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松量条件下针织服装纸样变化规律的探讨

2009年8月针织工业No.8

不同松量条件下针织服装纸样变化规律的探讨

刘丁

(上海商学院,上海200235)

摘要:在不同松量条件下,分析7种常用针织面料和1种梭织面料包覆人台的状态。以4cm 、0、-6cm 等3种松量为例,探讨常用的不同特性针织面料在松量不同时服装原型各部位及胸部浮余量、肩背部浮余量的变化规律,介绍了试验方法与步骤,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解决工业化针织服装生产中的胸围加放量与肩、胸省关系,面料弹性性能与肩、胸省关系等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松量;针织服装;浮余量;加放量;肩、胸省中图分类号:TS 941.717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胸部存在胸凸,因此女装结构中通常都有浮余量。梭织服装结构设计时一般采用直接掐省或转省的方法处理浮余量,省道、分割线、撇胸等是胸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满足人体胸凸量。在针织服装中,也存在浮余量,有些针织服装由于面料弹性好,浮余量很小,而有些面料尺寸稳定、弹性不大,浮余量仍会明显存在。

针织服装通过线圈之间的转移、面料自身的弹性以及悬垂性来消除浮余量,适应人体各部位的变化。分别在松量为4cm 、0cm 和-6

1234567

1+1罗纹纬平针

棉氨(94/6)

编号织物组织

织物成分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033(2009)08-0033-06

位贴上标志线,穿上文胸。用白坯布制作一段长约17cm 、宽1.5cm 的布条,找到文胸上的BP 点(胸高点),将布条用大头针固定在文胸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立体裁剪过程中BP 点之间不会凹陷,始终呈一直线,各部位尺寸对比见表2,穿上内衣后的人台如图1所示。

贴标志线时,以穿文胸后人台上的测量尺寸为准。侧缝线的位置

试验用面料

织物弹性悬垂系数/织物克质回复率/%

女体人台,古今牌纯棉75A 文胸一件,试验用材料为7种常用针织面料和1种梭织面料(编号、成分及相关特性指标见表1)。各项特性指标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测试,其中拉伸测试采用等速伸长(CRE )材料试验机通过定伸长法进行测试。

1.2人台的准备

在人台上半体的重要尺寸部

表1

纱线线密度/tex拉伸力/cN

%47.8732.8733.4732.4547.0238.3518.5074.80

量/(g·m -2)

31.2531.2531.2531.2531.2531.2530.00

37.99179.9058.0683.00259.53348.3071.10379.80

91.3487.9087.5479.1778.6278.7883.3041.70

250.6143.4208.1205.7211.9185.3158.0188.3

cm 时,用立体裁剪的试验方法观察7种常用针织面料包覆人台的状态,并在4cm 松量、0cm 松量时用梭织布(白坯布)做对比试验。

1+1罗纹棉锦(85/15)1+1罗纹双罗纹珠地网眼经编布梭织物

棉棉棉锦氨(87/13)

11.1

试验准备试验用具及材料

本试验选用160/84A的标准

注:1号面料中氨纶线密度为8.3tex(70D) ;梭织物为白坯布。

作者简介:刘丁(1981—),女,硕士,助教。主要从事针织面料与针织服装纸样方面的研究。

·33·

No.8

表2

项目

针织工业2009年8月

cm

穿内衣前后人台各部位尺寸对比表

胸围腰围前胸宽后背宽

肩宽左右BP 点间距1/2胸围1/2前胸围1/2后胸围前后胸围差背长前腰节长领窝线长SNP 到BP 点

标准人台84.0穿内衣后85.0

63.563.5

32.032.0

36.036.0

39.039.0

16.016.5

42.042.5

21.5021.75

20.5020.75

1.01.0

38.038.0

41.041.7

3939

24.024.5

注:SNP 点为侧颈点。

2.1画基准线

加放-6cm 松量时,试验用布

样胸围为79.0cm ,在布样上不必定出BP 点,BP 点的位置由立裁时包复人台后得到。由于人台的前中心线至侧缝是21.75cm ,所以在试验布样的横向线上做出标记点,即

(a )

(b )

(c )

图1穿上内衣后的人台

距前中心线21.75cm -1.5cm =

20.25cm 处定出一个标记点,作为立裁时的参考点。由于人台的后中心线至侧缝是20.75cm ,所以在布样背宽线以下约10cm 与后中心线水平方向上相距20.75cm-1.5

为前中心线至侧缝21.75cm 处,后中心线至侧缝20.75cm ,即前后胸围差1.0cm ,从而确定侧缝位置;袖窿弧线按照人台上的上体与上臂的接缝处确定;侧颈点的确定要根据该点所形成的前后领窝弧线的形状和大小在试验中调整;肩端点的位置为沿侧视时所见的臂根截面部位画十字交叉线,沿交点向上与袖窿弧线的交点为肩端点,同时要满足前袖窿弧线

否则会影响原型的准确性。

如图2所示,立体裁剪所用布样纵向长度为从人台的颈顶点量至腰线部位x ,则布料的纵向长度应为x +10cm ;围向长度为自人台的前中心线水平量至侧缝部位y ,则布料的围向长度应为y +10cm [1]。其中

cm=19.25cm 定出一个标记点作为立裁时的参考点。

2.2包覆人台

在运用针织面料的弹性作用

x 根据前后衣片长度不同而不同,y =B/4+0.5=21.75cm (B 为穿内衣后人台的胸围)。

包覆人台时,用力要均匀,不能拉扯面料,以胸围处线圈变化为基准,做到包覆人台时线圈在各个部位的变形呈均匀变化。

1.3布样的准备

对于梭织面料而言,要求对正丝缕方向、不允许错位,在用针织面料进行试验时,由于面料是由线圈组成的,为防止线圈歪斜,试验时不要用力拉扯面料,尽量使试验面料纵向(平行布边的方向)和横向垂直。另外,在画纵向线(前中心线、后中心线)、横向线(胸围线BL 、腰围线WL )和基准线时,应使试验面料在裁剪后放置12~

