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的动物]

“西师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我喜爱的动物》

北碚区朝阳小学 肖 琴

教学内容:

西师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我喜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

2、能用普通话说清楚自己喜爱什么动物以及为什么喜爱,大方有礼地和同学进行交流。

3、懂得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逐步培养认真听的习惯。

4、培养学生喜爱动物的感情,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能认真观察动物。

2、让学生说清自己喜爱的动物及理由。

3、让学生们乐于交际,善于交际。

教学难点:

1、会在观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归纳与表达。

2、交流时做到态度大方、礼貌得体。

教学准备:

师:动物教学课件(图片、声音)、动物头饰 。

生:动物“玩具”。

设计思路:

口语交际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话和说话的习惯。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从培养学生对动物图片等的观察入手,通过交际情境的创设,营造欢快、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开展口语表达与交际互动搭建平台,使学生们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逐步了解和学习交际的技能,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素养,使学生乐于交际,善于交际,从而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说清自己喜爱动物的原因,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鼓励

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见解。

课前交流:

问好,师:“小朋友们说话声音响亮,真棒!老师要奖励大家几个小谜语,

谁能猜出来?”

(1)听老师说谜语,猜出动物名称:“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没脚有尾巴,大时有脚没尾巴,消灭害虫本领大。”

(2)听动物叫声,猜出动物名称。

(3)让学生出谜语、扮演动物叫,让其余学生猜出动物名称。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喜爱动物又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课前交流过程中,初步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并将话题引到本课中心主题‚动物‛上来,在听、猜、表演、模拟声音等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初步的表达愿望。】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话题。

1、 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动物,他们是我们的朋友。今天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我们的教室,如果你认识他们,就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生:看课件,叫出动物的名字:“狮子、老鼠、大象„„”

【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等优点,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课件出示若干张动物图片,学生一边认识动物,一边叫出动物们的名字,进一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重温记忆中对于动物的点滴印象。】

2、 师:“你们喜欢它们吗?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说说‘我喜爱的动物’。”

生:齐读课题。

【明白学习任务,读会课题。】

二、文字提示,提供思路,展示动物,激发谈话兴趣。

1、 师:“你喜爱什么动物?”

生:学生通过指名说、小组开火车等形式,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名字。

2、 师:“你为什么喜爱这种动物?”

生:抽生说一说喜爱这种动物的原因,学生倾听后可以相互补充。

【在本环节里,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自我表达的同时,留心身边的同学他们喜

爱的动物是什么,达到初步的交流目的。】

3、出示书上的插图:师:“看,这个小朋友喜爱的动物是大公鸡,谁来说说他为什么喜爱大公鸡?”

生:仿照前面的例句说说喜爱大公鸡的原因。

4、出示公鸡的图片,师:“老师把大公鸡也请来了,看看,你喜欢它吗?” 生:观察大公鸡图。

师:“先想想你喜欢大公鸡的什么?再抽生说一说。”

生1:我喜爱大公鸡头上红红的鸡冠。

生2:我喜爱大公鸡身上漂亮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

生3:我喜爱大公鸡,因为它每天早上打鸣,催人们早早起、不迟到。

„„

*引导学生从上往下看图,老师画出鸡冠、羽毛、尾巴等,并能说出一些漂

亮的词来:( )冠的子、( )羽的毛、( )的尾巴。

师:“你见过大公鸡吗?”

“你还喜欢它的什么?”

生:进一步表达。(言之有理即可。)

*方法渗透:引导学生,我们可以从“样子、本领(出示公鸡的声音)”等方

面来说一说我们喜爱的动物:“我喜爱„„,因为„„”

生:能从样子、本领等方面说出为什么喜爱大公鸡。

【学生对‚小动物‛认识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还有距离。在本环节中,让学生在帮助他人介绍大公鸡的同时,学会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的方法。知道怎样才能把自己喜爱的动物介绍清楚。要‚言之有物‛。】

三、关注自然、关爱生命、关心环保。

1、创设话题,师:“下面我们要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夸夸我喜爱的动物’。”

活动一:

指名夸夸自己喜爱的动物,说出原因。

活动二:

⑴ 老师讲明规则,让全班学生下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夸自己喜爱的动物。

⑵ 游戏结束,请学生站起来汇报听到好朋友喜爱的动物及原因。

⑶ 老师对学生听的情况做简单小结。

2、情境创设,(轻音乐响起)

师:“刚才有许多小朋友很会夸自己喜爱的动物,可是,我们大家都没有听

见。现在,请你抱着自己喜爱的动物(玩具)走上讲台,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吧。”

生A:我喜爱的动物是小白兔,它长着一对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它爱

吃萝卜和青菜。

※引导,师:“小白兔的毛摸起来——”

生1:它的毛摸起来软绵绵的,很舒服。

生2:我喜爱的动物是大老虎,它头上有个“王”字,它是森林之王,我也

姓王,所以我喜爱大老虎。

生3:我喜爱的动物是小狗,它浑身毛茸茸的,每当我放学回家,它总是对

我摇尾巴。小狗的本领是看家,坏人来了,它可以“抓”坏人。

„„

师:“今天,我们不仅介绍了自己喜爱的动物,还知道了我们班上的小朋友

喜爱什么动物,谁来说一说?”

*句式引导:今天,我记住的动物有( ),有( ),还有( ),( )的叫声最动听,( )的样子最好看,( )的本领最大。

生:抽生说(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生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习惯。本环节在愉快的话题和情景创设中,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说清自己喜爱动物的原因,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鼓励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见解。由于学生学会从多个方面来介绍,因此要学生‚言之有序‛。】

四、老师小结。

1、 师:通过说“我喜爱的动物”,加深了小朋友们和动物的感情,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小朋友们和更多的动物交朋友,做喜欢、爱护动物的人。

生:有兴致地听老师小结。

2、师:播放动物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录象,让学生和动物们告别。

【这里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画面色彩鲜艳,动物形象生动、可爱、充满童趣,配乐明快、解说清晰,极富吸引力和感染力。本环节的设计是对整节课教学的回顾、

小结,让本课的教学更具完整性。同时也深化了主题。】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我喜爱的动物

我喜爱的动物是( )。

大公鸡 鸡冠 尖嘴 羽毛 爪子

走路的样子

捉虫 打鸣

因为( ),所以( )。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是很有吸引力的。课堂上创设了良好的语言氛围,

大胆地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的能力,淡化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一次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会说‛。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喜爱动物又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课前交流时,利用听、猜、表演、模拟声音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初步的表达愿望。利用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等优点,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重温记忆中对于动物的点滴印象。创设‚帮助他人介绍大公鸡‛的情境,注重方法渗透,让学生学会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的方法,知道怎样才能把自己喜爱的动物介绍清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这就指明了‚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双向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倾听身边同学喜爱什么动物。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下位找朋友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名字的机会。最后,还让学生带着自己

