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研究生导师(1):找一位坐得住的导师

阿望前几年博士毕业后,因“出身”不好——本科学校没有“985”或“211”标签,最终被引进到一所不起眼的二本高校。阿望毕业次年第一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就获成功,为学校实现零的突破,现在是学校的“科研新星”,其名其实常常被凸显在学校的各类宣传材料上。

阿望的学校没有研究生,但有以输送研究生为目标的“考研基地”,阿望兼任一个基地班的班主任。又到了新一年研究生招生季,阿望的基地班战果不错,那些经历过抱棉被漏夜排长队占位抢座大战的准研究生们未雨绸缪,又纷纷请教阿望如何找导师了。阿望的视角很独特,令我等“985”中的老江湖都啧啧称奇。

阿望说,人们常常依职称、职务、帽子、位子、名气、水平等来区分并选择导师,这些都是不靠谱的,最靠谱的办法是找一位坐得住的导师。他依导师是否“听得到”和“看得到”把导师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听得到又看得到的导师;

第二类是听不到但看得到的导师;

第三类是听得到但看不到的导师;

第四类是听不到又看不到的导师。

“听得到”反映导师的名气,“听得到”的场合越多越广,说明导师名气越大;“看得到”是指学生在学术之地如实验室可随时见到导师的身影。阿望说,找导师,“看得到”最重要,“听得到”不重要;“看得到”的导师坐得住、有坐功,而学问之事就靠坐功,不靠跑功,所谓“文章不写半句空”,凭的全是“板凳宁坐十年冷”的坐功;至于“听得到”的导师,只能说明他曾经的“辉煌”,但如果坐不住,这种“辉煌”便立马成为一个美丽传说,对学生的唯一作用正如“我爸是李刚”。所以找导师的优先次序依次是第一至第四类。

第一类导师是真正的“名师”,但由于“看得到”都是为了“听得到”、而“听得到”又大多不想回到“看得到”,所以第一类导师如今已很难找到,属“珍稀动物”,可遇不可求。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说,最现实的目标是退而求其次,找“听不到”但坐得住的第二类导师。阿望说他很幸运,曾经的导师就属第二类,跟着这类导师,心里踏实、生活充实、功力日趋坚实。

在阿望看来,帮你进步、伴你成长、盼你成才的导师是最理想的导师,这样的导师其心思和行动全部在学生身上。他说,能帮的导师很多,这是导师的职责,相伴的导师很少,毕竟师生不是母子,还盼的导师难能可贵,唯有坐得住的导师可同时做到帮、伴、盼,他们是唯一把学生与自己命运绑在一起的老师群体。阿望尤其看重“伴”的重要性,他说自己刚进入科研领域时就像一个小孩被置于漆黑的旷野,最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培养,没有陪伴的研究生就像农村的“留守儿童”——被称作是“有父母的孤儿”,常常会倍感无助、无奈、无聊、无望,心里很不踏实,最终泯灭科研激情甚至自暴自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阿望进一步现身说法,回顾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最大收获是使自己坐得住了,坐得住是一种硬功夫,是一种坚实作风,这比博士文凭更重要。他从导师和身边其他学术牛人身上总结出一个规律:欲具研功先炼坐功,只要坐得住,就能走得远、行得稳。阿望说,炼坐功的最佳选择甚至唯一选择是跟一位坐得住的导师。研究生最富干劲和激情,保持和延续这种干劲和激情要靠想法和事情、要靠进阶和画饼,想法越想越有,事情越做越多,越是坐得住的人越有无穷的想法和做不完的事情,所以唯有坐得住的导师才能不断保持和延续研究生的干劲和激情,与研究生并肩作战,越战越勇,越战越乐,最终在不知不觉中炼就一种坐得住的硬功夫。

阿望提醒要慎找第三类导师、坚决不找第四类导师。他说他当时身边迷茫、猴急、乱窜、愤青的研究生特别多,大多是第三和第四类导师的“留守儿童”。找第三类导师的研究生往往是一时被导师的“名气”或一官半职所蒙蔽。阿望说,学问之事日新者日进,“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所以导师如果坐不住,他的学问之事便早已退化,学生的学问之事只能自生自灭或靠“托养”。不仅如此,这类导师甚至还可能会榨取学生的血汗以维持或延续自己“听得到”的传说,作为补偿,导师可能会为学生在读期间或毕业之后谋取一些非学术上的好处。如果你不幸找或配了一个第四类导师,那么你的命运就更惨了,你将犹如无爹无娘的孤儿。