与后腋x 点对接

与前腋点对接

2.2.1骤为:

前胸部

前胸部立体裁剪试验具体步

y

纬纱b

BD 线

水平

BP

与BP 点重合经纱线垂直

a. 把布样上的前中心线、BL

与人台复合一致,只固定前中心线,不固定BP 点,前中心线与人台上前中心线对位时,每隔2cm 插一根大头针;

图2面料长度的确定

b. 沿BL 将布样按做好标记

2试验方法

由于针织面料的性能特点与

的侧缝点平推至人台上侧缝处,用大头针固定,注意保证基准线与水平面垂直,图2为-6cm 松量时7号经编布包覆人台的情况;

24h ,使面料内应力充分消除,然后找准线圈纵向、横向方向画所需直线。画好后,再次放置12~24h 后进行立体裁剪,使面料在画线、裁剪过程中的拉伸变形完全恢复,

梭织面料不同,因此立体裁剪试验时其试验方法和步骤也与传统的方法有很大差异。下面以加放-6

c. 领窝处打剪口,捋平领窝,

cm 松量的立裁试验为例,详述试验方法和步骤。

固定侧颈点,捋平肩部,固定肩端点,如图3b 所示;

·34·

2009年8月d.

沿袖窿向下捋布样,使之

针织工业No.8

裹紧人台,捋至腋下掐出一个省,同时固定袖窿深点、省尖点、省端点,注意要保持基准线垂直,如图

3c 所示;

e.

点影出BP 、前颈点、侧颈

点、肩端点、领窝线、袖窿弧线、袖窿深点、省尖点、省端点、腰围线。

2.2.2后背部

后背部立体裁剪试验时,将布

(a )(b )(c )

图3-6cm 松量时7

号面料包覆人台的情况

样上的后中心线、背宽线与人台复合,找到初始位置,先只固定后中心线,将布样上已做好标记的侧缝点沿BL 平推至人台上侧缝处,用大头针固定,注意保证背宽线是水平的,基准线是垂直的,同理完成其他步骤,如图4所示。

2.3点影连线

点影连线步骤如下:

a. 将布样从人台上取下,按

(a )(b )(c )

照影点连线,需要画弧线的地方用曲线板连成曲线;

图4

后背部试验情况

b. 将袖窿深点沿侧缝下移

1.5cm ,用曲线板重新画顺袖窿弧线,新袖窿弧线与原袖窿弧线在胸宽处、背宽处是一致的,不做改变;

c. 所有的点、线连好后,将

坯布置于水平桌面上12h ,使立体裁剪时因拉伸而导致的面料变形充分恢复,线圈之间的内应力充分释放,如图5所示。

(a )前片

(b )后片

图5立体裁剪后的面料

2.4试验要求

在本试验中,用针织面料做立

c. 收取前片BL 以上的浮余试验采用同一种面料在标准人台上做5次试验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到最后结果,见表3-表8(表中平均值为1~7号面料试验数据的平均值,面料编号同表1。

体裁剪的总体要求如下:量和后片肩胛骨上的浮余量后,前片的BL 和后片的背宽线仍呈水平状态,基准线呈垂直状态;

a. 布样前片上所画的纵向

线和横向线与标准人台的前中心线、BL 相吻合,布样后片上所画的纵向线和横向线与标准人台的后中心线、背宽线相吻合;

d. 用针织面料做立体裁剪试

验包覆人台时,全部采用面料的纵向线圈垂直地面的方向,即利用面料横向方向弹性。

3.2不同松量条件下纸样的比较

为了比较不同松量条件下针织服装纸样各部位尺寸之间的差异,先从试验数据入手绘制4cm 、

b. 包覆人台后,布样前、后

片上的纵向线和基准线都与水平面呈垂直状态,布样前、后片上的横向线与水平面呈平行状态;

33.1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在立体裁剪试验中,每一次

0、-6cm 松量时的针织服装纸样图,如图6所示

·35·

No.8

表3

面料编号

针织工业2009年8月

u 14. 234. 371.772.93

37. 34

17.31

18. 31

15.932.1411.6°

8.5017.70v 17.30

6. 64

16.90v 27.20

6. 498.25B /4+0.514.511.24

18. 7019. 94

8.00

40. 606. 33

16.14v 37.09

41. 56

15.201.80

18. 9020. 70

10.7°

41. 10

松量为4cm 试验结果(前片)

夹角/(°)

2)/cm15.716.115.716.015.916.215.915.9316.5

2)/cm17.717.617.417.717.918.117.517.7018.3

cm 4.24.14.54.04.55.04.34.374.7

cm 7.06.97.67.37.57.67.27.307.4

长/cmcm 6.26.77.06.56.66.66.96.646.7

量/cm长/cm

1234567平均值梭织物

41.141.241.240.941.141.241.041.1041.0

1.92.22.02.22.32.32.12.142.5

[**************]1.613

20.120.620.220.720.520.520.620.4623.5cm

2. 41

19.507.90r 2

2. 03

(前胸宽/(前肩宽/前肩斜/前领宽/前腰节前领深/前浮余前侧缝

20.248.04r 1

1.34

B /4-0.5+1B /4+0.5+1

(a )松量为4cm

面料编号后背宽/2后肩宽/2后肩斜后领宽背长后领深后浮余量后侧缝长

2.861.70

37. 47

16.64

1234567平均值梭织物

17.417.717.417.017.017.217.517.3118.0

20.020.320.919.720.020.220.620.2421.3

4.44.54.04.13.94.54.24.234.8

7.58.47.58.18.38.58.08.048.7

37.237.637.237.537.237.237.537.3438.0

2.51.72.22.02.01.82.02.032.2

1.21.31.21.41.51.51.31.341.6

18.218.418.218.518.218.218.518.31

2. 39

21.0

B /4-0.5

(b )松量为0

表5

面料编号

松量为0试验结果(前片)

