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的特点和现状

一、会计的特点和现状

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

1、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明确规定必需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又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给予法律保护,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严禁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这些规范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将进一步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

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会计秩序比较混乱。

1、条线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也就是说,出台的法不能说少,著书立学的学者也挺多,但批“作业”的老师却有限。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企业领导,外部监督部门听命于地方政府,块强线弱。

2、执法检查之弹性化。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检查中发现一企业有意偷漏税X 万元,处理结果:鉴于被查单位态度良好,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免去罚款而补交较少的款数等。

3、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缺乏,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4、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内部和外部负责。可如今在舆论导向上却重效益轻执法。在介绍企业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时,有关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比比皆是,而在维护法纪、顶住压力、如实反映事实的报道却少得可怜,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

(三)、严格规范会计工作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要继续贯彻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保证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实。各级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情况,指导和帮助企业执行好新制度;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

2、继续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也是转变会计管理职能,保证会计规则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

3、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引导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的方针,在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多种办学力量参与会计在职教育。同时,研究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二、会计人员的伦理修养

(一)、会计职业的独特之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断增加,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依据会计信息作出各种决策。因此,从形式上看,会计人员虽仅受聘于企业,但其服务的对象却并不仅局限于该企业,而必须对所有信息使用者及潜在使用者负责。会计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性,必须对社会公众负责。其次,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性,会计环境的千变万化,加深了会计处理对象的复杂性程度。在许多会计处理上,会计制度和准则只能提供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或职业判断标准,而在实际操作中,具体方法的采纳将取决于会计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所作的主观职业判断。

(二)、会计职业的地位

会计职业贯穿于企业内部与外部,通过会计信息的传递,扮演着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角色。

1、会计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会计在社会上主要起到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以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为依据,

在审计报告中表示专业性意见,而有关决策者将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所以,会计工作涉及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各有关部门等多方利益。

2、会计职业在企业中的地位。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但会计是企业组织中的一员,就理应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应当公允地记录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参与企业的各种财务管理决策。

(三)、培养会计人员的伦理意识

会计常常作出具有伦理内涵的决策,其中包括不违反会计法规、准则,但却有悖伦理的决策,而会计的决策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的社会影响效应是不容忽视的。显然,法律法规是无法穷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细节的,也无法对人性作出种种硬性的规定,所以,人们的许多行为是受自己的一套道德准则约束的。

1、会计人员自发的伦理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水平又参差不齐,导致我国许多企业会计信息被严重扭曲。目前在会计队伍中仍有相当一部分的会计人员并没有理解和掌握会计法规、准则,即使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也无法作出合法的或合理的职业判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法》及有关会计法规、准则的真正实施。而另一部分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则恰恰相反,他们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熟悉会计

法规、准则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但是,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缺乏伦理意识,他们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就更大了。

2、会计人员被动形成的伦理意识。会计人员常常在外在环境迫使下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会计伦理。通过法制教育和会计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会计监督的有效进行,将有助于会计人员伦理意识的形成。

(1)增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会计法》针对会计实务中的一些普遍性的违法行为,具体地规定了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刑事处罚,目的在于增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提高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力度,逐步树立会计人员的伦理意识。

(2)加强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包括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企业内部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可以通过严格的职务分工以及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来实现,即处理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应严格分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并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的互相监督机制有利于减少会计人员有意或无意地歪曲会计信息的机会,也造就了一个有助于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会计伦理意识的环境。企业外部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会计监督体系是否完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人员伦理道德的培养。

我国的会计伦理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整会计职业道德将成为我国会

计职业界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当会计界把行业建设的重点从技术领域转变到道德领域时,对于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或许会看得更深刻、更长远。

三、会计的职能和职业道德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对宏观经济发展和对微观企业经营所产生的各种作用。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所以会计模式的主要职能是信息的加工和传递。这是会计自身的内在职能。由于不同国家会计模式的构成和运行方式不同,在会计模式主要职能之外还赋予其不同的社会职能。

1、信息职能 :信息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会计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是借助于特定会计方法,收集加工、记录和报告信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会计从生产过程的附带职能中分离出来,逐渐产生了专门从事处理会计信息的职业和会计组织部门。向企业经营者提供其所需要的经济信息,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2、行为规范职能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进步,需要通过会计核算与记录的业务数量越来越大,参与会计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会计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监督会计人员忠诚与否和考核其工作效率高低的需求,对会计行为的规范职能应运而生。 我国始终非常重视会计的行为规范职能。除了制定和实施规

范会计业务的准则和制度,还颁发并不断修订用于直接约束会计人员行为的法规文件,例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等。

3、资源配置职能:会计的资源配制职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由人们逐渐认识并逐步强化的。会计产生于对剩余产品的计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生活中开始出现合伙与委托代理等形式的两权分离,并发展成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形式,会计开始走出家庭和庄园,逐步演进成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会计的资源配置职能因此更为人们所重视。会计核算中的确认和计量过程,体现了会计的资源配置职能。会计因此而成为传导资源信息,分配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会计核算规范既执行着规范信息活动的职能,同时也执行着规范分配活动的职能。

4、利益保护职能 :利益保护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的延伸。会计制度制约会计人员,还是依据会计准则规范会计信息,都是借助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实现对某些利益主体的保护。长期以来会计的利益保护职能,已经为人们普遍接受,并在会计实践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以实现对特定经济主体的利益保护。

(二)、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几个方面。

1、原则性。原则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典型特征。作为财会工作者,政策观念一定要强,要勇于坚持原则。坚持原

则不仅使财会工作者职业义务感和使命感得以加强,充分利用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管理权,对各种浪费行为和不正之风进行有效抵制。