喜爱的动物(玩具)上台,一边观察,一边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台下的学生们则一边观察,一边倾听介绍,还有补充机会。老师在点评学生时也重视对学生倾听习惯、倾听效果的评价,整个课堂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叶圣陶先生曾经如此阐说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听是用耳朵听

人家的话,读是用眼睛和嘴‘听’人家写下来的话,取径虽然不同,其为听人家的话则为一。而听的仔细不仔细,辨得明白不明白,跟听的人的说话习惯大有关系。‛就是说,听的人具有自觉地说话的好习惯,对人家的话就听得仔细,辨得明白,否则只是草草听过而已,虽说听了,却说不上真正听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口语交际中,倾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而这项技巧和任何技巧一样,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因此,在本节课上,我既重视对学生‚说‛的训练,也强调对学生‚听‛的要求。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北碚区朝阳小学 肖 琴

教学内容:

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 课《花是种给别人看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抓住重点词句读、悟结合,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三段。

3.品评课文的精彩语段,体会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美好情怀,懂得分享,懂得奉献。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句子内在含义,感受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懂得奉献。

教学准备:

教师:

1. 多媒体课件

2. 了解作者季羡林生平及美好行为的小故事。

学生:搜集人们爱美、创造美、分享美的小故事。

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它承载着识字学词、训练

语言、积累语感、习得读法、陶冶情操等教育任务,因此,本设计力图追求阅读课的教学意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在对内容的理解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语言的训练中进行“精神哺育”, 领悟美就是分享,美就是奉献。本设计本着“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灵”的目标追求,努力体现三个“基于”:一是基于学生,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再给予重点指导和生成性指导;二是基于文本,语文课是凭借语言来进行人文教育的学科,设计中由赏花及人,直到悟理,玩味词句,朗读表达,进入美的情景;三是基于生活,把文本放在生活世界中去阅读,通过想象,自由表达,来释放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创造和灵性。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课文。

1、播放德国风光图片,交流引入课题。

2、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谈感受最深的地方。。

【设计意图:一节课伊始,通过此环节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阅读兴趣、梳理旧知,以便尽快进入课文的整体感知,进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二、寻找美丽,赏景察人,学习第2、3自然段。

根据学生所谈相机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种的花。)

(一)齐读,初步感知这句话的内涵。

(二)这句话讲了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中间用了分号隔开。默

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并把相应的句子画上横线;哪些语句具体在写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画上波浪线。

1、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A、根据学生交流出示:

(他们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背影。)

B、学生谈感受,结合自己家种花实际和图片,理解花的“背影”会是什么

情形 ,从而感受到德国人种花确实是为了让别人看的。并相机板书:在家时 给别人看

C、齐读此句,体会他们种花的奇特之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A、理解词语——紧贴文本,通过看图、说话、找词、读句理解。

a、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指导步骤预设:

*出示德国街道上的花卉图片,结合画面想象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的情景,

从而达到理解词义的目的。

*引导学生谈分别是从形态和颜色来写花的。

*指名边读边想象,读出美感。

b、眼花缭乱

指导步骤预设: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繁花似锦的多张图片快速变换)体验眼花缭乱的感

觉。

c、目不暇接

指导步骤预设:

*重点理解“暇”,让学生明白这个字与时间有关。

(师:“目不暇接”中哪个字最不好理解?“暇”什么意思?空闲,没事的

时候。“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

*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词语“目不暇接”。

(师: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令人——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令人——

生活中,还有令你“目不暇接”的时候吗?)

B、在此过程中,利用副板书相机出示几种理解词义的方法,加强学法的指

导。右侧副板书:理解词语方法:借助工具书和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突破关键字

C、引导学生交流写花的四字词语。交流后写在这段话旁边,将新学与旧知

归类。

D、想象情景,朗读此句,并小结板书:走在街上 看别人的

3、引读描写种花人在自己家里和街上看花的句子,体会种花人美好的情怀,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师:他们奉献美。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请读:

(出示课件:他们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

能看到花的背影。)

*师:他们收获美。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读:

(出示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啊!

学生读:(课件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

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种的花。)

4、引读第三段,直至背诵。

(1)作者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了德国。让我们漫步在这街道上吧!此

时,我们在街上穿行就如同在花海中漫游。眼前是繁花似锦,耳边是蜜蜂低吟、小鸟鸣叫,鼻边是缕缕芳香。放眼一望,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生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学生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学生在音乐声中尝试背第三段:走过任何一条街——

指名背诵。

(2)方法点拨:

内容理解了,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就能背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成诵”,也是我们惯用的背诵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朗读不仅仅是以速度和重音表现出来的技巧,更应当是学生对文字感觉的声音表现。教师应当着力去做的,是帮助学生体会文字里的感情。此环节通过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情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等方式,加深重点词句的理解。学生在充

分理解重点词句后,在朗读中更易把握语气、节奏、生动的句式、巧妙的布局,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情趣和意念。这样使学生读到位,直到能诵读。同时还运用边读边想像这一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感情共鸣的方法,化言语为视像,培养语感。】

三、感悟美丽,悟情析理,学习第4自然段

1、理解呼应前文的句子“许多年后,我又来到德国,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堵满了鲜花。”

(1)引导出示句子。

(师:是啊!德国人屋内看花只见背影,屋外看花姹紫嫣红。种花人那种如花一般无私奉献的美好情怀也一览无余,怎么不令人赞叹?有了这样的情怀,难怪四五十年后,当季爷爷又来到德国时,还会看到那不变的“美丽”。)

(2)学生读此句。

(3)换词理解“堵”,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课件出示:许多年后,我又来到德国,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 满了鲜花。

给“堵满了鲜花”的“堵”换个词?如“堆”“种”“挤”“塞”等。)

C、引导学生交流“堵”的精妙。

D、再次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2、结合上文,理解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抓住“又”字体会,呼应前文。

(2)引读句子(师:所以当主人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没有时,他说——出

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小组交流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填空: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德国的变化真大呀! 变了, 变

了, 变了。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 。是的, --------始终没有变, 始终没有变。)

【设计意图: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为此,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语感的训练。‛语感训练通过上一环节的诵读,此环节通过换词、补充填空,培养语感,训练学生表

达。】

四、内化美丽,领悟升华,学习第5自然段。

1、学生寻味“把花种给别人看”的做法。

(师:德国人种花确实为了让别人看的。现在你明白德国人为什么这样种花了吧?这才叫爱花的深切呢!板书:双箭头符号。就像一句诗里说的“我付出的是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这种做法真是“耐人寻味”,你“寻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

学生边说边完成预设的板书,预设:创造、奉献、分享、美好、心中有他人,为他人无私付出„„)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悟到的理。

(1)、分组交流。(师:当你想到这些词句时,你一定还想到了在我们身边这样美好的事吧!)

