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士大夫的饮食观念与饮食著述

重 庆科技 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1年 1   0 第1期 2

Ju lo  hnqn  n esyo c nead Tcnl ySc lSi csE io ) N .12 1  oma fC ogi U i rt f Si c n  eho g (oi  e e  dtn  o1 0 2   g v i  e o ac n i    

晚 明士 

的 饮 食 姗念 与 饮 食著 述 

刘 军 丽 

摘要 : 明代 中后 期 , 于社 会 经 济 结 构 出现 重大 变化 , 大夫 强调 “ 生 爱世 ” 关心 自然 物欲 人 生 、 究饮 食 艺术 。 出现  由 士 治 。 讲

了 宋诩 、 高濂 、 宏道 、 袁 张岱 等 为代 表 的 一 大批 美食 家 、 食 理 论 家 , 《 氏养 生部 》 饮 馔服 食 笺》 觞 政 》 为 代 表 的 众  饮 有 宋 《 《 等

多饮 食 文 化 论 著 问世 。 中 国饮食 审 美 思 想 因此 趋 向 丰 富和 系统  关键 词 : 食 文化 ; 饮 明朝 ; 大 夫 ; 食 观念 ; 食 著作  士 饮 饮 中 图分 类 号 : S 7 . T 9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6 3 1 9 ( 0 2 1 — 1 4 0   17 — 99 2 1 )1 0 2 — 3

作 者 简 介 : 军 丽( 9 8 ) 女 , 川 内江人 , 士 , 川 烹 饪 高 等 专科 学 校 ( 刘 17 一 , 四 硕 四 四川 成 都 6 0 0 ) 师。 1 10 讲   收 稿 日期 :0 2 0 —1  21— 3 3

基金 项 目 : 川 省教 育厅 2 1 年 人 文社 科 重 点 项 目“ 四 01 明代 文 学 与 茶 文化 研 究 ” 1S 1 )  (1A10 。

所 谓士 大夫 . 是指 实现 了“ 而优则 仕 ” 学 的抱 负 而 

情 怀 的欢宴 场合 . 们更倾 心 的仍是 志 向抱负 和经 济  他 学问. 而非 饮食本 身 的美 学审 视 。 白的 “ 羊宰 牛且  李 烹 为乐 。 会须 一饮 三百杯 ” 杜甫 的“ 肉如山又 一 时 。 , 酒 初 

跻身 于社会 上层 的知识 分 子群体 。 坐而论 道 . 之 王  “ 谓

公 ; 而行 之 , 作 谓之士 大夫 。” 大夫 阶层是 有文 化修  士

养 、 闲和 有钱 的消 费群 体 。 们 中 的大 多数 人 衣食  有 他

无忧 , 且有精 力 、 时 间也有兴 趣研 究生 活 的艺术 , 而 有   包括 饮食 文化  从 文献所 记载 的情 况看 . 纵观 中 国古  代士 大夫 的饮 食生 活 .我们发 现从 春秋 时代 到唐代 .   他们 的饮 食生 活是单 调 而缺少 活力 的 : 元时 代部 分  宋 文 士在 注重 内修 的人生 追求影 响下 . 开始 了对 饮食 生  活 的关 注 : 了明代 中后 期 至 清前 期 , 大 夫 的饮 食  到 士 生 活则 焕然一 新 . 中华 民族 的饮食 文化也 因此 有 了深  刻 的思 想底 蕴 。 明代 中

后期 , 文人 士 大夫 “ 质上 的享  物 乐 倾 向 与精 神层 面 上 的文 雅 色彩 ” 式 形成 . 正 其影 响  力 辐射 到社 会各 阶层 . 推动 了 中华 饮食 文明 的发展 。  

筵哀 丝动豪 竹 ” .应 当说他们 的饮 食生 活仍然 是 比较 

粗糙 的 . 感 的豪 放远 在膳食 的精 细之 上 。虽然 中唐  情 以后 士人们 开 始 向往 悠适 的生活 . 但大 多数 士大 夫依 

然希 冀建 功立业 . 可能 以更 多 的志趣 关照 日常 生 活  不

艺术 。  

宋代 士大 夫 的生 活态 度发 生 了明显变化 自宋 以  后. 整个 士大 夫群体 已经没 有 了唐代 士大夫 意气 风 发  的外 向精 神 和放逸不 拘 的思想气 魄 . 们在 人生 追 求  他 上 由注 重外 部事功转 向注重 内心修养  宋代文 人不 再 

像 唐代 及其 以前 的文人那 样渴 望成 就功业 . 而是 养 成  了与俗俯 仰 的生活 态度 和趋 向 内敛 的人生 理想 . 们  他

关 注 的是 自己 内心世 界 的协调 . 往往将 精 力专 注 于生 

传 统 文 士 轻 视 食 事 的 生 活 态 度 

活 的枝 节 . 以此寄 托其用 舍行 藏 的政 治 态度 和旷 荡超 

脱 的人 生理 想 . 饮食 生 活也开 始为 士大 夫所关 注 。在 

《 论语 》 中有 许 多孔子关 于饮 食 的言论 。 子论饮  孔 食 注 重 饮食 的礼 节 和礼 仪 。 所谓 “ 有 二不 厌 、 三适 度 、   十不 食 ” 孔子 对士 阶层 的定位 是 “ 道不 谋食 ” “   谋 . 士  志 于道 , 而耻恶 衣恶食 者 , 未足 与论也 ” 程 树德 《 ( 论语  集释 》 。因此 . 国的士 大夫 多注重 学识 , ) 中 以至 “ 首  皓 穷经 ” “ 。 学而 优则仕 ” 他们 为 国 、 民 、 是 为 为家 、 为个 人  理想 的基 本追 求 。 他们关 注 国家大 事 和个 人 的修身 操  守. 文化 传统 和时论 导 向不允许 他们 在个人 生 活领 域 

宋 代 . 人们 将 饮食 烹 调直 接 作 为审 美 对象 . 之 具  文 使 有 了独立 的审美 价值 。 豚 鱼 ” “ “ 、腊酒 ” 腊 笋” “ “ 、野鸡 ”   等均 已人诗  苏 轼 自诩为 “ 老饕 ” 一生 有五 十余 首饮  . 食诗 歌存世 …  

