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历史考察及现实意义

论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历史考察及现实意义

田丽憬郭跃军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党的性质、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一脉相承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对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进行历史探讨,无疑对我国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居安思危的积极情感和高超智慧,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忧患意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日益变得复杂,对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进行历史探讨,使忧患意识真正融入到每一名共产党员兴党爱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之中,对我国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产生1.文化基因。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无论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深深的忧患意识。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里与生俱来带着这种忧患思想根源,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是对传统而厚重的忧患文化的科学继承,带着这种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充满了忧国、忧民、忧党、忧天下的情怀。

2.党性和国情决定。早在一百六十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党的性质和阶级属性作了深刻描述,他们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际,中华民族正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虽然有俄国十月革命革命的胜利指引,但是由于国情不同,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所有这些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历史轨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无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确立过程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每一步完善与发展,都包含着党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患。

1.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中的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大忧虑是如何在一个农民占绝对多数、现代工业又非常落后的国家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经过艰苦探索终于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忧患是:

一、忧虑蒋介石抗日的不坚决,对此毛泽东告诫全党“应该提高对当前时局的警觉性、以准备对付可能的危害中国革命的突然事变。”;

二、忧虑王明一伙儿对国民党的无原则迁就,对此毛泽东明确指出“坚

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1.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思想中的忧患意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针对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的政治风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对此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明确阐明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忧患是中国经济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对此毛泽东指出“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这三十年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员内部可能出现的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产生了忧虑,并对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对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

2.1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面对这种局面,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于1978年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力地鼓舞了人们打开思想的枷锁。面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远不能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邓小平先后提出了“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等著名论断,确定了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深刻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2“三个代表”思想中蕴含的忧患意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基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深刻变革以及党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与时俱进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在新形势下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深深担忧,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号召全党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极大促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2.3“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忧患意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但长期实行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所导致的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的问题越来越凸出,日益增加的经济总量同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党内的腐败现象有所滋生,国际环境也变得更加动荡,这些国情、党情和世情的深刻变化使得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当代中央领导集体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围绕着“如何发展,实现怎样的发展”这个重大问题。

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等重要理念。

三、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是以

唯物主义的态度去主动防范和化解阻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各种问题的积极的忧患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催生理论创新。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发展的历史轨迹。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不同时期的忧患思考上升成为了指导实践的理论和行动纲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进入攻坚阶段,中国共产党更需要科学继承忧患意识,不断创新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地从胜利推向胜利。

2.促进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和经验就是她始终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正是有了这种忧患意识,才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能够主动克服自身不足,保持自己的先进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的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一些党员接受了糖衣炮弹,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偏差,如果长此以往,将会对党的公信力形成严重阻碍,而一个优秀的政党必定与时俱进、深谋远虑。

3.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后,邓小平提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

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此命题已经达成了高度共识,虽然目前总的形势是好的,但受境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稳定的问题时有发生,中国共产党要对已经引起或有可能引起社会动荡的问题保持高度警惕,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发展。

总之,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任重而道远,需要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守好已经取得的成果,开拓出更加辉煌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马恩:《共产党宣言》,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4卷,线装书局出版社1998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作者简介:田丽憬,单位: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郭跃军,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96思政建设__

论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历史考察及现实意义

田丽憬郭跃军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党的性质、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一脉相承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对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进行历史探讨,无疑对我国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居安思危的积极情感和高超智慧,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忧患意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日益变得复杂,对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进行历史探讨,使忧患意识真正融入到每一名共产党员兴党爱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之中,对我国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产生1.文化基因。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无论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深深的忧患意识。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里与生俱来带着这种忧患思想根源,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是对传统而厚重的忧患文化的科学继承,带着这种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充满了忧国、忧民、忧党、忧天下的情怀。

2.党性和国情决定。早在一百六十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党的性质和阶级属性作了深刻描述,他们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际,中华民族正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虽然有俄国十月革命革命的胜利指引,但是由于国情不同,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所有这些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历史轨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无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确立过程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每一步完善与发展,都包含着党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患。

1.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中的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大忧虑是如何在一个农民占绝对多数、现代工业又非常落后的国家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经过艰苦探索终于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忧患是:

一、忧虑蒋介石抗日的不坚决,对此毛泽东告诫全党“应该提高对当前时局的警觉性、以准备对付可能的危害中国革命的突然事变。”;

