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的茶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陆羽的茶器

作者:云适堂

来源:《海峡茶道》2013年第06期

饮茶作为一种文化在唐代才真正形成。经过唐初期的贞观之治,唐代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人民生活富庶而安逸。同时随着茶场面积和产量的不断扩大,再加上寺院僧人的大力推广,唐代的茶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盛唐时期“茶圣”陆羽《茶经》问世后,更是对茶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茶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及各国与唐朝之间的文化交流。迅速向全世界传播。以“煎茶”为主要饮茶方式的茶艺不仅有了比较科学的操作流程,也诞生了比较统一而专业的茶具。陆羽在《茶经》里对当时的茶器有过详尽的描述,列举如下:

风炉

风炉的形状大都是有足、有通风孔、有送炭出灰孔的鼎状物,用铜铁或泥两种材料制成。唐风炉实物至今还没发现,出土的仅是陪葬的冥器(也就是墓主当时生活用具的迷你仿制品,所以尺寸都不是很大)。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套邢窑(共六件),其中就有风炉。巩县窑黄釉风炉及茶鳆也是非常难得的实物。

“鳆,以生铁为之……内摸土,而外摸沙。土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这是《茶经》对鳆的描述。茶鳆在唐代茶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煮茶的关键环节就在茶鳆里进行。唐朝包容大气、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因而考古发现或遗存至今的唐代茶鳆在外形上富有变化,式样和材质也很丰富多彩。

茶铛

它是风炉和茶鳆的二合一产品。三足可架柴薪煮茶,非常适合野外煮茶。“用槁薪、鼎砺之属,则风炉、灰承、炭挝、火筴、交床等废。”这里说的鼎砺就是融合茶炉茶鳆的简易茶具,也称茶铛。其实鼎锄作为茶具的使用从晋代就开始了。西晋文学家左思《娇女诗》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的诗句。到了唐代,由于唐人天性浪漫喜欢野外煎茶,所以鼎钅/历(茶铛)的出土还是很多的。

茶铫

这是茶鳆的一种变形,有把或系、有流,煮好茶可利出汤。有关茶铫的诗歌也很多,如元稹(779~831年)“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由于旋煮旋饮、急人所需,在唐代又有个名字称“急须”。晚唐五代的邛崃窑就烧制了不少瓷茶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陆羽的茶器

作者:云适堂

来源:《海峡茶道》2013年第06期

饮茶作为一种文化在唐代才真正形成。经过唐初期的贞观之治,唐代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人民生活富庶而安逸。同时随着茶场面积和产量的不断扩大,再加上寺院僧人的大力推广,唐代的茶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盛唐时期“茶圣”陆羽《茶经》问世后,更是对茶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茶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及各国与唐朝之间的文化交流。迅速向全世界传播。以“煎茶”为主要饮茶方式的茶艺不仅有了比较科学的操作流程,也诞生了比较统一而专业的茶具。陆羽在《茶经》里对当时的茶器有过详尽的描述,列举如下:

风炉

风炉的形状大都是有足、有通风孔、有送炭出灰孔的鼎状物,用铜铁或泥两种材料制成。唐风炉实物至今还没发现,出土的仅是陪葬的冥器(也就是墓主当时生活用具的迷你仿制品,所以尺寸都不是很大)。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套邢窑(共六件),其中就有风炉。巩县窑黄釉风炉及茶鳆也是非常难得的实物。

“鳆,以生铁为之……内摸土,而外摸沙。土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这是《茶经》对鳆的描述。茶鳆在唐代茶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煮茶的关键环节就在茶鳆里进行。唐朝包容大气、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因而考古发现或遗存至今的唐代茶鳆在外形上富有变化,式样和材质也很丰富多彩。

茶铛

它是风炉和茶鳆的二合一产品。三足可架柴薪煮茶,非常适合野外煮茶。“用槁薪、鼎砺之属,则风炉、灰承、炭挝、火筴、交床等废。”这里说的鼎砺就是融合茶炉茶鳆的简易茶具,也称茶铛。其实鼎锄作为茶具的使用从晋代就开始了。西晋文学家左思《娇女诗》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的诗句。到了唐代,由于唐人天性浪漫喜欢野外煎茶,所以鼎钅/历(茶铛)的出土还是很多的。

茶铫

这是茶鳆的一种变形,有把或系、有流,煮好茶可利出汤。有关茶铫的诗歌也很多,如元稹(779~831年)“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由于旋煮旋饮、急人所需,在唐代又有个名字称“急须”。晚唐五代的邛崃窑就烧制了不少瓷茶铫。


相关文章

  • 神话故事:茶圣陆羽
  • 陆羽出生于唐时复州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可竟陵这个地方留给陆羽的只是难以言说的辛酸.你只要翻开陆羽写的自传--<陆文学自传>,就能迎面闻到这一浓郁的伤感气息.他写道:"(陆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 ...查看


  •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茶艺表演的录象资料. 师解说.(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 ...查看


  • 林清玄[万古云霄一羽毛]
  • 注册 登录 成都的朋友杨涛带我去参观武侯祠,看看在中国历史上被认为是智慧象征的诸葛孔明.品茶品人生2 K( I  T  g! k 我看到武侯祠入门的地方,有徐悲鸿题的一块匾额"万古云霄一羽毛",对杨涛说:"这匾 ...查看


  • 浅析茶圣陆羽的内在精神境界
  • [摘 要]陆羽不仅注重饮茶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更注重饮茶的精神境界.他设计的饮茶器皿,一方面力求有益于茶汤质,一方面力求古雅美观,一方面力求突显儒家精神.风炉的设计就是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风炉是最能代表陆羽饮茶精神的饮茶器具. [关键词]风炉 ...查看


  • 15级高一语文半期考试试题答案
  • 高一语文下期半期试题参考答案 1.C (C 项的读音分别为:z îu /zh îu ,ju é/ji ǎo ,ru î/nu î.A 项的读音分别为ni ǎo /xi āo ,zhu ï,hu ì/chu án .B 项的读音分别为:n í ...查看


  • 秋天的诗句:寻陆鸿渐不遇
  • 寻陆鸿渐不遇 朝代:唐代 作者:皎然 原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赏析 作者:佚名 这是诗人访友不遇之作.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一些平常而又 ...查看


  • 22陆羽与[茶经]
  • 22.陆羽与<茶经> 学习目标: 1.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经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 ...查看


  • "精行俭德"新解
  • 缪元朗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18日   16 版)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提出"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一说法,被视为中国古代"茶德"说的滥觞,也是陆羽将饮 ...查看


  • 寻陆鸿渐不遇
  •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鉴赏:陆羽和皎然是好友.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陆羽的新居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开始 ...查看


  • 名人与茶 茶圣陆羽生前身后的那些茶事
  • 喝茶这嗜好,南北朝时只有南朝文人爱.<洛阳伽蓝记>里就写,南朝人到北魏首都洛阳住,不吃羊肉喝牛奶,天天吃炖鲫鱼喝清茶.到唐初,因为佛教的推行,和尚们喝茶的习惯才慢慢被其他人学去,但也都是随便瞎喝.而后世许多人都说,在中国喝茶真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