二 、 明文 士 对 食 的 价值 新 发 现  晚

明代 中叶 至清代 前期 .文人 士大夫 从群 体 心态 、   生活 境遇 、 价值 观念 等方 面都发 生 了巨大 的变化 。他 

和 物欲 层 面 给予 过 多关 照 .否 则 便会 被 认 为德 行 有 

亏 . 到舆论 时议 的批评 。 们对 饮食 的要求 是 “ 无  受 他 食 求饱 ” 简食 薄食 。 君 子远庖 厨 ” 为文 士 阶层 的定 型  . “ 成 心态 . 言个人 食 事则成 了社会 的主导意 识 。 耻   士

大夫 阶层 这种不 大关 注个人 饮食 的生 活 习性 .   大致 一 直延续 到 唐代 。即便 是在可 以脱 略形 骸 、 纵  放

们 对 统治 集 团 日益疏 远 .并 形 成一 种 社 会性 心 态 趋 

势。 既往 热衷 于政治仕 途 之心逐 渐转 向实 际人生 。明 

代 中期 以降 . 会 经 济结 构 出现 重 大 变化 . 市 与 集  社 城

镇 空 前繁 荣 .市 民阶层 成 为一 支 新兴 活 跃 的社 会 力  量. 传统 政治 构建 的上层 建筑遭 遇商 品经 济发 展 的空 

1 24 — 

前 挑 战  文 人士 大夫 们 的义利 观和 理欲 观发 生 巨变 ,   强调“ 治生爱 世 ” 重 视丰 富多彩 的物质 欲求 。文 士人  . 格 精神 消解 . 社会 责 任退 化 . 俗人 俗 。 统 文士 所肩  趋 传 负 的“ 论 道 德 、 明治 术 、 起 教 化 ”2 社会 责任  讲 修 兴 [的 ] 相 对退 化  大多 数 士人 除却关 乎 自身利 益外 。 乏对  缺 社 会 与政 治 的关 注 意识 . “ 在 道德 ” 文 章 ” 清 言 ” 诗  “ “ “

画 ” 家 事 ” 时 事 ” 公 府 事 ”3 “ “ “   l六项 生 活 内容 中 . 乎  l 关

笺. 饮馔 服食 笺 》 觞政 》 等为代 表 的众 多饮食 文 化论  《 著 问世 ( 表见 1 。 关著 述 , )有 不仅在 数 量和 内容 上 , 而 

且在 思 想和理 论 深度 上都 明显超 过 了前人 . 国饮食  中 审美 思 想 因此 趋 向丰 富和 系统 。 们凭 着 自己的文化  他

修养 和 细腻 的审 美感 觉 . 使厨 人 烹饪 的肴馔 更 加精  促 致 . 够 更 大 限度 地满 足 人们 在 视 觉 、 觉 、 能 嗅 味觉 、 触  觉 上 的要求 。 们是 精通 饮食 、 饪之 道 的美 食 家 , 他 烹 与  历代 厨 师共 同创 造着 饮食 文化  们是 厨 师作 品 的鉴  他 定者 、 判者 。 评 是烹 调 进 步 的推 动 者 和 烹调 经 验 的 总 

结 者 

表 1 晚 明 文 士 的 主 要 饮食 著作   

社 会 与政治 的被 排在 了最 后  他们 享受 和歌 颂 世俗 生 

活  肇涮 曾深 刻 指 出士绅 们 的追 求 基本上 都 是物 质  谢

的享 受 。 宫室 之美 , “ 妻妾 之 奉 , 口厌 粱 肉 , 薄纨 绮 , 身   通 晓歌 舞 之场 。 半昼 床第 之上 ” “ 。 而修 身行 己 。 学 齐  好

家之 事 . 切付 之 醉梦 中”  儒 家经 典之 “ ” 一 Ⅲ 道 已经 被 

部 分 文 士 抛 弃 

袁宏 道所倡 导 的 “ 乐 ” 即“ 真 . 目极 世 间之 色 . 极  耳

世 间之 声 。 身极世 间之鲜 。 口极 世 间之 谭 ” 。 名士 张  l 5 岱对 自己“ 好美 食 ” 嗜好大 肆宣扬  之 他们 把追 求美 味  看做 人 生 快乐 . 冲破 理 学 的樊 篱 . 烈 抨 击 传统 的说  猛

教 . 扬 快 乐 人 生  宣

文 士关心 自然 物欲 人 生 、 讲究 饮食 艺术 的风气 高 

涨  一些 士 大夫把 饮食 生 活搞得 十分 艺术 化 . 过 了  超 以往 的任何 年代 , 形成 了独 特 的士大 夫饮食 文 化 。他 

们 在饮 食 生 活 中注 重 饮馔 的精 致 典雅 .讲 究 饮馔 的  “ 味外之 味 ” 追求 将繁 琐平 淡 的烹饪 活动 幻化 为 充满  .

艺 术感 的审美 活 动 . 崇 “ 以 养生 ” 推 食 的饮 食 观 念 , 追 

求淡 味 与鲜 味 , 导素 食 。 倡 以此 来 呵护 生命 , 达到 长寿  的的 目的  他 们 充 分认 识 到 了饮食 对 人 生 命 的重 要  性 。何 良俊认 为 :修 生之 士 . 可 以不美 其饮 食 … …  “ 不 安 身之 本 . 资 于食 。 知食 宜 . 足 以存在 ” ] 必 不 不 [阐述  6 了饮 食 与人 身体 的关 系 . 养生 角度 重视 对饮 食 的追  从 求。   口味清淡 是 道家 养生 的主 张 . 在 明代也 是 士大  这

夫 的饮 食时 尚 。“ 五 味主淡 , 则味 真 。 以真 味尝  夫 淡 试 之, 如五 谷 , 如菽 麦 , 瓜果 , 皆淡 , 如 味 此可 见天 地 养人  之 本意 , 至味 皆在 淡 中 。”  他们 认 为 . 清淡 的 口味对 

晚 明文 士 的著述 对前 人饮食 文 本做 了总 结 . 出 如  

人来 说 才是 “ 味” 蔬 菜素净 。 真 。 肉食浓 酽 。 濂 、 高 龙遵  叙 等人 都 是 主张 清 淡饮 食 的 . “ 或 汤水 蔬 菜 居 前 ” 或  . “ 肉食 而首 蔬菜 ” 佛家戒 杀 生 , 家倡 素净 . 家 的  后 。 道 儒 修 身也从 不 同角度 推崇 蔬食 