37. 44

夹角/(°)

前侧缝长/cm

2.791.63

16.14

(前胸宽/(前肩宽/前肩斜/前领宽/前腰节前领深/前浮余

2)/cm15.414.915.215.215.315.315.115.2015.6

2)/cm17.017.116.716.517.117.016.616.9017.0

cm 5.14.94.64.45.04.84.54.764.9

cm 7.47.67.06.87.47.46.87.207.2

长/cmcm 6.56.46.96.26.46.36.76.496.4

量/cm

1234567平均值梭织物

41.541.641.941.641.640.941.841.5642.0

1.51.81.71.92.01.91.81.802.2

[**************]0.712

20.020.420.320.620.620.120.420.3023.2cm

4. 69

B /4-0.5-1.5

(c )松量为-6cm

注:图中各部位的数据来自表3-表8;尺寸单位均为cm ;其中v 1、v 2、v 3分别表示前肩斜角度值;r 1、r 2、r 3分别表示后肩斜角度值;u 1、

表6

面料编号后背宽/2后肩宽/2

松量为0试验结果(后片)

后领宽

背长

后领深

u 2、u 3分别表示前后腰节差值;B 为穿内衣后人台的胸围。

后肩斜后浮余量后侧缝长

图6不同松量的纸样图

1234567平均值梭织物

16.816.916.216.616.616.716.716.6417.5

19.819.719.319.319.519.319.619.5020.3

4.34.54.34.74.34.24.24.364.6

8.38.17.68.27.77.77.77.908.1

37.837.537.437.537.737.237.637.4738.0

2.42.32.72.32.42.42.42.412.3

0.70.90.80.91.01.00.90.861.5

18.518.618.618.718.618.218.618.5019.1

3.33.3.1

不同松量条件下纸样各部位胸部浮余量

从BL 线以上的浮余量来看,

变化量分析

在不同松量时各种试验面料的浮余量的比较如图7a 所示。

通过绘制折线图比较浮余量各数据间差异,发现梭织物的浮余量

·36·

5. 00

18.937.79r 3

0.71

4. 364. 76

表4松量为4cm 试验结果(后片)

u 20.86

u 3

B /4+0.5-1.5

2009年8月

表7

面料编号

松量为-6cm 试验结果(前片)

cm 4.65.35.34.75.05.34.85.00

cm 7.07.27.36.87.07.46.97.09

长/cm

织工业No.8

小顺序为5号=6号>4号>平均值>2

(前胸宽/(前肩宽/前肩斜/前领宽/前腰节前领深/前浮余

2)/cm14.714.514.214.514.714.614.414.51

2)/cm16.216.216.116.116.116.316.016.14

cm 6.26.36.16.56.36.36.66.33

量/cm

夹角/(°)

前侧缝长/cm

号>7号>3号>1号,因此得出结论:

a. 随着松量由4cm 逐渐减

1234567平均值

40.340.740.240.640.441.240.840.60

1.01.21.11.41.51.41.11.24

78799978.0

20.019.320.120.719.819.420.319.94cm

小到-6cm ,浮余量也逐渐减小,且所有面料浮余量都随着松量的减小呈减小趋势。

b .对7种针织面料做拉伸弹

性回复率测试,可以得出弹性伸长率越好,则浮余量越小;面料弹性回复率越小,弹性伸长率越差,则浮余量越大。

表8

面料编号后背宽/2后肩宽/2

松量为-6cm 试验结果(后片)

后肩斜

后领宽

背长

c .形越小。

面料弹性回复率越大的面

后领深后浮余量后侧缝长

料,拉伸后保形性越好,即尺寸变

12345

67平均值

16.317.015.515.716.116.416.016.14

19.419.218.518.518.419.519.018.93

4.84.85.14.54.14.64.94.69

8.27.88.07.77.67.67.67.79

37.337.637.537.537.437.337.537.44

2.02.52.12.52.42.72.52.39

0.60.70.60.80.80.80.70.71

19.018.119.019.318.318.019.218.7

3.3.3所示。

其他位置

其他各部位变化规律如表9肩斜角正切值=肩斜/(肩宽-

领宽)(1)

通过表9和式1可以得出前、后肩斜角正切值变化规律,如表10所示,3种松量下纸样对比如图8所示。

对表10进行分析,前后肩斜逐渐增大的原因是复合肩部过程中面料在纵向和横向都有一定拉伸,从人台上取下后置于水平桌面

2.5胸部浮余量/c m

肩部浮余量/c m

1.61.41.21.00.80.6

4

放松量/cm

-6

2.01.51.0

4

放松量/cm

-6

上测量时,由于弹性回复率的作用,面料在纵向和横向都会收缩,由于一般针织面料横向弹性回复性优于纵向,因此随着松量的减小,前后肩斜角度和肩斜角正切值都增大了。

此外,随着松量的减小,前后腰节差越来越接近,这也印证了胸部浮余量随放松量减小而逐渐减小的规律。

(a )胸部浮余量

(b )肩部浮余量

◆.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 平均值;. 梭织物。

图7浮余量比较图

总是最大,针织面料浮余量的大小顺序为5号>6号>4号>2号>平均值>7号>3号>1号,因此得出结论:

性伸长率越好,则浮余量越小,面料弹性回复率越小,弹性伸长率越差,则浮余量越大的结论。

a. 随着松量由4cm 减小到c. 形越小。

面料弹性回复率越大的面

-6cm ,浮余量由2.14cm 减小到1.24cm ,浮余量角度由11.6°减小到8°,且所有面料的浮余量都随着松量的减小呈减小趋势。

料,拉伸后保形性越好,即尺寸变

4结论

通过试验发现,在针织服装纸

3.3.2肩部浮余量

同3.3.1中所述,比较不同松量

样中,胸、背部浮余量也是存在的,有些针织服装由于面料弹性好,浮余量会很小,而有些面料尺寸稳定,弹性不大,浮余量仍会明显存在。

b. 对7种针织面料做拉伸时肩部浮余量的变化如图7b 所示。

通过图7b 发现,梭织物的浮余量总是最大,针织面料浮余量的大

弹性回复率测试(以横向方向测试),得出面料弹性回复率越大,弹

·37·

No.8

表9

其他部位变化规律

织工业2009年8月

在针织服装的工业化大生产

测量值/cm

部位

松量为

变化率/%

松量为

松量由4cm 松量由0变变化为0

化为-6cm

变化率平均

值/%

中,通常依据不同的款式确定不同的放松量,合体型针织服装胸部放松量在4~12cm 之间,紧身型针织服装胸部放松量在4cm 以下,宽松型针织服装胸部放松量在12cm 以上[2]。由于宽松型针织服装不利用面料的弹性,可以参考梭织类服装的样板制作方法;对于合体型和紧身型针织服装,服装各部位尺寸变化受胸围加放量,即放松量变化影响大,随着松量的减小,胸、背部浮余量呈减小趋势,若面料弹性足够好,在负松量的情况下浮余量可以为0,完全依靠面料自身弹性解决胸凸和背凸。

在实际操作中,有时既需要利用面料自身的弹性,也需要利用结构设计知识处理浮余量,由于一般针织服

4cm

前胸宽/2后背宽/2前肩宽/2后肩宽/2前领宽后领宽前肩斜前肩宽至前领宽

后肩斜后肩宽至后领宽前后腰节差肩冲值(串高)

松量为0

-6cm 14.5116.1416.1418.937.097.795.009.054.6911.140.770.46

15.9317.3117.7020.247.308.044.3710.404.2312.201.731.59

15.2016.6416.9019.507.207.904.769.704.3611.601.681.28

4.583.874.523.661.371.74-8.926.73-3.074.922.8919.50

4.543.004.502.921.531.39-5.046.70-7.573.9754.1764.06

4.563.444.513.291.451.57-6.986.72-5.324.4528.5341.78

注:肩冲值=(后肩斜+前后腰节差)-前肩斜。

表10前、后肩斜角正切值变化规律

计算值

变化率/%

松量由4cm 松量由0变变化为0

化为-6cm

变化率平均

值/%

项目

松量为

装不掐省,所以可以把胸部浮余量转移在侧缝处,即在侧缝处往里收进一定量,或者利用公主线进行分割线设计来处理胸、背省。对于前襟开口的服装也可以利用撇胸量把一部分胸省转移在前中心线处。

另外,宽度方向尺寸,如胸宽、背宽、肩宽等随着胸部放松量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同时,胸部浮余量和肩部浮余量与面料弹性伸长性能和弹性回复率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际生产时,可以根据面料的弹性伸长率和弹性回复率选择合适的针织面料,从而合理确定的胸部浮余量、肩部浮余量以及胸围加放量的大小,使针织服装在穿着时既合体又舒适,达到较为理想的穿着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斌,王朝晖,张宏. 服装立体裁剪[M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35. [2]薛福平. 针织服装设计[M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

4cm

前肩斜角正切值后肩斜角正切值

松量为0松量为-6cm

0.420.34

0.490.37

0.550.42

-16.67-8.82

-12.24-13.51

-14.46-11.17

12.2011.6011.14

4. 234. 36

4. 69

10.409.709.05

5. 004. 76

4cm 松量0松量-6cm 松量

注:图中尺寸单位均为cm 。

4. 37

图83种松量下纸样对比2009年1月4日

·38·

2009年8月针织工业No.8

不同松量条件下针织服装纸样变化规律的探讨

刘丁

(上海商学院,上海200235)

摘要:在不同松量条件下,分析7种常用针织面料和1种梭织面料包覆人台的状态。以4cm 、0、-6cm 等3种松量为例,探讨常用的不同特性针织面料在松量不同时服装原型各部位及胸部浮余量、肩背部浮余量的变化规律,介绍了试验方法与步骤,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解决工业化针织服装生产中的胸围加放量与肩、胸省关系,面料弹性性能与肩、胸省关系等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松量;针织服装;浮余量;加放量;肩、胸省中图分类号:TS 941.717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胸部存在胸凸,因此女装结构中通常都有浮余量。梭织服装结构设计时一般采用直接掐省或转省的方法处理浮余量,省道、分割线、撇胸等是胸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满足人体胸凸量。在针织服装中,也存在浮余量,有些针织服装由于面料弹性好,浮余量很小,而有些面料尺寸稳定、弹性不大,浮余量仍会明显存在。

针织服装通过线圈之间的转移、面料自身的弹性以及悬垂性来消除浮余量,适应人体各部位的变化。分别在松量为4cm 、0cm 和-6

1234567

1+1罗纹纬平针

棉氨(94/6)

