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和老子的"以德报怨"

如何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和老子的”以德报怨”

1、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明一向被认为是谦逊坚忍的,同样是被人欺负,西方的带头大哥耶稣在圣经里就叫嚣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小弟们!别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来!而东方呢?佛家的精神领袖释迦牟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而且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大鹰来欺负他,要吃他的肉,他也真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就伟大得有点近乎BT了。说完了国外的几位大领导,再回到中国,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抗。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东篡西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人会养成这样一种懦弱的思维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狼性,而东方人的骨子里的本性是羊性,这里如月影倒想问问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2、老子的”以德报怨”。

这句话我想很多人都很熟悉,说到人的这一生,用十六字可以做一个描述。就是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恩怨情仇悲欢离合。中间有恩怨情仇这几个字。

人跟人在一起,难免会有抱怨的机会。所谓的报怨的抱,跟这边所写的报是不一样的,就是说你对我不好,我就抱怨。或者我对你不好,你抱怨我。

有时候双方会互相报怨,总觉得自己受委屈。所以这在人生里面是经常发生的情况。我们以前谈孔子思想的时候,特别提过有人问孔子说,以德报怨您认为如何。孔子说,这样不行,应该以直抱怨。否则你怎么去报德呢。

就是别人对你好,你要对他好。叫做以德报德。别人对你不好,你如果对他好,那你这样的话,你对于对你好的人不太公平,所以你应该以直报怨。

而直这个字在儒家来说是真诚而正直。我不能够扭曲我心中的情感,我必须遵照社会上的正义的原则。但老子来说的话,他会认为说那不见得对。所以他首先讲了一段,有关以德报怨的想法。他说在老子的七十九章里面,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遗留的怨恨。这样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

因此圣人好像保存着借据的存根,而不向人索取偿还。有德行的人像掌管借据那样宽裕。无德行的人,像掌管税收那样计较。自然的规律没有任何偏爱,总是与善人同行。

那么,这段话的第一句,他说你有大的怨恨,和解之后还会有剩下一些小的怨恨。后面提到说圣人,我们提过老子的圣人是指悟道统治者。

这个圣人跟别人来往,执左契,就是我拿着借据,不跟别人要债。这样叫做有德者,那么相反的是拿着税收的证明,向别人去讨税。所以这两者情况不一样。

所以我们要让自己过的宽裕一点,跟别人来往的时候,给别人留余地。所以老子的思想里面认为说,人活在世界上,有什么仇怨和解都来不及,何况是说我还要以直报怨,更不要说以怨报怨了。

我们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是相同的道理。那么在老子还有另外一章,就直接说到报怨以德这四个字。他说的是内容比较多,我们看他怎么说。他说所作为的是无所作为,所从事的是无所事事。所品位的是淡而无味,大小多少不必计较。以德行来回应怨恨。

那么这段话前面三句,都是老子的标准的想法。譬如说你要做什么事呢,无所作为。任何事情都不要刻意去做,你所品尝的味道,最好是淡而无味。因为那样才能够长久,你如果喜欢刺激,将来刺激慢慢递减怎么办呢。而后面所说的大小多少,是说在这世界上,一定有神获得多获得少。有人在比较大的位置,有人在小的位置。

所以在这一方面就是不要计较,如果说别人对你有怨的话,你用德来回报他。老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因为道家的思想是一个整体观。所谓的整体就是说道是一个整体,所以人活在世界上,整个一生要从整体来看。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成败。

跟别人来往的时候,也许前面别人亏欠你。将来呢,说一定别人回报你很多。也说一定你经过这些磨炼,本身愈来愈不计较。不在乎,别人得罪你把他当做一种考验,你想别人恐怕你有他的痛苦烦恼。事实上在世界上很多人都是给我们恩惠。像我们小时候,父母老师很多长辈,进入社会之后,也有很多长官同事非常照顾。

那么我们照顾别人的时候,也要以一样的心情。在这里你得不到回报,说不定别的地方得到很多回报。我记得自己在美国念书的时候,碰到一个同学。他是在台大念过硕士班的美国人。我到美国念书写论文,用英文写不太有把握。所以我第一篇论文写完,我就跟他说,我说你是美国人,能不能帮我看一下。他们是英文是母语,随便改几个字,你的英文看起来就比-+较通顺。

