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工队伍现状分析

兴义供电局系统八县市供电范围内有118个乡镇,成立供电所73个。而在供电所工作的员工中,供电职工共222人,农电工562人。即平均每个供电所有供电职工4人,农电工8人。农电工占供电所员工数的70%以上。

兴义供电局系统要巩固好“两改一同价”成果,要把10kV及以下部分电网资产管理好,要把系统内的农村用电户服务好,要把供电所的管理做到位,实现供电所安全、生产经营、优质服务等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关键是农电工队伍。以人为本,加强农电工队伍素质建设势在必行。这也是县级供电企业及供电所实现南方电网公司大政方针及工作要求的保证。

一、农电工队伍现状调查

兴义供电局系统供电所农电工由三类人员组成:1、原乡镇电管站改制后划转的农电工;2、农网改造后供电企业成立供电所,为解决对农村用户抄表收费服务等问题,吸纳原村组内部分管电人员进入供电所作为农电工;3、县级供电企业为加强管理新招聘录用的农电工。 农电工存在的问题:1、整体文化素质低。2、技术业务水平普遍不高。3、安全意识淡薄。工作凭经验,还是按老一套、土办法在做。4、管理能力差。5、服务意识不强。6、大部分农电工为“兼职农电工”,农忙季节又重点干农活去了。

但农电工积极性普通较高,他们有自己的荣誉感。如在兴仁县供电局调查发现,有的农电工有自己的实体,当农电工的收入对他们来说不是太重要,而能当农电工他们自认为是件光荣的事,特别是工作得到供电所及农村用电户认可的时候。

二、加强农电工队伍素质建设采取的措施

结合兴义供电局系统农电工队伍现状,为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及供电所管理,实现规范化管理,让“优质、方便、规范、快捷”的服务方针落实到基层,笔者认为加强农电工队伍素质建设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严把进人关

供电所如确实缺员不能盲目充数,县级供电企业要严格把关,面向社会招聘录用有专业知识、善于管理的人员充实农电工队伍,特别是所需专业毕业的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 2、加强培训

要针对农电工的现状及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地制定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位。重点要做好:文化培训;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规程规章制度的培训;生产经营等业务素质及技能培训;爱岗敬业精神的培训;服务观念的培训;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知识培训。这些培训要循序渐进,不能贪大。另外,还要定期组织开展农电工技能竞赛,提高农电工实际操作能力。供电局要做好此项工作,并且要指导县级供电企业开展好农电工培训工作。

县级供电企业、供电所在做好农电工培训的同时,要在落实上下功夫,检验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如安全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培训到位,关键是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农电工在电气工作中是否按安规规定执行,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等。 3、农电工与供电职工应融为一体

农电工与供电职工应该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工作环境之中,供电职工不应歧视农电工,要相互信赖、互相支持。供电职工要在规范化管理等各方面做表率,带领农电工完成全所工作目标。农电工、供电职工在农村用电户心目中都是供电局的员工。因此,在统一工作服、统一职工形象、做好优质服务等各方面农电工与供电职工应融为一体,实现素质一体化、形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服务一体化。

4、充分考虑农电工待遇问题,加大工作考核力度

目前,兴义供电局系统农电工人均月收入不足500元,这对供电所各项工作的开展及各方面工作的到位形成了一定的障碍。笔者认为,农电工的收入应以本地企业职工平均收入作为参考依据,以稳定农电工队伍。同时,考虑工作积累因素(如工龄工资)等,以鼓励农

电工多做贡献。拿出一定比例资金开展量化考核,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实行岗位、收入动态管理,激发农电工及供电所供电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在社会养老保险等方面也要按有关规定完善,解决农电工后顾之忧。在党组织、工会组织等方面加强建设,让农电工亲身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就可以取消“兼职农电工”,让农电工全身心投入供电事业,更有力地保证电力服务于“三农”,展现农电管理的新面貌。 5、农电工队伍是县级供电企业的一支生力军

县级供电企业特别是供电所要实现规范化管理,各项工作要实现“群众满意、政府放心”,农电工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加强管理,以人为本,逐步实现农电工与供电职工政治素质一个样,业务技能水平一个样,农电服务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同步提高。目前,兴义供电局系统供电所所长及其他管理岗位,以及电气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都只能是供电职工担任。笔者认为,农电工应该与供电职工平等竞聘工作岗位,有能力有水平的农电工也能作为电气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甚至当供电所所长。

总之,农电工队伍素质建设工作要不断创新,要按南方电网公司“完善、规范、巩固、提高”的要求,结合实际做出成效,以人为本,加强管理,确保电力服务于“三农”能够到位,在广大的农村实现“优质、方便、规范、快捷”的服务方针,提升县级供电企业及供电所的社会形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电工的管理工作被广大业内人士列为当前企业管理的一大重点。特别是电力社会责任的履行,“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电力优质服务的深度、广度有了新的内涵。伴着供电企业将营业柜台前移后,农电工承担农网直抄到户的抄表、收费、运行维护、业扩报装及优质服务等工作。农网低压工作全部由他们完成,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形象与发展。因此,保持农电工队伍稳定,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农电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农电工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各县市公司农电工的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人员结构复杂

以汉川市农电工的组成结构为例,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原乡镇电管站改制后划转的农电工。这部分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技术水平偏低,安全意识淡薄,工作凭经验,接受新知识、新观念能力差,且普遍年龄偏大;二是职工子女,也就是原有的待业青年,这部分人员占目前农电工总人数的20%,其中女职工占80%。由于其父母都是电力系统的前辈或功臣,在温室里长大的他们总认为自己比别的农电工高出一筹,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愿干,高不成,低不就,他们大都是未赶上末班车转正的职工子女,心里很不平衡;三是招聘的农民工(包括城镇失业人

员)、或者是有关系的人员,这部分人员中,大部分为“兼职农电工”,忙了农电,忙私活,尤其是在农忙季节,其主要精力都放在干农活上,在工作时间上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管理能力差,服务意识不强。

2·农电工队伍不稳定 农电工队伍不稳定,主要与工资收入和岗位“歧视”有关。从我省农电工的工资状况来看,基本是按一个标准制定的工资基数,其工资收入大都在600~800元之间,由于地域差异,特别是象汉川等地方经济发展较快区域,其私营企业招聘人员工资在1000元以上的较普遍,且空岗较多,对农电工跳槽吸引力极大。

目前,一个县市公司每年分配来的大学生、退伍军人不到5人,不管是年龄结构或是文化水平都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由正式工在岗的岗位只能由农电工担任,往往是同一个岗位,既有正式工,又有农电工,在相同的岗位上工作,却不能“同工同酬”。上述因素导致农电工的心态不平衡,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很不稳定。

二、加强农电工队伍管理的对策

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的现状,提高农电工的整体素质,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各县市公司成立专门的农电管理公司,具体负责农电工的日常管理,包括人事、劳务合同、保险、福利、技术培训等一整套管理工作,给农电工一个“娘家”。

2·明确分工

明确正式工与农电工的职责,尽可能不混岗。农电工只从事农村低压电网的维护和抄核收工作,其管理方式尽可能因地制宜,多样化,可采用承包的方式,也可采用抄收分离的方式,还可以把收费工作转移到地方专门收费的公司收费等等,以达到工作高效服务便捷的目的。

3·严把入口关

尽管农电工的待遇不高,但因为带“电”的缘故,在当前的经济生活条件下,还是具有一定的行业吸引力。因此出现关系工、人情工的现象,造成要聘的人不能进,不要的人拼命塞,使农电工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很难得到调整和提高。对此,各县市公司要积极稳妥地在内部实行“岗位竞争、末位淘汰”机制,对外应适当招收有专业知识、善于管理的人员来充实农电工队伍,特别是对所需专业毕业的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优惠政策进行吸收和挽留。

4·加强培训

要针对农电工的现状及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地制定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位。重点要做好:文化培训;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规程规章制度的培训;

生产经营等业务素质及技能培训;爱岗敬业精神的培训;服务观念的培训;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知识培训。这些培训要循序渐进,不能贪大。另外,还要定期组织开展农电工技能竞赛,提高农电工实际操作能力。县级供电企业、供电所在做好农电工培训的同时,要在落实上下功夫,检验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如安全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培训到位,关键是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农电工在电气工作中是否按安规规定执行,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等。

5·提高农电工待遇,加大工作考核力度

笔者认为,农电工的收入应以本地企业职工平均收入作为参考依据,以稳定农电工队伍。同时,考虑工作积累因素(如工龄工资)等,以鼓励农电工多做贡献。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开展量化考核,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实行岗位、收入动态管理,激发农电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在社会养老保险等方面也要按有关规定完善,解决农电工后顾之忧。在党组织、工会组织等方面加强建设,让农电工亲自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就可以取消“兼职农电工”,让农电工全身心投入供电事业,更有力地保证电力服务“三农”,展现农电管理的新面貌。

建设“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是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新战略。农电工作为农村电力建设的主力军,是贯彻落实“新战略”的基本力量。为此,笔者对山东潍坊供电公司坊子供电部农电工队伍进行了一次调查,希望对于改进和加强农电队伍的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调查统计的基本情况

本次采用的是问卷式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17份。农电工选择“企业稳定,发展很快,形象很好,我对企业前景充满信心”的占67%,“农电工作技术高,对社会贡献大,工作稳定,受人尊重,在供电企业工作有荣誉感”占68%,“我干的不错,能发挥才干,工作稳定,希望一直干下去”的占77%,“办公环境不错,宽敞明亮,适应工作需求”的占90%,认为“关心职工成长,重视技术培训”的占57%,对民主管理认可和基本认可的占73%,对供电所管理工作感到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96%。调查数据基本反映了现实状况,公司的企业形象,企业管理,企业发展、文明生产、教育培训、民主政治等方面是好的,得到农电工的较高的认可,这是农电发展稳定的基础。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作为一个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现代化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的基础产业,目前农电工队伍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年龄结构与上述要求显然不相适应。农电工初中学历的占到62%,真正专业学校毕业的很少,电力专业毕业的只有极少数人。这一方面说明过去农电人才管理的薄弱,另一方面说明现在的农电人才政策不能吸引人才,这对下一步推行农电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农电服务水平将是一个不利的制约因素。

在回答“你的知识和能力是否适应现在工作岗位”这个问题时,有19%认为自己的技术完全适应工作要求,不用再接受培训,64%认为基本适应,还有部分技术没有掌握,要坚持岗位培训,17%认为自己有较大差距。这说明农电工大部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需要培训。19%的人认为不用再接受培训,这些人是工作的风险人物,正是这些看似有能力很自信的人的存在,往往才发生出事故。同时,也反映出农电队伍中,一部分人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对农电工存在问题的分析

在心理方面,选择“明确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一名员工,企业可以信赖,在这里工作有安全感,有亲情感”的占13%,“自己的基本权力得到尊重,有困难可以得到帮助”占35%,选择“我只是一名打工者,工作压力大,有困难没处说,干一天算一天,没有长期打算”的占52%,对目前自己在企业中的现状感到不满意的占36%。这组数据反映了农电工不满的矛盾心理。

对选题 “你认为你的待遇与其他行业同等技术的工种相比”,选择“待遇较好,比较满意”的占1%,“待遇相当,可以接受”的占2%,“待遇太低,勉强接受”占到97%;“你对目前状况最不满意的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占2%,工作累条件差占4%,收入不高占94%。农电工反应如此强烈,意见如此集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待遇相对偏低是当前农电工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也是影响农电工队伍稳定的主要原因。

在选择“你家庭的经济状况在你们村属于(较好、中等、较差)”答案时,39%为中等,61%为较差。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占大部分,这部分人中年龄在40左右的,个人能力一般,文化水平低,而且家庭负担重,他们没有其他更好的经济出路,从事农电工是很好的选择。他们的工资收入是家庭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外,下班回家后利用早晚业余时间或种地或养殖,补贴家用。30岁左右,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经过几年的磨练掌握了电工技术,工作能力、社交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家庭负担日益加重,他们往往谋划新的工作,以求经济上的发展。这部分人思想上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是辞职中的主要类型。还有一部分年轻的新农电工,来这里就是为了学技术,学好了另谋出路,这样的每年也要走几个人。

三、对改进农电工管理的建议

作为农电工作的主力军,农电工在“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国网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农电管理工作,所以改进和加强对农电工的管理,提高农电工素质,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几点建议:

1、把农电工纳入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制定农电工队伍发展计划,通过深化机制改革,稳定骨干,吸引社会人才,加强培训,逐步调整农电队伍的结构,建立动态的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的新机制,造就新农村电力建设的专业化农电工队伍。

2、从提高农电工骨干待遇入手。所员和组长工资提高到1000至1500之间,适当提高

一般农电工收入,使他们的收入不低于甚至略高于其他行业同工种的待遇,对从事5年、10年、15年农电工作的给予特殊津贴,鼓励他们长期留在企业工作。

3、建立农电工技术等级晋级制度,像其他正规管理的工种一样,建立初级、中级、高级工标准,建立培训基地,制定考试考核办法,对考试考核合格的颁发相应证书,从而满足农电工自我实现的价值感。

4、建立农电工业绩考核机制,加大业绩奖励差距,以鼓励爱岗敬业;建立竞争上岗的动态管理机制,实施一定范围内的人员流动,优化组合,优胜劣汰。

5、深化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建议试点线路、台区管理承包制,给予适当优惠政策,调动农电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6、继续深入持久的开展“爱心、平安”活动,为农电工创造更加科学的、和谐的工作环境。畅通农电工民主管理渠道,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关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积极组织适合农电工的活动,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农电工,是县级供电企业农网改造的产物,是农村用电的直接管理者,是党和政府有关农电方针、政策的基层落实者,是县级供电企业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具体形象代表。农电工在农村用电事业中具有不可或缺、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抓好农电工的管理,是农电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尤其是随着“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国家惠农政策的深入推广,农村用电市场及农电工队伍日益扩大,进一步规范农电工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笔者通过查找资料、走访公司相关部门、和农电工面对面座谈等方式,了解公司农电工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试图谋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概况

目前,公司共有农电工438人,分布在市场与客户服务部、输变电管理所等多个部门(车间),从事线路维护检修(抢修)、工程安装、用电抄核收、部门(供电所)内务管理、变电运行值班等多种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力量。

一、存在问题

(一)、农电工队伍不稳定,辞职人数居高不下。

目前,在职农电工达到5年工龄的仅有151人,只有队伍总数的三分之一。几年来,农电工辞职,特别是骨干农电工的流失,成为目前农电工管理中的最大问题。自2005年来,公司辞职农电工超过180名,年平均高达45人!对农村的用电管理及服务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处在一种引进新人、熟悉工作、流失人才、再引进新人的低级循环状态,使公司的农电管理工作长期在低层次徘徊,形成“留不住好人,管不住孬人”的局面。

(二)、农电工整体素质偏低,大大阻碍了公司整体服务水平、劳动效率的提高。

由于主管、客观各方面的原因,农电工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目前尚有157人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占队伍总数的35.8%!大学专科及以上的仅81人,仅占1.83%。

(三)、工作积极性较差,相当一部分农电工仍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工作缺乏主动性,工作效率低下。

(四)、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违章作业、携(电费)款出走、以电谋私等违纪违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二、问题分析

(一)、待遇偏低是导致农电工工作积极性差,甚至辞职的直接原因。

由于体制的原因,农电工和公司正式职工相比,在工资、福利、劳保及其它待遇都有较大差别。一样抄表收费,一样参加维护抢修,一样的考核指标,有的农电工比正式工干的工作还要多,但是正式工的工资比农电工的工资却高出很多。待遇的巨大差别造成农电工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出现了农电工是“新社会的新奴隶”、“被社会抛弃的异族”种种极度偏激的言辞。

近年来,公司根据实际不断提高了农电工的待遇,每月工资由500元左右提到了最高1000元,但是扣除应承担的8%的养老保险, 2%的医疗保险,完成各项考核指标的农电工能拿到手的也不足900元。家庭的责任,物价一度高涨,农电工生活的压力明显加重了。

(二)、缺乏认同感、归属感是大量农电工辞职的深层次原因。

同样的工作,迥异的待遇,让农电工有了“低人一等”的自卑;而由于工作性质、环境的限制,公司组织的各类活动绝大多数的农电工都无法参加,甚至连看热闹的机会都没有;基层班组、中层部门领导管理粗放,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农电工只注重布置工作检查考核,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让农电工缺乏认同感、归属感。

(三)、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造成农电工队伍整体素质低下。

由于认识不足,农电工本身的学习自觉性差,他们学历普遍低下,而且鲜有参加第二学历学习的;班组培训不到位,业务水平难提高;多年来,除了岗前培训,公司几乎没有开展针对农电工队伍的培训。

整体素质低下,纪律意识、法制意识淡薄,造成了农电工的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现象,服务意识淡薄,不但增加了客户投诉的机率,而且极大影响了公司的社会形象。

(四)、农电工队伍年轻化是造成队伍欠稳定的又一原因。

公司农电工队伍中,29岁及以下的青年农电工有228人。高达52.1%的年轻人,一方面给农电工队伍带来了活力,但另一方面,年轻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且容易冲动、好高骛远,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

三、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以人为本,多形式提高农电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着力推进政治保障机制建设,疏通民主参与渠道。积极探索农电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渠道,如让更多农电工代表列席农电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推行所务公开、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等,落实农电工对企业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农电工更加关注企业发展,不断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

发挥挂点联系制度的作用,深入班组站所,尤其是多深入困难多、(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工作开展不好的基层单位,真诚倾听农电工的呼声,要视农电工为兄弟、姐妹,关心他们的疾苦:工作严格要求一丝不能松懈,反过来思想上要关心他们,生活中要体贴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农电工家里遇到困难,组织上要及时给予帮助;农电工希望学习专业技术,组织上要尽力创造机会;农电工工作有了成绩,组织上要及时进行鼓励,使他们与企业共同成长。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让他们感受到领导的关心、体贴。近年来,公司通过为困难农电工申报“金秋助学金”、申请中央财政专项扶困资金,为因病致贫的农电工捐款等多种方式,帮助农电工解决了实际问题。

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让广大农电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快与公司的融合。要彻底摒弃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必须充分考虑活动的参与性,尤其是农电工的参与性,让活动真正成为丰富员工生活、增进员工团结,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着力推进教育培训机制建设,打造高素质农电工队伍。

按照“发展生产力,既要重视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的要求,建立健全三级培训网络,对农电工开展系统的教育培训,可以采取送自培、送培、联合办学、

劳动竞赛、岗位练兵等形式,改善农电工的学历层次,提升其技术素质、服务能力、安全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农电工的绩效考核制度,奖勤罚懒,适当提高农电工工资。

按供电所岗位定员定编,农电工的工资报酬由供电所按岗定额,实施岗位竞争、择优聘用。采取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农电工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总体衡量,最后评定其级别,根据不同的级别确定农电工相应的薪酬,打破专业组织“大锅饭”的局面。级别管理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每三到五年一次评定,根据农电工岗位目标经济责任制考核情况、技术比武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农电工级别。努力在农电工队伍中形成争当岗位能手、努力提高工作技能的“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

(四)、继续执行开放的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并大胆提拔任用优秀农电工。

着力推进人才机制建设,搭建个人平等发展的平台。积极为农电工创造发展的机会,争取让农电工平等参与农电管理岗位的竞争。在评定技术职称、评选先进等方面同步考虑。积极建立农电工成才机制,让农电工有为更有位,充分感受到在电力这个大家庭中工作有前途。近几年来,公司大胆提拔任用优秀农电工担任站长、所长,让农电工感觉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努力工作就有出路,最大限度地调动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着力推进维权机制建设,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通过规范劳动合同、推行集体合同制度、逐步解决“三金”问题,建立规范的用工体制,给予农电工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上的基本保障;二是建立劳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维护农电工的生命健康权,将农电工全部纳入公司人力资源健康管理范围,坚持每年组织农电工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引导农电工关注自身健康。三是建立农电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考核体系,让他们的收入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不断增加,从根本上解除农电工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农电生产和管理。

(六)、积极规范其它相关工作。

如为进一步理顺农电工管理工作,可在部分供电所试行了抄、核、收分开的专业化改革试点。将供电所的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成立抄表收费班和业务报修班。抄表收费班负责抄表收费,实行全月抄表收费,这样利用很少的人就可以完成抄表收费工作,女职工全部充实到抄表收费班。对业务报修班从报修服务和线损管理上进行考核。抄表收费班每月抄表后核算台区的低压线损,然后上报供电所,对于台区线损率较高的,业务报修班也可以对台区进行抄表核对,对属于抄表收费班在抄表时出现错误的,每发现一户可以处罚责任人一定数量的工资,这样可以督促抄表人员认真抄表。对于核实无误,台区线损率确实偏高的,按照台区制定的指标和低压线损管理考核办法进行奖罚。这样一是避免了部分职工、农电工因管理台区线损较高给客户私摊电量的现象,二是避免了个别职工、农电工私吞电费的现象。

实行异地任职制度。公司农电工基本都在本乡(镇)工作,对用电环境熟悉,有利于开展工作,也避免了农电工往返奔波。但是这种情况给供电所的管理造成被动。部分农电工不安心工作,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应根据农电工个人工作表现,对于不认真工作,工作积极

性不高的农电工调到其它乡(镇)工作,这样保证了农电工的工作时间,有利于供电所的管理。

总之,要从保稳定的高度重视农电工的管理,坚持“用待遇吸引人,用制度激励人,用亲情挽留人”,以人为本,确保全面完成“保增长”目标,促进公司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我的调研报告——农电工管理现状及思考》来自中国教育文摘,查看更多与相关文章请到http://www.eduZhai.net。

0 前言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农村工作给予高度关注,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农村电力设施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的物质基础,农电工作无疑也是“三农”工作的一部分。

随着“两改一同价”的逐步完成,农村电网的设备状况和供电形势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农网改造后电压质量提高了,电价降下来了,实现了同网同价。农电体制改革后,电力企业实行丁“三公平”、“四到户”、“五统一”的客户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而电力体制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深化与完善。深化与完善的过程,就是协调各个环节、弥补缺陷与不足的过程。当前农电体制还不十分规范,在农电管理上也存在不少难点和困惑。现就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管理方面浅谈如下意见。

1 农电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农网改造后,农电管理工作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有:

(1)维护管理面广,工作量大

一个县地域有多大,农电维护管理的面就有多大。农网改造后供电企业需负责10kV及以下直至用户配电网的运行维护、抄表收费和业扩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维护管理工作量较以前大大增加。

(2)农同改造后产权分界不清,责任不明

山于历史原因,农村电力投资主体复杂、产权不够明晰、管理比较混乱,农电体制改革后,为减轻农民负担,提高运行质量,国家经贸委要求“乡镇及以下农村集体电力资产按照自愿上缴无偿划拨的方式全部交县供电企业管理,供电企业必须接受并由其承担维护管理费

用”,但对于移交手续及资产移交后派生的相关问题至今还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同时产权分界不清导致厂责任不明,给农网的运行维护和安全责任分界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3)农网安全隐患多,形势堪优

农网改造因投资有限,目前还有部分电网未得到改造或改造不彻底,这部分未改造或改造不彻底的电网设备陈旧,运行状况差。如现在还有不少运行年限已久的铝镁合金导线在使用,断线、短路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户表改造尚未装设漏电保护器,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加上农村电网“二线”交越、搭挂混乱,线路树障多,变电台区、线路安全警示设施安装不到位,再加上农户用电安全意识不强,农电安全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力,安全形势实在堪忧。

(4)农电体制改革不完善,农电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装备差,农电工待遇相对低

电力企业接管农电缺乏经验,对农电工作、农电员的定位不准确,管理体制存在不适应实际的情况。农电管理人员大多从原来的农电员择优聘用而来,但相对于电力企业职工,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在思想认识上也跟不上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游击习气,缺乏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同时素质问题与农电员的待遇问题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农电员从事着基本与电力企业职工相同的工作,但待遇远低于电力企业职工,思想上存在很大的不平衡。装备方面,农电原由各主体单位管理,除了几件简单的个人工具,装备基本为零,电力企业接管后添置了一些装备,但同维护的设备和工作量相比,数量和先进性都相差很大。

(5)农电经营工作难度大

农电经营工作面广,涉及广大农户和企事业单位,抄表到户后,用户激增,新旧电费回收难度大,运营成本猛增。低压线路网改后理论线损虽大为下降,但因维护面和计量点变更原因,管理线损增加了,难以控制在理论指标内。抄表到产后,维护面较以前成百倍的增加,违章用电难以杜绝,如挂钩用电、私拉乱接,给电力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6)农网维护管理费短缺,农网维护举步维艰

