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影响忽必烈的两件事

葛仁考

(邢台学院 法政历史系,河北 邢台 054001)

【内容摘要】刘秉忠是忽必烈最为倚重的汉臣,在上书忽必烈的万言书中,刘秉忠提出“会古酌今”的政治策略,成为影响忽必烈的“附会汉法”的主导思想。对刘秉忠上书忽必烈的时间的考察,就显得较为重要。他竭其所能大量搜罗人才,且不失时机地推荐给忽必烈,从人才建设方面为忽必烈的成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对刘秉忠的年谱的整理也可以看出他和忽必烈关系之亲密。

【关键词】万言书时间;推荐人才;刘秉忠年谱

【作者简介】葛仁考(1969-),男,河北内邱人,历史学博士,邢台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元朝史、河北地方史研究。联系方式:[1**********];0319—3650030.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刘秉忠(1216—1274),元代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原名侃,字仲晦,自号藏春散人。曾出家为僧,法号子聪。元代汉人中唯一高居太保职位的大臣。他不仅引领了元初最强大的汉人政治集团——邢州学派,而且在推动蒙古帝国走向中原传统王朝方面建立了卓越功勋。学界对其辅助忽必烈潜邸建功、建立元初制度、修建两都、文学成就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①]。本文拟从刘秉忠思想角度和人才建设方面,简要考索,进一步突出其对忽必烈的影响。

一、《万言书》的上书时间

一定程度上,蒙元王朝由草原方式经营向中原王朝统治的过渡,是经过蒙古政治文化和中原传统政治文化磨合,最终由忽必烈赏识的汉族士人创置,并借助于忽必烈的威势推行开来。《元史·百官志》开篇对这一过程做了说明:

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国俗淳厚,非有庶事之繁,惟以万户统军旅,以断事官治政刑,任用者不过一二亲贵重臣耳。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术用之。金人来归者,因其故官,若行省、若元帅,则以行省元帅授之。草创之初,固未暇为经久之规矣。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体统既立,其次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有宣慰司,有廉访司。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此处所言“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是我们理解元代汉族士人推行忽必烈政治文化转型的重要话语。对于刘秉忠和许衡两人又可以做不同理解。前者“上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刘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故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②]后者坚持“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③]对此有学者称之:“刘秉忠深解其意,言必参用汉法,许衡性格笃实,坚持必用汉法。”[④]刘秉忠是对忽必烈政策影响最具之人,“朕嗣服而伊始,卿尽力以居多。盖得卿实契于朕心,而独朕悉知于卿意,事皆有验。人匪他求,周旋三十年,不避其难。剀切数百奏,各中其理,共成庶政。”[⑤]除了上述官制以外,从修建两都和宗庙宫室、奏建大元国号、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我们都可以发现刘秉忠对蒙古大朝成为元朝的制度建设方面的巨大贡献,故《元史》本传称“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三公职位“世祖之世,其职常缺,而仅置太保一员。”[⑥]刘秉忠享有唯一太保之职,也就不难理解。刘秉忠曾写诗“大中为体用时巾,酌古宜今道可通。临事若私先有碍,立心非正后无功。”[⑦]从酌古宜今之策的角度研究刘秉忠的思想,或许可以更好的认识忽必烈的“附会汉法”[⑧]。

刘秉忠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万言书》中。它是反映刘秉忠政治理念的集大成作品,在万言书中,刘秉忠提出“宜会古酌今”策略达六处之多。他还“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上书忽必烈。总之,“酌古宜今”当为其政治思想的主要表达。一定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刘秉忠的酌古宜今思想和忽必烈的“附会汉法”是一致的。元朝很多重要文献有“酌古宜今”之类的用语,如:“参详有无情法相应,更为酌古准今”[⑨],“至于国朝,酌古准今”[⑩],等等

忽必烈时代是元代政策的立国之基,故此刘秉忠《万言书》对元代初期治国策略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划意义。对于刘秉忠《万言策》撰写时间,陈得芝先生和周清澍先生有不同看法[11]。按:张文谦《文贞刘公行状》:“(1250)夏上万言策,所陈数十余条皆尊主庇民之事。首言正朝廷、振纪纲,选相任贤,安民固本。执牍以奏。”和李槃《太保刘秉忠赠谥制》“昔侍潜藩,稔闻髙论,适当三接之际,恳上万言之书,盖将举天下而措诸安,以戒为人主者果于毅”,则刘秉忠应于忽必烈潜邸时期上书万言书无疑。但据其行状“庚申(1260)春上正位宸极,召公命之曰:凡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卿其议拟以奏。公即上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深称上意,诏下之日纲举目张,一时人材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另按:李谦《左丞张公神道碑》记载“辛亥,宪宗皇帝践祚。世祖以太弟日侍宸扆,所言率赐俞允。公暨太保数条具时务所当先者,为世祖言,皆奏可施行之。”则刘秉忠曾有两次上书忽必烈,而目前保留在《元史·刘秉忠传》的上书内容虽列为第一次上书,但很多内容又类似于对皇帝而言。据此,则很有可能是本传所言万言书为庚申年上书。

查洪德先生曾言:“(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所著录之《刘文贞公全集》收秉忠文计十卷,其数量相当可观。傅增湘见此书之壬戌年为1922年,距今未远,此书尚有重出之可能,则秉忠文和不见于《藏春集》的诗歌当有望重见于世。”[12]《刘文贞公全集》重见天日之际,当自是这一文本时间确定日期。我们期待着新的发现。

二、举贤荐能

刘秉忠竭其所能大量搜罗人才,且不失时机地推荐给忽必烈。这些人才大多都受到元朝的利用,这是刘秉忠功劳簿上浓重的一笔。先后有刘秉忠推荐而受到元朝政府重用的不下数十人。他们有的位居元朝政府的高层、中枢机构,如官拜右丞、左丞或参知政事、平章政事;有的献身科学技术,取得辉煌成就;还有的成为封疆大吏或地方路府总管。对刘秉忠推荐人才的全面考释进一步把握刘秉忠在元代的政治活动和其突出的政治地位,从而一定程度上对忽必烈时代的选官制度研究提供依据。

作为最早跟随忽必烈的汉族士人,推荐人才成为刘秉忠最重要的任务,时人称其“栽培桃李,遍满君门。身为师宾,门多卿相。”[13]“闲燕之际,每承顾问,辄推荐南州人物可备器使者宜见录用。由是弓旌之所招、蒲轮之所迓,耆儒硕德、奇才异能之士,茅拔茹连至无虚月。逮今三十年间,扬历朝省、班布郡县,赞维新之化、成治安之功者,皆公平昔推荐之余也。”[14]刘秉忠诗词也表达了如此心态:“好把中原麟凤,网来祥瑞皇家”[15]。刘秉忠眼里的人才不拘一格,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给与不同的安排。“随其巨细长短”,做到“尽其才而用之”,从而“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16]

刘秉忠首推当为邢州籍士人及主政邢州的官吏。张文谦为邢州沙河人,与刘秉忠少年同学,1247年,忽必烈驿召至王府。马亨,邢州南和人,1250年,刘秉忠回乡期间推荐马亨为忽必烈幕府的理财人物。张易[17]、王恂虽然非本籍,但俱就学于邢州紫金山,故也算作这一类。王显祖,字继先,其先泽州之高平县人,壬辰之乱中,祖父王定避地于邢台“因而家焉”。“己未冬,宪宗皇帝出征军次巨鹿时,世祖皇帝龙潜护驾太保刘文贞公实从与节副公有旧,引公(王显)入见。公年十四,状貌屹然,有奇伟气,天颜喜悦,酌酒赐之。”[18]在邢州新政中,李惟简、张耕、刘肃是刘秉忠住荐给忽必烈的优秀地方官员。尽管刘秉忠为忽必烈政府推荐很多人才,但是“嫌于私亲,独不及秉恕。”[19]刘秉恕是刘秉忠的胞弟,后被忽必烈征召成为幕府的早期人员。

刘秉忠推荐的其它人才大体可分为耆儒硕德之辈、经世治国之才、奇才异能之类、青年才俊之士。

耆儒硕德之辈主要是李德辉、尚文、王博文、陈元凯、赵安世。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岁丁未,用故太傅刘文贞公秉忠荐,征至潜藩,俾侍今皇太子讲读。”[20] 后任燕京宣抚使、山西宣慰使、太原路总管、安西王相、安西行省左丞等职,为政多美名。尚文,字周卿,祁州深泽人。“(至元)二年(1265),始立朝仪,诏魁贤巨德者,讨论详定,太保刘文贞公秉忠荐公(尚文)参预。凡常朝朔望起居、元日、冬至会觐,册拜内外文武。仗卫布置。服色差等,图象规制,皆公掌之。节次入奏,清问所及,必公条对明白。”[21] 他是协助刘秉忠制订朝仪的主要人员,“以中书平章政事致仕”[22]。与王恽齐名的任城人王博文[23],“既谒寥休,伟其豪英。力荐于上,与之同升。”[24]后为御史中丞。京兆万年人陈元凯,字时举,“至元三年,裕宗皇帝在东宫。太保刘文贞公以公(陈元凯)才德荐。自是扈从往来两都数顾问。”[25]后为政地方多年,颇受好评。归德人赵安世,字言佐,“公(赵安世)居次,性敏悟,知读书,负才略,号为能,治烦冗。中统初元,世皇龙德在御,豪俊云附。太保刘文正公最被简知,不肯轻荐士,尝举公可信用,上深嘉纳。”[26] 后为温州选课都提举。