所以当时我请他改,改完之后我跟他说,我要付你这个修改费用,他拒绝。我问他为什么呢?他说因为他以前在台大念书的时候,也有同学义务帮他改他的文章。所以他要回报,那我运气很好,回报到我身上来。所以当时我就想,我将来有机会,帮助外国学生,那么我就尽力而为。像这种就是他对我有恩,我可以报在其他人身上。

那一个社会,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以这样的心态处世的话,这个社会就好像一颗石头,丢到水里面去,它的涟漪慢慢向外扩张。到最后整个社会,互相之间更充满一种信赖。整个社会将更为和谐。

所以以德报怨是一个很高超的理想。他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种修养德行而已。他是有个智慧,从整体来看,个人生命是一个整体,人类的世界是一个整体。整个历史也是一个整体。所以如果说你以这样

的观点来看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恩于人,也可能有怨于人。

所以你以这种态度来处世的话,至少从老子来看,是非常适当的。所以我们在总结一下,怨有两种,一种是别人对我报怨,一种是我对别人报怨。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要记得,主动权在自己手上。要自己设法去调整。

如何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和老子的”以德报怨”

1、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明一向被认为是谦逊坚忍的,同样是被人欺负,西方的带头大哥耶稣在圣经里就叫嚣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小弟们!别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来!而东方呢?佛家的精神领袖释迦牟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而且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大鹰来欺负他,要吃他的肉,他也真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就伟大得有点近乎BT了。说完了国外的几位大领导,再回到中国,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抗。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东篡西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人会养成这样一种懦弱的思维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狼性,而东方人的骨子里的本性是羊性,这里如月影倒想问问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2、老子的”以德报怨”。

这句话我想很多人都很熟悉,说到人的这一生,用十六字可以做一个描述。就是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恩怨情仇悲欢离合。中间有恩怨情仇这几个字。

人跟人在一起,难免会有抱怨的机会。所谓的报怨的抱,跟这边所写的报是不一样的,就是说你对我不好,我就抱怨。或者我对你不好,你抱怨我。

有时候双方会互相报怨,总觉得自己受委屈。所以这在人生里面是经常发生的情况。我们以前谈孔子思想的时候,特别提过有人问孔子说,以德报怨您认为如何。孔子说,这样不行,应该以直抱怨。否则你怎么去报德呢。

就是别人对你好,你要对他好。叫做以德报德。别人对你不好,你如果对他好,那你这样的话,你对于对你好的人不太公平,所以你应该以直报怨。

而直这个字在儒家来说是真诚而正直。我不能够扭曲我心中的情感,我必须遵照社会上的正义的原则。但老子来说的话,他会认为说那不见得对。所以他首先讲了一段,有关以德报怨的想法。他说在老子的七十九章里面,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遗留的怨恨。这样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

因此圣人好像保存着借据的存根,而不向人索取偿还。有德行的人像掌管借据那样宽裕。无德行的人,像掌管税收那样计较。自然的规律没有任何偏爱,总是与善人同行。

那么,这段话的第一句,他说你有大的怨恨,和解之后还会有剩下一些小的怨恨。后面提到说圣人,我们提过老子的圣人是指悟道统治者。

这个圣人跟别人来往,执左契,就是我拿着借据,不跟别人要债。这样叫做有德者,那么相反的是拿着税收的证明,向别人去讨税。所以这两者情况不一样。

所以我们要让自己过的宽裕一点,跟别人来往的时候,给别人留余地。所以老子的思想里面认为说,人活在世界上,有什么仇怨和解都来不及,何况是说我还要以直报怨,更不要说以怨报怨了。

我们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是相同的道理。那么在老子还有另外一章,就直接说到报怨以德这四个字。他说的是内容比较多,我们看他怎么说。他说所作为的是无所作为,所从事的是无所事事。所品位的是淡而无味,大小多少不必计较。以德行来回应怨恨。