编号织物组织

织物成分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033(2009)08-0033-06

位贴上标志线,穿上文胸。用白坯布制作一段长约17cm 、宽1.5cm 的布条,找到文胸上的BP 点(胸高点),将布条用大头针固定在文胸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立体裁剪过程中BP 点之间不会凹陷,始终呈一直线,各部位尺寸对比见表2,穿上内衣后的人台如图1所示。

贴标志线时,以穿文胸后人台上的测量尺寸为准。侧缝线的位置

试验用面料

织物弹性悬垂系数/织物克质回复率/%

女体人台,古今牌纯棉75A 文胸一件,试验用材料为7种常用针织面料和1种梭织面料(编号、成分及相关特性指标见表1)。各项特性指标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测试,其中拉伸测试采用等速伸长(CRE )材料试验机通过定伸长法进行测试。

1.2人台的准备

在人台上半体的重要尺寸部

表1

纱线线密度/tex拉伸力/cN

%47.8732.8733.4732.4547.0238.3518.5074.80

量/(g·m -2)

31.2531.2531.2531.2531.2531.2530.00

37.99179.9058.0683.00259.53348.3071.10379.80

91.3487.9087.5479.1778.6278.7883.3041.70

250.6143.4208.1205.7211.9185.3158.0188.3

cm 时,用立体裁剪的试验方法观察7种常用针织面料包覆人台的状态,并在4cm 松量、0cm 松量时用梭织布(白坯布)做对比试验。

1+1罗纹棉锦(85/15)1+1罗纹双罗纹珠地网眼经编布梭织物

棉棉棉锦氨(87/13)

11.1

试验准备试验用具及材料

本试验选用160/84A的标准

注:1号面料中氨纶线密度为8.3tex(70D) ;梭织物为白坯布。

作者简介:刘丁(1981—),女,硕士,助教。主要从事针织面料与针织服装纸样方面的研究。

·33·

No.8

表2

项目

针织工业2009年8月

cm

穿内衣前后人台各部位尺寸对比表

胸围腰围前胸宽后背宽

肩宽左右BP 点间距1/2胸围1/2前胸围1/2后胸围前后胸围差背长前腰节长领窝线长SNP 到BP 点

标准人台84.0穿内衣后85.0

63.563.5

32.032.0

36.036.0

39.039.0

16.016.5

42.042.5

21.5021.75

20.5020.75

1.01.0

38.038.0

41.041.7

3939

24.024.5

注:SNP 点为侧颈点。

2.1画基准线

加放-6cm 松量时,试验用布

样胸围为79.0cm ,在布样上不必定出BP 点,BP 点的位置由立裁时包复人台后得到。由于人台的前中心线至侧缝是21.75cm ,所以在试验布样的横向线上做出标记点,即

(a )

(b )

(c )

图1穿上内衣后的人台

距前中心线21.75cm -1.5cm =

20.25cm 处定出一个标记点,作为立裁时的参考点。由于人台的后中心线至侧缝是20.75cm ,所以在布样背宽线以下约10cm 与后中心线水平方向上相距20.75cm-1.5

为前中心线至侧缝21.75cm 处,后中心线至侧缝20.75cm ,即前后胸围差1.0cm ,从而确定侧缝位置;袖窿弧线按照人台上的上体与上臂的接缝处确定;侧颈点的确定要根据该点所形成的前后领窝弧线的形状和大小在试验中调整;肩端点的位置为沿侧视时所见的臂根截面部位画十字交叉线,沿交点向上与袖窿弧线的交点为肩端点,同时要满足前袖窿弧线

否则会影响原型的准确性。

如图2所示,立体裁剪所用布样纵向长度为从人台的颈顶点量至腰线部位x ,则布料的纵向长度应为x +10cm ;围向长度为自人台的前中心线水平量至侧缝部位y ,则布料的围向长度应为y +10cm [1]。其中

cm=19.25cm 定出一个标记点作为立裁时的参考点。

2.2包覆人台

在运用针织面料的弹性作用

x 根据前后衣片长度不同而不同,y =B/4+0.5=21.75cm (B 为穿内衣后人台的胸围)。

包覆人台时,用力要均匀,不能拉扯面料,以胸围处线圈变化为基准,做到包覆人台时线圈在各个部位的变形呈均匀变化。

1.3布样的准备

对于梭织面料而言,要求对正丝缕方向、不允许错位,在用针织面料进行试验时,由于面料是由线圈组成的,为防止线圈歪斜,试验时不要用力拉扯面料,尽量使试验面料纵向(平行布边的方向)和横向垂直。另外,在画纵向线(前中心线、后中心线)、横向线(胸围线BL 、腰围线WL )和基准线时,应使试验面料在裁剪后放置12~

与后腋x 点对接

与前腋点对接

2.2.1骤为:

前胸部

前胸部立体裁剪试验具体步

y

纬纱b

BD 线

水平

BP

与BP 点重合经纱线垂直

a. 把布样上的前中心线、BL

与人台复合一致,只固定前中心线,不固定BP 点,前中心线与人台上前中心线对位时,每隔2cm 插一根大头针;

图2面料长度的确定

b. 沿BL 将布样按做好标记

2试验方法

由于针织面料的性能特点与

的侧缝点平推至人台上侧缝处,用大头针固定,注意保证基准线与水平面垂直,图2为-6cm 松量时7号经编布包覆人台的情况;

24h ,使面料内应力充分消除,然后找准线圈纵向、横向方向画所需直线。画好后,再次放置12~24h 后进行立体裁剪,使面料在画线、裁剪过程中的拉伸变形完全恢复,

梭织面料不同,因此立体裁剪试验时其试验方法和步骤也与传统的方法有很大差异。下面以加放-6

c. 领窝处打剪口,捋平领窝,

cm 松量的立裁试验为例,详述试验方法和步骤。

固定侧颈点,捋平肩部,固定肩端点,如图3b 所示;

·34·

2009年8月d.