经世治国之才主要指王文统、程思廉、贾居贞、潘泽。王文统,字以道,北京路大定府人。1257年,忽必烈攻宋期间,刘秉忠举荐王文统。很快得到忽必烈重用。有学者指出“任命一个在汉人儒士与汉人军阀中名声不算好的王文统,其原因就是由于刘秉忠的推荐”[27]。程思廉,东胜州人,“中统建元,用太保刘文贞公荐,事裕皇于春宫,服勤守恪,特被眷遇,令监印宥省。”[28]程思廉历任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云南御史中丞、河东山西廉访使等职,因多年从事监察工作,“刚正疾恶,言事剀切,如请早建储贰、访求贤俊、辨车服、议封谥、养军力、定律令,皆急务也。”[29]贾居贞,“太保刘文正公奏公参知政事”[30]。潘泽,字泽民,宣德府人,“公(潘泽)读书壮而游先师鲁斋左丞许公之门,尽戛故习而气质大变,养亲不违其志。……用太保刘文贞公荐,由从事太府监擢监知事,转贰左藏库使,出再提举织染局金符。”[31]

奇才异能之类主要为至温、田忠良和靳德进。至温,字其玉,本邢州郝氏子,“故太保刘文贞公长师一岁,少时相好也。……荐师可大用,得召见与语,大悦,将授以官,弗受,曰:天下佛法流通臣僧之愿,富贵非所望也。……世祖征云南还,刘公请承制锡师号曰佛国普安大禅师,总摄关西五路、河南南京等路、太原府路、邢洛磁怀孟等州僧尼之事,刻印以赐。”[32]田忠良官太常,以阴阳术数获得忽必烈信任,成为继承刘秉忠的术士。刘秉忠、田忠良这一明显具有忠君色彩的命名明显显示了古代帝王对他们的器重、期望和要求。对田忠良的举荐就是刘秉忠对自己的行为的一种诠释。“尝识太保刘秉忠于微时。秉忠荐于世祖,遣使召至。帝视其状貌步趋,顾谓侍臣曰:「是虽以阴阳家进,必将为国用。」”[33]靳德进,字仲和,大名人。“父殁益自厉于学,尤精天文象数。会诏太傅刘文贞公选司天官属,试补三式科管(幻)[勾]。”[34]王构,字肯堂,潍州人,“贾文正公居贞一见,馆以教其子,载与来京师。时太保刘文正公、王文康公、王文忠公持荐士权,即辟为权国史院编修官”。[35]

青年才俊之士主要有王倚、郑鼎。王倚,字辅臣“中统初,选良家子入侍东宫。公甫弱冠,仪观甚伟,气宇粹然。太保刘公秉忠见而器之,引以与选。”[36] 郑昂霄的伯父郑鼎,“用庄靖李先生、太保刘公荐扈从西征、南伐有功。尝负世皇度雪山,拥世皇度金沙河。世皇深嘉其忠而戒其骁勇,以平阳、太原万户戍蕲黄,移戍鄂州。”[37]

当然,除了上述英才以外,刘秉忠还举荐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高伯松,“太保相公下招,权人户南宛平县事”[38]。

附录:

刘秉忠年谱

金宣宗贞祐元年、蒙古太祖八年 癸酉(1213)

七月,蒙古军大举攻金。

八月,金胡沙虎杀卫绍王,迎宣宗至中都即皇帝位,改元贞祐。

秋,蒙古军分三道南下,术赤等率领的右路军循太行而南,邢州被攻下。

是年,蒙古军尽拔河北郡县,惟中都、通、顺、真定、清、沃、大名、东平等十一城不下。

金宣宗贞祐二年、蒙古太祖九年 甲戌(1214)

三月,金中都被围,死者不可胜计。

五月,金南迁汴京为都。

七月,金帝经定兴、邢州内丘、彰德等地至汴京。是为贞祐南迁。

自是年,河北残破,人口锐减。

金宣宗贞祐三年、蒙古太祖十年 乙亥(1215)

八月,邢州程邦杰起义反金。

一岁  金宣宗贞祐四年、蒙古太祖十一年丙子(1216)

三月,金沧州经略副使张文收复邢州。

是年,刘秉忠生于邢州。

二岁 金宣宗兴定元年、蒙古太祖十二年 丁丑(1217)

八月,蒙古建行省于燕云,成吉思汗命木华黎经略太行之南。

五岁  金宣宗兴定四年、蒙古太祖十五年庚辰(1220)

八月,蒙古招降金“九公”中势力最大的恒山公武仙,任命其为河北西路兵马副都元帅,史天倪被蒙古军任命为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

是年,武贵归降蒙古,蒙古占领邢州,设立邢州都元帅府,武贵为元帅。刘秉忠的父亲刘润被任命为元帅府副都统,寻升都统。

邢州有赵大王者,聚众数千据守任县固城水寨,史天泽集诸路兵攻之不下。

八岁 金宣宗元光二年、蒙古太祖十八年 癸未(1223)

入学读书,为诸生称首。

十岁  金哀宗正大二年、蒙古太祖二十年乙酉(1225)

三月,武仙杀史天倪叛蒙。

七月,宋彭义斌由山东进军,招降邢、洺、磁等州。

是年,武仙兄武贵相应叛乱,叛军占据邢州。

十二岁 金哀宗正大四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 丁亥(1227)

蒙古统帅孛鲁(木华黎子)命部将何实攻取邢州,授便宜行元帅府事。刘润被署为邢州录事。

是年,金军尽弃河北、山东关隘,力守河南,保潼关,以二十万兵力守卫东西两千里战线。

十三岁 金哀宗正大五年、蒙古拖雷监国元年 戊子(1228)

刘秉忠以父为录事,为质于元帅府。元帅何实以“此儿骨格非常,他日必贵”为由,不使列质子班,命僚佐教之文艺,置之幕司。刘秉忠立志为学,诗文字书与日俱进,同辈诸生莫得窥其涯际。

十七岁 金哀宗开兴、天兴元年、蒙古太宗四年 壬辰(1232)

十二月,蒙古遣使与宋,约定夹攻金国,蒙古许以河南之地归宋。

是年,刘秉忠成为邢州节度使赵瑨幕僚。

十九岁 金哀宗天兴元年、蒙古太宗六年 甲午(1234)

一月,金哀宗逃亡蔡州,蒙金联兵围攻,哀宗自杀,金亡。

二十一岁 蒙古太宗八年 丙申(1236)

刘秉忠母亲去世,为母守孝。

是年,蒙古对中原民户分赐,真定为拖雷皇后汤沐邑,邢州、洺州、磁州分给答剌罕孛鲁带家族。

二十三岁 蒙古太宗十年 戊戌(1238)

是年,邢州元帅府赵瑨等官员推荐天宁寺洪泰法师邀请虚照禅师主持天宁寺。经过虚照禅师的刻意经营,天宁寺成为邢州著名佛寺。

是年春,刘秉忠遁居武安县之清化。后迁往滴水涧,与全真道道士一起生活,受其影响,打算前往全真道的发源地关陕地区。不久,受好友至温影响,与其一起参见西京宝胜明公,考虑加入佛教。天宁寺虚照禅师派遣其弟子颜仲复前去武安,招致刘秉忠。从此,刘秉忠披剃出家,法号子聪,开始长达二十七年的僧人生活。

七月,因发生严重蝗灾,邢州人逃难者甚多。虚照禅师受到妹夫的邀请,前往云中一带,刘秉忠随同而去。

二十四岁 蒙古太宗十一年 己亥(1239)

秋,虚照禅师返还邢州。刘秉忠留居南堂寺,潜心于天文、阴阳、三式六壬等学问的教习生涯。

二十七岁 蒙古乃马真皇后称制元年 壬寅(1242)

忽必烈遣使召海云禅师北上蒙古讲授佛法。刘秉忠跟随海云前往和林。因精通阴阳天文之书,受到忽必烈器重,被留驻忽必烈藩府。自此开始陪伴忽必烈的政治生涯,人称聪书记。

三十一岁 蒙古定宗元年 丙午(1246)

刘秉忠父刘润去世。哀闻传至和林。忽必烈温言慰谕。

三十二岁 蒙古定宗二年 丁未(1247)

