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共点力的合成

实验:探究共点力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探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二、【实验原理】: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本实验的原理,由它求出两分力的合力F’再将F’与由实验求出的F1和F2的合力F进行比较,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实验器材】

木板、图钉、白纸、橡皮筋、弹簧测力计(2 个) 、刻度尺、量角器、细绳套(两个)、细芯铅笔。

四、【实验探究】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与分力的关系。

1、实验步骤 :

1) 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

2)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上,橡皮条的另一

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 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

条,将节点拉到某一位置 O,如图(1),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F1、F2力的大小) ,用铅笔描下O点位置及此时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力的方向)。

4) 去掉一个测力计,只用一个弹簧秤勾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节点拉到同一位置 O,记下此时秤的示数F及细绳的方向。

5)取下白纸, 用铅笔和刻度尺从O点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一定比例,用有向线段在纸上画出F1、F2和F。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F1与F2之间的对角线用F′表示。

6) 比 较 F′与 F 的大小和方向(F′与F之间的夹角记为Δθ)。

7) 改变 F1 和 F2 的大小和夹角,重复以上实验,将结果填入下列表格中。

表(1)探究力的合成

结论:

(1)、两个或多个分力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2)、两个或多个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F和F′在误差范围内重合。

2、注意事项:

1)弹簧秤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秤调零厚互钩水平对拉,若两只弹簧秤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直到相同为止。

2) 实验前,首先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若不在应校正零位(无法校正的,要记录零误差)。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使用时不能超过弹性限度,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不要用老化橡皮筋检查方法时用一个弹簧拉橡皮筋,要反复做几次使橡皮筋拉到相同的尺度,看弹簧秤示数有无变化。

4)不要直接以橡皮筋端点为节点。可拴一细绳连两细绳套,以三绳交点为节点,且节点应小点,以便准确记录O点位置。

5)细绳套应适当长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 O 点连线用来确定力的方向。

6)本次实验中,以橡皮条的伸长(节点到达某一位置)来衡量力的

作用效果,因此,在同一次实验中应使两种情况下节点到达同一位

置。

7) 画力的图示时,标度的选取应恰当,要严格按几何作图法求合力。

3、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并作出对角线F’与F比较,如右图。F和F′在误

F2 F’F1

差范围内重合。

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于读数、作图,此外还有弹簧秤本身的误差,因此,首先应

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准确,在实验中拉细绳时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对刻度,按有效数字记录示数,作图时要准确,两个分力 F1 和 F2 间夹角不能太大或太小,要按实验的要求进行操作、读数、作图,即使存在误差,也应该是正常的,不能用数据拼凑使实验非常完美,也不能只用特殊角度而不管其一般性。

【合作探究】

【例题】将下述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用数字排列应是_____ 。

(1)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2)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3)记下两弹簧秤读数,描出两力的方向.

(4)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板上A点,用两条细绳连

接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

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

(5)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

和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6)改变两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

【当堂检测】

1.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的实验中,

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

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

OB与OC为细绳,

(1)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乙中力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 和 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B.图乙中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C.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

C.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D.实验中,只要记录O点的位置和弹簧测力计的读书

2.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的实验中,采用哪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要适当大些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实验前先把两个弹簧秤的钩子互相钩住,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

3.在《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形,图中P为橡皮条的固定点,O为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用两

只弹簧秤和用一只弹簧秤,都将结点拉到O点,

实验中要比较的是图中 和 两

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 是实验直接测

得的合力,图中 是F1、F2合力的理论值

(通过作图得出的)。通过本实验可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通过细线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要记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只用一个测力计再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位置______________,再记下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得出的共点力合成的定则,同样适用于合成下列物理量的是

A.速度 B.加速度 C.功 D.能 E.温度 F.电流

实验:探究共点力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探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二、【实验原理】: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本实验的原理,由它求出两分力的合力F’再将F’与由实验求出的F1和F2的合力F进行比较,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实验器材】

木板、图钉、白纸、橡皮筋、弹簧测力计(2 个) 、刻度尺、量角器、细绳套(两个)、细芯铅笔。

四、【实验探究】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与分力的关系。

1、实验步骤 :

1) 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

2)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上,橡皮条的另一

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 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

条,将节点拉到某一位置 O,如图(1),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F1、F2力的大小) ,用铅笔描下O点位置及此时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力的方向)。

4) 去掉一个测力计,只用一个弹簧秤勾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节点拉到同一位置 O,记下此时秤的示数F及细绳的方向。

5)取下白纸, 用铅笔和刻度尺从O点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一定比例,用有向线段在纸上画出F1、F2和F。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F1与F2之间的对角线用F′表示。

