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进一步做好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一些探讨
技术中心综合保障设计研究室 郑海燕
[摘 要] 随着航空工业不断发展,飞机的战技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其复杂程度也不断增加,加之研制过程中许多新的设计技术的运用,客观形势需要我们必须树立一种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同时,持续改进作为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之一,也充分说明其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所以在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我们不能囿于现状,而应结合实践,积极发现体系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总结经验,适时地加以改进,形成一套适合于我们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质量管理工作进入“实践一认识一提高一再实践一再认识一再提高”的螺旋式上升通道。笔者主要结合质量管理工作,从内部质量管理、外部协作、设计质量控制中的不足及改进建议浅谈了一些个人的想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关键词] 质量管理 外部协作 设计评审 设计质量复查
1 强化内部质量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2000版的IS09000进一步强调了顾客满意,顾客满意成为评价质量的标准。过去,只是在售后服务阶段通过优质服务让顾客满意,一直认为提高“顾客满意度”是售后服务部门的事情。实际上,让顾客满意的第一步就是从了解顾客的需求开始,然后在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的过程中,努力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但是,由于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设计,而且是根据对顾客的需求进行分析后而形成的,从这一点上来讲,相对于其它过程,设计过程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产品的设计者,我们应该从型号研发开始就树立“产品依存于顾客”的观念,一切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及时、准确地理解顾客要求,并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为最终顾客满意提供有力的保障。
1.1 强化全员设计过程的主动控制意识,有效提高质量意识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民族的素质。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讲:工作质量的好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对工作的态度是精益求精,还是马虎将就,这直接体现着质量意识的高低。以前,主要是通过培训、宣传等形式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但是总体感觉效果不是很有效,在某些细节上由于质量意识或责任心不够,还是出现一些疏漏。该如何避免出现类似问题,其实,其关键就是要强化全员设计过程的主动控制意识。我们不仅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规章,而更重要的,就是要将员工自我约束与外在制度约束有效的结合。所以,我们应加强培养员工在工作中自觉执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理念,使员工在工作中主动养成“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良好习惯。
同时,还应重视和加强质量专业人员素质的培养。型号研制的每个过程、每个阶段,都设有专门从事质量管理的机构,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大都依靠质量专业人员来具体组织和运作的,所以质量专业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该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和产品质量的好坏。目前绝大
多数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多为半路出家,虽然具有较多的工作经验,但没有经过系统的质量专业知识的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质量管理效果。
1.2 改进过程控制方法,提高质量控制效果
首先,在充分理解标准条款和对了解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过程控制方法策划、编发程序文件。一旦程序文件形成,在型号设计过程中就应严格按照程序文件控制和管理;其次,建立有效的质量改进激励机制,对在研制过程中能积极发现问题并有效预防者,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进行适当的鼓励或奖励,激发员工积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意识,将事后纠正问题变为有效预防问题。
1.3 在型号设计和质量控制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型号设计质量
