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是指沿用长期以来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为主要技术的农业生产模式。在生产过程中以精耕细作、小面积经营为特征,不使用任何合成的农用化学品,用农家肥、堆肥培肥土壤,以人、畜力进行耕作,采用农业和人工措施或使用一些土农药进行病虫草害防治。传统农业的典型特征是机械化程度低、产出低,但外界物质投入也低、具有高度的持续性。自工业化革命以来,以高度集中、高度专业化、高劳动生产率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大发展,随着人们对产量的高度追求,农业生产越来越依赖于机械、化肥、农药作为调控机制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现代农业在一定时期为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这种以重开发轻保护、重生产轻管理、重产量轻质量、重效益轻环保和高投入高产出为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产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如环境问题、农业可持续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这些问题给给广农业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使农业生产在保持传统农业优点的同时,又能满足人们对产量的要求,因此,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应运而生——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具有传统农业的优点: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包括抗性品种选择,轮作、间套作,设施农业技术,微、滴灌技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等,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有机农业是现代人们对自然有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有机农业的本质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秩序相和谐”。有机种植业的生产方式主要具备以下特点:①选用抗性作物品种,利用间套作技术,保持基因和生物多样性,创造有利于天敌繁殖不利于害虫生长的环境。 ②禁止使用转基因产物及技术。③建立包括豆科植物在内的作物轮作体系,利用秸秆还田、施用绿肥和动物粪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养分循环,保持农业的可持续性。④采取物理的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将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降到最低。⑤采用合理的耕种措施,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1)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经营目标不同。传统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靠天吃饭”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了预防自然灾害给人们生存带来威胁,农民尽量地多生产、多储备粮食以备不测,即以产量最大化为其生产目标,而增产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大劳动的投入。所谓“家中有粮,心里不

慌”正是传统农业形态下农民心理状况的真实写照。在小农生产条件下,家庭成员的劳动是不需支付报酬的,在没有其他出路的情况下,其劳动的机会成本等于零。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经营就成了农民的“生活保险”和“就业保险”的一种手段。只要增加劳动投入所带来大于零的产出,农民就会继续投入劳动。这种高度集中的劳动投入同巨量的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比重是相适应的。“传统农业贫穷而有效”。然而,“一个依靠传统农业的国家必然是贫穷的”,因为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它虽然解决了过剩农业人口的就业和生存问题,但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多大贡献,这种“就业”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失业,它必然会给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埋下“隐患”。而现代农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即以一定的投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因为现代农业像现代企业一样,雇主要向被雇佣者支付工资,只有劳动的边际收益大于工资时,雇主才有利可图,才会增加劳动投入。所以,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就必须将农业生产的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而完成这一转变的首要条件是农业劳动力比重的下降和农业人口压力的缓解,在巨大的农业人口的压力下,农业生产目标由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2)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技术含量不同。农业领域的技术进步是通过凝结着先进技术的现代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来实现的。传统要素是从农业部门内部和大自然中获取的,技术含量低,且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较少,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数量较多。在这种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状态下,农业机械的使用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矛盾。所以,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农业机械的应用和推广往往受到抑制。而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其要素大都是由农业部门外部的现代化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提供的。现代农业要素投入的增长和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含量的提高就意味着农业部门劳动力容量的减少。所以,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和农业人口的战略转移是密不可分的。巨量的农业人口压力,必然阻碍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从而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3)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经营规模不同。现代农业的明显标志之一就是它的规模效益,这是因为:第一,现代农业是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农业。这一目标在小规模或超小规模的以满足自给性消费为目的的传统农业基础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必须在较大的经营规模上,农民摆脱生产者的生存

压力,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追求目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从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为了解决当时农民的“吃饭”问题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这些措施在当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的确起了促进作用,但随着整个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它的弊端就会日益凸现出来。第二,现代农业是高收入的农业。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农民都是比较富裕的阶层,在欧洲,特别是北欧,农民是富裕的象征,而这种高收入必须建立在较大农业经营规模之上。第三,现代农业是农产品高商品率农业。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水平,关键看它农产品商品率的高低,而农产品的商品率必然与较大的农业经营规模相联系。第四,现代农业是高技术农业。传统农业主要是利用人力和畜力,而现代农业是利用现代机械技术、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必须有较大规模的作业空间,因而也需要较大的农场规模。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来看,无论是人地比较宽松的国家,还是人地比例紧张的国家或地区,它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的过程。一、与现代农业比较起来,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的农民是一个劳累过度的群体,是一个从来不能稍微喘口气的群体。正如汤因比说的,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中国文化的辛苦特色,或为马克思朦胧提到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的,我们不得不日夜自苦不息,以精神与体力的加倍付出来维持生存。  古代农民家庭不仅是一个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单位,而且是一个从事多种产业的集合体,从劳动的分类上说,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小额的商业贸易以及家务劳动。从每天的情况来看,农民过的是日出而作、日出而息的生活,农忙的时候则披星戴月,夜以继日。从一年的情况来看,春夏秋冬,没有一点空闲。从人的一生来看,从八九岁就开始从事简单的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直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只要身体尚能动弹,就不会停下这种劳作。  “2月份男人们赶着骡子下地,从井里车水上来浇灌打算种棉花的地。3月份预示了农忙季节的开始。棉花和玉米要播种,而到4月份它们发芽时,要给他们除草和间苗。小麦也要收割,对劳动力的需求如此之大,妇女们也下地给男人帮忙。割下来的麦穗立刻垛在空场上。麦子收获完毕后要送到市场上去卖

