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民族音乐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民族音乐

音乐是民族情感的血脉,是文化意志的灵魂。它如同语言一样,具有很强的民族性,随着民族、地域的差异,语法、词汇有诸多不同。中西方音乐也是如此,这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分不开的。音乐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化地域性差异形成的时候,音乐的差异性也就随之产生了。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明背景,中国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深受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儒家重中庸,讲究中正平和,在音乐上主张“中和之美”;道家重境界,强调无为,在音乐上主张“大音希声”。这正是我们古典审美意识的基础,即有情感而不狂放,有欲望但却含蓄。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对中国音乐的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音乐以含蓄、淡泊、空灵为上品,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意境,一个美好的意境可以给欣赏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带来思想上的深化和情感上的升华。

西方音乐从浪漫主义晚期起,写作技法日趋繁富。其对传统的叛逆大致从理查. 斯特劳斯开始,经过德彪西的“质的飞跃”,勋伯格的“异化”,一直到斯特拉文斯基、梅西安、斯托克豪森,技法愈来愈精细,其装饰性因素之多欧洲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公认的首部歌剧为1597年在佛罗伦萨上演的《达佛涅》,三年后有上演了《欧里狄克》,早期歌剧最有影响的是蒙泰韦尔迪的《奥尔甫斯》。17世纪末,斯卡拉蒂创立了那不勒斯乐派,确立了歌剧咏叹调与序曲的三段式。随着18世纪轻、喜歌剧兴起,大量咏叹调堆砌的正歌剧开始引起观众不

满,继而引发了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歌剧改革,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的为德国的格鲁克。在轻歌剧、喜歌剧盛行后,19世纪上半叶又出现了充满浪漫气息的新歌剧,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在19世纪音乐史上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欧洲歌剧发展的结晶,并在意、德、法三国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三个歌剧流派;

人类早期音乐都比较发达,功用和场合性质也有类似,例如“唱诗”,这是中西方很多民族和文明都发源很早的音乐形式,诗是唱出来的,能唱一定是诗,这种合一,中西无异。其次,宗教与政治场合,社交场合,都有音乐伴随其中,也是一样。十六世纪之后,音乐逐步溢出了原来的宗教、礼仪场合,而出现了纯粹欣赏的音乐市场,这与西方近代市民社会的出现是一致,甚至就是市民社会的出现,。世俗化的浪潮,使音乐可以“玩”,可以私人拥有,大大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中西方音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乐器种类、演奏技巧都发展缓慢,虽然各自已经表现出乐器个性上的鲜明差别,例如中国的编钟与古希腊的竖琴是截然不同的乐器,但总体来说大家都比较朴素地,乐器个性独立,种类不够丰富,这都是事实。到西方的巴洛克后期,音乐的丰富性逐步呈现,小提琴的出现是一件大事。这种乐器不仅音色惊艳,音阶表达精准,而且变化极为多端,适合表现非常复杂细腻的情感,以及高难度技法的追求。而另一方面,小提琴又容易成为乐队齐奏方面的主力军,其地位无有匹敌者。这是硬件的保证。随后,大提琴、中提琴、各种各样的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敲击乐器都运用到乐队演出上来,乐器的改革,同时塑造了一大批顶尖的演奏家,他

们能以惊人的才华把乐器的质感和表现能力,推至极致,给人带来无穷的享受。这一点,中国民乐演奏家也是普遍承认,并且主动去学习,融入国乐演奏中的。

中西音乐渊源各异,除了因民族性所产生的色彩差异之外,主要表现于中国音乐注重的是情韵,而西洋音乐注重的是和谐。西方人爱玩交响乐,台上的乐手和乐器越多越显得气派;中国人不这样也能取得同样的艺术效果,一把琵琶就能弹出悲壮的垓下之围,一架古筝就能奏出连海之春江潮水,一只古埙就能吹出千古兴衰之幽思。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对中西音乐的曲式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中国音乐自愉自得,故不在乎形式,以线型发展为主;西方音乐重逻辑论证,故注重形式,讲究结构,这两者的差异,其实是由中西音乐审美追求的不同所决定的。 通过对中西方音乐的比较,使我们了解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不是孤立存在发展的,它与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对其研究时,应全方位、动态地进行。在这种比较文化研究中首要的是加深民族主体意识、立足民族文化之土壤,客观看待西方文化和艺术,从中汲取积极的精神为我所用,这是比较文化进行的目的。