1)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型号设计质量。就产品设计方面来讲,设计人员应加强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如并行设计、稳健性设计、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在现代产品设计方法中,集成、并行的思想和模式,构成了现代产品设计的重要内涵,形成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设计开发的技术特点和体系,从而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资源,为产品设计提供最有效的技术支持,达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目前,我们在新机研制中采用了可靠性工程技术、数字化技术,并运用了多种工具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有力地促进了型号研制质量。
2)加强先进的质量工程技术应用。运用先进的质量工程技术,是现代质量管理理念的体现。首先就管理方面来讲,我们必须摆脱目前这种质量工作仅局限于一些事务性工作的尴尬局面,应紧密结合我公司目前设计质量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如统计技术、质量功能展开、六西格玛等等),从而系统、有效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型号研制质量。
1.4 建立有效的自我完善机制
内部审核、自我质量监督检查是建立自我完善机制的重要手段。从发现过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的角度考虑,内部审核比外部审核(检查)的深度和广度都要高,虽然外部审核(检查)也能发现一些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但内审在这方面的作用应当是更加明显的。
目前,‘对内审、自我质量监督检查的作用存在一些偏见’以及‘检查员的素质与审核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两个问题极大地削弱了自我质量监督检查的效果,即不能有效、系统地发现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并对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要建立有效的自我完善机制,首先,必须改善检查组的人员构成,可以借助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来提高自我质量监督检查的质量。即成立一个自我质量检查小组,人员构成为质量管理人员和各专业室能熟悉掌握各类技术文件、业务能力强、善于发现问题和工作认真的技术骨干或组长组成。这样不仅增加检查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提高自我质量监督检查质量;同时,还可带动各专业室执行文件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其次,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对善于发现问题者,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激励。
2.加强外部协作,提高型号研制质量
2.1 加强型号总设计师系统沟通、协调。
新机研制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型号总设计师系统是由各级设计师组成的跨建制跨部门的型号技术系统。而型号总设计师是型号研制任务的技术总负责人,是设计技术方面的组织者、指挥者、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者。可以这样说,型号总设计师是整个型号的灵魂。型号总
设计师作为型号质量第一责任人,他的管理思想、设计理念、工作方法及决策能力将直接决定着整个型号的研制质量。所以加强型号总设计师及整个型号总设计师系统沟通、协调,是保证整个型号研制质量的基础。
2.2 应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合作新思路.
目前,市场竞争将从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只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才能使得供应商、企业、顾客各方面的利益得到统一。在国防科工委[2001]351号文《关于加强“高新工程”质量工作的若干规定》中就明确要求,按照“谁抓总,谁负责”的原则,型号抓总单位要负责型号质量与可靠性的抓总。所以,应加强型号总质量师系和型号总设计师系统对各个参研单位的质量和技术抓总力度。必须在进行密切技术合作的同时,加大对供应商的管理和考核力度,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确保各分系统、成品的研制质量满足型号总体单位要求,从而取得型号研制成功。
3.目前设计质量控制中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1)设计评审形式单一,设计评审重输入而轻输出,影响了设计评审的质量。在2000版标准申明确提出“应对采取的措施进行跟踪,并把评审结论和跟踪的结果向顾客通报”,这是即PDCA 循环管理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充分体现。但是,毋庸讳言,我们在组织评审过程中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譬如:评审形式单一、重视设计输入评审而忽视设计输出评审、评审资料的提交不及时、有些评审组成员责任心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进一步改进。因为设计评审作为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同行专家的经验和智慧,以弥补设计者知识、经验的不足或考虑不周,及早发现和消除设计缺陷,使设计趋于成熟和完善。有效的评审不仅可以加速设计的成熟,使设计方案更完善,并能降低研制费用和缩短研制周期。1)评审形式单一。目前的设计评审形式仅局限于对一些方案、设计要求等输入进行会议式的评审,不能直观得让评审组成员了解,影响了评审质量;2)对设计输出未进行比较充分的评审,不能及早发现存在的不足或问题。如内部装饰、驾驶舱布置、设备布置等等,我们或许可以采取现场评审的方式,有效、及时发现问题,为在研飞机和后续型号研制积累宝贵的经验;3)提交评审资料不及时,使得评审专家不能充分了解设计方案或思路,造成不能及时发现深层次问题或缺陷:4)评审组成员的选择。任何设计及其评审的完满与成功,将取决于参与人员的集体经验和能力,同时也取决于他们对全部有关因素及要求的了解程度。俗话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邀请未参与设计的同行专家,以旁观者的角度发现问题;3)应该有具体的措施强化评审人员的责任心。在一些评审中,有些评审组成员不能认真地审阅技术资料,人云亦云,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大大影响了设计评审质量,因此,应该有具体的措施强化评审人员的责任心。