掉。5月和6月继续给棉花和玉米除草,只有在种蔬菜时暂时停下来。男人们在地里工作时,就由孩子们照料这些事。棉花在8月收获,小麦在9月播种。由于需要所有的人手确保庄稼完全收获,妇女们再次来到地里帮助男人们摘棉花。10月份要收获并储藏马铃薯和大白菜。男人们现在开始制作堆肥,12月和1月他们又开始为春播平整土地。”(《中国农民经济》,马若孟著,第81页)  这里仅仅是从种植业的角度来看的,所描述的并不是农民劳动的全部内容。种植业是一年到头永不休止的劳动。冬天要制作堆肥,用人畜粪便和河土混合而成。实际上,在一年之中,只要有空闲时间,特别是老年人和半大的小孩,总是把时间花在捡粪和制作堆肥上面。一般情况下,耕犁耙拉和播种是青壮年男人的活,而田间管理则主要是女人的活。收获季节是最忙、最紧迫也是最累人的劳动。比较起来,秋收相对好一些,农民们一般会安排许多种不同的作物,可以把时间拉长一些,交替收割;而午季的收获由于时间短,任务急,天气又老是找麻烦,所以,每当午收季节,农民们更是争分夺秒,不分白天与晚上,全体劳力和半劳力一齐上,简直是拼命。  被称为农家月令开创之作的《四民月令》,所载家庭事务牵涉比较广泛的方面,包括有关家庭生产和交换的内容。在家庭生产当中,大田作物栽培、园圃作物栽培、林木种植和利用、畜牧、采集,都属于广义农业的范畴,其中种植业、尤其是粮食作物种植业占居主导地位。在家庭手工业中,桑蚕纺织是与农业相结合的特殊的手工业生产项目,酿造和其他食品制作也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属于农产品的简单加工。交换活动主要是农产品和家庭副业产品的贱买贵卖。其中,每月的农业生产,包括耕地、催芽、播种、分栽、耘锄、收获、储藏,以及蚕桑、畜牧、果树、林木的经营等等,细致而合理,既可以看成是对农民生产生活的教导,也可以看成农事活动的总结。  农村妇女最辛苦,她们不仅和男人们一样下地干活,而且比男人干更多的活。家庭养殖业和纺织业主要依靠妇女,洗衣做饭带孩子等家务劳动,几乎都是妇女的职责。自古以来,这些勤劳的妇女就“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每日如此)《诗经·卫风氓》)。汉末建安中庐江郡的女人刘兰芝是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有一首歌叫《女人歇不得》,歌词大略是这样的:太阳歇得吗?歇得。月亮歇得吗?歇得。太阳歇了有月亮,月亮歇了有太阳。男人歇得吗?歇得。女人歇得吗?歇不得。男人歇了花照开,女

人歇了日子就歇下来。  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描述了传统农业中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他说:“从我能记忆时起,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二、传统农业使用的是生命能源,动力来源就是人力和畜力。对人来说,不仅要投入足够的时间,更是一种体力的消耗。  大禹贵为天子,“身执耒插,以为民先,股无完胈,胫不生毛”(《韩非子》),亲自拿着农具,带头下田,不光是大腿累得精瘦,连小腿上的汗毛都掉光了。  有这样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中描写了盛夏的中午,农民迎着当头的太阳,挥汗如雨,用原始的工具为禾苗松土、除草的情景。但在农民所从事的各种劳动中,锄地不是劳动强度最大的农活。这种农活是男女劳动力都可以从事的,同时有许多农活不是妇女的体力所能胜任和独立完成的。比如,挖沟挖河,扬场垛垛,犁地播种。当然,最重的农活应当属于盖房子。先由几个男人抬着一块大石头,打着号子,砸好地基。然后用泥土、水和麦草混合在一起,就像现在把黄沙和水泥混合在一起一样,用脚把它们彻底混杂起来,用一种叫泥叉的工具把这些带草的泥

人歇了日子就歇下来。  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描述了传统农业中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他说:“从我能记忆时起,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二、传统农业使用的是生命能源,动力来源就是人力和畜力。对人来说,不仅要投入足够的时间,更是一种体力的消耗。  大禹贵为天子,“身执耒插,以为民先,股无完胈,胫不生毛”(《韩非子》),亲自拿着农具,带头下田,不光是大腿累得精瘦,连小腿上的汗毛都掉光了。  有这样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中描写了盛夏的中午,农民迎着当头的太阳,挥汗如雨,用原始的工具为禾苗松土、除草的情景。但在农民所从事的各种劳动中,锄地不是劳动强度最大的农活。这种农活是男女劳动力都可以从事的,同时有许多农活不是妇女的体力所能胜任和独立完成的。比如,挖沟挖河,扬场垛垛,犁地播种。当然,最重的农活应当属于盖房子。先由几个男人抬着一块大石头,打着号子,砸好地基。然后用泥土、水和麦草混合在一起,就像现在把黄沙和水泥混合在一起一样,用脚把它们彻底混杂起来,用一种叫泥叉的工具把这些带草的泥

