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产生的次序及其文化意义

第29卷第3期2009年5月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Acade m ic Forum of Nandu (Journal of the Hu 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Vol . 29No 13May . 2009

六书产生的次序及其文化意义

王春阳

(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河南南阳473061)

  摘要:六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字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六书的次序反映了汉字发展的历史进程。假借方法的出现, 预示着中国文字有向拼音文字发展的可能, 但中国仍然使用表意文字, 并走上了音义文字体系的道路。这不仅是文字自身发展矛盾运动的产物, 也是中华民族历史选择的结果, 与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制度以及特殊的地缘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六书; 次序; 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H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9) 03-0063-02

维从形象到抽象发展的历史过程。但是纯粹表意文字造字

之困难, , 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

, 由记象形者, 画出其物, , , 用这种方法只能造, 对于抽象的意义就难于表达, 因此。“指事者, 视而可识, 察而见义, 上下是也。”指事字是用指事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指示符号来表示抽象概念的。用图画性的符号来表示具体意义都不容易, 更不用说来表示抽象意义了, 因此, 指事的造字能力更差。用象形和指事造出来的字都是独体字, 他们都带有明显的图画性, 图画性严重限制了这两种造字方法的造字能力, 因此, 产生一种既能表现抽象意义, 又具有更强造字能力的造字方法成为一种历史的需要。于是我们的祖先又想出了一种新的造字方法———会意。“比类合谊, 以见指 , 武信是也。”会意是利用原有的象形或指事字来造新字, 人们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在一起, 表示一种新的意义。会意字已经脱离了和图画的直接联系, 而是通过图形去间接提示。

从理论上讲, 会意这种造字方法的造字能力是很强的。因为几百个独体字按照排列组合可以组成相当多的字, 但在实践中却并非如此。首先是很多现象很难表意, 造不出来字。其次, 如果事事表意, 那就得一事一个字, 造不胜造, 给记忆造成极大的负担。再次, 会意字将几个图画性极强的独体字合在一起, 使字型相当繁难复杂。另外, 会意字容易产生歧义, 这样就使字难写难记难辨, 使用起来相当不便。所以, 会意这种造字方法, 虽然造字能力比象形、指事这些方法造字能力强, 但实际上也难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许慎《说文解字》中可以看出, 会意字也仅有690个, 比象形字、指事字也多不到哪儿去。因此, 人类需要一种摆脱纯粹表意方法造字局限的新的造字方法,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 假借法。十字路口的徘徊, 中国文字有向表音文字发展的可能, 这是中国文化中断或继续发展的阵痛时期。

在摆脱纯表意文字造字困难的过程中,

将文字和语音

一、六书次序  

汉代学者虽然为六书界定了范围, 解释了内涵, 但并未揭示出六书产生的先后顺序。后代学者在涉及六书时, 认识到班固的排列顺序比许慎的较为合理, 为了研究的方便, 基本上都采用了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这样, 传统六书的次序便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徽先生说:“循着古代汉字发生、发展、题, 必先有独体, 而后有合体。象形, , 生最早。而具体之形, , 之前。会意、形声, , (或三文、四文) 而成形, 、指事之后。形声则一取其意, 一取其声, 。这是古代汉字发生、发展的自然次序。至于转注, 乃文字孳乳之通轨; 假借, 乃所以

[1](P17)

济造字之穷; 所以这二者居最末以总括之。”

因为传统的文字学侧重于在空间上平面地表达汉字形体的结构方式, 而忽略了六书在时间上继起的先后顺序, 班固六书之排列顺序固然比其他的排列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一些, 但这一排列并没有正确反映出“六书”发展的历史进程。

近代以来, 随着学者们对古文字研究日臻成熟, 对汉字的早期历史了解得比前人更清楚, 有很多学者提倡“三书”说(唐兰《中国文字学》、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并能约略指明三书大量产生、使用的年代) 。将六书归属到三书说[1](P12)

(见表1) 。中

表1 六书产生的时代

性质表意字表音字音义字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

假借

形声

时代殷商时代造字时代商周时代迄秦统一

秦汉迄今

从上表可以看出“六书”产生的顺序应该是: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 、形声, 这一顺序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六书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六书次序的意义