2、无私性。财务工作要求财会人员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为,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最高原则。无私性集中体现在财务工作者的道德习惯行为上,廉洁奉公,不贪不沾,一尘不染,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作风。

3、服务性。财务工作贯穿于我国四化建设的各行各业、各个部门。财务工作既不能独立于各行各业、各部门之外而存在,又不能置于各行各业各部门之上。财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财会工作者必须树立服务意识。

4、时代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财会人员所维护的不仅仅是企业和国家的利益,还涉及到委托人与受委托人的多方利益。

(三)、健全制度规范职业道德

会计管理制度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措施和办法。

1、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即明确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总会计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会计

机构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明确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机构的分工与关系;确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 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即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考核办法等。

3、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即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流程和基本方法的规定。

4、内部牵制制度。即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职务分离、钱账分离、物账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

5、稽核制度。即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对有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进行审核、复查的一种制度。

6、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即对原始凭证的开具、接收、传递、使用、保管等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7、定额管理制度。指确定定额制订依据、制订程序、考核方法、奖惩措施等。

8、财产清查制度,指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点、盘查,以保证账实相符。

9、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指确认财务收支审批范围、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及其责任的制度。

10、成本核算制度,即制定企业单位的成本计算、归集、分配的规则。

11、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指定期检查财务会计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促使

领导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制度。等等。

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它能够有效地维护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确保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四)、强化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反映的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第二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本身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健全会计监督,对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水平,对会计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素质

1、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会计职业的特性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就会上顶不住压力,下挡不住诱惑,从而导致造假的发生。

2、在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通过法律的约束,促使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会工作,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担任总会计师。

4、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专业资格“考评”结合制度的基础上,应该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在“考评”中的作用。

5、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

四、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

(一)、财会人员应有的思想意识

从事会计工作的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富有时代精神的“三大意识”。

1、发展意识:会计自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十九世纪中叶爆发了工业革命,确立了工厂制度。

随后,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了制度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取代了原始的工厂制度而成为占绝对优势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最近几十年内,由于人们对物价变动、企业破产、生态环境、社会责任、公司税务等因素高度关注,使会计的内容进一步充实,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系统完整的会计体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工具的创新、社会保险业和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与之相应的又产生了国际会计、企业集团会计、跨国公司会计、合并会计、外币业务会计等等。可以看出会计从来不会停滞不前,总在不断衍生和翻新。这种变化,一方面沿着越来越细微的轨迹发展,另一方面沿着越来越宏观的轨迹发展,如果我们的财会人员没有发展的意识,没有发展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就必然落伍。

2、创新意识:目前,人类正处于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阶段。知识经济,其实质就是高技术经济、高文化经济、高智力经济,是一种区别于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既给传统的会计的发展、创新带来了机遇,与此同时,也给它提出了全方位的、严峻的挑战。技术创新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模式的诞生;金融工具创新呼唤着财务会计的创新;信息技术发展呼唤着财务会计的创新。可见会计人员思想保守、固步自封缺乏创新意识就会被社会淘汰。

3、开放意识:开放是我国的一项深入人心的基本国策。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需要建立与市场

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模式,这当然离不开在准确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引进会计国际惯例,引进西方的财务呈报概念框架。第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往日益频繁、各国经济运行的方式和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日益缩小,国家与地区间的分隔也逐步消除,会计及会计学科的国际一体化将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作为新世纪的财务人员,必须具有开放的意识,以博大的胸襟,对西方会计进行精严的选择,吸取对我有用的东西,推动中国的会计事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二)、财会人员应有的业务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人的能力的挑战,而人的能力又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程度。要想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名合格财会人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作基础。

1、通晓专业理论:按高标准要求,一名出色的财会人员必须有宽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技能。首先会计人员应当了解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并且对这些研究方法要有透彻的领悟和精湛的运用技巧,才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有利于财会人员从最高层次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并运用它指导具体工作。其次会计人员应当熟悉会计基本理论、发展会计理论和比较会计理论。会计基本理论与发展会计理论和比较会计理论之间互为前提、互相制约。财会人员熟悉会计理论,用理论指导会计实务工作,使会计实务工作大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而使会计实务工作

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再是掌握会计应用理论,会计应用理论是研究会计工作量的规定性的理论,对会计实务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指导作用。会计应用理论是会计基本理论的具体化,是联系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桥梁和纽带。会计应用理论与会计实务联系最密切、关系最直接、应用性最强的理论,而且包含许多政策性规定,对此,财务人员就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了解、熟悉阶段上,而要达到准确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程度。

2、善长计算机操作: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计算机现在已部分地取代了书写和计算工具。尽管不少财务人员进行了计算机的普及培训,但与财务工作计算机化的要求相距甚远。所以财务人员的当务之急是要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并能针对本单位、本企业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编制程序、存储信息,财务分析和编制报表。

3、能用外语交流: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特别是会计的国际化趋势加强,财会人员与外国同行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客观上要求他们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种外语。语言是猎取新知识的工具,在“知识爆炸”的社会里,要掌握国外会计领域的新知识、新动向、新趋势,不懂一种外语,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懂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外国语言的人,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很难成为卓有成效的财会人员。

4、会计要从核算为主向预测决策为主转化。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核算信息外,

更要充分发挥其对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职能。从企业外界利益关联着的投资及信贷决策看,随着市场运行的规范化以及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理性化,无论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还是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其依据不再限于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而是包括过去在内,以未来为主的全时序的业绩信息。

