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态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内容 提要: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选择实际上包括银行业务范围的选择以及银行如何整合这些业务两方面。而这是受到特定的 经济 发展 、 金融 发展以及银行自身的特点三个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前两个因素决定了银行业务范围的选择,银行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银行如何对这些业务进行整合。在新经济形态下,随着条件的变化,商业银行的业务的范围以及由此带来的银行存在的方式必然发生变化,要求商业银行对其业务进行重新的整合,从而 影响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选择。

一、影响商业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因素

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以吸收存款和提供贷款为主,银行充当了一个中介的角色,主要从事这种间接融资业务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大多数金融机构的特点。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 问题 就是银行在间接融资业务外是否还提供其他多样化的业务的问题。这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深化水平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从宏观上决定了对金融体系功能的需求,而金融深化水平则从微观上决定了不同金融机构满足这种功能需求的能力。这都影响到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空间,从而决定了银行业务范围的合理取向。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商业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对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金融体系的功能的要求而体现出来的。

经济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一般地说,我们可以把经济发展分为新主导产业形成阶段、主导产业快速发展阶段、主导产业成熟阶段与新旧主导产业交替阶段,这是一个循环向上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对于金融体系的功能有不同的要求。

金融的功能主要可以归纳为资金的创造与资源的配置两大功能。从 历史 的角度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金融的功能有不同的要求,而与此同时,直接融资或者间接融资能够满足这种要求的能力是不同的,从而使得在不同情况下出现了不同的形式占优的局面。在新主导产业形成阶段,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推动,对金融的资金创造功能的需求是主要的,商业银行由于具有放大资金规模的功能,在资金创造功能的提供方面具有优势,从而这一阶段往往是以银行为主导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在经济赶超阶段以银行为主导局面的形成。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走向成熟,通过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逐渐被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来实现经济增长所取代,从而对于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的需求开始占据主导,尤其是在主导产业成熟阶段, 企业 对于资金的需求大部分是来自于自身的积累,金融活动更多的表现为在市场上的重组整合过程。而在配置方面,金融市场的能力要强于银行,从而在金融体系中出现了由银行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化的过程。可以看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决定了对金融体系的需求的变化,导致了银行传统业务地位的变化。同时,金融体系的深化水平也影响到银行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这进一步影响了银行的业务范围选择。

(二)金融深化水平对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影响

金融体系的深化水平决定了银行发挥上述金融功能的效率,而随着金融体系的深化,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空间逐渐在缩小。这主要是因为随着金融深化,银行在传统业务方面的优势逐渐的减少,劣势逐渐增多。

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优势在于:一方面通过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流动性金融工具促进了市场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聚集小额资金和分散化投资可以很好的防止由于信息不完全带来的风险,提高金融体系整体稳定性。同时,还可以避免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通过市场融资可能出现的交易成本。但另一方面,银行在发挥这些优势时,也是存在成本的:首先是组织成本;其次,银行的规模并不能无限扩大;第三,银行由于是集合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再贷出去,在资产和负债方面存在着不对称,这使银行天然具有内在虚弱性,面临着挤兑的危险。可以看出,比较银行传统业务的优势与劣势,实际上主要是比较通过市场来实现金融功能而存在的外部交易成本与银行存在的内部交易成本。这在不同的金融深化水平下是

变化的。

在金融体系不发达的时候,商业银行的交易成本要小于市场交易成本,在资金的创造方面,由于市场不够成熟,所需要的交易成本是巨大的,除了少数大规模的融资活动外,大部分资金是由银行提供的,但是随着资金需求规模的扩大和金融体系的成熟,金融市场提供资金的成本是在下降的,银行的这种优势逐步消失。在资源的配置方面同样也是如此,市场越发达,信息的透明度越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越高,而银行则不能无限制地扩大规模,须受到组织成本的制约。因此,随着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的发展空间必然是在缩小的。

(三)新的经济形态对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影响

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的发展阶段对于金融体系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作为新的主导产业的形成,对于资金的创造有大量的需求。其次是由于新产业的高 科技 特征,对于降低风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也是同样重要的。

在资金创造功能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已经非常高,要形成新的主导产业,资金的需求规模是巨大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发达也使得市场提供资金的成本大大下降了,银行的传统业务已经丧失了过去在新主导产业形成时期在资金创造方面的优势,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美国的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的高度繁荣,而不是银行融资的繁荣的重要原因。在资源配置方面,由于新产业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比较严重,银行在资源的配置方面并不能比市场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也不具有优势。可以看到,在 目前 的新经济情况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银行传统业务的空间在缩小,这必然要求银行拓展其业务范围。