2)合理安排设计质量复查
近几年,我们已充分认识到设计质量复查的重要性。设计质量复查不同于其它活动,它要求有一定的复查时机(完成产品阶段设计即将转到下一阶段的时候)和特殊的复查对象(设计文件、图样、使用文件、资料和历次试验、评审质量档案等)。因为设计质量复查主要以设计人员自查为主,容易“各扫门前雪”,而造成设计接合部位(系统、设备之间的接口等)的问题被疏忽。所以,设计质量复查不能各自局限于本专业、本系统内,而要发扬协作的精神,认真复查各系统、设备之间的接,问题,减少不匹配问题发生。应该说,设计质量复查是一个《艮好的设计质量管理方法。同时,设计质量复查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目前,我们应结合型号各阶段的研制任务和特
点,逐步明确各阶段(方案阶段、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总装前、首飞前)的复查重点,避免重复性,提高设计质量复查效果。
3)文件审签过程应进行改革
合理设置兼职标准化审查人员,简化标准化审查要求。就设计部技术文件标准化工作来讲,文件标审工作主要由兼职标准化审查员负责,作为一名兼职标准化审查员,对设计技术文件,我想重点应该放在文件的技术内容是否正确、协调、文件的可操作性如何,而不是文件本身的编排格式、字体等等,对文件的格式应该是注意而不是注重。目前我公司的标准化工作导则规定的过细,有些条款要求究竟有多大意义不得而知,只见设计人员为了文件的格式而疲于奔命,为此而浪费时间和精力,似乎有所不值。以往都是标准部门对专、兼职标准化审查员进行培训,而未与执行文件的设计人员直接接触、充分听取设计人员对文件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做法将导致标准文件要求与实际工作脱钩,影响了标准文件的可操作性和效果。希望标准部门能多到设计人员中间听取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该简化的简化,该明确的明确。同时由于设计所发技术文件相对于其它部门要多得多,建议在各专业组内设立1—2名兼职标准化审查员,在文件编制时就可进行标准化审查,避免当前这种审查程序下文件因格式不对而返工、重新签署的事情发生,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签署时间,而且还可强化设计人员执行柝准化文件的有效性。
文件审签程序繁琐,已不适用当前型号研制工作需要。按照现有设计文件制度规定,一份三类以上设计更改文件(包括三类),必须经过设计、校对、组长、主任、总设计师、生产长、总工程师、军代表、工艺处、质审、标审(有时还必须经有关部门如成品处、外场处、飞机项目管理处等等)等十多个部门审签后才能发出,这种签字画押式的管理方法严重影响了文件的编发和执行,设计人员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拿着文件到处找人签字!往往一份文件签署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是编写文件所花时间和精力的几倍。 随着公司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各个部门的职责都有相关文件予以明确,而且设计所发的技术文件对牵扯到的相关部门都有其路线,各部门的工作应该按照其职能做好技术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配合工作,而不是说以签字这种方式认可或作为执行相关工作的依据。随着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异地设计、异地制造的联合研制模式已经在ARJ21飞机上运作起来,如果还按照我们当前的这种审签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我想,建议能否减少相关部门(如生产处、飞机项目管理处、外场处、总工程师等)会签,通过加强文件编发前沟通、强化校对、组长、主任及总设计师的审签责任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能够保证文件的编发质量。
4)质量管理人员应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作为一名质量管理人员,对现有的工作程序、制度,只知道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是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设计质量工作要求的。质量管理人员一定要起到桥梁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为设计人员答疑解惑,帮助设计人员理解文件从而更好地执行文件,确保有章可循,有法必依。
在自我质量监督检查中发现,目前我们存在“形成文件能力强,执行文件能力弱”的问题。对一些新文件、新制度、新规定,仍存在新文件执行不力的情况。作为质量控制人员,应养成自觉学习和执行新文件、新制度的良好习惯,加强对文件条款的统一认识和理解,做好对设计人员引导和解释,提高新文件执行符合性和统一性。
4 结束语
我国的质量管理工作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一些具体的管理方法、管理思路都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关键是我们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态度,即一定要务实,而且要有一个积极的心
态。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来自于实践的管理思考和经验总结更为宝贵,也更有借鉴意义。管理没有定式,有效的、实用的,就是最好的。
飞参在航空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空军93066部队机务大队 宋庆华 张忠义 李礼 刘金涛