(三)、强化教育把会计人员培养成为会计人才

1、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全面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指培养会计人员求知、思维、分析、语言、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识,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经济、财政、市场、管理、组织行为、贸易、金融等知识。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信息系统、审计、非盈利组织会计、国际会计、会计理论以及会计职能有关知识。

2、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会计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自我独立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知识。

3、在会计教育上,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化。现代企业经营呼唤现代会计人才,而培养现代会计人才有赖于实现会计教育的现代化,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会计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立并实施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教育目标。我国传统的教育目标,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操作技能,而

忽视相关知识的传播和能力培养。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这种单一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缺陷也日渐暴露,如会计人员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能力等。

4、实现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的科学化、合理化。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结构有失合理,即会计专业课所占比重较大,而相关学科课程的比重太小,甚至空缺。在教材内容上,侧重于实务性的制度解释,而缺乏应有的理论论述与分析。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要求,有待改革和完善。

5、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因此要适应现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启发式教学方式,以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此外强化案例教学和模拟学习,即根据实际材料,设计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会计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以便使他们加深理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成为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合格人才。

6、搞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强化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技能的测试,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权威性;搞好会计人员继续职业教育,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加强会计

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服务优良的会计队伍。

结论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规范会计行为的根本任务,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原则性、无私奉献、为社会服务、紧跟时代步伐等等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换言之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正因为会计行业的诚信、真实、可靠的职业本质,才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

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人的能力的挑战,而人的能力又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程度。要想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名合格财会人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作基础。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全面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指培养会计人员求知、思维、分析、语言、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识,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经济、财政、市场、管理、组织行为、贸易、金融等知识。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服务优良的会计队伍。

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马琳 张灿辉 发布时间:2005-06-14

摘 要 企业财务管理具有计划作用、控制作用、监督作用和资本运营作用。认为发挥财务 管理的作用要正确处理财务工作与其它管理工作的关系,有一个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一支 高素质的财会队伍。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

企业财务工作包括两部分,一是会计核算,二是财务管理。会计侧重于核算,财务侧重于管 理,二者都以资金运动为工作的对象,会计核算主要从资金运动的事后着手,财务管理则从 资金运动的事前着眼。财务管理是从价值方面对企业进行的管理工作,例如对资金、成本、 利润等方面的管理,这些管理是以货币形式反映了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过程。财务管理 与其他管理工作相比是一种价值形式的综合性管理,因此是企业管理的中心。随着计算机的 普及和应用,财务人员已更多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之中,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加强企业财务管 理。

1 财务管理的作用

1.1 计划作用

财务预测是在认真研究分析有关历史资料、经济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对未来的财务指标做出 估计和判断,制订财务计划的过程。通过预测和分析,找到增收的渠道和节支的途径。财务 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销售预测、资金预测、成本预测和利润预测4个方面。企业的财务计 划要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计划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项资金、预计的收入和经济 效益,也就是说,财务计划是预测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提出资金使用的要求。

1.2 控制作用

财务控制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符合既定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财务控制的内 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做好财务控制工作的前提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健全原始记录,加强定额管理,严格计量验收,定期盘 存财产物资以及制订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制度等。

(2)组织财务计划的实施。编制财务计划只是财务管理的起点,最终要组织计划的执行和 落实,以达到不

断改进工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约支出的目的。在组织计划的执行过 程中,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来评价各项管理工作的质量,为决策提供依 据。 (3)平衡财务收支。平衡财务收支也是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其任务是及时根据实际情况 ,积极调度、合理组织资金,以保证生产的合理需要。平衡财务收支的方法是增加产量、增 加收入以平衡支出;降低消耗、节约开支以平衡收入;此外,还可按规定程序向社会融资或向银行贷款。

1.3 监督作用

财务监督主要 是利用货币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行的监督,具体来说就是对资金的筹集、使用、 耗费、回收和分配等活动进行监督。例如:通过资金周转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企业物 资的占用和使用情况,对这些生产经营资金的形成和使用实行严格的监督,从而促进企业加 强生产技术管理,改进物资供应工作;通过产品成本有关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生产中物化 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推动企业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约消耗、降低成本;通过 利润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管理水平,对利润的形成和分配实行严格 的监督,从而促进企业挖掘潜力、改善管理、节约开支、增加收入。

1.4 资本运营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资本运营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资本运营不仅仅是运营产品 ,而是运营资本。资本运营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采用财务会计中记账、算 账、报账的方法,也不采用管理会计中预测利润的量本利法,而是采用管理会计中投资决策 的理论和方法,采用财务管理中投资组合选择原理、资本结构理论等重要方法,将投资、融 资和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主要内容。

2 如何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2.1 要正确处理财务工作与其它管理工作的关系

财务管理的工作对象是资金运动,只要有资金运动就离不开财务管理。

一个企业 的生产经营活动无外乎供、产、销三个环节,这个过程始终贯穿着资金运动,只是在各个环 节上资金的表现形态不同罢了。在供应阶段资金由货币形态转变为材料形态,生产阶段由材 料形态变为产品形态,在销售阶段由产品形态又回到货币形态。从这里可以看出,财务管理 贯穿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财务工作与其它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BP) 〗从企业目前 的实际工 作来看,普遍存在两个误区:一种认为财务管理就是管钱,只要管住钱就可万事大吉,重资 金,轻核算。上面谈到,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分别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钱”只是这个 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大量的管理工作都蕴含在过程之中。因此,只有加强内部核算,才

能真 正做到节支降耗,否则,“钱”是管不住的。另一种认为财务管理就是管财务部门,把财务 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割裂开来,财务管理的触角不能延伸到各项管理工作之中。财务管理就 成为无本之木,其作用得不到发挥,形成经营和生产“两张皮”。

