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从简约,精而显之--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打造"简约课堂"的策略研究

课从简约,精而显之

—— 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打造“简约课堂”的策略研究

【摘 要】近十多年的语文课堂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亦产生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繁复化的倾向。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实践,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形式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并就教学环节设计中的问题设计、留白艺术、板块设计等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从而打造“简约课堂”。

【关键词】繁复化 简约课堂 阅读教学 教学环节

前段时间,笔者有幸到杭州淳安参加了杭州市语文优质课比赛并观摩了十多位各区县市优秀教师精心打磨的优质课《端午的鸭蛋》和《云南的歌会》。在甘之如饴地欣赏好课、优课的同时,笔者也发现教师预设课堂逐渐出现一个迹象:大家精心设计的课堂,在环节设置与行为调控上变得“繁复化”。即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技术,“我能教的来,你教不来”。在优质课比赛中,许多教师的课上,预设环节很多,环环相扣;上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课堂评价精彩纷呈,这无疑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化追求。但是当现代教学的技术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许可以问询一声:是否繁复的课堂设计与技术应用,就一定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益呢?

一、热热闹闹,即为好课?

近十多年的语文课堂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亦产生了不少形式化的问题。如:教学目标面面俱到、教学内容毫无取舍、课堂环节冗杂繁琐、教学手段形式花哨、课堂评价花招繁多等等。透过这样的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背后的苍白和低效。王荣生博士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文中,直接指出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内容不正确,且数量不少;充斥着不少乱七八糟的内容„„”

面对如此现状,《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

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在面对部分课堂大搞特搞自主合作探究,刻意追求形式的情况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呼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标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也明确指出“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毕竟阅读是纯粹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只有自己亲自阅读、自我体验,才能获得思想的启迪和审美的乐趣。

由此可见,无论是教育专家还是语文课程标准,已经越来越关注语文课堂的繁复化倾向。作为一线教师的笔者,结合自己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认为打造“简约课堂”势在必行。“简约课堂”就是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课堂,以时间、资源为下限,去追求质量、效果的最优化。“简约课堂”并不是形式上的“简单”课堂,不是脱离以往语文教学经验的重构,而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对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提升。它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思维训练能做到精准精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深度和广度的有机整合,是凝练中的一种丰满。。

“简约课堂”符合布鲁纳的认知理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语言学家张志忠老师对这种说法也表示赞成:“当老师们把教材读厚、读深、读透之后,惟有更‘浅出’的教学,将那些不是语文或关于语文、甚至是语文但不重要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把多维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才能使老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简简单单学语文。”打造“简约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育现状的需要,更是家长与孩子们的需要。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实践,对“简约课堂”的实施策略进行了一些思考。

二、 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一)教学目标,不蔓不枝

笔者曾单纯地以为“三维目标”就是“三项目标”,第一年教书时为了追求教学目标的全面,甚至还把“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每点下面再细分两三点,自己保守地沾沾自喜,以为这样能毕全功于一役。然而,一堂40或45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时间非常紧,样样都要顾及所造

成的结果就是样样都不透彻,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而教师也在众多目标的追逐中眼花缭乱,迷失了自己。

“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的操作方法,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则往往隐含于前两个目标中,对前两项目标的实现具有明显的调控和促进作用。所以,“三维目标”并不是割裂开来、各自独立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整合性目标。

在制定单节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时,首先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立足于实现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其次,“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制定不能过大、过广、过高,毕竟人认识事物的过程是螺旋上升的,许多重要的知识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逐步积累,急于求成到最后只会功亏一篑。它是一个长期性的目标,需要慢慢融合、逐渐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如果不根据阅读课的实际,每节课都刻意制定,则往往会流于“贴标签”的形式。教学目标都不能实现的阅读课,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简约高效的课堂呢?

