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精选题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特蕾莎修女

①她只是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

②一九九七年九月,当她去世时,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她就是被誉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

③十八岁的时候,特蕾莎修女从她的家乡——马其顿一个偏僻的乡村来到遥远的印度,来到被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在这里,她看到有病的人无人照看,孤独的男人和女人躺在街头等死,成百上千失去父母的儿童四处游逛„„她感到了工作的召唤,于是脱下修女服,开始了护理和救助穷人的工作,并一直延续了半个世纪。

④特蕾莎修女清醒的认识到,居高临下的给予,接受者会有被施舍的屈辱感觉,这对于一个人的尊严是 她细心的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会的社会福利和救援工作中受益。

因为她拥有爱、

人,永远跟美无缘。

1.(3分)

2. 阅读文章,要分析典型材料。从文章第②、⑥两段中选取一个典型事例,具体说说它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4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3. 阅读文章,要品味关键语句。联系课文《麦琪的礼物》或课外阅读,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的理解。(4分)

4. 诺贝尔委员会授予特蕾莎修女的颁奖辞语言精练、饱含情感,极具感染力。2004年2月20日,十大感动中国2003年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入选人物是杨利伟、钟南山、陈忠和、尾山宏、梁雨润、巴金、林浩(汶(尾山宏除外) ,运用个性化的语言为他设计一段精彩的颁奖辞,100)

人物:

颁奖辞:

“一位70岁的日本老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20 示例:特蕾莎修女是一位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的人。

(点明投身慈善事业或救助穷苦人1分,其它能体现人物精神风貌的信息1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21 示例1:第②段的事例描写了特蕾莎修女去世时人们悼念她的隆重场面,借雨和泪突出了人们对她的真挚情感,从侧面烘托出了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示例2:第⑥段中特蕾莎修女面对诺贝尔奖巨大的荣誉,她只是用朴实的语言提醒大家关注贫穷世界。这个典型事例突出了她对穷人的关心,表现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

(点明作用1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2分,语言表述1分,共4分)

22 结合,才能散发永恒的魅力。

(点明美与爱的关系1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24 23 示例:人物——杨利伟。

(事迹概括2分,人物评价22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痛苦的游戏

一次朋友聚会,有一位正在某个心理咨询培训班学习的朋友提出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他发给每人一张纸片,请大家在上面写下五件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比如生命、爱情、朋友等。最后他再三强调:大家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它。

我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在自己的纸片上写下了:丈夫、女儿、快乐、满足感和父母。这时,这位朋友请大家考虑

放弃其中的一个。我轻轻地划去了“满足感”。我的“满足感”,其实是“事业有成”的代名词。从小所受的教育告诉我:碌碌无为是悲哀的。所以,尽管只是一个中学教员,我还是希望能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来。然而,工作上的“满足感”,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就算工作上表现平平,

2.作者划去“父母”时为什么感到歉疚、负罪? (5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3.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4)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5.(6分)(1)我的家人 我的事业 (顺序颠倒不扣分) (2)以认真的态度 (每空2分)

6.(5分) 因为她在选择中保留了丈夫和女儿,却舍弃了父母,这让她不安和难过,深深自责。 (答出“剩下的三者中放弃了父母”的意思,即可得分)

7.(4分) 她对丈夫和女儿的爱超过了对自己生命的爱。

8.(5分) 因为这个游戏使作者明白:生命中的种种至爱在她心中的分量远远超过了她的想像,对她来说是那么重要,是无法放弃、必须好好珍惜的。 (意思对即可得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土地的颜色

①有一句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民间亦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说法。人的生命融入土地后,最后的结局是剩下“一杯黄土”。由此可见,土地的主色调是黄色,在一般人的眼里,这种色彩带有单调和悲凉的味道。

②其实,土地的颜色并不单调。土地是神奇多彩的,她是所有陆地生命的家园。古人说的“大块文章”,不是今天所指的作家或学者写出的长篇巨著,而是指大地上的斑斓景观。这可以从李白的“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中得到权威性的证明。“大块”就是大地,“文章”是指错综复杂的色彩花纹。我们有“五色土”的叫法,还有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的分类,说明土地五彩缤纷,迷幻多姿,娇娆动人。

1 白皑皑(

2. a洁净 b. A.abcd B 3

4.请从文中任选一个角度简析选文的艺术特色。(3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5.面对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你认为该怎样做才能使土地依然神奇多彩?发挥想象,描述一下你理想中的那个“美丽的主题”。(后一问作答不超过60字)(4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23 ái mào yì tī

24 C

25 五彩缤纷(或五彩斑谰、五色焕然等)(1分);从土地的形态(或从山脉、沙漠、原野等方面(1分);从春夏秋冬四季(0.5分);从土地的内心(0.5分)。

26 示例1: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土地色彩的单调悲凉,然后写土的神奇色彩,并以李白的诗加以佐证,突出土地的五彩缤纷。

示例2:排比的运用。土地不同形态的不同颜色,不同季节的不同颜色,土遭受的破坏,都用排比来铺陈,使句子整齐,内容丰富,感染力强。

表述清楚,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

27 .(1)(2 分)(2)世永续,神奇多彩的土地上。(2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为你自己高兴

①朋友小凌自幼双腿瘫痪,在一家印刷包装纸的福利厂工作,业余爱读文学书,常到我家来借,我有一天就对他说:“你怎么不立个大志向,发奋写作,也成个作家? ”当时他没说什么,过些天来还书,他告诉我:“我没有写作的天分,我就这样当个读者挺好。”临告别时更笑着说:“我活得挺自在。我为自己高兴。”

②上个星期天我在大街上看见了他,他骑着电动三轮车,后座上是也有残疾的妻子,搂着他们完全健康的小女儿,三个人脸颊都红喷喷的,说是刚从北京游乐园玩完回来。真的,他们全家都为自己高兴,那是人生中最扎实最醇厚的快乐!