(2)班级交流。

结束语:德国人爱花,爱得深切,就把花种给别人看。他们乐于分享与奉献的情怀,不就像花儿一样美丽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把自己的花种给别人看”,( 扣题,再次用感叹的语气读题,板书:感叹号),都把自己的食物、玩具、书、思想„„和别人分享,那么,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美和爱。一起读:“我付出的是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

【设计意图: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充分合理的延伸,真实表述,从而真正理解其内涵。】

板书:

28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理解词语:

在家时 给别人看 借助工具书和想象

↑↓ 结合生活实际

走在街上 看别人的 突破关键字

(学生写:美 分享 奉献„„)

【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突出重点。这样主副板书结合,既突出了文章主题,体现了学生理解感悟的自主性,又重视了学法指导。】

课后反思: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写的文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本课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升华主题和适时适度巧妙运用多媒体上有可取之处。

一、准确理解词语,玩味词句,朗读表达,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情景。

三年级的语文训练重点之一是在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词语意思。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尤其是描写花美的词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正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1、抓住重点,品词评句,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由准确抓住重点句子到抓出重点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而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样的。本课教学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情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通过理解词语知道重点字来理解词等方法,加深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

2、朗读是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

朗读不仅仅是以速度和重音表现出来的技巧,更应当是学生对文字感觉的声音表现。品读第三自然段由句品读到重点词,‚在读中想象情景,通过想象理解词语意思‛, 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句后,在朗读中更易把握语气、节奏、生动的句式、巧妙的布局,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情趣和意念。这样使学生读到位,直到能诵读。同时还运用边读边想像这一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感情共鸣的方法,化言语为视像,培养语感。不仅提高了读的质量,提升了读的要求与层次,而且于读中又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与感受。将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学习课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切实做到‚读中悟,悟中读‛。

二、精神哺育,合理延伸,领悟美就是分享,美就是奉献。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在对内容的理解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语言的训练中进行‚精神哺育‛。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充分合理的延伸,真实表述,从而真正理解其内涵。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像人教版中安排在五年级里的学生那样理解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度,那么,用‚我付出的是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这样诗意的语言解读文本主旨,在本教学中即是适宜的。

三、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情景

本文有许多写景物的美词佳句,在课堂上,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法国街头的美景;通过语言的渲染,音乐的陶冶,使学生的朗读在一次又一次的体验中,逐渐表现出了应有的激情。尤其是在处理‚眼花缭乱‛该词的理解时,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繁花似锦的多张图片快速变换)体验眼花缭乱的感觉,充分发挥了多媒体不可取代的优势。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

如要注意采用适当的语速,书写规范工整,多和学生做眼神的交流,营造更温馨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风是一位画家》教学设计

北碚区朝阳小学 肖 琴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西师版》二年级上册第3课《风是一位画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喜欢的新词,感受阅读的乐趣。

2、感知、欣赏四季的美景,了解风的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以“夏天”一段为蓝本,结合ABAB叠词的训练,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

1、感知ABAB叠词,并能仿照说类似词语。

2、理解四季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通过“夏天”一段的指导学习,举一反三,学会理解其他段落。

教学难点 :

1、以“夏天”一段为蓝本,结合ABAB叠词的训练,仿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强调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这实际就是“阅读要读”,“阅读自己读”,“阅读是学生读的回归”,目的是引导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文字,面对文本,用他们自己的眼、口、

心去诵读、感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后面的作者对话。因此,本次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自悟自得。注重学法指导,采取“扶—半扶—放”的教学方法,通过勾画重点词,教会孩子写景要写有代表性的事物。落实“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的训练,注重在教学中渗透仿写练习,切实增强写话能力,使阅读与写作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有机结合,水乳相融,使学生在享受美丽的同时提高了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美文欣赏。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风是一位画家,(指课题,生齐读),东风画出了五颜六色的(春天),南风画出了生机勃勃的(夏天),西风画出了硕果累累的(秋天),北风画出了粉妆玉砌的(冬天)。(板书:春夏秋冬)风儿托老师把他的画带到了咱们班上,想欣赏吗?

2、怎样做一个聪明的孩子?(眼、耳、心、口)

提出要求:认真倾听老师范读课文,仔细观察画面,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四季美景的?

【开课后,伴着柔美、舒缓的音乐,呈现给孩子的是一幅幅不同景致的四季美景图,再加上老师动情的朗诵,使孩子完全沉浸在美的情境中,迫不及待想走进课文,欣赏美景美文,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兴趣。】

二、重点指导,精读精讲。

1、看了美景,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2、重点学习“夏天”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孩子思考:南风画了夏天的哪些景物?

(2)交流,勾画“西瓜、星星、青蛙、荷花”。(简单指导:写四季美景时应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

(3)你觉得这段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投影展示词、句)朗读比较“西瓜、滚圆的西瓜、滚圆滚圆的西瓜”,体会叠词的运用。

(4)指导朗读:请同桌的互相读读这一段,如果读出了夏天的美,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他。

(5)得到同学夸奖的同学请自豪地举起手,哪位勇敢的小朋友来读给全班同学听?

3、指导学法:读—勾—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种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读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化理解的好方法。圈勾批注,抓重点词理解句、段等无疑能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实现心灵的碰撞。本段教学,通过勾画重点词‚西瓜、星星、荷花、青蛙‛,使学生知道写景应写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掌握学习方法,自学其他三个自然段。学生在其他三段的学习中,自觉采用了勾画重点词的方法,使每个季节的代表事物一目了然,为以后的写作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尊重个性,品读感悟.

1、 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读,勾画,思考。

2、学习“春天”。

(1)喜欢这一段的孩子站起来读书。

(2)交流勾画内容。(指导: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边听边勾画)

(3)你明白了什么?

(4)指导朗读(自读,齐读)。

(5)拓展:东风还可以画上哪些景物?(采蜜的蜜蜂,翩翩起舞的蝴蝶,粉红的桃花„„)

3、学习“冬天”

(1)老师采访喜欢冬天的孩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冬天?

(2)交流。

(3)冬天不仅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风景也非常漂亮。(图片欣赏) 课文中写了冬天哪些景物?

(4)美读这一段。

4、学习“秋天”

(1)选择读书,学生汇报。

(2)“秋风还画出人们幸福的脸庞,那上面绽放着最美的笑容”。人们脸上为什么绽放着最美的笑容?