农网维护管理费是农网运行维护与管理的资金保障,目前十分短缺,仅有的一点费用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近两年,网改后大部份农网设备得到了更新改造,农网维护问题还不十分突出,但如不开展正常维护,再过几年,农网设备难以保证健康运行。

(7)农电依法管理未能到位,风险防范能力差

农电管理因其历史原因和人员素质制约,依法经营管理的观念薄弱,人员法律知识欠缺,经营活动随意性大,不依法行事时有发生。再加之农电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风险防范能力差。

(8)农电工队伍不稳定

相对大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农电工收入却逊色许多。发达地区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形势诱惑着农电工,再加上网改后农电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倍增,导致农电工不安心工作。同

时农电体制改革后,对农电工的定位不准使其产生逆反心理。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农电工队伍的稳定,同时给电力生产正常运行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 农电管理的对策

农村电网是聯系输电网和农村电力用户的中间环节,是电能配送的载体,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力市场来说农电市场潜力巨大,它的开拓关系到未来电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进一步完善农电工作,现提出如下对策。

(1)认清形势,深化改革,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电管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三农”工作列为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无疑包括了农电工作,电力是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现代化、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的动力。电力企业要十分重视农电管理。要调查了解农电现状,针对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不断总结农电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的路子,寻求适合农电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县级农电管理体制包括乡镇供电所的改革工作,做到产权清晰、组织到位、管理规范。

(2)清产核资,明晰产权

农电资产庞大而复杂,清产核资、明晰产权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要认真调查研究,确定标准原则,全面清核,以供电营业所为单位完善台账、图纸等相关资料,明确产权分界点。

(3)以人为本,准确定位农电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农电员与电力企业职工同工同酬

一个县级供电企业,特别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农电的下作定位举足轻重,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多、农民生活的提升要依靠先进的物质基础——电力的发展。就电力企业来说,在县一级绝大部分的售电收入从农电市场获得,必须把农电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调配优秀的人才,从事农电管理,将工作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挖潜创收,促进农电的科学健康发展。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员成为农电工作的主力军,从事着与电力企业职工相同性质的工作,理应同工同酬,得到同等劳动保护、业务培训条件。为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电工用工酬劳办法,加强对农电工的劳动保护,为农电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应成立农电工会组织,以保障农电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农电工的积极性,达到稳定农电工的日的。同时要加强对农电工的培养、监督,加强农电工的政治思想工作,鼓励他们为我国农村电气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4)加强农电企业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农电管理队伍

农电企业管理要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优质服务三大中心任务,以抓管理、抓发展、抓队伍和建设一流县供电企业为重点,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针对当前供电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基础不牢固、竹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和更新管理手段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农电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重点在农网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抓好农网安全事故调合规程宣传贯彻和安全统计分析丁作。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尽快建立健全适合农电工作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

标准体系和一系列企业运行管理制度;抓好以财务竹理为中心的农电经营管理下:作,努力建设现代化农电企业。

(5)落实农网维护管理费,确保农网维护管理到位

农电设施维护管理费偏低,且难以到位是客观事实,需重新核定标准,从电价、折旧等渠道上提取,从政策、制度上加以落实和保证,同时要加强对农网维护的管理,确保维护到位。

(6)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农网安全

安全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加大对农电安全工作的投入,如加强培训和安全宣传工作,配备安全用具,使“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深入人心。同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监察工作,狠抓现场安全管理和“两票三制”的落实,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建立健全缺陷管理和备品备件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完善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和管理,争取专项资金解决诸如铝镁合金线老化等重大隐患。加强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工作,解决农户安全用电知识贫乏、安全意识差等问题,确保农网安全。同时电力企业要寻求法律保护,依法办事,规避安全风险。

(7)抓好线损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首先要建立线损管理的措施,加强计量管理、用电检查和抄、核、收工作,经常开展线损分析工作。其次是加强用电管理,防止偷窃电,降低管理线损。再次是完善配电网结构,合理配置配电变压器,及时调整配线变压器分头,增加无功补偿,加强设备维护,合理安排检修和调整负荷,降低理论线损。通过采取以上各种行之有效的降损措施,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8)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经营

尽快建立农电职工普法教育机制,设立普法教育培训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农电职工进行法律知识的轮训,丰富法律知识,强化法制观念,在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中,运用法律规范口常管理和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9)不断推进农网科技进步

积极推广以农网的安全、可靠、质量、节能、效益为目标的实用化项目,结合电网改造,探索农网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应用,开展科技进步的试点工作。

总之,农电管理是当前县级供电企业的重点、难点和经济效益的增长点,涉及社会的诸多方面。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农村电网建设以及农电管理的各项工作的重要性会更加突出,电力企业、电力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多关注农电的发展,为之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后,贵定供电局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个乡镇、村用电管理的模式转变为由县供电局统一管理的模式。该局打破地域界限,将全县20个乡镇、207个行政村自行管理的管电组,按照最佳的供电网架结构重组为六个农村基层供电所,农电工由各个分散独立的“游击队员”转变为电力战线上的“正规军”成员。截止2006年底,该局农电工人数达115人,占全局职工人数的69、7%,是一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贵定供电局在建设一支稳定的农电工队伍,努力构建和谐电力,为农电工办实事等采取了一些新举措和新方法,使广大农电工深深地感到安全生产有了保障、学习技术有了奔头,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退休养老不用愁、工作环境大改善、政治地位受到了尊重,心里充满了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大大激发了农电工学习和工作的热情,为构建和谐电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努力增加收入――满足农电工物质生活的需求

农村电网改造前,农电工每月的收入只有几十元,最低的仅仅二十多元,加上工作养老无保障,他们一想到退休养老就着急,心里总是不踏实,有的农电工想方设法总往家里的承包地里跑,尽量多产生一点“效益”,哪有心思安心工作?甚至有的农电工撇不住这样的“清贫”,不辞而别外出打工。

农网改造后特别是近年来,贵定供电局党政领导班子把努力构建和谐电力,建立稳定的农电工队伍,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想方设法增加农电工的收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电工物质生活的需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首先对农电工进行局兴我荣、局衰我耻和爱局如家的教育,

树立企业主人翁思想。从电网发展、电量递增、电费回收等事实,让农电工实实在在地看到只有企业发展壮大了,自己的收入才会增加。二是在每月的工资之外增设了300余元的奖金。每月的安全工作与农电工的经济效益相挂钩,让农电工明白只有搞好安全生产,才能增加收入。三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工的养老保险政策,企业每年为农电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151667.82元、失业保险12458.93元、工伤保险10539.46元,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如意卡:100元/人),使农电工“吃”了一颗“定心丸”,解除了养老无着落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四是该局还为农电工发放通讯费、劳保费、取暖费、降温费、过节补助费、年终安全奖等劳保福利费用,增加农电工的收入。2006年该局农电工平均收入为1453元/月,大大高于当地社会平均收入1023元/月的水平。

安全――农电工生存的可靠屏障

农网改造前,农村电网的管理是由各个乡镇、村进行,安全管理管理体系不完善,工作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许多情况下农电工外出工作对办理工作票、验电挂接地线、正确佩戴安全帽等管理比较松懈,致使许多情况下都是在违章和习惯性违章中进行作业,甚至发生预约送电、立杆放线野蛮施工、用竹竿代替绝缘棒操作高压跌落保险等违章行为,人身安全风险大,员工的生命安全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自从农网体制改革后,贵定供电局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安全”作为安全生产的落脚点。他们建立健全了全局安全生产网络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对职工的安全学习、安全技能的培训和生产现场的安全措施制定了周密的实施计划,不仅在每个星期一结合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和安全技术进行学习和培训,并且在每一项工作前都要办理工作许可手续、交待安全事项、布置落实安全措施。在生产现场积极开展“三不伤害”活动,坚决同“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作斗争,严格执行了各项安全规程和制度,加大对违章和习惯性违章检查考核的力

度,深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玄。由于措施得当、管理到位,农电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增强,农网改造以来,该局没有发生任何人身伤亡事故,农电工深深感到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从而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发展壮大――农电工心理归属的靠山

农网改造前,贵定县电网结构比较薄弱,国家电网供电主要集中在县城周围和少数条件较好的乡镇,许多乡镇、村老百姓的用电依靠仅仅只有一、二百千瓦甚至几十千瓦的小水电,供电半径大,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差,在用电高峰期常常出现灯泡的灯丝只发红而不发光的现象,甚至出现各个村寨按照时间轮流用电的尴尬局面,农副产品加工只能放在凌晨一点后进行。加上电量小、线损大,电管组无资金进行更新改造,小水电设备和农村线路年久失修,农电工面对严峻的现实,心灰意冷,失落感不断聚增,心理归属无依靠,更谈不上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电力事业了。

经过农网改造后,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网架结构更趋于合理,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大大提高。截止06年底,贵定县境内共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输电线路320千米,35千伏输电线路173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838千米,低压供电线路1145千米,配电变压器1102台。供电网络遍布全县乡镇和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电率100%,户户通电率达99、7%,农户电表安装率达92%,供电用户达60000多户,供电可靠率达99、11%。“十五”期间,贵定供电局售电量大幅度增长,年平均增长37、7%,线损逐年降低,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面对企业的不断发展,农电工收入不断增长、工作稳定无忧、企业兴旺发达、自身价值得到体现、福利待遇好,农电工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归属感和认同感强,为自己能在这样的企业里工作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社会地位提高――农电工渴望受到尊重

农电工过去都是由各村、乡镇领导“叫”来的农民临时工,他们工作去留的“生死大权”都掌握在乡长、镇长、村长甚至组长手里,层层管理“婆婆”多,常常被他们呼来唤去,稍有不慎就叫你回家。由于农电工的特殊性,他们在工作期间对“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难应付,有时到一些地方权利部门和“钉子户”收电费,常常遭到呵斥和威胁。在内部,农电工只管干活,营销和经济核算等管理不得过问,由电管站站长或某些地方领导独揽。农电工常常感到低人一等,心理感到很自卑。

现在不同了,贵定供电局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努力提高农电工的社会政治地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农电工签订劳动合同,把农电工与局职工同等对待,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统一着装,统一佩戴标志,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农电工有一种自豪感和欣慰感。在政治学习、安全学习、评选先进和标兵、技术培训、参加各种选举、外出学习等活动农电工享有与局正式工一样的待遇。全局农电工加入了工会组织,每年农电工还被选为职工代表参加职代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共商企业发展大计。该局还组织农电工外出度假、参观学习等、每年为他们进行身体检查、在供电所设立小型食堂,配备电冰箱、洗衣机等生活用品,努力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对生活有困难的农电工进行扶贫济困、子女上大学资助等活动。另外农电工还参与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承担供电所的电量、线损、电价、电费等经营和各项经济指标的管理,真正体现了企业主人翁当家作主的地位。

公平竞争机制――农电工自我价值的实现

以前由于农电工对学习业务技术知识认识不足,认为农电工只是打工仔,干好干坏都一样,更不可能提升到管理层,学那么多技术知识干啥,只要能对付工作就行了,甚至产生“学得会、讨得累”的想法,因此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该局为了拓展农电工在事业上发展的空间,搭建一个充分展示和体现农电工才华和价值的大舞台,在机制上打破身份限制,改革用工制度,建立双向选择、全员竞聘的用工制度,近年来,有二名农电工通过公开招聘,

与正式职工同台竞聘、被择优录取后走上了局级专职工程师管理岗位,十四名农电工经过公开招聘走上了供电所的专职管理岗位,四名农电工被聘任为基层供电所所长和副所长,从而消除了农电工只是打工仔,不可能提升到管理层的顾虑,使农电工干事有平台,成才有机会,发展有空间,实现农电工成就感的满足,为农电工自我发展提供了竞争机会,使农电工看到了自身价值。由于用工制度的改革,岗位靠竞争,工作凭本事,没有技术想当“混混”的日了一去不复返了。大家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了,经常参加供电所组织的各种业务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只想多学点技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由于该局在用工制度上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职工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农电工真正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感到由衷的自豪,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比贡献、比能力的观念和努力学习业务技术知识的良好氛围已悄然形成,大大激发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为该局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知识、娴熟精湛的技艺、整体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奠定了基础。