泥堆成墙头一样的形状,再用这种泥叉把墙的两边刷得笔直和平整。由于这种带草含水的泥是软的,一次不能垒得太高。等第一次堆起来的墙头干了以后,再在上面接一截,达到一定的高度。墙头上边是土坯。而土坯的制作过程,也是最累的。先混杂好一堆搀有麦草和水的泥,把一个40厘米长30厘米宽的木头框子模型放在地上,用泥叉把泥放进框子里,然后把框子拿掉,就这样一块一块地制作下去。晒到快干的时候,把它们全部立起来,刮成干净平整的形状,彻底凉干,就可以搬运回家,垒在土墙上,当屋山使用。有句话说,脱坯钗墙,累断脊梁。凡是涉及泥土之类的农活,比如挖沟挖河以及为土窑制作砖坯子,劳动强度都很大,妇女做不了,身体弱的男人做不了,非那些身体强健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可。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排除传宗接代的意义,仅仅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说,男人是少不了的;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有男人与没有男人是大不一样的;如果没有男人,对于相当多的农活,这个家庭就会一筹莫展,只能求人帮忙。因为这种情况,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男人的地位总是高于女人,女人总是以生男孩为自己和家庭的荣耀。在使用生命能源的传统农业社会里,男人就像耕牛一样,本身就是生产的一个必备要素,是生产力的一个组成部分。男人多,个个身强力壮,这种能源本身就是一笔财富。  三、对于农村那种超长的劳动时间和超强的劳动强度,本人实在有切身体会。大约在八九岁,我就开始跟在父母和哥哥、姐姐后面干一些简单的农活,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在每年的麦收之后,用撅头到生产队的麦地里砍麦茬,以及捡麦穗。稍微大一些,学会了割草、捡粪,跟着外祖母,学会了烧火做饭。上初中之后,学会了下河掏洗粮食、推磨、挑水。第一次挑水的时候,感到有点害怕。站在十几米深的水井跟前,用井绳把水桶放到井底,灌满水后把水桶提上来。稍微不小心,水桶就会与井绳脱离,就要用一种带钩的工具打捞。十五六岁的时候,尽管生产队按照妇女的标准给我记工分,我感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整劳动力了。除了那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农活,如赶车、犁地、扬场和播种外,我可以参加生产队成年男人的其他所有劳动了,包括垛垛、挖粪坑、挖沟这样的劳动。但让我感到最辛苦的是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麦收期间的劳动。  1981年底实行承包责任制时,我家(7个农业人口,包括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和弟弟)承包了十六七亩土地,当时我是大四学生。从82年麦收(请假回家)到1991年的十年之内,让我感到最可怕的就是麦收

季节,这个时候又特别需要我和弟弟(1984年参加工作)回家。特别是83年春天父亲去世后,如果我和弟弟不回家,母亲一个人肯定没有办法。每年麦收的第一天并不感到多么疲劳,第二天和第三天是感到最疲劳的,腰酸背疼,脚上磨出不少血泡,困得不想睁眼。从第四天开始,有些适应了这种农活,从感觉上相对好一些。母亲和几个妹妹负责割麦子,我和弟弟负责把麦子捆好,装到架子车(带橡胶轮子的车,已经不完全是传统的东西了,不需要肩扛背驮了)上,拉到麦场,连夜垛起来,夜间或第二天早上用铡刀把麦穗铡出来,摊开后用牛拉的石磙碾压,然后是翻场、起场、扬场、垛垛。我们家和舅舅家在一起联合劳动,扬场、垛垛的活都是以舅舅为主。对于我和弟弟来说,主要任务是装车和运输。装车是要点技术的,如果装不好,就有可能在半路翻车。如果是正中午在半路翻车了,在当时又渴又累的情况下,真想把麦子仍下不要了。麦收期间,时间抢得很紧,每天早上三四点种爬起来,干到晚上十二点左右才能睡觉。尽管是炎热天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躺下来呼呼大睡。如果碰上雷阵雨,更要紧急行动起来,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里,当然这个时候,恐怕是顾了麦场,顾不了地里。如果下了一天的雨,尽管会受到一些损失,但可以睡上一天,其香甜的程度简直无法形容。麦收期间,除外祖母在家里负责烧火、做饭、洗衣服、喂猪、喂羊以外,其他人都要到地里或者麦场上干活,即使这样,没有十几天的时间,是不能完成麦收的。1991年,我得了一场病,麦收期间,身上没有一点力气,连一架子车小麦都拉不动了。考虑到外祖母已经去世,兄弟姐妹已经全部离开了农村,在我和弟弟的反复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把承包地全部退掉了。  四、子贡问孔子:“赐倦于学矣,愿息事君。”孔子曰:“……事君难,事君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事亲。”孔子曰:“……事亲难,事亲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妻子。” 孔子曰:“……妻子难,妻子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朋友。”孔子曰:“……朋友难,朋友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耕。” 孔子曰:“……耕难,耕焉可息哉?”——“然则赐无息者乎?”孔子曰:“望其圹(坟),皋如也,嗔如也,鬲如也,此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荀子?大略》)  学习累,事君累,事亲累,与妻子儿女同住累,与朋友相处累。当农民种田怎么样?孔子说,更累。子贡问老师:“那么我就永不得休息吗?”老师说:“你看到那远处的坟堆了吗?

