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减少的原因分析

  入世以来,我国经济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加速融入到全球化之中,利用外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003年以来,美国实际对华投资却一直在下滑,占我国利用外资的比重也大大下降。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对外投资国,美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因此积极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有利于优化外商投资的来源结构,促进经济的增长。本文对近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减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扩大利用美资提出几点建议。      一、近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减少的几个表现      1.美国在我国利用外资中的地位大大下降   美国自1980年开始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90年代初对华投资还不到4亿美元,1990年只有45家企业。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及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后,美国对华投资进入高速增长期,1992年~2001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实际金额年均增长率达到27.12%,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同期美国对亚太其他国家与拉美国家投资的增长速度。2001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实际金额达48.6亿美元,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的10.4%,是对华第一大投资国。从1979~2001年直接投资的累计额来看,美国仅次于我国香港,居第二位。   然而,2003年以来,美国对华实际投资额却持续下降,年均增长率为-14.3%。2006年美国对华实际投资额只有28.7亿美元,比2002年的54.2亿美元下降了47%,占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也由2002年的10.5%下降到2006年的4.5%,低于我国香港、日本、欧盟、韩国,居第五位。可见,近年美国在我国利用外资中的地位大大地下降了。      2.美国对华投资强度减弱   A国对B国的投资强度,等于A国对B国的直接投资在B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与A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之比。如果该指数为1,说明A国对B国的直接投资达到正常水平;如果该指数小于(大于1),说明A国对B国的直接投资低于(高于)正常水平。由表2可见,2001年以后美国对我国的投资强度不仅小于1,而且呈不断下降的趋势,降幅较大,这说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大大低于正常水平,占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在不断缩小。2005年美国在华直接投资额只占其海外直接投资总额的0.82%,这个比重与中国作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东道国地位是不相称的。   3.美国对华投资项目规模缩小   2001年后美国在华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不断缩小。2001年平均规模为187.3万美元。2006年为89.4万美元,与2001年相比下降了一半多,大大低于我国全部外资项目的平均规模,不仅与同是发达国家的欧盟和日本有很大的差距,还低于我国香港和韩国,仅比我国台湾高。这也表明美国企业对华投资的技术和资本密集程度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4.美国对华投资履约率降低   2002年以后美国对华投资的履约率逐年降低。2002年为66.5%,2003年为41.3%,2004年为32.4%,2005年只有22.7%,相比欧盟、日本、我国香港、韩国都要低,而且低于全部投资的履约率。考虑到我国每年合同利用美资一直在增长,可以做这样的推测:一些美国投资者是因为某些负面因素而推迟了对我国的投资。      二、近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减少的原因分析      (一)美国经济不景气使其对外投资大大减少,对华投资因而受到影响   2001年美国经济结束了十年的快速增长期,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经济的不景气使美国企业对外投资也大大减少。2001年美国直接投资流出量比2000年减少12.4%,2004年直接投资流出量虽有较大增加,但2005年直接投资流出量却是-127.14亿美元,表明资本的回流大于资本流出。1998年到2001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3.4%,而2001年到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年均增长率只有9.1%。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对华投资。   (二)美国的投资政策对美国企业在华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第一,美国对技术转让的限制对美国企业在华投资造成障碍。一般而言,美国海外投资的优势在于技术的先进,因此对外投资大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技术的输出。美国政府在技术输出与转让方面虽然较为开放,但仍有诸多限制。《1979年出口管理法》规定,除了可以向加拿大直接输出多数商品和基础数据外,美国向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出口的所有商品和技术数据都必须获得由商务部出口管理局签发的普通许可证。美国技术出口额中30%的出口对象为美国在海外的技术企业。因此,这种许可证制度本身会对投资意愿产生影响。当技术出口受阻时,投资也会受到影响。   美国对于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技术输出或转让还采取不同的态度。按照美国《出口控制法案》,加拿大以外的所有国家被划分成Q、S、T、Y、W、Y、Z组,Z组为敌对国家。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被认为是技术输出的重要渠道甚至是主要渠道,而别国吸收美国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吸收技术的考虑,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市场更加开放,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不少跨国公司对于转让技术更加积极。因此,美国对技术输出的限制与管制在很大程度上对其对华投资构成了制约,也影响了其在华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近年美国投资政策的变化对其在华投资造成了负面影响。2005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加息周期,这使国际资金向发达国家回流的可能性增大。更为重要的是,美国近年来连续推出减税法案,《2004年美国就业创造法》规定,美国公司将海外利润汇回国内时可享受税收减免优惠。2004年10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本土投资法》规定,将美国公司海外收益的所得税税率由35%下调至5.25%,期限为一年,条件是将这些收益投资于美国。这两个法案都是鼓励美元回流,使更多的投资人能够将投资所得投资于国内,而不是用于对外投资。这导致2005年上半年美国对外投资锐减45%,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引资的增速。   (三)发达国家交叉投资的上升对我国吸纳美国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一直是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约占其直接投资总额的50%以上,而加拿大由于与美国在地理空间上的邻近,也占有美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0%。近年美国对我国直接投资减少的同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增长却较快。2001年到2005年美国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直接投资存量的年均增长率都较高,特别是对澳大利亚的直接投资存量,年均增长率达到42.14%。促进发达工业国家之间交叉投资上升的因素在于这些国家政治社会经济制度的相似性,劳动力素质比较高等因素。所以,投资环境的优劣及因投资环境决定的生产效率仍然是影响美国直接投资地域分布的综合要素。尤其是美国大型跨国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相当复杂、对投资环境的要求相对严格,对各类风险,特别是对国家风险和政治风险的防范意识相当强烈,有牵一发动全身的考虑。所以对华投资至今没有脱离试探阶段,与中国投资市场的巨大吸纳力很不相称。   (四)美国对华实施贸易制裁、限制的政策对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带来消极影响   近年来美国政府对华频频采取调查和制裁的做法使中美间贸易摩擦升级,成为美资企业的经营风险因素,特别是会影响那些效益寻求型,以出口为导向的美国跨国公司的投资。例如,近几年接踵而至的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必然会对美国在华纺织企业产生负面影响,损伤其经营的乐观心态。因为相当数量的纺织品服装是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生产或是进口美国原料并为美国进口商加工后再出口到美国的。限制措施直接损害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的利益,影响其投资信心。