那么这段话前面三句,都是老子的标准的想法。譬如说你要做什么事呢,无所作为。任何事情都不要刻意去做,你所品尝的味道,最好是淡而无味。因为那样才能够长久,你如果喜欢刺激,将来刺激慢慢递减怎么办呢。而后面所说的大小多少,是说在这世界上,一定有神获得多获得少。有人在比较大的位置,有人在小的位置。

所以在这一方面就是不要计较,如果说别人对你有怨的话,你用德来回报他。老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因为道家的思想是一个整体观。所谓的整体就是说道是一个整体,所以人活在世界上,整个一生要从整体来看。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成败。

跟别人来往的时候,也许前面别人亏欠你。将来呢,说一定别人回报你很多。也说一定你经过这些磨炼,本身愈来愈不计较。不在乎,别人得罪你把他当做一种考验,你想别人恐怕你有他的痛苦烦恼。事实上在世界上很多人都是给我们恩惠。像我们小时候,父母老师很多长辈,进入社会之后,也有很多长官同事非常照顾。

那么我们照顾别人的时候,也要以一样的心情。在这里你得不到回报,说不定别的地方得到很多回报。我记得自己在美国念书的时候,碰到一个同学。他是在台大念过硕士班的美国人。我到美国念书写论文,用英文写不太有把握。所以我第一篇论文写完,我就跟他说,我说你是美国人,能不能帮我看一下。他们是英文是母语,随便改几个字,你的英文看起来就比-+较通顺。

所以当时我请他改,改完之后我跟他说,我要付你这个修改费用,他拒绝。我问他为什么呢?他说因为他以前在台大念书的时候,也有同学义务帮他改他的文章。所以他要回报,那我运气很好,回报到我身上来。所以当时我就想,我将来有机会,帮助外国学生,那么我就尽力而为。像这种就是他对我有恩,我可以报在其他人身上。

那一个社会,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以这样的心态处世的话,这个社会就好像一颗石头,丢到水里面去,它的涟漪慢慢向外扩张。到最后整个社会,互相之间更充满一种信赖。整个社会将更为和谐。

所以以德报怨是一个很高超的理想。他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种修养德行而已。他是有个智慧,从整体来看,个人生命是一个整体,人类的世界是一个整体。整个历史也是一个整体。所以如果说你以这样

的观点来看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恩于人,也可能有怨于人。

所以你以这种态度来处世的话,至少从老子来看,是非常适当的。所以我们在总结一下,怨有两种,一种是别人对我报怨,一种是我对别人报怨。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要记得,主动权在自己手上。要自己设法去调整。


相关文章

  • 国学经典选读重点句翻译解析
  • P27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① 有子:孔子的学生,名若.字有子. ② 为人:作为一个人. ③ 弟:悌也,指尊 ...查看


  • 论道家对儒家的影响
  • 作者:张运华 管子学刊 1999年12期 [中图分类号]B223;B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3828-(1999)03-0053-06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学术文化大解放.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学说蜂起,学派林立, ...查看


  • 2016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复习练习案(答案)
  • 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复习练学案(三) 高三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司徒彩芙 时间:第13周 [学习目标] 熟练运用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解题技巧来解答高考试题. 一.(2011年新课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 ...查看


  • 2017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及例题
  • 2017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 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 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 ...查看


  •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阅读答案
  • 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查看


  • 激荡人心的名句
  • 激荡人心的名句(一)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 ...查看


  • 先秦哲学论文
  • 先 秦 哲 学 结 课 论 文 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1202班 姓名: 刘贝 学号:1206060208 很高兴选择了先秦哲学这门课,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领略了儒家思想的经典代表<论语>和春秋时期老子所撰写道家思想 ...查看


  • 孔子的_忠恕之道_与现代社会的道德精神
  • <前沿> 2009年第6期 孔子的"忠恕之道"与现代社会的道德精神 黄小娟3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广州 510053) [摘 要]"仁学"是儒家人学的哲学,"忠恕之道" ...查看


  • 被误读的名言
  • "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还有后半句 来源: 刘占戈的日志 原话:The talent is 1% inspiration adds on 99% sweat, certainly, does not hav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