农电体制改革之后,农村电工队伍已经成为我国农电事业的中坚力量。由于当前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的农村电工管理模式,形成了当前农村电工的管理客观存在着“政出多门、各有所长”的现象。笔者以为,为适应新时期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需要,农电工队伍迫切需要走职业化管理之路,亟需格式化。

突破惯性思维 走农村电工的职业化管理之路

当前,电力系统还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始终没有被突破。从农电体制改革的初期,就把企业员工和农村电工划分为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怪圈。每个人都认为,农村电工的身份和性质决定了他就是农民,电工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兼职,农村电工不离乡、不离土的基本特性,可以使他们在完成其承担的电工兼职工作任务以后,仍然可以从事田间劳作和其它事务,同工不同酬也就理所当然了。

由于这些观念的存在,使得农村电工的管理无论怎样改革,都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四到户”管理和优质服务的今天,农村电工的工作负担日益加重,每一个农村电工不仅要负责

300到400户农村客户的供电服务,同时还要担负供电所里的线路设备巡视、工程施工、故障抢修、设备检修、夜间值班等任务。他们做的是职业化的电工工作,享受的是非职业化电工工资待遇。

因此,农村电工非职业化管理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农村用电发展的需求,只有突破惯性思维,创新观念,把农电工队伍打造成为一支工作职业化、技术专业化、营销市场化、服务规范化的“四化”队伍,才能适应新时期农电发展的需要。

改革用工制度 纳入到农民合同工的用工范畴

要实现农村电工队伍的“四化”管理,就必须改革当前的用工制度,解除农村电工的后顾之忧,在实现同工同酬的基础上,达到老有所养的人性化管理。

从笔者的调查了解和多年的农电管理经验可知,当前的农村电工用工制度,已经极大地伤害了农村电工的感情,很多一生都奉献给农电事业的老农村电工,因年龄原因被精简之后,身无片缕空手而去,留下的只是心寒和无奈。

只有通过创新机制,改革用工制度,将农村电工纳入到农民合同工的用工范畴,实现企业内的同工同酬,才能充分调动农村电工的工作热情;只有通过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让农村电工切实感到企业的关爱,他们才会用真情服务于客户,为客户提供一个优质宽松的用电环境,才能为今后的农村电力事业发展尽心尽力、做出贡献。

因此,在农村电工的管理上,要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用人的合理化和规范化,通过实现农村电工的用工合同化充分发挥农村电工的最大潜能,调动其积极性,让有能力的农村电工多承担任务和责任,争取最佳岗位,努力实现其个人最大价值和收入,使他们都能成为名符其实的专业电工。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内正式员工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同时也可以让农村电工看到希望,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勇于进取,形成竞争的良好局面。

规范专业管理 大胆激活农村电工这一池春水

要实现农村电工的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四化”管理目标,首先,必须改革当前农村电工个体化岗位模式,以专业化管理班组建设为基础,实现农电管理的模块化管理;其次是要实现区域化管理,打破现有的以村为供电范围的管理模式,避免供电线路的交叉迂回,最大限度地提高配电网络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就近用电,区域化管理;再次是改变农村电工岗位的终身制,以流动促进农村电工岗位的优化配置,以效能来体现农村电工的自我价值。

各基层管理单位,可根据管理的具体情况设立营销管理、运行管理、计量管理、考核监督管理等班组,以专业化管理班组为管理模块,根据管理的范围和营销工作量来设定相应的工作岗位和人员数量,实现以岗定员。

营销管理班组的管理职责是营业窗口的所有业务往来、客户的报修处理、市场营销计划的制

定、营销分析等;运行管理班组的职责是辖区内的电网、设备安全运行的巡视、检修、维护,新增客户的安装接电,电网及设备的故障抢修等;计量管理班组的职责是所有客户电能表的管理维护和轮校,线损管理分析,电费的催收等;考核监督管理班组的职责是监督各职能班组的工作情况,考核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是否到位,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及各项工作符合规程、规定的要求,并根据奖罚原则提供考核员工的工资、奖金发放标准。

在人员的使用上,为确保岗位的公平、公正,所有的岗位设置不搞终身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允许在岗人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实行竞争上岗,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个人能力;又要充分考虑每个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同时还要考虑每个员工的个性、态度、忍耐力等方面的因素,因才使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从而逐步将农村电工队伍建设成为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政治素质可靠、营销技能全面、适应市场开发、主动引导消费、善于经营管理、适应农电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加强岗位培训制度 建立农村电工的人才储备

农村电工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更是一种专业人员,随着农村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三为服务”的进一步深入,新时期的农电管理就更加需要高素质的农村电工与之相适应。农村电工作为直接服务于基层一线的企业员工,他们的行为和能力直接关系到电力营销企业在农村客户心中的形象。

农电体制改革之后,虽然农村电工已经进行了精简和重新聘用,他们的文化、年龄结构和思想素质与以前相比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但由于文化程度仍较低,使得他们对一些技术规程掌握不够完善,业务技术知识也不能完全适应电力发展的需要,有些农村电工对电力法规、电力政策知之甚少,与客户的希望和供电企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新时期的农村基层电力营销企业,要加强对农村电工的专业培训和业务技能训练,着力提高农村电工的职业技能和营销服务水平及法律、法规、政策水平。要教育农村电工深刻认识坚持“三为服务”的重要性,以优质、方便、规范、高效的服务标准,更好地为农村广大客户服务。不仅要对现有的农村电工培训,同时还要对那些愿意从事农村电力事业的,社会上的具有高中文化学历以上的青年人进行培训,对经考试合格的发放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农村电工后备人才储备库,这样不仅可以及时补充因各种原因退出农村电工队伍后形成的人员空缺,也可以为在农忙时节需要增加农电协管员时做好保障。由于建立了充足的电工后备人才保障,无形之中不仅增加了在职农村电工的竞争压力,同时还可以始终保持农村电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促进农村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

健全监督机制 着力增强农村电工的忧患意识

在当前农村电工的用工方式上,由于农电体制改革使得农村电工人员的大量精简,很多地方采用的是子承父业的管理模式,致使很多退下去的老电工仍在私下从事农村电工的许多工作,为正常的农电规范化管理埋下了许多不利的隐患。

因此,农村电工的用工制度改革以后,为了避免农村电工就此产生一朝受聘,终身受益的错误思想,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切实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要建立健全新的用工体制下的监督考核管理机制,在全员范围

内实行末位下岗再上岗的管理制度。通过实行动态管理,落实末位淘汰的管理办法,来增强全体员工在岗工作不努力,就得下岗或解聘失去工作的忧患意识。

为了体现末位淘汰的公平、公正性,要合理制定各项管理指标和考核标准,全员实行百分考核制,完不成工作指标、任务,违犯规程、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的不仅要扣发相应的工资和奖金,同时还要扣去相应的分值(分值标准可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制定),同时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线损指标、电费回收、供电量指标等可以实行奖励分值政策。比如线损指标只要是在合理范围内的降低,都可以按每降低1%奖一分进行奖励,如果完成的线损率低于指标的合理范围以外,不仅不予奖励,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还要给予扣分的处罚。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当今,农电管理工作成为电力企业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如何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发展战略,使农电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切实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在此浅谈农电管理存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农电工基本素质问题:通过调查统计,农村年青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农电工年龄结构偏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二是农电工专业性和责任心不强:大部分农电工未经系统业务知识培训,业务技术欠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三是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农电管理工作重在农村边远山区,特别是抄表到户、销售到户、服务到户、收费到户后,安全管理点多面广,由于时间、人员安排紧张,主要靠农电工检查维护管理,安全压力增大;特别是未农改台区线路严重老化,安全隐患严重。四是安全用电意识淡薄:私拉乱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农忙季节、用电高峰季节违章用电表现尤为突出。五是计量管理不力:计量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和考核办法,挂钩主线用电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线路损耗加大。六是优质服务方面:部分农电工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未跟上群众的要求。七是监督管理方面:由于目前大部分地区农电管理未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缺乏监督考核机制,执行力建设有待加强。八是工资福利方面:农电工工资福利水平还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与市场经济不相匹配,造成农电工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一是加强农电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聘用一些年富力强、具有电气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用电常识和责任意识的农电工充实到农电管理队伍,并经考试考核合格、岗前培训,择优录用,加快农电工由“游击队"转变为“正规军”的进程,保持农电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对不适合农电工作的人员,退出管理队伍。加大农电管理队伍培训教育经费投入,拟定并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对安全、业务、思想、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培训,提升农电工整体素质。同时,参照地方经济水平,增加农电工工资、福利、养老保险金等待遇,提高农电工积极性,充分发挥好农电工的应有作用。

二是构建农电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加强农电安全管理,必须以制度作为保障。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风险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操作性极强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五防”安全预案,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农电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各供电所成立农电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全员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实行月度安全业绩目标考核机制,严格执

行《安全生产奖惩办法》,并作为年度评先评优和干部考核的必备条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和“两票三制”,加强施工现象安全管理,坚持以“三铁”反“三违”,杜绝习惯性违章。 三是加强专项整治,打击违章用电。企业的改革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联合当地政府、安检、派出所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窃电、私拉乱接、线路下违规建房等违章用电行为,规范供用电秩序。对“三线交叉”、变压器接地体、避雷器、用户闸刀保险丝等进行专项检查整改。鼓励农村用户安装漏电保护器。坚持线路设备的巡视检查,及时消缺除患,保证线路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改活动,做到落实整改项目、整改时限、整改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整改时效。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安全防范意识:纵观过去农电事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私拉乱接、违章建筑、家庭电气机具、农村农排农灌、攀爬变压器等触电伤亡事故。导致农电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必要的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宣传,成为农电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为了杜绝农电事故发生,在各场镇开展安全用电宣传活动。组织安全事故图片巡回展览,起到警示作用;发放安全用电常识手册和宣传画,增强防范意识;现场演示触电紧急救护法,并设立奖品,鼓励群众参与互动,学会自救,提升触电施救能力;在夏季用电事故多发期,出动安全宣传车,在供区作巡回宣传;同时,农村所有变台悬挂安全标示牌,安全用电标语刷写到村组和电力电杆,在全供区营造安全用电的浓厚氛围,真正做到安全用电,家喻户晓。 五是增加电网投入。加大电网建设资金投入,加快农网改造进程,特别是对安全隐患突出的农村台区应优先改造,杜绝农电安全事故。对布局不合理的线路、容量配置不合理的变压器、高能耗变压器进行整改,优化配网设施,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线路设备损耗。

六是实施有奖举报,发挥群众效应。推行《有奖举报制度》,对报告者给予精神和经济奖励政策,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确保迅速、准确到达故障现场,大大缩短事故抢修时间。 七是积极推广农改台区新型管理模式:借鉴部分地区的农电管理先进经验,各乡镇成立农电管理协会,实现村民自治,基本形成“政府+农电管理协会+村电工+管片供电员”的农电管理新模式,达到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农电的良好局面,建立起强大的管理保障体系。

八是出台各项农电管理政策,规范农电管理。随着农村“四到户”工作的深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供电管理工作重点应调整到农电管理工作思路上来。因此,应尽快出台《农电工管理制度》、《农村台区管理制度》、《农电优质服务管理办法》、《抄核收管理办法》、《计量管理制度》、《业扩报装管理办法》、《农电工奖惩办法》等措施,努力实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加快农电管理改革与发展步伐,真正为农村经济繁荣起好“支撑”作用。 (高建华)

兴义供电局系统八县市供电范围内有118个乡镇,成立供电所73个。而在供电所工作的员工中,供电职工共222人,农电工562人。即平均每个供电所有供电职工4人,农电工8人。农电工占供电所员工数的70%以上。

兴义供电局系统要巩固好“两改一同价”成果,要把10kV及以下部分电网资产管理好,要把系统内的农村用电户服务好,要把供电所的管理做到位,实现供电所安全、生产经营、优质服务等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关键是农电工队伍。以人为本,加强农电工队伍素质建设势在必行。这也是县级供电企业及供电所实现南方电网公司大政方针及工作要求的保证。

一、农电工队伍现状调查

兴义供电局系统供电所农电工由三类人员组成:1、原乡镇电管站改制后划转的农电工;2、农网改造后供电企业成立供电所,为解决对农村用户抄表收费服务等问题,吸纳原村组内部分管电人员进入供电所作为农电工;3、县级供电企业为加强管理新招聘录用的农电工。 农电工存在的问题:1、整体文化素质低。2、技术业务水平普遍不高。3、安全意识淡薄。工作凭经验,还是按老一套、土办法在做。4、管理能力差。5、服务意识不强。6、大部分农电工为“兼职农电工”,农忙季节又重点干农活去了。