是年春,忽必烈赠送黄金百两,遣使护送刘秉忠还邢州葬父。

六月,至邢州,作《丁未始还邢台》,虽然其时以僧人面目出世,却依通礼,服斩衰。

十月,安葬祖父母及父母灵柩于邢州邢台县之贾村。

三十三岁 蒙古定宗三年、海迷失称制元年 戊申(1248)

三月,定宗贵由死。得到拔都的允许,贵由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取得在忽邻勒台推选出新大汗之前作为帝国摄政者的资格。受到拔都的影响,蒙古汗位出现由窝阔台家族向拖雷家族转移的迹象。

十二月,忽必烈急召刘秉忠北上。

三十四岁 海迷失称制二年 己酉(1249)

春,过中山,访求一时俊才,遇到王恂。回到忽必烈王府。

三十五岁  海迷失称制三年 庚戌(1250)

夏,给忽必烈上书万言策。

是年,忽必烈选择良吏试治邢州。因治理邢州,刘秉忠再次回到家乡,作《庚戌再还邢台》。还乡之际,从中山携带王恂。后至紫金山,与张文谦、张易、王恂、郭守敬等共同演习天文术数之学,是为以后“邢州术数家”群体的发端。在邢州期间,与邢州安抚使李惟简、原金朝状元公王颚多有交游。

是年,窝阔台家族和拖雷家族达成协议,召开忽邻勒台大会。这次由拖雷系和术赤系控制大会在阿剌豁马黑举行。

三十六岁 蒙古宪宗元年 辛亥(1251)

夏,在斡难——怯绿连地区的阔兀帖阿阑召开正式的忽邻勒台大会,确认蒙哥为新的蒙古大汗并举行登基仪式。落选的窝阔台系候选人脑忽和失烈门等人计划在忽邻勒台大会刺杀蒙哥。因局势失利,刺杀行动失败,引起蒙哥集团对反对势力的大规模清洗,蒙古统治权完全过渡到拖雷家族。

七月,蒙哥任命皇弟忽必烈总治漠南军国庶事。忽必烈开府金莲川(今河北省沽源县北)。

三十七岁 蒙古宪宗二年 壬子(1252)

五月初八,刘秉忠的恩师虚照禅师圆寂。

六月,忽必烈于曲先恼兒之地觐见宪宗蒙哥,奉命帅师征云南。

七月丙午,忽必烈率部队祃牙西行,刘秉忠、张文谦等人跟随忽必烈南征。

是年,因邢州安抚司断事官脱兀脱自恃为蒙古权贵,与李惟简、赵良弼等人的智力观念产生冲突。刘秉忠、张文谦建议由张耕、刘肃为邢州安抚司主要官员。忽必烈采纳了该项建议。这些官员择可劳而劳、因所利而利,邢州由此得以大治。

是年,郭守敬负责邢州水利工程,经过四十天的劳苦挖出淹没几近三十年的豫让石桥。当时著名诗人元好问写下《邢州新石桥记》,纪念张耕、刘肃、郭守敬等人。

三十八岁 蒙古宪宗三年 癸丑(1253)

春,虚照禅师圆寂讣闻传至朔方,刘秉忠正在忽必烈藩府商议迁舍利子于天宁寺。忽必烈遂赠送资财,为修建舍利塔的资金。

十二月,蒙古军队包围大理城。

是年,刘秉忠向忽必烈举荐王恂。忽必烈召见王恂于六盘山,命其以伴读的身份辅导真金。

三十九岁 蒙古宪宗四年 甲寅(1254)

因大理国主高祥拒绝投降命,斩杀蒙古信使后逃亡而去,忽必烈大怒,将屠其城。刘秉忠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为由,与张文谦、姚枢进谏:“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

忽必烈自大理返回,驻扎在桓、抚二州一带,并重新建立抚州。冬驻扎固图之地。

四十岁 蒙古宪宗五年 乙卯(1255)

春,忽必烈复驻桓、抚间,冬驻奉圣州北。

四十一岁 蒙古宪宗六年 丙辰(1256)

三月,忽必烈命刘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

四十二岁 蒙古宪宗七年 丁巳(1257)

春,宪宗命其亲信阿蓝答儿、刘太平对忽必烈的京兆、河南封地大加钩考,引发兄弟二人之间矛盾。

十二月,经过姚枢等人劝说,忽必烈前往也可迭烈孙之地觐见蒙哥,兄弟和好,并商议攻宋事宜。蒙哥命忽必烈统东路兵,约定明年为期,大举攻宋。

四十三岁 蒙古宪宗八年 戊午(1258)

十一月初三日,忽必烈军队祃牙于开平东北,启程攻宋。

四十四岁 蒙古宪宗九年 己未(1259)

历时三年,城郭建成,名之为开平。

二月,忽必烈大会诸王军队于邢州。

八月三十日,忽必烈军队抵达江北。

九月初一日,因蒙哥死于前线,亲王穆哥自合州钓鱼山遣使来告,且请忽必烈回归蒙古以承继汗位。忽必烈以“不可无功而返”为由断然加以拒绝。

九月初三日,蒙古军队开始渡江作战。不久,开始围困鄂州。

润十一月初二日,蒙古大军暂时解除攻宋事宜,开始北还。

是年,刘秉忠跟随大军伐宋,再次以云南大理所言称颂忽必烈,使民众全活者甚多。攻打鄂城时,因南宋贾似道作木栅环城,一夕而成,忽必烈大为感慨,环顾扈从诸臣是否可有类似贾似道的能人为我所有。刘秉忠、张易以“山东王文统,才智士也,今为李璮幕僚”应对。此举造成明年王文统成为中书省平章政事的结果。

四十五岁  元世祖中统元年 庚申(1260)

三月初一日,以亲王合丹、阿只吉为首的西道诸王,以塔察儿、也先哥、忽剌忽儿、爪都为首的东道诸王东道诸王等蒙古诸王四十余人,再加上蒙古勋贵霸都鲁、兀良哈台等人齐聚开平,举行忽邻勒台大会。二十四日,大会奉忽必烈即皇帝位。是日,以牙老瓦赤(《元史》作祃祃)、赵璧、董文炳为燕京路宣慰使。

四月初一日,立中书省,以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以八春、廉希宪、商挺为陕西、四川等路宣抚使,赵良弼参议司事,粘合南合、张启元(即张易)为西京等处宣抚使。初四日,向天下颁布王颚撰写的即位诏书。凡此种种,表现了忽必烈向汉人昭示仿效传统中原王朝的决心。是月,阿里不哥僭号于和林城西按坦河。

五月十九日,忽必烈建元中统。二十七日,以阿里不哥反,诏赦天下。由此开始,兄弟之间长达五年的汗位争夺战争。

四十六岁  元世祖中统二年 辛酉(1261)

五月十七日,诸位宰相再次定拟大名、西京、北京赋税户口。刘秉忠与他们见于李虞卿宅,略话而退。

六月七日,王文统由开平回归燕京,刘秉忠派僧人赠送两匹良马为之饯行。

六月十二日,王文统出发前一天,在南屏庵,刘秉忠名左右列队迎候,对王文统极为恭敬,极尽宾主之礼节。

六月十四日,会食史天泽行馆。受赠洒墨玉盂斚赠。以《玉镜》为题,刘秉忠要求在座诸人赋诗。杨果写下“涂抺手照人,毋用太分明”诗句,刘秉忠对此表示赞同。

六月三十日,忽必烈赏赐僧子聪(刘秉忠)怀孟、邢州田各五十顷。

八月十九日,王恽同雷膺、游显赴南平山辞别,时刘秉忠入坛无法相见。游显于庵门外大呼告别。时史天泽第四子史杠在此侍候刘秉忠,遂代为置酒送别。

四十七岁  元世祖中统三年 壬戌(1262)

二月二十三日,山东李璮叛,其岳父中书省平章政事王文统被牵连,再加上二人之间往来的书信被发现,忽必烈极为痛恨,召窦默、姚枢、王鹗、僧子聪(刘秉忠)及张柔等大臣,征求他们对王文统的处置意见,刘秉忠等文臣皆言“人臣无将,将而必诛”。独张柔以“宜剐”应对。世祖要求他们一起回答。皆曰:“当死。”王文统遂被诛杀。

九月初九日,改邢州为顺德府,洺、磁、威三州隶之。

四十八岁 元世祖中统四年 癸亥(1263)

五月初九日,升开平府为上都,元朝两都制度由此形成。

四十九岁 元世祖中统五年、至元元年 甲子(1264)

七月二十八日,阿里不哥因自昔木土之败,不复能军,与诸王玉龙答失、阿速带、昔里给及谋臣不鲁花、忽察、秃满、阿里察、脱忽思等南下归降,忽必烈念及诸王均成吉思汗后裔,不再追究,而对谋臣全部杀死。

八月十二日,命刘秉忠同议枢密院事,翰林学士承旨王鹗上奏忽必烈为刘秉忠“正衣冠”,忽必烈下诏复其姓刘氏,易名秉忠,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十五日,刘秉忠与王鹗、张文谦、商挺进言:“燕王既署相衔,宜于省中别置幕位,每月一再至,判署朝政。”十六日,忽必烈以平定内乱为由,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

