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专题2

科技文阅读专题

甘肃省张掖市2009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警惕“生态癌症”——蓝藻

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亿万年来,蓝藻默默地为地球提供着氧气,是目前地球大气圈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蓝藻具有双重性,一个是光合作用,因为它带有叶绿素,从这个角度看它是一种植物;另外它比较微小,是一种细菌,所以它是植物性和细菌性的结合体,蓝藻虽然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和植物的不同点更多,所以目前大部分学者还是主张将蓝藻从植物中分离出来,列入原核生物,蓝藻是生命力最旺盛的生物之一,它能存在于90℃高温的温泉中,也能存在于冰山里,它的细胞外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蓝藻家族成员众多,既有“好蓝藻”,也有“坏蓝藻”。好蓝藻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发菜,而著名的蛋白质补充剂螺旋藻,则是螺旋藻属的著名成员。“坏蓝藻”的典型是微囊藻属的蓝藻,正是它们,将河水与湖水染成蓝绿色的“水华”,并散发出阵阵恶臭。

蓝藻爆发主要存在于静止的水体中,中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生长蓝藻明显。一说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人们通常会立即联想到工业污染,工业污染大家比较容易发现,而农业污染则不太为公众熟悉,可也比较严重。此外,生活污染也加快了富营养化。蓝藻需要的营养物质比较多,一般水里的氮都比较多,其他营养也都够用,就是磷比较缺。一旦水体中出现大量的磷,蓝藻的爆发就自然而然了,所以磷是一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其次,适宜的温度也是引起蓝藻大量繁殖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最常见的蓝藻在亚热带地区的25℃-35℃温度下繁殖较多。而今年的蓝藻大爆发同样也有着温度的促进,大气变暖是肯定的促因之一。 蓝藻中的微囊藻.鱼腥藻及颤藻会产生微囊藻毒素。这些毒素通常存在于蓝藻的细胞膜里,所以蓝藻活着的时候没事,待其死亡腐败时,细胞膜破裂,藻毒素就释放到了水里。动物实验表明微囊藻毒素可能让小鼠致癌,但这一情况对人体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在目前已经检定出的微囊藻毒素中,微囊藻毒素-LR是最常见.毒性也最强的一种,因而世界卫生组织将微囊藻毒素-LR作为饮用水质量测定标准的项目之一。另外,蓝藻腐烂时会释放出异臭。但研究尚未发现它们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有人说蓝藻是“生态癌症”,一旦患上就很难清除。对于蓝藻的治理,应急办法很多效果

却一般,一旦蓝藻爆发,打捞是应急处理的第一步,但打捞漂浮在水面的蓝藻只能产生眼不见为净的效果。大部分蓝藻存在于水中和水底淤泥里,打捞不上来。另一种应急方法是“物理吸纳法”,往水里添加黏土,可以让蓝藻吸附在黏土颗粒上,令其沉入水底。但这也没法治本,因为蓝藻还在水底生存,还会继续爆发,化学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蓝藻去除工作,比如在水中投放杀藻剂或絮凝剂。不过,这些化学药剂可能对湖泊产生污染,因此对化学药剂有着很高的要求。此外,生态治理上更高级的办法还有利用微生物直接侵袭蓝藻细胞,这一方法非常有效,缺点是价格昂贵。

5.对“蓝藻”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蓝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很早,它为地球提供着氧气,在地球生物的形成过程中,起

着关键作用。

B.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似乎是一种植物;但它又比较微小,是一种细菌,所以应该归

属于原核生物。

C.蓝藻的细胞外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是生命力最为旺盛的生

物。

D.蓝藻家族成员中既有像发菜.螺旋藻一样的“好蓝藻”,也有将河水与湖水染成蓝绿

色的“坏蓝藻”。

6.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蓝藻腐烂时释放出的异臭气味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实质性的伤害,我们目前还不太清楚。

B.蓝藻会产生微囊藻毒素,蓝藻死亡腐败时,细胞膜破裂,藻毒素就释放到了水里。

C.微囊藻毒素可能让小鼠致癌,对人体健康也有害,世界卫生组织将微囊藻毒素-LR作

为饮用水质量测定标准的项目之一。

D.25℃-35℃温度下各种蓝藻繁殖多较快。今年我国各地的蓝藻大爆发与大气变暖关系

密切。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磷对蓝藻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我们如果能控制水体中磷的排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控制蓝藻的爆发。

B.只要我们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入湖泊,就一定能够控制住蓝藻灾害。

C.水体不流动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如果保持水体的流动,相信也可以缓解蓝藻成灾

的局面。

D.蓝藻被称为“生态癌症”,但加强环境预警,严格控制污染源,对湖泊进行水源修复,

消灭蓝藻灾害并不是不可能的。

参考答案

二5.D (A原文是“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B对于蓝藻的归属,

原文说“蓝藻具有双重性”,承认从某个角度看它“就是”一种植物,而选项却说“似

乎”是一种植物,实际上是否定了它属于植物;另外文中说的是“大部分学者”主张将

蓝藻列入原核生物,而选项却说“应该归属于原核生物”,显得过于绝对。C原文是“蓝

藻是生命力最旺盛的生物之一”)

6.A (B原文说部分蓝藻会产生毒素,此处扩大了范围。C原文说微囊藻毒素“对人体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D原文是“最常见的蓝藻”在亚热带地区的25摄氏度到35摄氏度下繁殖较多而不是“各种蓝藻”。)

7.B (工业污染只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因素,此外还有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只严格

控制工业废水排入湖泊,还不能完全阻止湖泊富营养化,也就不一定能够控制住蓝藻灾

害)

甘肃省200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二.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进入血管的机器人

在美国洛杉矶市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与会者在投影屏幕上看到了这样一组镜头: 2005年的某一天,一个由直径只有30微米的齿轮装配成的小小机器人,被植入血管里。这个小小机器人像潜水艇一样在血液的河流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着。一旦遇到血管中淤积或飘浮的胆固醇.脂肪,它们就毫不留情地扑上去,迅速将其撕烂嚼碎。同凶恶的病毒相遇时,它们也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可是,病毒是狡猾的,它们看对方来势凶猛,往往会装出一副缩头缩尾的可怜相,好像已经投降,或者干脆躺下一动不动,装成了一具僵尸。机器人大踏步地从敌人身边走过。但是,病毒等机器人擦肩而过后,它们一跃而起,开始从背后恶狠狠地攻击机器人,机器人不断倒下。您别着急,这些机器人体内有纠错程序。它们中的许多机器人在吃了一次亏之后,只要不是光荣牺牲,它们便能自动调整行为方式。它们见到病毒后,不管它们如何伪装,非要杀它个片甲不留。病毒也随机应变,当它们同机器人相遇时,便拼命膨胀躯体,虚张声势,竭力装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可是,大脑内藏有“超级勇敢”程序的机器人,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决心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主人的健康,同病毒进行了激