但农电工积极性普通较高,他们有自己的荣誉感。如在兴仁县供电局调查发现,有的农电工有自己的实体,当农电工的收入对他们来说不是太重要,而能当农电工他们自认为是件光荣的事,特别是工作得到供电所及农村用电户认可的时候。

二、加强农电工队伍素质建设采取的措施

结合兴义供电局系统农电工队伍现状,为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及供电所管理,实现规范化管理,让“优质、方便、规范、快捷”的服务方针落实到基层,笔者认为加强农电工队伍素质建设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严把进人关

供电所如确实缺员不能盲目充数,县级供电企业要严格把关,面向社会招聘录用有专业知识、善于管理的人员充实农电工队伍,特别是所需专业毕业的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 2、加强培训

要针对农电工的现状及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地制定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位。重点要做好:文化培训;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规程规章制度的培训;生产经营等业务素质及技能培训;爱岗敬业精神的培训;服务观念的培训;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知识培训。这些培训要循序渐进,不能贪大。另外,还要定期组织开展农电工技能竞赛,提高农电工实际操作能力。供电局要做好此项工作,并且要指导县级供电企业开展好农电工培训工作。

县级供电企业、供电所在做好农电工培训的同时,要在落实上下功夫,检验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如安全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培训到位,关键是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农电工在电气工作中是否按安规规定执行,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等。 3、农电工与供电职工应融为一体

农电工与供电职工应该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工作环境之中,供电职工不应歧视农电工,要相互信赖、互相支持。供电职工要在规范化管理等各方面做表率,带领农电工完成全所工作目标。农电工、供电职工在农村用电户心目中都是供电局的员工。因此,在统一工作服、统一职工形象、做好优质服务等各方面农电工与供电职工应融为一体,实现素质一体化、形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服务一体化。

4、充分考虑农电工待遇问题,加大工作考核力度

目前,兴义供电局系统农电工人均月收入不足500元,这对供电所各项工作的开展及各方面工作的到位形成了一定的障碍。笔者认为,农电工的收入应以本地企业职工平均收入作为参考依据,以稳定农电工队伍。同时,考虑工作积累因素(如工龄工资)等,以鼓励农

电工多做贡献。拿出一定比例资金开展量化考核,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实行岗位、收入动态管理,激发农电工及供电所供电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在社会养老保险等方面也要按有关规定完善,解决农电工后顾之忧。在党组织、工会组织等方面加强建设,让农电工亲身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就可以取消“兼职农电工”,让农电工全身心投入供电事业,更有力地保证电力服务于“三农”,展现农电管理的新面貌。 5、农电工队伍是县级供电企业的一支生力军

县级供电企业特别是供电所要实现规范化管理,各项工作要实现“群众满意、政府放心”,农电工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加强管理,以人为本,逐步实现农电工与供电职工政治素质一个样,业务技能水平一个样,农电服务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同步提高。目前,兴义供电局系统供电所所长及其他管理岗位,以及电气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都只能是供电职工担任。笔者认为,农电工应该与供电职工平等竞聘工作岗位,有能力有水平的农电工也能作为电气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甚至当供电所所长。

总之,农电工队伍素质建设工作要不断创新,要按南方电网公司“完善、规范、巩固、提高”的要求,结合实际做出成效,以人为本,加强管理,确保电力服务于“三农”能够到位,在广大的农村实现“优质、方便、规范、快捷”的服务方针,提升县级供电企业及供电所的社会形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电工的管理工作被广大业内人士列为当前企业管理的一大重点。特别是电力社会责任的履行,“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电力优质服务的深度、广度有了新的内涵。伴着供电企业将营业柜台前移后,农电工承担农网直抄到户的抄表、收费、运行维护、业扩报装及优质服务等工作。农网低压工作全部由他们完成,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形象与发展。因此,保持农电工队伍稳定,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农电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农电工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各县市公司农电工的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人员结构复杂

以汉川市农电工的组成结构为例,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原乡镇电管站改制后划转的农电工。这部分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技术水平偏低,安全意识淡薄,工作凭经验,接受新知识、新观念能力差,且普遍年龄偏大;二是职工子女,也就是原有的待业青年,这部分人员占目前农电工总人数的20%,其中女职工占80%。由于其父母都是电力系统的前辈或功臣,在温室里长大的他们总认为自己比别的农电工高出一筹,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愿干,高不成,低不就,他们大都是未赶上末班车转正的职工子女,心里很不平衡;三是招聘的农民工(包括城镇失业人

员)、或者是有关系的人员,这部分人员中,大部分为“兼职农电工”,忙了农电,忙私活,尤其是在农忙季节,其主要精力都放在干农活上,在工作时间上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管理能力差,服务意识不强。

2·农电工队伍不稳定 农电工队伍不稳定,主要与工资收入和岗位“歧视”有关。从我省农电工的工资状况来看,基本是按一个标准制定的工资基数,其工资收入大都在600~800元之间,由于地域差异,特别是象汉川等地方经济发展较快区域,其私营企业招聘人员工资在1000元以上的较普遍,且空岗较多,对农电工跳槽吸引力极大。

目前,一个县市公司每年分配来的大学生、退伍军人不到5人,不管是年龄结构或是文化水平都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由正式工在岗的岗位只能由农电工担任,往往是同一个岗位,既有正式工,又有农电工,在相同的岗位上工作,却不能“同工同酬”。上述因素导致农电工的心态不平衡,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很不稳定。

二、加强农电工队伍管理的对策

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的现状,提高农电工的整体素质,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各县市公司成立专门的农电管理公司,具体负责农电工的日常管理,包括人事、劳务合同、保险、福利、技术培训等一整套管理工作,给农电工一个“娘家”。

2·明确分工

明确正式工与农电工的职责,尽可能不混岗。农电工只从事农村低压电网的维护和抄核收工作,其管理方式尽可能因地制宜,多样化,可采用承包的方式,也可采用抄收分离的方式,还可以把收费工作转移到地方专门收费的公司收费等等,以达到工作高效服务便捷的目的。

3·严把入口关

尽管农电工的待遇不高,但因为带“电”的缘故,在当前的经济生活条件下,还是具有一定的行业吸引力。因此出现关系工、人情工的现象,造成要聘的人不能进,不要的人拼命塞,使农电工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很难得到调整和提高。对此,各县市公司要积极稳妥地在内部实行“岗位竞争、末位淘汰”机制,对外应适当招收有专业知识、善于管理的人员来充实农电工队伍,特别是对所需专业毕业的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优惠政策进行吸收和挽留。

4·加强培训

要针对农电工的现状及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地制定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位。重点要做好:文化培训;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规程规章制度的培训;

生产经营等业务素质及技能培训;爱岗敬业精神的培训;服务观念的培训;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知识培训。这些培训要循序渐进,不能贪大。另外,还要定期组织开展农电工技能竞赛,提高农电工实际操作能力。县级供电企业、供电所在做好农电工培训的同时,要在落实上下功夫,检验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如安全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培训到位,关键是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农电工在电气工作中是否按安规规定执行,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等。

5·提高农电工待遇,加大工作考核力度

笔者认为,农电工的收入应以本地企业职工平均收入作为参考依据,以稳定农电工队伍。同时,考虑工作积累因素(如工龄工资)等,以鼓励农电工多做贡献。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开展量化考核,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实行岗位、收入动态管理,激发农电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在社会养老保险等方面也要按有关规定完善,解决农电工后顾之忧。在党组织、工会组织等方面加强建设,让农电工亲自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就可以取消“兼职农电工”,让农电工全身心投入供电事业,更有力地保证电力服务“三农”,展现农电管理的新面貌。

建设“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是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新战略。农电工作为农村电力建设的主力军,是贯彻落实“新战略”的基本力量。为此,笔者对山东潍坊供电公司坊子供电部农电工队伍进行了一次调查,希望对于改进和加强农电队伍的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调查统计的基本情况

本次采用的是问卷式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17份。农电工选择“企业稳定,发展很快,形象很好,我对企业前景充满信心”的占67%,“农电工作技术高,对社会贡献大,工作稳定,受人尊重,在供电企业工作有荣誉感”占68%,“我干的不错,能发挥才干,工作稳定,希望一直干下去”的占77%,“办公环境不错,宽敞明亮,适应工作需求”的占90%,认为“关心职工成长,重视技术培训”的占57%,对民主管理认可和基本认可的占73%,对供电所管理工作感到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96%。调查数据基本反映了现实状况,公司的企业形象,企业管理,企业发展、文明生产、教育培训、民主政治等方面是好的,得到农电工的较高的认可,这是农电发展稳定的基础。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作为一个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现代化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的基础产业,目前农电工队伍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年龄结构与上述要求显然不相适应。农电工初中学历的占到62%,真正专业学校毕业的很少,电力专业毕业的只有极少数人。这一方面说明过去农电人才管理的薄弱,另一方面说明现在的农电人才政策不能吸引人才,这对下一步推行农电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农电服务水平将是一个不利的制约因素。

在回答“你的知识和能力是否适应现在工作岗位”这个问题时,有19%认为自己的技术完全适应工作要求,不用再接受培训,64%认为基本适应,还有部分技术没有掌握,要坚持岗位培训,17%认为自己有较大差距。这说明农电工大部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需要培训。19%的人认为不用再接受培训,这些人是工作的风险人物,正是这些看似有能力很自信的人的存在,往往才发生出事故。同时,也反映出农电队伍中,一部分人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对农电工存在问题的分析

在心理方面,选择“明确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一名员工,企业可以信赖,在这里工作有安全感,有亲情感”的占13%,“自己的基本权力得到尊重,有困难可以得到帮助”占35%,选择“我只是一名打工者,工作压力大,有困难没处说,干一天算一天,没有长期打算”的占52%,对目前自己在企业中的现状感到不满意的占36%。这组数据反映了农电工不满的矛盾心理。

对选题 “你认为你的待遇与其他行业同等技术的工种相比”,选择“待遇较好,比较满意”的占1%,“待遇相当,可以接受”的占2%,“待遇太低,勉强接受”占到97%;“你对目前状况最不满意的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占2%,工作累条件差占4%,收入不高占94%。农电工反应如此强烈,意见如此集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待遇相对偏低是当前农电工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也是影响农电工队伍稳定的主要原因。

在选择“你家庭的经济状况在你们村属于(较好、中等、较差)”答案时,39%为中等,61%为较差。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占大部分,这部分人中年龄在40左右的,个人能力一般,文化水平低,而且家庭负担重,他们没有其他更好的经济出路,从事农电工是很好的选择。他们的工资收入是家庭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外,下班回家后利用早晚业余时间或种地或养殖,补贴家用。30岁左右,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经过几年的磨练掌握了电工技术,工作能力、社交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家庭负担日益加重,他们往往谋划新的工作,以求经济上的发展。这部分人思想上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是辞职中的主要类型。还有一部分年轻的新农电工,来这里就是为了学技术,学好了另谋出路,这样的每年也要走几个人。

三、对改进农电工管理的建议

作为农电工作的主力军,农电工在“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国网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农电管理工作,所以改进和加强对农电工的管理,提高农电工素质,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几点建议:

1、把农电工纳入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制定农电工队伍发展计划,通过深化机制改革,稳定骨干,吸引社会人才,加强培训,逐步调整农电队伍的结构,建立动态的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的新机制,造就新农村电力建设的专业化农电工队伍。

2、从提高农电工骨干待遇入手。所员和组长工资提高到1000至1500之间,适当提高

一般农电工收入,使他们的收入不低于甚至略高于其他行业同工种的待遇,对从事5年、10年、15年农电工作的给予特殊津贴,鼓励他们长期留在企业工作。

3、建立农电工技术等级晋级制度,像其他正规管理的工种一样,建立初级、中级、高级工标准,建立培训基地,制定考试考核办法,对考试考核合格的颁发相应证书,从而满足农电工自我实现的价值感。

