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阅读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23分)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最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叉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11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12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13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14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15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著,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16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17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小题1】请阅读选文③一⑩段,完成下面表格o(4分)

段落

③~④

⑤~⑥

⑦~⑨

⑩~12

13~16

母亲带我到田野

母亲怕我走失呼喊我,我用头巾回应

A

母亲呼喊、寻找我,我终于回应

B

【小题2】选文第③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小题3】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3分)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小题4】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划线词的表达效果。(3分)

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小题5】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⑩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4分)

【小题6】选文中母亲具有坚强、细心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4分)

【小题7】“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阅读答案:

【小题1】A我用母亲的头巾捕鱼B我终于找到来寻找我的母亲。

【小题2】承上启下(过渡)

【小题3】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叶子繁密的特点。

【小题4】“非常快”的意思,表现出母亲找到“我”之后放心和急于继续劳作的心理。

【小题5】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担心、寻找孩子的焦急心理,体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小题6】(1)坚强:如坦然接受“我”不能说话的事实。(2)细心:如叮嘱“我”听到呼喊后举起头巾。

【小题7】(1)线索。(2)形象地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爱。(3)表现“我’对母爱的理解。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3---10段的内容来概括即可。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的能力。中间段落的作用往往是“承上启下”,也叫“过渡”,题干中有“简要回答”的要求,故只答术语即可。

【小题3】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精妙语句的能力。把“叶子”比作“墙壁”,显然是比喻的修辞。答作用的时候要用“生动形象地……”这一比喻专用术语,其后具体内容,结合原句组织。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先解释“迅速”的意思,表达效果要结合原句,往段意—“母亲时时担心我“上靠拢。

【小题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作用的能力。从“跌倒”爬”,可以看出动作描写,从“双手和胳膊……”“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可以看出外貌描写,作用往段意和中心上靠拢。

【小题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区间为②⑤段。

【小题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题目的作用的能力。首先文章题目往往具有线索作用,其次回答具体内容还要往中心—“母爱,及我对母爱的理解”上靠拢。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23分)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最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叉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11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12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13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14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15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著,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16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17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小题1】请阅读选文③一⑩段,完成下面表格o(4分)

段落

③~④

⑤~⑥

⑦~⑨

⑩~12

13~16

母亲带我到田野

母亲怕我走失呼喊我,我用头巾回应

A

母亲呼喊、寻找我,我终于回应

B

【小题2】选文第③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小题3】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3分)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小题4】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划线词的表达效果。(3分)

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小题5】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⑩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4分)

【小题6】选文中母亲具有坚强、细心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4分)

【小题7】“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阅读答案:

【小题1】A我用母亲的头巾捕鱼B我终于找到来寻找我的母亲。

【小题2】承上启下(过渡)

【小题3】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叶子繁密的特点。

【小题4】“非常快”的意思,表现出母亲找到“我”之后放心和急于继续劳作的心理。

【小题5】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担心、寻找孩子的焦急心理,体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小题6】(1)坚强:如坦然接受“我”不能说话的事实。(2)细心:如叮嘱“我”听到呼喊后举起头巾。

【小题7】(1)线索。(2)形象地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爱。(3)表现“我’对母爱的理解。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3---10段的内容来概括即可。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的能力。中间段落的作用往往是“承上启下”,也叫“过渡”,题干中有“简要回答”的要求,故只答术语即可。

【小题3】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精妙语句的能力。把“叶子”比作“墙壁”,显然是比喻的修辞。答作用的时候要用“生动形象地……”这一比喻专用术语,其后具体内容,结合原句组织。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先解释“迅速”的意思,表达效果要结合原句,往段意—“母亲时时担心我“上靠拢。

【小题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作用的能力。从“跌倒”爬”,可以看出动作描写,从“双手和胳膊……”“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可以看出外貌描写,作用往段意和中心上靠拢。

【小题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区间为②⑤段。

【小题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题目的作用的能力。首先文章题目往往具有线索作用,其次回答具体内容还要往中心—“母爱,及我对母爱的理解”上靠拢。


相关文章

  • 最阅读阅读答案
  • 阅读选文,完成14-20题.(23分)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 ...查看


  • 阅读理解:[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 阅读理解精选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 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 ...查看


  • 初二语文阅读训练6
  • 初二语文阅读训练(六) (2014.12.24.) 姓名: 班级: 完成情况: 阅读下列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四).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 ...查看


  • 穷人__课内阅读带答案
  • <穷人>课内阅读带答案 十二.穷人 (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 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 的 ...查看


  •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穷人]阅读
  •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穷人>阅读 穷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 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 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 ...查看


  • 几何+推理题目
  • 视觉的迷惑 人的视力是有限的,仅凭眼睛的直觉判断有时会使我们得出与事实不符的错误结论. 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1)图1中两根弧线哪根长?看起来下面的弧形线要比上面的弧形线长,其实它们一样长. (2)图2中您认为哪个是正方形?看起来似乎左边 ...查看


  • 八年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阅读答案
  • 1.(23分)1. 帕皮把心爱的门铃卖给小女孩,最后又得到了门铃并与亲人团聚. 2.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天气的晴朗,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 3. 一丝不苟是十分认真的意思,表现了帕皮对铃铛的珍爱和不舍. 4. (12)段中"质疑 ...查看


  • [穷人]课堂实录-千课万人完整版
  • <穷人>课堂实录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再看一个人(出示:雨果头像).这个人是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大家对他有所耳闻吗?说说看,你知道什么?你说 生1:我知道他的代表作有<笑面人>.<悲惨世界& ...查看


  • 七年级智慧阅读
  • <雪地里的迎春花>插入原文P41 雪地里的迎春花 建议用时:15-20分钟 实际用时: 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 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