烈的大搏杀,病毒被不断歼灭。病毒的碎块不断渗透出血管,流入肾脏,通过尿液排除体外。于是动脉畅通无阻,人体更加健康。

上述有关超微技术的剧情,是根据科学家的设想编造出来的,但这并不是无法实现的梦

想,随着微机电技术的发展,幻想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1988年5月27日,美国加利弗尼亚大学的两位华裔科学家研制出了只有76微米(3‟英

寸)的微马达。1991年11月,日本电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在当时最先进的“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下,用“超微针尖”,将硅原子排成金字塔形的“凹棱锥体”,它只有36个原子那样高,这是人类首次用手工排列原子,在世界原子物理界引起轰动。1996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研制成功了直径只有7微米的涡轮机。一张邮票上可以放置几千个这种涡轮机。只有在超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它的外形和结构。我国也已研制出了1毫米电机。

超微技术现在与老百姓关系还不密切,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还不实用。对此,美国斯坦福

大学的现代超微物理学专家本杰明·金博士作了这样的描述:“未来人们将研制出高度智能化的人造跳蚤.蜘蛛等动物。它们集超微型电脑.驱动器.传动装置.传感器.电源等于一体,成为人类十分独特而且非常得力的助手。它们将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工业.航天.军事等各个领域。除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注入血管清除毒物的功能外,在外科手术上还可用微马达来缝合神经.微血管.眼球等;还可用它来深入人体内脏,如肾.心脏等作检查。将成千上万个‘跳蚤’机器人搬入农田,消灭害虫,使农业丰收,又防止了因使用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这位教授最后说:“与目前许多处于试验阶段的高新尖端技术一样,超微技术产品的潜在价值和用途一时还很难设想。但是,可以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这种巧夺天工的产品,会悄悄进入我们的家庭,起到种种奇妙无比的作用。”

(节选自《中国科普博览》)

5.下列关于超微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超微技术是指把直径只有30微米的机器人运用于各个领域的一种现代科学技术。

B.超微技术是依靠电脑技术.显微技术.微机电技术等各种现代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

的科学技术。

C.超微技术现在与老百姓关系还不密切,主要是因为这些技术还不实用。

D.“超微针尖”是超微技术的一种,它可以将硅原子按人的要求进行排列。

6.下列对医学超微机器人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A.医学超微机器人因其体积小,可以进人人体血管,在人的血液中游动,可以完成医生

难以完成的疾病治疗和人体保健工作。

B.医学超微机器人还可以深入人体内脏,如肾.心脏等进行检查工作。

C.医学超微机器人除对人体进行检查治疗外,还可以防止因使用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

D.医学超微机器人除了注入血管清除毒物的功能外,在外科手术上还可用微马达来缝

7.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利用超微技术制造的机器人可以进人人体血管清除病毒.胆固醇.脂肪等,我们在血

管内放人这种机器人后就可以不生病。

B.在人们的想象中,超微机器人可以有一定的智能,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改变自己的行

为,这样,不管病毒如何变异,植人人体的机器人都可以对付,确保主人的健康。

C.美国哈佛大学研制成功了直径只有7微米的涡轮机,一张邮票上放置几千个这种涡轮

机都可以看清它的结构。

D.超微技术产品的潜在价值和用途一时还无法做出判定,但是可以相信这种产品将来会

进入我们的家庭,起到奇妙的作用。

参考答案

二.(共9分)

5.A(直径30微米的齿轮装配成的机器人,而不是“直径只有30微米的小小机器人”)

6.C(“防止因使用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不是医学机器人的功能)

7.D(A“可以不生病’’说法无据;B文中没有谈及病毒变异的情况;C原文说“一张

邮票上可以放置几千个这种涡轮机”只是要说明这种涡轮机的大小)

甘肃省2009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

二、(共9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美研制出新型半导体墨

美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半导体墨,这将使生产商向着制作柔性电脑屏幕或更低价

的感应式标签(帮助零售商跟踪库存)又迈进一步。伊利诺伊州化学品公司百代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菲利普·稻垣说,这项发现来自一种新型材料——一种可携带负电荷的可溶性半导体墨。通常情况下,半导体有两种基本形式: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负电荷的N型。研究人员说,迄今为止,大多数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荷。在《自然》周刊上发表的文章中说,这种新型半导体墨为N型半导体。

稻垣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在同时拥有这两种半导体的情况下,你可以使芯片和电路运

行得更快、更可靠、更有效。这非常了不起。”他说,新型半导体墨可以用改造过的喷墨打印机印在柔性材料上,例如塑料薄膜甚至纸张。稻垣说:“我们真正想做的是像印报纸一样进行印刷。它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成本相当低。”这可能有助于实现在大部分消费商品上打印便宜

的射频识别(RPID)标签,帮助零售商对库存进行更好的跟踪。他说:“它还能帮助制造更复杂、更有效的灵活显示器——一种实际上可以弯曲的显示器。它还能使一些新的感应器技术成为现实。”该公司技术主管安东尼奥·法凯蒂说,在设计这种新材料时,他利用了类似于制药公司开发新的药物配方的方法。他说:“你在寻找一种新分子。”

在此次研究中,他研究出一种核心不带电的分子,使之成为负电荷的极佳携带者。法凯

蒂说:“它可以非常有效地携带电子。”他说,这种分子可以溶于溶剂,因此可以被用作一种墨。公司计划以“Ac“vhk”为商标出售这种墨。

稻垣说:“我们还处于这项产业的极早期阶段。第一批产品刚开始出现。”

“我们有可能取得像当前的硅技术一样伟大的成果。”

(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1月23日第7版)

5.下列关于新型半导体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前的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荷,而这种新型半导体墨属可携带负电荷的N型半导体,

具有可溶性。

B.新型半导体墨可以制作柔性电脑屏幕,也可能用它来制作更低价的感应式标签帮助零

售商跟踪库存。

C.新型半导体墨可以用改造过的喷墨打印机印在柔性材料上,例如塑料薄膜甚至纸张。

D.新型半导体墨可以让我们提高印刷速度,降低印刷成本。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学家研制新型半导体墨的真正目的是要提高印刷速度。

B.这种新型半导体墨,使生产商向着制作柔性电脑屏幕或更低价的感应式标签(帮助零

售商跟踪库存)又迈进了一步。

C.柔性电脑屏幕实际上是一种可以弯曲的显示器,有了这种显示器,我们使用电脑将更

加随意和方便。

D.新型半导体墨的生产还处于极早期阶段,它的广泛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提到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感应式标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B.新型半导体墨同时拥有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负电荷的N型半导体的特点,所以它