笔者在上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落实并突破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定为“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感悟文字背后父子间的情感”。这个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知能力为目的,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将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有机整合为一体,通过学生的个人诵读、品析去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整节课四个环节(包括作业布置)均为这一教学目标而服务。在40分钟内高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必“五脏俱全”,应该去虚求实、系统整合,一个简明扼要、不蔓不枝的教学目标能更大限度地实现“三维目标”的要求,让学生高效学习、一目了然。

(二)教学内容,以简驭繁

一堂阅读教学课往往只有40-45分钟,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更是有限的。因此,选择阅读课的最佳教学内容,特别是能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现代化时代里庞大的信息资料,教师更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甄别、筛选,学会取舍,把最重要、最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绝对不能照本宣科,把一些机械的、片面的甚至是歪曲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更不能把教师

的个人解读强加给学生,而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例如在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有的老师为了体现鲁迅语言的尖锐及其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会在指导学生分析三味书屋环境和寿镜吾老先生形象时,刻意引导成三味书屋是一个封建的囚牢,禁锢儿童身心的场所,寿镜吾先生是一个封建老顽固,从而将课文的主旨定为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姑且不论这篇课文对于主旨的理解各方存疑,就是寿镜吾老先生的形象,通过所能查找到的鲁迅与其交往的资料,也可得出两人关系融洽的结论。鲁迅在对这位善良老人的描绘中,隐含有调侃之意,但其间多的是温和的微笑,眷念的深情。孰是孰非,只有正视作品,实际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方能得出比较确当的答案。

因此,笔者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淡化了从阶级、社会等成人的角度去看本文,而选择了从孩童的角度去把握课文。从《朝花夕拾》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点入手,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去发现文本中鲁迅对童年“乐趣”的描写,并比较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乐趣”的异同来辩证客观地解读文本主旨。这样取舍教学内容后,学生的感悟是真实的,是自己的,是辩证的,是客观的。

作为一线教师,应正确选取文本的“核心内容”,有得放矢得借助教材文本,回归文本,回归语文教育的“生活”之本,构建学生的语文知识系统,培养语文素养。

(三)教学环节,精而显之

1. 一箭双雕,挖深文本

简约的教学环节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对文本特点精准把握之下,精心构思课堂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在上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课文时,为了突破“引导学生多向思考,多角度探究文章的主题”这一教学难点,我另辟蹊径,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盲孩子、影子、萤火虫他们的内心都很美好。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最想和谁交朋友?”

这个问题设计切合学生的兴趣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看似是在分析童话中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的形象,实际上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会涉及到课文的主旨,从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的三个方面去探究课文的主旨,从而解决

教学难点。

课堂上,在讨论影子这个形象时,有学生联系自己小时候的生活经历,说他最喜欢和影子做朋友,因为影子就是另一个自己,并写下了以后这段话:

我想和盲孩子成为朋友。虽然他的世界总是黑暗的,但他在灰蒙蒙的世界里,竭力聚集起心里小小的,一点点的勇气。那勇气就像微热的火星,像轻盈的萤火虫,去点亮手里一盏忽明忽暗的小灯,照亮自己,投下一个坚定的、清晰的影子。你看那个小小的影子,是他最好的朋友,最忠诚的伙伴,是他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其实,那影子不是别人,正是盲孩子无比乐观、执着的内心。

学生写的这段话让我非常的惊喜,他能从影子这个形象中挖掘出别出心裁又合情合理的主旨,真正实现了“培养学生多向思考、多角度”的能力培养,又能另一个层面挖深了文本的价值。

2. 留白艺术,以无胜有

凡情流不尽则意味深,凡言留不尽则意致远。在教学中“留白”,给学生多留些思考的问题,多留些想象的空间,多留些自主阅读的时间,多留些回味涵泳的余绪。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回想笔者在上《端午的鸭蛋》一课时,评课老师们一致的意见是,笔者上课过于强势了。也许是汪曾祺这位作家离学生较远,一份问题下去,学生沉默面对,随后我又带着提醒的意味追问一个问题,再一个问题„„因为课堂比较沉闷,为了带动课堂气氛,我又会相应地提高自己的音量,让自己先“热”起来,但这些都让学生有些措手不及。的确,在脑海中不断回想课堂时,有的总是自己的话语,关于学生的回答却不断地出现空白,这实在是太可怕的现实。

作为没有丰富经验的青年教师,怕自己不能掌控课堂,怕学生不能回答到自己的预设上,更怕师生的互动游离于教学设计之外,所以上课时我变得无所适从、束手束脚,成一个完全不会上课,完全不会说话的呆瓜。惯有思维和随意性语言让我的课堂支离破碎,杂乱无章,没有生气可言。无论是对主问题的几个追问,还是我的过渡语,甚至是对文本的解读,都成了“一台戏”,预设性太强。