[摘 要] 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飞参机载设备所提供的飞行信息越来越丰富,飞行参数处理软件越来越应用于空军部队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在此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飞参数据处理在航空机务维修工作中、飞行过程中以及发生飞行事故后的应用,并对如何做好飞参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飞参 机载设备 现状 建议
飞行参数记录与处理系统,简称飞参,它能够自动记录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参数。飞行结束后,可将记录的飞行信息提供给地面信息处理设备,通过信息处理系统为飞机故障诊断、预测、辅助飞行训练、事故预防与调查分析提供科学依据。目前飞参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事故调查范畴,正广泛应用于飞机故障自动检测与诊断,飞行训练质量评估,形成视情维修,状态监控维修等新的维修方式,通过数据软件分析积极预防事故,保证飞行安全,提高飞行训练质量。 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飞参机载设备所提供的飞行信息越来越丰富,从而给地面软件处理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数据。飞行参数处理软件具有飞行信息分析、飞行过程再现等主要功能,国产军用飞机装备和使用飞参系统在机务维护、飞机寿命监控、辅助飞行训练、预防飞行事故、飞行事故分析等各个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1、 飞参数据处理为航空机务维修提供可靠信息
1.1 利用飞参卸载校验器分析
飞参卸载校验器与飞行参数记录器RS-232借口连接,通过模数转换能够将机载数据防毁记录器中的数据下载到飞参卸载校验器或其他载体中去,并可以同时完成对数据防毁记录器内数据的初步分析、晴空和履历输入等。该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对飞行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对飞行参数记录系统的记录精度进行校验检查。
1.2 利用飞参地面站综合分析
地面站软件能够对—乜参数据卡上的飞参数据进行快速处理、详细处理现对飞行质量的评估。并可实现对飞行质量的评估。
关于对进一步做好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一些探讨
技术中心综合保障设计研究室 郑海燕
[摘 要] 随着航空工业不断发展,飞机的战技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其复杂程度也不断增加,加之研制过程中许多新的设计技术的运用,客观形势需要我们必须树立一种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同时,持续改进作为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之一,也充分说明其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所以在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我们不能囿于现状,而应结合实践,积极发现体系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总结经验,适时地加以改进,形成一套适合于我们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质量管理工作进入“实践一认识一提高一再实践一再认识一再提高”的螺旋式上升通道。笔者主要结合质量管理工作,从内部质量管理、外部协作、设计质量控制中的不足及改进建议浅谈了一些个人的想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关键词] 质量管理 外部协作 设计评审 设计质量复查
1 强化内部质量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2000版的IS09000进一步强调了顾客满意,顾客满意成为评价质量的标准。过去,只是在售后服务阶段通过优质服务让顾客满意,一直认为提高“顾客满意度”是售后服务部门的事情。实际上,让顾客满意的第一步就是从了解顾客的需求开始,然后在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的过程中,努力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但是,由于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设计,而且是根据对顾客的需求进行分析后而形成的,从这一点上来讲,相对于其它过程,设计过程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产品的设计者,我们应该从型号研发开始就树立“产品依存于顾客”的观念,一切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及时、准确地理解顾客要求,并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为最终顾客满意提供有力的保障。
1.1 强化全员设计过程的主动控制意识,有效提高质量意识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民族的素质。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讲:工作质量的好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对工作的态度是精益求精,还是马虎将就,这直接体现着质量意识的高低。以前,主要是通过培训、宣传等形式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但是总体感觉效果不是很有效,在某些细节上由于质量意识或责任心不够,还是出现一些疏漏。该如何避免出现类似问题,其实,其关键就是要强化全员设计过程的主动控制意识。我们不仅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规章,而更重要的,就是要将员工自我约束与外在制度约束有效的结合。所以,我们应加强培养员工在工作中自觉执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理念,使员工在工作中主动养成“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良好习惯。