高高隆起,如山顶,如鼎鬲,那就是你将来休息的地方。”子贡悲欣交集:“伟大啊!死亡!君子可以凭此安息,小人可以赖之休息。”当人生的劳碌已让我们如此倦怠,我们不就只能巴望着那永恒休息的到来?大哉!死乎!  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是人类幸福的源泉。但是在这种牛马般的过度劳动中,农民所体会到的是疲劳和辛苦,是折磨与疼痛。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此三者居然成为中国人的梦想,成为儒家弟子治国平天下的奋斗目标。  五、农民们为什么终日不得安歇、如此疲于奔命?我想,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要生产出足够的生活资料以使人口生存下去。一个人,就是一张口,就必然需要最起码的食物、衣服、住房等生活资料,没有这些就无法生存下去。人口越多,所需要的生活资料越多,大人的操劳就越多。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农民希望有所发展,希望添置一些生产和生活资料,如土地、房屋、耕牛、农具等,这些东西越多,在村庄受到的尊重越大。同时,儿子越多,农民发展的压力和动力越大。因为要面临儿子分家的未来,给予儿子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越多,父母在儿子们面前受到的尊重越大。第三,社会化服务的缺乏,或者说家庭不想增加这方面的支出,如购买衣服、鞋子、农具等,就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解决。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兄弟姐妹们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外祖母和母亲制作出来的,除了睡着的时候,她们俩那双手从来就没有闲过。  农村劳动强度直接与生产工具有关。生产工具越原始,劳动强度越大。生产工具越先进,劳动强度就越小。在实现机械化前,农村的劳动工具就是那种从秦汉以来就延续下来的犁子、耙、锹、锨、撅头、锄、镰刀、牛车、马车等农具。因为没有化肥的使用,就需要常年做堆肥的工作。因为没有农药的使用,虫子需要一个一个地捉,草要一棵一棵地拔掉。我们知道,用牛拉石磙碾压与用拖拉机碾压,用镰刀收割小麦与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其劳动强度和劳动效率大不相同。用肩扛背驮的方式挖河与用挖掘机挖河,其中的差别也非常明显。因此,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不得不用人力和畜力加以弥补。  六、一切技术进步都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和劳动强度的减轻。现代农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一部分,经过近百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已经取得显著成绩。  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是用非生命能源代替生命能源以及机器的普遍运用。联合收割机代替了镰刀和石磙,拖拉机代替了耕牛、架子车

、小犁子、牛车和马车,自来水代替了水桶、水缸和扁担,煤气灶、液化气灶代替了传统的灶台,抽水机代替了挑水灌溉------因为现代化和农业机械的普遍使用,大大节约了劳动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因为化肥的普遍使用,使农民从堆肥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因为农药的普遍使用,使农民从捉虫和除草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只要打一遍农药,就足以解决问题了,特别是那种除草剂,使用之后只长庄稼不长草。所有这些都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改变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如今农民下地,不是步行,而是开着拖拉机或骑自行车或骑摩托车。回家后做饭与城市人一样,有电饭锅、电磁炉、电炒勺,晚上可以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个澡,或者看看电视,上网浏览一下信息。随着现代农业的继续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还将继续得到改变。  现代农业使农民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成为空闲的人,使大部分农民成为多余的人。当新型纺织业代替传统纺织业的时候,农村妇女得到了第一次解放;当洗衣机和现代化的厨房设备进入农村家庭的时候,农村妇女再次获得解放。当机器代替人力和畜力的时候,耕牛只有养殖业的价值了。根据目前的机械化水平,一个农业劳动力耕作一百亩地不成问题。中国的17亿亩耕地只需要不到两千万个农业劳动力,加上附属人口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的人口,大概一亿人就足以满足农村需要了。那么其他八亿农民,就成为了多余的人,这样必然给工业化、城市化和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现代农业因为种子、化肥、农药的原因提高了粮食产量,但同时增加了人口,缩小了人地之间的比例,因为人均土地的减少,单产量虽然增加,但人均占有的粮食或者人均生产的粮食并没有太多增加。就是说,随着现代农业的推进,农业本身没有使农民的人均收入有太大提高。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的推进,对农民来说,生产成本和生活支出明显增加了。化肥、农药、拖拉机、收割机、抽水机、柴油等都是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所没有的东西,本来用很低的生产成本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就是说,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成本增加了,就需要农民更加劳累和更加辛苦地去挣钱,挣到更多的钱才能买地起这些东西。  现代生产工具由于其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使农民在使用之后必然爱不释手。人们总是不会抛弃现代生产工具而恢复原始的工具,不会主动寻找那种原始工具下农业劳动的痛苦。就像人们一旦使用手机、洗衣机或电视机,就会永久使用一样,对于农民来说

传统农业是指沿用长期以来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为主要技术的农业生产模式。在生产过程中以精耕细作、小面积经营为特征,不使用任何合成的农用化学品,用农家肥、堆肥培肥土壤,以人、畜力进行耕作,采用农业和人工措施或使用一些土农药进行病虫草害防治。传统农业的典型特征是机械化程度低、产出低,但外界物质投入也低、具有高度的持续性。自工业化革命以来,以高度集中、高度专业化、高劳动生产率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大发展,随着人们对产量的高度追求,农业生产越来越依赖于机械、化肥、农药作为调控机制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现代农业在一定时期为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这种以重开发轻保护、重生产轻管理、重产量轻质量、重效益轻环保和高投入高产出为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产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如环境问题、农业可持续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这些问题给给广农业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使农业生产在保持传统农业优点的同时,又能满足人们对产量的要求,因此,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应运而生——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具有传统农业的优点: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包括抗性品种选择,轮作、间套作,设施农业技术,微、滴灌技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等,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有机农业是现代人们对自然有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有机农业的本质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秩序相和谐”。有机种植业的生产方式主要具备以下特点:①选用抗性作物品种,利用间套作技术,保持基因和生物多样性,创造有利于天敌繁殖不利于害虫生长的环境。 ②禁止使用转基因产物及技术。③建立包括豆科植物在内的作物轮作体系,利用秸秆还田、施用绿肥和动物粪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养分循环,保持农业的可持续性。④采取物理的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将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降到最低。⑤采用合理的耕种措施,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1)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经营目标不同。传统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靠天吃饭”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了预防自然灾害给人们生存带来威胁,农民尽量地多生产、多储备粮食以备不测,即以产量最大化为其生产目标,而增产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大劳动的投入。所谓“家中有粮,心里不