课后笔者反思,有效的追问绝不是连续的发问,教师的不间断发问其实会在不经意间会营造紧迫的气氛,打断学生原有的思维,打断一次,重新思考一次,

学生的思考便永远处于最浅层的状态。对照自身,今后在课堂上,一个问题的抛出若换来的是久久的沉默,要先思考自己的提问是否不够明确,让学生无所适从;其次再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体验的时间,莫心急,慢慢品。毕竟,语文还意味着交流。只有将话语权归还给学生,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实语文的真实性。如果仅以教师自己的理解来强加给学生,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性解读,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3. 板块清晰,稳扎稳打

席慕蓉的《贝壳》,这篇文章极其简短,了了百字内涵却很深刻,怎样做才能短文深教呢?面对这样的文章,我有些惶恐。所以第一次备课的时候,我冒了一个险,侥幸地想着既然带着学生深入品味细节、探讨文章主旨太难实现了,不如另辟蹊径,将这一点规避掉,何不把这篇散文当作写作时的一个案例呢?因此,上课时我将这篇文章的教学类型定义为写作课,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抒发感悟”。整节课中有18分钟是在分析文本,另外22分钟则是在指导写作。

课后发现学生对这篇文章如此美的语言毫无印象,能记住的只有生硬的“托物言志”四个字。因为我只想着要上成写作课,可又盲目地构思了阅读课该具备的环节,却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为了完成原定的教学步骤,学生反成了教师设计好的傀儡,被我牵着走。品味语言时,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刻板的问题设计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致使学生无法畅快淋漓地说出自己的感悟;探究主题时,为了赶时间,走马观花,学生不能知人论世,又何谈对主旨的理解;为了写作而写作,过于生硬的环节对文章主旨的挖掘并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被我上得支离破碎,破坏了这篇课文的美感„„

散文教学主要是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言,从而进行审美体验。席慕蓉的文章那么美,不分析文本是绝对不行的,但是花那么多时间写作也势必会导致文本阅读浅表化。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是文章主旨的反面教材:席慕蓉执着、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的本心,而我却如此不负责任地构思了这么一节差劲的课,真是不配上这么有意义的课文。

简简单单教语文,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让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形式,回归语文

在这次优质课比赛中,我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很多教学技术纯熟的老教师,反而善于运用简约的教学形式,追求教学的朴素,这让他们的教学进入更为自由的境地,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完全释放自己的个性化需要,在简约化的风格下,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比如在《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中,有一位老师就从“汪曾祺的文章淡在何处”,这个主问题入手,整节课就在探究语言的“淡而有味”。虽然那位老师上课时比较内敛,看起来好像不够投入,但是仔细想想她的课却是思路清晰,挖得深、挖得扎实,而且学生也有很多话可以说。而有些老师上课重在形式,又是拿鸭蛋络子一一分给学生,又是放视频,又是引入五六则课外资料„„课堂上看起来是很热热闹闹的,内容又很丰富,但实际上学生离文本本身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选准教学的内容,更应该注重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对于由教什么,到确定好该怎么教的教学思路,对新教师来说,可谓难上加难。笔者也经常这样,因为相对接触的新事物会多一些,就会想法设法地在形式上面做文章。一会儿来个说相声,一会儿又来个辩论赛,还模仿着来点儿小组讨论„„有时候运用得恰当,到是锦上添花,但往往是蜻蜓点水,收效胜微。

繁复的教学形式与手段的运用,导致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够深入,让语文课缺少“语文味”。我们要从文本中来再回到文本中去。其实,名师上课都很简约,都不炫耀技术。尤其是常态课,他们上课似乎都是无技术应用的教学。简约化的教学也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益,因为他们善于用文本来建构语文知识,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从文本本身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是为学生学习做服务的。

三、课从简约,高效高质

笔者从教之初,由于缺乏教学经验,阅读教学就是“简约课堂”理念的反面例子。但自从将“简约课堂”的理念带入教学之后,无论是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最为关键的教学质量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如今,学生上课时有话可说了,一节阅读课笔者只需要引导过渡,学生的思考、发言、质疑就支撑起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教学效率更高了。下课后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了,复习时有章可循,懂得抓住核心内容高效复习。这两年来,我所教的两个班语文成绩,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班里的学

生在对笔者进行评价时说:“最喜欢语文课了,轻轻松松学语文,开开心心拿高分!”