现 了两 部 综合 性 的 饮食 著 作 : 宋 氏养 生 部 》 《 生  《 和 遵

八笺 》 《 氏养 生部 》 。宋 可谓 是食 品制 作 大全 , 萃 南北  荟 风味, 内容 丰富 , 记述详 细 , 有较 高 的史料 价值 。全 书 

分六 卷 . 开创 了以原 料 分类 编纂 食 谱 的先 河 . 一 卷  第

系 茶 、 、 、 四类 ; 二 卷 为 面 食 、 食 、 花 、   酒 酱 醋 第 粉 蓼 白 糖、 蜜坚 、 醣剂 、 水七 类 : 三卷 是 兽属 和禽 属 : 四  汤 第 第

三 、 明 士大 夫 关 于 饮 食 的 著 述  晚

文人 士 大夫们 对 于饮食 的关 注是 渐循 渐 进 的  袁 

枚认 为 :学 问之道 , 知而后 行 . “ 先 饮食 亦然 _ 8 _  晚明 时 

卷 为鳞属 和虫 属 ; 第五 卷为 菜果 和羹 ; 第六 卷 为杂 造 、  

食药 、 藏和 宜禁 制 。全书 收 录一千 多则 菜点 的制 法  收 和食 品D -贮 存 方法 。 遵 生八 笺》 的《 rr y- 《 中 饮馔 服食 笺》   包 括 茶 泉 类 、 品类 、 水 类 、 糜 类 、 面类 、 鲜  汤 熟 粥 粉 脯

类 、 蔬类 、 家 野

蔬 类 、 造类 、 酿 甜食 类 、 法制 药 品类 、 神 

期 , 人 士大 夫们 直 接 介 入 了烹 饪 领域 . 人 的智 慧  文 厨 与 劳动 的结 晶大 多通过 他们 的记 述 而流传 后 世  在这 

时期 , 出现 了宋 诩 、 高濂 、 宏 道 、 袁 张岱 等 为 代 表 的  大批美 食 家 、 食理论 家 , 《 氏养生 部》 遵 生八  饮 有 宋 《

秘服 食 方类及 治食 有方 论 , 1 共 2类 2 3方 。《 氏养  5 宋

1 5 —  2

生部 》 的作 者 宋诩 , 自幼 遍 尝 南北 美 味 , 通 烹饪 . 精 因 

此该 书着 重 于种类 繁多 的菜 点制 作工 艺 的记述 。《 饮 

化 的发 展 , 主要是在 上 流社会 饮食层 不 断再 创造 的过  程 中实 现的 晚明文士 创作 的食 书 、 食谱 . 完整 记 录和  梳 理 了明代 中后期 乃至 以前 的饮食 文化成 果  多士  许 大 夫不仅 精 于品尝 和烹 饪 . 善 于总结烹 调 的理 论 和  更

馔 服食 笺 》 者 高濂 , 端 志 道人 , 作 号 浙江 钱 塘 人 , 曾在  主 管朝 祭 礼仪 的 鸿胪 寺 任 官 员 , 深受 儒 、 道思 想 的 影 

响, 毕生致力于清修养生 、 延年却病的学说  该书的特 

点 在于 以科学 的眼光 总结前 人经 验 . 提倡 饮食 的合 理 

技艺。 他们 创作 的食 书 , 关于 珍馐佳肴 的 。 于 地方  有 关

风 味 的 , 于居家饮 膳 的 , 有关 于养生 之道 的  是  关 也 正

化 , 调遵 守 合 理 的饮 食 禁忌 . 时融 合 道 家养 生 学  强 同

说. 提倡 淡薄 为 尚 

由于 明代 中后期 的百年 积淀 . 中国古典 烹饪饮 食学 理  论 体 系才得 以厚积 薄发 , 在清 代前期 基本 形成 

明代 中叶 以后 的社 会发展 状态 和物 质享乐 风 潮 .  

明代 中晚 期 , 士 们 积极 参 与 茶事 . 文 编撰 茶 书 蔚 

然 成风 , 各种 见解 异彩 纷呈 。 不完 全统计 . 在 已知  据 现 的明代 茶书达 5 0多部 .相 当于 从唐 至清 时期 茶书 的 

改 变 了文士 对待饮 膳技 艺 的观念 . 们 开始 以非 常积  他

极 的态度 去 面对 。饮食 的 目的不仅 是止饥 解渴 . 不  也

只为 了养生保 健 , 可 以基 于审美 的 、 还 艺术 的需 要 。 正 

半 . 中大 部 分是 在 明万 历 以后 问世 ( 其 因篇 幅原 因 

表 1 列 6部 ) 陆树 声 与终南 山僧 明亮 同试 天池茶 . 仅 。   撰 写 《 寮记 》 讲述 烹 茶方 法 和 饮 茶 的人 品 、 侣 及  茶 , 伴

兴 致 , 映 高人 隐 士 的生 活 情趣 。张 源撰 《 录》 仅  反 茶 , 10 5 0字 . 却是 长期 钻研 的心 得体会 。 “ 于 山谷 间 。 他 隐   无所事事 , 日习诵 诸子 百 家 言 。每

博览 之暇 . 泉 煮  汲 茗 , 自愉快 , 间寒暑 , 三 十年 , 精殚 思 , 以 无 历 疲 不究 茶  之 指 归不 已” 许次 纾对 茶理最 精 . 。 他总结 积 累 的经 验 

是 士大 夫们 这种高 层次 的审美 要求 . 才使 得 中 国饮 食 

之 花 在远 远高 于果腹 线 之 上 的层 面 开放 得 那样 绚 丽  多彩 。随着 民族 尤 其是 上 层 社会 饮 食 生活 的不 断 丰 

富, 中国古代 饮食 审美 思想也 逐渐 趋 向丰富深 化 和 系 

统 完善 。  

参 考文 献 :  

[】 莉 . 论 宋代 g- 食 诗 [ . 川 烹饪 ,9 6 1 . 1杜 试 J ̄ t J四 ] 19 ( )   [] 廷 玉 , . 史 : 二八 二 [ . 书局 ,9 4 7 2 . 2张 等 明 卷 M】中华 1 7 :3 6  

[】 宗羲 . 文 海 : 四三 七 【 . 华 书局 ,9 7 3黄 明 卷 M】 中 18 .  