2.2 要有一个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制度的总称,是企业完成理财工作,处理 各种财务关系,实现财务目标的载体。它同企业的管理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计划经济时 期,煤炭企业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从1993年开始,煤炭企业步入市场, 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由矿务局管理模式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大型企 业集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所属矿(厂)也将逐步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和竞争实体。集团公司与所属矿(厂) 将是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原则,在财务管理模式上, 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享有出资人的权力,成为投资、融资主体,进行资金管理,实施资本运 营。矿(厂)作为独立的经营实体,依法享有独立的经营权,进行资产经营,实现利润最大 化。矿(厂)内部要开展班组核算,将核算主体延深到井区(车间),内部模拟市场,核算 盈亏,实现节支降耗。

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是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的行业,各矿(厂)一般地 理位置分散,矿井生产与生活后勤服务自成体系,企业办社会现象尤为突出。所属单位不单 单是企业,还有庞大的后勤服务系统和众多的非煤厂(网)点。因此,在财务管理模式上不 可一概而论,搞一刀切。

文教、卫生、物业等服务行业应实行高度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资金统一管理,会计人员委 派。这样,既便于统一调度资金,又利于加强财务监督。

矿(厂)以及非煤企业是具有独立经营资格的经营体,责、权、利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其财 务管理体制的独立性,应实行独立核算,独立纳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当前,会计信息 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人把它简单的归结为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其实不然。会计信息 失真实质是一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这种短期行为不仅表现在财务管理上,还表现在生产管 理、技术管理以及人事管理上。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单纯地实行会计委派制是不行的,必须根治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2.3 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

财务工作管理对象特殊,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一是加强会 计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既有专业知识又善于管理的年轻人才,会 计岗位要严格把握任职条件,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

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二是培养良好 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规定是:“敬业爱岗,熟悉法 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机密”。三是要增强法制观念。会计人员应当按 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进行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 、完整。不但要为本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还要使单位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 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监督部门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新颁布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会计法》第六章对单位及其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既是 对会计人员行为的规范,也是对单位负责人不正当干预财务工作的约束,为开展正常的 财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资产

资产就是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例如,现金、银行存款等活钱;还有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固定资产等东西;而专利权、商标权等摸不着的也是资产,投资也属于资产。资产需要能够控制,租用别人的东西,不能算做自己的资产,而租给别人的东西,虽不在自己手里,但仍算做自己的资产。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而且必须是经济资源。所谓经济资源就是能赚钱的东西。象报废的机器就不应记作资产。

二、负债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后用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它又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一般 指时间较短的,一般在一年内或者比一年长但是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比这个长的就是长期负债。如短期借款属于流动负债,期限为几年的银行贷款就是长期负债了。只有目前和过去的业务才会形成当前的债务。对于预期要发生的业务所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债务。负债是将来要支付的经济责任,即使现在没有货币也要作为负债。比如,借款的利息一般半年支付一次,但每月都要记帐,把应付利息作为一项负债处理。负债必须可以估价并且是在以后用现金或其它资产或劳务来偿付的确实的债务,需要有凭有据。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资金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投的钱,即所有者权益,另一部分是借来的钱,也就是债权人的钱。由于借款是一定要还的,当企业经营不好或亏本时,减少的钱是所有者权益,也就是说,亏只能亏股东的。当然,当企业盈利是,所有者权益也会增大,所以所有者权益并不一定等于股东初始的投资额,而是随企业经营好坏而增减。所有者权益不同于负债,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归谁所有,不用偿还。负债表明企业欠谁的钱,是要还的。所有者权益不需要付利息但可参加分红,负债则需要付利息但不可参加分红。在企业破产清算时,要先还负债,有剩余才会偿还给投资者。

四、收入

收入是企业业务中产生的收益,是企业卖出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和将发生的现金流入,或债务的清偿。收入要能用货币计量,且有据可查,必须与相关费用匹配。收入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净额可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故收入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一项基本指标。

五、费用

费用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可以理解为成本。包括为取得营业收入而花的所有可以用钱来衡量的人、财、物的耗费。费用一般包括料、工、费。料指材料;工指人工,可以理解为为人工花的工资;费指各项管理费用,(可以理解为管理人员工资)、财务费用(支付利息)、销售费用(如广告费)。费用与收入要匹配,即凡是取得收入都要付出代价,若费用增长而收入不变,所有者权益就会减少。

六、利润

收入减费用就是利润,要是费用比收入还大,那就是亏损。

一、会计的特点和现状

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

1、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明确规定必需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又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给予法律保护,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严禁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这些规范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将进一步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

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会计秩序比较混乱。

1、条线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也就是说,出台的法不能说少,著书立学的学者也挺多,但批“作业”的老师却有限。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企业领导,外部监督部门听命于地方政府,块强线弱。

2、执法检查之弹性化。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检查中发现一企业有意偷漏税X 万元,处理结果:鉴于被查单位态度良好,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免去罚款而补交较少的款数等。

3、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缺乏,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4、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内部和外部负责。可如今在舆论导向上却重效益轻执法。在介绍企业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时,有关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比比皆是,而在维护法纪、顶住压力、如实反映事实的报道却少得可怜,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

(三)、严格规范会计工作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要继续贯彻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保证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实。各级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情况,指导和帮助企业执行好新制度;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

2、继续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也是转变会计管理职能,保证会计规则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

3、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引导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的方针,在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多种办学力量参与会计在职教育。同时,研究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二、会计人员的伦理修养