沿袖窿向下捋布样,使之

针织工业No.8

裹紧人台,捋至腋下掐出一个省,同时固定袖窿深点、省尖点、省端点,注意要保持基准线垂直,如图

3c 所示;

e.

点影出BP 、前颈点、侧颈

点、肩端点、领窝线、袖窿弧线、袖窿深点、省尖点、省端点、腰围线。

2.2.2后背部

后背部立体裁剪试验时,将布

(a )(b )(c )

图3-6cm 松量时7

号面料包覆人台的情况

样上的后中心线、背宽线与人台复合,找到初始位置,先只固定后中心线,将布样上已做好标记的侧缝点沿BL 平推至人台上侧缝处,用大头针固定,注意保证背宽线是水平的,基准线是垂直的,同理完成其他步骤,如图4所示。

2.3点影连线

点影连线步骤如下:

a. 将布样从人台上取下,按

(a )(b )(c )

照影点连线,需要画弧线的地方用曲线板连成曲线;

图4

后背部试验情况

b. 将袖窿深点沿侧缝下移

1.5cm ,用曲线板重新画顺袖窿弧线,新袖窿弧线与原袖窿弧线在胸宽处、背宽处是一致的,不做改变;

c. 所有的点、线连好后,将

坯布置于水平桌面上12h ,使立体裁剪时因拉伸而导致的面料变形充分恢复,线圈之间的内应力充分释放,如图5所示。

(a )前片

(b )后片

图5立体裁剪后的面料

2.4试验要求

在本试验中,用针织面料做立

c. 收取前片BL 以上的浮余试验采用同一种面料在标准人台上做5次试验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到最后结果,见表3-表8(表中平均值为1~7号面料试验数据的平均值,面料编号同表1。

体裁剪的总体要求如下:量和后片肩胛骨上的浮余量后,前片的BL 和后片的背宽线仍呈水平状态,基准线呈垂直状态;

a. 布样前片上所画的纵向

线和横向线与标准人台的前中心线、BL 相吻合,布样后片上所画的纵向线和横向线与标准人台的后中心线、背宽线相吻合;

d. 用针织面料做立体裁剪试

验包覆人台时,全部采用面料的纵向线圈垂直地面的方向,即利用面料横向方向弹性。

3.2不同松量条件下纸样的比较

为了比较不同松量条件下针织服装纸样各部位尺寸之间的差异,先从试验数据入手绘制4cm 、

b. 包覆人台后,布样前、后

片上的纵向线和基准线都与水平面呈垂直状态,布样前、后片上的横向线与水平面呈平行状态;

33.1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在立体裁剪试验中,每一次

0、-6cm 松量时的针织服装纸样图,如图6所示

·35·

No.8

表3

面料编号

针织工业2009年8月

u 14. 234. 371.772.93

37. 34

17.31

18. 31

15.932.1411.6°

8.5017.70v 17.30

6. 64

16.90v 27.20

6. 498.25B /4+0.514.511.24

18. 7019. 94

8.00

40. 606. 33

16.14v 37.09

41. 56

15.201.80

18. 9020. 70

10.7°

41. 10

松量为4cm 试验结果(前片)

夹角/(°)

2)/cm15.716.115.716.015.916.215.915.9316.5

2)/cm17.717.617.417.717.918.117.517.7018.3

cm 4.24.14.54.04.55.04.34.374.7

cm 7.06.97.67.37.57.67.27.307.4

长/cmcm 6.26.77.06.56.66.66.96.646.7

量/cm长/cm

1234567平均值梭织物

41.141.241.240.941.141.241.041.1041.0

1.92.22.02.22.32.32.12.142.5

[**************]1.613

20.120.620.220.720.520.520.620.4623.5cm

2. 41

19.507.90r 2

2. 03

(前胸宽/(前肩宽/前肩斜/前领宽/前腰节前领深/前浮余前侧缝

20.248.04r 1

1.34

B /4-0.5+1B /4+0.5+1

(a )松量为4cm

面料编号后背宽/2后肩宽/2后肩斜后领宽背长后领深后浮余量后侧缝长

2.861.70

37. 47

16.64

1234567平均值梭织物

17.417.717.417.017.017.217.517.3118.0

20.020.320.919.720.020.220.620.2421.3

4.44.54.04.13.94.54.24.234.8

7.58.47.58.18.38.58.08.048.7

37.237.637.237.537.237.237.537.3438.0

2.51.72.22.02.01.82.02.032.2

1.21.31.21.41.51.51.31.341.6

18.218.418.218.518.218.218.518.31

2. 39

21.0

B /4-0.5

(b )松量为0

表5

面料编号

松量为0试验结果(前片)

37. 44

夹角/(°)

前侧缝长/cm

2.791.63

16.14

(前胸宽/(前肩宽/前肩斜/前领宽/前腰节前领深/前浮余

2)/cm15.414.915.215.215.315.315.115.2015.6

2)/cm17.017.116.716.517.117.016.616.9017.0

cm 5.14.94.64.45.04.84.54.764.9

cm 7.47.67.06.87.47.46.87.207.2

长/cmcm 6.56.46.96.26.46.36.76.496.4

量/cm

1234567平均值梭织物

41.541.641.941.641.640.941.841.5642.0

1.51.81.71.92.01.91.81.802.2

[**************]0.712

20.020.420.320.620.620.120.420.3023.2cm

4. 69

B /4-0.5-1.5

(c )松量为-6cm

注:图中各部位的数据来自表3-表8;尺寸单位均为cm ;其中v 1、v 2、v 3分别表示前肩斜角度值;r 1、r 2、r 3分别表示后肩斜角度值;u 1、

表6

面料编号后背宽/2后肩宽/2

松量为0试验结果(后片)