③为自己高兴吧! 我为什么不完美? ——别钻那牛角尖。要是别人问你为什么不如何如何,那么,让我们 ④一个作家朋友得了个奖,却很不高兴。为什么? ? 如果他得了个全国奖,那么又可以问:为什么不是最高奖? 得奖? ? 的结果呢? 的泥潭!

⑥争取不凡( )

!

1. ? 请简要分析。(3分)

2. 第①至⑤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 (4分)

3. 下面这句话摘自第6段。请在句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争取不凡 ( )可敬可佩,( )甘于结结实实的平凡,则更可爱可羡„„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4. 有人认为“为自己高兴”就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对此观点,作为一个中学生的你是如何看的?(3分) 答: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13、作为事实论据(1分),论证小凌所说的“我活得挺自在,我为自己高兴”,使文章更有说服力(2分)。

14、对比论证(2分)、不要为自己立下高不可及的标杆,更不要被别人往往确实是出于好意的刺激而陷入自卑自怨自责自苦的泥潭! (2分)

15、虽然、固然、诚然, 然而、但是。

16、①、“为你自己高兴”并不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要为自己平凡充实的存在而高兴,而不要总是为那些高不可攀、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徒生烦恼。

②、人还是要有一个远大目标,并要为此作出最大努力,完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不应该是我们中学生具有的人生观。(言之成理即可)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为生活设定目标

①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那一年,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②十七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 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35%找不到了,但岁以外,在去。

1.

2. 用文章中的原句填空。卡耐基的调查表明,3%的人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相当的成功,是因为…… ;97%的人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是因为……

3.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中“此”指代什么?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4.从结构上分析,第④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文中引用卡耐基的调查就是为了证明目标理想在事业中的重要性,但作者为什么要说“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6.了哪些启示?(不超过80字)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l3.用形象的寓言故事说理,既生动地说明了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又明白易懂,且有吸引读者的效果。 l4.能够明确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正确,要么小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

15.人们应该为自己设下奋斗目标并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努力,这样才能取得突出成就。

1 6.“承上启下”或“过渡”。

17.①他考虑到可能有人并不赞同他的看法,使用了表推测的“或许”一词,使语言严谨、准确。②语气委婉,让人容易接受。

1 8.(3分,能够紧扣文章,结合确立目标的重要性,联系学习实际谈出自已的切身体会即可,否则酌情扣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文 具

厉劲的北风篦子似地梳刮着裸露的皮肤,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英听了,眼泪就扑塌扑塌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去领。

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的白茬椅子。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料就往英身上套。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

丽说,你真爱惜„„

是想见见你„„英就去了。

1.3

2.4分)

3.“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请解释“扎”在文中的意思,并说说“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4.英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为什么?(3分)

5.6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17.(3分)

说明英缺少御寒的衣服,生活十分贫困。(大意对即可)

18.(4分)

娘选择红毛衣,因为它可以御寒,实用。英选择文具盒,是因为英要读书,向往现代文明。(每点2分。第一问能答“御寒”即可;第二问能答“要读书”即可。)

19.(4分)

“扎”在文中的意思是“紧紧地盯住”(或“专注地看”)。“扎”字生动地表现了英对文具盒的喜爱,对读书的渴望。(解释2分,只解释为“盯”“看”等给1分;作用2分。意思相近或大意对即可。)

20.(3分)

21.(6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我的名字,我的心痛

我一直觉得,“遭遇”离婚,最痛苦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

父母离婚那年,我12岁。也许是觉得我还小,他们一直没有告诉我,要不是母亲突然带我搬回了姥姥家,要不是那天无意中在母亲衣柜里发现了那本离婚征,我还真不知道他们会瞒我到什么时候。当时,真的很伤心,因为他们完全忽略了我。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几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我刚要睡着,迷迷糊糊中听到母亲说要跟我聊聊。我拉亮了台灯,看到母亲蓬乱的头发,红肿着双眼,顿时吓了一跳,以为发生了什么事。谁知母亲却开始滔滔不绝的抱怨父亲,说他没出息,不会关心人,懒惰,吝啬„„好像父亲成了天下恶人的典型。母亲憔悴的脸庞由于愤怒而变得扭曲,我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刻薄的女人竟是我昔日美丽善良的母亲,也不敢相信那个被母亲说得坏透顶的男人竟其乐( )(r óngr óng

母亲发起了火,( ) (zhì) 疑的表情,我别无他法。

这一切让我如何割舍得下?

了过去。

1.

刻薄 :

吝啬:

2.为文中(

3.文中加点的“如此”指代什么?(1分)

4.第三段中的省略号与文中哪个词相照应? (1分)

5.第三段对母亲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6.发挥你的想象,为第二段“也许是觉得我还小”后面在加两个句子。(2分)

(1)也许:

(2)也许: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7.如何理解“最痛苦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2分)

8. 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1分)

9.你认为母亲做得对吗?为什么?(2分)

10.1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1.b ó 尖酸、小气 ; lìn sâ 小气、不大方

2.融融;置

3.父母的离婚对于家庭造成重大的伤害。

4.滔滔不绝

5.表明母亲受离婚的打击之大。

6.(1)他们觉得我不懂事。

(2)他们怕伤害我。

7.父母的痛苦只是暂时的,离婚给孩子带来的痛苦是无穷的。

8.说明“我”的家庭也曾经是一个无比幸福的家庭。

9.略

10.略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我的母亲

中国文化馆要我写一篇《我的母亲》,并寄我母亲的照片一张。照片我有一张四寸的肖像。一向挂在我的书桌的对面。已有放大的挂在堂上,这一张小的不妨送人。但是《我的母亲》一文从何处说起呢?看看母亲的肖像,想起了母亲的坐姿。母亲生前没有摄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央一间是我家。但是没有板壁隔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份人家的界限。所以

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我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在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1. 给下列词语中带横线的字注音。(2分)

(1)肖( )像 (2)沸( )翻盈天

(3)训诲( ) (4)瞻( )望

2. 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是什么?(2分)