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出示丰收画面,顺势进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教育)

(3)想象着丰收的画面,教师引读这一段话。

5、看了这么美的图画,老师想夸夸风。

师读第六段,生齐读。(板书:美丽的四季)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习的大舞台。在交流‚春天‛‚秋天‛的学习时,通过‚东风还会画出什么‛和‚为什么喜欢冬天‛两个问题有目的进行了拓展,春天的美景,冬天的快乐在孩子们的回忆中鲜明灵动,无不体现了学生生活体验与文本的完美融合,体现了孩子与文本的完美对话。语文课本本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最好素材,在‚秋天‛的交流中,一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品德教育清新自然,水到渠成。】

四、拓展延伸,模仿写话。

过渡:风真是一位大画家,画出了四季美丽的景象。孩子们想当一位小作家,写出四季美丽的景象吗?

1、复习“西瓜、滚圆的西瓜、滚圆滚圆的西瓜”。

2、出示“梨花” “桃花” “油菜花” “小草” “树叶” “溪水”“柳树”画面,指导说叠词。

3、出示“夏天”一段,指导运用“春天,东风画出„„画出„„还画出”的句式,加上叠词,模仿写话。

【书面表达,能使孩子内心的东西更为深刻地显露,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教学中应强化书面表达能力,以写促进学生的思维更深刻,情感更丰富。对于低年级孩子,仿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此,利用课后的叠词

训练,加上固定的句式,给孩子一定的材料组织语言,流利表达,较好地训练了孩子运用叠词的能力,也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了写景要写有代表性的事物。】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孩子们,四季是美丽的。让我们用眼睛去观察四季的美,用小嘴去朗诵四季的美,用小手去画出四季的美,用心去感悟四季的美,老师相信,孩子们也会越来越美!

【语文,本是诗画的语文、艺术的语文,以一段美丽的文字结束了新课,指明了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途径,更好地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孩子得到美的熏陶,成为美的使者。】

附:板书设计

3、风是一位画家

美丽的四季

课后反思:

语文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同时又是育人的园圃。生活的人文之美,人性之美,人格之美,在我们与阅读讲授语文教材内容的交融汇合之中互相流淌;人这个生命的整体在语文教材所传达的真、善、美之中互相追逐嬉戏,从而孕育着更为华美的人生,充实着更为丰富多彩的人类生存世界。《风是一位画家》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儿童散文,以拟人的手法,以儿童的视角,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使孩子感受到四季的优美。这样一篇优美的儿童散文,充满了童真与想像,在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热爱生活,关注世界?在教学中,如何凸显‚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特点?我在设计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欣赏美,创造美。

中国的文字是美的,中国的语言是美的。作为一名教师,应注重随时随地地给学生美的熏陶,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下、潜移默化中感受美、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开课时,舒缓的音乐,五彩斑斓的四季美景,老师有感情的诵读,让孩子整体感受到文章的图画美,文字美,意境美,使孩子受到美的感染,且为美读打好基础。

教学中,‚东风还会画出什么?‛一问,让孩子们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美景转化为美丽的语言,侃侃而谈,尽抒胸臆。

拓展中,孩子们拿起笔,写下了美丽的诗句,让美丽再一次进驻心间,涤荡心灵。

总结中,教者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课本与生活结合的途径,用眼睛去观察四季的美,用小嘴去朗诵四季的美,用小手去画出四季的美,用心去感悟四季的美,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新理念,也让孩子真正得到了美的熏陶。

二、教方法,长知识。

‚不动笔墨不读书‛。前几年刚搞课改时,提倡语文教学应多读。于是,有些课是一读到底,学生只会动嘴,不会动手。到了高年级,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差的弱点逐渐暴露。随着课改的深入,仍提倡深入钻研文本,既要动嘴,也要动手。所以,我在这个环节中指导了‚夏天‛这个自然段的学习、通过勾画‚西瓜‛‚星星‛‚青蛙‛‚荷花‛四个重点词,使学生知道写景应写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掌握学习方法,自学其他三个自然段。

三、尊个性,促思维。

孩子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阅读中,应尊重儿童的个性,即尊重儿童的情感体验,尊重儿童的认识背景,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尊重儿童的理想信念。在本教学设计中,我尊重孩子的选择,按照他们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学习,充分调动了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在交流中,也选取了不同的话题:春天,让孩子想像了东风的画笔还会涂抹的美景;秋天,感受‚一份劳动,一份收获‛

的喜悦;冬天,联系生活感受了冬天的快乐。在一次次不同的构建中,孩子的思维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四、写落实,展能力。

听说读写,说是写的基础,写是最重要的呈现。说十句,不如写一句。教学中应强化书面表达能力,以写促进学生的思维更深刻,情感更丰富。为此,结合课后‚ABAB‛叠词训练,给了大量的春天景物图参考,让孩子仿照‚画出来……画出了……还画出了……‛的格式写一段话。

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孩子们完成了这样的语句:

春天,东风画出了清亮清亮的溪水,画出了雪白雪白的梨花,还画出了嫩绿嫩绿的小草。春天真美!

春天,东风画出了粉红粉红的桃花,画出了嗡嗡叫的蜜蜂,还画出了笑眯眯的小朋友。

春天,东风画出了晶亮晶亮的露珠,画出了碧绿碧绿的柳树,还画出了金灿灿的油菜花。

四十分钟的教学转瞬即逝,学生学懂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却长时间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纵观这节课,似乎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孩子学到了勾画重点词的阅读方法,孩子学到了叠词的运用,孩子学到了‚画出了……画出了……还画出了‛的写作句式……但整节课,却少了朗朗书声。因为设计时一心想让孩子能在能力方面得以提升,却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年段特点,忽视了这是二年级上期孩子的课堂。二年级是低段,以读为主,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体会。一课一思,一课一得,教学中,真正地充分地尊重孩子,为他们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

“西师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我喜爱的动物》

北碚区朝阳小学 肖 琴

教学内容:

西师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我喜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

2、能用普通话说清楚自己喜爱什么动物以及为什么喜爱,大方有礼地和同学进行交流。

3、懂得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逐步培养认真听的习惯。

4、培养学生喜爱动物的感情,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能认真观察动物。

2、让学生说清自己喜爱的动物及理由。

3、让学生们乐于交际,善于交际。

教学难点:

1、会在观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归纳与表达。

2、交流时做到态度大方、礼貌得体。

教学准备:

师:动物教学课件(图片、声音)、动物头饰 。

生:动物“玩具”。

设计思路:

口语交际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话和说话的习惯。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从培养学生对动物图片等的观察入手,通过交际情境的创设,营造欢快、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开展口语表达与交际互动搭建平台,使学生们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逐步了解和学习交际的技能,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素养,使学生乐于交际,善于交际,从而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说清自己喜爱动物的原因,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鼓励

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见解。

课前交流:

问好,师:“小朋友们说话声音响亮,真棒!老师要奖励大家几个小谜语,

谁能猜出来?”

