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之路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李步真
摘要: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其理论与实践也正逐步地完善。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基于教师合作理论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开创了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先河,给教师合作理论带来了新的方向,其作用也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对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口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总结,进一步提出了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有利作用。
关键词: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教师职业技能、集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合作教学迅速吸引了教育学家们的目光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合作教学的价值、意义、问题和策略等问题成为了学界研究的又一新热点,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教师合作教学提出了各种假设和建议,并论证了教师合作教学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师合作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在于其他教师的互动对话中发展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基于教师合作教学理论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更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职业能力
传统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大多是独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专业水平及职业能力。教师很难在工作当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即使发现,也苦于自身能力,提高的速度非常缓慢。这种单打独斗的模式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集体备课、集体听课、评课,这种团队质量控制的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与普通的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不同,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不仅能起到上诉的效果,并且能在跨文化的背景下,通过中外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商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整合了优势教学资源,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自身发展。
以笔者所在的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口语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大胆地打破了传统口语课堂教学模式,开创了外教和中方教师共同备课、共同组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一节课由中外双方两名教师共同担当。中外文化的冲击在课堂中相得益彰,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跨文化的教学背景也让教师通过彼此沟通交流,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此外,中外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学,不仅整合了外教对本国文化,本族语的自如使用和中方教师对中国学生外语普遍学习问题的了解等优势。通过合作使中外教师都获得了个人能力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使教师的职业技能最大程度上得到提高,达到了1+1>2的效果。
二、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整合了优势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的好坏往往与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思维方式、认知能力等问题有着必然的联系。对同一教学内容,水平不一的教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外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中外合作教学的课堂中,中外教师在同一课堂里的互动、互补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感强烈。通过问卷,我们发现,70%以上的学生认为,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使得他们对口语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中外教师对话的文化冲击中,学生产生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意愿,有着强烈的参与感。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对于两个思想。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整合了中外教师彼此的优势教学资源,综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有利于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青年教师的成长队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属于教师发展“传、帮、带”的一部分。通过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实施,青年教师的成长迅速,对教材的处理以及对课堂的把控能力都有着明显的提高。通过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使得青年教师能够在跨文化的课堂实践中获得自身的成长。实践中,我们发现,两位教师在课堂中,当一位教师上课时,另一位教师可以及时地通过课堂观察,得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有利于课堂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改善了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极大程度上打开了教师们的创新思维模式。教师间相互督促,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充分地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达到了集体素质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师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 王双全,赤峰学院院报,2010.3
[2]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J], 饶从满、张贵新,教师教育研究,2007.1
[3]合作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 郑慧玉,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
本论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外英语教师合作教学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11WX320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之路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李步真
摘要: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其理论与实践也正逐步地完善。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基于教师合作理论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开创了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先河,给教师合作理论带来了新的方向,其作用也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对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口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总结,进一步提出了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有利作用。
关键词: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教师职业技能、集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合作教学迅速吸引了教育学家们的目光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合作教学的价值、意义、问题和策略等问题成为了学界研究的又一新热点,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教师合作教学提出了各种假设和建议,并论证了教师合作教学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师合作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在于其他教师的互动对话中发展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基于教师合作教学理论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更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职业能力
传统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大多是独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专业水平及职业能力。教师很难在工作当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即使发现,也苦于自身能力,提高的速度非常缓慢。这种单打独斗的模式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集体备课、集体听课、评课,这种团队质量控制的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与普通的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不同,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不仅能起到上诉的效果,并且能在跨文化的背景下,通过中外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商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整合了优势教学资源,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自身发展。
以笔者所在的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口语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大胆地打破了传统口语课堂教学模式,开创了外教和中方教师共同备课、共同组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一节课由中外双方两名教师共同担当。中外文化的冲击在课堂中相得益彰,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跨文化的教学背景也让教师通过彼此沟通交流,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此外,中外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学,不仅整合了外教对本国文化,本族语的自如使用和中方教师对中国学生外语普遍学习问题的了解等优势。通过合作使中外教师都获得了个人能力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使教师的职业技能最大程度上得到提高,达到了1+1>2的效果。
二、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整合了优势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的好坏往往与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思维方式、认知能力等问题有着必然的联系。对同一教学内容,水平不一的教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外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中外合作教学的课堂中,中外教师在同一课堂里的互动、互补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感强烈。通过问卷,我们发现,70%以上的学生认为,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使得他们对口语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中外教师对话的文化冲击中,学生产生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意愿,有着强烈的参与感。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对于两个思想。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整合了中外教师彼此的优势教学资源,综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有利于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青年教师的成长队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属于教师发展“传、帮、带”的一部分。通过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实施,青年教师的成长迅速,对教材的处理以及对课堂的把控能力都有着明显的提高。通过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使得青年教师能够在跨文化的课堂实践中获得自身的成长。实践中,我们发现,两位教师在课堂中,当一位教师上课时,另一位教师可以及时地通过课堂观察,得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有利于课堂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改善了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极大程度上打开了教师们的创新思维模式。教师间相互督促,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充分地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达到了集体素质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师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 王双全,赤峰学院院报,2010.3
[2]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J], 饶从满、张贵新,教师教育研究,2007.1
[3]合作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 郑慧玉,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
本论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外英语教师合作教学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11WX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