3. 2分)

4. 4分)

(1)

(2)

(3)

(4)

5. 4分)

6. 第四段开头写到“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其中“丁艰”一词是书面语,指遭到父母的丧事。我们在初中课本里学过哪一篇文章也写到作者祖母去世,父亲奔丧回家这一情节?(2分) 《 》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7. 第五段结尾“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中“四班人”都指哪些人?(摘引文中语句回答)(4分)

(1)

(2)

(3)

(4)

8. 第六段中两次描写了母亲,当作者临行时,先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后写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为什么当作者放假归来时,描写顺序却相反呢?(4分)

9. 2分)

10. 得超过104

11. 4分)

12. 本文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我们在初中课本中还学过一篇这样的文章。写出这篇课文的作者和题目。(2分)

(1)作者

(2)题目《 》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17. (1)xiào (2)fâi (3)huì (4)zhān

18. 中国文化馆的约稿或中国文化馆要我写一篇《我的母亲》(再加上“怀念母亲”)。

19. 深深的怀念之情。

20. (1)(很)不安稳 (2)(很)不便利 (3)(很)不卫生 (4)(很)不清静

21. 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重要。(或母亲可以兼顾内外)

22. 背影

23. (1)工人们 (2)店伙们 (3)父亲的朋友 (4)亲戚邻人

24. 为突出母亲对儿子的慈爱。

25. 回家看望父母或回家探亲。

26. 不愿听从长辈的劝告(或不全部接受长辈的训诲)。

27. 严肃 慈爱

28. (1)朱德 (2)回忆我的母亲[或(1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我等过你

(1)这几年,我的心境与詹姆斯•拉斯特乐队的曲子很贴切。这成了生活中可以称为幸福的事情之一。我听了他的几十张唱片,聆听时怀着憧憬与犹疑,听过已在心里装下充实,像从森林里归来的孩子兜里揣满松果一样。

(2)人与音乐的契合,委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难事。作曲家与演奏家从来都是独裁者,按他们自己的方式诠释生活与哲理。听者只能用声音——唯一的传导符号来体味它背后的无限丰富。当然,伟大的音乐家——让自己的作品引起大多数人共鸣的音乐家——也由此诞生。风烛残年的贝多芬,耳朵全聋了,仍执意指挥《第九交响曲》。这是令乐人们为难的事,又得配合。贝多芬眼盯着乐谱,手臂僵舞,他的耳朵里静悄悄的。乐人们小心地瞟他的手势,他们明知贝氏听不见,但生怕拉错一个音符。乐曲结束了,全场掌声

(3)加以改编,从古典乐曲片段到流行电影插曲。

(4)的狂澜。

(5)

(6)

(7)?

选自《掌心化雪》,有改动)

1. 而言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分)

2.文章用了为数不少的文字表现贝多芬,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

3. 文章的标题为“我等过你”,说说作者等来的东西是什么。(5分)

4.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 A 本文选取了贝多芬、詹姆斯•拉斯特、苏格拉底、表现了伟大音乐作品能够感染人、启迪人、给人以无尽的美这一主题思想。

B 普通爱乐者的微妙心理表现得真实、细腻。

C 贝多芬与詹姆斯•拉斯特相比,后者在通俗、

D 伟大的作品源于同样伟大的人格,艺术家,

E

参考答案

1.这种“贴切”是针对詹姆斯•拉斯特乐队的曲子表现出“一种漫不经心的中庸之美,没有令人眼湿的激情”而言的。(3分)

2.文章有不少的文字写贝多芬,意在说明“人与音乐的契合,委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难事”(2分) ,进而用来表现作者与詹姆斯•拉斯特形成的默契、产生的共鸣(2分) 是令人欣喜、弥足珍贵的(2分) 。

3.作者“等来的东西”即詹姆斯•拉斯特乐队带给他的两点收获(1分) :①他使我这个没有受过很好音乐教育的人,渐渐理解了许多西方古典乐曲,得以同大师进行儿童与巨人式的沟通(2分) ;②在他的曲子里,我悟出典雅、开阔与不避俗亦为文章之道(2分) 。[本题如果认为作者“等来的东西”是“与我的心性契合的东西——一种漫不经心的中庸之美,没有令人眼湿的激情”,可酌情给2分。]

4.[A ][C ](4分,每项2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①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②“再见!”

③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④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⑤他欣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⑥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 不

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 一个怎样的青年?

? ? 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

1( )。分 A

B

C

D

2?(4分)

欣然:

循规蹈矩:

3.文章第⑧段加点的“你”指代什么? 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你”?(3分)

4.“我”尽管将孩子交给社会,但仍有许多忧虑。第⑨段主要写了“我”的哪些忧虑?(2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5.“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中“琼浆”“ 醍醐”在文中共同的意思是:(2分)

6. 作者将母子关系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3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14.C

15.欣然:生动表现出孩子第一次独自上学时的新奇、喜悦心情。 循规蹈矩:体现出孩子听话及略显胆怯的心理。

16.学校。寄寓了一个母亲对学校对社会的殷切希望。

17.对获得什么样的知识的忧虑。

18.精华(智慧)

19.两种说法均可。同意的理由:孩子最终是要独立生活的,母亲不可能陪伴终身,因而将“母子关系”看做“借来的琴弦”是有道理的,它能够让孩子更早地学会生活。

一推了之,母亲不应包办,但应随时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我们是一家人

(1)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2)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3)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

(4)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5) (6)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7)门就奔回家。

(8) 。

(9)

(10)

(11)坏了。”

(12)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13)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14)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15)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16)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精华经典阅读》,作者秦文君,有改动)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1. 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2. “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1)

(2)

3. 结合上下文简要描述一下(11)(2分)

4. 选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2分)