可以使芯片和电路运行得更快、更可靠、更有效。

C.安东尼奥·法凯蒂研究出一种核心不带电的分子,使之成为负电荷的极佳携带者,并

且这种分子可以溶于溶剂,因此可以被用作一种墨。

D.新型半导体墨的研制成功,意味着我们取得了像当前硅技术一样的伟大成果。

参考答案

5. A(“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荷”错,原文是“迄今为止,大多数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

荷”)

6.B(原文是“将使„„迈出进一步’’)

7. C(A“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感应式标签”是一种东西;B原文是“在同时拥有这

两种半导体的情况下”,而不是说“新型半导体墨同时拥有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有负

电荷的N型半导体的特点”; D原文是“有可能取得”)

甘肃省皋兰一中2009届高三2月月考

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中国文化有多种源头

秦始皇不是中国历史的起点,秦始皇统一全中国,距离中国文化的开始已经有好几千年了。按照一般的顺序,我们应当先处理其他几个题目,当中首要者莫过于地理背景。当旅游者乘着火车或汽车前往临潼县参观骊山及华清池时,应先注意四周黄褐色的泥土,这种泥土与美国田纳西州一带耕地的土壤相似,它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当地四周景物通常较路基为高,所以这黄土不难观察。

本书成稿之日,我们没有绝对的证据,能够斩钉截铁地说,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或者说当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20世纪初期,学者多崇尚后说,主张中国文..

化之起源,不仅较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为迟,其使用青铜与铁器尚比这两处至少要迟1000年。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文字可能也是埃及象形文字之变体。中国史前陶器上的文饰就和中亚及近东所发现的类似。目前这“世界文化一源说”已被中外无数学者指摘。中国的文字被认.......

为特创一格,即使数目字亦与众不同,陶器上肤浅的相似之处敌不过基本的差异。中国的冶金术即使在原始的阶段也表现出技术上之特色,而无模仿的迹象。中国的栽培作物更显示出中国的农业与近东出于两源。最近人种学家和考古学家甚至指出,即使在中国境内,文化的起源也不是一元的,从东北到珠江流域,都可找到文化起源的遗迹。

虽说钟摆现在已经摇转过来,中国文化独立自创的理论显然比较站得住脚,我们却不能..

武断地说再也没有争辩的余地。我们可以作的结论是,不管它是本地独创或是外间传入,中国文化与地理条件的因果关系极深。不论中国当初受外间发明的影响或浅或深都不足改变这观点。

当初期农作物受东亚大陆的土壤和气候影响的时候,中国文化的因素就开始与当地居民

结下不解缘(详第二.第三两章),以后也始终如此。基于这个原因,西安附近之黄土,也就更值得注意。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6.下列与第二段加点的“后说”的主张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但当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B.中国文化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C.中国文化之起源,较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为迟。

D.中国文字可能也是埃及象形文字之变体。

7.下列作为“世界文化一源说”被学者指摘的客观原因,不能成立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文字被认为特创一格,即使数目字亦与众不同。

B.中国史前陶器上的文饰就和中亚及近东所发现的类似。

C.中国的冶金术即使在原始的阶段也表现出技术上之特色,

D.中国的栽培作物显示出中国的农业与近东出于两源。

8.下列对文章第三段“钟摆”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有多种源头的理论。

B.中国文化独立自创的理论。

C.关于中国文化源头的理论。

D.中国文化有中西两种源头的理论。

9.对本文意思进行理解,下列表述中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的。

B.中国文化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C.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但当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D.中国文化是本地独创或是外间传入,作者都没有最后断定。

参考答案: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6.A. B项为“后说”。C.D两项均支持“后说”。7. B.该项客观上支持“世界文化一源说”。其它各项均支持中国文化独立自创的理论。8.C。9. D。

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语 文 试 题二、(9分,每小题3分)宋人的茶会

饮茶之风在宋代盛行,上自宫廷贵族下到市井细民都喜欢茶饮,文人士大夫们则因之兴起一种高雅的集会方式,称为“茶会”。

饮茶习俗的开始是与佛教联系在一起的,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 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而茶会、茶宴这种文人集体的茗事活动则起于中唐,风尚的形成亦与僧人、禅寺有关。如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钱起的《过长孙宅与朗上人会》等,几乎所有的茶会都有僧人参加或是在寺庙举行,因此清谈的内容多是禅理,赋诗则表达清茶玄禅已将尘心洗尽、从此要摆脱世虑的愿望,整个氛围脱俗、清寂,茶、诗与禅一味,茶实为道具而已。

北宋的茶会与唐代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唐代茶会的中心其实是“禅”,宋代茶会则把注意力投向茶或所谓茶之道,即鉴别、品尝茶汤之形、色、香、味,欣赏茶具的精美细致和点茶、分茶手法的纯熟精妙,并作诗加以描写和赞叹。文人饮茶风气较唐代更盛,文人们在茶会上常常进行“斗茶”或称为“茗战”的活动,即通过比较茶汤之形、色、香、味来评定高下。北宋文人“斗茶”方式繁复细致,极有趣味。宫廷内举行茶会,宋徽宗更是擅长点茶、

分茶之艺。

茶会并非仅仅是查到的表演和欣赏,和其他方式文人雅集一样,它同时也是文人群体交际、休闲、创作的场合,不过与饮酒的集会气氛总是比较热烈不同,饮茶的集会,“客来谈有无,洒扫凉冠履,浓茗洗尘昏,妙香净浮虑。”(苏轼《雨中过舒教授》)在怡淡宁静的分为中,与高士幽人雅唱清淡,快乐也是淡淡的,沉静而怡然。

宋以前,人们已注意到茶性有去腻涤烦、提神祛睡之效,使人有轻身换骨之感,而北宋文人士大夫普遍的茶悦风尚则与茶文化的发展相互促进,形成包括茶、茶具和饮茶程式等内容的一整套饮茶知道,使茶的感性形式更加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茶会活动不但使文人们从茶道中得到审美愉悦,并因之促使茶与文学发生更加密切的联系。茶事成为文学创作的新题材,故宋代茶诗大盛。

茶之所以成为审美对象,是因为人们能从它的某一特性找到精神上的契合点,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它又同诗风一样,一个时代的茶风是一个时代精神的外廷,并且由于有文人群体作为中介,它们之间又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对比中唐和北宋的茶会,高雅中又有清玄静寂与清贵优美的不同,它反应了不同时代文人群体不同的精神风貌,这一点从唐代和宋代茶会诗歌风貌的不同也是可以得到印证的。

5.下列对于“茶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茶会”是一种文人们的集会方式,以饮茶为活动形式,兴起于唐代。