(1)听老师说谜语,猜出动物名称:“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没脚有尾巴,大时有脚没尾巴,消灭害虫本领大。”

(2)听动物叫声,猜出动物名称。

(3)让学生出谜语、扮演动物叫,让其余学生猜出动物名称。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喜爱动物又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课前交流过程中,初步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并将话题引到本课中心主题‚动物‛上来,在听、猜、表演、模拟声音等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初步的表达愿望。】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话题。

1、 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动物,他们是我们的朋友。今天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我们的教室,如果你认识他们,就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生:看课件,叫出动物的名字:“狮子、老鼠、大象„„”

【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等优点,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课件出示若干张动物图片,学生一边认识动物,一边叫出动物们的名字,进一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重温记忆中对于动物的点滴印象。】

2、 师:“你们喜欢它们吗?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说说‘我喜爱的动物’。”

生:齐读课题。

【明白学习任务,读会课题。】

二、文字提示,提供思路,展示动物,激发谈话兴趣。

1、 师:“你喜爱什么动物?”

生:学生通过指名说、小组开火车等形式,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名字。

2、 师:“你为什么喜爱这种动物?”

生:抽生说一说喜爱这种动物的原因,学生倾听后可以相互补充。

【在本环节里,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自我表达的同时,留心身边的同学他们喜

爱的动物是什么,达到初步的交流目的。】

3、出示书上的插图:师:“看,这个小朋友喜爱的动物是大公鸡,谁来说说他为什么喜爱大公鸡?”

生:仿照前面的例句说说喜爱大公鸡的原因。

4、出示公鸡的图片,师:“老师把大公鸡也请来了,看看,你喜欢它吗?” 生:观察大公鸡图。

师:“先想想你喜欢大公鸡的什么?再抽生说一说。”

生1:我喜爱大公鸡头上红红的鸡冠。

生2:我喜爱大公鸡身上漂亮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

生3:我喜爱大公鸡,因为它每天早上打鸣,催人们早早起、不迟到。

„„

*引导学生从上往下看图,老师画出鸡冠、羽毛、尾巴等,并能说出一些漂

亮的词来:( )冠的子、( )羽的毛、( )的尾巴。

师:“你见过大公鸡吗?”

“你还喜欢它的什么?”

生:进一步表达。(言之有理即可。)

*方法渗透:引导学生,我们可以从“样子、本领(出示公鸡的声音)”等方

面来说一说我们喜爱的动物:“我喜爱„„,因为„„”

生:能从样子、本领等方面说出为什么喜爱大公鸡。

【学生对‚小动物‛认识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还有距离。在本环节中,让学生在帮助他人介绍大公鸡的同时,学会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的方法。知道怎样才能把自己喜爱的动物介绍清楚。要‚言之有物‛。】

三、关注自然、关爱生命、关心环保。

1、创设话题,师:“下面我们要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夸夸我喜爱的动物’。”

活动一:

指名夸夸自己喜爱的动物,说出原因。

活动二:

⑴ 老师讲明规则,让全班学生下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夸自己喜爱的动物。

⑵ 游戏结束,请学生站起来汇报听到好朋友喜爱的动物及原因。

⑶ 老师对学生听的情况做简单小结。

2、情境创设,(轻音乐响起)

师:“刚才有许多小朋友很会夸自己喜爱的动物,可是,我们大家都没有听

见。现在,请你抱着自己喜爱的动物(玩具)走上讲台,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吧。”

生A:我喜爱的动物是小白兔,它长着一对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它爱

吃萝卜和青菜。

※引导,师:“小白兔的毛摸起来——”

生1:它的毛摸起来软绵绵的,很舒服。

生2:我喜爱的动物是大老虎,它头上有个“王”字,它是森林之王,我也

姓王,所以我喜爱大老虎。

生3:我喜爱的动物是小狗,它浑身毛茸茸的,每当我放学回家,它总是对

我摇尾巴。小狗的本领是看家,坏人来了,它可以“抓”坏人。

„„

师:“今天,我们不仅介绍了自己喜爱的动物,还知道了我们班上的小朋友

喜爱什么动物,谁来说一说?”

*句式引导:今天,我记住的动物有( ),有( ),还有( ),( )的叫声最动听,( )的样子最好看,( )的本领最大。

生:抽生说(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生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习惯。本环节在愉快的话题和情景创设中,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说清自己喜爱动物的原因,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鼓励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见解。由于学生学会从多个方面来介绍,因此要学生‚言之有序‛。】

四、老师小结。

1、 师:通过说“我喜爱的动物”,加深了小朋友们和动物的感情,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小朋友们和更多的动物交朋友,做喜欢、爱护动物的人。

生:有兴致地听老师小结。

2、师:播放动物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录象,让学生和动物们告别。

【这里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画面色彩鲜艳,动物形象生动、可爱、充满童趣,配乐明快、解说清晰,极富吸引力和感染力。本环节的设计是对整节课教学的回顾、

小结,让本课的教学更具完整性。同时也深化了主题。】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我喜爱的动物

我喜爱的动物是( )。

大公鸡 鸡冠 尖嘴 羽毛 爪子

走路的样子

捉虫 打鸣

因为( ),所以( )。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是很有吸引力的。课堂上创设了良好的语言氛围,

大胆地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的能力,淡化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一次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会说‛。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喜爱动物又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课前交流时,利用听、猜、表演、模拟声音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初步的表达愿望。利用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等优点,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重温记忆中对于动物的点滴印象。创设‚帮助他人介绍大公鸡‛的情境,注重方法渗透,让学生学会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的方法,知道怎样才能把自己喜爱的动物介绍清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这就指明了‚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双向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倾听身边同学喜爱什么动物。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下位找朋友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名字的机会。最后,还让学生带着自己

喜爱的动物(玩具)上台,一边观察,一边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台下的学生们则一边观察,一边倾听介绍,还有补充机会。老师在点评学生时也重视对学生倾听习惯、倾听效果的评价,整个课堂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叶圣陶先生曾经如此阐说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听是用耳朵听

人家的话,读是用眼睛和嘴‘听’人家写下来的话,取径虽然不同,其为听人家的话则为一。而听的仔细不仔细,辨得明白不明白,跟听的人的说话习惯大有关系。‛就是说,听的人具有自觉地说话的好习惯,对人家的话就听得仔细,辨得明白,否则只是草草听过而已,虽说听了,却说不上真正听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口语交际中,倾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而这项技巧和任何技巧一样,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因此,在本节课上,我既重视对学生‚说‛的训练,也强调对学生‚听‛的要求。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北碚区朝阳小学 肖 琴