笔者本人的教学经验并不丰富,但在“简约课堂”理念的帮助下,精心备课,精炼设计,在余杭区语文优质课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并代表余杭区参加了杭州市的优质课比赛。

这些成绩都属于过去式了,打造“简约课堂”的脚步是不能停歇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简约课堂”亦需要丰富内涵、推陈出新、不断变革。

四、武装自己,精益求精

好的课来源于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而好的教学设计又来源于真正投入地研究文本,只有让学生能听懂、想参与、有启发才是一节好的阅读课。

为了避免语文教学的繁复化倾向,打造“简约课堂”,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求我们老师把自己武装得“不简单”。老子说“大道至简”,它要求一线教师们能磨练好自己的“内功”,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使自己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和高深的文化品位。因为只有拥有了“不简单”的底气,才能游刃有余地打造“简约”的语文课堂,才能培养出“不简单”的学生。没有最好的语文课,只有更好的语文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追求完美的脚步应该永不停歇。 《贝壳》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渺小脆弱的贝壳尚能制作出如此坚硬精致的外壳,那身为教师的我们又当如何处之?

东拼西凑是一节语文课,精心构思也是一节语文课。只有以“一颗固执而简单的心”去探索、去坚持才能上好语文课,才能让学生成长、收获。蓦然回首,发现亮光就在背后,那扇智慧的大门就在身后,那一堂堂精而显之的“简约”语文阅读课就在身后。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 曹国锋. 简约:语文课堂教学的再思考[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5年版

3. 戴小婵. 对简约语文的实践探索[G].东北师范大学,2010 年版

课从简约,精而显之

—— 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打造“简约课堂”的策略研究

【摘 要】近十多年的语文课堂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亦产生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繁复化的倾向。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实践,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形式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并就教学环节设计中的问题设计、留白艺术、板块设计等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从而打造“简约课堂”。

【关键词】繁复化 简约课堂 阅读教学 教学环节

前段时间,笔者有幸到杭州淳安参加了杭州市语文优质课比赛并观摩了十多位各区县市优秀教师精心打磨的优质课《端午的鸭蛋》和《云南的歌会》。在甘之如饴地欣赏好课、优课的同时,笔者也发现教师预设课堂逐渐出现一个迹象:大家精心设计的课堂,在环节设置与行为调控上变得“繁复化”。即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技术,“我能教的来,你教不来”。在优质课比赛中,许多教师的课上,预设环节很多,环环相扣;上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课堂评价精彩纷呈,这无疑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化追求。但是当现代教学的技术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许可以问询一声:是否繁复的课堂设计与技术应用,就一定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益呢?

一、热热闹闹,即为好课?

近十多年的语文课堂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亦产生了不少形式化的问题。如:教学目标面面俱到、教学内容毫无取舍、课堂环节冗杂繁琐、教学手段形式花哨、课堂评价花招繁多等等。透过这样的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背后的苍白和低效。王荣生博士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文中,直接指出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内容不正确,且数量不少;充斥着不少乱七八糟的内容„„”

面对如此现状,《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

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在面对部分课堂大搞特搞自主合作探究,刻意追求形式的情况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呼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标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也明确指出“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毕竟阅读是纯粹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只有自己亲自阅读、自我体验,才能获得思想的启迪和审美的乐趣。

由此可见,无论是教育专家还是语文课程标准,已经越来越关注语文课堂的繁复化倾向。作为一线教师的笔者,结合自己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认为打造“简约课堂”势在必行。“简约课堂”就是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课堂,以时间、资源为下限,去追求质量、效果的最优化。“简约课堂”并不是形式上的“简单”课堂,不是脱离以往语文教学经验的重构,而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对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提升。它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思维训练能做到精准精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深度和广度的有机整合,是凝练中的一种丰满。。

“简约课堂”符合布鲁纳的认知理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语言学家张志忠老师对这种说法也表示赞成:“当老师们把教材读厚、读深、读透之后,惟有更‘浅出’的教学,将那些不是语文或关于语文、甚至是语文但不重要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把多维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才能使老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简简单单学语文。”打造“简约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育现状的需要,更是家长与孩子们的需要。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实践,对“简约课堂”的实施策略进行了一些思考。

二、 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一)教学目标,不蔓不枝

笔者曾单纯地以为“三维目标”就是“三项目标”,第一年教书时为了追求教学目标的全面,甚至还把“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每点下面再细分两三点,自己保守地沾沾自喜,以为这样能毕全功于一役。然而,一堂40或45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时间非常紧,样样都要顾及所造