五十岁 元世祖至元二年 乙丑(1265)

十二月十九日 忽必烈赐金刘秉忠五十两。

五十一岁 元世祖至元三年 丙寅(1266)

是年,忽必烈命太保刘秉忠考古制创建宗庙神主。

五十二岁 元世祖至元四年 丁卯(1267)

一月,忽必烈命刘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元朝宗庙宫室。

五月二十二日,刘秉忠好友至温圆寂于桓州天宫寺。

五十三岁 元世祖至元五年 戊辰(1268)

十月二十一日,刘秉忠主持建造的大都宫城完工,请求辞去(参)领中书省事一职,忽必烈许之,保留太保职位。

五十四岁 元世祖至元六年 己巳(1269)

一月初八日,太保刘秉忠、大司农孛罗奉旨,命赵秉温、史杠访前代知礼仪者肄习朝仪。

不久,刘秉忠以”二人习之,虽知之,莫能行”为由,请增加至十人。遂征用周铎、刘允中、尚文、岳忱、关思义、侯祐贤、萧琬、徐汝嘉等八位儒生,跟随亡金故老乌古伦居贞、完颜复昭、完颜从愈、葛从亮、于伯仪以及国子祭酒许衡、太常卿徐世隆,稽诸唐《开元礼》及亡金礼仪等古典,参以时宜,沿情定制,加以演习,百日而毕。

五十五岁 元世祖至元七年  庚午(1270)

二月初六日  忽必烈在其行宫,观看刘秉忠、孛罗、许衡及太常卿徐世隆所起朝仪,极为高兴,举酒犒赏他们。

十一月十三日,刘秉忠等上奏建立官典朝仪,忽必烈要求他们与尚书省商讨完备,再来上报。

是年,忽必烈听从诸位臣的建议,派遣礼部侍郎赵秉温礼择翰林侍讲学士窦黙之次女,许配刘秉忠为妻,赐第奉先坊,且以少府宫籍监户给之。

五十六岁 元世祖至元八年 辛未(1271)

十一月十五日,刘秉忠与王磐、徒单公履等人进言:“元正、朝会、圣节、诏赦及百官宣敕,具公服迎拜行礼。”忽必烈准奏。按照刘秉忠的建议,取《易经》“乾元”之义,颁布诏书,建国号为大元。中都改为大都。

五十八岁 元世祖至元十年 癸酉(1273)

九月初七日,因许衡以病辞归,刘秉忠与姚枢、王磐、窦默、徒单公履等向忽必烈建议由太子赞善王恂主持国子监,并请求增置生员,以许衡弟子耶律有尚、苏郁、白栋为助教,以守衡规矩,忽必烈准奏。秉忠等还奏请设置东宫宫师府詹事以次官属三十八人。

五十九岁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

八月十九日,夜,告诫侍者:欲静坐,不召勿来。是夜,唱歌至鸡鸣。

八月二十日,端坐而薨。

十月三十日,忽必烈派遣礼部侍郎知侍仪司事兼秘书少监赵秉温葬刘秉忠于大都西南二十里崇福乡之原。元世祖忽必烈命王磐撰写神道碑,徒单公履撰写墓志铭。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 丁丑 (1517)

十一月二十一日,刘秉忠遗骨被迁回原籍邢台贾村刘氏祖茔。

[①] 关于刘秉忠的研究文章较多,主要有:萧启庆:《忽必烈潜邸旧侣考》(《元代史新探》,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陈得芝:《耶律楚材、刘秉忠、李孟合论——蒙元制度转变关头的三位政治家》(《元史论丛》第九辑);白钢《论元代杰出政治家张易》(《晋阳学刊》1988年第8期)和《建一代成宪的太保刘秉忠》(《文史知识》1985年第3期);孟繁清:《刘秉忠散论》(《金元时期的燕赵文化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查洪德:《刘秉忠文献留存情况之考察》(《文献》2005年第4期)和《刘秉忠文学成就综论》(《文学遗产》2006年第4期)。

[②] 《元史》一五七《刘秉忠传》,中华书局校勘本,1976年。。

[③] 许衡:《鲁斋遗书》卷七《时务五事·立国规模》,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④] 王建军:《元代国子监研究》,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第29页。

[⑤] 李槃:《太保刘秉忠赠谥制》,见:苏天爵:《元文类》卷一一,商务印书馆,1936年。。

[⑥] 《元史》卷八五《百官志一》,第2120页。

[⑦] 刘秉忠:《藏春诗集》卷二《寄冯世昌三首》,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⑧] 郝经:《陵川集》卷三二《立政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

[⑨] 《元典章》卷四《朝纲一·庶务·体例酌古准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

[⑩] 《至正条格》卷三三《斗殴杀人结案详断》,韩国中央研究院编,2007年,第133页。

[11] 陈得芝:《耶律楚材、刘秉忠、李孟合论——蒙元制度转变关头的三位政治家》,《元史论丛》第九辑。周清澍:《忽必烈潜藩新政的成效及其历史意义》,《内陆亚洲历史文化研究——韩儒林先生纪念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2] 查洪德:《刘秉忠文献留存情况之考察》,《文献》2005年第4期。

[13] 徐世隆:《祭太保刘公文》,见:苏天爵:《元文类》卷四八。又见《藏春集》卷六。

[14] 王磐:《太保文贞刘公神道碑铭并序》,《藏春集》卷六。

[15] 刘秉忠:《藏春集》卷五《朝中措赠张仲一》。

[16] 《元史》卷一五七《刘秉忠传》,第3693页。

[17] 张易存世资料很少,学者们基本认同张易为刘秉忠推荐。参见陈得芝、孟繁清上述成果,唐长孺《补元史张易传》(《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和白钢《论元代杰出政治家张易》(《晋阳学刊》1988年第8期)。

[18] 陆文圭:《墙东类稿》卷一四《总管王公行状》,四库全书本。

[19] 《元史》卷一五七《刘秉恕传》,第3694页。

[20] 姚燧:《中书左丞李忠宣公行状》,《牧庵集》卷三十,四部丛刊本。

[21] 孛木鲁翀:《平章政事致仕尚公神道碑》,《元文类》卷六八。

[22] 《元史》卷一七〇《尚文传》,第3988页。

[23] 赵琦:《金元之际的儒士与汉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58页。

[24] 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六四《御史中丞王公诔文》,四部丛刊本。

[25] 赵孟頫:《松雪斋文集》卷九《故嘉议大夫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使陈公碑》,四部丛刊本。

[26] 邓文原:《巴西邓先生文集》卷下《故温州宣课都提举赵公墓志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27] 孟繁清《刘秉忠散论》,《邢台历史文化论丛》,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57页。

[28] 王思廉:《河东廉访使程公神道碑》,见:苏天爵:《元文类》卷六七。

[29] 《元史》卷一六三《程思廉传》,第3830页。

[30] 姚燧:《牧庵集》卷十九《参知政事贾公神道碑》,四部丛刊本。

[31] 姚燧:《牧庵集》卷二二《浙西廉访副使潘公神道碑》。

[32] 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四八《佛国普安大禅师塔铭》,四部丛刊本。

[33] 《元史》卷二〇三《方技传·田忠良传》,第4536页。

[34] 赵孟頫:《故昭文馆大学士资德大夫遥授中书右丞啇议通正院事领太史院事靳公墓志铭》,《松雪斋文集》卷九,四部丛刊本。

[35] 袁桷:《清荣居士集》卷三十二《翰林承旨王公请谥事状》,四部丛刊本。

[36] 刘因:《静修先生文集》卷一六《大元故正议大夫礼部尚书王公神道碑铭》,四部丛刊本。

[37] 刘岳申:《申斋集》卷九《元通奉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郑公墓志铭》,四库全书本。

[38] 《大都路宛平县永安乡魏家庄故奉训大夫高公神道碑》,见:齐心 主编:《北京元代史迹图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第65页。

葛仁考

(邢台学院 法政历史系,河北 邢台 054001)

【内容摘要】刘秉忠是忽必烈最为倚重的汉臣,在上书忽必烈的万言书中,刘秉忠提出“会古酌今”的政治策略,成为影响忽必烈的“附会汉法”的主导思想。对刘秉忠上书忽必烈的时间的考察,就显得较为重要。他竭其所能大量搜罗人才,且不失时机地推荐给忽必烈,从人才建设方面为忽必烈的成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对刘秉忠的年谱的整理也可以看出他和忽必烈关系之亲密。