慌”正是传统农业形态下农民心理状况的真实写照。在小农生产条件下,家庭成员的劳动是不需支付报酬的,在没有其他出路的情况下,其劳动的机会成本等于零。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经营就成了农民的“生活保险”和“就业保险”的一种手段。只要增加劳动投入所带来大于零的产出,农民就会继续投入劳动。这种高度集中的劳动投入同巨量的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比重是相适应的。“传统农业贫穷而有效”。然而,“一个依靠传统农业的国家必然是贫穷的”,因为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它虽然解决了过剩农业人口的就业和生存问题,但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多大贡献,这种“就业”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失业,它必然会给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埋下“隐患”。而现代农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即以一定的投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因为现代农业像现代企业一样,雇主要向被雇佣者支付工资,只有劳动的边际收益大于工资时,雇主才有利可图,才会增加劳动投入。所以,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就必须将农业生产的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而完成这一转变的首要条件是农业劳动力比重的下降和农业人口压力的缓解,在巨大的农业人口的压力下,农业生产目标由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2)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技术含量不同。农业领域的技术进步是通过凝结着先进技术的现代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来实现的。传统要素是从农业部门内部和大自然中获取的,技术含量低,且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较少,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数量较多。在这种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状态下,农业机械的使用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矛盾。所以,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农业机械的应用和推广往往受到抑制。而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其要素大都是由农业部门外部的现代化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提供的。现代农业要素投入的增长和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含量的提高就意味着农业部门劳动力容量的减少。所以,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和农业人口的战略转移是密不可分的。巨量的农业人口压力,必然阻碍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从而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3)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经营规模不同。现代农业的明显标志之一就是它的规模效益,这是因为:第一,现代农业是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农业。这一目标在小规模或超小规模的以满足自给性消费为目的的传统农业基础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必须在较大的经营规模上,农民摆脱生产者的生存

压力,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追求目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从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为了解决当时农民的“吃饭”问题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这些措施在当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的确起了促进作用,但随着整个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它的弊端就会日益凸现出来。第二,现代农业是高收入的农业。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农民都是比较富裕的阶层,在欧洲,特别是北欧,农民是富裕的象征,而这种高收入必须建立在较大农业经营规模之上。第三,现代农业是农产品高商品率农业。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水平,关键看它农产品商品率的高低,而农产品的商品率必然与较大的农业经营规模相联系。第四,现代农业是高技术农业。传统农业主要是利用人力和畜力,而现代农业是利用现代机械技术、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必须有较大规模的作业空间,因而也需要较大的农场规模。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来看,无论是人地比较宽松的国家,还是人地比例紧张的国家或地区,它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的过程。一、与现代农业比较起来,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的农民是一个劳累过度的群体,是一个从来不能稍微喘口气的群体。正如汤因比说的,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中国文化的辛苦特色,或为马克思朦胧提到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的,我们不得不日夜自苦不息,以精神与体力的加倍付出来维持生存。  古代农民家庭不仅是一个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单位,而且是一个从事多种产业的集合体,从劳动的分类上说,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小额的商业贸易以及家务劳动。从每天的情况来看,农民过的是日出而作、日出而息的生活,农忙的时候则披星戴月,夜以继日。从一年的情况来看,春夏秋冬,没有一点空闲。从人的一生来看,从八九岁就开始从事简单的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直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只要身体尚能动弹,就不会停下这种劳作。  “2月份男人们赶着骡子下地,从井里车水上来浇灌打算种棉花的地。3月份预示了农忙季节的开始。棉花和玉米要播种,而到4月份它们发芽时,要给他们除草和间苗。小麦也要收割,对劳动力的需求如此之大,妇女们也下地给男人帮忙。割下来的麦穗立刻垛在空场上。麦子收获完毕后要送到市场上去卖