二、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与整合

(一)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

首先,在新的经济形态下,银行传统的业务仍然有生存的空间。市场再成熟,也是存在着交易成本的,总体上的效率提高并不表示在所有领域都可以取代传统银行业务的功能,由银行提供资金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在那些资金需求规模小,企业发展的前景不确定的领域,银行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这种形式的资金提供被称为关系融资。此外,企业的日常的流动性资金需求的很大一部分也仍然是通过银行来满足的。更重要的是,银行利用发达的金融市场,通过资产的证券化又使得传统业务的空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持和拓展,通过证券化技术的运用,银行可以降低自身提供资金的交易成本,从而避免了传统业务受到过度的挤压。 其次,传统业务能够提供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银行需要开拓新的业务。从目前的趋势看,商业银行主要开拓的是两个方面的业务:提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其中根据产品和服务针对的客户群,又可以分为零售业务(指向广大中小客户提供具有标准化,规则简单统一特点的产品和服务)和批发业务(指针对大客户提供的专门的服务,根据客户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和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也即“量身定做”)两类。商业银行向这些业务领域拓展的方式与表现是不同的。

内容 提要: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选择实际上包括银行业务范围的选择以及银行如何整合这些业务两方面。而这是受到特定的 经济 发展 、 金融 发展以及银行自身的特点三个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前两个因素决定了银行业务范围的选择,银行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银行如何对这些业务进行整合。在新经济形态下,随着条件的变化,商业银行的业务的范围以及由此带来的银行存在的方式必然发生变化,要求商业银行对其业务进行重新的整合,从而 影响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选择。

一、影响商业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因素

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以吸收存款和提供贷款为主,银行充当了一个中介的角色,主要从事这种间接融资业务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大多数金融机构的特点。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 问题 就是银行在间接融资业务外是否还提供其他多样化的业务的问题。这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深化水平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从宏观上决定了对金融体系功能的需求,而金融深化水平则从微观上决定了不同金融机构满足这种功能需求的能力。这都影响到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空间,从而决定了银行业务范围的合理取向。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商业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对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金融体系的功能的要求而体现出来的。

经济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一般地说,我们可以把经济发展分为新主导产业形成阶段、主导产业快速发展阶段、主导产业成熟阶段与新旧主导产业交替阶段,这是一个循环向上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对于金融体系的功能有不同的要求。

金融的功能主要可以归纳为资金的创造与资源的配置两大功能。从 历史 的角度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金融的功能有不同的要求,而与此同时,直接融资或者间接融资能够满足这种要求的能力是不同的,从而使得在不同情况下出现了不同的形式占优的局面。在新主导产业形成阶段,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推动,对金融的资金创造功能的需求是主要的,商业银行由于具有放大资金规模的功能,在资金创造功能的提供方面具有优势,从而这一阶段往往是以银行为主导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在经济赶超阶段以银行为主导局面的形成。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走向成熟,通过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逐渐被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来实现经济增长所取代,从而对于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的需求开始占据主导,尤其是在主导产业成熟阶段, 企业 对于资金的需求大部分是来自于自身的积累,金融活动更多的表现为在市场上的重组整合过程。而在配置方面,金融市场的能力要强于银行,从而在金融体系中出现了由银行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化的过程。可以看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决定了对金融体系的需求的变化,导致了银行传统业务地位的变化。同时,金融体系的深化水平也影响到银行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这进一步影响了银行的业务范围选择。

(二)金融深化水平对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影响

金融体系的深化水平决定了银行发挥上述金融功能的效率,而随着金融体系的深化,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空间逐渐在缩小。这主要是因为随着金融深化,银行在传统业务方面的优势逐渐的减少,劣势逐渐增多。

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优势在于:一方面通过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流动性金融工具促进了市场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聚集小额资金和分散化投资可以很好的防止由于信息不完全带来的风险,提高金融体系整体稳定性。同时,还可以避免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通过市场融资可能出现的交易成本。但另一方面,银行在发挥这些优势时,也是存在成本的:首先是组织成本;其次,银行的规模并不能无限扩大;第三,银行由于是集合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再贷出去,在资产和负债方面存在着不对称,这使银行天然具有内在虚弱性,面临着挤兑的危险。可以看出,比较银行传统业务的优势与劣势,实际上主要是比较通过市场来实现金融功能而存在的外部交易成本与银行存在的内部交易成本。这在不同的金融深化水平下是

变化的。

在金融体系不发达的时候,商业银行的交易成本要小于市场交易成本,在资金的创造方面,由于市场不够成熟,所需要的交易成本是巨大的,除了少数大规模的融资活动外,大部分资金是由银行提供的,但是随着资金需求规模的扩大和金融体系的成熟,金融市场提供资金的成本是在下降的,银行的这种优势逐步消失。在资源的配置方面同样也是如此,市场越发达,信息的透明度越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越高,而银行则不能无限制地扩大规模,须受到组织成本的制约。因此,随着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的发展空间必然是在缩小的。