B.“茶会”风尚的形成与佛教有关。唐人的茶会不是有僧人参加,就是在寺庙举行。

C.“茶会”丰富了诗歌的题材,文人们以茶为审美对象抒发情感,促进了宋代茶诗的发展。

D.“茶会”既是文人们进行茶道表演的地方,也是文人们交际、休闲、创作的场合,气氛怡淡宁静,这点不同于饮酒的集会。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饮茶之风唐代仅仅流行于僧人之间,到宋代才渐渐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

B.唐宋文人们在茶会上往往借茶洗尽尘心,通过赋诗来表达摆脱世虑的美好愿望。

C.饮茶风俗的记载最早见于《封氏闻见记》,到宋代形成包括讲究茶、茶具和饮茶程式的茶道艺术。

D.唐人和宋人“茶会”的不同指出在于前者尚“禅”,茶实为道具;后者尚“茶”,茶 悦成为风尚。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代茶会不仅在文人之间举行,也在宫廷举行,再加上皇帝的参与,促使饮茶之风 在北宋盛行。

B.“斗茶”活动是通过茶汤的形、色、香、味的比较来评定高下,因此,茶、水的优劣对“斗茶”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C.唐代的茶诗多阐发的是禅理,宋代的茶诗多阐发从茶道中得到的审美愉悦,风格清 玄静寂。

D.茶与文学,茶与时代能够产生某种内在的联系,是因为有文人群体这一中介的存在。

参 考 答 案

二、(9分,每小题3分)

5.B 6.D

甘肃省天水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7.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导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题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心的好作 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6.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7.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参考答案

二、(9分)

6. D(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四个选项都出现在第一段中,但题干问的是“外在

原因”,而D项则是“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

7. C(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参考第二段可知,A项中“保持原貌并移植

到创作中”有误,应是“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

用到创作中去”;B项中不是“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而是“民族的精神资源”;

D项应是“缺少一种人文关怀”。)

8. B(解析:此题既考查对全文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又兼顾对推断能力的考查。参考第二段,

B项中“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夸大了“民族的精神资源”的作

用,原文是“密切相关”。)

天水市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6级

语 文 试 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俗文学

在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创立了“俗文学派”。何谓“俗

文学”?“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

嗜好,所喜悦的东西。中国的俗文学,包括的范围很广。因为正统的文学的范围太狭小了,

于是“俗文学”的地盘便愈显其大。差不多除诗与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体,像小说、戏曲、

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的范围里去。在许多今日被目为正统文学的作品或文

体里,起初有许多原是民间的东西,被升格了的,故我们说,中国文学史的中心是“俗文学”,

这话是并不过分的。

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它是大众的,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

为民众而生存。它多是口传的、新鲜的、粗鄙的。、它的想象力往往是奔放的,并非一般正

统文学所能梦见,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也非一般正统的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但

也有种种坏处,如黏附着许多民间的习惯和传统的观念。

郑振铎先生的《中国俗文学史》出版后,从20年代那一帮进步文化战士们所信奉的进化

论的世界观,进到以唯物史观的治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文学史的进程与演变,论述

了民间口传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和流传存在的价值,不仅

在资料占有上无与伦比,而且在观点上自成一说,发人所未发,成为中国文学史研究上的又

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他的民间文学—俗文学思想达到成熟的时期。

1958年出版的一部影响很大的《中国民间文学史》的一文写道:“民间文学是指劳动人民在

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过程中所创造的口头文学。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它直接表

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它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民间文学史应该是阶级斗

争历史的反映,而《中国俗文学史》没有反映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民间文学史应该是现实

主义发展与斗争的历史,而《中国俗文学史》却成了某种文学形式的延续的形式主义、唯心

主义的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是一些地主阶级、小市民的庸俗作品的堆积,没有反映出

我国民间文学史的真实面貌。被批判者与批判者的分歧点很多,涉及得也很广。

八十年代初,俗文学的研究再次兴盛起来。特别是中国俗文学学会成立(1984年2月)

以来,全国有志于俗文学研究的学者以民间的方式集合起来,尽管还没有被主流意识和机构

所采纳,没有进入中文系的课堂,但关于变文、宝卷、子弟书、唱本等俗文学的研究著作已

多有出版,即使有的著作不被大陆出版机构采纳,台湾和香港的出版机构也接纳出版,关于

俗文学的研究论文和史料辑录,也开始受到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关注。总之,郑振铎开

创的俗文学研究逐步地进入全面繁荣阶段。(节选自吕微的《中华民间文学史》)

5.下列关于“俗文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俗文学是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

B.俗文学的地盘愈来愈大。差不多一些重要的文体如:小说、戏曲、变文、弹词等都归属

于俗文学。

C.中国文学史的中心是“俗文学”,所以许多原是民间的东西,都被升格了的,成为正统

文学的作品和文体。

D.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俗文学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

视。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通俗文学是为民众而生存,为民众所创作。产生于民间。

B、俗文学的想象力往往是奔放的,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并非正统文学所能梦

见。也非正统的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

C、它也有种种坏处,如黏附着许多民间的习惯和传统的观念。它多是口传的、粗鄙的。

D、20年代一帮进步文化者所信奉的进化论的世界观,进到以唯物史观的治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文学史的进程与演变。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民间文学史》的根本点在于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它直接表现劳动人

民的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

B. 被批判者与批判者的分歧点很多,民间文学史应该是阶级斗争历史的反映,而俗文学史没有反映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

C.民间文学史认为:《中国俗文学史》是一些地主阶级、小市民的庸俗作品的堆积,不能够反映出我国民间文学史的真实面貌。

D.今天,俗文学研究开始受到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关注,因此,俗文学研究进入全面繁荣阶段。

参考答案

5.C 6.B7.D

科技文阅读专题

甘肃省张掖市2009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警惕“生态癌症”——蓝藻

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亿万年来,蓝藻默默地为地球提供着氧气,是目前地球大气圈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蓝藻具有双重性,一个是光合作用,因为它带有叶绿素,从这个角度看它是一种植物;另外它比较微小,是一种细菌,所以它是植物性和细菌性的结合体,蓝藻虽然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和植物的不同点更多,所以目前大部分学者还是主张将蓝藻从植物中分离出来,列入原核生物,蓝藻是生命力最旺盛的生物之一,它能存在于90℃高温的温泉中,也能存在于冰山里,它的细胞外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蓝藻家族成员众多,既有“好蓝藻”,也有“坏蓝藻”。好蓝藻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发菜,而著名的蛋白质补充剂螺旋藻,则是螺旋藻属的著名成员。“坏蓝藻”的典型是微囊藻属的蓝藻,正是它们,将河水与湖水染成蓝绿色的“水华”,并散发出阵阵恶臭。