成的结果就是样样都不透彻,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而教师也在众多目标的追逐中眼花缭乱,迷失了自己。

“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的操作方法,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则往往隐含于前两个目标中,对前两项目标的实现具有明显的调控和促进作用。所以,“三维目标”并不是割裂开来、各自独立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整合性目标。

在制定单节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时,首先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立足于实现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其次,“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制定不能过大、过广、过高,毕竟人认识事物的过程是螺旋上升的,许多重要的知识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逐步积累,急于求成到最后只会功亏一篑。它是一个长期性的目标,需要慢慢融合、逐渐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如果不根据阅读课的实际,每节课都刻意制定,则往往会流于“贴标签”的形式。教学目标都不能实现的阅读课,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简约高效的课堂呢?

笔者在上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落实并突破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定为“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感悟文字背后父子间的情感”。这个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知能力为目的,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将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有机整合为一体,通过学生的个人诵读、品析去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整节课四个环节(包括作业布置)均为这一教学目标而服务。在40分钟内高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必“五脏俱全”,应该去虚求实、系统整合,一个简明扼要、不蔓不枝的教学目标能更大限度地实现“三维目标”的要求,让学生高效学习、一目了然。

(二)教学内容,以简驭繁

一堂阅读教学课往往只有40-45分钟,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更是有限的。因此,选择阅读课的最佳教学内容,特别是能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现代化时代里庞大的信息资料,教师更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甄别、筛选,学会取舍,把最重要、最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绝对不能照本宣科,把一些机械的、片面的甚至是歪曲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更不能把教师

的个人解读强加给学生,而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例如在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有的老师为了体现鲁迅语言的尖锐及其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会在指导学生分析三味书屋环境和寿镜吾老先生形象时,刻意引导成三味书屋是一个封建的囚牢,禁锢儿童身心的场所,寿镜吾先生是一个封建老顽固,从而将课文的主旨定为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姑且不论这篇课文对于主旨的理解各方存疑,就是寿镜吾老先生的形象,通过所能查找到的鲁迅与其交往的资料,也可得出两人关系融洽的结论。鲁迅在对这位善良老人的描绘中,隐含有调侃之意,但其间多的是温和的微笑,眷念的深情。孰是孰非,只有正视作品,实际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方能得出比较确当的答案。

因此,笔者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淡化了从阶级、社会等成人的角度去看本文,而选择了从孩童的角度去把握课文。从《朝花夕拾》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点入手,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去发现文本中鲁迅对童年“乐趣”的描写,并比较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乐趣”的异同来辩证客观地解读文本主旨。这样取舍教学内容后,学生的感悟是真实的,是自己的,是辩证的,是客观的。

作为一线教师,应正确选取文本的“核心内容”,有得放矢得借助教材文本,回归文本,回归语文教育的“生活”之本,构建学生的语文知识系统,培养语文素养。

(三)教学环节,精而显之

1. 一箭双雕,挖深文本

简约的教学环节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对文本特点精准把握之下,精心构思课堂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在上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课文时,为了突破“引导学生多向思考,多角度探究文章的主题”这一教学难点,我另辟蹊径,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盲孩子、影子、萤火虫他们的内心都很美好。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最想和谁交朋友?”

这个问题设计切合学生的兴趣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看似是在分析童话中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的形象,实际上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会涉及到课文的主旨,从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的三个方面去探究课文的主旨,从而解决

教学难点。

课堂上,在讨论影子这个形象时,有学生联系自己小时候的生活经历,说他最喜欢和影子做朋友,因为影子就是另一个自己,并写下了以后这段话:

我想和盲孩子成为朋友。虽然他的世界总是黑暗的,但他在灰蒙蒙的世界里,竭力聚集起心里小小的,一点点的勇气。那勇气就像微热的火星,像轻盈的萤火虫,去点亮手里一盏忽明忽暗的小灯,照亮自己,投下一个坚定的、清晰的影子。你看那个小小的影子,是他最好的朋友,最忠诚的伙伴,是他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其实,那影子不是别人,正是盲孩子无比乐观、执着的内心。

学生写的这段话让我非常的惊喜,他能从影子这个形象中挖掘出别出心裁又合情合理的主旨,真正实现了“培养学生多向思考、多角度”的能力培养,又能另一个层面挖深了文本的价值。