5. 段中“母亲没去上班”的原因。(2分

6. (2分

7. 你的身边或许就有与“我”一样有“叛逆倾向”的青年,请你以朋友的身份给他(或她) 写几句赠言,帮助他(或她) 走出误区。(3分)(不得少于30字。如果写得精彩,奖励1分,本题最高可得4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19. 选文记录了“我”在母亲的帮助下,改变了“叛逆倾向”,最后回到了温暖的家的经历。

20.(1)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

(2)向往毛姓女生的单身生活。(或向往自己做主的豪气)

(3)受母亲责怪后,静坐示威,饿了一顿。

21. 不吃吧,自己正饥饿难忍;吃吧,又怕给家人留下笑柄。

22. “我”对“我们是一家人”这句话认识的变化。

23. 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 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24. 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25. 有帮助作用2分,语言通顺、流畅1分,写得精彩奖励14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我寻求挫败

①我一直在寻求挫败。

②有人出发去“征山”,我却从来不是,而且刚好相反,我爬山,是为了被山征服。有人飞舟,是为了“凌驾”水,而我不是,如果我去亲近水,我需要的是涓水归川的感受,是自身的消失,是自我复归拉于零的一次冒险。

③记得故事中那个叫“独孤求败”的第一剑侠吗?终其一生,他遇不到一个对手,人间再没有可以挫阻自己高人,天地间再没有可匹敌的力量,真要令人忽忽如狂啊!

④生来有一块通灵宝玉的贾宝玉是幸福的,但更大的幸福却发生在他掷玉的刹那。那时,他初遇黛玉,一见面,彼此惊为旧识,仿佛已相契了万年。他在惊愕中竟把那块玉胡乱砸在地上,那种自我的降服和破碎是动人的,是真爱情最醇美的倾注。

命,没有大理想供其追求。

14分)

2、填空。(3分)

从第⑥段看,大英雄指___、___、___三人。

3、第⑦段画线句子中,“这份绝望”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兴奋昂扬”?(4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4、作者“寻求挫败”的目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5分)

5、本文标题是“我寻求挫败”,但③-⑥段列举了别人的例子,这是否有必要?请说说你的理由。(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4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1、(4分)前例说明没有挫败使人孤独、痛苦;(2分)后一例说明挫败可以带来惊喜、幸福。(2分)(意思对就得分)

2、(3分)耶酥 李靖 孙中山 (各1分)

3、(4分)(1)“这份绝望”指的是对宇宙的伟大,感到人类永远无法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处的光体。(2分)

(2)“兴奋昂扬”是因为意识到人类尽管无法征服自然,达到人生的崇高境界,但也永远不会失去追求和理想。(2分)(第二问答“意识到人类尽管无法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但绝举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意识到人类虽然永远不能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处的光体,但绝不会放弃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意识到

4、(52分)好让我能更彻底的败溃,从心底承认自己的卑微和渺小。(3分)

5、(4分)①有必要。(1有普遍意义。(3分)

②无必要。(13分)

③有必要,但略嫌多。(13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梧桐树

①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嶂,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 我想起了古人的谛:? 能的事了! ! 眼前高厚浓重 作者丰子恺,有删节)

1(4分)

(1)梧桐树生叶

(2)

(3)

(4) 2.第④段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 (4分)

3.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以时间为序,描写、议论相结合,写出了梧桐树从生长到衰亡的过程。

B.为了表现梧桐树的不同容貌,文章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句子,新颖而又形象。

C.第②段用梧桐的生叶与其他植物的生叶进行比较,表现梧桐生叶的拙劣和坦白。

D.第③段的“绿意实在太多了”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梧桐叶的喜爱之情。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4.文中结句说“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为什么?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5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21.(2)绿叶成阴 (3)梧桐落叶

22.对比。通过梧桐落叶与落花的对比,写出了梧桐落叶尤其令人悲哀(或渲染了梧桐落叶的悲哀) 。

23.A

24.因为拥有的东西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或者:因为邻居家虽然种植了梧桐树,占有了它们。但是,他们没能看见它们的容貌,没能体验梧桐的种种变化,没感受到梧桐生长的象征意义,因而没法“占有”它们。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启示:(1)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

(2)生活需要去感受(体验) ,用心去发现,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

(3)

(4)本文以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句,揭示了全文中心。

„„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特蕾莎修女

①她只是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

②一九九七年九月,当她去世时,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她就是被誉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

③十八岁的时候,特蕾莎修女从她的家乡——马其顿一个偏僻的乡村来到遥远的印度,来到被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在这里,她看到有病的人无人照看,孤独的男人和女人躺在街头等死,成百上千失去父母的儿童四处游逛„„她感到了工作的召唤,于是脱下修女服,开始了护理和救助穷人的工作,并一直延续了半个世纪。

④特蕾莎修女清醒的认识到,居高临下的给予,接受者会有被施舍的屈辱感觉,这对于一个人的尊严是 她细心的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会的社会福利和救援工作中受益。

因为她拥有爱、

人,永远跟美无缘。

1.(3分)

2. 阅读文章,要分析典型材料。从文章第②、⑥两段中选取一个典型事例,具体说说它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4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3. 阅读文章,要品味关键语句。联系课文《麦琪的礼物》或课外阅读,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的理解。(4分)

4. 诺贝尔委员会授予特蕾莎修女的颁奖辞语言精练、饱含情感,极具感染力。2004年2月20日,十大感动中国2003年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入选人物是杨利伟、钟南山、陈忠和、尾山宏、梁雨润、巴金、林浩(汶(尾山宏除外) ,运用个性化的语言为他设计一段精彩的颁奖辞,100)

人物:

颁奖辞:

“一位70岁的日本老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20 示例:特蕾莎修女是一位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的人。

(点明投身慈善事业或救助穷苦人1分,其它能体现人物精神风貌的信息1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21 示例1:第②段的事例描写了特蕾莎修女去世时人们悼念她的隆重场面,借雨和泪突出了人们对她的真挚情感,从侧面烘托出了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示例2:第⑥段中特蕾莎修女面对诺贝尔奖巨大的荣誉,她只是用朴实的语言提醒大家关注贫穷世界。这个典型事例突出了她对穷人的关心,表现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