(一) 象形、指事、会意这三种造字方法, 反映了人类思

收稿日期:2008-11-02

作者简介:王春阳(1973—) , 男, 汉族, 河南省南阳市人, 讲师, 博士, 主要从事古典文学、文献学研究。

・6

4・

南都学坛2009年第3期

联系起来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字形与语词的声音挂钩, 因而可以念出来, 这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一

[2][P161]

步。”人们在认识到字形和语音之间的联系之后, 就直接用一个同音的表意字来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词。借表意字充当表音字, 这种方法就是许慎所说的“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的假借法。假借, 即借表意字充当表音字, 是任何一种表意文字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有现象, 也是表意文字体系造字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表现。这些假借字, 就成了单纯的表音符号。假借纯粹是表音的方

()

法[3]P232。而拼音文字的出现, 正是同音假借广泛使用的结果。“根据考证, 最早的字母也是脱胎于象形文字的。象形文字到了后期, 由于广泛使用同音假借, 某些图形逐渐

[3](P219)

摆脱意义的束缚, 直接表示某个声音。”由此可见, 中国文字体系中的同音假借, 预示着中国文字有向表音文字转变的可能。是抛弃表意文字体系, 向拼音文字转化, 还是继续保持表意文字体系是古代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艰难选择。

(三) 形声字。中国文字阵痛后的重生, 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形声造字法的产生, 使中国文字突破了纯表意文字的局限, 又具有了表音文字的优点, 使中国文字走上了向音义文字体系发展的道路。

象形字是一种纯粹的表形文字, 会意字是一种纯粹的表意文字, 而假借字是一种纯粹的表音文字。形意文字的优点是见形而知义, 具有历史延展性, 缺点是造字能力有限, 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表音文字的优点是可以无限制地创造文字来记录语音, , 有现实的功利性和便利性, 言变了而文字的写法不变, 实际发音相矛盾。, 料就有困难。的优点, , 是历史对中国人智慧的考验, 。

在假借法出现的同时, 还出现了另外一种用字法———转注。许慎将其定义为“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 由于定义不明确, 所以后来学者众说纷纭。但对比之下, 清代学者朱骏声的“引申派”更为合理一些, 他说:“转注者, 体不改造, 引意相受, 令长是也。”他认为转注是古人从某一本义引申

()

出另一意义而不另造新字[4]P151。从文字发展的角度看, 转注和假借应该是同一时期出现。因为这两种方法都是用已有的文字来表示新的意义, 不同之处是:在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而没有造出对应的新字时, 假借是向一个已经存在的字借音, 而转注是向一个已经存在的字借形。但是这两种方法也有明显的局限, 因为一个形同时表现多个音或多个义, 容易混淆, 这势必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造成表意的不精确不准确。为了避免造成这种混乱, 人们就在同音字旁加上表示意义类别的标志来区分, 这就是“形旁”或“意符”; 在同形的表意字旁加注跟它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区分, 这就是“声旁”或“声符”。这就把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产生了形声字。形声字的出现, 不仅解决了同

音、同形造成的混淆, 而且兼备了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优点, 既保持了文字的历史传承性, 也使汉字造字能力大大增强, 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记录本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形声造字法的出现, 基本上克服了纯表意文字造字困难的局限, 保持了文字的历史连续性和延展性, 又具有了表音文字的优点, 具备了文字满足社会当前需要的即时性, 它实际上是一种音义文字体系, 这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

(四) 中国走上音义文字体系的道路, 不仅是文字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也是民族历史选择的结果。

拼音(字母) 文字体系和音义文字体系都是形意(象形) 文字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都是文字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但是古文字系统发展到假借时却出现了不同的文字价值取向, 应该是民族历史选择的结果。

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 农业文明的相对封闭性、渐进性和交际的缓慢性, 不需要文字的突变。它有足够的时间使形意文字走自我发展、自我突破、自我完善的道路。中国的文化优势是中国走上音义文字道路的原因之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天下和大一统思想、走王道之路的政治思想, 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而不强调个人利益的博大的文化思想, , 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推进, , 强大的文化向心力, , 能够贯穿古今、跨, 。清代。, 终古不易。而声音有时而变。五方之民言语不同。近而一乡一聚犹各操土音。彼我相嗤矧, 在数千年之