2. 留白艺术,以无胜有

凡情流不尽则意味深,凡言留不尽则意致远。在教学中“留白”,给学生多留些思考的问题,多留些想象的空间,多留些自主阅读的时间,多留些回味涵泳的余绪。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回想笔者在上《端午的鸭蛋》一课时,评课老师们一致的意见是,笔者上课过于强势了。也许是汪曾祺这位作家离学生较远,一份问题下去,学生沉默面对,随后我又带着提醒的意味追问一个问题,再一个问题„„因为课堂比较沉闷,为了带动课堂气氛,我又会相应地提高自己的音量,让自己先“热”起来,但这些都让学生有些措手不及。的确,在脑海中不断回想课堂时,有的总是自己的话语,关于学生的回答却不断地出现空白,这实在是太可怕的现实。

作为没有丰富经验的青年教师,怕自己不能掌控课堂,怕学生不能回答到自己的预设上,更怕师生的互动游离于教学设计之外,所以上课时我变得无所适从、束手束脚,成一个完全不会上课,完全不会说话的呆瓜。惯有思维和随意性语言让我的课堂支离破碎,杂乱无章,没有生气可言。无论是对主问题的几个追问,还是我的过渡语,甚至是对文本的解读,都成了“一台戏”,预设性太强。

课后笔者反思,有效的追问绝不是连续的发问,教师的不间断发问其实会在不经意间会营造紧迫的气氛,打断学生原有的思维,打断一次,重新思考一次,

学生的思考便永远处于最浅层的状态。对照自身,今后在课堂上,一个问题的抛出若换来的是久久的沉默,要先思考自己的提问是否不够明确,让学生无所适从;其次再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体验的时间,莫心急,慢慢品。毕竟,语文还意味着交流。只有将话语权归还给学生,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实语文的真实性。如果仅以教师自己的理解来强加给学生,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性解读,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3. 板块清晰,稳扎稳打

席慕蓉的《贝壳》,这篇文章极其简短,了了百字内涵却很深刻,怎样做才能短文深教呢?面对这样的文章,我有些惶恐。所以第一次备课的时候,我冒了一个险,侥幸地想着既然带着学生深入品味细节、探讨文章主旨太难实现了,不如另辟蹊径,将这一点规避掉,何不把这篇散文当作写作时的一个案例呢?因此,上课时我将这篇文章的教学类型定义为写作课,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抒发感悟”。整节课中有18分钟是在分析文本,另外22分钟则是在指导写作。

课后发现学生对这篇文章如此美的语言毫无印象,能记住的只有生硬的“托物言志”四个字。因为我只想着要上成写作课,可又盲目地构思了阅读课该具备的环节,却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为了完成原定的教学步骤,学生反成了教师设计好的傀儡,被我牵着走。品味语言时,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刻板的问题设计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致使学生无法畅快淋漓地说出自己的感悟;探究主题时,为了赶时间,走马观花,学生不能知人论世,又何谈对主旨的理解;为了写作而写作,过于生硬的环节对文章主旨的挖掘并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被我上得支离破碎,破坏了这篇课文的美感„„

散文教学主要是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言,从而进行审美体验。席慕蓉的文章那么美,不分析文本是绝对不行的,但是花那么多时间写作也势必会导致文本阅读浅表化。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是文章主旨的反面教材:席慕蓉执着、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的本心,而我却如此不负责任地构思了这么一节差劲的课,真是不配上这么有意义的课文。

简简单单教语文,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让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形式,回归语文

在这次优质课比赛中,我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很多教学技术纯熟的老教师,反而善于运用简约的教学形式,追求教学的朴素,这让他们的教学进入更为自由的境地,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完全释放自己的个性化需要,在简约化的风格下,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比如在《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中,有一位老师就从“汪曾祺的文章淡在何处”,这个主问题入手,整节课就在探究语言的“淡而有味”。虽然那位老师上课时比较内敛,看起来好像不够投入,但是仔细想想她的课却是思路清晰,挖得深、挖得扎实,而且学生也有很多话可以说。而有些老师上课重在形式,又是拿鸭蛋络子一一分给学生,又是放视频,又是引入五六则课外资料„„课堂上看起来是很热热闹闹的,内容又很丰富,但实际上学生离文本本身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选准教学的内容,更应该注重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对于由教什么,到确定好该怎么教的教学思路,对新教师来说,可谓难上加难。笔者也经常这样,因为相对接触的新事物会多一些,就会想法设法地在形式上面做文章。一会儿来个说相声,一会儿又来个辩论赛,还模仿着来点儿小组讨论„„有时候运用得恰当,到是锦上添花,但往往是蜻蜓点水,收效胜微。