(点明作用1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2分,语言表述1分,共4分)

22 结合,才能散发永恒的魅力。

(点明美与爱的关系1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24 23 示例:人物——杨利伟。

(事迹概括2分,人物评价22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痛苦的游戏

一次朋友聚会,有一位正在某个心理咨询培训班学习的朋友提出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他发给每人一张纸片,请大家在上面写下五件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比如生命、爱情、朋友等。最后他再三强调:大家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它。

我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在自己的纸片上写下了:丈夫、女儿、快乐、满足感和父母。这时,这位朋友请大家考虑

放弃其中的一个。我轻轻地划去了“满足感”。我的“满足感”,其实是“事业有成”的代名词。从小所受的教育告诉我:碌碌无为是悲哀的。所以,尽管只是一个中学教员,我还是希望能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来。然而,工作上的“满足感”,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就算工作上表现平平,

2.作者划去“父母”时为什么感到歉疚、负罪? (5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3.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4)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5.(6分)(1)我的家人 我的事业 (顺序颠倒不扣分) (2)以认真的态度 (每空2分)

6.(5分) 因为她在选择中保留了丈夫和女儿,却舍弃了父母,这让她不安和难过,深深自责。 (答出“剩下的三者中放弃了父母”的意思,即可得分)

7.(4分) 她对丈夫和女儿的爱超过了对自己生命的爱。

8.(5分) 因为这个游戏使作者明白:生命中的种种至爱在她心中的分量远远超过了她的想像,对她来说是那么重要,是无法放弃、必须好好珍惜的。 (意思对即可得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土地的颜色

①有一句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民间亦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说法。人的生命融入土地后,最后的结局是剩下“一杯黄土”。由此可见,土地的主色调是黄色,在一般人的眼里,这种色彩带有单调和悲凉的味道。

②其实,土地的颜色并不单调。土地是神奇多彩的,她是所有陆地生命的家园。古人说的“大块文章”,不是今天所指的作家或学者写出的长篇巨著,而是指大地上的斑斓景观。这可以从李白的“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中得到权威性的证明。“大块”就是大地,“文章”是指错综复杂的色彩花纹。我们有“五色土”的叫法,还有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的分类,说明土地五彩缤纷,迷幻多姿,娇娆动人。

1 白皑皑(

2. a洁净 b. A.abcd B 3

4.请从文中任选一个角度简析选文的艺术特色。(3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5.面对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你认为该怎样做才能使土地依然神奇多彩?发挥想象,描述一下你理想中的那个“美丽的主题”。(后一问作答不超过60字)(4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23 ái mào yì tī

24 C

25 五彩缤纷(或五彩斑谰、五色焕然等)(1分);从土地的形态(或从山脉、沙漠、原野等方面(1分);从春夏秋冬四季(0.5分);从土地的内心(0.5分)。

26 示例1: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土地色彩的单调悲凉,然后写土的神奇色彩,并以李白的诗加以佐证,突出土地的五彩缤纷。

示例2:排比的运用。土地不同形态的不同颜色,不同季节的不同颜色,土遭受的破坏,都用排比来铺陈,使句子整齐,内容丰富,感染力强。

表述清楚,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

27 .(1)(2 分)(2)世永续,神奇多彩的土地上。(2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为你自己高兴

①朋友小凌自幼双腿瘫痪,在一家印刷包装纸的福利厂工作,业余爱读文学书,常到我家来借,我有一天就对他说:“你怎么不立个大志向,发奋写作,也成个作家? ”当时他没说什么,过些天来还书,他告诉我:“我没有写作的天分,我就这样当个读者挺好。”临告别时更笑着说:“我活得挺自在。我为自己高兴。”

②上个星期天我在大街上看见了他,他骑着电动三轮车,后座上是也有残疾的妻子,搂着他们完全健康的小女儿,三个人脸颊都红喷喷的,说是刚从北京游乐园玩完回来。真的,他们全家都为自己高兴,那是人生中最扎实最醇厚的快乐!

③为自己高兴吧! 我为什么不完美? ——别钻那牛角尖。要是别人问你为什么不如何如何,那么,让我们 ④一个作家朋友得了个奖,却很不高兴。为什么? ? 如果他得了个全国奖,那么又可以问:为什么不是最高奖? 得奖? ? 的结果呢? 的泥潭!

⑥争取不凡( )

!

1. ? 请简要分析。(3分)

2. 第①至⑤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 (4分)

3. 下面这句话摘自第6段。请在句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争取不凡 ( )可敬可佩,( )甘于结结实实的平凡,则更可爱可羡„„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4. 有人认为“为自己高兴”就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对此观点,作为一个中学生的你是如何看的?(3分) 答: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13、作为事实论据(1分),论证小凌所说的“我活得挺自在,我为自己高兴”,使文章更有说服力(2分)。

14、对比论证(2分)、不要为自己立下高不可及的标杆,更不要被别人往往确实是出于好意的刺激而陷入自卑自怨自责自苦的泥潭! (2分)

15、虽然、固然、诚然, 然而、但是。

16、①、“为你自己高兴”并不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要为自己平凡充实的存在而高兴,而不要总是为那些高不可攀、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徒生烦恼。

②、人还是要有一个远大目标,并要为此作出最大努力,完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不应该是我们中学生具有的人生观。(言之成理即可)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为生活设定目标

①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那一年,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②十七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 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35%找不到了,但岁以外,在去。

1.