6) 比 较 F′与 F 的大小和方向(F′与F之间的夹角记为Δθ)。

7) 改变 F1 和 F2 的大小和夹角,重复以上实验,将结果填入下列表格中。

表(1)探究力的合成

结论:

(1)、两个或多个分力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2)、两个或多个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F和F′在误差范围内重合。

2、注意事项:

1)弹簧秤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秤调零厚互钩水平对拉,若两只弹簧秤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直到相同为止。

2) 实验前,首先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若不在应校正零位(无法校正的,要记录零误差)。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使用时不能超过弹性限度,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不要用老化橡皮筋检查方法时用一个弹簧拉橡皮筋,要反复做几次使橡皮筋拉到相同的尺度,看弹簧秤示数有无变化。

4)不要直接以橡皮筋端点为节点。可拴一细绳连两细绳套,以三绳交点为节点,且节点应小点,以便准确记录O点位置。

5)细绳套应适当长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 O 点连线用来确定力的方向。

6)本次实验中,以橡皮条的伸长(节点到达某一位置)来衡量力的

作用效果,因此,在同一次实验中应使两种情况下节点到达同一位

置。

7) 画力的图示时,标度的选取应恰当,要严格按几何作图法求合力。

3、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并作出对角线F’与F比较,如右图。F和F′在误

F2 F’F1

差范围内重合。

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于读数、作图,此外还有弹簧秤本身的误差,因此,首先应

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准确,在实验中拉细绳时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对刻度,按有效数字记录示数,作图时要准确,两个分力 F1 和 F2 间夹角不能太大或太小,要按实验的要求进行操作、读数、作图,即使存在误差,也应该是正常的,不能用数据拼凑使实验非常完美,也不能只用特殊角度而不管其一般性。

【合作探究】

【例题】将下述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用数字排列应是_____ 。

(1)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2)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3)记下两弹簧秤读数,描出两力的方向.

(4)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板上A点,用两条细绳连

接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

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

(5)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

和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6)改变两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

【当堂检测】

1.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的实验中,

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

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

OB与OC为细绳,

(1)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乙中力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 和 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B.图乙中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C.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

C.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D.实验中,只要记录O点的位置和弹簧测力计的读书

2.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的实验中,采用哪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要适当大些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实验前先把两个弹簧秤的钩子互相钩住,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

3.在《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形,图中P为橡皮条的固定点,O为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用两

只弹簧秤和用一只弹簧秤,都将结点拉到O点,

实验中要比较的是图中 和 两

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 是实验直接测

得的合力,图中 是F1、F2合力的理论值

(通过作图得出的)。通过本实验可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通过细线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要记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只用一个测力计再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位置______________,再记下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得出的共点力合成的定则,同样适用于合成下列物理量的是

A.速度 B.加速度 C.功 D.能 E.温度 F.电流


相关文章

  • 浅谈[力的合成]实验探究教学的一些策略
  • 摘 要:笔者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力的合成实验探究过程的引导,以降低学生知识.技能形成的难度,最后还进行了一些延伸拓展,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力的合成:实验探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查看


  • 5-力的合成2(探究式)
  •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 探究性教学案例评比 <力 的 合 成> 撰写人:单 位:推荐人:单 位: 教 学 案 例 邵 永 腾 浙江省永嘉中学 指导人: 课题:力的合成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被安排在三种性质力之后,它是前四节知识 ...查看


  • 力的合成探究实验设计
  • 本设计从日常现象切入,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提出假设并验证,形成结论,最后通过集体交流评估,不断完善方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力的合成"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教学 ...查看


  •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 篇一: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案例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注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从理论上说,这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任何目标和它的实现方式都是不可分离的.很难设想单纯传授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能发 ...查看


  •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 [课前准备] 1.课前3天培训小组长,并让小组长带领组员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即四个步骤:取材 暗处理夹黑纸片(遮光) 光照: 2.拍摄各实验小组学生实验准备工作的过程,并在相应画面写上各步骤的关键词(如上): 3.设计并印发实验报告单: 4. ...查看


  • 课题1 金属材料
  •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 ...查看


  • 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 (修订稿) <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内容及编写体例是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各模块为单元,对各模块中每一主题的"内容标准"从广度和深度 ...查看


  • 一根橡皮筋的妙用
  • 摘 要: 2005年,江苏省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改革的主导思想为: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重视科学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变换教师角色,由重教转为重学.在此大背景下,作者面对全市物理教师上了一节<力的分解> ...查看


  • 高中化学 [塑料 橡胶 纤维]教案(1)
  • 塑料 橡胶 纤维 一.教材分析 (一) 知识脉络 本节教材在学生学习了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之后,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首先介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然后初浅地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例介绍有机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