总之,中国音乐有中国音乐的魅力,西方音乐有西方音乐的情怀,虽然有差异,但我相信,通过中西方音乐的交流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为我们呈上更大的听觉盛宴!

参考文献:

【1】 杨萌浏著 《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2】 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3】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孙继楠,周柱铨主编

【4】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郑祖襄著

【5】 《琴史出编》许健著

【6】 《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

【7】 《西方音乐史》保罗·朗多尔米著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民族音乐

音乐是民族情感的血脉,是文化意志的灵魂。它如同语言一样,具有很强的民族性,随着民族、地域的差异,语法、词汇有诸多不同。中西方音乐也是如此,这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分不开的。音乐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化地域性差异形成的时候,音乐的差异性也就随之产生了。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明背景,中国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深受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儒家重中庸,讲究中正平和,在音乐上主张“中和之美”;道家重境界,强调无为,在音乐上主张“大音希声”。这正是我们古典审美意识的基础,即有情感而不狂放,有欲望但却含蓄。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对中国音乐的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音乐以含蓄、淡泊、空灵为上品,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意境,一个美好的意境可以给欣赏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带来思想上的深化和情感上的升华。

西方音乐从浪漫主义晚期起,写作技法日趋繁富。其对传统的叛逆大致从理查. 斯特劳斯开始,经过德彪西的“质的飞跃”,勋伯格的“异化”,一直到斯特拉文斯基、梅西安、斯托克豪森,技法愈来愈精细,其装饰性因素之多欧洲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公认的首部歌剧为1597年在佛罗伦萨上演的《达佛涅》,三年后有上演了《欧里狄克》,早期歌剧最有影响的是蒙泰韦尔迪的《奥尔甫斯》。17世纪末,斯卡拉蒂创立了那不勒斯乐派,确立了歌剧咏叹调与序曲的三段式。随着18世纪轻、喜歌剧兴起,大量咏叹调堆砌的正歌剧开始引起观众不

满,继而引发了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歌剧改革,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的为德国的格鲁克。在轻歌剧、喜歌剧盛行后,19世纪上半叶又出现了充满浪漫气息的新歌剧,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在19世纪音乐史上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欧洲歌剧发展的结晶,并在意、德、法三国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三个歌剧流派;

人类早期音乐都比较发达,功用和场合性质也有类似,例如“唱诗”,这是中西方很多民族和文明都发源很早的音乐形式,诗是唱出来的,能唱一定是诗,这种合一,中西无异。其次,宗教与政治场合,社交场合,都有音乐伴随其中,也是一样。十六世纪之后,音乐逐步溢出了原来的宗教、礼仪场合,而出现了纯粹欣赏的音乐市场,这与西方近代市民社会的出现是一致,甚至就是市民社会的出现,。世俗化的浪潮,使音乐可以“玩”,可以私人拥有,大大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中西方音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乐器种类、演奏技巧都发展缓慢,虽然各自已经表现出乐器个性上的鲜明差别,例如中国的编钟与古希腊的竖琴是截然不同的乐器,但总体来说大家都比较朴素地,乐器个性独立,种类不够丰富,这都是事实。到西方的巴洛克后期,音乐的丰富性逐步呈现,小提琴的出现是一件大事。这种乐器不仅音色惊艳,音阶表达精准,而且变化极为多端,适合表现非常复杂细腻的情感,以及高难度技法的追求。而另一方面,小提琴又容易成为乐队齐奏方面的主力军,其地位无有匹敌者。这是硬件的保证。随后,大提琴、中提琴、各种各样的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敲击乐器都运用到乐队演出上来,乐器的改革,同时塑造了一大批顶尖的演奏家,他