4、建立农电工业绩考核机制,加大业绩奖励差距,以鼓励爱岗敬业;建立竞争上岗的动态管理机制,实施一定范围内的人员流动,优化组合,优胜劣汰。

5、深化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建议试点线路、台区管理承包制,给予适当优惠政策,调动农电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6、继续深入持久的开展“爱心、平安”活动,为农电工创造更加科学的、和谐的工作环境。畅通农电工民主管理渠道,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关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积极组织适合农电工的活动,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农电工,是县级供电企业农网改造的产物,是农村用电的直接管理者,是党和政府有关农电方针、政策的基层落实者,是县级供电企业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具体形象代表。农电工在农村用电事业中具有不可或缺、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抓好农电工的管理,是农电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尤其是随着“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国家惠农政策的深入推广,农村用电市场及农电工队伍日益扩大,进一步规范农电工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笔者通过查找资料、走访公司相关部门、和农电工面对面座谈等方式,了解公司农电工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试图谋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概况

目前,公司共有农电工438人,分布在市场与客户服务部、输变电管理所等多个部门(车间),从事线路维护检修(抢修)、工程安装、用电抄核收、部门(供电所)内务管理、变电运行值班等多种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力量。

一、存在问题

(一)、农电工队伍不稳定,辞职人数居高不下。

目前,在职农电工达到5年工龄的仅有151人,只有队伍总数的三分之一。几年来,农电工辞职,特别是骨干农电工的流失,成为目前农电工管理中的最大问题。自2005年来,公司辞职农电工超过180名,年平均高达45人!对农村的用电管理及服务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处在一种引进新人、熟悉工作、流失人才、再引进新人的低级循环状态,使公司的农电管理工作长期在低层次徘徊,形成“留不住好人,管不住孬人”的局面。

(二)、农电工整体素质偏低,大大阻碍了公司整体服务水平、劳动效率的提高。

由于主管、客观各方面的原因,农电工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目前尚有157人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占队伍总数的35.8%!大学专科及以上的仅81人,仅占1.83%。

(三)、工作积极性较差,相当一部分农电工仍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工作缺乏主动性,工作效率低下。

(四)、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违章作业、携(电费)款出走、以电谋私等违纪违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二、问题分析

(一)、待遇偏低是导致农电工工作积极性差,甚至辞职的直接原因。

由于体制的原因,农电工和公司正式职工相比,在工资、福利、劳保及其它待遇都有较大差别。一样抄表收费,一样参加维护抢修,一样的考核指标,有的农电工比正式工干的工作还要多,但是正式工的工资比农电工的工资却高出很多。待遇的巨大差别造成农电工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出现了农电工是“新社会的新奴隶”、“被社会抛弃的异族”种种极度偏激的言辞。

近年来,公司根据实际不断提高了农电工的待遇,每月工资由500元左右提到了最高1000元,但是扣除应承担的8%的养老保险, 2%的医疗保险,完成各项考核指标的农电工能拿到手的也不足900元。家庭的责任,物价一度高涨,农电工生活的压力明显加重了。

(二)、缺乏认同感、归属感是大量农电工辞职的深层次原因。

同样的工作,迥异的待遇,让农电工有了“低人一等”的自卑;而由于工作性质、环境的限制,公司组织的各类活动绝大多数的农电工都无法参加,甚至连看热闹的机会都没有;基层班组、中层部门领导管理粗放,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农电工只注重布置工作检查考核,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让农电工缺乏认同感、归属感。

(三)、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造成农电工队伍整体素质低下。

由于认识不足,农电工本身的学习自觉性差,他们学历普遍低下,而且鲜有参加第二学历学习的;班组培训不到位,业务水平难提高;多年来,除了岗前培训,公司几乎没有开展针对农电工队伍的培训。

整体素质低下,纪律意识、法制意识淡薄,造成了农电工的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现象,服务意识淡薄,不但增加了客户投诉的机率,而且极大影响了公司的社会形象。

(四)、农电工队伍年轻化是造成队伍欠稳定的又一原因。

公司农电工队伍中,29岁及以下的青年农电工有228人。高达52.1%的年轻人,一方面给农电工队伍带来了活力,但另一方面,年轻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且容易冲动、好高骛远,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

三、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以人为本,多形式提高农电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着力推进政治保障机制建设,疏通民主参与渠道。积极探索农电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渠道,如让更多农电工代表列席农电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推行所务公开、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等,落实农电工对企业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农电工更加关注企业发展,不断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

发挥挂点联系制度的作用,深入班组站所,尤其是多深入困难多、(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工作开展不好的基层单位,真诚倾听农电工的呼声,要视农电工为兄弟、姐妹,关心他们的疾苦:工作严格要求一丝不能松懈,反过来思想上要关心他们,生活中要体贴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农电工家里遇到困难,组织上要及时给予帮助;农电工希望学习专业技术,组织上要尽力创造机会;农电工工作有了成绩,组织上要及时进行鼓励,使他们与企业共同成长。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让他们感受到领导的关心、体贴。近年来,公司通过为困难农电工申报“金秋助学金”、申请中央财政专项扶困资金,为因病致贫的农电工捐款等多种方式,帮助农电工解决了实际问题。

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让广大农电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快与公司的融合。要彻底摒弃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必须充分考虑活动的参与性,尤其是农电工的参与性,让活动真正成为丰富员工生活、增进员工团结,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着力推进教育培训机制建设,打造高素质农电工队伍。

按照“发展生产力,既要重视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的要求,建立健全三级培训网络,对农电工开展系统的教育培训,可以采取送自培、送培、联合办学、

劳动竞赛、岗位练兵等形式,改善农电工的学历层次,提升其技术素质、服务能力、安全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农电工的绩效考核制度,奖勤罚懒,适当提高农电工工资。

按供电所岗位定员定编,农电工的工资报酬由供电所按岗定额,实施岗位竞争、择优聘用。采取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农电工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总体衡量,最后评定其级别,根据不同的级别确定农电工相应的薪酬,打破专业组织“大锅饭”的局面。级别管理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每三到五年一次评定,根据农电工岗位目标经济责任制考核情况、技术比武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农电工级别。努力在农电工队伍中形成争当岗位能手、努力提高工作技能的“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

(四)、继续执行开放的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并大胆提拔任用优秀农电工。

着力推进人才机制建设,搭建个人平等发展的平台。积极为农电工创造发展的机会,争取让农电工平等参与农电管理岗位的竞争。在评定技术职称、评选先进等方面同步考虑。积极建立农电工成才机制,让农电工有为更有位,充分感受到在电力这个大家庭中工作有前途。近几年来,公司大胆提拔任用优秀农电工担任站长、所长,让农电工感觉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努力工作就有出路,最大限度地调动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着力推进维权机制建设,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通过规范劳动合同、推行集体合同制度、逐步解决“三金”问题,建立规范的用工体制,给予农电工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上的基本保障;二是建立劳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维护农电工的生命健康权,将农电工全部纳入公司人力资源健康管理范围,坚持每年组织农电工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引导农电工关注自身健康。三是建立农电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考核体系,让他们的收入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不断增加,从根本上解除农电工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农电生产和管理。

(六)、积极规范其它相关工作。

如为进一步理顺农电工管理工作,可在部分供电所试行了抄、核、收分开的专业化改革试点。将供电所的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成立抄表收费班和业务报修班。抄表收费班负责抄表收费,实行全月抄表收费,这样利用很少的人就可以完成抄表收费工作,女职工全部充实到抄表收费班。对业务报修班从报修服务和线损管理上进行考核。抄表收费班每月抄表后核算台区的低压线损,然后上报供电所,对于台区线损率较高的,业务报修班也可以对台区进行抄表核对,对属于抄表收费班在抄表时出现错误的,每发现一户可以处罚责任人一定数量的工资,这样可以督促抄表人员认真抄表。对于核实无误,台区线损率确实偏高的,按照台区制定的指标和低压线损管理考核办法进行奖罚。这样一是避免了部分职工、农电工因管理台区线损较高给客户私摊电量的现象,二是避免了个别职工、农电工私吞电费的现象。

实行异地任职制度。公司农电工基本都在本乡(镇)工作,对用电环境熟悉,有利于开展工作,也避免了农电工往返奔波。但是这种情况给供电所的管理造成被动。部分农电工不安心工作,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应根据农电工个人工作表现,对于不认真工作,工作积极

性不高的农电工调到其它乡(镇)工作,这样保证了农电工的工作时间,有利于供电所的管理。

总之,要从保稳定的高度重视农电工的管理,坚持“用待遇吸引人,用制度激励人,用亲情挽留人”,以人为本,确保全面完成“保增长”目标,促进公司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我的调研报告——农电工管理现状及思考》来自中国教育文摘,查看更多与相关文章请到http://www.eduZhai.net。

0 前言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农村工作给予高度关注,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农村电力设施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的物质基础,农电工作无疑也是“三农”工作的一部分。

随着“两改一同价”的逐步完成,农村电网的设备状况和供电形势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农网改造后电压质量提高了,电价降下来了,实现了同网同价。农电体制改革后,电力企业实行丁“三公平”、“四到户”、“五统一”的客户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而电力体制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深化与完善。深化与完善的过程,就是协调各个环节、弥补缺陷与不足的过程。当前农电体制还不十分规范,在农电管理上也存在不少难点和困惑。现就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管理方面浅谈如下意见。

1 农电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农网改造后,农电管理工作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有:

(1)维护管理面广,工作量大

一个县地域有多大,农电维护管理的面就有多大。农网改造后供电企业需负责10kV及以下直至用户配电网的运行维护、抄表收费和业扩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维护管理工作量较以前大大增加。

(2)农同改造后产权分界不清,责任不明

山于历史原因,农村电力投资主体复杂、产权不够明晰、管理比较混乱,农电体制改革后,为减轻农民负担,提高运行质量,国家经贸委要求“乡镇及以下农村集体电力资产按照自愿上缴无偿划拨的方式全部交县供电企业管理,供电企业必须接受并由其承担维护管理费

用”,但对于移交手续及资产移交后派生的相关问题至今还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同时产权分界不清导致厂责任不明,给农网的运行维护和安全责任分界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3)农网安全隐患多,形势堪优

农网改造因投资有限,目前还有部分电网未得到改造或改造不彻底,这部分未改造或改造不彻底的电网设备陈旧,运行状况差。如现在还有不少运行年限已久的铝镁合金导线在使用,断线、短路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户表改造尚未装设漏电保护器,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加上农村电网“二线”交越、搭挂混乱,线路树障多,变电台区、线路安全警示设施安装不到位,再加上农户用电安全意识不强,农电安全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力,安全形势实在堪忧。

(4)农电体制改革不完善,农电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装备差,农电工待遇相对低

电力企业接管农电缺乏经验,对农电工作、农电员的定位不准确,管理体制存在不适应实际的情况。农电管理人员大多从原来的农电员择优聘用而来,但相对于电力企业职工,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在思想认识上也跟不上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游击习气,缺乏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同时素质问题与农电员的待遇问题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农电员从事着基本与电力企业职工相同的工作,但待遇远低于电力企业职工,思想上存在很大的不平衡。装备方面,农电原由各主体单位管理,除了几件简单的个人工具,装备基本为零,电力企业接管后添置了一些装备,但同维护的设备和工作量相比,数量和先进性都相差很大。

(5)农电经营工作难度大

农电经营工作面广,涉及广大农户和企事业单位,抄表到户后,用户激增,新旧电费回收难度大,运营成本猛增。低压线路网改后理论线损虽大为下降,但因维护面和计量点变更原因,管理线损增加了,难以控制在理论指标内。抄表到产后,维护面较以前成百倍的增加,违章用电难以杜绝,如挂钩用电、私拉乱接,给电力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6)农网维护管理费短缺,农网维护举步维艰

农网维护管理费是农网运行维护与管理的资金保障,目前十分短缺,仅有的一点费用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近两年,网改后大部份农网设备得到了更新改造,农网维护问题还不十分突出,但如不开展正常维护,再过几年,农网设备难以保证健康运行。

(7)农电依法管理未能到位,风险防范能力差

农电管理因其历史原因和人员素质制约,依法经营管理的观念薄弱,人员法律知识欠缺,经营活动随意性大,不依法行事时有发生。再加之农电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风险防范能力差。

(8)农电工队伍不稳定

相对大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农电工收入却逊色许多。发达地区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形势诱惑着农电工,再加上网改后农电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倍增,导致农电工不安心工作。同

时农电体制改革后,对农电工的定位不准使其产生逆反心理。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农电工队伍的稳定,同时给电力生产正常运行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 农电管理的对策