撰写《 疏》论述产茶品第和采制 、 茶 , 收贮 、 点 等 方  烹

法 . 有心 得 。 颇  

[ 谢肇蒯. 杂俎 : 十三[ . 4 】 五 卷 M】中华 书局 ,9 9 35 15 :9 .   [】 宏 道 集 笺 校 : 五 [ . 海 古籍 出版 社 ,9 12 5 5袁 卷 M】 上 18 :0 .   [】陈继 儒 . 生肤 语[ . 海 古籍 出版 社 ,9 0 3 . 6 养 M】 上 19 :4  

四 、 明 饮 食 著 述 对 饮 食 文 化 的 推 动  晚

晚 明时期 以 “ 客 ” 食 名世 的人 物 以及 许 多饮 食 理  论家 , 大都 来 自文人 士大 夫 阶层 。文士 阶层 特有 的经 

[】 良俊 . 友 斋 丛说 : 三 十 二【 . 7何 四 卷 M] 中华 书局 ,9 9 2 0 15 :9 .   [ 袁 枚 全 集 : 5 ̄t . 英志 , 校. 苏古 籍 出版 社 ,9 35 8 】 第 r 王 - M] 点 江 19 :.   [] 自振 , 9朱 沈冬 梅 , 勤. 增 中国 古代 茶 书集 成 [ . 海 文化 出版  M】 上

社 . 0 0  2 1i

济 、 治 和文 化上 的优势 , 赋予 他 们优 越 的饮食 生  政 既

活 , 赋 予 了他 们特 殊 的文化 创造 力量 。 中国饮食 文  也

( 上接 第 1 7页 )   1  

分 重要 的 .有助 于我们 建立起 文 字发展 的时空 观 . 对 

于阅读 、 整理 古 书和古 汉语教 学也 大有 裨益 。  

参 考文 献 :  

在通 行 本 的 上古 典 籍 中 的 “ ” . 后 人 校 勘 时 所  早 字 乃 改 。汉 以前未 造 出“ ” 。 当时用 “ ” 早 字 对 蚤 表示 时 间靠 

前 的意义 . 就不 能说 是 “ 通 “ ” 。 蚤” 早 了 准确地 说 , 该  应

是这 里 的“ ” 当于后世 的“ ” 蚤 相 早   在古 汉语 教学 中 . 学生指 出某 文某 句 中的假 借  让

[] 又 辛 . 假 概 说[ . 1刘

通 M】 成都 : 蜀 书社 ,9 8 8 . 巴 18 :0   [] 又 辛 . 假 借 [ 】 罗堂 培 纪 念 论 文 集. 京 : 务 印 书 馆 , 2刘 论 M/ / 北 商  

18 9. 9 4: 6 

字 . 际上指 的却是 本有 其字 的通 假字 。曹 先擢 先生  实

说 :如果 只研 究通 假义 。 “ 就可 以不 管 ‘ 无其 字 ’ 本 的假 

【】 3 蒋绍 愚 . 汉 语 词 汇 纲要 【 . 京 : 古 M】 北 商务 印 书馆 ,0 7 12 2 0 :9 .   [】 慎 . 文解 - [ . 京 : 4许 说 T M] - 北 中华 书 局 ,9 3 16 .   [】 引之  义述 闻[ . 京 : 苏 古 籍 出版社 ,0 0 5王 经 M] 南 江 20 .   [] 6 阮元 . 十三 经注 疏 [ . 京 : M】 北 中华 书 局 ,0 9 2 0.   【】 兆麟 . 明训 诂 学 [ . 江教 育 出版 社 ,9 4 7白 简 M】 浙 18 .  

[】 又 辛. 汉 字 演 变 的 历 史 看 文 字 改 革 [ . 国语 文 ,9 7 8刘 从 J中 】 15  

( . 5)  

借 , 少 了一 个层 次 , 减 问题 简单 多 了。 ”m清人 用 《 [] 说  文》 讲本 字讲 造字 的假借 , 说 “ ” “ ” 如 朋 是 佣 的借 字 , 是 

“ 增 纠葛 , 徒 于解决 古 书 中的字义 障碍无 甚裨 益 。”1 [] 1   总之 , 于“ 对 假借 ” “ 假 ” 无 论是 从 文字 理论  和 通 .

上讲 . 是从语 言实践层 面看 , 有加 以 区别 的必 要 。 还 都  

厘 清这 两个概 念 . 对于研 究汉 语文 字 的发展 历史 是 十 

[] 9 王力. 古代 汉语[ . M】 北京 : 中华书局 ,9 9 19 .  

[O 1】啻先擢 . 通假 字释 例 [ . 州 : 南人 民 出版 社 ,9 5 13 M] 郑 河 18 :8 .   【1 张 双棣 . 借 [] 书研 究 ,9 0 1  1】 论假 J. 辞 18 ( ) ’  

1 6 —  2

重 庆科技 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1年 1   0 第1期 2

Ju lo  hnqn  n esyo c nead Tcnl ySc lSi csE io ) N .12 1  oma fC ogi U i rt f Si c n  eho g (oi  e e  dtn  o1 0 2   g v i  e o ac n i    

晚 明士 

的 饮 食 姗念 与 饮 食著 述 

刘 军 丽 

摘要 : 明代 中后 期 , 于社 会 经 济 结 构 出现 重大 变化 , 大夫 强调 “ 生 爱世 ” 关心 自然 物欲 人 生 、 究饮 食 艺术 。 出现  由 士 治 。 讲

了 宋诩 、 高濂 、 宏道 、 袁 张岱 等 为代 表 的 一 大批 美食 家 、 食 理 论 家 , 《 氏养 生部 》 饮 馔服 食 笺》 觞 政 》 为 代 表 的 众  饮 有 宋 《 《 等

多饮 食 文 化 论 著 问世 。 中 国饮食 审 美 思 想 因此 趋 向 丰 富和 系统  关键 词 : 食 文化 ; 饮 明朝 ; 大 夫 ; 食 观念 ; 食 著作  士 饮 饮 中 图分 类 号 : S 7 . T 9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6 3 1 9 ( 0 2 1 — 1 4 0   17 — 99 2 1 )1 0 2 — 3