(一)、会计职业的独特之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断增加,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依据会计信息作出各种决策。因此,从形式上看,会计人员虽仅受聘于企业,但其服务的对象却并不仅局限于该企业,而必须对所有信息使用者及潜在使用者负责。会计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性,必须对社会公众负责。其次,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性,会计环境的千变万化,加深了会计处理对象的复杂性程度。在许多会计处理上,会计制度和准则只能提供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或职业判断标准,而在实际操作中,具体方法的采纳将取决于会计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所作的主观职业判断。

(二)、会计职业的地位

会计职业贯穿于企业内部与外部,通过会计信息的传递,扮演着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角色。

1、会计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会计在社会上主要起到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以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为依据,

在审计报告中表示专业性意见,而有关决策者将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所以,会计工作涉及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各有关部门等多方利益。

2、会计职业在企业中的地位。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但会计是企业组织中的一员,就理应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应当公允地记录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参与企业的各种财务管理决策。

(三)、培养会计人员的伦理意识

会计常常作出具有伦理内涵的决策,其中包括不违反会计法规、准则,但却有悖伦理的决策,而会计的决策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的社会影响效应是不容忽视的。显然,法律法规是无法穷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细节的,也无法对人性作出种种硬性的规定,所以,人们的许多行为是受自己的一套道德准则约束的。

1、会计人员自发的伦理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水平又参差不齐,导致我国许多企业会计信息被严重扭曲。目前在会计队伍中仍有相当一部分的会计人员并没有理解和掌握会计法规、准则,即使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也无法作出合法的或合理的职业判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法》及有关会计法规、准则的真正实施。而另一部分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则恰恰相反,他们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熟悉会计

法规、准则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但是,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缺乏伦理意识,他们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就更大了。

2、会计人员被动形成的伦理意识。会计人员常常在外在环境迫使下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会计伦理。通过法制教育和会计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会计监督的有效进行,将有助于会计人员伦理意识的形成。

(1)增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会计法》针对会计实务中的一些普遍性的违法行为,具体地规定了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刑事处罚,目的在于增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提高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力度,逐步树立会计人员的伦理意识。

(2)加强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包括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企业内部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可以通过严格的职务分工以及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来实现,即处理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应严格分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并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的互相监督机制有利于减少会计人员有意或无意地歪曲会计信息的机会,也造就了一个有助于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会计伦理意识的环境。企业外部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会计监督体系是否完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人员伦理道德的培养。

我国的会计伦理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整会计职业道德将成为我国会

计职业界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当会计界把行业建设的重点从技术领域转变到道德领域时,对于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或许会看得更深刻、更长远。

三、会计的职能和职业道德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对宏观经济发展和对微观企业经营所产生的各种作用。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所以会计模式的主要职能是信息的加工和传递。这是会计自身的内在职能。由于不同国家会计模式的构成和运行方式不同,在会计模式主要职能之外还赋予其不同的社会职能。

1、信息职能 :信息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会计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是借助于特定会计方法,收集加工、记录和报告信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会计从生产过程的附带职能中分离出来,逐渐产生了专门从事处理会计信息的职业和会计组织部门。向企业经营者提供其所需要的经济信息,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2、行为规范职能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进步,需要通过会计核算与记录的业务数量越来越大,参与会计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会计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监督会计人员忠诚与否和考核其工作效率高低的需求,对会计行为的规范职能应运而生。 我国始终非常重视会计的行为规范职能。除了制定和实施规

范会计业务的准则和制度,还颁发并不断修订用于直接约束会计人员行为的法规文件,例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等。

3、资源配置职能:会计的资源配制职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由人们逐渐认识并逐步强化的。会计产生于对剩余产品的计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生活中开始出现合伙与委托代理等形式的两权分离,并发展成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形式,会计开始走出家庭和庄园,逐步演进成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会计的资源配置职能因此更为人们所重视。会计核算中的确认和计量过程,体现了会计的资源配置职能。会计因此而成为传导资源信息,分配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会计核算规范既执行着规范信息活动的职能,同时也执行着规范分配活动的职能。

4、利益保护职能 :利益保护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的延伸。会计制度制约会计人员,还是依据会计准则规范会计信息,都是借助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实现对某些利益主体的保护。长期以来会计的利益保护职能,已经为人们普遍接受,并在会计实践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以实现对特定经济主体的利益保护。

(二)、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几个方面。

1、原则性。原则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典型特征。作为财会工作者,政策观念一定要强,要勇于坚持原则。坚持原

则不仅使财会工作者职业义务感和使命感得以加强,充分利用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管理权,对各种浪费行为和不正之风进行有效抵制。

2、无私性。财务工作要求财会人员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为,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最高原则。无私性集中体现在财务工作者的道德习惯行为上,廉洁奉公,不贪不沾,一尘不染,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作风。

3、服务性。财务工作贯穿于我国四化建设的各行各业、各个部门。财务工作既不能独立于各行各业、各部门之外而存在,又不能置于各行各业各部门之上。财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财会工作者必须树立服务意识。

4、时代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财会人员所维护的不仅仅是企业和国家的利益,还涉及到委托人与受委托人的多方利益。

(三)、健全制度规范职业道德

会计管理制度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措施和办法。

1、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即明确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总会计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会计

机构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明确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机构的分工与关系;确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 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即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考核办法等。

3、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即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流程和基本方法的规定。

4、内部牵制制度。即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职务分离、钱账分离、物账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

5、稽核制度。即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对有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进行审核、复查的一种制度。

6、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即对原始凭证的开具、接收、传递、使用、保管等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7、定额管理制度。指确定定额制订依据、制订程序、考核方法、奖惩措施等。