掉。5月和6月继续给棉花和玉米除草,只有在种蔬菜时暂时停下来。男人们在地里工作时,就由孩子们照料这些事。棉花在8月收获,小麦在9月播种。由于需要所有的人手确保庄稼完全收获,妇女们再次来到地里帮助男人们摘棉花。10月份要收获并储藏马铃薯和大白菜。男人们现在开始制作堆肥,12月和1月他们又开始为春播平整土地。”(《中国农民经济》,马若孟著,第81页)  这里仅仅是从种植业的角度来看的,所描述的并不是农民劳动的全部内容。种植业是一年到头永不休止的劳动。冬天要制作堆肥,用人畜粪便和河土混合而成。实际上,在一年之中,只要有空闲时间,特别是老年人和半大的小孩,总是把时间花在捡粪和制作堆肥上面。一般情况下,耕犁耙拉和播种是青壮年男人的活,而田间管理则主要是女人的活。收获季节是最忙、最紧迫也是最累人的劳动。比较起来,秋收相对好一些,农民们一般会安排许多种不同的作物,可以把时间拉长一些,交替收割;而午季的收获由于时间短,任务急,天气又老是找麻烦,所以,每当午收季节,农民们更是争分夺秒,不分白天与晚上,全体劳力和半劳力一齐上,简直是拼命。  被称为农家月令开创之作的《四民月令》,所载家庭事务牵涉比较广泛的方面,包括有关家庭生产和交换的内容。在家庭生产当中,大田作物栽培、园圃作物栽培、林木种植和利用、畜牧、采集,都属于广义农业的范畴,其中种植业、尤其是粮食作物种植业占居主导地位。在家庭手工业中,桑蚕纺织是与农业相结合的特殊的手工业生产项目,酿造和其他食品制作也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属于农产品的简单加工。交换活动主要是农产品和家庭副业产品的贱买贵卖。其中,每月的农业生产,包括耕地、催芽、播种、分栽、耘锄、收获、储藏,以及蚕桑、畜牧、果树、林木的经营等等,细致而合理,既可以看成是对农民生产生活的教导,也可以看成农事活动的总结。  农村妇女最辛苦,她们不仅和男人们一样下地干活,而且比男人干更多的活。家庭养殖业和纺织业主要依靠妇女,洗衣做饭带孩子等家务劳动,几乎都是妇女的职责。自古以来,这些勤劳的妇女就“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每日如此)《诗经·卫风氓》)。汉末建安中庐江郡的女人刘兰芝是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有一首歌叫《女人歇不得》,歌词大略是这样的:太阳歇得吗?歇得。月亮歇得吗?歇得。太阳歇了有月亮,月亮歇了有太阳。男人歇得吗?歇得。女人歇得吗?歇不得。男人歇了花照开,女

人歇了日子就歇下来。  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描述了传统农业中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他说:“从我能记忆时起,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二、传统农业使用的是生命能源,动力来源就是人力和畜力。对人来说,不仅要投入足够的时间,更是一种体力的消耗。  大禹贵为天子,“身执耒插,以为民先,股无完胈,胫不生毛”(《韩非子》),亲自拿着农具,带头下田,不光是大腿累得精瘦,连小腿上的汗毛都掉光了。  有这样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中描写了盛夏的中午,农民迎着当头的太阳,挥汗如雨,用原始的工具为禾苗松土、除草的情景。但在农民所从事的各种劳动中,锄地不是劳动强度最大的农活。这种农活是男女劳动力都可以从事的,同时有许多农活不是妇女的体力所能胜任和独立完成的。比如,挖沟挖河,扬场垛垛,犁地播种。当然,最重的农活应当属于盖房子。先由几个男人抬着一块大石头,打着号子,砸好地基。然后用泥土、水和麦草混合在一起,就像现在把黄沙和水泥混合在一起一样,用脚把它们彻底混杂起来,用一种叫泥叉的工具把这些带草的泥

人歇了日子就歇下来。  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描述了传统农业中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他说:“从我能记忆时起,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二、传统农业使用的是生命能源,动力来源就是人力和畜力。对人来说,不仅要投入足够的时间,更是一种体力的消耗。  大禹贵为天子,“身执耒插,以为民先,股无完胈,胫不生毛”(《韩非子》),亲自拿着农具,带头下田,不光是大腿累得精瘦,连小腿上的汗毛都掉光了。  有这样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中描写了盛夏的中午,农民迎着当头的太阳,挥汗如雨,用原始的工具为禾苗松土、除草的情景。但在农民所从事的各种劳动中,锄地不是劳动强度最大的农活。这种农活是男女劳动力都可以从事的,同时有许多农活不是妇女的体力所能胜任和独立完成的。比如,挖沟挖河,扬场垛垛,犁地播种。当然,最重的农活应当属于盖房子。先由几个男人抬着一块大石头,打着号子,砸好地基。然后用泥土、水和麦草混合在一起,就像现在把黄沙和水泥混合在一起一样,用脚把它们彻底混杂起来,用一种叫泥叉的工具把这些带草的泥