作 者 简 介 : 军 丽( 9 8 ) 女 , 川 内江人 , 士 , 川 烹 饪 高 等 专科 学 校 ( 刘 17 一 , 四 硕 四 四川 成 都 6 0 0 ) 师。 1 10 讲   收 稿 日期 :0 2 0 —1  21— 3 3

基金 项 目 : 川 省教 育厅 2 1 年 人 文社 科 重 点 项 目“ 四 01 明代 文 学 与 茶 文化 研 究 ” 1S 1 )  (1A10 。

所 谓士 大夫 . 是指 实现 了“ 而优则 仕 ” 学 的抱 负 而 

情 怀 的欢宴 场合 . 们更倾 心 的仍是 志 向抱负 和经 济  他 学问. 而非 饮食本 身 的美 学审 视 。 白的 “ 羊宰 牛且  李 烹 为乐 。 会须 一饮 三百杯 ” 杜甫 的“ 肉如山又 一 时 。 , 酒 初 

跻身 于社会 上层 的知识 分 子群体 。 坐而论 道 . 之 王  “ 谓

公 ; 而行 之 , 作 谓之士 大夫 。” 大夫 阶层是 有文 化修  士

养 、 闲和 有钱 的消 费群 体 。 们 中 的大 多数 人 衣食  有 他

无忧 , 且有精 力 、 时 间也有兴 趣研 究生 活 的艺术 , 而 有   包括 饮食 文化  从 文献所 记载 的情 况看 . 纵观 中 国古  代士 大夫 的饮 食生 活 .我们发 现从 春秋 时代 到唐代 .   他们 的饮 食生 活是单 调 而缺少 活力 的 : 元时 代部 分  宋 文 士在 注重 内修 的人生 追求影 响下 . 开始 了对 饮食 生  活 的关 注 : 了明代 中后 期 至 清前 期 , 大 夫 的饮 食  到 士 生 活则 焕然一 新 . 中华 民族 的饮食 文化也 因此 有 了深  刻 的思 想底 蕴 。 明代 中

后期 , 文人 士 大夫 “ 质上 的享  物 乐 倾 向 与精 神层 面 上 的文 雅 色彩 ” 式 形成 . 正 其影 响  力 辐射 到社 会各 阶层 . 推动 了 中华 饮食 文明 的发展 。  

筵哀 丝动豪 竹 ” .应 当说他们 的饮 食生 活仍然 是 比较 

粗糙 的 . 感 的豪 放远 在膳食 的精 细之 上 。虽然 中唐  情 以后 士人们 开 始 向往 悠适 的生活 . 但大 多数 士大 夫依 

然希 冀建 功立业 . 可能 以更 多 的志趣 关照 日常 生 活  不

艺术 。  

宋代 士大 夫 的生 活态 度发 生 了明显变化 自宋 以  后. 整个 士大 夫群体 已经没 有 了唐代 士大夫 意气 风 发  的外 向精 神 和放逸不 拘 的思想气 魄 . 们在 人生 追 求  他 上 由注 重外 部事功转 向注重 内心修养  宋代文 人不 再 

像 唐代 及其 以前 的文人那 样渴 望成 就功业 . 而是 养 成  了与俗俯 仰 的生活 态度 和趋 向 内敛 的人生 理想 . 们  他

关 注 的是 自己 内心世 界 的协调 . 往往将 精 力专 注 于生 

传 统 文 士 轻 视 食 事 的 生 活 态 度 

活 的枝 节 . 以此寄 托其用 舍行 藏 的政 治 态度 和旷 荡超 

脱 的人 生理 想 . 饮食 生 活也开 始为 士大 夫所关 注 。在 

《 论语 》 中有 许 多孔子关 于饮 食 的言论 。 子论饮  孔 食 注 重 饮食 的礼 节 和礼 仪 。 所谓 “ 有 二不 厌 、 三适 度 、   十不 食 ” 孔子 对士 阶层 的定位 是 “ 道不 谋食 ” “   谋 . 士  志 于道 , 而耻恶 衣恶食 者 , 未足 与论也 ” 程 树德 《 ( 论语  集释 》 。因此 . 国的士 大夫 多注重 学识 , ) 中 以至 “ 首  皓 穷经 ” “ 。 学而 优则仕 ” 他们 为 国 、 民 、 是 为 为家 、 为个 人  理想 的基 本追 求 。 他们关 注 国家大 事 和个 人 的修身 操  守. 文化 传统 和时论 导 向不允许 他们 在个人 生 活领 域 

宋 代 . 人们 将 饮食 烹 调直 接 作 为审 美 对象 . 之 具  文 使 有 了独立 的审美 价值 。 豚 鱼 ” “ “ 、腊酒 ” 腊 笋” “ “ 、野鸡 ”   等均 已人诗  苏 轼 自诩为 “ 老饕 ” 一生 有五 十余 首饮  . 食诗 歌存世 …  

二 、 明文 士 对 食 的 价值 新 发 现  晚

明代 中叶 至清代 前期 .文人 士大夫 从群 体 心态 、   生活 境遇 、 价值 观念 等方 面都发 生 了巨大 的变化 。他 

和 物欲 层 面 给予 过 多关 照 .否 则 便会 被 认 为德 行 有 

亏 . 到舆论 时议 的批评 。 们对 饮食 的要求 是 “ 无  受 他 食 求饱 ” 简食 薄食 。 君 子远庖 厨 ” 为文 士 阶层 的定 型  . “ 成 心态 . 言个人 食 事则成 了社会 的主导意 识 。 耻   士

大夫 阶层 这种不 大关 注个人 饮食 的生 活 习性 .   大致 一 直延续 到 唐代 。即便 是在可 以脱 略形 骸 、 纵  放

们 对 统治 集 团 日益疏 远 .并 形 成一 种 社 会性 心 态 趋 

势。 既往 热衷 于政治仕 途 之心逐 渐转 向实 际人生 。明 

代 中期 以降 . 会 经 济结 构 出现 重 大 变化 . 市 与 集  社 城

镇 空 前繁 荣 .市 民阶层 成 为一 支 新兴 活 跃 的社 会 力  量. 传统 政治 构建 的上层 建筑遭 遇商 品经 济发 展 的空 

1 24 — 

前 挑 战  文 人士 大夫 们 的义利 观和 理欲 观发 生 巨变 ,   强调“ 治生爱 世 ” 重 视丰 富多彩 的物质 欲求 。文 士人  . 格 精神 消解 . 社会 责 任退 化 . 俗人 俗 。 统 文士 所肩  趋 传 负 的“ 论 道 德 、 明治 术 、 起 教 化 ”2 社会 责任  讲 修 兴 [的 ] 相 对退 化  大多 数 士人 除却关 乎 自身利 益外 。 乏对  缺 社 会 与政 治 的关 注 意识 . “ 在 道德 ” 文 章 ” 清 言 ” 诗  “ “ “