教学内容:

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 课《花是种给别人看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抓住重点词句读、悟结合,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三段。

3.品评课文的精彩语段,体会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美好情怀,懂得分享,懂得奉献。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句子内在含义,感受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懂得奉献。

教学准备:

教师:

1. 多媒体课件

2. 了解作者季羡林生平及美好行为的小故事。

学生:搜集人们爱美、创造美、分享美的小故事。

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它承载着识字学词、训练

语言、积累语感、习得读法、陶冶情操等教育任务,因此,本设计力图追求阅读课的教学意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在对内容的理解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语言的训练中进行“精神哺育”, 领悟美就是分享,美就是奉献。本设计本着“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灵”的目标追求,努力体现三个“基于”:一是基于学生,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再给予重点指导和生成性指导;二是基于文本,语文课是凭借语言来进行人文教育的学科,设计中由赏花及人,直到悟理,玩味词句,朗读表达,进入美的情景;三是基于生活,把文本放在生活世界中去阅读,通过想象,自由表达,来释放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创造和灵性。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课文。

1、播放德国风光图片,交流引入课题。

2、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谈感受最深的地方。。

【设计意图:一节课伊始,通过此环节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阅读兴趣、梳理旧知,以便尽快进入课文的整体感知,进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二、寻找美丽,赏景察人,学习第2、3自然段。

根据学生所谈相机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种的花。)

(一)齐读,初步感知这句话的内涵。

(二)这句话讲了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中间用了分号隔开。默

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并把相应的句子画上横线;哪些语句具体在写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画上波浪线。

1、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A、根据学生交流出示:

(他们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背影。)

B、学生谈感受,结合自己家种花实际和图片,理解花的“背影”会是什么

情形 ,从而感受到德国人种花确实是为了让别人看的。并相机板书:在家时 给别人看

C、齐读此句,体会他们种花的奇特之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A、理解词语——紧贴文本,通过看图、说话、找词、读句理解。

a、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指导步骤预设:

*出示德国街道上的花卉图片,结合画面想象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的情景,

从而达到理解词义的目的。

*引导学生谈分别是从形态和颜色来写花的。

*指名边读边想象,读出美感。

b、眼花缭乱

指导步骤预设: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繁花似锦的多张图片快速变换)体验眼花缭乱的感

觉。

c、目不暇接

指导步骤预设:

*重点理解“暇”,让学生明白这个字与时间有关。

(师:“目不暇接”中哪个字最不好理解?“暇”什么意思?空闲,没事的

时候。“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

*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词语“目不暇接”。

(师: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令人——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令人——

生活中,还有令你“目不暇接”的时候吗?)

B、在此过程中,利用副板书相机出示几种理解词义的方法,加强学法的指

导。右侧副板书:理解词语方法:借助工具书和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突破关键字

C、引导学生交流写花的四字词语。交流后写在这段话旁边,将新学与旧知

归类。

D、想象情景,朗读此句,并小结板书:走在街上 看别人的

3、引读描写种花人在自己家里和街上看花的句子,体会种花人美好的情怀,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师:他们奉献美。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请读:

(出示课件:他们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

能看到花的背影。)

*师:他们收获美。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读:

(出示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啊!

学生读:(课件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

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种的花。)

4、引读第三段,直至背诵。

(1)作者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了德国。让我们漫步在这街道上吧!此

时,我们在街上穿行就如同在花海中漫游。眼前是繁花似锦,耳边是蜜蜂低吟、小鸟鸣叫,鼻边是缕缕芳香。放眼一望,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生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学生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学生在音乐声中尝试背第三段:走过任何一条街——

指名背诵。

(2)方法点拨:

内容理解了,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就能背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成诵”,也是我们惯用的背诵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朗读不仅仅是以速度和重音表现出来的技巧,更应当是学生对文字感觉的声音表现。教师应当着力去做的,是帮助学生体会文字里的感情。此环节通过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情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等方式,加深重点词句的理解。学生在充

分理解重点词句后,在朗读中更易把握语气、节奏、生动的句式、巧妙的布局,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情趣和意念。这样使学生读到位,直到能诵读。同时还运用边读边想像这一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感情共鸣的方法,化言语为视像,培养语感。】

三、感悟美丽,悟情析理,学习第4自然段

1、理解呼应前文的句子“许多年后,我又来到德国,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堵满了鲜花。”

(1)引导出示句子。

(师:是啊!德国人屋内看花只见背影,屋外看花姹紫嫣红。种花人那种如花一般无私奉献的美好情怀也一览无余,怎么不令人赞叹?有了这样的情怀,难怪四五十年后,当季爷爷又来到德国时,还会看到那不变的“美丽”。)

(2)学生读此句。

(3)换词理解“堵”,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课件出示:许多年后,我又来到德国,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 满了鲜花。

给“堵满了鲜花”的“堵”换个词?如“堆”“种”“挤”“塞”等。)

C、引导学生交流“堵”的精妙。

D、再次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2、结合上文,理解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抓住“又”字体会,呼应前文。

(2)引读句子(师:所以当主人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没有时,他说——出

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小组交流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填空: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德国的变化真大呀! 变了, 变

了, 变了。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 。是的, --------始终没有变, 始终没有变。)

【设计意图: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为此,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语感的训练。‛语感训练通过上一环节的诵读,此环节通过换词、补充填空,培养语感,训练学生表

达。】

四、内化美丽,领悟升华,学习第5自然段。

1、学生寻味“把花种给别人看”的做法。

(师:德国人种花确实为了让别人看的。现在你明白德国人为什么这样种花了吧?这才叫爱花的深切呢!板书:双箭头符号。就像一句诗里说的“我付出的是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这种做法真是“耐人寻味”,你“寻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

学生边说边完成预设的板书,预设:创造、奉献、分享、美好、心中有他人,为他人无私付出„„)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悟到的理。

(1)、分组交流。(师:当你想到这些词句时,你一定还想到了在我们身边这样美好的事吧!)