泥堆成墙头一样的形状,再用这种泥叉把墙的两边刷得笔直和平整。由于这种带草含水的泥是软的,一次不能垒得太高。等第一次堆起来的墙头干了以后,再在上面接一截,达到一定的高度。墙头上边是土坯。而土坯的制作过程,也是最累的。先混杂好一堆搀有麦草和水的泥,把一个40厘米长30厘米宽的木头框子模型放在地上,用泥叉把泥放进框子里,然后把框子拿掉,就这样一块一块地制作下去。晒到快干的时候,把它们全部立起来,刮成干净平整的形状,彻底凉干,就可以搬运回家,垒在土墙上,当屋山使用。有句话说,脱坯钗墙,累断脊梁。凡是涉及泥土之类的农活,比如挖沟挖河以及为土窑制作砖坯子,劳动强度都很大,妇女做不了,身体弱的男人做不了,非那些身体强健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可。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排除传宗接代的意义,仅仅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说,男人是少不了的;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有男人与没有男人是大不一样的;如果没有男人,对于相当多的农活,这个家庭就会一筹莫展,只能求人帮忙。因为这种情况,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男人的地位总是高于女人,女人总是以生男孩为自己和家庭的荣耀。在使用生命能源的传统农业社会里,男人就像耕牛一样,本身就是生产的一个必备要素,是生产力的一个组成部分。男人多,个个身强力壮,这种能源本身就是一笔财富。  三、对于农村那种超长的劳动时间和超强的劳动强度,本人实在有切身体会。大约在八九岁,我就开始跟在父母和哥哥、姐姐后面干一些简单的农活,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在每年的麦收之后,用撅头到生产队的麦地里砍麦茬,以及捡麦穗。稍微大一些,学会了割草、捡粪,跟着外祖母,学会了烧火做饭。上初中之后,学会了下河掏洗粮食、推磨、挑水。第一次挑水的时候,感到有点害怕。站在十几米深的水井跟前,用井绳把水桶放到井底,灌满水后把水桶提上来。稍微不小心,水桶就会与井绳脱离,就要用一种带钩的工具打捞。十五六岁的时候,尽管生产队按照妇女的标准给我记工分,我感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整劳动力了。除了那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农活,如赶车、犁地、扬场和播种外,我可以参加生产队成年男人的其他所有劳动了,包括垛垛、挖粪坑、挖沟这样的劳动。但让我感到最辛苦的是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麦收期间的劳动。  1981年底实行承包责任制时,我家(7个农业人口,包括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和弟弟)承包了十六七亩土地,当时我是大四学生。从82年麦收(请假回家)到1991年的十年之内,让我感到最可怕的就是麦收

季节,这个时候又特别需要我和弟弟(1984年参加工作)回家。特别是83年春天父亲去世后,如果我和弟弟不回家,母亲一个人肯定没有办法。每年麦收的第一天并不感到多么疲劳,第二天和第三天是感到最疲劳的,腰酸背疼,脚上磨出不少血泡,困得不想睁眼。从第四天开始,有些适应了这种农活,从感觉上相对好一些。母亲和几个妹妹负责割麦子,我和弟弟负责把麦子捆好,装到架子车(带橡胶轮子的车,已经不完全是传统的东西了,不需要肩扛背驮了)上,拉到麦场,连夜垛起来,夜间或第二天早上用铡刀把麦穗铡出来,摊开后用牛拉的石磙碾压,然后是翻场、起场、扬场、垛垛。我们家和舅舅家在一起联合劳动,扬场、垛垛的活都是以舅舅为主。对于我和弟弟来说,主要任务是装车和运输。装车是要点技术的,如果装不好,就有可能在半路翻车。如果是正中午在半路翻车了,在当时又渴又累的情况下,真想把麦子仍下不要了。麦收期间,时间抢得很紧,每天早上三四点种爬起来,干到晚上十二点左右才能睡觉。尽管是炎热天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躺下来呼呼大睡。如果碰上雷阵雨,更要紧急行动起来,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里,当然这个时候,恐怕是顾了麦场,顾不了地里。如果下了一天的雨,尽管会受到一些损失,但可以睡上一天,其香甜的程度简直无法形容。麦收期间,除外祖母在家里负责烧火、做饭、洗衣服、喂猪、喂羊以外,其他人都要到地里或者麦场上干活,即使这样,没有十几天的时间,是不能完成麦收的。1991年,我得了一场病,麦收期间,身上没有一点力气,连一架子车小麦都拉不动了。考虑到外祖母已经去世,兄弟姐妹已经全部离开了农村,在我和弟弟的反复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把承包地全部退掉了。  四、子贡问孔子:“赐倦于学矣,愿息事君。”孔子曰:“……事君难,事君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事亲。”孔子曰:“……事亲难,事亲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妻子。” 孔子曰:“……妻子难,妻子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朋友。”孔子曰:“……朋友难,朋友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耕。” 孔子曰:“……耕难,耕焉可息哉?”——“然则赐无息者乎?”孔子曰:“望其圹(坟),皋如也,嗔如也,鬲如也,此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荀子?大略》)  学习累,事君累,事亲累,与妻子儿女同住累,与朋友相处累。当农民种田怎么样?孔子说,更累。子贡问老师:“那么我就永不得休息吗?”老师说:“你看到那远处的坟堆了吗?

高高隆起,如山顶,如鼎鬲,那就是你将来休息的地方。”子贡悲欣交集:“伟大啊!死亡!君子可以凭此安息,小人可以赖之休息。”当人生的劳碌已让我们如此倦怠,我们不就只能巴望着那永恒休息的到来?大哉!死乎!  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是人类幸福的源泉。但是在这种牛马般的过度劳动中,农民所体会到的是疲劳和辛苦,是折磨与疼痛。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此三者居然成为中国人的梦想,成为儒家弟子治国平天下的奋斗目标。  五、农民们为什么终日不得安歇、如此疲于奔命?我想,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要生产出足够的生活资料以使人口生存下去。一个人,就是一张口,就必然需要最起码的食物、衣服、住房等生活资料,没有这些就无法生存下去。人口越多,所需要的生活资料越多,大人的操劳就越多。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农民希望有所发展,希望添置一些生产和生活资料,如土地、房屋、耕牛、农具等,这些东西越多,在村庄受到的尊重越大。同时,儿子越多,农民发展的压力和动力越大。因为要面临儿子分家的未来,给予儿子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越多,父母在儿子们面前受到的尊重越大。第三,社会化服务的缺乏,或者说家庭不想增加这方面的支出,如购买衣服、鞋子、农具等,就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解决。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兄弟姐妹们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外祖母和母亲制作出来的,除了睡着的时候,她们俩那双手从来就没有闲过。  农村劳动强度直接与生产工具有关。生产工具越原始,劳动强度越大。生产工具越先进,劳动强度就越小。在实现机械化前,农村的劳动工具就是那种从秦汉以来就延续下来的犁子、耙、锹、锨、撅头、锄、镰刀、牛车、马车等农具。因为没有化肥的使用,就需要常年做堆肥的工作。因为没有农药的使用,虫子需要一个一个地捉,草要一棵一棵地拔掉。我们知道,用牛拉石磙碾压与用拖拉机碾压,用镰刀收割小麦与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其劳动强度和劳动效率大不相同。用肩扛背驮的方式挖河与用挖掘机挖河,其中的差别也非常明显。因此,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不得不用人力和畜力加以弥补。  六、一切技术进步都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和劳动强度的减轻。现代农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一部分,经过近百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已经取得显著成绩。  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是用非生命能源代替生命能源以及机器的普遍运用。联合收割机代替了镰刀和石磙,拖拉机代替了耕牛、架子车