画 ” 家 事 ” 时 事 ” 公 府 事 ”3 “ “ “   l六项 生 活 内容 中 . 乎  l 关

笺. 饮馔 服食 笺 》 觞政 》 等为代 表 的众 多饮食 文 化论  《 著 问世 ( 表见 1 。 关著 述 , )有 不仅在 数 量和 内容 上 , 而 

且在 思 想和理 论 深度 上都 明显超 过 了前人 . 国饮食  中 审美 思 想 因此 趋 向丰 富和 系统 。 们凭 着 自己的文化  他

修养 和 细腻 的审 美感 觉 . 使厨 人 烹饪 的肴馔 更 加精  促 致 . 够 更 大 限度 地满 足 人们 在 视 觉 、 觉 、 能 嗅 味觉 、 触  觉 上 的要求 。 们是 精通 饮食 、 饪之 道 的美 食 家 , 他 烹 与  历代 厨 师共 同创 造着 饮食 文化  们是 厨 师作 品 的鉴  他 定者 、 判者 。 评 是烹 调 进 步 的推 动 者 和 烹调 经 验 的 总 

结 者 

表 1 晚 明 文 士 的 主 要 饮食 著作   

社 会 与政治 的被 排在 了最 后  他们 享受 和歌 颂 世俗 生 

活  肇涮 曾深 刻 指 出士绅 们 的追 求 基本上 都 是物 质  谢

的享 受 。 宫室 之美 , “ 妻妾 之 奉 , 口厌 粱 肉 , 薄纨 绮 , 身   通 晓歌 舞 之场 。 半昼 床第 之上 ” “ 。 而修 身行 己 。 学 齐  好

家之 事 . 切付 之 醉梦 中”  儒 家经 典之 “ ” 一 Ⅲ 道 已经 被 

部 分 文 士 抛 弃 

袁宏 道所倡 导 的 “ 乐 ” 即“ 真 . 目极 世 间之 色 . 极  耳

世 间之 声 。 身极世 间之鲜 。 口极 世 间之 谭 ” 。 名士 张  l 5 岱对 自己“ 好美 食 ” 嗜好大 肆宣扬  之 他们 把追 求美 味  看做 人 生 快乐 . 冲破 理 学 的樊 篱 . 烈 抨 击 传统 的说  猛

教 . 扬 快 乐 人 生  宣

文 士关心 自然 物欲 人 生 、 讲究 饮食 艺术 的风气 高 

涨  一些 士 大夫把 饮食 生 活搞得 十分 艺术 化 . 过 了  超 以往 的任何 年代 , 形成 了独 特 的士大 夫饮食 文 化 。他 

们 在饮 食 生 活 中注 重 饮馔 的精 致 典雅 .讲 究 饮馔 的  “ 味外之 味 ” 追求 将繁 琐平 淡 的烹饪 活动 幻化 为 充满  .

艺 术感 的审美 活 动 . 崇 “ 以 养生 ” 推 食 的饮 食 观 念 , 追 

求淡 味 与鲜 味 , 导素 食 。 倡 以此 来 呵护 生命 , 达到 长寿  的的 目的  他 们 充 分认 识 到 了饮食 对 人 生 命 的重 要  性 。何 良俊认 为 :修 生之 士 . 可 以不美 其饮 食 … …  “ 不 安 身之 本 . 资 于食 。 知食 宜 . 足 以存在 ” ] 必 不 不 [阐述  6 了饮 食 与人 身体 的关 系 . 养生 角度 重视 对饮 食 的追  从 求。   口味清淡 是 道家 养生 的主 张 . 在 明代也 是 士大  这

夫 的饮 食时 尚 。“ 五 味主淡 , 则味 真 。 以真 味尝  夫 淡 试 之, 如五 谷 , 如菽 麦 , 瓜果 , 皆淡 , 如 味 此可 见天 地 养人  之 本意 , 至味 皆在 淡 中 。”  他们 认 为 . 清淡 的 口味对 

晚 明文 士 的著述 对前 人饮食 文 本做 了总 结 . 出 如  

人来 说 才是 “ 味” 蔬 菜素净 。 真 。 肉食浓 酽 。 濂 、 高 龙遵  叙 等人 都 是 主张 清 淡饮 食 的 . “ 或 汤水 蔬 菜 居 前 ” 或  . “ 肉食 而首 蔬菜 ” 佛家戒 杀 生 , 家倡 素净 . 家 的  后 。 道 儒 修 身也从 不 同角度 推崇 蔬食 

现 了两 部 综合 性 的 饮食 著 作 : 宋 氏养 生 部 》 《 生  《 和 遵

八笺 》 《 氏养 生部 》 。宋 可谓 是食 品制 作 大全 , 萃 南北  荟 风味, 内容 丰富 , 记述详 细 , 有较 高 的史料 价值 。全 书 

分六 卷 . 开创 了以原 料 分类 编纂 食 谱 的先 河 . 一 卷  第

系 茶 、 、 、 四类 ; 二 卷 为 面 食 、 食 、 花 、   酒 酱 醋 第 粉 蓼 白 糖、 蜜坚 、 醣剂 、 水七 类 : 三卷 是 兽属 和禽 属 : 四  汤 第 第

三 、 明 士大 夫 关 于 饮 食 的 著 述  晚

文人 士 大夫们 对 于饮食 的关 注是 渐循 渐 进 的  袁 

枚认 为 :学 问之道 , 知而后 行 . “ 先 饮食 亦然 _ 8 _  晚明 时 

卷 为鳞属 和虫 属 ; 第五 卷为 菜果 和羹 ; 第六 卷 为杂 造 、  

食药 、 藏和 宜禁 制 。全书 收 录一千 多则 菜点 的制 法  收 和食 品D -贮 存 方法 。 遵 生八 笺》 的《 rr y- 《 中 饮馔 服食 笺》   包 括 茶 泉 类 、 品类 、 水 类 、 糜 类 、 面类 、 鲜  汤 熟 粥 粉 脯