蓝藻爆发主要存在于静止的水体中,中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生长蓝藻明显。一说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人们通常会立即联想到工业污染,工业污染大家比较容易发现,而农业污染则不太为公众熟悉,可也比较严重。此外,生活污染也加快了富营养化。蓝藻需要的营养物质比较多,一般水里的氮都比较多,其他营养也都够用,就是磷比较缺。一旦水体中出现大量的磷,蓝藻的爆发就自然而然了,所以磷是一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其次,适宜的温度也是引起蓝藻大量繁殖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最常见的蓝藻在亚热带地区的25℃-35℃温度下繁殖较多。而今年的蓝藻大爆发同样也有着温度的促进,大气变暖是肯定的促因之一。 蓝藻中的微囊藻.鱼腥藻及颤藻会产生微囊藻毒素。这些毒素通常存在于蓝藻的细胞膜里,所以蓝藻活着的时候没事,待其死亡腐败时,细胞膜破裂,藻毒素就释放到了水里。动物实验表明微囊藻毒素可能让小鼠致癌,但这一情况对人体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在目前已经检定出的微囊藻毒素中,微囊藻毒素-LR是最常见.毒性也最强的一种,因而世界卫生组织将微囊藻毒素-LR作为饮用水质量测定标准的项目之一。另外,蓝藻腐烂时会释放出异臭。但研究尚未发现它们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有人说蓝藻是“生态癌症”,一旦患上就很难清除。对于蓝藻的治理,应急办法很多效果

却一般,一旦蓝藻爆发,打捞是应急处理的第一步,但打捞漂浮在水面的蓝藻只能产生眼不见为净的效果。大部分蓝藻存在于水中和水底淤泥里,打捞不上来。另一种应急方法是“物理吸纳法”,往水里添加黏土,可以让蓝藻吸附在黏土颗粒上,令其沉入水底。但这也没法治本,因为蓝藻还在水底生存,还会继续爆发,化学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蓝藻去除工作,比如在水中投放杀藻剂或絮凝剂。不过,这些化学药剂可能对湖泊产生污染,因此对化学药剂有着很高的要求。此外,生态治理上更高级的办法还有利用微生物直接侵袭蓝藻细胞,这一方法非常有效,缺点是价格昂贵。

5.对“蓝藻”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蓝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很早,它为地球提供着氧气,在地球生物的形成过程中,起

着关键作用。

B.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似乎是一种植物;但它又比较微小,是一种细菌,所以应该归

属于原核生物。

C.蓝藻的细胞外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是生命力最为旺盛的生

物。

D.蓝藻家族成员中既有像发菜.螺旋藻一样的“好蓝藻”,也有将河水与湖水染成蓝绿

色的“坏蓝藻”。

6.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蓝藻腐烂时释放出的异臭气味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实质性的伤害,我们目前还不太清楚。

B.蓝藻会产生微囊藻毒素,蓝藻死亡腐败时,细胞膜破裂,藻毒素就释放到了水里。

C.微囊藻毒素可能让小鼠致癌,对人体健康也有害,世界卫生组织将微囊藻毒素-LR作

为饮用水质量测定标准的项目之一。

D.25℃-35℃温度下各种蓝藻繁殖多较快。今年我国各地的蓝藻大爆发与大气变暖关系

密切。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磷对蓝藻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我们如果能控制水体中磷的排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控制蓝藻的爆发。

B.只要我们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入湖泊,就一定能够控制住蓝藻灾害。

C.水体不流动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如果保持水体的流动,相信也可以缓解蓝藻成灾

的局面。

D.蓝藻被称为“生态癌症”,但加强环境预警,严格控制污染源,对湖泊进行水源修复,

消灭蓝藻灾害并不是不可能的。

参考答案

二5.D (A原文是“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B对于蓝藻的归属,

原文说“蓝藻具有双重性”,承认从某个角度看它“就是”一种植物,而选项却说“似

乎”是一种植物,实际上是否定了它属于植物;另外文中说的是“大部分学者”主张将

蓝藻列入原核生物,而选项却说“应该归属于原核生物”,显得过于绝对。C原文是“蓝

藻是生命力最旺盛的生物之一”)

6.A (B原文说部分蓝藻会产生毒素,此处扩大了范围。C原文说微囊藻毒素“对人体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D原文是“最常见的蓝藻”在亚热带地区的25摄氏度到35摄氏度下繁殖较多而不是“各种蓝藻”。)

7.B (工业污染只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因素,此外还有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只严格

控制工业废水排入湖泊,还不能完全阻止湖泊富营养化,也就不一定能够控制住蓝藻灾

害)

甘肃省200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二.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进入血管的机器人

在美国洛杉矶市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与会者在投影屏幕上看到了这样一组镜头: 2005年的某一天,一个由直径只有30微米的齿轮装配成的小小机器人,被植入血管里。这个小小机器人像潜水艇一样在血液的河流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着。一旦遇到血管中淤积或飘浮的胆固醇.脂肪,它们就毫不留情地扑上去,迅速将其撕烂嚼碎。同凶恶的病毒相遇时,它们也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可是,病毒是狡猾的,它们看对方来势凶猛,往往会装出一副缩头缩尾的可怜相,好像已经投降,或者干脆躺下一动不动,装成了一具僵尸。机器人大踏步地从敌人身边走过。但是,病毒等机器人擦肩而过后,它们一跃而起,开始从背后恶狠狠地攻击机器人,机器人不断倒下。您别着急,这些机器人体内有纠错程序。它们中的许多机器人在吃了一次亏之后,只要不是光荣牺牲,它们便能自动调整行为方式。它们见到病毒后,不管它们如何伪装,非要杀它个片甲不留。病毒也随机应变,当它们同机器人相遇时,便拼命膨胀躯体,虚张声势,竭力装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可是,大脑内藏有“超级勇敢”程序的机器人,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决心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主人的健康,同病毒进行了激

烈的大搏杀,病毒被不断歼灭。病毒的碎块不断渗透出血管,流入肾脏,通过尿液排除体外。于是动脉畅通无阻,人体更加健康。

上述有关超微技术的剧情,是根据科学家的设想编造出来的,但这并不是无法实现的梦

想,随着微机电技术的发展,幻想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1988年5月27日,美国加利弗尼亚大学的两位华裔科学家研制出了只有76微米(3‟英

寸)的微马达。1991年11月,日本电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在当时最先进的“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下,用“超微针尖”,将硅原子排成金字塔形的“凹棱锥体”,它只有36个原子那样高,这是人类首次用手工排列原子,在世界原子物理界引起轰动。1996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研制成功了直径只有7微米的涡轮机。一张邮票上可以放置几千个这种涡轮机。只有在超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它的外形和结构。我国也已研制出了1毫米电机。