(三)新的经济形态对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影响

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的发展阶段对于金融体系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作为新的主导产业的形成,对于资金的创造有大量的需求。其次是由于新产业的高 科技 特征,对于降低风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也是同样重要的。

在资金创造功能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已经非常高,要形成新的主导产业,资金的需求规模是巨大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发达也使得市场提供资金的成本大大下降了,银行的传统业务已经丧失了过去在新主导产业形成时期在资金创造方面的优势,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美国的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的高度繁荣,而不是银行融资的繁荣的重要原因。在资源配置方面,由于新产业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比较严重,银行在资源的配置方面并不能比市场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也不具有优势。可以看到,在 目前 的新经济情况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银行传统业务的空间在缩小,这必然要求银行拓展其业务范围。

二、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与整合

(一)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

首先,在新的经济形态下,银行传统的业务仍然有生存的空间。市场再成熟,也是存在着交易成本的,总体上的效率提高并不表示在所有领域都可以取代传统银行业务的功能,由银行提供资金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在那些资金需求规模小,企业发展的前景不确定的领域,银行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这种形式的资金提供被称为关系融资。此外,企业的日常的流动性资金需求的很大一部分也仍然是通过银行来满足的。更重要的是,银行利用发达的金融市场,通过资产的证券化又使得传统业务的空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持和拓展,通过证券化技术的运用,银行可以降低自身提供资金的交易成本,从而避免了传统业务受到过度的挤压。 其次,传统业务能够提供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银行需要开拓新的业务。从目前的趋势看,商业银行主要开拓的是两个方面的业务:提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其中根据产品和服务针对的客户群,又可以分为零售业务(指向广大中小客户提供具有标准化,规则简单统一特点的产品和服务)和批发业务(指针对大客户提供的专门的服务,根据客户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和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也即“量身定做”)两类。商业银行向这些业务领域拓展的方式与表现是不同的。


相关文章

  • 深圳市中心商业区城市空间形态比较研究
  • 深圳市中心商业区城市空间形态比较研究 盛洁 袁圣明 摘要: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建设与发展历来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点之一.一个城市的中心商业区的繁荣 与萧条能够直接地反映出城市是否具有活力.文章借助城市形态学的理论平台,运用城市空间分析方法, 针对 ...查看


  • 打印 现代流通经济学
  • 现代流通经济学 名词解释 1. 流通机制:指各流通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方式和途径 2. 市场自我调节机制:是指市场体系的各有机组成部分在既定的外部条件下,自动保持对环境的灵敏反应以及保持市场运转的协调和平衡的体系 3. 动力机制:指各个经济 ...查看


  • 古镇及历史街区旅游商业地产开发运营问题探讨
  • 古镇及历史街区旅游商业地产开发运营问题探讨 作者:俞昂(奇创旅游地产策划部总监) 自从江南六镇成功的实施旅游开发以来,古镇旅游方兴未哀.各地古镇纷纷抢滩登陆,具有代表性的有以江西婺源.皖南山区为代表的徽派古镇古村落.以黄龙溪.洛带为代表的川 ...查看


  • 现代商业建筑设计探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代商业建筑设计探讨 作者:董格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17期 摘要:商业建筑是现代人在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一种建筑,是人们购物与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本文 ...查看


  • 浙中建材市场(方案)
  • 浙中建材市场(原金华机场建材市场) 成功招商运营策划案例 浙中建材市场(原金华机场建材市场)是经市政府认可,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设立的大型建材专业市场. 市场一期占地3-余平方米,设营业房345间,短期内招商即满,并于1999年12月5日开 ...查看


  • 商业基础知识培训151009
  • 商业基础培训资料 目录 目录 ......................................................................................................... ...查看


  • 日本企业国际化与经营国际化的互动关系
  • 作者:孙世春 <日本研究> 2001年08期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一国社会经济活动国际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决定其国民经济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也是决定其国民经济能否迅速发展状大的最重要因素.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细胞组织,它的国际化定 ...查看


  • 2013流通经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 2013流通经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分工:指组织与个人各自从事不同的工作和活动. 2.交换:指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相互提供各自活动及其成果的行为.(狭义的交换) 广义交换:指人类社会的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及交往关系(马恩) ...查看


  • 大型城市综合体地产建筑规划设计的五个重点
  • 大型城市综合体地产建筑规划设计的五个重点 大型城市综合体地产建筑规划设计的五个重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商业建筑在功能和形式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相继建成了数量众多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这些大型商业综合体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