、小犁子、牛车和马车,自来水代替了水桶、水缸和扁担,煤气灶、液化气灶代替了传统的灶台,抽水机代替了挑水灌溉------因为现代化和农业机械的普遍使用,大大节约了劳动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因为化肥的普遍使用,使农民从堆肥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因为农药的普遍使用,使农民从捉虫和除草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只要打一遍农药,就足以解决问题了,特别是那种除草剂,使用之后只长庄稼不长草。所有这些都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改变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如今农民下地,不是步行,而是开着拖拉机或骑自行车或骑摩托车。回家后做饭与城市人一样,有电饭锅、电磁炉、电炒勺,晚上可以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个澡,或者看看电视,上网浏览一下信息。随着现代农业的继续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还将继续得到改变。  现代农业使农民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成为空闲的人,使大部分农民成为多余的人。当新型纺织业代替传统纺织业的时候,农村妇女得到了第一次解放;当洗衣机和现代化的厨房设备进入农村家庭的时候,农村妇女再次获得解放。当机器代替人力和畜力的时候,耕牛只有养殖业的价值了。根据目前的机械化水平,一个农业劳动力耕作一百亩地不成问题。中国的17亿亩耕地只需要不到两千万个农业劳动力,加上附属人口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的人口,大概一亿人就足以满足农村需要了。那么其他八亿农民,就成为了多余的人,这样必然给工业化、城市化和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现代农业因为种子、化肥、农药的原因提高了粮食产量,但同时增加了人口,缩小了人地之间的比例,因为人均土地的减少,单产量虽然增加,但人均占有的粮食或者人均生产的粮食并没有太多增加。就是说,随着现代农业的推进,农业本身没有使农民的人均收入有太大提高。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的推进,对农民来说,生产成本和生活支出明显增加了。化肥、农药、拖拉机、收割机、抽水机、柴油等都是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所没有的东西,本来用很低的生产成本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就是说,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成本增加了,就需要农民更加劳累和更加辛苦地去挣钱,挣到更多的钱才能买地起这些东西。  现代生产工具由于其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使农民在使用之后必然爱不释手。人们总是不会抛弃现代生产工具而恢复原始的工具,不会主动寻找那种原始工具下农业劳动的痛苦。就像人们一旦使用手机、洗衣机或电视机,就会永久使用一样,对于农民来说


相关文章

  • 改造传统农业读书报告
  • 改造传统农业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把农业划分为三类:(1)传统农业.在传统农业里,传统生产要素的供应与需求实现了均衡,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收人流价格是高昂的.(2)现代农业.农民使用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生产要紊的供应和需 ...查看


  • 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1
  • 有机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有机农业与传 统农业的区别 姓名:库尔班江·比建 学院:农学院 班级:农学081班 学号:083131135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 ...查看


  • 传统农业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
  • R eview 睿评 前沿思想 启迪智慧 传统农业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 文 | 朱启臻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人们经常把与传统相对立的农业称为现代农业.如把现代农业理解为工厂化农业,主张农业生产工厂化.农民工人化:把现代农业理解为规 ...查看


  • 改造传统农业读书笔记
  • 本书主要研究了如何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有较高生产率的经济部门这一问题.传统农业是指生产方式长期没有发生变动,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处于长期停滞的农业形态.这种小农经济是无法支持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国民生活质量.那么传统农业为 ...查看


  •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表格式教案反思
  •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主题三<农业是 人类文明的摇篮>课题二<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 本单元主要帮 ...查看


  • 论中国农耕文化的价值及传承途径
  • #古今农业# #2010年第3期# 论中国农耕文化的价值及传承途径 夏学禹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务发展中心,北京 100125) [摘要]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的实践,并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农耕 ...查看


  •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
  •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 建设现代农业是党在十六大就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作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quo ...查看


  • 关于农业的论文农业技术论文: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 现 代 农 业 新 技 术 论 文 现代农业新技术论文之现代化与三元结构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关于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与需求初探,本文从现代化的视角提出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三元结构理论,并用它分析近代中国农业科技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变迁之间的关系. ...查看


  • 中国文化与农业经济的关系-张俊
  • 中国文化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班级:11东文秘2 姓名:张俊 学号:11871228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这不仅体现在农业文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本身也反过来加强了农业文明在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的定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