后领宽

背长

后领深

u 2、u 3分别表示前后腰节差值;B 为穿内衣后人台的胸围。

后肩斜后浮余量后侧缝长

图6不同松量的纸样图

1234567平均值梭织物

16.816.916.216.616.616.716.716.6417.5

19.819.719.319.319.519.319.619.5020.3

4.34.54.34.74.34.24.24.364.6

8.38.17.68.27.77.77.77.908.1

37.837.537.437.537.737.237.637.4738.0

2.42.32.72.32.42.42.42.412.3

0.70.90.80.91.01.00.90.861.5

18.518.618.618.718.618.218.618.5019.1

3.33.3.1

不同松量条件下纸样各部位胸部浮余量

从BL 线以上的浮余量来看,

变化量分析

在不同松量时各种试验面料的浮余量的比较如图7a 所示。

通过绘制折线图比较浮余量各数据间差异,发现梭织物的浮余量

·36·

5. 00

18.937.79r 3

0.71

4. 364. 76

表4松量为4cm 试验结果(后片)

u 20.86

u 3

B /4+0.5-1.5

2009年8月

表7

面料编号

松量为-6cm 试验结果(前片)

cm 4.65.35.34.75.05.34.85.00

cm 7.07.27.36.87.07.46.97.09

长/cm

织工业No.8

小顺序为5号=6号>4号>平均值>2

(前胸宽/(前肩宽/前肩斜/前领宽/前腰节前领深/前浮余

2)/cm14.714.514.214.514.714.614.414.51

2)/cm16.216.216.116.116.116.316.016.14

cm 6.26.36.16.56.36.36.66.33

量/cm

夹角/(°)

前侧缝长/cm

号>7号>3号>1号,因此得出结论:

a. 随着松量由4cm 逐渐减

1234567平均值

40.340.740.240.640.441.240.840.60

1.01.21.11.41.51.41.11.24

78799978.0

20.019.320.120.719.819.420.319.94cm

小到-6cm ,浮余量也逐渐减小,且所有面料浮余量都随着松量的减小呈减小趋势。

b .对7种针织面料做拉伸弹

性回复率测试,可以得出弹性伸长率越好,则浮余量越小;面料弹性回复率越小,弹性伸长率越差,则浮余量越大。

表8

面料编号后背宽/2后肩宽/2

松量为-6cm 试验结果(后片)

后肩斜

后领宽

背长

c .形越小。

面料弹性回复率越大的面

后领深后浮余量后侧缝长

料,拉伸后保形性越好,即尺寸变

12345

67平均值

16.317.015.515.716.116.416.016.14

19.419.218.518.518.419.519.018.93

4.84.85.14.54.14.64.94.69

8.27.88.07.77.67.67.67.79

37.337.637.537.537.437.337.537.44

2.02.52.12.52.42.72.52.39

0.60.70.60.80.80.80.70.71

19.018.119.019.318.318.019.218.7

3.3.3所示。

其他位置

其他各部位变化规律如表9肩斜角正切值=肩斜/(肩宽-

领宽)(1)

通过表9和式1可以得出前、后肩斜角正切值变化规律,如表10所示,3种松量下纸样对比如图8所示。

对表10进行分析,前后肩斜逐渐增大的原因是复合肩部过程中面料在纵向和横向都有一定拉伸,从人台上取下后置于水平桌面

2.5胸部浮余量/c m

肩部浮余量/c m

1.61.41.21.00.80.6

4

放松量/cm

-6

2.01.51.0

4

放松量/cm

-6

上测量时,由于弹性回复率的作用,面料在纵向和横向都会收缩,由于一般针织面料横向弹性回复性优于纵向,因此随着松量的减小,前后肩斜角度和肩斜角正切值都增大了。

此外,随着松量的减小,前后腰节差越来越接近,这也印证了胸部浮余量随放松量减小而逐渐减小的规律。

(a )胸部浮余量

(b )肩部浮余量

◆.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 平均值;. 梭织物。

图7浮余量比较图

总是最大,针织面料浮余量的大小顺序为5号>6号>4号>2号>平均值>7号>3号>1号,因此得出结论:

性伸长率越好,则浮余量越小,面料弹性回复率越小,弹性伸长率越差,则浮余量越大的结论。

a. 随着松量由4cm 减小到c. 形越小。

面料弹性回复率越大的面

-6cm ,浮余量由2.14cm 减小到1.24cm ,浮余量角度由11.6°减小到8°,且所有面料的浮余量都随着松量的减小呈减小趋势。

料,拉伸后保形性越好,即尺寸变

4结论

通过试验发现,在针织服装纸

3.3.2肩部浮余量

同3.3.1中所述,比较不同松量

样中,胸、背部浮余量也是存在的,有些针织服装由于面料弹性好,浮余量会很小,而有些面料尺寸稳定,弹性不大,浮余量仍会明显存在。

b. 对7种针织面料做拉伸时肩部浮余量的变化如图7b 所示。

通过图7b 发现,梭织物的浮余量总是最大,针织面料浮余量的大

弹性回复率测试(以横向方向测试),得出面料弹性回复率越大,弹

·37·

No.8

表9

其他部位变化规律

织工业2009年8月

在针织服装的工业化大生产

测量值/cm

部位

松量为

变化率/%

松量为

松量由4cm 松量由0变变化为0

化为-6cm

变化率平均

值/%

中,通常依据不同的款式确定不同的放松量,合体型针织服装胸部放松量在4~12cm 之间,紧身型针织服装胸部放松量在4cm 以下,宽松型针织服装胸部放松量在12cm 以上[2]。由于宽松型针织服装不利用面料的弹性,可以参考梭织类服装的样板制作方法;对于合体型和紧身型针织服装,服装各部位尺寸变化受胸围加放量,即放松量变化影响大,随着松量的减小,胸、背部浮余量呈减小趋势,若面料弹性足够好,在负松量的情况下浮余量可以为0,完全依靠面料自身弹性解决胸凸和背凸。