8、财产清查制度,指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点、盘查,以保证账实相符。

9、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指确认财务收支审批范围、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及其责任的制度。

10、成本核算制度,即制定企业单位的成本计算、归集、分配的规则。

11、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指定期检查财务会计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促使

领导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制度。等等。

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它能够有效地维护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确保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四)、强化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反映的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第二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本身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健全会计监督,对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水平,对会计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素质

1、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会计职业的特性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就会上顶不住压力,下挡不住诱惑,从而导致造假的发生。

2、在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通过法律的约束,促使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会工作,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担任总会计师。

4、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专业资格“考评”结合制度的基础上,应该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在“考评”中的作用。

5、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

四、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

(一)、财会人员应有的思想意识

从事会计工作的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富有时代精神的“三大意识”。

1、发展意识:会计自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十九世纪中叶爆发了工业革命,确立了工厂制度。

随后,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了制度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取代了原始的工厂制度而成为占绝对优势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最近几十年内,由于人们对物价变动、企业破产、生态环境、社会责任、公司税务等因素高度关注,使会计的内容进一步充实,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系统完整的会计体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工具的创新、社会保险业和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与之相应的又产生了国际会计、企业集团会计、跨国公司会计、合并会计、外币业务会计等等。可以看出会计从来不会停滞不前,总在不断衍生和翻新。这种变化,一方面沿着越来越细微的轨迹发展,另一方面沿着越来越宏观的轨迹发展,如果我们的财会人员没有发展的意识,没有发展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就必然落伍。

2、创新意识:目前,人类正处于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阶段。知识经济,其实质就是高技术经济、高文化经济、高智力经济,是一种区别于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既给传统的会计的发展、创新带来了机遇,与此同时,也给它提出了全方位的、严峻的挑战。技术创新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模式的诞生;金融工具创新呼唤着财务会计的创新;信息技术发展呼唤着财务会计的创新。可见会计人员思想保守、固步自封缺乏创新意识就会被社会淘汰。

3、开放意识:开放是我国的一项深入人心的基本国策。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需要建立与市场

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模式,这当然离不开在准确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引进会计国际惯例,引进西方的财务呈报概念框架。第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往日益频繁、各国经济运行的方式和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日益缩小,国家与地区间的分隔也逐步消除,会计及会计学科的国际一体化将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作为新世纪的财务人员,必须具有开放的意识,以博大的胸襟,对西方会计进行精严的选择,吸取对我有用的东西,推动中国的会计事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二)、财会人员应有的业务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人的能力的挑战,而人的能力又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程度。要想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名合格财会人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作基础。

1、通晓专业理论:按高标准要求,一名出色的财会人员必须有宽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技能。首先会计人员应当了解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并且对这些研究方法要有透彻的领悟和精湛的运用技巧,才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有利于财会人员从最高层次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并运用它指导具体工作。其次会计人员应当熟悉会计基本理论、发展会计理论和比较会计理论。会计基本理论与发展会计理论和比较会计理论之间互为前提、互相制约。财会人员熟悉会计理论,用理论指导会计实务工作,使会计实务工作大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而使会计实务工作

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再是掌握会计应用理论,会计应用理论是研究会计工作量的规定性的理论,对会计实务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指导作用。会计应用理论是会计基本理论的具体化,是联系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桥梁和纽带。会计应用理论与会计实务联系最密切、关系最直接、应用性最强的理论,而且包含许多政策性规定,对此,财务人员就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了解、熟悉阶段上,而要达到准确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程度。

2、善长计算机操作: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计算机现在已部分地取代了书写和计算工具。尽管不少财务人员进行了计算机的普及培训,但与财务工作计算机化的要求相距甚远。所以财务人员的当务之急是要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并能针对本单位、本企业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编制程序、存储信息,财务分析和编制报表。

3、能用外语交流: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特别是会计的国际化趋势加强,财会人员与外国同行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客观上要求他们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种外语。语言是猎取新知识的工具,在“知识爆炸”的社会里,要掌握国外会计领域的新知识、新动向、新趋势,不懂一种外语,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懂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外国语言的人,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很难成为卓有成效的财会人员。

4、会计要从核算为主向预测决策为主转化。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核算信息外,

更要充分发挥其对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职能。从企业外界利益关联着的投资及信贷决策看,随着市场运行的规范化以及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理性化,无论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还是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其依据不再限于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而是包括过去在内,以未来为主的全时序的业绩信息。

(三)、强化教育把会计人员培养成为会计人才

1、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全面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指培养会计人员求知、思维、分析、语言、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识,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经济、财政、市场、管理、组织行为、贸易、金融等知识。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信息系统、审计、非盈利组织会计、国际会计、会计理论以及会计职能有关知识。

2、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会计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自我独立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知识。

3、在会计教育上,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化。现代企业经营呼唤现代会计人才,而培养现代会计人才有赖于实现会计教育的现代化,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会计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立并实施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教育目标。我国传统的教育目标,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操作技能,而

忽视相关知识的传播和能力培养。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这种单一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缺陷也日渐暴露,如会计人员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能力等。

4、实现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的科学化、合理化。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结构有失合理,即会计专业课所占比重较大,而相关学科课程的比重太小,甚至空缺。在教材内容上,侧重于实务性的制度解释,而缺乏应有的理论论述与分析。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要求,有待改革和完善。

5、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因此要适应现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启发式教学方式,以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此外强化案例教学和模拟学习,即根据实际材料,设计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会计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以便使他们加深理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成为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合格人才。

6、搞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强化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技能的测试,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权威性;搞好会计人员继续职业教育,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加强会计