2. 用文章中的原句填空。卡耐基的调查表明,3%的人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相当的成功,是因为…… ;97%的人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是因为……

3.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中“此”指代什么?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4.从结构上分析,第④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文中引用卡耐基的调查就是为了证明目标理想在事业中的重要性,但作者为什么要说“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6.了哪些启示?(不超过80字)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l3.用形象的寓言故事说理,既生动地说明了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又明白易懂,且有吸引读者的效果。 l4.能够明确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正确,要么小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

15.人们应该为自己设下奋斗目标并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努力,这样才能取得突出成就。

1 6.“承上启下”或“过渡”。

17.①他考虑到可能有人并不赞同他的看法,使用了表推测的“或许”一词,使语言严谨、准确。②语气委婉,让人容易接受。

1 8.(3分,能够紧扣文章,结合确立目标的重要性,联系学习实际谈出自已的切身体会即可,否则酌情扣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文 具

厉劲的北风篦子似地梳刮着裸露的皮肤,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英听了,眼泪就扑塌扑塌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去领。

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的白茬椅子。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料就往英身上套。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

丽说,你真爱惜„„

是想见见你„„英就去了。

1.3

2.4分)

3.“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请解释“扎”在文中的意思,并说说“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4.英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为什么?(3分)

5.6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17.(3分)

说明英缺少御寒的衣服,生活十分贫困。(大意对即可)

18.(4分)

娘选择红毛衣,因为它可以御寒,实用。英选择文具盒,是因为英要读书,向往现代文明。(每点2分。第一问能答“御寒”即可;第二问能答“要读书”即可。)

19.(4分)

“扎”在文中的意思是“紧紧地盯住”(或“专注地看”)。“扎”字生动地表现了英对文具盒的喜爱,对读书的渴望。(解释2分,只解释为“盯”“看”等给1分;作用2分。意思相近或大意对即可。)

20.(3分)

21.(6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我的名字,我的心痛

我一直觉得,“遭遇”离婚,最痛苦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

父母离婚那年,我12岁。也许是觉得我还小,他们一直没有告诉我,要不是母亲突然带我搬回了姥姥家,要不是那天无意中在母亲衣柜里发现了那本离婚征,我还真不知道他们会瞒我到什么时候。当时,真的很伤心,因为他们完全忽略了我。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几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我刚要睡着,迷迷糊糊中听到母亲说要跟我聊聊。我拉亮了台灯,看到母亲蓬乱的头发,红肿着双眼,顿时吓了一跳,以为发生了什么事。谁知母亲却开始滔滔不绝的抱怨父亲,说他没出息,不会关心人,懒惰,吝啬„„好像父亲成了天下恶人的典型。母亲憔悴的脸庞由于愤怒而变得扭曲,我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刻薄的女人竟是我昔日美丽善良的母亲,也不敢相信那个被母亲说得坏透顶的男人竟其乐( )(r óngr óng

母亲发起了火,( ) (zhì) 疑的表情,我别无他法。

这一切让我如何割舍得下?

了过去。

1.

刻薄 :

吝啬:

2.为文中(

3.文中加点的“如此”指代什么?(1分)

4.第三段中的省略号与文中哪个词相照应? (1分)

5.第三段对母亲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6.发挥你的想象,为第二段“也许是觉得我还小”后面在加两个句子。(2分)

(1)也许:

(2)也许: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7.如何理解“最痛苦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2分)

8. 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1分)

9.你认为母亲做得对吗?为什么?(2分)

10.1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1.b ó 尖酸、小气 ; lìn sâ 小气、不大方

2.融融;置

3.父母的离婚对于家庭造成重大的伤害。

4.滔滔不绝

5.表明母亲受离婚的打击之大。

6.(1)他们觉得我不懂事。

(2)他们怕伤害我。

7.父母的痛苦只是暂时的,离婚给孩子带来的痛苦是无穷的。

8.说明“我”的家庭也曾经是一个无比幸福的家庭。

9.略

10.略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我的母亲

中国文化馆要我写一篇《我的母亲》,并寄我母亲的照片一张。照片我有一张四寸的肖像。一向挂在我的书桌的对面。已有放大的挂在堂上,这一张小的不妨送人。但是《我的母亲》一文从何处说起呢?看看母亲的肖像,想起了母亲的坐姿。母亲生前没有摄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央一间是我家。但是没有板壁隔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份人家的界限。所以

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我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在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1. 给下列词语中带横线的字注音。(2分)

(1)肖( )像 (2)沸( )翻盈天

(3)训诲( ) (4)瞻( )望

2. 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是什么?(2分)

3. 2分)

4. 4分)

(1)

(2)

(3)

(4)

5. 4分)

6. 第四段开头写到“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其中“丁艰”一词是书面语,指遭到父母的丧事。我们在初中课本里学过哪一篇文章也写到作者祖母去世,父亲奔丧回家这一情节?(2分) 《 》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7. 第五段结尾“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中“四班人”都指哪些人?(摘引文中语句回答)(4分)

(1)

(2)

(3)

(4)

8. 第六段中两次描写了母亲,当作者临行时,先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后写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为什么当作者放假归来时,描写顺序却相反呢?(4分)

9. 2分)

10. 得超过104

11. 4分)

12. 本文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我们在初中课本中还学过一篇这样的文章。写出这篇课文的作者和题目。(2分)

(1)作者

(2)题目《 》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17. (1)xiào (2)fâi (3)huì (4)zhān

18. 中国文化馆的约稿或中国文化馆要我写一篇《我的母亲》(再加上“怀念母亲”)。

19. 深深的怀念之情。

20. (1)(很)不安稳 (2)(很)不便利 (3)(很)不卫生 (4)(很)不清静

21. 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重要。(或母亲可以兼顾内外)

22. 背影

23. (1)工人们 (2)店伙们 (3)父亲的朋友 (4)亲戚邻人

24. 为突出母亲对儿子的慈爱。

25. 回家看望父母或回家探亲。

26. 不愿听从长辈的劝告(或不全部接受长辈的训诲)。

27. 严肃 慈爱

28. (1)朱德 (2)回忆我的母亲[或(1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我等过你

(1)这几年,我的心境与詹姆斯•拉斯特乐队的曲子很贴切。这成了生活中可以称为幸福的事情之一。我听了他的几十张唱片,聆听时怀着憧憬与犹疑,听过已在心里装下充实,像从森林里归来的孩子兜里揣满松果一样。

(2)人与音乐的契合,委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难事。作曲家与演奏家从来都是独裁者,按他们自己的方式诠释生活与哲理。听者只能用声音——唯一的传导符号来体味它背后的无限丰富。当然,伟大的音乐家——让自己的作品引起大多数人共鸣的音乐家——也由此诞生。风烛残年的贝多芬,耳朵全聋了,仍执意指挥《第九交响曲》。这是令乐人们为难的事,又得配合。贝多芬眼盯着乐谱,手臂僵舞,他的耳朵里静悄悄的。乐人们小心地瞟他的手势,他们明知贝氏听不见,但生怕拉错一个音符。乐曲结束了,全场掌声

(3)加以改编,从古典乐曲片段到流行电影插曲。

(4)的狂澜。

(5)

(6)

(7)?