类 、 蔬类 、 家 野

蔬 类 、 造类 、 酿 甜食 类 、 法制 药 品类 、 神 

期 , 人 士大 夫们 直 接 介 入 了烹 饪 领域 . 人 的智 慧  文 厨 与 劳动 的结 晶大 多通过 他们 的记 述 而流传 后 世  在这 

时期 , 出现 了宋 诩 、 高濂 、 宏 道 、 袁 张岱 等 为 代 表 的  大批美 食 家 、 食理论 家 , 《 氏养生 部》 遵 生八  饮 有 宋 《

秘服 食 方类及 治食 有方 论 , 1 共 2类 2 3方 。《 氏养  5 宋

1 5 —  2

生部 》 的作 者 宋诩 , 自幼 遍 尝 南北 美 味 , 通 烹饪 . 精 因 

此该 书着 重 于种类 繁多 的菜 点制 作工 艺 的记述 。《 饮 

化 的发 展 , 主要是在 上 流社会 饮食层 不 断再 创造 的过  程 中实 现的 晚明文士 创作 的食 书 、 食谱 . 完整 记 录和  梳 理 了明代 中后期 乃至 以前 的饮食 文化成 果  多士  许 大 夫不仅 精 于品尝 和烹 饪 . 善 于总结烹 调 的理 论 和  更

馔 服食 笺 》 者 高濂 , 端 志 道人 , 作 号 浙江 钱 塘 人 , 曾在  主 管朝 祭 礼仪 的 鸿胪 寺 任 官 员 , 深受 儒 、 道思 想 的 影 

响, 毕生致力于清修养生 、 延年却病的学说  该书的特 

点 在于 以科学 的眼光 总结前 人经 验 . 提倡 饮食 的合 理 

技艺。 他们 创作 的食 书 , 关于 珍馐佳肴 的 。 于 地方  有 关

风 味 的 , 于居家饮 膳 的 , 有关 于养生 之道 的  是  关 也 正

化 , 调遵 守 合 理 的饮 食 禁忌 . 时融 合 道 家养 生 学  强 同

说. 提倡 淡薄 为 尚 

由于 明代 中后期 的百年 积淀 . 中国古典 烹饪饮 食学 理  论 体 系才得 以厚积 薄发 , 在清 代前期 基本 形成 

明代 中叶 以后 的社 会发展 状态 和物 质享乐 风 潮 .  

明代 中晚 期 , 士 们 积极 参 与 茶事 . 文 编撰 茶 书 蔚 

然 成风 , 各种 见解 异彩 纷呈 。 不完 全统计 . 在 已知  据 现 的明代 茶书达 5 0多部 .相 当于 从唐 至清 时期 茶书 的 

改 变 了文士 对待饮 膳技 艺 的观念 . 们 开始 以非 常积  他

极 的态度 去 面对 。饮食 的 目的不仅 是止饥 解渴 . 不  也

只为 了养生保 健 , 可 以基 于审美 的 、 还 艺术 的需 要 。 正 

半 . 中大 部 分是 在 明万 历 以后 问世 ( 其 因篇 幅原 因 

表 1 列 6部 ) 陆树 声 与终南 山僧 明亮 同试 天池茶 . 仅 。   撰 写 《 寮记 》 讲述 烹 茶方 法 和 饮 茶 的人 品 、 侣 及  茶 , 伴

兴 致 , 映 高人 隐 士 的生 活 情趣 。张 源撰 《 录》 仅  反 茶 , 10 5 0字 . 却是 长期 钻研 的心 得体会 。 “ 于 山谷 间 。 他 隐   无所事事 , 日习诵 诸子 百 家 言 。每

博览 之暇 . 泉 煮  汲 茗 , 自愉快 , 间寒暑 , 三 十年 , 精殚 思 , 以 无 历 疲 不究 茶  之 指 归不 已” 许次 纾对 茶理最 精 . 。 他总结 积 累 的经 验 

是 士大 夫们 这种高 层次 的审美 要求 . 才使 得 中 国饮 食 

之 花 在远 远高 于果腹 线 之 上 的层 面 开放 得 那样 绚 丽  多彩 。随着 民族 尤 其是 上 层 社会 饮 食 生活 的不 断 丰 

富, 中国古代 饮食 审美 思想也 逐渐 趋 向丰富深 化 和 系 

统 完善 。  

参 考文 献 :  

[】 莉 . 论 宋代 g- 食 诗 [ . 川 烹饪 ,9 6 1 . 1杜 试 J ̄ t J四 ] 19 ( )   [] 廷 玉 , . 史 : 二八 二 [ . 书局 ,9 4 7 2 . 2张 等 明 卷 M】中华 1 7 :3 6  

[】 宗羲 . 文 海 : 四三 七 【 . 华 书局 ,9 7 3黄 明 卷 M】 中 18 .  

撰写《 疏》论述产茶品第和采制 、 茶 , 收贮 、 点 等 方  烹

法 . 有心 得 。 颇  

[ 谢肇蒯. 杂俎 : 十三[ . 4 】 五 卷 M】中华 书局 ,9 9 35 15 :9 .   [】 宏 道 集 笺 校 : 五 [ . 海 古籍 出版 社 ,9 12 5 5袁 卷 M】 上 18 :0 .   [】陈继 儒 . 生肤 语[ . 海 古籍 出版 社 ,9 0 3 . 6 养 M】 上 19 :4  

四 、 明 饮 食 著 述 对 饮 食 文 化 的 推 动  晚

晚 明时期 以 “ 客 ” 食 名世 的人 物 以及 许 多饮 食 理  论家 , 大都 来 自文人 士大 夫 阶层 。文士 阶层 特有 的经 

[】 良俊 . 友 斋 丛说 : 三 十 二【 . 7何 四 卷 M] 中华 书局 ,9 9 2 0 15 :9 .   [ 袁 枚 全 集 : 5 ̄t . 英志 , 校. 苏古 籍 出版 社 ,9 35 8 】 第 r 王 - M] 点 江 19 :.   [] 自振 , 9朱 沈冬 梅 , 勤. 增 中国 古代 茶 书集 成 [ . 海 文化 出版  M】 上