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服务优良的会计队伍。

结论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规范会计行为的根本任务,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原则性、无私奉献、为社会服务、紧跟时代步伐等等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换言之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正因为会计行业的诚信、真实、可靠的职业本质,才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

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人的能力的挑战,而人的能力又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程度。要想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名合格财会人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作基础。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全面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指培养会计人员求知、思维、分析、语言、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识,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经济、财政、市场、管理、组织行为、贸易、金融等知识。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服务优良的会计队伍。

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马琳 张灿辉 发布时间:2005-06-14

摘 要 企业财务管理具有计划作用、控制作用、监督作用和资本运营作用。认为发挥财务 管理的作用要正确处理财务工作与其它管理工作的关系,有一个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一支 高素质的财会队伍。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

企业财务工作包括两部分,一是会计核算,二是财务管理。会计侧重于核算,财务侧重于管 理,二者都以资金运动为工作的对象,会计核算主要从资金运动的事后着手,财务管理则从 资金运动的事前着眼。财务管理是从价值方面对企业进行的管理工作,例如对资金、成本、 利润等方面的管理,这些管理是以货币形式反映了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过程。财务管理 与其他管理工作相比是一种价值形式的综合性管理,因此是企业管理的中心。随着计算机的 普及和应用,财务人员已更多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之中,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加强企业财务管 理。

1 财务管理的作用

1.1 计划作用

财务预测是在认真研究分析有关历史资料、经济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对未来的财务指标做出 估计和判断,制订财务计划的过程。通过预测和分析,找到增收的渠道和节支的途径。财务 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销售预测、资金预测、成本预测和利润预测4个方面。企业的财务计 划要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计划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项资金、预计的收入和经济 效益,也就是说,财务计划是预测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提出资金使用的要求。

1.2 控制作用

财务控制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符合既定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财务控制的内 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做好财务控制工作的前提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健全原始记录,加强定额管理,严格计量验收,定期盘 存财产物资以及制订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制度等。

(2)组织财务计划的实施。编制财务计划只是财务管理的起点,最终要组织计划的执行和 落实,以达到不

断改进工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约支出的目的。在组织计划的执行过 程中,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来评价各项管理工作的质量,为决策提供依 据。 (3)平衡财务收支。平衡财务收支也是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其任务是及时根据实际情况 ,积极调度、合理组织资金,以保证生产的合理需要。平衡财务收支的方法是增加产量、增 加收入以平衡支出;降低消耗、节约开支以平衡收入;此外,还可按规定程序向社会融资或向银行贷款。

1.3 监督作用

财务监督主要 是利用货币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行的监督,具体来说就是对资金的筹集、使用、 耗费、回收和分配等活动进行监督。例如:通过资金周转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企业物 资的占用和使用情况,对这些生产经营资金的形成和使用实行严格的监督,从而促进企业加 强生产技术管理,改进物资供应工作;通过产品成本有关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生产中物化 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推动企业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约消耗、降低成本;通过 利润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管理水平,对利润的形成和分配实行严格 的监督,从而促进企业挖掘潜力、改善管理、节约开支、增加收入。

1.4 资本运营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资本运营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资本运营不仅仅是运营产品 ,而是运营资本。资本运营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采用财务会计中记账、算 账、报账的方法,也不采用管理会计中预测利润的量本利法,而是采用管理会计中投资决策 的理论和方法,采用财务管理中投资组合选择原理、资本结构理论等重要方法,将投资、融 资和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主要内容。

2 如何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2.1 要正确处理财务工作与其它管理工作的关系

财务管理的工作对象是资金运动,只要有资金运动就离不开财务管理。

一个企业 的生产经营活动无外乎供、产、销三个环节,这个过程始终贯穿着资金运动,只是在各个环 节上资金的表现形态不同罢了。在供应阶段资金由货币形态转变为材料形态,生产阶段由材 料形态变为产品形态,在销售阶段由产品形态又回到货币形态。从这里可以看出,财务管理 贯穿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财务工作与其它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BP) 〗从企业目前 的实际工 作来看,普遍存在两个误区:一种认为财务管理就是管钱,只要管住钱就可万事大吉,重资 金,轻核算。上面谈到,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分别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钱”只是这个 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大量的管理工作都蕴含在过程之中。因此,只有加强内部核算,才

能真 正做到节支降耗,否则,“钱”是管不住的。另一种认为财务管理就是管财务部门,把财务 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割裂开来,财务管理的触角不能延伸到各项管理工作之中。财务管理就 成为无本之木,其作用得不到发挥,形成经营和生产“两张皮”。

2.2 要有一个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制度的总称,是企业完成理财工作,处理 各种财务关系,实现财务目标的载体。它同企业的管理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计划经济时 期,煤炭企业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从1993年开始,煤炭企业步入市场, 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由矿务局管理模式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大型企 业集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所属矿(厂)也将逐步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和竞争实体。集团公司与所属矿(厂) 将是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原则,在财务管理模式上, 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享有出资人的权力,成为投资、融资主体,进行资金管理,实施资本运 营。矿(厂)作为独立的经营实体,依法享有独立的经营权,进行资产经营,实现利润最大 化。矿(厂)内部要开展班组核算,将核算主体延深到井区(车间),内部模拟市场,核算 盈亏,实现节支降耗。

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是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的行业,各矿(厂)一般地 理位置分散,矿井生产与生活后勤服务自成体系,企业办社会现象尤为突出。所属单位不单 单是企业,还有庞大的后勤服务系统和众多的非煤厂(网)点。因此,在财务管理模式上不 可一概而论,搞一刀切。

文教、卫生、物业等服务行业应实行高度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资金统一管理,会计人员委 派。这样,既便于统一调度资金,又利于加强财务监督。