农村电网是聯系输电网和农村电力用户的中间环节,是电能配送的载体,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力市场来说农电市场潜力巨大,它的开拓关系到未来电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进一步完善农电工作,现提出如下对策。

(1)认清形势,深化改革,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电管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三农”工作列为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无疑包括了农电工作,电力是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现代化、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的动力。电力企业要十分重视农电管理。要调查了解农电现状,针对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不断总结农电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的路子,寻求适合农电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县级农电管理体制包括乡镇供电所的改革工作,做到产权清晰、组织到位、管理规范。

(2)清产核资,明晰产权

农电资产庞大而复杂,清产核资、明晰产权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要认真调查研究,确定标准原则,全面清核,以供电营业所为单位完善台账、图纸等相关资料,明确产权分界点。

(3)以人为本,准确定位农电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农电员与电力企业职工同工同酬

一个县级供电企业,特别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农电的下作定位举足轻重,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多、农民生活的提升要依靠先进的物质基础——电力的发展。就电力企业来说,在县一级绝大部分的售电收入从农电市场获得,必须把农电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调配优秀的人才,从事农电管理,将工作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挖潜创收,促进农电的科学健康发展。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员成为农电工作的主力军,从事着与电力企业职工相同性质的工作,理应同工同酬,得到同等劳动保护、业务培训条件。为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电工用工酬劳办法,加强对农电工的劳动保护,为农电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应成立农电工会组织,以保障农电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农电工的积极性,达到稳定农电工的日的。同时要加强对农电工的培养、监督,加强农电工的政治思想工作,鼓励他们为我国农村电气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4)加强农电企业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农电管理队伍

农电企业管理要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优质服务三大中心任务,以抓管理、抓发展、抓队伍和建设一流县供电企业为重点,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针对当前供电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基础不牢固、竹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和更新管理手段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农电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重点在农网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抓好农网安全事故调合规程宣传贯彻和安全统计分析丁作。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尽快建立健全适合农电工作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

标准体系和一系列企业运行管理制度;抓好以财务竹理为中心的农电经营管理下:作,努力建设现代化农电企业。

(5)落实农网维护管理费,确保农网维护管理到位

农电设施维护管理费偏低,且难以到位是客观事实,需重新核定标准,从电价、折旧等渠道上提取,从政策、制度上加以落实和保证,同时要加强对农网维护的管理,确保维护到位。

(6)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农网安全

安全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加大对农电安全工作的投入,如加强培训和安全宣传工作,配备安全用具,使“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深入人心。同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监察工作,狠抓现场安全管理和“两票三制”的落实,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建立健全缺陷管理和备品备件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完善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和管理,争取专项资金解决诸如铝镁合金线老化等重大隐患。加强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工作,解决农户安全用电知识贫乏、安全意识差等问题,确保农网安全。同时电力企业要寻求法律保护,依法办事,规避安全风险。

(7)抓好线损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首先要建立线损管理的措施,加强计量管理、用电检查和抄、核、收工作,经常开展线损分析工作。其次是加强用电管理,防止偷窃电,降低管理线损。再次是完善配电网结构,合理配置配电变压器,及时调整配线变压器分头,增加无功补偿,加强设备维护,合理安排检修和调整负荷,降低理论线损。通过采取以上各种行之有效的降损措施,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8)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经营

尽快建立农电职工普法教育机制,设立普法教育培训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农电职工进行法律知识的轮训,丰富法律知识,强化法制观念,在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中,运用法律规范口常管理和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9)不断推进农网科技进步

积极推广以农网的安全、可靠、质量、节能、效益为目标的实用化项目,结合电网改造,探索农网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应用,开展科技进步的试点工作。

总之,农电管理是当前县级供电企业的重点、难点和经济效益的增长点,涉及社会的诸多方面。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农村电网建设以及农电管理的各项工作的重要性会更加突出,电力企业、电力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多关注农电的发展,为之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后,贵定供电局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个乡镇、村用电管理的模式转变为由县供电局统一管理的模式。该局打破地域界限,将全县20个乡镇、207个行政村自行管理的管电组,按照最佳的供电网架结构重组为六个农村基层供电所,农电工由各个分散独立的“游击队员”转变为电力战线上的“正规军”成员。截止2006年底,该局农电工人数达115人,占全局职工人数的69、7%,是一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贵定供电局在建设一支稳定的农电工队伍,努力构建和谐电力,为农电工办实事等采取了一些新举措和新方法,使广大农电工深深地感到安全生产有了保障、学习技术有了奔头,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退休养老不用愁、工作环境大改善、政治地位受到了尊重,心里充满了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大大激发了农电工学习和工作的热情,为构建和谐电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努力增加收入――满足农电工物质生活的需求

农村电网改造前,农电工每月的收入只有几十元,最低的仅仅二十多元,加上工作养老无保障,他们一想到退休养老就着急,心里总是不踏实,有的农电工想方设法总往家里的承包地里跑,尽量多产生一点“效益”,哪有心思安心工作?甚至有的农电工撇不住这样的“清贫”,不辞而别外出打工。

农网改造后特别是近年来,贵定供电局党政领导班子把努力构建和谐电力,建立稳定的农电工队伍,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想方设法增加农电工的收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电工物质生活的需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首先对农电工进行局兴我荣、局衰我耻和爱局如家的教育,

树立企业主人翁思想。从电网发展、电量递增、电费回收等事实,让农电工实实在在地看到只有企业发展壮大了,自己的收入才会增加。二是在每月的工资之外增设了300余元的奖金。每月的安全工作与农电工的经济效益相挂钩,让农电工明白只有搞好安全生产,才能增加收入。三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工的养老保险政策,企业每年为农电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151667.82元、失业保险12458.93元、工伤保险10539.46元,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如意卡:100元/人),使农电工“吃”了一颗“定心丸”,解除了养老无着落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四是该局还为农电工发放通讯费、劳保费、取暖费、降温费、过节补助费、年终安全奖等劳保福利费用,增加农电工的收入。2006年该局农电工平均收入为1453元/月,大大高于当地社会平均收入1023元/月的水平。

安全――农电工生存的可靠屏障

农网改造前,农村电网的管理是由各个乡镇、村进行,安全管理管理体系不完善,工作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许多情况下农电工外出工作对办理工作票、验电挂接地线、正确佩戴安全帽等管理比较松懈,致使许多情况下都是在违章和习惯性违章中进行作业,甚至发生预约送电、立杆放线野蛮施工、用竹竿代替绝缘棒操作高压跌落保险等违章行为,人身安全风险大,员工的生命安全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自从农网体制改革后,贵定供电局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安全”作为安全生产的落脚点。他们建立健全了全局安全生产网络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对职工的安全学习、安全技能的培训和生产现场的安全措施制定了周密的实施计划,不仅在每个星期一结合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和安全技术进行学习和培训,并且在每一项工作前都要办理工作许可手续、交待安全事项、布置落实安全措施。在生产现场积极开展“三不伤害”活动,坚决同“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作斗争,严格执行了各项安全规程和制度,加大对违章和习惯性违章检查考核的力

度,深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玄。由于措施得当、管理到位,农电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增强,农网改造以来,该局没有发生任何人身伤亡事故,农电工深深感到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从而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发展壮大――农电工心理归属的靠山

农网改造前,贵定县电网结构比较薄弱,国家电网供电主要集中在县城周围和少数条件较好的乡镇,许多乡镇、村老百姓的用电依靠仅仅只有一、二百千瓦甚至几十千瓦的小水电,供电半径大,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差,在用电高峰期常常出现灯泡的灯丝只发红而不发光的现象,甚至出现各个村寨按照时间轮流用电的尴尬局面,农副产品加工只能放在凌晨一点后进行。加上电量小、线损大,电管组无资金进行更新改造,小水电设备和农村线路年久失修,农电工面对严峻的现实,心灰意冷,失落感不断聚增,心理归属无依靠,更谈不上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电力事业了。

经过农网改造后,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网架结构更趋于合理,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大大提高。截止06年底,贵定县境内共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输电线路320千米,35千伏输电线路173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838千米,低压供电线路1145千米,配电变压器1102台。供电网络遍布全县乡镇和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电率100%,户户通电率达99、7%,农户电表安装率达92%,供电用户达60000多户,供电可靠率达99、11%。“十五”期间,贵定供电局售电量大幅度增长,年平均增长37、7%,线损逐年降低,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面对企业的不断发展,农电工收入不断增长、工作稳定无忧、企业兴旺发达、自身价值得到体现、福利待遇好,农电工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归属感和认同感强,为自己能在这样的企业里工作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社会地位提高――农电工渴望受到尊重

农电工过去都是由各村、乡镇领导“叫”来的农民临时工,他们工作去留的“生死大权”都掌握在乡长、镇长、村长甚至组长手里,层层管理“婆婆”多,常常被他们呼来唤去,稍有不慎就叫你回家。由于农电工的特殊性,他们在工作期间对“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难应付,有时到一些地方权利部门和“钉子户”收电费,常常遭到呵斥和威胁。在内部,农电工只管干活,营销和经济核算等管理不得过问,由电管站站长或某些地方领导独揽。农电工常常感到低人一等,心理感到很自卑。

现在不同了,贵定供电局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努力提高农电工的社会政治地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农电工签订劳动合同,把农电工与局职工同等对待,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统一着装,统一佩戴标志,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农电工有一种自豪感和欣慰感。在政治学习、安全学习、评选先进和标兵、技术培训、参加各种选举、外出学习等活动农电工享有与局正式工一样的待遇。全局农电工加入了工会组织,每年农电工还被选为职工代表参加职代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共商企业发展大计。该局还组织农电工外出度假、参观学习等、每年为他们进行身体检查、在供电所设立小型食堂,配备电冰箱、洗衣机等生活用品,努力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对生活有困难的农电工进行扶贫济困、子女上大学资助等活动。另外农电工还参与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承担供电所的电量、线损、电价、电费等经营和各项经济指标的管理,真正体现了企业主人翁当家作主的地位。

公平竞争机制――农电工自我价值的实现

以前由于农电工对学习业务技术知识认识不足,认为农电工只是打工仔,干好干坏都一样,更不可能提升到管理层,学那么多技术知识干啥,只要能对付工作就行了,甚至产生“学得会、讨得累”的想法,因此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该局为了拓展农电工在事业上发展的空间,搭建一个充分展示和体现农电工才华和价值的大舞台,在机制上打破身份限制,改革用工制度,建立双向选择、全员竞聘的用工制度,近年来,有二名农电工通过公开招聘,

与正式职工同台竞聘、被择优录取后走上了局级专职工程师管理岗位,十四名农电工经过公开招聘走上了供电所的专职管理岗位,四名农电工被聘任为基层供电所所长和副所长,从而消除了农电工只是打工仔,不可能提升到管理层的顾虑,使农电工干事有平台,成才有机会,发展有空间,实现农电工成就感的满足,为农电工自我发展提供了竞争机会,使农电工看到了自身价值。由于用工制度的改革,岗位靠竞争,工作凭本事,没有技术想当“混混”的日了一去不复返了。大家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了,经常参加供电所组织的各种业务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只想多学点技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由于该局在用工制度上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职工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农电工真正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感到由衷的自豪,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比贡献、比能力的观念和努力学习业务技术知识的良好氛围已悄然形成,大大激发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为该局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知识、娴熟精湛的技艺、整体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奠定了基础。

农电体制改革之后,农村电工队伍已经成为我国农电事业的中坚力量。由于当前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的农村电工管理模式,形成了当前农村电工的管理客观存在着“政出多门、各有所长”的现象。笔者以为,为适应新时期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需要,农电工队伍迫切需要走职业化管理之路,亟需格式化。

突破惯性思维 走农村电工的职业化管理之路

当前,电力系统还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始终没有被突破。从农电体制改革的初期,就把企业员工和农村电工划分为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怪圈。每个人都认为,农村电工的身份和性质决定了他就是农民,电工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兼职,农村电工不离乡、不离土的基本特性,可以使他们在完成其承担的电工兼职工作任务以后,仍然可以从事田间劳作和其它事务,同工不同酬也就理所当然了。

由于这些观念的存在,使得农村电工的管理无论怎样改革,都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四到户”管理和优质服务的今天,农村电工的工作负担日益加重,每一个农村电工不仅要负责

300到400户农村客户的供电服务,同时还要担负供电所里的线路设备巡视、工程施工、故障抢修、设备检修、夜间值班等任务。他们做的是职业化的电工工作,享受的是非职业化电工工资待遇。