孔子曰,有教无类。其实,“有学无类”也是要大力提倡的,正如“三人行,自必有吾师焉”。所以,把导师分类从根本上说无异于对自己画地为牢。其实只要坐得住,处处皆学问,人人皆导师。老文认为阿望就是一位“最美”研究生导师,即使在“985”大学,有阿望这号功力和见识的导师也不多。“考研基地”来的研究生入学后很快就会证明这一点。

“找导师”系列:

[1] 找导师:男的要钟情,女的要旺夫

[2] 战略型导师:用原子去造原子弹嘛

[3] 中国的研究生导师世上最好

[4] 另类优秀导师:得天下蠢材而教好之

[5] 好导师必然是好学生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665848.html

阿望前几年博士毕业后,因“出身”不好——本科学校没有“985”或“211”标签,最终被引进到一所不起眼的二本高校。阿望毕业次年第一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就获成功,为学校实现零的突破,现在是学校的“科研新星”,其名其实常常被凸显在学校的各类宣传材料上。

阿望的学校没有研究生,但有以输送研究生为目标的“考研基地”,阿望兼任一个基地班的班主任。又到了新一年研究生招生季,阿望的基地班战果不错,那些经历过抱棉被漏夜排长队占位抢座大战的准研究生们未雨绸缪,又纷纷请教阿望如何找导师了。阿望的视角很独特,令我等“985”中的老江湖都啧啧称奇。

阿望说,人们常常依职称、职务、帽子、位子、名气、水平等来区分并选择导师,这些都是不靠谱的,最靠谱的办法是找一位坐得住的导师。他依导师是否“听得到”和“看得到”把导师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听得到又看得到的导师;

第二类是听不到但看得到的导师;

第三类是听得到但看不到的导师;

第四类是听不到又看不到的导师。

“听得到”反映导师的名气,“听得到”的场合越多越广,说明导师名气越大;“看得到”是指学生在学术之地如实验室可随时见到导师的身影。阿望说,找导师,“看得到”最重要,“听得到”不重要;“看得到”的导师坐得住、有坐功,而学问之事就靠坐功,不靠跑功,所谓“文章不写半句空”,凭的全是“板凳宁坐十年冷”的坐功;至于“听得到”的导师,只能说明他曾经的“辉煌”,但如果坐不住,这种“辉煌”便立马成为一个美丽传说,对学生的唯一作用正如“我爸是李刚”。所以找导师的优先次序依次是第一至第四类。

第一类导师是真正的“名师”,但由于“看得到”都是为了“听得到”、而“听得到”又大多不想回到“看得到”,所以第一类导师如今已很难找到,属“珍稀动物”,可遇不可求。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说,最现实的目标是退而求其次,找“听不到”但坐得住的第二类导师。阿望说他很幸运,曾经的导师就属第二类,跟着这类导师,心里踏实、生活充实、功力日趋坚实。

在阿望看来,帮你进步、伴你成长、盼你成才的导师是最理想的导师,这样的导师其心思和行动全部在学生身上。他说,能帮的导师很多,这是导师的职责,相伴的导师很少,毕竟师生不是母子,还盼的导师难能可贵,唯有坐得住的导师可同时做到帮、伴、盼,他们是唯一把学生与自己命运绑在一起的老师群体。阿望尤其看重“伴”的重要性,他说自己刚进入科研领域时就像一个小孩被置于漆黑的旷野,最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培养,没有陪伴的研究生就像农村的“留守儿童”——被称作是“有父母的孤儿”,常常会倍感无助、无奈、无聊、无望,心里很不踏实,最终泯灭科研激情甚至自暴自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阿望进一步现身说法,回顾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最大收获是使自己坐得住了,坐得住是一种硬功夫,是一种坚实作风,这比博士文凭更重要。他从导师和身边其他学术牛人身上总结出一个规律:欲具研功先炼坐功,只要坐得住,就能走得远、行得稳。阿望说,炼坐功的最佳选择甚至唯一选择是跟一位坐得住的导师。研究生最富干劲和激情,保持和延续这种干劲和激情要靠想法和事情、要靠进阶和画饼,想法越想越有,事情越做越多,越是坐得住的人越有无穷的想法和做不完的事情,所以唯有坐得住的导师才能不断保持和延续研究生的干劲和激情,与研究生并肩作战,越战越勇,越战越乐,最终在不知不觉中炼就一种坐得住的硬功夫。

