40(㈣ 摘要:文章应用城市住序一规模法则与分形理论.测算了1999-2008年问分别以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和经济规模表征的中国城市 ...查看


  • 品牌服装店营销策划书范文
  • 艾米诗精品服装店营销策划书 学校: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姓名:刘成霖 学号:1207210408 前 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q ...查看


  • [2017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研究报告](1)
  • Content 目录 研究主持:中国指数研究院 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 数据支持:CREIS 中指数据,fdc.fang.com 主要研究成员: 莫天全 黄瑜 葛海峰 白彦军 曹晶晶 邓西 黄秀连 温靓靓 潘雪 黄圣 张婷 刘丽杰 王琳 吴建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