  另外,美国对公民严格的非移民签证政策也影响了美国在华企业的经营业绩。40%的在华企业称签证情况对其经营产生了消极影响(《2004年美国在华企业白皮书》)。尤其是对信息技术、电子、汽车与航空等行业的部分公司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而这些行业恰恰是美国在中国市场极具竞争力的行业。   (五)入世后美国对华投资的深度一体化战略削弱了一些美国企业对华投资的积极性   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战略可以分为浅度一体化和深度一体化战略两种基本模式。在浅度一体化分工战略下,母公司对华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进入我国国内市场,投资企业与母公司体系的联系主要是企业控制权和技术来源,企业的产品、市场和配套体系有相对的独立性,出口比和海外采购比较低。在深度一体化分工战略下,东道国的投资企业成为外方母公司全球生产体系的一个部分,与母公司体系有更紧密的联系,通过充分发掘我国市场的全球性价值来实现跨国公司全球竞争的战略目标,出口比和海外采购比较高。   入世前美国企业投资中国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其出口比相对较小,而海外采购比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又较低,因此美国对华投资还处于浅度一体化阶段。近年,美国企业在华的投资动机发生了变化,在中国生产以出口到其他市场和为中国当地市场生产商品有同等重要性。中国商务部的资料显示,2004年美国在华投资企业以中国为生产基地实现出口和在中国市场销售商品的规模大致相同,由此推算,2004年美国企业的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50%。总的趋势是,美国在华企业产品的出口比越来越高。而海外采购比方面,美国在华企业与其他国家的在华企业相比也是最高的。根据200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实证研究》报告的数据,美国在华企业中,64.7%的企业依靠国际采购。随着美国企业慢慢转向采用独资或通过并购实现控股的经营方式,其国际采购的比重还会继续上升。美国在华企业出口比和海外采购比的上升,说明美国对华投资已经从浅度一体化战略向深度一体化战略过渡。   采用浅度一体化战略的企业愿意促进其原有的海外供应商到中国来投资,从国外配套变为国内配套。而采用深度一体化战略的企业,按母公司的战略部署,可能就是某个中间产品的生产基地,与跨国公司分布在全球的生产体系相互配套,吸引海外配套企业来华投资的愿望较弱。      三、对我国今后利用美国直接投资的思考与建议      1.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   我们一方面要严格遵循国际贸易准则和WTO的承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优化贸易结构,积极而有效地规避中美贸易中的摩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美在华企业的沟通,尤其是要推动大型跨国公司对美国政府发挥积极影响,通过他们将更多真实情况反馈给美国公众及决策层,帮助缓解与中美贸易摩擦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   2.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美国企业投资我国的信心   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完善与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从而实现对美引资多层面的推进。   3.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促进美国对服务业的投资   服务业是美国对外投资的第一大产业,也是美国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的行业。虽然入世后,美国对我国服务业的投资有较大增加,但美国对我国服务业的投资比例总的来说仍远远低于其对亚太地区投资和对外总投资中服务业所占的比例,这和我国许多服务业具有垄断性质和对外开放程度低有很大关系。因此,应逐步扩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促进美资流入服务业。   4.鼓励美国在华企业的海外配套企业到我国投资   入世后美国企业开始从浅度一体化分工战略向深度一体化分工战略转变,采用深度一体化分工战略的企业中间投入品主要靠进口,将海外配套企业引导到中国投资的积极性较弱。因此,要鼓励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的海外配套企业到我国投资,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参考文献:   1、江小涓、冯远,合意性、一致性与政策作用空间: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行为分析[J],《管理世界》2000年第3期   2、聂聆,试析我国入市对美在华直接投资的影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3期   3、赵晋平、王桂芝,变化在长期-日本对华产业转移及其结构变化趋势[J],《国际贸易》2000年第10期   4、马宇,美国对华投资为何起伏不定[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2月27日,   5、黄仁伟,汤建中,美国大公司对华投资的战略意图及模式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   6、“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6”,UNCTAD   7、我国外经贸部外资统计2002年至2007年   8、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对外直接投资数据, www.bea.gov