阿望提醒要慎找第三类导师、坚决不找第四类导师。他说他当时身边迷茫、猴急、乱窜、愤青的研究生特别多,大多是第三和第四类导师的“留守儿童”。找第三类导师的研究生往往是一时被导师的“名气”或一官半职所蒙蔽。阿望说,学问之事日新者日进,“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所以导师如果坐不住,他的学问之事便早已退化,学生的学问之事只能自生自灭或靠“托养”。不仅如此,这类导师甚至还可能会榨取学生的血汗以维持或延续自己“听得到”的传说,作为补偿,导师可能会为学生在读期间或毕业之后谋取一些非学术上的好处。如果你不幸找或配了一个第四类导师,那么你的命运就更惨了,你将犹如无爹无娘的孤儿。

孔子曰,有教无类。其实,“有学无类”也是要大力提倡的,正如“三人行,自必有吾师焉”。所以,把导师分类从根本上说无异于对自己画地为牢。其实只要坐得住,处处皆学问,人人皆导师。老文认为阿望就是一位“最美”研究生导师,即使在“985”大学,有阿望这号功力和见识的导师也不多。“考研基地”来的研究生入学后很快就会证明这一点。

“找导师”系列:

[1] 找导师:男的要钟情,女的要旺夫

[2] 战略型导师:用原子去造原子弹嘛

[3] 中国的研究生导师世上最好

[4] 另类优秀导师:得天下蠢材而教好之

[5] 好导师必然是好学生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665848.html


相关文章

  • 寻找最美研究生导师
  • 寻找最美研究生导师(1):找一位坐得住的导师 精选 已有 303 次阅读 2013-2-28 11:15 |个人分类:谈点正事|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研究生 导师 阿望前几年博士毕业后,因"出身"不好--本科学校没 ...查看


  • 2015[最美和声]来了
  • 杨坤:少说话多唱歌 张杰:我比萧敬腾更小鲜肉 4月1日,北京卫视大型音乐竞技真人秀节目"2015最美和声"(简称<最美和声>)于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亮点频出,除了有前两季的冠军肖懿航.许一鸣前来助阵, ...查看


  • 尼采的复杂性
  • 尼采的复杂性 20101117a 今天我们在讲伟大的古希腊文明之前,先来介绍一位特殊的人物--尼采.梁启超先生特别赞赏尼采并将其引入中国,两位同样才华横溢的学者碰撞在一起,迸发出了耀眼的火花.王国维借用尼采老师叔本华的两个观点来解说< ...查看


  • [诗经]里飘来的女子-湾湾与苏梅
  • 那是一段缥缈得如同梦境一般的日子,虽然短暂,但足以铭刻终生.梦境中清晰记得一片宁静的湖洲,洲上连着一座婉约的石桥.我们每日在湖面的石桥上穿梭,由陌生到熟悉,由不知名至道名寒暄,最终在石桥上相互作别西天的云彩,无限唏嘘,也感慨万端.我们是一批 ...查看


  • 全市"美丽学校"创建方案
  • 一.创建背景和基础 创建美丽学校是在xx 市委提出的"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工作,也是新时期学校建设和内涵发展的核 ...查看


  • 请注意与研究生导师联系的方式
  • ? 考研与高考不同之处在于,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不容轻视.怎样突破导师的防线,顺利与导师取得联系?采取怎样的方式引起导师的注意,给导师留下好印象?这些都是考研成功不可或缺的. 汤勤福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历史学博士 每年都听新入学 ...查看


  • 走出"黑板新闻学"-一个新闻学研究生的体会
  • 走出"黑板新闻学"-一个新闻学研究生的体会 姚劲松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张立伟先生提出的"黑板新闻学",他界定"黑板新闻学"是:它的市场就在教室,学生付出时间和金钱来交 ...查看


  • 台湾交换心得
  • 夏末秋初,台湾之思 也许之前都从未想过地图上如此亲昵的两点,可以第一次近距离的抵达.夏末秋初,我登陆台湾开启了我的交换生之旅.铺天盖地的日光,热情洋溢的笑脸,这是下飞机后我对台湾的第一印象.宜兰大学的学生接待代表热情贴心地在机场接我们顺利抵 ...查看


  • 中国最美十大军校
  • 中国最美十大军校 大学学报>和出版社等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办学条件也不断改进,是学习.生活的不二选择.海外交流.访问等活动更是让这所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综合能力上升了又一个高度.古风的建筑.优秀的资源条件.强大的实验室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