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三个基本问题

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三个基本问题

多年来我们对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责抱怨是因为我们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承载的东西太多: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思维训练、人文修养……我们试图把社会要求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具有的诸多美好的品质都赋予语文课堂教学,企求在语文课堂上来完成原本不属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本身也完成不了的任务。结果,语文的学科边界被模糊,语文的学科特性发生位移,一些表面上看属于语文但实质上是非语文的东西侵入到语文学科中来。于是语文学科被异化,甚至出现了“语文课什么人都能教”,“语文课可以不上,看看几期文摘就可以了”的“非语文化”的奇怪论调。作为一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者我们不得不反思:语文教学的性质究竟是什么,语文教学的性质为什么会发生位移?语文教学与语文教育是否能等同,二者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语文教学目标与语文课程目标是怎样的关系,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该如何确定?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如何确定,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这些问题是关涉到语文课改方向的基本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些许思考,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探讨。

一、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具有教育性,但语文教育不等于语文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无法承载语文教育的全部内容。语文的

教育性只能附属于语文教学,即在课堂上首先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其次才能顾及语文教育的任务。从语文教育发展到语文教学,语文学科经历了一个演变和成熟的过程。

1. 文道合一:学科分化前的语文

我国古代没有单一的语文学科教学,语文学科还没有开始分化,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是合一的。自朱熹开始的古代书院制度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思想。“先教学蒙学读物,集中识字;然后学习以《五经》《四书》为主体的儒家经典;以文选作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1]。这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科分化前的语文教育。历代书院的“学规”对读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所体现的就是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思想,如“读书必专一:必正心肃容,计遍数,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须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一书已熟,方读一书,毋务泛观,毋务强记。非圣贤之书勿读,无益之文勿观”[2]。(《张伯行学规类编》)。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些读书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而是一种语文学科没有形成前的集识字教育、励志教育和功名取仕教育合一的教育形式。“文道合一”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特点。

2. 语言教学:学科成型后的语文

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三个基本问题

多年来我们对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责抱怨是因为我们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承载的东西太多: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思维训练、人文修养……我们试图把社会要求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具有的诸多美好的品质都赋予语文课堂教学,企求在语文课堂上来完成原本不属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本身也完成不了的任务。结果,语文的学科边界被模糊,语文的学科特性发生位移,一些表面上看属于语文但实质上是非语文的东西侵入到语文学科中来。于是语文学科被异化,甚至出现了“语文课什么人都能教”,“语文课可以不上,看看几期文摘就可以了”的“非语文化”的奇怪论调。作为一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者我们不得不反思:语文教学的性质究竟是什么,语文教学的性质为什么会发生位移?语文教学与语文教育是否能等同,二者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语文教学目标与语文课程目标是怎样的关系,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该如何确定?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如何确定,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这些问题是关涉到语文课改方向的基本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些许思考,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探讨。

一、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具有教育性,但语文教育不等于语文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无法承载语文教育的全部内容。语文的

教育性只能附属于语文教学,即在课堂上首先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其次才能顾及语文教育的任务。从语文教育发展到语文教学,语文学科经历了一个演变和成熟的过程。

1. 文道合一:学科分化前的语文

我国古代没有单一的语文学科教学,语文学科还没有开始分化,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是合一的。自朱熹开始的古代书院制度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思想。“先教学蒙学读物,集中识字;然后学习以《五经》《四书》为主体的儒家经典;以文选作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1]。这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科分化前的语文教育。历代书院的“学规”对读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所体现的就是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思想,如“读书必专一:必正心肃容,计遍数,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须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一书已熟,方读一书,毋务泛观,毋务强记。非圣贤之书勿读,无益之文勿观”[2]。(《张伯行学规类编》)。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些读书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而是一种语文学科没有形成前的集识字教育、励志教育和功名取仕教育合一的教育形式。“文道合一”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特点。

2. 语言教学:学科成型后的语文


相关文章

  • 新课标解读 1
  • 新课标解读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讲座的题目是<学习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这个题目下,将讲述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四个坚持: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坚持2001年课程标准在原来的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 ...查看


  • 语文课程的理念.目标
  • 第二章 语文课程的理念.目标 2012.09 课程理念一般是指人们对课程的价值追求.比如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有人说是为了将来能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有人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通过语文课程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这不同的回答反映了不同的价 ...查看


  • 论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与改革内容
  •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 ...查看


  • 本色语文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
  • 作者:黄厚江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2013年08期 本色语文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响应.多个团体和单位组织了专题研讨活动,大家在高度肯定其实践价值的同时,很希望我能比较系统地阐述其理论依据.因为本色语文主要还是来自一线教 ...查看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 1.课程的概念 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狭义:课程是各级各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模拟题
  •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1 ...查看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4
  • 2014<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2. 工具性 与 ...查看


  • 对[语文课程标准]中三个新理念的认识
  • 作者:章潼生 学语文 2003年07期 <语文课程标准>和以往的大纲相比较,其最大的特征在于"新".这个"新"不是一般的新,而是以全方位的崭新的面貌出现.从它对语文性质的认识到语文任务的分 ...查看


  • 教材教法考试题 1
  •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五)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 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