[5](P804)

久乎? ”所以说中国的政治、文化对文字的需要绝对不同于商业文化和城邦政治对文字的需要, 它需要的是一种超越方言甚至是超语言的文字体系, 这样才能保持对广袤地域的有效统治, 维持政治和文化的一统局面, 并推动汉民族的发展。

同时, 中国的地缘优势也是中国走上音义文字道路的原因之一。中国东靠大海, 南面和西南面是绵延的群山, 地形复杂, 西、北两面是面积广袤的草原、戈壁或沙漠, 与其他高度发展的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中心距离遥远。因此, 中国的文字体系是不依附任何其他文字体系、独立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一种完备的文字体系, 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现实的创新性。而其他表意文字体系的古文明中心, 由于受到文明程度相近或相似的其他种族的影响或侵扰, 造成了文明的中断。

古代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的文明形态和思想意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治、强大的民族向心力以及中国文字内在机制使中国的文字完成了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保持了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民族性。所以说, 中国选择音义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不但是文字发展矛盾运动的产物, 也是汉民族历史选择的结果。

[参 考 文 献]

[1]华白星. 训诂释例[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 [4]魏清源. 古代汉语[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版, [2]叶蜚声, 叙通锵. 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96. 社, 1997. [5]钱大昕. 说文解字注序[A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C ].[3]马学良. 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981. [责任编辑:李法惠]

第29卷第3期2009年5月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Acade m ic Forum of Nandu (Journal of the Hu 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Vol . 29No 13May . 2009

六书产生的次序及其文化意义

王春阳

(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河南南阳473061)

  摘要:六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字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六书的次序反映了汉字发展的历史进程。假借方法的出现, 预示着中国文字有向拼音文字发展的可能, 但中国仍然使用表意文字, 并走上了音义文字体系的道路。这不仅是文字自身发展矛盾运动的产物, 也是中华民族历史选择的结果, 与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制度以及特殊的地缘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六书; 次序; 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H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9) 03-0063-02

维从形象到抽象发展的历史过程。但是纯粹表意文字造字

之困难, , 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

, 由记象形者, 画出其物, , , 用这种方法只能造, 对于抽象的意义就难于表达, 因此。“指事者, 视而可识, 察而见义, 上下是也。”指事字是用指事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指示符号来表示抽象概念的。用图画性的符号来表示具体意义都不容易, 更不用说来表示抽象意义了, 因此, 指事的造字能力更差。用象形和指事造出来的字都是独体字, 他们都带有明显的图画性, 图画性严重限制了这两种造字方法的造字能力, 因此, 产生一种既能表现抽象意义, 又具有更强造字能力的造字方法成为一种历史的需要。于是我们的祖先又想出了一种新的造字方法———会意。“比类合谊, 以见指 , 武信是也。”会意是利用原有的象形或指事字来造新字, 人们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在一起, 表示一种新的意义。会意字已经脱离了和图画的直接联系, 而是通过图形去间接提示。

从理论上讲, 会意这种造字方法的造字能力是很强的。因为几百个独体字按照排列组合可以组成相当多的字, 但在实践中却并非如此。首先是很多现象很难表意, 造不出来字。其次, 如果事事表意, 那就得一事一个字, 造不胜造, 给记忆造成极大的负担。再次, 会意字将几个图画性极强的独体字合在一起, 使字型相当繁难复杂。另外, 会意字容易产生歧义, 这样就使字难写难记难辨, 使用起来相当不便。所以, 会意这种造字方法, 虽然造字能力比象形、指事这些方法造字能力强, 但实际上也难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许慎《说文解字》中可以看出, 会意字也仅有690个, 比象形字、指事字也多不到哪儿去。因此, 人类需要一种摆脱纯粹表意方法造字局限的新的造字方法,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 假借法。十字路口的徘徊, 中国文字有向表音文字发展的可能, 这是中国文化中断或继续发展的阵痛时期。