  入世以来,我国经济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加速融入到全球化之中,利用外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003年以来,美国实际对华投资却一直在下滑,占我国利用外资的比重也大大下降。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对外投资国,美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因此积极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有利于优化外商投资的来源结构,促进经济的增长。本文对近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减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扩大利用美资提出几点建议。      一、近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减少的几个表现      1.美国在我国利用外资中的地位大大下降   美国自1980年开始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90年代初对华投资还不到4亿美元,1990年只有45家企业。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及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后,美国对华投资进入高速增长期,1992年~2001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实际金额年均增长率达到27.12%,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同期美国对亚太其他国家与拉美国家投资的增长速度。2001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实际金额达48.6亿美元,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的10.4%,是对华第一大投资国。从1979~2001年直接投资的累计额来看,美国仅次于我国香港,居第二位。   然而,2003年以来,美国对华实际投资额却持续下降,年均增长率为-14.3%。2006年美国对华实际投资额只有28.7亿美元,比2002年的54.2亿美元下降了47%,占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也由2002年的10.5%下降到2006年的4.5%,低于我国香港、日本、欧盟、韩国,居第五位。可见,近年美国在我国利用外资中的地位大大地下降了。      2.美国对华投资强度减弱   A国对B国的投资强度,等于A国对B国的直接投资在B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与A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之比。如果该指数为1,说明A国对B国的直接投资达到正常水平;如果该指数小于(大于1),说明A国对B国的直接投资低于(高于)正常水平。由表2可见,2001年以后美国对我国的投资强度不仅小于1,而且呈不断下降的趋势,降幅较大,这说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大大低于正常水平,占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在不断缩小。2005年美国在华直接投资额只占其海外直接投资总额的0.82%,这个比重与中国作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东道国地位是不相称的。   3.美国对华投资项目规模缩小   2001年后美国在华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不断缩小。2001年平均规模为187.3万美元。2006年为89.4万美元,与2001年相比下降了一半多,大大低于我国全部外资项目的平均规模,不仅与同是发达国家的欧盟和日本有很大的差距,还低于我国香港和韩国,仅比我国台湾高。这也表明美国企业对华投资的技术和资本密集程度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4.美国对华投资履约率降低   2002年以后美国对华投资的履约率逐年降低。2002年为66.5%,2003年为41.3%,2004年为32.4%,2005年只有22.7%,相比欧盟、日本、我国香港、韩国都要低,而且低于全部投资的履约率。考虑到我国每年合同利用美资一直在增长,可以做这样的推测:一些美国投资者是因为某些负面因素而推迟了对我国的投资。      二、近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减少的原因分析      (一)美国经济不景气使其对外投资大大减少,对华投资因而受到影响   2001年美国经济结束了十年的快速增长期,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经济的不景气使美国企业对外投资也大大减少。2001年美国直接投资流出量比2000年减少12.4%,2004年直接投资流出量虽有较大增加,但2005年直接投资流出量却是-127.14亿美元,表明资本的回流大于资本流出。1998年到2001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3.4%,而2001年到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年均增长率只有9.1%。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对华投资。   (二)美国的投资政策对美国企业在华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第一,美国对技术转让的限制对美国企业在华投资造成障碍。一般而言,美国海外投资的优势在于技术的先进,因此对外投资大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技术的输出。美国政府在技术输出与转让方面虽然较为开放,但仍有诸多限制。《1979年出口管理法》规定,除了可以向加拿大直接输出多数商品和基础数据外,美国向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出口的所有商品和技术数据都必须获得由商务部出口管理局签发的普通许可证。美国技术出口额中30%的出口对象为美国在海外的技术企业。因此,这种许可证制度本身会对投资意愿产生影响。当技术出口受阻时,投资也会受到影响。   美国对于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技术输出或转让还采取不同的态度。按照美国《出口控制法案》,加拿大以外的所有国家被划分成Q、S、T、Y、W、Y、Z组,Z组为敌对国家。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被认为是技术输出的重要渠道甚至是主要渠道,而别国吸收美国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吸收技术的考虑,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市场更加开放,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不少跨国公司对于转让技术更加积极。因此,美国对技术输出的限制与管制在很大程度上对其对华投资构成了制约,也影响了其在华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近年美国投资政策的变化对其在华投资造成了负面影响。2005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加息周期,这使国际资金向发达国家回流的可能性增大。更为重要的是,美国近年来连续推出减税法案,《2004年美国就业创造法》规定,美国公司将海外利润汇回国内时可享受税收减免优惠。2004年10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本土投资法》规定,将美国公司海外收益的所得税税率由35%下调至5.25%,期限为一年,条件是将这些收益投资于美国。这两个法案都是鼓励美元回流,使更多的投资人能够将投资所得投资于国内,而不是用于对外投资。这导致2005年上半年美国对外投资锐减45%,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引资的增速。   (三)发达国家交叉投资的上升对我国吸纳美国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一直是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约占其直接投资总额的50%以上,而加拿大由于与美国在地理空间上的邻近,也占有美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0%。近年美国对我国直接投资减少的同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增长却较快。2001年到2005年美国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直接投资存量的年均增长率都较高,特别是对澳大利亚的直接投资存量,年均增长率达到42.14%。促进发达工业国家之间交叉投资上升的因素在于这些国家政治社会经济制度的相似性,劳动力素质比较高等因素。所以,投资环境的优劣及因投资环境决定的生产效率仍然是影响美国直接投资地域分布的综合要素。尤其是美国大型跨国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相当复杂、对投资环境的要求相对严格,对各类风险,特别是对国家风险和政治风险的防范意识相当强烈,有牵一发动全身的考虑。所以对华投资至今没有脱离试探阶段,与中国投资市场的巨大吸纳力很不相称。   (四)美国对华实施贸易制裁、限制的政策对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带来消极影响   近年来美国政府对华频频采取调查和制裁的做法使中美间贸易摩擦升级,成为美资企业的经营风险因素,特别是会影响那些效益寻求型,以出口为导向的美国跨国公司的投资。例如,近几年接踵而至的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必然会对美国在华纺织企业产生负面影响,损伤其经营的乐观心态。因为相当数量的纺织品服装是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生产或是进口美国原料并为美国进口商加工后再出口到美国的。限制措施直接损害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的利益,影响其投资信心。