【关键词】万言书时间;推荐人才;刘秉忠年谱

【作者简介】葛仁考(1969-),男,河北内邱人,历史学博士,邢台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元朝史、河北地方史研究。联系方式:[1**********];0319—3650030.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刘秉忠(1216—1274),元代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原名侃,字仲晦,自号藏春散人。曾出家为僧,法号子聪。元代汉人中唯一高居太保职位的大臣。他不仅引领了元初最强大的汉人政治集团——邢州学派,而且在推动蒙古帝国走向中原传统王朝方面建立了卓越功勋。学界对其辅助忽必烈潜邸建功、建立元初制度、修建两都、文学成就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①]。本文拟从刘秉忠思想角度和人才建设方面,简要考索,进一步突出其对忽必烈的影响。

一、《万言书》的上书时间

一定程度上,蒙元王朝由草原方式经营向中原王朝统治的过渡,是经过蒙古政治文化和中原传统政治文化磨合,最终由忽必烈赏识的汉族士人创置,并借助于忽必烈的威势推行开来。《元史·百官志》开篇对这一过程做了说明:

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国俗淳厚,非有庶事之繁,惟以万户统军旅,以断事官治政刑,任用者不过一二亲贵重臣耳。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术用之。金人来归者,因其故官,若行省、若元帅,则以行省元帅授之。草创之初,固未暇为经久之规矣。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体统既立,其次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有宣慰司,有廉访司。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此处所言“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是我们理解元代汉族士人推行忽必烈政治文化转型的重要话语。对于刘秉忠和许衡两人又可以做不同理解。前者“上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刘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故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②]后者坚持“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③]对此有学者称之:“刘秉忠深解其意,言必参用汉法,许衡性格笃实,坚持必用汉法。”[④]刘秉忠是对忽必烈政策影响最具之人,“朕嗣服而伊始,卿尽力以居多。盖得卿实契于朕心,而独朕悉知于卿意,事皆有验。人匪他求,周旋三十年,不避其难。剀切数百奏,各中其理,共成庶政。”[⑤]除了上述官制以外,从修建两都和宗庙宫室、奏建大元国号、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我们都可以发现刘秉忠对蒙古大朝成为元朝的制度建设方面的巨大贡献,故《元史》本传称“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三公职位“世祖之世,其职常缺,而仅置太保一员。”[⑥]刘秉忠享有唯一太保之职,也就不难理解。刘秉忠曾写诗“大中为体用时巾,酌古宜今道可通。临事若私先有碍,立心非正后无功。”[⑦]从酌古宜今之策的角度研究刘秉忠的思想,或许可以更好的认识忽必烈的“附会汉法”[⑧]。

刘秉忠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万言书》中。它是反映刘秉忠政治理念的集大成作品,在万言书中,刘秉忠提出“宜会古酌今”策略达六处之多。他还“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上书忽必烈。总之,“酌古宜今”当为其政治思想的主要表达。一定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刘秉忠的酌古宜今思想和忽必烈的“附会汉法”是一致的。元朝很多重要文献有“酌古宜今”之类的用语,如:“参详有无情法相应,更为酌古准今”[⑨],“至于国朝,酌古准今”[⑩],等等

忽必烈时代是元代政策的立国之基,故此刘秉忠《万言书》对元代初期治国策略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划意义。对于刘秉忠《万言策》撰写时间,陈得芝先生和周清澍先生有不同看法[11]。按:张文谦《文贞刘公行状》:“(1250)夏上万言策,所陈数十余条皆尊主庇民之事。首言正朝廷、振纪纲,选相任贤,安民固本。执牍以奏。”和李槃《太保刘秉忠赠谥制》“昔侍潜藩,稔闻髙论,适当三接之际,恳上万言之书,盖将举天下而措诸安,以戒为人主者果于毅”,则刘秉忠应于忽必烈潜邸时期上书万言书无疑。但据其行状“庚申(1260)春上正位宸极,召公命之曰:凡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卿其议拟以奏。公即上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深称上意,诏下之日纲举目张,一时人材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另按:李谦《左丞张公神道碑》记载“辛亥,宪宗皇帝践祚。世祖以太弟日侍宸扆,所言率赐俞允。公暨太保数条具时务所当先者,为世祖言,皆奏可施行之。”则刘秉忠曾有两次上书忽必烈,而目前保留在《元史·刘秉忠传》的上书内容虽列为第一次上书,但很多内容又类似于对皇帝而言。据此,则很有可能是本传所言万言书为庚申年上书。

查洪德先生曾言:“(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所著录之《刘文贞公全集》收秉忠文计十卷,其数量相当可观。傅增湘见此书之壬戌年为1922年,距今未远,此书尚有重出之可能,则秉忠文和不见于《藏春集》的诗歌当有望重见于世。”[12]《刘文贞公全集》重见天日之际,当自是这一文本时间确定日期。我们期待着新的发现。

二、举贤荐能

刘秉忠竭其所能大量搜罗人才,且不失时机地推荐给忽必烈。这些人才大多都受到元朝的利用,这是刘秉忠功劳簿上浓重的一笔。先后有刘秉忠推荐而受到元朝政府重用的不下数十人。他们有的位居元朝政府的高层、中枢机构,如官拜右丞、左丞或参知政事、平章政事;有的献身科学技术,取得辉煌成就;还有的成为封疆大吏或地方路府总管。对刘秉忠推荐人才的全面考释进一步把握刘秉忠在元代的政治活动和其突出的政治地位,从而一定程度上对忽必烈时代的选官制度研究提供依据。

作为最早跟随忽必烈的汉族士人,推荐人才成为刘秉忠最重要的任务,时人称其“栽培桃李,遍满君门。身为师宾,门多卿相。”[13]“闲燕之际,每承顾问,辄推荐南州人物可备器使者宜见录用。由是弓旌之所招、蒲轮之所迓,耆儒硕德、奇才异能之士,茅拔茹连至无虚月。逮今三十年间,扬历朝省、班布郡县,赞维新之化、成治安之功者,皆公平昔推荐之余也。”[14]刘秉忠诗词也表达了如此心态:“好把中原麟凤,网来祥瑞皇家”[15]。刘秉忠眼里的人才不拘一格,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给与不同的安排。“随其巨细长短”,做到“尽其才而用之”,从而“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16]

刘秉忠首推当为邢州籍士人及主政邢州的官吏。张文谦为邢州沙河人,与刘秉忠少年同学,1247年,忽必烈驿召至王府。马亨,邢州南和人,1250年,刘秉忠回乡期间推荐马亨为忽必烈幕府的理财人物。张易[17]、王恂虽然非本籍,但俱就学于邢州紫金山,故也算作这一类。王显祖,字继先,其先泽州之高平县人,壬辰之乱中,祖父王定避地于邢台“因而家焉”。“己未冬,宪宗皇帝出征军次巨鹿时,世祖皇帝龙潜护驾太保刘文贞公实从与节副公有旧,引公(王显)入见。公年十四,状貌屹然,有奇伟气,天颜喜悦,酌酒赐之。”[18]在邢州新政中,李惟简、张耕、刘肃是刘秉忠住荐给忽必烈的优秀地方官员。尽管刘秉忠为忽必烈政府推荐很多人才,但是“嫌于私亲,独不及秉恕。”[19]刘秉恕是刘秉忠的胞弟,后被忽必烈征召成为幕府的早期人员。

刘秉忠推荐的其它人才大体可分为耆儒硕德之辈、经世治国之才、奇才异能之类、青年才俊之士。

耆儒硕德之辈主要是李德辉、尚文、王博文、陈元凯、赵安世。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岁丁未,用故太傅刘文贞公秉忠荐,征至潜藩,俾侍今皇太子讲读。”[20] 后任燕京宣抚使、山西宣慰使、太原路总管、安西王相、安西行省左丞等职,为政多美名。尚文,字周卿,祁州深泽人。“(至元)二年(1265),始立朝仪,诏魁贤巨德者,讨论详定,太保刘文贞公秉忠荐公(尚文)参预。凡常朝朔望起居、元日、冬至会觐,册拜内外文武。仗卫布置。服色差等,图象规制,皆公掌之。节次入奏,清问所及,必公条对明白。”[21] 他是协助刘秉忠制订朝仪的主要人员,“以中书平章政事致仕”[22]。与王恽齐名的任城人王博文[23],“既谒寥休,伟其豪英。力荐于上,与之同升。”[24]后为御史中丞。京兆万年人陈元凯,字时举,“至元三年,裕宗皇帝在东宫。太保刘文贞公以公(陈元凯)才德荐。自是扈从往来两都数顾问。”[25]后为政地方多年,颇受好评。归德人赵安世,字言佐,“公(赵安世)居次,性敏悟,知读书,负才略,号为能,治烦冗。中统初元,世皇龙德在御,豪俊云附。太保刘文正公最被简知,不肯轻荐士,尝举公可信用,上深嘉纳。”[26] 后为温州选课都提举。

