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浅探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人们对生活品质、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社会对于园林景观设计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大,城市公共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规划先行,规划设计是建设的第一步,唯有规划设计好,方能建设出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绿地,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其目的就在于改进城市的生态环境,同时创造出具有生态美学、适合大众使用环境景观。

  关键词: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原则;策略

  1前言

  对于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而言,其必要条件便是“以人为本”,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同时,使人得到精神与文化上的共鸣,达到公共绿地景观与自然生态和人为生态的和谐。因此,城市公共绿地景观的设计要从行为和精神两个方面满足大众的需求,行为方面主要是指公共绿地景观场所的设计要从功能上满足大众,这需要设计者对景观空间构造及场所特征有高屋建瓴般的把握,以真正发挥公共绿地场所的功能性;精神方面主要指景观场所的设计不能脱离大众的精神需求而独自存在,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建造而建造,组织者及设计者应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与历史风貌设计出符合大众精神需求的人文化景观场所,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可以吸引和支持人们的活动。

  2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过程

  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的设计内容非常广泛,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其设计过程往往被弄错。在实际的建设中,我们发现公共景观场所的建设往往被置于市政设置、道路与其他建筑群之后。城市公共景观场所的建设往往是为了弥补其他建设对自然的破环,这种设计程序实则为本末倒置,在破坏了自然环境之后试图通过公共绿地景观来“填补”环境的空缺,这就无法充分的实现公共绿地景观所实现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场所的设计应考虑充分发挥景观场所的实际功能性,以考虑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初衷。

  2.1 场地分析

  公共场地景观设计中的场地分析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同时它又是一个系统、信息量庞大的工作。场地分析工作包括了相关地段的外部条件分析、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为因素、文化特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关键的内容是对人的分析,设计之初要详细考察绿地所将面对的服务对象,明确对不同群体的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范围,要同时估计人在物质以及精神两个方面上对公共绿地景观的需求。其次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去分析,结合对当地自然景观的考察,总结出公共绿地景观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并从中找出能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的绿地景观设计方案,从而确定出公园的种类、功能、占地面积、结构布置等设计细节。

  2.2 公共绿地的功能定位

  对公共绿地的场地进行系统分析之后就要对其实现的功能进行定位。准确的功能定位直接影响到所服务群体的活动品质,并充分发挥绿地不同景观的实际功能,以避免不准确的功能定位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在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中,场地分析和功能定位是统一的整体,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只有通过场地分析才能确认场地规划的限制条件,为功能定位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有了绿地所实现的预期功能的确立,基地分析才有了更明确的针对性。

  2.3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的完整过程

  首先结合“人与自然”这一主题进行设计场地的分析,然后确定公共绿地景观所实现的功能,最后结合以上两个方面提出总体的设计方案以及实施方法,这是典型的景观设计程序。景观规划的设计与最终的呈现并非一蹴而就,其设计的程序与设计方案也并非一成不变。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具有极强的延续性,树木的生长、微气候的形成、自然系统的自我调整与恢复都需要考虑其中。景观系统中,因为包含了太多的自然要素,就像一个有机体,它不断自我完善,而且沉淀越长,其独有的韵味才能呈现出来。

  3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原则

  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在关注人的需求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人为建设所可能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方案的制定应以与自然环境相融洽并结合起来为最高宗旨,以形成“自然的场所”,使得人类的居住环境向着更生态、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因此,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方案之前,应充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并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与民风、民史,只有懂得当地人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习性,认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才能创造出符合当地人审美特点并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公共绿地景观场所。以下为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所应遵循的几条基本原则:

  3.1 适用性

  公共绿地景观的空间分布与适用功能性上应用周围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以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并融入其中为准。同时,景观设计在空间上要能容纳众多公共活动,空间宜开阔、明亮,以提供宜人的自然环境和各种适与人活动的观赏性和功能性设施。在满足人们公共活动的同时又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3.2 多样性

  公共场所所接纳的人们有着年龄、性别、爱好上的区别,因此在景观设计上要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偏好需求,为人们创设一个从美学和功能上富有多样性、丰富性的开放性空间,以满足不同群体渴望接近自然、放松心性、舒缓压力的渴求,以最大化的发挥城市公共绿地的功能性。

  3.3 延续性

  景观设计必须与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历史风貌、生态特性相互协调,以使得公共绿化景观在自然环境与当地文化脉络的发展相融合,以便其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得以延续性发展。

  3.4 艺术性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将艺术的思想和视觉表现力融合到景观设计之中,使活动在其中的人获得艺术享受。