(2)班级交流。

结束语:德国人爱花,爱得深切,就把花种给别人看。他们乐于分享与奉献的情怀,不就像花儿一样美丽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把自己的花种给别人看”,( 扣题,再次用感叹的语气读题,板书:感叹号),都把自己的食物、玩具、书、思想„„和别人分享,那么,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美和爱。一起读:“我付出的是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

【设计意图: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充分合理的延伸,真实表述,从而真正理解其内涵。】

板书:

28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理解词语:

在家时 给别人看 借助工具书和想象

↑↓ 结合生活实际

走在街上 看别人的 突破关键字

(学生写:美 分享 奉献„„)

【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突出重点。这样主副板书结合,既突出了文章主题,体现了学生理解感悟的自主性,又重视了学法指导。】

课后反思: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写的文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本课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升华主题和适时适度巧妙运用多媒体上有可取之处。

一、准确理解词语,玩味词句,朗读表达,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情景。

三年级的语文训练重点之一是在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词语意思。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尤其是描写花美的词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正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1、抓住重点,品词评句,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由准确抓住重点句子到抓出重点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而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样的。本课教学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情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通过理解词语知道重点字来理解词等方法,加深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

2、朗读是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

朗读不仅仅是以速度和重音表现出来的技巧,更应当是学生对文字感觉的声音表现。品读第三自然段由句品读到重点词,‚在读中想象情景,通过想象理解词语意思‛, 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句后,在朗读中更易把握语气、节奏、生动的句式、巧妙的布局,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情趣和意念。这样使学生读到位,直到能诵读。同时还运用边读边想像这一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感情共鸣的方法,化言语为视像,培养语感。不仅提高了读的质量,提升了读的要求与层次,而且于读中又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与感受。将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学习课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切实做到‚读中悟,悟中读‛。

二、精神哺育,合理延伸,领悟美就是分享,美就是奉献。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在对内容的理解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语言的训练中进行‚精神哺育‛。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充分合理的延伸,真实表述,从而真正理解其内涵。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像人教版中安排在五年级里的学生那样理解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度,那么,用‚我付出的是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这样诗意的语言解读文本主旨,在本教学中即是适宜的。

三、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情景

本文有许多写景物的美词佳句,在课堂上,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法国街头的美景;通过语言的渲染,音乐的陶冶,使学生的朗读在一次又一次的体验中,逐渐表现出了应有的激情。尤其是在处理‚眼花缭乱‛该词的理解时,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繁花似锦的多张图片快速变换)体验眼花缭乱的感觉,充分发挥了多媒体不可取代的优势。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

如要注意采用适当的语速,书写规范工整,多和学生做眼神的交流,营造更温馨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风是一位画家》教学设计

北碚区朝阳小学 肖 琴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西师版》二年级上册第3课《风是一位画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喜欢的新词,感受阅读的乐趣。

2、感知、欣赏四季的美景,了解风的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以“夏天”一段为蓝本,结合ABAB叠词的训练,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

1、感知ABAB叠词,并能仿照说类似词语。

2、理解四季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通过“夏天”一段的指导学习,举一反三,学会理解其他段落。

教学难点 :

1、以“夏天”一段为蓝本,结合ABAB叠词的训练,仿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强调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这实际就是“阅读要读”,“阅读自己读”,“阅读是学生读的回归”,目的是引导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文字,面对文本,用他们自己的眼、口、

心去诵读、感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后面的作者对话。因此,本次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自悟自得。注重学法指导,采取“扶—半扶—放”的教学方法,通过勾画重点词,教会孩子写景要写有代表性的事物。落实“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的训练,注重在教学中渗透仿写练习,切实增强写话能力,使阅读与写作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有机结合,水乳相融,使学生在享受美丽的同时提高了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美文欣赏。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风是一位画家,(指课题,生齐读),东风画出了五颜六色的(春天),南风画出了生机勃勃的(夏天),西风画出了硕果累累的(秋天),北风画出了粉妆玉砌的(冬天)。(板书:春夏秋冬)风儿托老师把他的画带到了咱们班上,想欣赏吗?

2、怎样做一个聪明的孩子?(眼、耳、心、口)

提出要求:认真倾听老师范读课文,仔细观察画面,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四季美景的?

【开课后,伴着柔美、舒缓的音乐,呈现给孩子的是一幅幅不同景致的四季美景图,再加上老师动情的朗诵,使孩子完全沉浸在美的情境中,迫不及待想走进课文,欣赏美景美文,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兴趣。】

二、重点指导,精读精讲。

1、看了美景,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2、重点学习“夏天”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孩子思考:南风画了夏天的哪些景物?

(2)交流,勾画“西瓜、星星、青蛙、荷花”。(简单指导:写四季美景时应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

(3)你觉得这段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投影展示词、句)朗读比较“西瓜、滚圆的西瓜、滚圆滚圆的西瓜”,体会叠词的运用。

(4)指导朗读:请同桌的互相读读这一段,如果读出了夏天的美,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他。

(5)得到同学夸奖的同学请自豪地举起手,哪位勇敢的小朋友来读给全班同学听?

3、指导学法:读—勾—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种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读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化理解的好方法。圈勾批注,抓重点词理解句、段等无疑能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实现心灵的碰撞。本段教学,通过勾画重点词‚西瓜、星星、荷花、青蛙‛,使学生知道写景应写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掌握学习方法,自学其他三个自然段。学生在其他三段的学习中,自觉采用了勾画重点词的方法,使每个季节的代表事物一目了然,为以后的写作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尊重个性,品读感悟.

1、 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读,勾画,思考。

2、学习“春天”。

(1)喜欢这一段的孩子站起来读书。

(2)交流勾画内容。(指导: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边听边勾画)

(3)你明白了什么?

(4)指导朗读(自读,齐读)。

(5)拓展:东风还可以画上哪些景物?(采蜜的蜜蜂,翩翩起舞的蝴蝶,粉红的桃花„„)

3、学习“冬天”

(1)老师采访喜欢冬天的孩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冬天?

(2)交流。

(3)冬天不仅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风景也非常漂亮。(图片欣赏) 课文中写了冬天哪些景物?

(4)美读这一段。

4、学习“秋天”

(1)选择读书,学生汇报。

(2)“秋风还画出人们幸福的脸庞,那上面绽放着最美的笑容”。人们脸上为什么绽放着最美的笑容?

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出示丰收画面,顺势进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教育)

(3)想象着丰收的画面,教师引读这一段话。

5、看了这么美的图画,老师想夸夸风。

师读第六段,生齐读。(板书:美丽的四季)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习的大舞台。在交流‚春天‛‚秋天‛的学习时,通过‚东风还会画出什么‛和‚为什么喜欢冬天‛两个问题有目的进行了拓展,春天的美景,冬天的快乐在孩子们的回忆中鲜明灵动,无不体现了学生生活体验与文本的完美融合,体现了孩子与文本的完美对话。语文课本本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最好素材,在‚秋天‛的交流中,一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品德教育清新自然,水到渠成。】

四、拓展延伸,模仿写话。

过渡:风真是一位大画家,画出了四季美丽的景象。孩子们想当一位小作家,写出四季美丽的景象吗?