经世治国之才主要指王文统、程思廉、贾居贞、潘泽。王文统,字以道,北京路大定府人。1257年,忽必烈攻宋期间,刘秉忠举荐王文统。很快得到忽必烈重用。有学者指出“任命一个在汉人儒士与汉人军阀中名声不算好的王文统,其原因就是由于刘秉忠的推荐”[27]。程思廉,东胜州人,“中统建元,用太保刘文贞公荐,事裕皇于春宫,服勤守恪,特被眷遇,令监印宥省。”[28]程思廉历任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云南御史中丞、河东山西廉访使等职,因多年从事监察工作,“刚正疾恶,言事剀切,如请早建储贰、访求贤俊、辨车服、议封谥、养军力、定律令,皆急务也。”[29]贾居贞,“太保刘文正公奏公参知政事”[30]。潘泽,字泽民,宣德府人,“公(潘泽)读书壮而游先师鲁斋左丞许公之门,尽戛故习而气质大变,养亲不违其志。……用太保刘文贞公荐,由从事太府监擢监知事,转贰左藏库使,出再提举织染局金符。”[31]

奇才异能之类主要为至温、田忠良和靳德进。至温,字其玉,本邢州郝氏子,“故太保刘文贞公长师一岁,少时相好也。……荐师可大用,得召见与语,大悦,将授以官,弗受,曰:天下佛法流通臣僧之愿,富贵非所望也。……世祖征云南还,刘公请承制锡师号曰佛国普安大禅师,总摄关西五路、河南南京等路、太原府路、邢洛磁怀孟等州僧尼之事,刻印以赐。”[32]田忠良官太常,以阴阳术数获得忽必烈信任,成为继承刘秉忠的术士。刘秉忠、田忠良这一明显具有忠君色彩的命名明显显示了古代帝王对他们的器重、期望和要求。对田忠良的举荐就是刘秉忠对自己的行为的一种诠释。“尝识太保刘秉忠于微时。秉忠荐于世祖,遣使召至。帝视其状貌步趋,顾谓侍臣曰:「是虽以阴阳家进,必将为国用。」”[33]靳德进,字仲和,大名人。“父殁益自厉于学,尤精天文象数。会诏太傅刘文贞公选司天官属,试补三式科管(幻)[勾]。”[34]王构,字肯堂,潍州人,“贾文正公居贞一见,馆以教其子,载与来京师。时太保刘文正公、王文康公、王文忠公持荐士权,即辟为权国史院编修官”。[35]

青年才俊之士主要有王倚、郑鼎。王倚,字辅臣“中统初,选良家子入侍东宫。公甫弱冠,仪观甚伟,气宇粹然。太保刘公秉忠见而器之,引以与选。”[36] 郑昂霄的伯父郑鼎,“用庄靖李先生、太保刘公荐扈从西征、南伐有功。尝负世皇度雪山,拥世皇度金沙河。世皇深嘉其忠而戒其骁勇,以平阳、太原万户戍蕲黄,移戍鄂州。”[37]

当然,除了上述英才以外,刘秉忠还举荐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高伯松,“太保相公下招,权人户南宛平县事”[38]。

附录:

刘秉忠年谱

金宣宗贞祐元年、蒙古太祖八年 癸酉(1213)

七月,蒙古军大举攻金。

八月,金胡沙虎杀卫绍王,迎宣宗至中都即皇帝位,改元贞祐。

秋,蒙古军分三道南下,术赤等率领的右路军循太行而南,邢州被攻下。

是年,蒙古军尽拔河北郡县,惟中都、通、顺、真定、清、沃、大名、东平等十一城不下。

金宣宗贞祐二年、蒙古太祖九年 甲戌(1214)

三月,金中都被围,死者不可胜计。

五月,金南迁汴京为都。

七月,金帝经定兴、邢州内丘、彰德等地至汴京。是为贞祐南迁。

自是年,河北残破,人口锐减。

金宣宗贞祐三年、蒙古太祖十年 乙亥(1215)

八月,邢州程邦杰起义反金。

一岁  金宣宗贞祐四年、蒙古太祖十一年丙子(1216)

三月,金沧州经略副使张文收复邢州。

是年,刘秉忠生于邢州。

二岁 金宣宗兴定元年、蒙古太祖十二年 丁丑(1217)

八月,蒙古建行省于燕云,成吉思汗命木华黎经略太行之南。

五岁  金宣宗兴定四年、蒙古太祖十五年庚辰(1220)

八月,蒙古招降金“九公”中势力最大的恒山公武仙,任命其为河北西路兵马副都元帅,史天倪被蒙古军任命为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

是年,武贵归降蒙古,蒙古占领邢州,设立邢州都元帅府,武贵为元帅。刘秉忠的父亲刘润被任命为元帅府副都统,寻升都统。

邢州有赵大王者,聚众数千据守任县固城水寨,史天泽集诸路兵攻之不下。

八岁 金宣宗元光二年、蒙古太祖十八年 癸未(1223)

入学读书,为诸生称首。

十岁  金哀宗正大二年、蒙古太祖二十年乙酉(1225)

三月,武仙杀史天倪叛蒙。

七月,宋彭义斌由山东进军,招降邢、洺、磁等州。

是年,武仙兄武贵相应叛乱,叛军占据邢州。

十二岁 金哀宗正大四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 丁亥(1227)

蒙古统帅孛鲁(木华黎子)命部将何实攻取邢州,授便宜行元帅府事。刘润被署为邢州录事。

是年,金军尽弃河北、山东关隘,力守河南,保潼关,以二十万兵力守卫东西两千里战线。

十三岁 金哀宗正大五年、蒙古拖雷监国元年 戊子(1228)

刘秉忠以父为录事,为质于元帅府。元帅何实以“此儿骨格非常,他日必贵”为由,不使列质子班,命僚佐教之文艺,置之幕司。刘秉忠立志为学,诗文字书与日俱进,同辈诸生莫得窥其涯际。

十七岁 金哀宗开兴、天兴元年、蒙古太宗四年 壬辰(1232)

十二月,蒙古遣使与宋,约定夹攻金国,蒙古许以河南之地归宋。

是年,刘秉忠成为邢州节度使赵瑨幕僚。

十九岁 金哀宗天兴元年、蒙古太宗六年 甲午(1234)

一月,金哀宗逃亡蔡州,蒙金联兵围攻,哀宗自杀,金亡。

二十一岁 蒙古太宗八年 丙申(1236)

刘秉忠母亲去世,为母守孝。

是年,蒙古对中原民户分赐,真定为拖雷皇后汤沐邑,邢州、洺州、磁州分给答剌罕孛鲁带家族。

二十三岁 蒙古太宗十年 戊戌(1238)

是年,邢州元帅府赵瑨等官员推荐天宁寺洪泰法师邀请虚照禅师主持天宁寺。经过虚照禅师的刻意经营,天宁寺成为邢州著名佛寺。

是年春,刘秉忠遁居武安县之清化。后迁往滴水涧,与全真道道士一起生活,受其影响,打算前往全真道的发源地关陕地区。不久,受好友至温影响,与其一起参见西京宝胜明公,考虑加入佛教。天宁寺虚照禅师派遣其弟子颜仲复前去武安,招致刘秉忠。从此,刘秉忠披剃出家,法号子聪,开始长达二十七年的僧人生活。

七月,因发生严重蝗灾,邢州人逃难者甚多。虚照禅师受到妹夫的邀请,前往云中一带,刘秉忠随同而去。

二十四岁 蒙古太宗十一年 己亥(1239)

秋,虚照禅师返还邢州。刘秉忠留居南堂寺,潜心于天文、阴阳、三式六壬等学问的教习生涯。

二十七岁 蒙古乃马真皇后称制元年 壬寅(1242)

忽必烈遣使召海云禅师北上蒙古讲授佛法。刘秉忠跟随海云前往和林。因精通阴阳天文之书,受到忽必烈器重,被留驻忽必烈藩府。自此开始陪伴忽必烈的政治生涯,人称聪书记。

三十一岁 蒙古定宗元年 丙午(1246)

刘秉忠父刘润去世。哀闻传至和林。忽必烈温言慰谕。

三十二岁 蒙古定宗二年 丁未(1247)

是年春,忽必烈赠送黄金百两,遣使护送刘秉忠还邢州葬父。

六月,至邢州,作《丁未始还邢台》,虽然其时以僧人面目出世,却依通礼,服斩衰。

十月,安葬祖父母及父母灵柩于邢州邢台县之贾村。

三十三岁 蒙古定宗三年、海迷失称制元年 戊申(1248)

三月,定宗贵由死。得到拔都的允许,贵由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取得在忽邻勒台推选出新大汗之前作为帝国摄政者的资格。受到拔都的影响,蒙古汗位出现由窝阔台家族向拖雷家族转移的迹象。

十二月,忽必烈急召刘秉忠北上。

三十四岁 海迷失称制二年 己酉(1249)

春,过中山,访求一时俊才,遇到王恂。回到忽必烈王府。

三十五岁  海迷失称制三年 庚戌(1250)