超微技术现在与老百姓关系还不密切,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还不实用。对此,美国斯坦福

大学的现代超微物理学专家本杰明·金博士作了这样的描述:“未来人们将研制出高度智能化的人造跳蚤.蜘蛛等动物。它们集超微型电脑.驱动器.传动装置.传感器.电源等于一体,成为人类十分独特而且非常得力的助手。它们将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工业.航天.军事等各个领域。除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注入血管清除毒物的功能外,在外科手术上还可用微马达来缝合神经.微血管.眼球等;还可用它来深入人体内脏,如肾.心脏等作检查。将成千上万个‘跳蚤’机器人搬入农田,消灭害虫,使农业丰收,又防止了因使用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这位教授最后说:“与目前许多处于试验阶段的高新尖端技术一样,超微技术产品的潜在价值和用途一时还很难设想。但是,可以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这种巧夺天工的产品,会悄悄进入我们的家庭,起到种种奇妙无比的作用。”

(节选自《中国科普博览》)

5.下列关于超微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超微技术是指把直径只有30微米的机器人运用于各个领域的一种现代科学技术。

B.超微技术是依靠电脑技术.显微技术.微机电技术等各种现代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

的科学技术。

C.超微技术现在与老百姓关系还不密切,主要是因为这些技术还不实用。

D.“超微针尖”是超微技术的一种,它可以将硅原子按人的要求进行排列。

6.下列对医学超微机器人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A.医学超微机器人因其体积小,可以进人人体血管,在人的血液中游动,可以完成医生

难以完成的疾病治疗和人体保健工作。

B.医学超微机器人还可以深入人体内脏,如肾.心脏等进行检查工作。

C.医学超微机器人除对人体进行检查治疗外,还可以防止因使用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

D.医学超微机器人除了注入血管清除毒物的功能外,在外科手术上还可用微马达来缝

7.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利用超微技术制造的机器人可以进人人体血管清除病毒.胆固醇.脂肪等,我们在血

管内放人这种机器人后就可以不生病。

B.在人们的想象中,超微机器人可以有一定的智能,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改变自己的行

为,这样,不管病毒如何变异,植人人体的机器人都可以对付,确保主人的健康。

C.美国哈佛大学研制成功了直径只有7微米的涡轮机,一张邮票上放置几千个这种涡轮

机都可以看清它的结构。

D.超微技术产品的潜在价值和用途一时还无法做出判定,但是可以相信这种产品将来会

进入我们的家庭,起到奇妙的作用。

参考答案

二.(共9分)

5.A(直径30微米的齿轮装配成的机器人,而不是“直径只有30微米的小小机器人”)

6.C(“防止因使用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不是医学机器人的功能)

7.D(A“可以不生病’’说法无据;B文中没有谈及病毒变异的情况;C原文说“一张

邮票上可以放置几千个这种涡轮机”只是要说明这种涡轮机的大小)

甘肃省2009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

二、(共9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美研制出新型半导体墨

美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半导体墨,这将使生产商向着制作柔性电脑屏幕或更低价

的感应式标签(帮助零售商跟踪库存)又迈进一步。伊利诺伊州化学品公司百代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菲利普·稻垣说,这项发现来自一种新型材料——一种可携带负电荷的可溶性半导体墨。通常情况下,半导体有两种基本形式: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负电荷的N型。研究人员说,迄今为止,大多数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荷。在《自然》周刊上发表的文章中说,这种新型半导体墨为N型半导体。

稻垣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在同时拥有这两种半导体的情况下,你可以使芯片和电路运

行得更快、更可靠、更有效。这非常了不起。”他说,新型半导体墨可以用改造过的喷墨打印机印在柔性材料上,例如塑料薄膜甚至纸张。稻垣说:“我们真正想做的是像印报纸一样进行印刷。它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成本相当低。”这可能有助于实现在大部分消费商品上打印便宜

的射频识别(RPID)标签,帮助零售商对库存进行更好的跟踪。他说:“它还能帮助制造更复杂、更有效的灵活显示器——一种实际上可以弯曲的显示器。它还能使一些新的感应器技术成为现实。”该公司技术主管安东尼奥·法凯蒂说,在设计这种新材料时,他利用了类似于制药公司开发新的药物配方的方法。他说:“你在寻找一种新分子。”

在此次研究中,他研究出一种核心不带电的分子,使之成为负电荷的极佳携带者。法凯

蒂说:“它可以非常有效地携带电子。”他说,这种分子可以溶于溶剂,因此可以被用作一种墨。公司计划以“Ac“vhk”为商标出售这种墨。

稻垣说:“我们还处于这项产业的极早期阶段。第一批产品刚开始出现。”

“我们有可能取得像当前的硅技术一样伟大的成果。”

(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1月23日第7版)

5.下列关于新型半导体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前的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荷,而这种新型半导体墨属可携带负电荷的N型半导体,

具有可溶性。

B.新型半导体墨可以制作柔性电脑屏幕,也可能用它来制作更低价的感应式标签帮助零

售商跟踪库存。

C.新型半导体墨可以用改造过的喷墨打印机印在柔性材料上,例如塑料薄膜甚至纸张。

D.新型半导体墨可以让我们提高印刷速度,降低印刷成本。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学家研制新型半导体墨的真正目的是要提高印刷速度。

B.这种新型半导体墨,使生产商向着制作柔性电脑屏幕或更低价的感应式标签(帮助零

售商跟踪库存)又迈进了一步。

C.柔性电脑屏幕实际上是一种可以弯曲的显示器,有了这种显示器,我们使用电脑将更

加随意和方便。

D.新型半导体墨的生产还处于极早期阶段,它的广泛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提到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感应式标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B.新型半导体墨同时拥有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负电荷的N型半导体的特点,所以它

可以使芯片和电路运行得更快、更可靠、更有效。

C.安东尼奥·法凯蒂研究出一种核心不带电的分子,使之成为负电荷的极佳携带者,并

且这种分子可以溶于溶剂,因此可以被用作一种墨。

D.新型半导体墨的研制成功,意味着我们取得了像当前硅技术一样的伟大成果。

参考答案

5. A(“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荷”错,原文是“迄今为止,大多数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

荷”)

6.B(原文是“将使„„迈出进一步’’)

7. C(A“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感应式标签”是一种东西;B原文是“在同时拥有这

两种半导体的情况下”,而不是说“新型半导体墨同时拥有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有负

电荷的N型半导体的特点”; D原文是“有可能取得”)

甘肃省皋兰一中2009届高三2月月考

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中国文化有多种源头

秦始皇不是中国历史的起点,秦始皇统一全中国,距离中国文化的开始已经有好几千年了。按照一般的顺序,我们应当先处理其他几个题目,当中首要者莫过于地理背景。当旅游者乘着火车或汽车前往临潼县参观骊山及华清池时,应先注意四周黄褐色的泥土,这种泥土与美国田纳西州一带耕地的土壤相似,它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当地四周景物通常较路基为高,所以这黄土不难观察。

本书成稿之日,我们没有绝对的证据,能够斩钉截铁地说,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或者说当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20世纪初期,学者多崇尚后说,主张中国文..