矿(厂)以及非煤企业是具有独立经营资格的经营体,责、权、利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其财 务管理体制的独立性,应实行独立核算,独立纳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当前,会计信息 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人把它简单的归结为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其实不然。会计信息 失真实质是一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这种短期行为不仅表现在财务管理上,还表现在生产管 理、技术管理以及人事管理上。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单纯地实行会计委派制是不行的,必须根治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2.3 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

财务工作管理对象特殊,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一是加强会 计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既有专业知识又善于管理的年轻人才,会 计岗位要严格把握任职条件,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

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二是培养良好 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规定是:“敬业爱岗,熟悉法 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机密”。三是要增强法制观念。会计人员应当按 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进行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 、完整。不但要为本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还要使单位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 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监督部门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新颁布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会计法》第六章对单位及其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既是 对会计人员行为的规范,也是对单位负责人不正当干预财务工作的约束,为开展正常的 财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资产

资产就是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例如,现金、银行存款等活钱;还有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固定资产等东西;而专利权、商标权等摸不着的也是资产,投资也属于资产。资产需要能够控制,租用别人的东西,不能算做自己的资产,而租给别人的东西,虽不在自己手里,但仍算做自己的资产。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而且必须是经济资源。所谓经济资源就是能赚钱的东西。象报废的机器就不应记作资产。

二、负债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后用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它又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一般 指时间较短的,一般在一年内或者比一年长但是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比这个长的就是长期负债。如短期借款属于流动负债,期限为几年的银行贷款就是长期负债了。只有目前和过去的业务才会形成当前的债务。对于预期要发生的业务所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债务。负债是将来要支付的经济责任,即使现在没有货币也要作为负债。比如,借款的利息一般半年支付一次,但每月都要记帐,把应付利息作为一项负债处理。负债必须可以估价并且是在以后用现金或其它资产或劳务来偿付的确实的债务,需要有凭有据。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资金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投的钱,即所有者权益,另一部分是借来的钱,也就是债权人的钱。由于借款是一定要还的,当企业经营不好或亏本时,减少的钱是所有者权益,也就是说,亏只能亏股东的。当然,当企业盈利是,所有者权益也会增大,所以所有者权益并不一定等于股东初始的投资额,而是随企业经营好坏而增减。所有者权益不同于负债,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归谁所有,不用偿还。负债表明企业欠谁的钱,是要还的。所有者权益不需要付利息但可参加分红,负债则需要付利息但不可参加分红。在企业破产清算时,要先还负债,有剩余才会偿还给投资者。

四、收入

收入是企业业务中产生的收益,是企业卖出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和将发生的现金流入,或债务的清偿。收入要能用货币计量,且有据可查,必须与相关费用匹配。收入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净额可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故收入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一项基本指标。

五、费用

费用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可以理解为成本。包括为取得营业收入而花的所有可以用钱来衡量的人、财、物的耗费。费用一般包括料、工、费。料指材料;工指人工,可以理解为为人工花的工资;费指各项管理费用,(可以理解为管理人员工资)、财务费用(支付利息)、销售费用(如广告费)。费用与收入要匹配,即凡是取得收入都要付出代价,若费用增长而收入不变,所有者权益就会减少。

六、利润

收入减费用就是利润,要是费用比收入还大,那就是亏损。


相关文章

  • 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现状及提升措施
  • 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现状及提升措施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步 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时 间短.底子薄.规模小等原因,各项制度和管理均不健全,会计工 作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立 ...查看


  • 中小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现状及对策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小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现状及对策 作者:苗年立 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12期 [摘要]中小企业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增加财税收入.推动企业创新.吸纳就业人员.改善 ...查看


  • 浅谈会计电算化目前现状及发展方向
  • 会计实务中国市场2015年第32期(总第847期) 浅谈会计电算化目前现状及发展方向 阮晓莉 (新疆医科大学 计划财务处 会计科,新疆 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在当今互联网技术与工业化不断进步的科技社会,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与全球经济 ...查看


  • 辽宁省中小微企业发展及融资现状分析
  • 摘 要:辽宁省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及融资现状推动着辽宁省经济发展水平,中小微企业为辽宁省的就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必要从学理上为该省的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作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只有从中小微企业发展及融资的特点出发,才能更好认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及融 ...查看


  •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 安阳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 者 颜效楷 院(系) 商学院 专 业年 级 2011 级 学 号 111601047 指导教师 张宁 日 期 2014年12月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颜效楷 (安阳师范学院 ...查看


  • 论内部会计控制现状与建议
  •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企业和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数据,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有效防止徇私舞弊等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 ...查看


  • 浅谈案例教学在中职企业财务会计中的运用
  • 摘要:企业财务会计作为职中会计专业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当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目前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许多有待于完善的地方,改革创新势在必行.笔者针对案例教学这种新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企 ...查看


  • 职业教育中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研究
  •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1-0091-01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8/view-50754.htm 摘要:本文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从教学目标. ...查看


  • 出纳岗位职责风险点(共7篇)
  • 篇一:出纳风险点 第二大队岗位职责风险点和防控措施一览表 篇二:出纳岗位职责风险排查评定表 岗位职权(职责)风险排查评定表 篇三:出纳岗位风险点及对策 出纳岗位风险点及对策 出纳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 ...查看


  •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_姜建芳
  • 工作研究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文/姜建芳 企业信用的良好建立对企业信用管理是有直接影摘 要: 响的,这关系到企业形象的树立,所以,信用管理的合理完善对企业来说非常的重要.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建设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导致企业管理的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