同时,还应重视和加强质量专业人员素质的培养。型号研制的每个过程、每个阶段,都设有专门从事质量管理的机构,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大都依靠质量专业人员来具体组织和运作的,所以质量专业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该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和产品质量的好坏。目前绝大
多数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多为半路出家,虽然具有较多的工作经验,但没有经过系统的质量专业知识的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质量管理效果。
1.2 改进过程控制方法,提高质量控制效果
首先,在充分理解标准条款和对了解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过程控制方法策划、编发程序文件。一旦程序文件形成,在型号设计过程中就应严格按照程序文件控制和管理;其次,建立有效的质量改进激励机制,对在研制过程中能积极发现问题并有效预防者,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进行适当的鼓励或奖励,激发员工积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意识,将事后纠正问题变为有效预防问题。
1.3 在型号设计和质量控制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型号设计质量
1)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型号设计质量。就产品设计方面来讲,设计人员应加强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如并行设计、稳健性设计、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在现代产品设计方法中,集成、并行的思想和模式,构成了现代产品设计的重要内涵,形成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设计开发的技术特点和体系,从而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资源,为产品设计提供最有效的技术支持,达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目前,我们在新机研制中采用了可靠性工程技术、数字化技术,并运用了多种工具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有力地促进了型号研制质量。
2)加强先进的质量工程技术应用。运用先进的质量工程技术,是现代质量管理理念的体现。首先就管理方面来讲,我们必须摆脱目前这种质量工作仅局限于一些事务性工作的尴尬局面,应紧密结合我公司目前设计质量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如统计技术、质量功能展开、六西格玛等等),从而系统、有效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型号研制质量。
1.4 建立有效的自我完善机制
内部审核、自我质量监督检查是建立自我完善机制的重要手段。从发现过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的角度考虑,内部审核比外部审核(检查)的深度和广度都要高,虽然外部审核(检查)也能发现一些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但内审在这方面的作用应当是更加明显的。
目前,‘对内审、自我质量监督检查的作用存在一些偏见’以及‘检查员的素质与审核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两个问题极大地削弱了自我质量监督检查的效果,即不能有效、系统地发现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并对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要建立有效的自我完善机制,首先,必须改善检查组的人员构成,可以借助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来提高自我质量监督检查的质量。即成立一个自我质量检查小组,人员构成为质量管理人员和各专业室能熟悉掌握各类技术文件、业务能力强、善于发现问题和工作认真的技术骨干或组长组成。这样不仅增加检查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提高自我质量监督检查质量;同时,还可带动各专业室执行文件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其次,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对善于发现问题者,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激励。
2.加强外部协作,提高型号研制质量
2.1 加强型号总设计师系统沟通、协调。
新机研制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型号总设计师系统是由各级设计师组成的跨建制跨部门的型号技术系统。而型号总设计师是型号研制任务的技术总负责人,是设计技术方面的组织者、指挥者、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者。可以这样说,型号总设计师是整个型号的灵魂。型号总
设计师作为型号质量第一责任人,他的管理思想、设计理念、工作方法及决策能力将直接决定着整个型号的研制质量。所以加强型号总设计师及整个型号总设计师系统沟通、协调,是保证整个型号研制质量的基础。
2.2 应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合作新思路.