在实际操作中,有时既需要利用面料自身的弹性,也需要利用结构设计知识处理浮余量,由于一般针织服

4cm

前胸宽/2后背宽/2前肩宽/2后肩宽/2前领宽后领宽前肩斜前肩宽至前领宽

后肩斜后肩宽至后领宽前后腰节差肩冲值(串高)

松量为0

-6cm 14.5116.1416.1418.937.097.795.009.054.6911.140.770.46

15.9317.3117.7020.247.308.044.3710.404.2312.201.731.59

15.2016.6416.9019.507.207.904.769.704.3611.601.681.28

4.583.874.523.661.371.74-8.926.73-3.074.922.8919.50

4.543.004.502.921.531.39-5.046.70-7.573.9754.1764.06

4.563.444.513.291.451.57-6.986.72-5.324.4528.5341.78

注:肩冲值=(后肩斜+前后腰节差)-前肩斜。

表10前、后肩斜角正切值变化规律

计算值

变化率/%

松量由4cm 松量由0变变化为0

化为-6cm

变化率平均

值/%

项目

松量为

装不掐省,所以可以把胸部浮余量转移在侧缝处,即在侧缝处往里收进一定量,或者利用公主线进行分割线设计来处理胸、背省。对于前襟开口的服装也可以利用撇胸量把一部分胸省转移在前中心线处。

另外,宽度方向尺寸,如胸宽、背宽、肩宽等随着胸部放松量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同时,胸部浮余量和肩部浮余量与面料弹性伸长性能和弹性回复率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际生产时,可以根据面料的弹性伸长率和弹性回复率选择合适的针织面料,从而合理确定的胸部浮余量、肩部浮余量以及胸围加放量的大小,使针织服装在穿着时既合体又舒适,达到较为理想的穿着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斌,王朝晖,张宏. 服装立体裁剪[M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35. [2]薛福平. 针织服装设计[M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

4cm

前肩斜角正切值后肩斜角正切值

松量为0松量为-6cm

0.420.34

0.490.37

0.550.42

-16.67-8.82

-12.24-13.51

-14.46-11.17

12.2011.6011.14

4. 234. 36

4. 69

10.409.709.05

5. 004. 76

4cm 松量0松量-6cm 松量

注:图中尺寸单位均为cm 。

4. 37

图83种松量下纸样对比2009年1月4日

·38·


相关文章

  • 服装形式美法则研究
  •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是视觉动物,都喜欢看美的事物,服装作为保护.装饰人体的物品,自然离不开对美的表达,然而"如何设计出服装的美感"这始终是许多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众所周知,在服装设计领域,有 ...查看


  • [服装心理学]第一章第一.二节说课稿
  • <服装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服装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服装心理学的多学科研究及意义 说课稿 一.教材说明 1.选材章节: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的<服装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服 ...查看


  •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与东华原型之比较
  • 科l技J论I坛 科耥 女性的人体体型,比旧原型较贴合人体.b.旧原型的前后腰节错开了一定量,而新原型和东华原型前后腰节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造成这种 现象的根本原肉是对各自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与东华原型之比较 王芳 (华南农业 ...查看


  • 对服装褶皱类型及工艺表现方法的探讨
  •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第22卷,第1期,2005年3月 JournalofZhejiangSc-iTechUniversity Vol.22,No.1,Mar.2005 文章编号:1009-4741(2005)01-0039-04 对服装褶皱类 ...查看


  • 小学科学核心知识概要
  • 小学科学核心知识框架图解 科学领域 核心概念 核心知识 核心行动 核心要求 核心态度 ●观察并比较一些常见的. 多种多样的植物的外形和习性, 1.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当中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通过观察和简单的对比实验,认识 2.植物的形态是 ...查看


  •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自评报告
  •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自评报告 一.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发展历程 1. 服装系于1982年开始创办服装专业,当时以为总后军需服装企业培养生产一线技术骨干为主要目标.中专层次,在中国也属最早开设服装技术教育的院校,具有深厚的企业背景,从客观上为我们 ...查看


  • 对车辆人机工程学的认识(结课论文)
  • 车辆人机工程学论文 题 目: 我对车辆人机工程学的认识 班 级: 09铁道车辆2班 姓 名: 屈难平 学 号: 20097831 摘 要 人机工程学,使人性化的设计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心,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人与产品完美和谐结合.通 ...查看


  • 服装策划书范文
  • <服装策划书范文>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服装产品要想迎战市场创名牌,一个好的服装产品营销方案策划书是关键,那么,如何编制服装产品的营销方案策划书?本文提供了一个范本,以供参考. 一.服装产品营销策划书编制的原则 为了提高服装 ...查看


  • 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 摘 要:在社会生活中,大学生是个很特殊的群体,我们有着相对独立的生活状态,但多数情况下却缺乏独立的个人社会收入来源,大多数未脱离家庭,某种意义上说是作为一个消费载体而存在着的.大学生的审美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对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