化之起源,不仅较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为迟,其使用青铜与铁器尚比这两处至少要迟1000年。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文字可能也是埃及象形文字之变体。中国史前陶器上的文饰就和中亚及近东所发现的类似。目前这“世界文化一源说”已被中外无数学者指摘。中国的文字被认.......

为特创一格,即使数目字亦与众不同,陶器上肤浅的相似之处敌不过基本的差异。中国的冶金术即使在原始的阶段也表现出技术上之特色,而无模仿的迹象。中国的栽培作物更显示出中国的农业与近东出于两源。最近人种学家和考古学家甚至指出,即使在中国境内,文化的起源也不是一元的,从东北到珠江流域,都可找到文化起源的遗迹。

虽说钟摆现在已经摇转过来,中国文化独立自创的理论显然比较站得住脚,我们却不能..

武断地说再也没有争辩的余地。我们可以作的结论是,不管它是本地独创或是外间传入,中国文化与地理条件的因果关系极深。不论中国当初受外间发明的影响或浅或深都不足改变这观点。

当初期农作物受东亚大陆的土壤和气候影响的时候,中国文化的因素就开始与当地居民

结下不解缘(详第二.第三两章),以后也始终如此。基于这个原因,西安附近之黄土,也就更值得注意。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6.下列与第二段加点的“后说”的主张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但当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B.中国文化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C.中国文化之起源,较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为迟。

D.中国文字可能也是埃及象形文字之变体。

7.下列作为“世界文化一源说”被学者指摘的客观原因,不能成立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文字被认为特创一格,即使数目字亦与众不同。

B.中国史前陶器上的文饰就和中亚及近东所发现的类似。

C.中国的冶金术即使在原始的阶段也表现出技术上之特色,

D.中国的栽培作物显示出中国的农业与近东出于两源。

8.下列对文章第三段“钟摆”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有多种源头的理论。

B.中国文化独立自创的理论。

C.关于中国文化源头的理论。

D.中国文化有中西两种源头的理论。

9.对本文意思进行理解,下列表述中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的。

B.中国文化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C.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但当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D.中国文化是本地独创或是外间传入,作者都没有最后断定。

参考答案: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6.A. B项为“后说”。C.D两项均支持“后说”。7. B.该项客观上支持“世界文化一源说”。其它各项均支持中国文化独立自创的理论。8.C。9. D。

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语 文 试 题二、(9分,每小题3分)宋人的茶会

饮茶之风在宋代盛行,上自宫廷贵族下到市井细民都喜欢茶饮,文人士大夫们则因之兴起一种高雅的集会方式,称为“茶会”。

饮茶习俗的开始是与佛教联系在一起的,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 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而茶会、茶宴这种文人集体的茗事活动则起于中唐,风尚的形成亦与僧人、禅寺有关。如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钱起的《过长孙宅与朗上人会》等,几乎所有的茶会都有僧人参加或是在寺庙举行,因此清谈的内容多是禅理,赋诗则表达清茶玄禅已将尘心洗尽、从此要摆脱世虑的愿望,整个氛围脱俗、清寂,茶、诗与禅一味,茶实为道具而已。

北宋的茶会与唐代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唐代茶会的中心其实是“禅”,宋代茶会则把注意力投向茶或所谓茶之道,即鉴别、品尝茶汤之形、色、香、味,欣赏茶具的精美细致和点茶、分茶手法的纯熟精妙,并作诗加以描写和赞叹。文人饮茶风气较唐代更盛,文人们在茶会上常常进行“斗茶”或称为“茗战”的活动,即通过比较茶汤之形、色、香、味来评定高下。北宋文人“斗茶”方式繁复细致,极有趣味。宫廷内举行茶会,宋徽宗更是擅长点茶、

分茶之艺。

茶会并非仅仅是查到的表演和欣赏,和其他方式文人雅集一样,它同时也是文人群体交际、休闲、创作的场合,不过与饮酒的集会气氛总是比较热烈不同,饮茶的集会,“客来谈有无,洒扫凉冠履,浓茗洗尘昏,妙香净浮虑。”(苏轼《雨中过舒教授》)在怡淡宁静的分为中,与高士幽人雅唱清淡,快乐也是淡淡的,沉静而怡然。

宋以前,人们已注意到茶性有去腻涤烦、提神祛睡之效,使人有轻身换骨之感,而北宋文人士大夫普遍的茶悦风尚则与茶文化的发展相互促进,形成包括茶、茶具和饮茶程式等内容的一整套饮茶知道,使茶的感性形式更加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茶会活动不但使文人们从茶道中得到审美愉悦,并因之促使茶与文学发生更加密切的联系。茶事成为文学创作的新题材,故宋代茶诗大盛。

茶之所以成为审美对象,是因为人们能从它的某一特性找到精神上的契合点,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它又同诗风一样,一个时代的茶风是一个时代精神的外廷,并且由于有文人群体作为中介,它们之间又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对比中唐和北宋的茶会,高雅中又有清玄静寂与清贵优美的不同,它反应了不同时代文人群体不同的精神风貌,这一点从唐代和宋代茶会诗歌风貌的不同也是可以得到印证的。

5.下列对于“茶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茶会”是一种文人们的集会方式,以饮茶为活动形式,兴起于唐代。

B.“茶会”风尚的形成与佛教有关。唐人的茶会不是有僧人参加,就是在寺庙举行。

C.“茶会”丰富了诗歌的题材,文人们以茶为审美对象抒发情感,促进了宋代茶诗的发展。

D.“茶会”既是文人们进行茶道表演的地方,也是文人们交际、休闲、创作的场合,气氛怡淡宁静,这点不同于饮酒的集会。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饮茶之风唐代仅仅流行于僧人之间,到宋代才渐渐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

B.唐宋文人们在茶会上往往借茶洗尽尘心,通过赋诗来表达摆脱世虑的美好愿望。

C.饮茶风俗的记载最早见于《封氏闻见记》,到宋代形成包括讲究茶、茶具和饮茶程式的茶道艺术。

D.唐人和宋人“茶会”的不同指出在于前者尚“禅”,茶实为道具;后者尚“茶”,茶 悦成为风尚。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代茶会不仅在文人之间举行,也在宫廷举行,再加上皇帝的参与,促使饮茶之风 在北宋盛行。