在摆脱纯表意文字造字困难的过程中,

将文字和语音

一、六书次序  

汉代学者虽然为六书界定了范围, 解释了内涵, 但并未揭示出六书产生的先后顺序。后代学者在涉及六书时, 认识到班固的排列顺序比许慎的较为合理, 为了研究的方便, 基本上都采用了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这样, 传统六书的次序便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徽先生说:“循着古代汉字发生、发展、题, 必先有独体, 而后有合体。象形, , 生最早。而具体之形, , 之前。会意、形声, , (或三文、四文) 而成形, 、指事之后。形声则一取其意, 一取其声, 。这是古代汉字发生、发展的自然次序。至于转注, 乃文字孳乳之通轨; 假借, 乃所以

[1](P17)

济造字之穷; 所以这二者居最末以总括之。”

因为传统的文字学侧重于在空间上平面地表达汉字形体的结构方式, 而忽略了六书在时间上继起的先后顺序, 班固六书之排列顺序固然比其他的排列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一些, 但这一排列并没有正确反映出“六书”发展的历史进程。

近代以来, 随着学者们对古文字研究日臻成熟, 对汉字的早期历史了解得比前人更清楚, 有很多学者提倡“三书”说(唐兰《中国文字学》、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并能约略指明三书大量产生、使用的年代) 。将六书归属到三书说[1](P12)

(见表1) 。中

表1 六书产生的时代

性质表意字表音字音义字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

假借

形声

时代殷商时代造字时代商周时代迄秦统一

秦汉迄今

从上表可以看出“六书”产生的顺序应该是: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 、形声, 这一顺序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六书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六书次序的意义

(一) 象形、指事、会意这三种造字方法, 反映了人类思

收稿日期:2008-11-02

作者简介:王春阳(1973—) , 男, 汉族, 河南省南阳市人, 讲师, 博士, 主要从事古典文学、文献学研究。

・6

4・

南都学坛2009年第3期

联系起来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字形与语词的声音挂钩, 因而可以念出来, 这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一

[2][P161]

步。”人们在认识到字形和语音之间的联系之后, 就直接用一个同音的表意字来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词。借表意字充当表音字, 这种方法就是许慎所说的“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的假借法。假借, 即借表意字充当表音字, 是任何一种表意文字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有现象, 也是表意文字体系造字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表现。这些假借字, 就成了单纯的表音符号。假借纯粹是表音的方

()

法[3]P232。而拼音文字的出现, 正是同音假借广泛使用的结果。“根据考证, 最早的字母也是脱胎于象形文字的。象形文字到了后期, 由于广泛使用同音假借, 某些图形逐渐

[3](P219)

摆脱意义的束缚, 直接表示某个声音。”由此可见, 中国文字体系中的同音假借, 预示着中国文字有向表音文字转变的可能。是抛弃表意文字体系, 向拼音文字转化, 还是继续保持表意文字体系是古代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艰难选择。

(三) 形声字。中国文字阵痛后的重生, 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形声造字法的产生, 使中国文字突破了纯表意文字的局限, 又具有了表音文字的优点, 使中国文字走上了向音义文字体系发展的道路。

象形字是一种纯粹的表形文字, 会意字是一种纯粹的表意文字, 而假借字是一种纯粹的表音文字。形意文字的优点是见形而知义, 具有历史延展性, 缺点是造字能力有限, 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表音文字的优点是可以无限制地创造文字来记录语音, , 有现实的功利性和便利性, 言变了而文字的写法不变, 实际发音相矛盾。, 料就有困难。的优点, , 是历史对中国人智慧的考验, 。

在假借法出现的同时, 还出现了另外一种用字法———转注。许慎将其定义为“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 由于定义不明确, 所以后来学者众说纷纭。但对比之下, 清代学者朱骏声的“引申派”更为合理一些, 他说:“转注者, 体不改造, 引意相受, 令长是也。”他认为转注是古人从某一本义引申

()

出另一意义而不另造新字[4]P151。从文字发展的角度看, 转注和假借应该是同一时期出现。因为这两种方法都是用已有的文字来表示新的意义, 不同之处是:在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而没有造出对应的新字时, 假借是向一个已经存在的字借音, 而转注是向一个已经存在的字借形。但是这两种方法也有明显的局限, 因为一个形同时表现多个音或多个义, 容易混淆, 这势必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造成表意的不精确不准确。为了避免造成这种混乱, 人们就在同音字旁加上表示意义类别的标志来区分, 这就是“形旁”或“意符”; 在同形的表意字旁加注跟它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区分, 这就是“声旁”或“声符”。这就把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产生了形声字。形声字的出现, 不仅解决了同