选自《掌心化雪》,有改动)

1. 而言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分)

2.文章用了为数不少的文字表现贝多芬,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

3. 文章的标题为“我等过你”,说说作者等来的东西是什么。(5分)

4.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 A 本文选取了贝多芬、詹姆斯•拉斯特、苏格拉底、表现了伟大音乐作品能够感染人、启迪人、给人以无尽的美这一主题思想。

B 普通爱乐者的微妙心理表现得真实、细腻。

C 贝多芬与詹姆斯•拉斯特相比,后者在通俗、

D 伟大的作品源于同样伟大的人格,艺术家,

E

参考答案

1.这种“贴切”是针对詹姆斯•拉斯特乐队的曲子表现出“一种漫不经心的中庸之美,没有令人眼湿的激情”而言的。(3分)

2.文章有不少的文字写贝多芬,意在说明“人与音乐的契合,委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难事”(2分) ,进而用来表现作者与詹姆斯•拉斯特形成的默契、产生的共鸣(2分) 是令人欣喜、弥足珍贵的(2分) 。

3.作者“等来的东西”即詹姆斯•拉斯特乐队带给他的两点收获(1分) :①他使我这个没有受过很好音乐教育的人,渐渐理解了许多西方古典乐曲,得以同大师进行儿童与巨人式的沟通(2分) ;②在他的曲子里,我悟出典雅、开阔与不避俗亦为文章之道(2分) 。[本题如果认为作者“等来的东西”是“与我的心性契合的东西——一种漫不经心的中庸之美,没有令人眼湿的激情”,可酌情给2分。]

4.[A ][C ](4分,每项2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①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②“再见!”

③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④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⑤他欣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⑥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 不

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 一个怎样的青年?

? ? 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

1( )。分 A

B

C

D

2?(4分)

欣然:

循规蹈矩:

3.文章第⑧段加点的“你”指代什么? 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你”?(3分)

4.“我”尽管将孩子交给社会,但仍有许多忧虑。第⑨段主要写了“我”的哪些忧虑?(2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5.“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中“琼浆”“ 醍醐”在文中共同的意思是:(2分)

6. 作者将母子关系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3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14.C

15.欣然:生动表现出孩子第一次独自上学时的新奇、喜悦心情。 循规蹈矩:体现出孩子听话及略显胆怯的心理。

16.学校。寄寓了一个母亲对学校对社会的殷切希望。

17.对获得什么样的知识的忧虑。

18.精华(智慧)

19.两种说法均可。同意的理由:孩子最终是要独立生活的,母亲不可能陪伴终身,因而将“母子关系”看做“借来的琴弦”是有道理的,它能够让孩子更早地学会生活。

一推了之,母亲不应包办,但应随时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我们是一家人

(1)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2)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3)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

(4)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5) (6)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7)门就奔回家。

(8) 。

(9)

(10)

(11)坏了。”

(12)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13)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14)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15)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16)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精华经典阅读》,作者秦文君,有改动)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1. 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2. “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1)

(2)

3. 结合上下文简要描述一下(11)(2分)

4. 选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2分)

5. 段中“母亲没去上班”的原因。(2分

6. (2分

7. 你的身边或许就有与“我”一样有“叛逆倾向”的青年,请你以朋友的身份给他(或她) 写几句赠言,帮助他(或她) 走出误区。(3分)(不得少于30字。如果写得精彩,奖励1分,本题最高可得4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19. 选文记录了“我”在母亲的帮助下,改变了“叛逆倾向”,最后回到了温暖的家的经历。

20.(1)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

(2)向往毛姓女生的单身生活。(或向往自己做主的豪气)

(3)受母亲责怪后,静坐示威,饿了一顿。

21. 不吃吧,自己正饥饿难忍;吃吧,又怕给家人留下笑柄。

22. “我”对“我们是一家人”这句话认识的变化。

23. 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 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24. 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25. 有帮助作用2分,语言通顺、流畅1分,写得精彩奖励14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我寻求挫败

①我一直在寻求挫败。

②有人出发去“征山”,我却从来不是,而且刚好相反,我爬山,是为了被山征服。有人飞舟,是为了“凌驾”水,而我不是,如果我去亲近水,我需要的是涓水归川的感受,是自身的消失,是自我复归拉于零的一次冒险。

③记得故事中那个叫“独孤求败”的第一剑侠吗?终其一生,他遇不到一个对手,人间再没有可以挫阻自己高人,天地间再没有可匹敌的力量,真要令人忽忽如狂啊!

