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杂交水稻育种

三系杂交水稻育种

前言

第一讲:三系杂交稻概况第二讲:三系杂交稻的选育

一、水稻雄性不育性二、不育系的选育三、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四、杂交稻组合选配五、多点及品比试验和审定

第三讲:三系杂交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的徘徊与世纪末的突破二、杂交水稻是稻米优质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水稻的超高产育种四、中国以外的杂交稻

前言:我国水稻育种的发展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A B

B A

珍汕97 B 珍汕97A

杂交种与亲本

2. 三系的关系

保持系

不育系

恢复系

Rf

×

×

F1

2. 三系的关系

••••。••

3. 三系杂交稻的理论基础

3.1 杂种优势的概念

3.1.1 杂种优势现象

•••

3.1.2 杂种优势的衡量指标

••

••

3.1.3 杂种优势的表现

•RF1A

3.1.4 杂种二代及以后各世代的杂种优势表现•

••

所以杂交种(F1)种植后不能再利用!

3.2. 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3.2.1 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学解释

•(1)显性假说(2)超显性假说

3.2.1 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学解释

3.2.1 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学解释

•••

4. 三系杂交稻的发展

4.1 国外

4. 三系杂交稻的发展

4.2 中国

••••••发明特等奖袁隆平院士

4. 三系杂交稻的发展选育

4.3 四川冈、D型杂交稻的选育

5. 三系杂交稻的育种程序

育种目标•5.1 “三系”的选育

•5.2 杂种优势鉴定

•5.3 推广

一、水稻雄性不育性

•••••

1.1 按恢保关系分类

•(1)野败型(WA)•(2)红莲型(HA)•(3)包台型(BT)

1.2 按花药和花粉

形态分类

•(1)无花药型有花粉型无花粉型

•(2)无花粉型•(3)典败型•(4)圆败型•(5)染败型

1.3 按核置换类型分类

•(1)种间核置换

•(2)籼粳亚种间的核置换

•(3)地理远距离或不同生态类型品种间的核置换

1.4 按细胞质源分类

•(1)普通野生稻质源

•(2)籼稻质源

•(3)粳稻质源

1.5 按遗传特点分类

•(1)孢子体不育

•(2)配子体不育

2 获得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途径•(1)自然变异和人工诱变

•(2)远缘杂交

•(3)地理远距离或不同生态类型品种间杂交

•(4)基因工程

4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的机理

4.1.遗传基础

•rr

SrrNrrSRRN

rr

SRrS

•4.2.生理生化基础

二、不育系的选育

1 优良不育系的选育标准

2 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3 我国生产上常用的九类主要不育系

4.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的不育系选育

前言

•••

1.优良不育系的选育标准

2 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2.1 测交筛选,回交转育

2.2 人工制保,回交转育

(1)亲本圃(2)形态选种圃

•F1:•F2:•F3:•F4:

2.2 人工制保,回交转育

(3)回交圃

•F5•F6(4)测交圃

•F7•F8•F9

亲本圃•

形态选种圃

回交、测交圃•••••••

•D62A选育过程图•D62A D62B

1997年,D优68四川省审定,2000年国家审定;随后陆续选育D优527等品种...

3 我国生产上常用的九类主要不育系

3.1 野败型不育系•

•3.2 冈型不育系3.3 D型不育系(CMS-D)

3 我国生产上常用的九类主要不育系

3.4 印尼水田谷型不育系•

•3.5 矮败型不育系3.6 红莲型不育系代表不育系:代表组合

3 我国生产上现用的九类主要不育系

3.7 K型不育系•

•3.8 包台型不育系代表不育系:代表组合:3.9 滇型不育系

4.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的不育系选育•

三、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

1 水稻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

2 优良恢复系的选育标准

3 恢复系的选育方法

4 常用优良恢复系

1 水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研究

1.1 恢复基因的遗传

••

1.2.育性表现与双亲遗传背景及环境条件的关系•••

2 优良恢复系的选育标准•

•3 恢复系的选育方法

三系杂交水稻育种

前言

第一讲:三系杂交稻概况第二讲:三系杂交稻的选育

一、水稻雄性不育性二、不育系的选育三、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四、杂交稻组合选配五、多点及品比试验和审定

第三讲:三系杂交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的徘徊与世纪末的突破二、杂交水稻是稻米优质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水稻的超高产育种四、中国以外的杂交稻

前言:我国水稻育种的发展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A B

B A

珍汕97 B 珍汕97A

杂交种与亲本

2. 三系的关系

保持系

不育系

恢复系

Rf

×

×

F1

2. 三系的关系

••••。••

3. 三系杂交稻的理论基础

3.1 杂种优势的概念

3.1.1 杂种优势现象

•••

3.1.2 杂种优势的衡量指标

••

••

3.1.3 杂种优势的表现

•RF1A

3.1.4 杂种二代及以后各世代的杂种优势表现•

••

所以杂交种(F1)种植后不能再利用!