  另外,美国对公民严格的非移民签证政策也影响了美国在华企业的经营业绩。40%的在华企业称签证情况对其经营产生了消极影响(《2004年美国在华企业白皮书》)。尤其是对信息技术、电子、汽车与航空等行业的部分公司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而这些行业恰恰是美国在中国市场极具竞争力的行业。   (五)入世后美国对华投资的深度一体化战略削弱了一些美国企业对华投资的积极性   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战略可以分为浅度一体化和深度一体化战略两种基本模式。在浅度一体化分工战略下,母公司对华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进入我国国内市场,投资企业与母公司体系的联系主要是企业控制权和技术来源,企业的产品、市场和配套体系有相对的独立性,出口比和海外采购比较低。在深度一体化分工战略下,东道国的投资企业成为外方母公司全球生产体系的一个部分,与母公司体系有更紧密的联系,通过充分发掘我国市场的全球性价值来实现跨国公司全球竞争的战略目标,出口比和海外采购比较高。   入世前美国企业投资中国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其出口比相对较小,而海外采购比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又较低,因此美国对华投资还处于浅度一体化阶段。近年,美国企业在华的投资动机发生了变化,在中国生产以出口到其他市场和为中国当地市场生产商品有同等重要性。中国商务部的资料显示,2004年美国在华投资企业以中国为生产基地实现出口和在中国市场销售商品的规模大致相同,由此推算,2004年美国企业的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50%。总的趋势是,美国在华企业产品的出口比越来越高。而海外采购比方面,美国在华企业与其他国家的在华企业相比也是最高的。根据200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实证研究》报告的数据,美国在华企业中,64.7%的企业依靠国际采购。随着美国企业慢慢转向采用独资或通过并购实现控股的经营方式,其国际采购的比重还会继续上升。美国在华企业出口比和海外采购比的上升,说明美国对华投资已经从浅度一体化战略向深度一体化战略过渡。   采用浅度一体化战略的企业愿意促进其原有的海外供应商到中国来投资,从国外配套变为国内配套。而采用深度一体化战略的企业,按母公司的战略部署,可能就是某个中间产品的生产基地,与跨国公司分布在全球的生产体系相互配套,吸引海外配套企业来华投资的愿望较弱。      三、对我国今后利用美国直接投资的思考与建议      1.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   我们一方面要严格遵循国际贸易准则和WTO的承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优化贸易结构,积极而有效地规避中美贸易中的摩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美在华企业的沟通,尤其是要推动大型跨国公司对美国政府发挥积极影响,通过他们将更多真实情况反馈给美国公众及决策层,帮助缓解与中美贸易摩擦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   2.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美国企业投资我国的信心   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完善与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从而实现对美引资多层面的推进。   3.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促进美国对服务业的投资   服务业是美国对外投资的第一大产业,也是美国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的行业。虽然入世后,美国对我国服务业的投资有较大增加,但美国对我国服务业的投资比例总的来说仍远远低于其对亚太地区投资和对外总投资中服务业所占的比例,这和我国许多服务业具有垄断性质和对外开放程度低有很大关系。因此,应逐步扩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促进美资流入服务业。   4.鼓励美国在华企业的海外配套企业到我国投资   入世后美国企业开始从浅度一体化分工战略向深度一体化分工战略转变,采用深度一体化分工战略的企业中间投入品主要靠进口,将海外配套企业引导到中国投资的积极性较弱。因此,要鼓励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的海外配套企业到我国投资,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参考文献:   1、江小涓、冯远,合意性、一致性与政策作用空间: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行为分析[J],《管理世界》2000年第3期   2、聂聆,试析我国入市对美在华直接投资的影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3期   3、赵晋平、王桂芝,变化在长期-日本对华产业转移及其结构变化趋势[J],《国际贸易》2000年第10期   4、马宇,美国对华投资为何起伏不定[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2月27日,   5、黄仁伟,汤建中,美国大公司对华投资的战略意图及模式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   6、“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6”,UNCTAD   7、我国外经贸部外资统计2002年至2007年   8、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对外直接投资数据, www.bea.gov