  4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要点

  4.1注重用边融合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不能脱离周围生态环境而突兀般的存在,在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周围不同生态环境的分布特点,或作为已有环境的延伸,或作为不同生态环境的衔接地带,从而进行具有连续性的空间设计,为人们提供连续性的空间观赏体验。另一方面,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要注重在特定区域内微气候的营造,在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为人们创设一个舒适、惬意的体验环境,通过有层次的实体建筑空间的分割与延伸,使得景观内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形成一条延续的“风景线”,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开放的自然生态空间,避免建筑给人们带来的生硬与隔离感,避免点状开放空间成为建设后的残留空地这种消极失落的空间场所。

  4.2 注重生态性

  尊重周围环境的自然生态而进行适应与延续性的景观设计是点状空间景观设计的核心。传统景观设计中的功能分区法实则忽略了土地本事所存在的生态价值。土地本身的生态价值是由时间和空间这两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包含了土地的环境构成因素,如地质、土壤、植物、动物等;又包含了该地区的民俗、民风这一历史文化。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结合不同地段的微气候特点和所蕴含的风俗文化来进行设计,使公共空间成为一个地区自然生态与人文文化的缩影。

  4.3 注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指对人们精神上的一种人性化的关注、关心,具体在景观中是指在景观设计中注重文化氛围上的营造。线性空间景观设计应该遵从“人的需求”理论和“场所”精神并作为其设计的准则。人文关怀包含以下两个内容:适度的空间感受:公共空间需要满足社会和休闲目的、文化目的、生态和环境目的等各项功能,这一系列功能因素影响人的使用和空间感受。人性尺度:景观尺寸或组成环境部分的尺寸与人的尺寸相适宜,使人产生明晰、安全的感受,使人能够产生对这个环境建立某种联系的感受。

  5总结

  总而言之,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必须要以人为本,合理布局,才能够有效地、充分地发挥出绿地景观的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瑾,陈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创作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72-7074.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25-34.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人们对生活品质、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社会对于园林景观设计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大,城市公共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规划先行,规划设计是建设的第一步,唯有规划设计好,方能建设出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绿地,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其目的就在于改进城市的生态环境,同时创造出具有生态美学、适合大众使用环境景观。

  关键词: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原则;策略

  1前言

  对于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而言,其必要条件便是“以人为本”,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同时,使人得到精神与文化上的共鸣,达到公共绿地景观与自然生态和人为生态的和谐。因此,城市公共绿地景观的设计要从行为和精神两个方面满足大众的需求,行为方面主要是指公共绿地景观场所的设计要从功能上满足大众,这需要设计者对景观空间构造及场所特征有高屋建瓴般的把握,以真正发挥公共绿地场所的功能性;精神方面主要指景观场所的设计不能脱离大众的精神需求而独自存在,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建造而建造,组织者及设计者应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与历史风貌设计出符合大众精神需求的人文化景观场所,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可以吸引和支持人们的活动。

  2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过程

  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的设计内容非常广泛,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其设计过程往往被弄错。在实际的建设中,我们发现公共景观场所的建设往往被置于市政设置、道路与其他建筑群之后。城市公共景观场所的建设往往是为了弥补其他建设对自然的破环,这种设计程序实则为本末倒置,在破坏了自然环境之后试图通过公共绿地景观来“填补”环境的空缺,这就无法充分的实现公共绿地景观所实现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场所的设计应考虑充分发挥景观场所的实际功能性,以考虑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初衷。

  2.1 场地分析

  公共场地景观设计中的场地分析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同时它又是一个系统、信息量庞大的工作。场地分析工作包括了相关地段的外部条件分析、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为因素、文化特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关键的内容是对人的分析,设计之初要详细考察绿地所将面对的服务对象,明确对不同群体的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范围,要同时估计人在物质以及精神两个方面上对公共绿地景观的需求。其次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去分析,结合对当地自然景观的考察,总结出公共绿地景观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并从中找出能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的绿地景观设计方案,从而确定出公园的种类、功能、占地面积、结构布置等设计细节。

  2.2 公共绿地的功能定位

  对公共绿地的场地进行系统分析之后就要对其实现的功能进行定位。准确的功能定位直接影响到所服务群体的活动品质,并充分发挥绿地不同景观的实际功能,以避免不准确的功能定位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在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中,场地分析和功能定位是统一的整体,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只有通过场地分析才能确认场地规划的限制条件,为功能定位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有了绿地所实现的预期功能的确立,基地分析才有了更明确的针对性。