3.2. 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3.2.1 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学解释

•(1)显性假说(2)超显性假说

3.2.1 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学解释

3.2.1 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学解释

•••

4. 三系杂交稻的发展

4.1 国外

4. 三系杂交稻的发展

4.2 中国

••••••发明特等奖袁隆平院士

4. 三系杂交稻的发展选育

4.3 四川冈、D型杂交稻的选育

5. 三系杂交稻的育种程序

育种目标•5.1 “三系”的选育

•5.2 杂种优势鉴定

•5.3 推广

一、水稻雄性不育性

•••••

1.1 按恢保关系分类

•(1)野败型(WA)•(2)红莲型(HA)•(3)包台型(BT)

1.2 按花药和花粉

形态分类

•(1)无花药型有花粉型无花粉型

•(2)无花粉型•(3)典败型•(4)圆败型•(5)染败型

1.3 按核置换类型分类

•(1)种间核置换

•(2)籼粳亚种间的核置换

•(3)地理远距离或不同生态类型品种间的核置换

1.4 按细胞质源分类

•(1)普通野生稻质源

•(2)籼稻质源

•(3)粳稻质源

1.5 按遗传特点分类

•(1)孢子体不育

•(2)配子体不育

2 获得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途径•(1)自然变异和人工诱变

•(2)远缘杂交

•(3)地理远距离或不同生态类型品种间杂交

•(4)基因工程

4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的机理

4.1.遗传基础

•rr

SrrNrrSRRN

rr

SRrS

•4.2.生理生化基础

二、不育系的选育

1 优良不育系的选育标准

2 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3 我国生产上常用的九类主要不育系

4.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的不育系选育

前言

•••

1.优良不育系的选育标准

2 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2.1 测交筛选,回交转育

2.2 人工制保,回交转育

(1)亲本圃(2)形态选种圃

•F1:•F2:•F3:•F4:

2.2 人工制保,回交转育

(3)回交圃

•F5•F6(4)测交圃

•F7•F8•F9

亲本圃•

形态选种圃

回交、测交圃•••••••

•D62A选育过程图•D62A D62B

1997年,D优68四川省审定,2000年国家审定;随后陆续选育D优527等品种...

3 我国生产上常用的九类主要不育系

3.1 野败型不育系•

•3.2 冈型不育系3.3 D型不育系(CMS-D)

3 我国生产上常用的九类主要不育系

3.4 印尼水田谷型不育系•

•3.5 矮败型不育系3.6 红莲型不育系代表不育系:代表组合

3 我国生产上现用的九类主要不育系

3.7 K型不育系•

•3.8 包台型不育系代表不育系:代表组合:3.9 滇型不育系

4.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的不育系选育•

三、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

1 水稻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

2 优良恢复系的选育标准

3 恢复系的选育方法

4 常用优良恢复系

1 水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研究

1.1 恢复基因的遗传

••

1.2.育性表现与双亲遗传背景及环境条件的关系•••

2 优良恢复系的选育标准•

•3 恢复系的选育方法


相关文章

  • 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研究与发展概况
  • CROPRESEARCH 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研究与发展概况 万昕,李海林,罗斌,徐庆国.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 摘要:总结回顾了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我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途 ...查看


  • 解读杂交水稻技术发明的内在逻辑
  •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0卷第2期 解读杂交水稻技术发明的内在逻辑 □李晏军 [摘 要]技术的发明与发展存在自身的内在逻辑.杂交水稻技术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诞生,不仅由于当时中国社会需要的强大 推动,同时也是中国水稻育种技术的内部发展的逻辑 ...查看


  •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 杂交水稻 2000,15(培矮64S 研究及其应用论文选编) ・31・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袁隆平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 410125) 1 超高产水稻的概念1,2] t ) [. 什么叫水稻超高产育种, 迄今并没有一 ...查看


  •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导学案
  • 第六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编制: 审核: 审批: 2011-11-23 教学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 ...查看


  • 水稻杂交技术
  • 水稻杂交技术 Hybrid rice technique 水稻杂交技术是水稻育种工作者必需掌握和熟知的,通常包括选穗.去雄.授粉和套袋挂牌等几个主要步骤,其中最关键的技术环节莫过于去雄和授粉了.下面围绕这二个环节结合常规技术浅谈新技术的优点 ...查看


  • 袁隆平简介
  • 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 (1930.9.7 -)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 ...查看


  • 新中国创造的世界第一--农业篇
  • 二.农业篇 [综合] 1.新中国是"世界农业进步最成功的典范" 1995年 9 月 11 日,第四十四届世界粮食会议在中国北京开幕,主办这次会议的是美国 IMC 化肥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毕齐文在开幕式的宗旨发言 ...查看


  •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
  •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 本专题主要学习可遗传的变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包括:杂交育种.人工诱变与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既需要可遗传的变异的原理的支撑,又需要实际操作方法.对缺乏生产实践经历的学习者来讲难度较大,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查看


  • 中国梦农业
  • 农业措施和成就 取消农业税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这个问题,国家从2000年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6年最终在全国取消农业税,延续了2600年的按地亩向农民征税的制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 增加农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