④生来有一块通灵宝玉的贾宝玉是幸福的,但更大的幸福却发生在他掷玉的刹那。那时,他初遇黛玉,一见面,彼此惊为旧识,仿佛已相契了万年。他在惊愕中竟把那块玉胡乱砸在地上,那种自我的降服和破碎是动人的,是真爱情最醇美的倾注。

命,没有大理想供其追求。

14分)

2、填空。(3分)

从第⑥段看,大英雄指___、___、___三人。

3、第⑦段画线句子中,“这份绝望”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兴奋昂扬”?(4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4、作者“寻求挫败”的目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5分)

5、本文标题是“我寻求挫败”,但③-⑥段列举了别人的例子,这是否有必要?请说说你的理由。(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4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1、(4分)前例说明没有挫败使人孤独、痛苦;(2分)后一例说明挫败可以带来惊喜、幸福。(2分)(意思对就得分)

2、(3分)耶酥 李靖 孙中山 (各1分)

3、(4分)(1)“这份绝望”指的是对宇宙的伟大,感到人类永远无法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处的光体。(2分)

(2)“兴奋昂扬”是因为意识到人类尽管无法征服自然,达到人生的崇高境界,但也永远不会失去追求和理想。(2分)(第二问答“意识到人类尽管无法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但绝举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意识到人类虽然永远不能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处的光体,但绝不会放弃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意识到

4、(52分)好让我能更彻底的败溃,从心底承认自己的卑微和渺小。(3分)

5、(4分)①有必要。(1有普遍意义。(3分)

②无必要。(13分)

③有必要,但略嫌多。(13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梧桐树

①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嶂,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 我想起了古人的谛:? 能的事了! ! 眼前高厚浓重 作者丰子恺,有删节)

1(4分)

(1)梧桐树生叶

(2)

(3)

(4) 2.第④段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 (4分)

3.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以时间为序,描写、议论相结合,写出了梧桐树从生长到衰亡的过程。

B.为了表现梧桐树的不同容貌,文章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句子,新颖而又形象。

C.第②段用梧桐的生叶与其他植物的生叶进行比较,表现梧桐生叶的拙劣和坦白。

D.第③段的“绿意实在太多了”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梧桐叶的喜爱之情。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4.文中结句说“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为什么?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5分)

重庆书之香教育 全国中考阅读经典试题(学生专用) 统稿:袁 杰

参考答案

21.(2)绿叶成阴 (3)梧桐落叶

22.对比。通过梧桐落叶与落花的对比,写出了梧桐落叶尤其令人悲哀(或渲染了梧桐落叶的悲哀) 。

23.A

24.因为拥有的东西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或者:因为邻居家虽然种植了梧桐树,占有了它们。但是,他们没能看见它们的容貌,没能体验梧桐的种种变化,没感受到梧桐生长的象征意义,因而没法“占有”它们。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启示:(1)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

(2)生活需要去感受(体验) ,用心去发现,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

(3)

(4)本文以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句,揭示了全文中心。

„„


相关文章

  • 一年级阅读书目推荐
  • 一 年级阅读书目推荐 更新时间: 一年级学生的推荐书目,呵呵,好长一串啊!希望各位寻到好书也能向我推荐推荐.因为每个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时间都不一样,所以,书单也仅是做个参考,有心的爸爸妈妈自己选择哦! 一年级推荐书目 一.绘本: 1.< ...查看


  • 一年级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 一年级阅读推荐书目 必读书目:<小猪唏哩呼噜> <木偶奇遇记> <日有所诵> 选读书目:<爱心树>.<安徒生童话>.<日有所诵>.<神奇校车>.<一年 ...查看


  • 唐诗宋词精选
  • 中国古诗词 导航 首页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古诗精选 诗词名句 古诗名文 元曲鉴赏 古诗考题 文章阅读 唐诗精选: 李白的诗 白居易的诗 孟浩然的诗 杜甫的诗 王维的诗集 李商隐的诗 杜牧的诗 柳宗元的诗 王昌龄的诗 韩愈的诗 刘禹锡的 ...查看


  • 雅思入门听力,阅读真题精选答案
  • 篇一:雅思入门听力,阅读真题精选答案 篇二:雅思入门听力,阅读真题精选答案 篇三:雅思入门听力,阅读真题精选答案 链接: 密码:h87q链接: 密码:5yne这是我的网盘分享楼主可以下下来练练提问者评价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 ...查看


  • 精选[读者]文章,提高阅读实效
  • 精选<读者>文章,提高阅读实效 -----读<中学语文讲读教学举要>丛书教学改进 大兴区定福庄中学:于金平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阅读教学就是要在阅读实践中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形成阅读 ...查看


  • [ 荷花小女子精选文章推荐 ]A
  • 荷花小女子精选文章推荐(滚动模式三) 阅读 10 被转藏  3  评论  0公众公开  13-01-02 09:29 荷花小女子精选文章推荐(三) 阅读 14 被转藏  4  评论  0公众公开  13-01-02 09:24 荷花小女子精 ...查看


  • 治愈系图片,暖心情感故事,正能量励志文章,微信微博豆瓣热门阅读精选
  • 治愈系文字,暖心情感故事,正能量励志文章,豆瓣.微博.知乎.人人.微信热门阅读精选. 去见你想见的人,趁还活着 2016.01.30 @ 谢可慧, 阅读精选 文|谢可慧 图|jacindaelena 来源|秋小愚(ID:happyxieke ...查看


  • 2010-2011学年度高三下学期英语教学计划
  • 高三下学期复习备考计划 一.复习教学 (一)进一步加强研究 1.研究<考试说明>以及<考试大纲>,明确复习教学要求.关注安徽<2010年考试大纲>与<2011年考试大纲>之间变化. 2.研究高 ...查看


  • 治愈系图片,暖心情感故事,正能量励志文章,微信微博豆瓣热门阅读精选 1
  • 治愈系文字,暖心情感故事,正能量励志文章,豆瓣.微博.知乎.人人.微信热门阅读精选. 晚安心语: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这一程便是余生 2016.12.07 @ 晚安心语 想和你重新认识一次,从你叫什么名字开始.我总以为,朋友的相交,最可贵在于 ...查看


  •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212
  • 1.木偶奇遇记 (意大利)  科罗狄 2.绿野仙踪(美国) 莱.弗.鲍姆 3.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  但.笛福 4.三毛流浪记(中国)张乐平 5.海底二万里 (法国)  儒勒.凡尔纳 6.爱的教育  (意大利) 埃.德.阿米琪斯 7.汤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