们能以惊人的才华把乐器的质感和表现能力,推至极致,给人带来无穷的享受。这一点,中国民乐演奏家也是普遍承认,并且主动去学习,融入国乐演奏中的。

中西音乐渊源各异,除了因民族性所产生的色彩差异之外,主要表现于中国音乐注重的是情韵,而西洋音乐注重的是和谐。西方人爱玩交响乐,台上的乐手和乐器越多越显得气派;中国人不这样也能取得同样的艺术效果,一把琵琶就能弹出悲壮的垓下之围,一架古筝就能奏出连海之春江潮水,一只古埙就能吹出千古兴衰之幽思。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对中西音乐的曲式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中国音乐自愉自得,故不在乎形式,以线型发展为主;西方音乐重逻辑论证,故注重形式,讲究结构,这两者的差异,其实是由中西音乐审美追求的不同所决定的。 通过对中西方音乐的比较,使我们了解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不是孤立存在发展的,它与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对其研究时,应全方位、动态地进行。在这种比较文化研究中首要的是加深民族主体意识、立足民族文化之土壤,客观看待西方文化和艺术,从中汲取积极的精神为我所用,这是比较文化进行的目的。

总之,中国音乐有中国音乐的魅力,西方音乐有西方音乐的情怀,虽然有差异,但我相信,通过中西方音乐的交流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为我们呈上更大的听觉盛宴!

参考文献:

【1】 杨萌浏著 《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2】 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3】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孙继楠,周柱铨主编

【4】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郑祖襄著

【5】 《琴史出编》许健著

【6】 《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

【7】 《西方音乐史》保罗·朗多尔米著


相关文章

  •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文化模仿
  •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文化模仿 王 岗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文章来源:<体育科学>2006年第7期 摘 要:自近代以来,受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在与西方体育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摇摆选择之 ...查看


  • 试论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 宁波理工学院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 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 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 精彩内容,尽 ...查看


  • 走出另一种封闭
  • 作者:李渝梅李方元 中国音乐 1997年03期 一.引言 当历史推进到了又一个世纪之交,人们很容易在文化约定的百年框架中引发对百年沧桑的回眸.对中国来说,这百年的确非同寻常,对音乐文化来说,这百年也的确变化不小,尤其音乐文化转型所带来的深刻 ...查看


  • 浅谈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的差异
  •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 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 ...查看


  • 毛概社会调查-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态度调查报告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 院:农学院 专 业:农业资源与环境11b 年 级: 姓 名: 指导老师:熊永兰 2013年6月 目录 一.前言„„„„„„„„„„„„„„„„„„„„„ 1 ...查看


  • 全球化与中国青少年民族意识的弱化
  • Northwestpopulation 2009年第1期第30卷 全球化与中国青少年民族意识的弱化 孙 朝 阳 (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全球化浪潮不可避免的对我国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形成了负面影响,在经 ...查看


  • 中华民族与中国版图
  • 中国到底往哪里去,不仅中国人关注,而且全球人都在关注,因为中国的崛起将会改变中国国内乃至全球的资源分配格局.近十年来,西方人试图凭借西方的概念来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市场经济,理解中国的政治运行,理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但是这些研究和解释大体 ...查看


  • 浅谈西方节日在中国盛行的原因
  • 浅谈西方节日在大学生中盛行现象 姓名:孟鑫 学号:2010425009 摘要: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不难发现,西方节日越来越流行,像情人节.圣诞节等,大家过的乐此不彼.但是,像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却被抛之脑后.而某些国家去在积极的把我们的节日据 ...查看


  • 从西方电影与音乐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 从西方电影与音乐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东西方从西方电影与音乐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作为东方文明代表的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三面连陆一面靠海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从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