社 . 0 0  2 1i

济 、 治 和文 化上 的优势 , 赋予 他 们优 越 的饮食 生  政 既

活 , 赋 予 了他 们特 殊 的文化 创造 力量 。 中国饮食 文  也

( 上接 第 1 7页 )   1  

分 重要 的 .有助 于我们 建立起 文 字发展 的时空 观 . 对 

于阅读 、 整理 古 书和古 汉语教 学也 大有 裨益 。  

参 考文 献 :  

在通 行 本 的 上古 典 籍 中 的 “ ” . 后 人 校 勘 时 所  早 字 乃 改 。汉 以前未 造 出“ ” 。 当时用 “ ” 早 字 对 蚤 表示 时 间靠 

前 的意义 . 就不 能说 是 “ 通 “ ” 。 蚤” 早 了 准确地 说 , 该  应

是这 里 的“ ” 当于后世 的“ ” 蚤 相 早   在古 汉语 教学 中 . 学生指 出某 文某 句 中的假 借  让

[] 又 辛 . 假 概 说[ . 1刘

通 M】 成都 : 蜀 书社 ,9 8 8 . 巴 18 :0   [] 又 辛 . 假 借 [ 】 罗堂 培 纪 念 论 文 集. 京 : 务 印 书 馆 , 2刘 论 M/ / 北 商  

18 9. 9 4: 6 

字 . 际上指 的却是 本有 其字 的通 假字 。曹 先擢 先生  实

说 :如果 只研 究通 假义 。 “ 就可 以不 管 ‘ 无其 字 ’ 本 的假 

【】 3 蒋绍 愚 . 汉 语 词 汇 纲要 【 . 京 : 古 M】 北 商务 印 书馆 ,0 7 12 2 0 :9 .   [】 慎 . 文解 - [ . 京 : 4许 说 T M] - 北 中华 书 局 ,9 3 16 .   [】 引之  义述 闻[ . 京 : 苏 古 籍 出版社 ,0 0 5王 经 M] 南 江 20 .   [] 6 阮元 . 十三 经注 疏 [ . 京 : M】 北 中华 书 局 ,0 9 2 0.   【】 兆麟 . 明训 诂 学 [ . 江教 育 出版 社 ,9 4 7白 简 M】 浙 18 .  

[】 又 辛. 汉 字 演 变 的 历 史 看 文 字 改 革 [ . 国语 文 ,9 7 8刘 从 J中 】 15  

( . 5)  

借 , 少 了一 个层 次 , 减 问题 简单 多 了。 ”m清人 用 《 [] 说  文》 讲本 字讲 造字 的假借 , 说 “ ” “ ” 如 朋 是 佣 的借 字 , 是 

“ 增 纠葛 , 徒 于解决 古 书 中的字义 障碍无 甚裨 益 。”1 [] 1   总之 , 于“ 对 假借 ” “ 假 ” 无 论是 从 文字 理论  和 通 .

上讲 . 是从语 言实践层 面看 , 有加 以 区别 的必 要 。 还 都  

厘 清这 两个概 念 . 对于研 究汉 语文 字 的发展 历史 是 十 

[] 9 王力. 古代 汉语[ . M】 北京 : 中华书局 ,9 9 19 .  

[O 1】啻先擢 . 通假 字释 例 [ . 州 : 南人 民 出版 社 ,9 5 13 M] 郑 河 18 :8 .   【1 张 双棣 . 借 [] 书研 究 ,9 0 1  1】 论假 J. 辞 18 ( ) ’  

1 6 —  2


相关文章

  • 闽南文化与闽南书风在当代的建构
  • 闽南文化与闽南书风在当代的建构 --兼谈书法家蔡襄.张瑞图.弘一法师对闽南文化艺术的影响 摘要:蔡襄.张瑞图.弘一法师这三个中国书法史的重要人物都独具自身的文化个性,但他们和闽南文化既存在隐性的联系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对以俗文化为特征的闽南 ...查看


  • 艾儒略 著作分类及摘要
  • 艾儒略著作分类及摘要 一.按年份排列如下: 二.按学科分类: 参考文献: [1] 叶农. "西来孔子"--艾儒略中文著述与传教工作考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2] 孙玲. 明末来华传教士艾 ...查看


  • 简约之美:一个比利时人收藏的中国明式家具
  • 截至目前,拥有100余件可追溯到中国16-17世纪,质地为黄花梨.紫檀的稀有明式硬木家具珍品,使比利时收藏家菲利普 · 德 · 巴盖先生成为中国以外拥有该类藏品收藏数量最多的藏家.据统计,明代生产的黄花梨和紫檀家具总数不超过2000件,流传 ...查看


  • 承前启后[牡丹亭]--兼及明代文人传奇的爱情观
  • 2008年5月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May.2008 笙主鲞筮乏塑』2竺竺生!!坚坚垃i旦翌i:宝翌监匹曼12竺翌i:!世竺望!磐i垒21恕皇坠!鎏塾i2翌!£12∑21:主塑2:§ 承前启后<牡丹亭> --兼及明代 ...查看


  • 晚明狂禅思潮中特立行为方式的思想史意义
  • 东方论坛2007年第2期 晚明狂禅思潮中特立行为方式的思想史意义 赵 伟 (青岛大学 文学院 ,山东青岛 266071) 摘 要:晚明的狂禅思潮,除了思想学术方面与众不同之外,在行为方式方面也展示出了独特性,与他们的思想学说相辉映.这种特立 ...查看


  • 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 论鸦片战争前后 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谈近代之初国人的世界观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还必须追溯到近代中国的"前代",具体是指从1527年葡萄牙人来华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300余年间的历史. 在近代地理学传人中国之前,中国 ...查看


  • 古文学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元诗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 元初四大家:张炎.王沂孙.周密和蒋捷. 吴中四杰: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因四人都是吴中人,全以文 ...查看


  •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第四章V1
  • 11第四章 外来冲击与中国近代传统 汤因比用挑战与回应来解释文明的兴起,认为挑战强度的不足或过于猛烈均不利于文明的成长,唯有强度适中最有利于创造文明.也许,用这种方法分析文明起源过于简单化了.但是,当一种文化传统已充分成熟后,外来冲击可以帮 ...查看


  • 书单 |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自2005年由三联书店推出以来,至今已有十年.丛书旨在吸收多元开放的视角,从不同维度深化和拓展我们对于中国艺术传统的认识. 在侧重视觉文化和图像文化的同时,我们的目标并不限于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