目前,市场竞争将从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只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才能使得供应商、企业、顾客各方面的利益得到统一。在国防科工委[2001]351号文《关于加强“高新工程”质量工作的若干规定》中就明确要求,按照“谁抓总,谁负责”的原则,型号抓总单位要负责型号质量与可靠性的抓总。所以,应加强型号总质量师系和型号总设计师系统对各个参研单位的质量和技术抓总力度。必须在进行密切技术合作的同时,加大对供应商的管理和考核力度,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确保各分系统、成品的研制质量满足型号总体单位要求,从而取得型号研制成功。
3.目前设计质量控制中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1)设计评审形式单一,设计评审重输入而轻输出,影响了设计评审的质量。在2000版标准申明确提出“应对采取的措施进行跟踪,并把评审结论和跟踪的结果向顾客通报”,这是即PDCA 循环管理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充分体现。但是,毋庸讳言,我们在组织评审过程中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譬如:评审形式单一、重视设计输入评审而忽视设计输出评审、评审资料的提交不及时、有些评审组成员责任心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进一步改进。因为设计评审作为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同行专家的经验和智慧,以弥补设计者知识、经验的不足或考虑不周,及早发现和消除设计缺陷,使设计趋于成熟和完善。有效的评审不仅可以加速设计的成熟,使设计方案更完善,并能降低研制费用和缩短研制周期。1)评审形式单一。目前的设计评审形式仅局限于对一些方案、设计要求等输入进行会议式的评审,不能直观得让评审组成员了解,影响了评审质量;2)对设计输出未进行比较充分的评审,不能及早发现存在的不足或问题。如内部装饰、驾驶舱布置、设备布置等等,我们或许可以采取现场评审的方式,有效、及时发现问题,为在研飞机和后续型号研制积累宝贵的经验;3)提交评审资料不及时,使得评审专家不能充分了解设计方案或思路,造成不能及时发现深层次问题或缺陷:4)评审组成员的选择。任何设计及其评审的完满与成功,将取决于参与人员的集体经验和能力,同时也取决于他们对全部有关因素及要求的了解程度。俗话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邀请未参与设计的同行专家,以旁观者的角度发现问题;3)应该有具体的措施强化评审人员的责任心。在一些评审中,有些评审组成员不能认真地审阅技术资料,人云亦云,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大大影响了设计评审质量,因此,应该有具体的措施强化评审人员的责任心。
2)合理安排设计质量复查
近几年,我们已充分认识到设计质量复查的重要性。设计质量复查不同于其它活动,它要求有一定的复查时机(完成产品阶段设计即将转到下一阶段的时候)和特殊的复查对象(设计文件、图样、使用文件、资料和历次试验、评审质量档案等)。因为设计质量复查主要以设计人员自查为主,容易“各扫门前雪”,而造成设计接合部位(系统、设备之间的接口等)的问题被疏忽。所以,设计质量复查不能各自局限于本专业、本系统内,而要发扬协作的精神,认真复查各系统、设备之间的接,问题,减少不匹配问题发生。应该说,设计质量复查是一个《艮好的设计质量管理方法。同时,设计质量复查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目前,我们应结合型号各阶段的研制任务和特
点,逐步明确各阶段(方案阶段、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总装前、首飞前)的复查重点,避免重复性,提高设计质量复查效果。
3)文件审签过程应进行改革
合理设置兼职标准化审查人员,简化标准化审查要求。就设计部技术文件标准化工作来讲,文件标审工作主要由兼职标准化审查员负责,作为一名兼职标准化审查员,对设计技术文件,我想重点应该放在文件的技术内容是否正确、协调、文件的可操作性如何,而不是文件本身的编排格式、字体等等,对文件的格式应该是注意而不是注重。目前我公司的标准化工作导则规定的过细,有些条款要求究竟有多大意义不得而知,只见设计人员为了文件的格式而疲于奔命,为此而浪费时间和精力,似乎有所不值。以往都是标准部门对专、兼职标准化审查员进行培训,而未与执行文件的设计人员直接接触、充分听取设计人员对文件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做法将导致标准文件要求与实际工作脱钩,影响了标准文件的可操作性和效果。希望标准部门能多到设计人员中间听取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该简化的简化,该明确的明确。同时由于设计所发技术文件相对于其它部门要多得多,建议在各专业组内设立1—2名兼职标准化审查员,在文件编制时就可进行标准化审查,避免当前这种审查程序下文件因格式不对而返工、重新签署的事情发生,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签署时间,而且还可强化设计人员执行柝准化文件的有效性。