夏,给忽必烈上书万言策。

是年,忽必烈选择良吏试治邢州。因治理邢州,刘秉忠再次回到家乡,作《庚戌再还邢台》。还乡之际,从中山携带王恂。后至紫金山,与张文谦、张易、王恂、郭守敬等共同演习天文术数之学,是为以后“邢州术数家”群体的发端。在邢州期间,与邢州安抚使李惟简、原金朝状元公王颚多有交游。

是年,窝阔台家族和拖雷家族达成协议,召开忽邻勒台大会。这次由拖雷系和术赤系控制大会在阿剌豁马黑举行。

三十六岁 蒙古宪宗元年 辛亥(1251)

夏,在斡难——怯绿连地区的阔兀帖阿阑召开正式的忽邻勒台大会,确认蒙哥为新的蒙古大汗并举行登基仪式。落选的窝阔台系候选人脑忽和失烈门等人计划在忽邻勒台大会刺杀蒙哥。因局势失利,刺杀行动失败,引起蒙哥集团对反对势力的大规模清洗,蒙古统治权完全过渡到拖雷家族。

七月,蒙哥任命皇弟忽必烈总治漠南军国庶事。忽必烈开府金莲川(今河北省沽源县北)。

三十七岁 蒙古宪宗二年 壬子(1252)

五月初八,刘秉忠的恩师虚照禅师圆寂。

六月,忽必烈于曲先恼兒之地觐见宪宗蒙哥,奉命帅师征云南。

七月丙午,忽必烈率部队祃牙西行,刘秉忠、张文谦等人跟随忽必烈南征。

是年,因邢州安抚司断事官脱兀脱自恃为蒙古权贵,与李惟简、赵良弼等人的智力观念产生冲突。刘秉忠、张文谦建议由张耕、刘肃为邢州安抚司主要官员。忽必烈采纳了该项建议。这些官员择可劳而劳、因所利而利,邢州由此得以大治。

是年,郭守敬负责邢州水利工程,经过四十天的劳苦挖出淹没几近三十年的豫让石桥。当时著名诗人元好问写下《邢州新石桥记》,纪念张耕、刘肃、郭守敬等人。

三十八岁 蒙古宪宗三年 癸丑(1253)

春,虚照禅师圆寂讣闻传至朔方,刘秉忠正在忽必烈藩府商议迁舍利子于天宁寺。忽必烈遂赠送资财,为修建舍利塔的资金。

十二月,蒙古军队包围大理城。

是年,刘秉忠向忽必烈举荐王恂。忽必烈召见王恂于六盘山,命其以伴读的身份辅导真金。

三十九岁 蒙古宪宗四年 甲寅(1254)

因大理国主高祥拒绝投降命,斩杀蒙古信使后逃亡而去,忽必烈大怒,将屠其城。刘秉忠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为由,与张文谦、姚枢进谏:“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

忽必烈自大理返回,驻扎在桓、抚二州一带,并重新建立抚州。冬驻扎固图之地。

四十岁 蒙古宪宗五年 乙卯(1255)

春,忽必烈复驻桓、抚间,冬驻奉圣州北。

四十一岁 蒙古宪宗六年 丙辰(1256)

三月,忽必烈命刘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

四十二岁 蒙古宪宗七年 丁巳(1257)

春,宪宗命其亲信阿蓝答儿、刘太平对忽必烈的京兆、河南封地大加钩考,引发兄弟二人之间矛盾。

十二月,经过姚枢等人劝说,忽必烈前往也可迭烈孙之地觐见蒙哥,兄弟和好,并商议攻宋事宜。蒙哥命忽必烈统东路兵,约定明年为期,大举攻宋。

四十三岁 蒙古宪宗八年 戊午(1258)

十一月初三日,忽必烈军队祃牙于开平东北,启程攻宋。

四十四岁 蒙古宪宗九年 己未(1259)

历时三年,城郭建成,名之为开平。

二月,忽必烈大会诸王军队于邢州。

八月三十日,忽必烈军队抵达江北。

九月初一日,因蒙哥死于前线,亲王穆哥自合州钓鱼山遣使来告,且请忽必烈回归蒙古以承继汗位。忽必烈以“不可无功而返”为由断然加以拒绝。

九月初三日,蒙古军队开始渡江作战。不久,开始围困鄂州。

润十一月初二日,蒙古大军暂时解除攻宋事宜,开始北还。

是年,刘秉忠跟随大军伐宋,再次以云南大理所言称颂忽必烈,使民众全活者甚多。攻打鄂城时,因南宋贾似道作木栅环城,一夕而成,忽必烈大为感慨,环顾扈从诸臣是否可有类似贾似道的能人为我所有。刘秉忠、张易以“山东王文统,才智士也,今为李璮幕僚”应对。此举造成明年王文统成为中书省平章政事的结果。

四十五岁  元世祖中统元年 庚申(1260)

三月初一日,以亲王合丹、阿只吉为首的西道诸王,以塔察儿、也先哥、忽剌忽儿、爪都为首的东道诸王东道诸王等蒙古诸王四十余人,再加上蒙古勋贵霸都鲁、兀良哈台等人齐聚开平,举行忽邻勒台大会。二十四日,大会奉忽必烈即皇帝位。是日,以牙老瓦赤(《元史》作祃祃)、赵璧、董文炳为燕京路宣慰使。

四月初一日,立中书省,以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以八春、廉希宪、商挺为陕西、四川等路宣抚使,赵良弼参议司事,粘合南合、张启元(即张易)为西京等处宣抚使。初四日,向天下颁布王颚撰写的即位诏书。凡此种种,表现了忽必烈向汉人昭示仿效传统中原王朝的决心。是月,阿里不哥僭号于和林城西按坦河。

五月十九日,忽必烈建元中统。二十七日,以阿里不哥反,诏赦天下。由此开始,兄弟之间长达五年的汗位争夺战争。

四十六岁  元世祖中统二年 辛酉(1261)

五月十七日,诸位宰相再次定拟大名、西京、北京赋税户口。刘秉忠与他们见于李虞卿宅,略话而退。

六月七日,王文统由开平回归燕京,刘秉忠派僧人赠送两匹良马为之饯行。

六月十二日,王文统出发前一天,在南屏庵,刘秉忠名左右列队迎候,对王文统极为恭敬,极尽宾主之礼节。

六月十四日,会食史天泽行馆。受赠洒墨玉盂斚赠。以《玉镜》为题,刘秉忠要求在座诸人赋诗。杨果写下“涂抺手照人,毋用太分明”诗句,刘秉忠对此表示赞同。

六月三十日,忽必烈赏赐僧子聪(刘秉忠)怀孟、邢州田各五十顷。

八月十九日,王恽同雷膺、游显赴南平山辞别,时刘秉忠入坛无法相见。游显于庵门外大呼告别。时史天泽第四子史杠在此侍候刘秉忠,遂代为置酒送别。

四十七岁  元世祖中统三年 壬戌(1262)

二月二十三日,山东李璮叛,其岳父中书省平章政事王文统被牵连,再加上二人之间往来的书信被发现,忽必烈极为痛恨,召窦默、姚枢、王鹗、僧子聪(刘秉忠)及张柔等大臣,征求他们对王文统的处置意见,刘秉忠等文臣皆言“人臣无将,将而必诛”。独张柔以“宜剐”应对。世祖要求他们一起回答。皆曰:“当死。”王文统遂被诛杀。

九月初九日,改邢州为顺德府,洺、磁、威三州隶之。

四十八岁 元世祖中统四年 癸亥(1263)

五月初九日,升开平府为上都,元朝两都制度由此形成。

四十九岁 元世祖中统五年、至元元年 甲子(1264)

七月二十八日,阿里不哥因自昔木土之败,不复能军,与诸王玉龙答失、阿速带、昔里给及谋臣不鲁花、忽察、秃满、阿里察、脱忽思等南下归降,忽必烈念及诸王均成吉思汗后裔,不再追究,而对谋臣全部杀死。

八月十二日,命刘秉忠同议枢密院事,翰林学士承旨王鹗上奏忽必烈为刘秉忠“正衣冠”,忽必烈下诏复其姓刘氏,易名秉忠,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十五日,刘秉忠与王鹗、张文谦、商挺进言:“燕王既署相衔,宜于省中别置幕位,每月一再至,判署朝政。”十六日,忽必烈以平定内乱为由,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

五十岁 元世祖至元二年 乙丑(1265)

十二月十九日 忽必烈赐金刘秉忠五十两。

五十一岁 元世祖至元三年 丙寅(1266)

是年,忽必烈命太保刘秉忠考古制创建宗庙神主。

五十二岁 元世祖至元四年 丁卯(1267)

一月,忽必烈命刘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元朝宗庙宫室。

五月二十二日,刘秉忠好友至温圆寂于桓州天宫寺。

五十三岁 元世祖至元五年 戊辰(1268)

十月二十一日,刘秉忠主持建造的大都宫城完工,请求辞去(参)领中书省事一职,忽必烈许之,保留太保职位。

五十四岁 元世祖至元六年 己巳(1269)