1、复习“西瓜、滚圆的西瓜、滚圆滚圆的西瓜”。

2、出示“梨花” “桃花” “油菜花” “小草” “树叶” “溪水”“柳树”画面,指导说叠词。

3、出示“夏天”一段,指导运用“春天,东风画出„„画出„„还画出”的句式,加上叠词,模仿写话。

【书面表达,能使孩子内心的东西更为深刻地显露,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教学中应强化书面表达能力,以写促进学生的思维更深刻,情感更丰富。对于低年级孩子,仿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此,利用课后的叠词

训练,加上固定的句式,给孩子一定的材料组织语言,流利表达,较好地训练了孩子运用叠词的能力,也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了写景要写有代表性的事物。】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孩子们,四季是美丽的。让我们用眼睛去观察四季的美,用小嘴去朗诵四季的美,用小手去画出四季的美,用心去感悟四季的美,老师相信,孩子们也会越来越美!

【语文,本是诗画的语文、艺术的语文,以一段美丽的文字结束了新课,指明了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途径,更好地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孩子得到美的熏陶,成为美的使者。】

附:板书设计

3、风是一位画家

美丽的四季

课后反思:

语文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同时又是育人的园圃。生活的人文之美,人性之美,人格之美,在我们与阅读讲授语文教材内容的交融汇合之中互相流淌;人这个生命的整体在语文教材所传达的真、善、美之中互相追逐嬉戏,从而孕育着更为华美的人生,充实着更为丰富多彩的人类生存世界。《风是一位画家》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儿童散文,以拟人的手法,以儿童的视角,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使孩子感受到四季的优美。这样一篇优美的儿童散文,充满了童真与想像,在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热爱生活,关注世界?在教学中,如何凸显‚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特点?我在设计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欣赏美,创造美。

中国的文字是美的,中国的语言是美的。作为一名教师,应注重随时随地地给学生美的熏陶,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下、潜移默化中感受美、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开课时,舒缓的音乐,五彩斑斓的四季美景,老师有感情的诵读,让孩子整体感受到文章的图画美,文字美,意境美,使孩子受到美的感染,且为美读打好基础。

教学中,‚东风还会画出什么?‛一问,让孩子们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美景转化为美丽的语言,侃侃而谈,尽抒胸臆。

拓展中,孩子们拿起笔,写下了美丽的诗句,让美丽再一次进驻心间,涤荡心灵。

总结中,教者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课本与生活结合的途径,用眼睛去观察四季的美,用小嘴去朗诵四季的美,用小手去画出四季的美,用心去感悟四季的美,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新理念,也让孩子真正得到了美的熏陶。

二、教方法,长知识。

‚不动笔墨不读书‛。前几年刚搞课改时,提倡语文教学应多读。于是,有些课是一读到底,学生只会动嘴,不会动手。到了高年级,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差的弱点逐渐暴露。随着课改的深入,仍提倡深入钻研文本,既要动嘴,也要动手。所以,我在这个环节中指导了‚夏天‛这个自然段的学习、通过勾画‚西瓜‛‚星星‛‚青蛙‛‚荷花‛四个重点词,使学生知道写景应写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掌握学习方法,自学其他三个自然段。

三、尊个性,促思维。

孩子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阅读中,应尊重儿童的个性,即尊重儿童的情感体验,尊重儿童的认识背景,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尊重儿童的理想信念。在本教学设计中,我尊重孩子的选择,按照他们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学习,充分调动了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在交流中,也选取了不同的话题:春天,让孩子想像了东风的画笔还会涂抹的美景;秋天,感受‚一份劳动,一份收获‛

的喜悦;冬天,联系生活感受了冬天的快乐。在一次次不同的构建中,孩子的思维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四、写落实,展能力。

听说读写,说是写的基础,写是最重要的呈现。说十句,不如写一句。教学中应强化书面表达能力,以写促进学生的思维更深刻,情感更丰富。为此,结合课后‚ABAB‛叠词训练,给了大量的春天景物图参考,让孩子仿照‚画出来……画出了……还画出了……‛的格式写一段话。

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孩子们完成了这样的语句:

春天,东风画出了清亮清亮的溪水,画出了雪白雪白的梨花,还画出了嫩绿嫩绿的小草。春天真美!

春天,东风画出了粉红粉红的桃花,画出了嗡嗡叫的蜜蜂,还画出了笑眯眯的小朋友。

春天,东风画出了晶亮晶亮的露珠,画出了碧绿碧绿的柳树,还画出了金灿灿的油菜花。

四十分钟的教学转瞬即逝,学生学懂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却长时间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纵观这节课,似乎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孩子学到了勾画重点词的阅读方法,孩子学到了叠词的运用,孩子学到了‚画出了……画出了……还画出了‛的写作句式……但整节课,却少了朗朗书声。因为设计时一心想让孩子能在能力方面得以提升,却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年段特点,忽视了这是二年级上期孩子的课堂。二年级是低段,以读为主,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体会。一课一思,一课一得,教学中,真正地充分地尊重孩子,为他们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


相关文章

  • 六++我喜爱的一种小动物
  • 六 我喜爱的一种小动物 --仔细观察 学写外形 [教学目标] 1. 选择你喜爱的一种小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特点. 2. 要把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有顺序地具体地写下来.语句要通顺.连贯. 3. 表达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查看


  • [我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教学设计
  • <我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教学设计 六合区龙池中心小学 贡献 习作要求: 1.写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 2.写出小动物和外形.脾气习性以及你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 3.按一定的顺序写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设计思路: 1.多媒体辅助教 ...查看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第四单元 [单元简析] 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作家的笔下分别描写了鹅.猫.母鸡等儿童常见的动物,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 ...查看


  • 二年级综合阅读教案
  • 课 教 目 题 学 标 认识大自然中的小动物 1.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动物. 2.通过学习,培养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一.激趣导入 ( "动物的乐园"资料) 二.认识大自然中的小动物 (图配乐) 教 三.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些 ...查看


  • 七年级下册动物类作文指导 优秀教案
  • 动物类作文指导(教案)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观察动物的能力,掌握描写动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写出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或写动物怎样捕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习性,也可以写自己和动物之间发生的事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描写动物,体现关爱动物.善 ...查看


  •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 跑进家来的松鼠 学习目标 1 正确读记"储备.干脆.失踪.哭笑不得"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重点). 3 产生爱动物,爱自然的美好情感.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感情的方法( ...查看


  •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案 1
  •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 ...查看


  • 我喜爱的一种动物作文
  • [我喜爱的一种动物作文] 从小到大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可爱小白兔! 我8岁时有一位姐姐送了我一只,我喜爱的一种动物作文.那小白兔全身雪白雪白的,没有一点别的颜色,看上去就像是用洁白无瑕的白玉雕刻的:他的眼睛是红色的,好像两颗闪闪放光的红宝石.它 ...查看


  •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1)
  •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3 个生字,会写3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