相关文章

  • 东亚地区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 内容 提要:东亚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在东亚地区形成了基于生产阶段分工的垂直型分工格局,也对亚洲地区的贸易流向和贸易结构产生了显著的 影响 .日本.韩国. 台湾 地区通过其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使这些国家或地区对美国.欧盟的贸易顺差减少:另一 ...查看


  •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动向与问题
  • 内容 提要:自200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由连续三年下降转为回升以来,2003年后又再次出现了迅速 发展 的新局面.这与 中国 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投资环境全面改善等有很大的关系.这次新发展是以制造业中的汽车 工业 和电气机器工业投资为中心而 ...查看


  • 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
  • 目录 1 中国与日本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 2 中国贸易的特点„„„„„„„„„„„„„„„„„„„„„„„„„„3 3中日贸易障碍„„„„„„„„„„„„„„„„„„„„„„„„4 3.1贸易方面„„„ ...查看


  •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 . 2009年8月经济与管理 Aug.,2009 筮2三鲞筮墨翅丝竺!竺2:型丝竺塑!竺型 !型:兰!丝:墨 ●经管论坛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张兴t,吴字2,张炜3 (1.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天津300071:2.河北 ...查看


  •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结构及特点分析
  • Y 学校代码:!Q2嫂8889I' 分类号:啦研究生学号:lQZ鲤!QQ!§Q2墼 密级:玉 @ 东牡埽菇失莩 硕士学位论文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结构及特点分析 The-山alysisofTheStnIctureandTheCh目!racte ...查看


  • 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毕业论文
  • 中国与美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研究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内容摘要:1979年7月,随着中美两 ...查看


  •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影响
  • 2005年第6期(总第42期 ) 11月15日出版学报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影响 肖 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100871) ① [摘 要]伴随着冷战的结束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 和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 规模日益 ...查看


  • 中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开题报告
  • 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实现中美双边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没有双边的自由贸易,就不可能实现双边贸易持续的相对平衡 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陈东琪 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贸易不平衡成为一种常态 ...查看


  • 中日关系分析
  • 中日关系分析 摘要: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的关系源远流长,在两国长达2000余年的交往历史中虽然也有摩擦和冲突,但在大多数时间两国都是和睦共处,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而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两国无论在外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