二、忧虑王明一伙儿对国民党的无原则迁就,对此毛泽东明确指出“坚

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1.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思想中的忧患意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针对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的政治风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对此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明确阐明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忧患是中国经济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对此毛泽东指出“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这三十年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员内部可能出现的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产生了忧虑,并对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对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

2.1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面对这种局面,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于1978年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力地鼓舞了人们打开思想的枷锁。面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远不能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邓小平先后提出了“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等著名论断,确定了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深刻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2“三个代表”思想中蕴含的忧患意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基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深刻变革以及党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与时俱进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在新形势下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深深担忧,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号召全党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极大促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2.3“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忧患意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但长期实行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所导致的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的问题越来越凸出,日益增加的经济总量同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党内的腐败现象有所滋生,国际环境也变得更加动荡,这些国情、党情和世情的深刻变化使得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当代中央领导集体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围绕着“如何发展,实现怎样的发展”这个重大问题。

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等重要理念。

三、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是以

唯物主义的态度去主动防范和化解阻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各种问题的积极的忧患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催生理论创新。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发展的历史轨迹。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不同时期的忧患思考上升成为了指导实践的理论和行动纲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进入攻坚阶段,中国共产党更需要科学继承忧患意识,不断创新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地从胜利推向胜利。

2.促进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和经验就是她始终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正是有了这种忧患意识,才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能够主动克服自身不足,保持自己的先进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的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一些党员接受了糖衣炮弹,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偏差,如果长此以往,将会对党的公信力形成严重阻碍,而一个优秀的政党必定与时俱进、深谋远虑。

3.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后,邓小平提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

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此命题已经达成了高度共识,虽然目前总的形势是好的,但受境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稳定的问题时有发生,中国共产党要对已经引起或有可能引起社会动荡的问题保持高度警惕,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发展。

总之,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任重而道远,需要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守好已经取得的成果,开拓出更加辉煌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马恩:《共产党宣言》,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4卷,线装书局出版社1998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作者简介:田丽憬,单位: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郭跃军,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96思政建设__


相关文章

  • 谈谈大学生增强国家安全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 谈谈大学生增强国家安全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姓名:吴君可 班级:1202(net) 专业:软件开发(net方向)学号:[1**********]3 前言: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向着总体和平的方向发展,但战争的威胁任然存在.局部战争,恐 ...查看


  • 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
  • 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 (一) 其一,"士"人的自我觉醒,是忧患意识产生的主体因素.忧患意识是殷未周初政 治家们对人事作为的最初肯定的结果,也是对殷人宗教天命观作修正的产物.而新的天命观,认为"永保天命''思想的产 ...查看


  • 韩国的白居易研究概况及有关问题
  • 作者:金卿东 翻译:刘维治 (1944-),男,辽宁大连人,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辽宁大学 中文系,辽宁 沈阳 110036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10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查看


  • 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论文格式要求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格式要求 来稿应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立题新颖,论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分明,重点突出,文字精炼,数据可靠,理论联系实际,对于社会实践有正确的指导意义:不违反国家宪法.法律以及基本路线.方针 ...查看


  • 论贾平凹小说[秦腔]的文化意义
  • 论贾平凹小说<秦腔>的文化意义 ■王炳智 一.<秦腔>出产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 (一)社会背景 如果我们把百年中国看成一个历史空间概念,那么在这一方历史空间中,中国将以"乡村"历史文化的形态呈现 ...查看


  •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 袁济喜 ①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 ②中国传统美学的人 ...查看


  •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戏剧精神
  • 中外戏剧视线 2009年第 3期总第129期 □白玉红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戏剧精神 郭 境界. 沫若是一位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的戏剧大家,他的话剧,尤其是历史剧,开辟了新的审美与表现领域,在中国 最高体现.别林斯基说:"戏剧 ...查看


  • 王利:我们如何理解政治哲学?
  • 发布时间:2011-05-23 13:57 作者:王利 字号:大中小 点击: 431次 近些年来,政治哲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专门性研究和译著明显增多,以政治哲学为主题的学术会议的规模和次数有明显增长,尤其是受到一批年青人的青睐,学术梯队得 ...查看


  • 学生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心得体会
  • 篇一: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最好的明镜,也是一部绝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国耻,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历史不容忘记.只有真正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才能深刻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