  2.3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的完整过程

  首先结合“人与自然”这一主题进行设计场地的分析,然后确定公共绿地景观所实现的功能,最后结合以上两个方面提出总体的设计方案以及实施方法,这是典型的景观设计程序。景观规划的设计与最终的呈现并非一蹴而就,其设计的程序与设计方案也并非一成不变。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具有极强的延续性,树木的生长、微气候的形成、自然系统的自我调整与恢复都需要考虑其中。景观系统中,因为包含了太多的自然要素,就像一个有机体,它不断自我完善,而且沉淀越长,其独有的韵味才能呈现出来。

  3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原则

  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在关注人的需求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人为建设所可能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方案的制定应以与自然环境相融洽并结合起来为最高宗旨,以形成“自然的场所”,使得人类的居住环境向着更生态、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因此,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方案之前,应充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并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与民风、民史,只有懂得当地人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习性,认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才能创造出符合当地人审美特点并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公共绿地景观场所。以下为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所应遵循的几条基本原则:

  3.1 适用性

  公共绿地景观的空间分布与适用功能性上应用周围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以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并融入其中为准。同时,景观设计在空间上要能容纳众多公共活动,空间宜开阔、明亮,以提供宜人的自然环境和各种适与人活动的观赏性和功能性设施。在满足人们公共活动的同时又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3.2 多样性

  公共场所所接纳的人们有着年龄、性别、爱好上的区别,因此在景观设计上要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偏好需求,为人们创设一个从美学和功能上富有多样性、丰富性的开放性空间,以满足不同群体渴望接近自然、放松心性、舒缓压力的渴求,以最大化的发挥城市公共绿地的功能性。

  3.3 延续性

  景观设计必须与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历史风貌、生态特性相互协调,以使得公共绿化景观在自然环境与当地文化脉络的发展相融合,以便其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得以延续性发展。

  3.4 艺术性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将艺术的思想和视觉表现力融合到景观设计之中,使活动在其中的人获得艺术享受。

  4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要点

  4.1注重用边融合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不能脱离周围生态环境而突兀般的存在,在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周围不同生态环境的分布特点,或作为已有环境的延伸,或作为不同生态环境的衔接地带,从而进行具有连续性的空间设计,为人们提供连续性的空间观赏体验。另一方面,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要注重在特定区域内微气候的营造,在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为人们创设一个舒适、惬意的体验环境,通过有层次的实体建筑空间的分割与延伸,使得景观内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形成一条延续的“风景线”,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开放的自然生态空间,避免建筑给人们带来的生硬与隔离感,避免点状开放空间成为建设后的残留空地这种消极失落的空间场所。

  4.2 注重生态性

  尊重周围环境的自然生态而进行适应与延续性的景观设计是点状空间景观设计的核心。传统景观设计中的功能分区法实则忽略了土地本事所存在的生态价值。土地本身的生态价值是由时间和空间这两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包含了土地的环境构成因素,如地质、土壤、植物、动物等;又包含了该地区的民俗、民风这一历史文化。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结合不同地段的微气候特点和所蕴含的风俗文化来进行设计,使公共空间成为一个地区自然生态与人文文化的缩影。

  4.3 注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指对人们精神上的一种人性化的关注、关心,具体在景观中是指在景观设计中注重文化氛围上的营造。线性空间景观设计应该遵从“人的需求”理论和“场所”精神并作为其设计的准则。人文关怀包含以下两个内容:适度的空间感受:公共空间需要满足社会和休闲目的、文化目的、生态和环境目的等各项功能,这一系列功能因素影响人的使用和空间感受。人性尺度:景观尺寸或组成环境部分的尺寸与人的尺寸相适宜,使人产生明晰、安全的感受,使人能够产生对这个环境建立某种联系的感受。

  5总结

  总而言之,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必须要以人为本,合理布局,才能够有效地、充分地发挥出绿地景观的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瑾,陈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创作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72-7074.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25-34.


相关文章

  • 城市绿地条例
  • 城市绿地条例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城市规划区内种植和养护树木花草等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绿化 ...查看


  •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化是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息.游览,开 ...查看


  • 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 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修正) 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修正)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1992年10月27日江苏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 ...查看


  • 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第二次修正)
  •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 20040819(颁布时间) 20040819(实施时间) 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第二次修正) (1993年12月21日武汉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4年5月12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 ...查看


  • 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14版
  • 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办法(试行) 贵阳市人民政府令 第16号 <规划技术管理办法>文本及说明11.12 <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12年10月8日市人民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 ...查看


  • 城市绿地规划和建植
  • 简 介: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频频出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成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分类及规划原则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的具体建议. 关键字:城市 ...查看


  • 城市详细规划重点
  • 名词解释: 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1.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 ...查看


  •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专题研究报告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报告 (送审稿)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8月 目 录 一.公众参与的工作组织 .................................. ...查看


  •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
  •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 (1999年11月27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7月29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东省对外加工装配业务条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