B.“斗茶”活动是通过茶汤的形、色、香、味的比较来评定高下,因此,茶、水的优劣对“斗茶”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C.唐代的茶诗多阐发的是禅理,宋代的茶诗多阐发从茶道中得到的审美愉悦,风格清 玄静寂。

D.茶与文学,茶与时代能够产生某种内在的联系,是因为有文人群体这一中介的存在。

参 考 答 案

二、(9分,每小题3分)

5.B 6.D

甘肃省天水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7.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导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题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心的好作 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6.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7.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参考答案

二、(9分)

6. D(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四个选项都出现在第一段中,但题干问的是“外在

原因”,而D项则是“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

7. C(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参考第二段可知,A项中“保持原貌并移植

到创作中”有误,应是“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

用到创作中去”;B项中不是“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而是“民族的精神资源”;

D项应是“缺少一种人文关怀”。)

8. B(解析:此题既考查对全文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又兼顾对推断能力的考查。参考第二段,

B项中“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夸大了“民族的精神资源”的作

用,原文是“密切相关”。)

天水市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6级

语 文 试 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俗文学

在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创立了“俗文学派”。何谓“俗

文学”?“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

嗜好,所喜悦的东西。中国的俗文学,包括的范围很广。因为正统的文学的范围太狭小了,

于是“俗文学”的地盘便愈显其大。差不多除诗与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体,像小说、戏曲、

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的范围里去。在许多今日被目为正统文学的作品或文

体里,起初有许多原是民间的东西,被升格了的,故我们说,中国文学史的中心是“俗文学”,

这话是并不过分的。

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它是大众的,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

为民众而生存。它多是口传的、新鲜的、粗鄙的。、它的想象力往往是奔放的,并非一般正

统文学所能梦见,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也非一般正统的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但

也有种种坏处,如黏附着许多民间的习惯和传统的观念。

郑振铎先生的《中国俗文学史》出版后,从20年代那一帮进步文化战士们所信奉的进化

论的世界观,进到以唯物史观的治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文学史的进程与演变,论述

了民间口传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和流传存在的价值,不仅

在资料占有上无与伦比,而且在观点上自成一说,发人所未发,成为中国文学史研究上的又

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他的民间文学—俗文学思想达到成熟的时期。

1958年出版的一部影响很大的《中国民间文学史》的一文写道:“民间文学是指劳动人民在

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过程中所创造的口头文学。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它直接表

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它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民间文学史应该是阶级斗

争历史的反映,而《中国俗文学史》没有反映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民间文学史应该是现实

主义发展与斗争的历史,而《中国俗文学史》却成了某种文学形式的延续的形式主义、唯心

主义的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是一些地主阶级、小市民的庸俗作品的堆积,没有反映出

我国民间文学史的真实面貌。被批判者与批判者的分歧点很多,涉及得也很广。

八十年代初,俗文学的研究再次兴盛起来。特别是中国俗文学学会成立(1984年2月)

以来,全国有志于俗文学研究的学者以民间的方式集合起来,尽管还没有被主流意识和机构

所采纳,没有进入中文系的课堂,但关于变文、宝卷、子弟书、唱本等俗文学的研究著作已

多有出版,即使有的著作不被大陆出版机构采纳,台湾和香港的出版机构也接纳出版,关于

俗文学的研究论文和史料辑录,也开始受到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关注。总之,郑振铎开

创的俗文学研究逐步地进入全面繁荣阶段。(节选自吕微的《中华民间文学史》)

5.下列关于“俗文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俗文学是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

B.俗文学的地盘愈来愈大。差不多一些重要的文体如:小说、戏曲、变文、弹词等都归属

于俗文学。

C.中国文学史的中心是“俗文学”,所以许多原是民间的东西,都被升格了的,成为正统

文学的作品和文体。

D.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俗文学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

视。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通俗文学是为民众而生存,为民众所创作。产生于民间。

B、俗文学的想象力往往是奔放的,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并非正统文学所能梦

见。也非正统的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

C、它也有种种坏处,如黏附着许多民间的习惯和传统的观念。它多是口传的、粗鄙的。

D、20年代一帮进步文化者所信奉的进化论的世界观,进到以唯物史观的治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文学史的进程与演变。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民间文学史》的根本点在于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它直接表现劳动人

民的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

B. 被批判者与批判者的分歧点很多,民间文学史应该是阶级斗争历史的反映,而俗文学史没有反映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

C.民间文学史认为:《中国俗文学史》是一些地主阶级、小市民的庸俗作品的堆积,不能够反映出我国民间文学史的真实面貌。

D.今天,俗文学研究开始受到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关注,因此,俗文学研究进入全面繁荣阶段。

参考答案

5.C 6.B7.D


相关文章

  • 高三语文备考经验总结
  • 抓基础厚积薄发 重细节有的放矢 --实验高中2017届高三语文备考工作总结 2017年的高考早已尘埃落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支持下,高三师生戮力同心,圆满完成了市教育局给我校分配的高考任务,同时,语文学科也取得了不 ...查看


  • 高三文科复习计划
  • 高三文科复习计划建议 把高三的复习计划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是整个高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阶段时间大约五个月,约占整个高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 这段时间高三文科复习四忌: 一忌抛开考纲,盲 ...查看


  • 广东省梅州市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手机版)
  •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人民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沪科版 鲁科版 城市列表 电子课本网 > 切换城市 > 广东省梅州市教材版本 广 ...查看


  •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习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深度研读课程标准,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全面推进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认真阅读与研习教材,努力在教学实 ...查看


  • 高考语文备考计划
  • 2014高考语文备考计划 随着高三学生的毕业,我们高二学生也提前升入了高三,对于高三的学习,我们不能没有计划.2013年高考语文命题体现了"稳中有进.实中有活"的特点,凸显语文性,蕴涵语文味,既保持了高考试题的特色,又体 ...查看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1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施信忠整理 一.对第一轮复习的总结回顾 第一轮复习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高考语文试题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我们发现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出现如下特点: ...查看


  • 高三语文教师反思文稿
  • 愿做同行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高中新课程改革继承了义务教育课 ...查看


  • 2014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分类专题--语病辨析
  • 2011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分类专题 语病辨析 惠州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在当今 ...查看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一)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 绩,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重要,高三有效的复习方法也非常重要.临 考阶段的复习,应分清轻重缓急,不断总结提高.轻重缓急,指属于 记忆方面的内容, 如名句名篇, 可 ...查看


  • 高三备课组工作计划
  • 高三备课组工作计划一:高三下学期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XX高考英语科备考,我们将以<黑龙江省英语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外研新课标版的高中英语课本为基础,制订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切实抓好高三英语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