因此,农村电工非职业化管理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农村用电发展的需求,只有突破惯性思维,创新观念,把农电工队伍打造成为一支工作职业化、技术专业化、营销市场化、服务规范化的“四化”队伍,才能适应新时期农电发展的需要。

改革用工制度 纳入到农民合同工的用工范畴

要实现农村电工队伍的“四化”管理,就必须改革当前的用工制度,解除农村电工的后顾之忧,在实现同工同酬的基础上,达到老有所养的人性化管理。

从笔者的调查了解和多年的农电管理经验可知,当前的农村电工用工制度,已经极大地伤害了农村电工的感情,很多一生都奉献给农电事业的老农村电工,因年龄原因被精简之后,身无片缕空手而去,留下的只是心寒和无奈。

只有通过创新机制,改革用工制度,将农村电工纳入到农民合同工的用工范畴,实现企业内的同工同酬,才能充分调动农村电工的工作热情;只有通过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让农村电工切实感到企业的关爱,他们才会用真情服务于客户,为客户提供一个优质宽松的用电环境,才能为今后的农村电力事业发展尽心尽力、做出贡献。

因此,在农村电工的管理上,要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用人的合理化和规范化,通过实现农村电工的用工合同化充分发挥农村电工的最大潜能,调动其积极性,让有能力的农村电工多承担任务和责任,争取最佳岗位,努力实现其个人最大价值和收入,使他们都能成为名符其实的专业电工。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内正式员工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同时也可以让农村电工看到希望,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勇于进取,形成竞争的良好局面。

规范专业管理 大胆激活农村电工这一池春水

要实现农村电工的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四化”管理目标,首先,必须改革当前农村电工个体化岗位模式,以专业化管理班组建设为基础,实现农电管理的模块化管理;其次是要实现区域化管理,打破现有的以村为供电范围的管理模式,避免供电线路的交叉迂回,最大限度地提高配电网络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就近用电,区域化管理;再次是改变农村电工岗位的终身制,以流动促进农村电工岗位的优化配置,以效能来体现农村电工的自我价值。

各基层管理单位,可根据管理的具体情况设立营销管理、运行管理、计量管理、考核监督管理等班组,以专业化管理班组为管理模块,根据管理的范围和营销工作量来设定相应的工作岗位和人员数量,实现以岗定员。

营销管理班组的管理职责是营业窗口的所有业务往来、客户的报修处理、市场营销计划的制

定、营销分析等;运行管理班组的职责是辖区内的电网、设备安全运行的巡视、检修、维护,新增客户的安装接电,电网及设备的故障抢修等;计量管理班组的职责是所有客户电能表的管理维护和轮校,线损管理分析,电费的催收等;考核监督管理班组的职责是监督各职能班组的工作情况,考核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是否到位,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及各项工作符合规程、规定的要求,并根据奖罚原则提供考核员工的工资、奖金发放标准。

在人员的使用上,为确保岗位的公平、公正,所有的岗位设置不搞终身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允许在岗人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实行竞争上岗,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个人能力;又要充分考虑每个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同时还要考虑每个员工的个性、态度、忍耐力等方面的因素,因才使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从而逐步将农村电工队伍建设成为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政治素质可靠、营销技能全面、适应市场开发、主动引导消费、善于经营管理、适应农电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加强岗位培训制度 建立农村电工的人才储备

农村电工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更是一种专业人员,随着农村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三为服务”的进一步深入,新时期的农电管理就更加需要高素质的农村电工与之相适应。农村电工作为直接服务于基层一线的企业员工,他们的行为和能力直接关系到电力营销企业在农村客户心中的形象。

农电体制改革之后,虽然农村电工已经进行了精简和重新聘用,他们的文化、年龄结构和思想素质与以前相比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但由于文化程度仍较低,使得他们对一些技术规程掌握不够完善,业务技术知识也不能完全适应电力发展的需要,有些农村电工对电力法规、电力政策知之甚少,与客户的希望和供电企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新时期的农村基层电力营销企业,要加强对农村电工的专业培训和业务技能训练,着力提高农村电工的职业技能和营销服务水平及法律、法规、政策水平。要教育农村电工深刻认识坚持“三为服务”的重要性,以优质、方便、规范、高效的服务标准,更好地为农村广大客户服务。不仅要对现有的农村电工培训,同时还要对那些愿意从事农村电力事业的,社会上的具有高中文化学历以上的青年人进行培训,对经考试合格的发放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农村电工后备人才储备库,这样不仅可以及时补充因各种原因退出农村电工队伍后形成的人员空缺,也可以为在农忙时节需要增加农电协管员时做好保障。由于建立了充足的电工后备人才保障,无形之中不仅增加了在职农村电工的竞争压力,同时还可以始终保持农村电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促进农村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

健全监督机制 着力增强农村电工的忧患意识

在当前农村电工的用工方式上,由于农电体制改革使得农村电工人员的大量精简,很多地方采用的是子承父业的管理模式,致使很多退下去的老电工仍在私下从事农村电工的许多工作,为正常的农电规范化管理埋下了许多不利的隐患。

因此,农村电工的用工制度改革以后,为了避免农村电工就此产生一朝受聘,终身受益的错误思想,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切实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要建立健全新的用工体制下的监督考核管理机制,在全员范围

内实行末位下岗再上岗的管理制度。通过实行动态管理,落实末位淘汰的管理办法,来增强全体员工在岗工作不努力,就得下岗或解聘失去工作的忧患意识。

为了体现末位淘汰的公平、公正性,要合理制定各项管理指标和考核标准,全员实行百分考核制,完不成工作指标、任务,违犯规程、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的不仅要扣发相应的工资和奖金,同时还要扣去相应的分值(分值标准可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制定),同时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线损指标、电费回收、供电量指标等可以实行奖励分值政策。比如线损指标只要是在合理范围内的降低,都可以按每降低1%奖一分进行奖励,如果完成的线损率低于指标的合理范围以外,不仅不予奖励,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还要给予扣分的处罚。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当今,农电管理工作成为电力企业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如何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发展战略,使农电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切实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在此浅谈农电管理存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农电工基本素质问题:通过调查统计,农村年青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农电工年龄结构偏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二是农电工专业性和责任心不强:大部分农电工未经系统业务知识培训,业务技术欠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三是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农电管理工作重在农村边远山区,特别是抄表到户、销售到户、服务到户、收费到户后,安全管理点多面广,由于时间、人员安排紧张,主要靠农电工检查维护管理,安全压力增大;特别是未农改台区线路严重老化,安全隐患严重。四是安全用电意识淡薄:私拉乱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农忙季节、用电高峰季节违章用电表现尤为突出。五是计量管理不力:计量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和考核办法,挂钩主线用电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线路损耗加大。六是优质服务方面:部分农电工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未跟上群众的要求。七是监督管理方面:由于目前大部分地区农电管理未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缺乏监督考核机制,执行力建设有待加强。八是工资福利方面:农电工工资福利水平还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与市场经济不相匹配,造成农电工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一是加强农电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聘用一些年富力强、具有电气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用电常识和责任意识的农电工充实到农电管理队伍,并经考试考核合格、岗前培训,择优录用,加快农电工由“游击队"转变为“正规军”的进程,保持农电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对不适合农电工作的人员,退出管理队伍。加大农电管理队伍培训教育经费投入,拟定并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对安全、业务、思想、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培训,提升农电工整体素质。同时,参照地方经济水平,增加农电工工资、福利、养老保险金等待遇,提高农电工积极性,充分发挥好农电工的应有作用。

二是构建农电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加强农电安全管理,必须以制度作为保障。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风险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操作性极强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五防”安全预案,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农电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各供电所成立农电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全员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实行月度安全业绩目标考核机制,严格执

行《安全生产奖惩办法》,并作为年度评先评优和干部考核的必备条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和“两票三制”,加强施工现象安全管理,坚持以“三铁”反“三违”,杜绝习惯性违章。 三是加强专项整治,打击违章用电。企业的改革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联合当地政府、安检、派出所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窃电、私拉乱接、线路下违规建房等违章用电行为,规范供用电秩序。对“三线交叉”、变压器接地体、避雷器、用户闸刀保险丝等进行专项检查整改。鼓励农村用户安装漏电保护器。坚持线路设备的巡视检查,及时消缺除患,保证线路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改活动,做到落实整改项目、整改时限、整改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整改时效。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安全防范意识:纵观过去农电事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私拉乱接、违章建筑、家庭电气机具、农村农排农灌、攀爬变压器等触电伤亡事故。导致农电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必要的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宣传,成为农电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为了杜绝农电事故发生,在各场镇开展安全用电宣传活动。组织安全事故图片巡回展览,起到警示作用;发放安全用电常识手册和宣传画,增强防范意识;现场演示触电紧急救护法,并设立奖品,鼓励群众参与互动,学会自救,提升触电施救能力;在夏季用电事故多发期,出动安全宣传车,在供区作巡回宣传;同时,农村所有变台悬挂安全标示牌,安全用电标语刷写到村组和电力电杆,在全供区营造安全用电的浓厚氛围,真正做到安全用电,家喻户晓。 五是增加电网投入。加大电网建设资金投入,加快农网改造进程,特别是对安全隐患突出的农村台区应优先改造,杜绝农电安全事故。对布局不合理的线路、容量配置不合理的变压器、高能耗变压器进行整改,优化配网设施,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线路设备损耗。

六是实施有奖举报,发挥群众效应。推行《有奖举报制度》,对报告者给予精神和经济奖励政策,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确保迅速、准确到达故障现场,大大缩短事故抢修时间。 七是积极推广农改台区新型管理模式:借鉴部分地区的农电管理先进经验,各乡镇成立农电管理协会,实现村民自治,基本形成“政府+农电管理协会+村电工+管片供电员”的农电管理新模式,达到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农电的良好局面,建立起强大的管理保障体系。

八是出台各项农电管理政策,规范农电管理。随着农村“四到户”工作的深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供电管理工作重点应调整到农电管理工作思路上来。因此,应尽快出台《农电工管理制度》、《农村台区管理制度》、《农电优质服务管理办法》、《抄核收管理办法》、《计量管理制度》、《业扩报装管理办法》、《农电工奖惩办法》等措施,努力实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加快农电管理改革与发展步伐,真正为农村经济繁荣起好“支撑”作用。 (高建华)


相关文章

  • 规范化管理总结
  • 邻水供电局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总结 邻水供电局紧紧围绕"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结合供电局开展的"创一流"工作,强化领导,加大力度,持续开展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到目前为止,已 ...查看


  • 机械设计课程建设总结
  • 辽宁省优秀课申报材料之二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总结 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分院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组 2005年7月13日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总结 一.课程建设历史及现状 历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面 ...查看


  • 夯实基础提升农电企业管理水平
  •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在快速的发展,而且已经取得显著地成效,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了在农电企业的建设中一定要注重基础的建设,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基础 农电企业 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26.61 [文献标识码] A ...查看


  •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问题论文
  •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问题论文 [摘要]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首先要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健全管理体制,注重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改善和更新,并将管理信息化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重要目标,在借鉴参考国外先进管理 ...查看


  • 教育培训工作意见
  • 编者簌: 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加快培养造就适应办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国家电网办司出台了<国家电网办司"十二五"教育 ...查看


  • 县级供电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心得体会
  • 县级供电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心得体会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制后的县级供电企业改革与发展任重而道远.县级供电企业要打造"责任电网.和谐电网"的良好形象,最终实现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而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是要服务于供电企 ...查看


  • 供电所管理提升方案
  • 供电所管理提升方案 一.工作目标 积极联系各专业管理部门,落实责任,创新举措,努力做好农电专项工作,使公司县域电网结构和电源布局总体趋于合理,农网技术装备和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中低压供电卡脖子问题明显改善,乡镇供电所各项管理全面规范,农 ...查看


  • 6S管理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
  • 6S 管理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活动,其实质是对生产现场的环境进行全局性的综合考虑,并实施可行的措施,即对生产现场实施规范化管理,以保证在生产过程中有一个干净.美观.整齐.规范的现场环境,继而保证员工在工作中拥有较好的精神面貌和保证所生产 ...查看


  • 中国农村电力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 中国农村电力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绪 论 农村是我国用电需求潜力最大的地区,由于受电网的制约,加之管理体制不合理,农村用电需求还很低,"有电用不上和有电用不起"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了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