繁复的教学形式与手段的运用,导致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够深入,让语文课缺少“语文味”。我们要从文本中来再回到文本中去。其实,名师上课都很简约,都不炫耀技术。尤其是常态课,他们上课似乎都是无技术应用的教学。简约化的教学也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益,因为他们善于用文本来建构语文知识,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从文本本身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是为学生学习做服务的。

三、课从简约,高效高质

笔者从教之初,由于缺乏教学经验,阅读教学就是“简约课堂”理念的反面例子。但自从将“简约课堂”的理念带入教学之后,无论是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最为关键的教学质量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如今,学生上课时有话可说了,一节阅读课笔者只需要引导过渡,学生的思考、发言、质疑就支撑起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教学效率更高了。下课后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了,复习时有章可循,懂得抓住核心内容高效复习。这两年来,我所教的两个班语文成绩,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班里的学

生在对笔者进行评价时说:“最喜欢语文课了,轻轻松松学语文,开开心心拿高分!”

笔者本人的教学经验并不丰富,但在“简约课堂”理念的帮助下,精心备课,精炼设计,在余杭区语文优质课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并代表余杭区参加了杭州市的优质课比赛。

这些成绩都属于过去式了,打造“简约课堂”的脚步是不能停歇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简约课堂”亦需要丰富内涵、推陈出新、不断变革。

四、武装自己,精益求精

好的课来源于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而好的教学设计又来源于真正投入地研究文本,只有让学生能听懂、想参与、有启发才是一节好的阅读课。

为了避免语文教学的繁复化倾向,打造“简约课堂”,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求我们老师把自己武装得“不简单”。老子说“大道至简”,它要求一线教师们能磨练好自己的“内功”,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使自己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和高深的文化品位。因为只有拥有了“不简单”的底气,才能游刃有余地打造“简约”的语文课堂,才能培养出“不简单”的学生。没有最好的语文课,只有更好的语文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追求完美的脚步应该永不停歇。 《贝壳》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渺小脆弱的贝壳尚能制作出如此坚硬精致的外壳,那身为教师的我们又当如何处之?

东拼西凑是一节语文课,精心构思也是一节语文课。只有以“一颗固执而简单的心”去探索、去坚持才能上好语文课,才能让学生成长、收获。蓦然回首,发现亮光就在背后,那扇智慧的大门就在身后,那一堂堂精而显之的“简约”语文阅读课就在身后。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 曹国锋. 简约:语文课堂教学的再思考[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5年版

3. 戴小婵. 对简约语文的实践探索[G].东北师范大学,2010 年版


相关文章

  • 杭州市第19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结果
  •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 杭州市第 19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评选结果 中学政治 一等奖( 一等奖(3 篇) 萧山二中 萧山八中 富阳洞桥镇中学 徐仲桥 李亮亮 周水华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处理的实践与研 ...查看


  • 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增补课题
  • 附: 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增补课题名录 一.规划课题:153 项 序号 单位全称 1 海门市东洲小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查看


  •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语文素养培养措施小学教育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语文素养|培养措施|小学教育论文选题题目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语文素养|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2011.08止) 江洁华 Web2.0技术在高中美术课程资源拓展与应用初探 刘亚萍 Web2.0条件下高中语文校本资源平台的构建与运用 李理 Web 2.0助力下的班主任工作--如何利用web 2.0下的各种工具协助班级 ...查看


  • 信息技术论文题目选编
  • 信息技术论文题目选编 一.移动学习 电子书包 智能手机 平板等终端学习平台 二.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的实践研究 1.区域内开展网络教研的研究与实践 2.浅谈信息学奥赛辅导策略 3.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 ...查看


  • 台教研室200909号
  • 台教研室[2009]09号 关于公布2009年台州市教研系统立项课题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市直属学校: 根据<台州市教研系统教学研究课题与成果管理办法>精神,经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或市直学校推荐,评审委员会评审 ...查看


  • 构筑理想课堂是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之一
  • 构筑理想课堂是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之一.近几年来,海门新教育实验区积极有序地开展了理想课堂的打造,以"学程导航"教学范式的研究和实践为抓手,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为进一步推动理想课堂建设的研究,海门新教育实验区于3月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