一月初八日,太保刘秉忠、大司农孛罗奉旨,命赵秉温、史杠访前代知礼仪者肄习朝仪。

不久,刘秉忠以”二人习之,虽知之,莫能行”为由,请增加至十人。遂征用周铎、刘允中、尚文、岳忱、关思义、侯祐贤、萧琬、徐汝嘉等八位儒生,跟随亡金故老乌古伦居贞、完颜复昭、完颜从愈、葛从亮、于伯仪以及国子祭酒许衡、太常卿徐世隆,稽诸唐《开元礼》及亡金礼仪等古典,参以时宜,沿情定制,加以演习,百日而毕。

五十五岁 元世祖至元七年  庚午(1270)

二月初六日  忽必烈在其行宫,观看刘秉忠、孛罗、许衡及太常卿徐世隆所起朝仪,极为高兴,举酒犒赏他们。

十一月十三日,刘秉忠等上奏建立官典朝仪,忽必烈要求他们与尚书省商讨完备,再来上报。

是年,忽必烈听从诸位臣的建议,派遣礼部侍郎赵秉温礼择翰林侍讲学士窦黙之次女,许配刘秉忠为妻,赐第奉先坊,且以少府宫籍监户给之。

五十六岁 元世祖至元八年 辛未(1271)

十一月十五日,刘秉忠与王磐、徒单公履等人进言:“元正、朝会、圣节、诏赦及百官宣敕,具公服迎拜行礼。”忽必烈准奏。按照刘秉忠的建议,取《易经》“乾元”之义,颁布诏书,建国号为大元。中都改为大都。

五十八岁 元世祖至元十年 癸酉(1273)

九月初七日,因许衡以病辞归,刘秉忠与姚枢、王磐、窦默、徒单公履等向忽必烈建议由太子赞善王恂主持国子监,并请求增置生员,以许衡弟子耶律有尚、苏郁、白栋为助教,以守衡规矩,忽必烈准奏。秉忠等还奏请设置东宫宫师府詹事以次官属三十八人。

五十九岁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

八月十九日,夜,告诫侍者:欲静坐,不召勿来。是夜,唱歌至鸡鸣。

八月二十日,端坐而薨。

十月三十日,忽必烈派遣礼部侍郎知侍仪司事兼秘书少监赵秉温葬刘秉忠于大都西南二十里崇福乡之原。元世祖忽必烈命王磐撰写神道碑,徒单公履撰写墓志铭。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 丁丑 (1517)

十一月二十一日,刘秉忠遗骨被迁回原籍邢台贾村刘氏祖茔。

[①] 关于刘秉忠的研究文章较多,主要有:萧启庆:《忽必烈潜邸旧侣考》(《元代史新探》,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陈得芝:《耶律楚材、刘秉忠、李孟合论——蒙元制度转变关头的三位政治家》(《元史论丛》第九辑);白钢《论元代杰出政治家张易》(《晋阳学刊》1988年第8期)和《建一代成宪的太保刘秉忠》(《文史知识》1985年第3期);孟繁清:《刘秉忠散论》(《金元时期的燕赵文化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查洪德:《刘秉忠文献留存情况之考察》(《文献》2005年第4期)和《刘秉忠文学成就综论》(《文学遗产》2006年第4期)。

[②] 《元史》一五七《刘秉忠传》,中华书局校勘本,1976年。。

[③] 许衡:《鲁斋遗书》卷七《时务五事·立国规模》,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④] 王建军:《元代国子监研究》,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第29页。

[⑤] 李槃:《太保刘秉忠赠谥制》,见:苏天爵:《元文类》卷一一,商务印书馆,1936年。。

[⑥] 《元史》卷八五《百官志一》,第2120页。

[⑦] 刘秉忠:《藏春诗集》卷二《寄冯世昌三首》,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⑧] 郝经:《陵川集》卷三二《立政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

[⑨] 《元典章》卷四《朝纲一·庶务·体例酌古准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

[⑩] 《至正条格》卷三三《斗殴杀人结案详断》,韩国中央研究院编,2007年,第133页。

[11] 陈得芝:《耶律楚材、刘秉忠、李孟合论——蒙元制度转变关头的三位政治家》,《元史论丛》第九辑。周清澍:《忽必烈潜藩新政的成效及其历史意义》,《内陆亚洲历史文化研究——韩儒林先生纪念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2] 查洪德:《刘秉忠文献留存情况之考察》,《文献》2005年第4期。

[13] 徐世隆:《祭太保刘公文》,见:苏天爵:《元文类》卷四八。又见《藏春集》卷六。

[14] 王磐:《太保文贞刘公神道碑铭并序》,《藏春集》卷六。

[15] 刘秉忠:《藏春集》卷五《朝中措赠张仲一》。

[16] 《元史》卷一五七《刘秉忠传》,第3693页。

[17] 张易存世资料很少,学者们基本认同张易为刘秉忠推荐。参见陈得芝、孟繁清上述成果,唐长孺《补元史张易传》(《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和白钢《论元代杰出政治家张易》(《晋阳学刊》1988年第8期)。

[18] 陆文圭:《墙东类稿》卷一四《总管王公行状》,四库全书本。

[19] 《元史》卷一五七《刘秉恕传》,第3694页。

[20] 姚燧:《中书左丞李忠宣公行状》,《牧庵集》卷三十,四部丛刊本。

[21] 孛木鲁翀:《平章政事致仕尚公神道碑》,《元文类》卷六八。

[22] 《元史》卷一七〇《尚文传》,第3988页。

[23] 赵琦:《金元之际的儒士与汉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58页。

[24] 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六四《御史中丞王公诔文》,四部丛刊本。

[25] 赵孟頫:《松雪斋文集》卷九《故嘉议大夫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使陈公碑》,四部丛刊本。

[26] 邓文原:《巴西邓先生文集》卷下《故温州宣课都提举赵公墓志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27] 孟繁清《刘秉忠散论》,《邢台历史文化论丛》,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57页。

[28] 王思廉:《河东廉访使程公神道碑》,见:苏天爵:《元文类》卷六七。

[29] 《元史》卷一六三《程思廉传》,第3830页。

[30] 姚燧:《牧庵集》卷十九《参知政事贾公神道碑》,四部丛刊本。

[31] 姚燧:《牧庵集》卷二二《浙西廉访副使潘公神道碑》。

[32] 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四八《佛国普安大禅师塔铭》,四部丛刊本。

[33] 《元史》卷二〇三《方技传·田忠良传》,第4536页。

[34] 赵孟頫:《故昭文馆大学士资德大夫遥授中书右丞啇议通正院事领太史院事靳公墓志铭》,《松雪斋文集》卷九,四部丛刊本。

[35] 袁桷:《清荣居士集》卷三十二《翰林承旨王公请谥事状》,四部丛刊本。

[36] 刘因:《静修先生文集》卷一六《大元故正议大夫礼部尚书王公神道碑铭》,四部丛刊本。

[37] 刘岳申:《申斋集》卷九《元通奉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郑公墓志铭》,四库全书本。

[38] 《大都路宛平县永安乡魏家庄故奉训大夫高公神道碑》,见:齐心 主编:《北京元代史迹图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第65页。


相关文章

  •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
  •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摘要 该文在介绍.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产生背景.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重点及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和实施情况,归纳.总结了我国环境影 ...查看


  • 天体各八卦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 天体各八卦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自然界的各种天体环境可以用不同的八卦描述,各种天体之间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出现各种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各种各样的影响,然而这些影响都可以从各种八卦的相互关系中做出判断和 ...查看


  • 论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
  •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论文分析了中外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现状.阐明了<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首创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要领,指出其精髓是强调政府行为特别是重大联邦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和审查:认为健全环境影响评价的机制,特别 ...查看


  •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200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重大拓展."第一章总则"中明确规定规划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quo ...查看


  • 领导力和影响力
  • 概述: 领导力就是影响他人的能力.理解不同的人为什么会受到影响以及怎样受到影响,有助于使您成为更有效的领导者.本课程关注发生在工作场所的六种影响力.它们是:       强制影响力,源于领导者的处罚权力. 奖赏影响力,源于领导者 ...查看


  • 新旧环评总纲彩色版对比及备注!附总纲word版本
  • 本文来自领航环评培训提供!纯属友情学习![广告] 原文下载请点击左下侧蓝色字体:阅读原文 来源:环保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 HJ2.1-2016代替HJ2.1-2011 2017-01-01实施)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 ...查看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探讨
  •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环境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探讨 Approach on EIA of Economy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张惠芬(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 23 ...查看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1998.11.29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全文] [发文字号]国务院令[第253号] [实施日期]1998.11.29 [唯一标志]21311 [法宝引证码] CLI.2.21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查看


  • 环评师简介
  • 注册环评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并经登记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注册环评工程师是做环境影响评价的最高职称认证,工作对象是所有建设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做出来的文件是建设项目 ...查看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维护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