文件审签程序繁琐,已不适用当前型号研制工作需要。按照现有设计文件制度规定,一份三类以上设计更改文件(包括三类),必须经过设计、校对、组长、主任、总设计师、生产长、总工程师、军代表、工艺处、质审、标审(有时还必须经有关部门如成品处、外场处、飞机项目管理处等等)等十多个部门审签后才能发出,这种签字画押式的管理方法严重影响了文件的编发和执行,设计人员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拿着文件到处找人签字!往往一份文件签署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是编写文件所花时间和精力的几倍。 随着公司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各个部门的职责都有相关文件予以明确,而且设计所发的技术文件对牵扯到的相关部门都有其路线,各部门的工作应该按照其职能做好技术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配合工作,而不是说以签字这种方式认可或作为执行相关工作的依据。随着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异地设计、异地制造的联合研制模式已经在ARJ21飞机上运作起来,如果还按照我们当前的这种审签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我想,建议能否减少相关部门(如生产处、飞机项目管理处、外场处、总工程师等)会签,通过加强文件编发前沟通、强化校对、组长、主任及总设计师的审签责任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能够保证文件的编发质量。
4)质量管理人员应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作为一名质量管理人员,对现有的工作程序、制度,只知道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是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设计质量工作要求的。质量管理人员一定要起到桥梁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为设计人员答疑解惑,帮助设计人员理解文件从而更好地执行文件,确保有章可循,有法必依。
在自我质量监督检查中发现,目前我们存在“形成文件能力强,执行文件能力弱”的问题。对一些新文件、新制度、新规定,仍存在新文件执行不力的情况。作为质量控制人员,应养成自觉学习和执行新文件、新制度的良好习惯,加强对文件条款的统一认识和理解,做好对设计人员引导和解释,提高新文件执行符合性和统一性。
4 结束语
我国的质量管理工作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一些具体的管理方法、管理思路都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关键是我们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态度,即一定要务实,而且要有一个积极的心
态。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来自于实践的管理思考和经验总结更为宝贵,也更有借鉴意义。管理没有定式,有效的、实用的,就是最好的。
飞参在航空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空军93066部队机务大队 宋庆华 张忠义 李礼 刘金涛
[摘 要] 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飞参机载设备所提供的飞行信息越来越丰富,飞行参数处理软件越来越应用于空军部队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在此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飞参数据处理在航空机务维修工作中、飞行过程中以及发生飞行事故后的应用,并对如何做好飞参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飞参 机载设备 现状 建议
飞行参数记录与处理系统,简称飞参,它能够自动记录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参数。飞行结束后,可将记录的飞行信息提供给地面信息处理设备,通过信息处理系统为飞机故障诊断、预测、辅助飞行训练、事故预防与调查分析提供科学依据。目前飞参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事故调查范畴,正广泛应用于飞机故障自动检测与诊断,飞行训练质量评估,形成视情维修,状态监控维修等新的维修方式,通过数据软件分析积极预防事故,保证飞行安全,提高飞行训练质量。 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飞参机载设备所提供的飞行信息越来越丰富,从而给地面软件处理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数据。飞行参数处理软件具有飞行信息分析、飞行过程再现等主要功能,国产军用飞机装备和使用飞参系统在机务维护、飞机寿命监控、辅助飞行训练、预防飞行事故、飞行事故分析等各个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1、 飞参数据处理为航空机务维修提供可靠信息
1.1 利用飞参卸载校验器分析
飞参卸载校验器与飞行参数记录器RS-232借口连接,通过模数转换能够将机载数据防毁记录器中的数据下载到飞参卸载校验器或其他载体中去,并可以同时完成对数据防毁记录器内数据的初步分析、晴空和履历输入等。该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对飞行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对飞行参数记录系统的记录精度进行校验检查。
1.2 利用飞参地面站综合分析
地面站软件能够对—乜参数据卡上的飞参数据进行快速处理、详细处理现对飞行质量的评估。并可实现对飞行质量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