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自行车已超1000万辆,专家提出可建慢行核、慢行岛
申城规划建设慢行交通系统
2011年6月3日 A22:A22-上海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钟晖
□4月30日,大学生在广州大学城绿道上骑行。“珠三角绿道网”建设备受关注。
新华社资料图片
□晨报记者 钟晖
上海建交委昨天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市自行车注册量约为1067万辆,电(助)动车注册量为287万辆。为倡导环保出行,鼓励公众换乘公共交通工具,本市正在设想在中心城区建设区域性非机动车通道网络,统一规划建设与轨交车站配套的非机动车停放设施。专家还提出,沪上可以试点建设慢行核、慢行岛。
不鼓励长距离慢行出行
市建交委负责人此前表示,“十二五”期间,本市除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外,将重点规划建设自行车专用道、步行专用道等在内的慢行交通系统。
有关科研部门曾建议,沪上可以试点建设慢行核,将它分布在上海中心城区的城市魅力区。在慢行核内,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处于绝对优先地位,与城市风貌、景观创意、休闲、观光、旅游以及商业紧密结合。经过论证,专家提出上海中心城区可规划建设300多处城市慢行核。
专家还设想在沪打造数十个城市慢行安全区——慢行岛。长期以来,慢行交通与机动化交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行人与自行车在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冲突中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沪上不鼓励长距离的慢行出行,可在快速路与相邻道路之间分割成数十个安全慢行岛。专家设想,通过慢行交通系统的精心设计,打造三类城市魅力区:城市吸引核——风景名胜中心、中心商业商务区;城市活力核——高等院校及非住宿类高级中学、职业中学;城市和谐核——大型居住社区、社区活动中心。
自行车将向电动车转移
市交通研究所指出,按照目前发展态势,预计本市非机动车交通出行比重将下降,自行车交通将继续向电(助)动车转移。随着人口的外迁和公共交通的完善,出行空间分布还将继续向郊区转移。该所提出的慢行交通发展策略是:为短距离出行创造条件;引导长距离出行向公交转移;促进非机动车交通与轨交车站的有效衔接。
为此,沪上将通过完善区域性通达的非机动车网络,鼓励短途出行,一般在20分钟以内比较适宜;对于速度已超越“慢行”的电动自行车,则要引导其向公共交通转移;近年,在闵行、宝山、浦东等区域出现了公共自行车,作为上海慢行交通中最能体现公共服务的载体,公共自行车将在稳步发展的同时,探索统一的规划、标准。
新闻链接
“珠三角绿道网”:公众可骑自行车环游
对于城市非机动车通道的建设,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先行一步,已引起上海交通规划部门的关注。 “珠三角绿道网”目前已经开建,它由区域绿道、各城市的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共同构成,形成网络,2012年建成后,公众可骑自行车游珠三角。
据相关规划显示,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放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到2012年,将全部建成珠三角1690公里的区域绿道,将珠三角各城市和社区串联成网。未来全长1690公里的珠三角区域绿道,将经过珠三角的每一座城市,与城市绿道、社区绿道共同构成珠三角绿道网。
本市自行车已超1000万辆,专家提出可建慢行核、慢行岛
申城规划建设慢行交通系统
2011年6月3日 A22:A22-上海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钟晖
□4月30日,大学生在广州大学城绿道上骑行。“珠三角绿道网”建设备受关注。
新华社资料图片
□晨报记者 钟晖
上海建交委昨天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市自行车注册量约为1067万辆,电(助)动车注册量为287万辆。为倡导环保出行,鼓励公众换乘公共交通工具,本市正在设想在中心城区建设区域性非机动车通道网络,统一规划建设与轨交车站配套的非机动车停放设施。专家还提出,沪上可以试点建设慢行核、慢行岛。
不鼓励长距离慢行出行
市建交委负责人此前表示,“十二五”期间,本市除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外,将重点规划建设自行车专用道、步行专用道等在内的慢行交通系统。
有关科研部门曾建议,沪上可以试点建设慢行核,将它分布在上海中心城区的城市魅力区。在慢行核内,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处于绝对优先地位,与城市风貌、景观创意、休闲、观光、旅游以及商业紧密结合。经过论证,专家提出上海中心城区可规划建设300多处城市慢行核。
专家还设想在沪打造数十个城市慢行安全区——慢行岛。长期以来,慢行交通与机动化交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行人与自行车在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冲突中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沪上不鼓励长距离的慢行出行,可在快速路与相邻道路之间分割成数十个安全慢行岛。专家设想,通过慢行交通系统的精心设计,打造三类城市魅力区:城市吸引核——风景名胜中心、中心商业商务区;城市活力核——高等院校及非住宿类高级中学、职业中学;城市和谐核——大型居住社区、社区活动中心。
自行车将向电动车转移
市交通研究所指出,按照目前发展态势,预计本市非机动车交通出行比重将下降,自行车交通将继续向电(助)动车转移。随着人口的外迁和公共交通的完善,出行空间分布还将继续向郊区转移。该所提出的慢行交通发展策略是:为短距离出行创造条件;引导长距离出行向公交转移;促进非机动车交通与轨交车站的有效衔接。
为此,沪上将通过完善区域性通达的非机动车网络,鼓励短途出行,一般在20分钟以内比较适宜;对于速度已超越“慢行”的电动自行车,则要引导其向公共交通转移;近年,在闵行、宝山、浦东等区域出现了公共自行车,作为上海慢行交通中最能体现公共服务的载体,公共自行车将在稳步发展的同时,探索统一的规划、标准。
新闻链接
“珠三角绿道网”:公众可骑自行车环游
对于城市非机动车通道的建设,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先行一步,已引起上海交通规划部门的关注。 “珠三角绿道网”目前已经开建,它由区域绿道、各城市的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共同构成,形成网络,2012年建成后,公众可骑自行车游珠三角。
据相关规划显示,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放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到2012年,将全部建成珠三角1690公里的区域绿道,将珠三角各城市和社区串联成网。未来全长1690公里的珠三角区域绿道,将经过珠三角的每一座城市,与城市绿道、社区绿道共同构成珠三角绿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