音、同形造成的混淆, 而且兼备了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优点, 既保持了文字的历史传承性, 也使汉字造字能力大大增强, 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记录本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形声造字法的出现, 基本上克服了纯表意文字造字困难的局限, 保持了文字的历史连续性和延展性, 又具有了表音文字的优点, 具备了文字满足社会当前需要的即时性, 它实际上是一种音义文字体系, 这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

(四) 中国走上音义文字体系的道路, 不仅是文字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也是民族历史选择的结果。

拼音(字母) 文字体系和音义文字体系都是形意(象形) 文字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都是文字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但是古文字系统发展到假借时却出现了不同的文字价值取向, 应该是民族历史选择的结果。

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 农业文明的相对封闭性、渐进性和交际的缓慢性, 不需要文字的突变。它有足够的时间使形意文字走自我发展、自我突破、自我完善的道路。中国的文化优势是中国走上音义文字道路的原因之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天下和大一统思想、走王道之路的政治思想, 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而不强调个人利益的博大的文化思想, , 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推进, , 强大的文化向心力, , 能够贯穿古今、跨, 。清代。, 终古不易。而声音有时而变。五方之民言语不同。近而一乡一聚犹各操土音。彼我相嗤矧, 在数千年之

[5](P804)

久乎? ”所以说中国的政治、文化对文字的需要绝对不同于商业文化和城邦政治对文字的需要, 它需要的是一种超越方言甚至是超语言的文字体系, 这样才能保持对广袤地域的有效统治, 维持政治和文化的一统局面, 并推动汉民族的发展。

同时, 中国的地缘优势也是中国走上音义文字道路的原因之一。中国东靠大海, 南面和西南面是绵延的群山, 地形复杂, 西、北两面是面积广袤的草原、戈壁或沙漠, 与其他高度发展的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中心距离遥远。因此, 中国的文字体系是不依附任何其他文字体系、独立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一种完备的文字体系, 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现实的创新性。而其他表意文字体系的古文明中心, 由于受到文明程度相近或相似的其他种族的影响或侵扰, 造成了文明的中断。

古代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的文明形态和思想意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治、强大的民族向心力以及中国文字内在机制使中国的文字完成了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保持了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民族性。所以说, 中国选择音义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不但是文字发展矛盾运动的产物, 也是汉民族历史选择的结果。

[参 考 文 献]

[1]华白星. 训诂释例[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 [4]魏清源. 古代汉语[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版, [2]叶蜚声, 叙通锵. 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96. 社, 1997. [5]钱大昕. 说文解字注序[A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C ].[3]马学良. 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981. [责任编辑:李法惠]


相关文章

  •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1
  •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 ...查看


  • 中央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复习资料
  •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讲评(1) 责任教师 李蕾 简答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1.考核知识点:汉字学的萌芽,是绪论第一节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准确. 3.提示答 ...查看


  •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1
  •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文字和语言 文字的基本性质与文字的产生 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文字的发展与传播 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 一.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 语言的 ...查看


  • 关于汉字的结构
  • 关于汉字的结构,传统有"六书"的说法."书"古代指写字,也指写下的字,故"六书"从字面 上讲就是六种字的意思,六书说就是关于六种汉字的学说."六书"之称,最早见 ...查看


  • 评价许慎'六书说'
  •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有"字圣"之称).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于公元100年 ...查看


  • 中国文化名词解释
  • 96-05中国文化名词解释 汉语 1.三纲五常 - 2.格律诗 - 3.资治通鉴--4.晋商 --5.诗经 ---------- 五四新文学运动 -----8 孤岛文学 "------9 人民代表大会制 ------10. < ...查看


  •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 一.填空 1.<说文解字>: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 ...查看


  • 汉字与文化
  • 再妄自菲薄:同时也认识到了"汉字优越论"的片面,我们不再夜郎自大,对于汉字我们能够客观冷静全面的看待它的优缺点.另一方面,在两千多年的汉字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更深更广地揭示汉字本身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并逐渐地把这种研究 ...查看


  •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 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 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 "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