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癌症的认识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

摘 要:癌症,即恶性肿瘤,被人们称之为绝症,但癌症其实并不是不可治愈的。中医认为,正虚是癌症的病理基础,癌毒是癌症的致病要因;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扶助正气是癌症治疗的根本,解除癌毒是癌症治疗的关键。中医治疗癌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病情,延长生命。

关键词:癌症;中医;癌毒;辨证论治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之一,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历史由来已久, 即使今天, 癌症患者有三分之二以上均服用中药治疗。大部分患者在经过综合合理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药治疗调理之后,病情大多都能有所缓解有所控制,疗效显著。

1 中医治疗癌症的历史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由来已久, 早在殷墟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瘤这一病名的记载。现存最早的医书《皇帝内经》,按照癌瘤发生的不同部位将其分为筋癌、肠癌、骨癌等。《周礼》一书记载了疡知专科, 掌管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等病, 根据资料分析,其中的肿疡主要包括皮肤癌、口腔癌、乳腺癌、阴茎癌、甲状腺癌和淋瘤等体表性实体癌瘤。直到今天, 文化上受中国影响较大的日本、朝鲜、越南等, 还称癌瘤为肿疡。元代的朱震亨在他的《丹溪心法》一书中首次对癌症的病因及症候进行详细描述。到了明朝, 医学界已经开始用癌字统称恶性肿瘤。

肿瘤乃一类病而非一种病,治此类病尤当察其正邪之虚实而定其治则,先攻其邪瘤以扶正,又须重于扶正以御邪,是乃即辩证又辨病。故初瘤邪未实,正虚不著,当攻削之,中期邪实正虚当攻补兼施,晚期邪愈盛正极虚,此当扶正以增抗御之力,若攻之则未祛其邪,而易于伤正气,投鼠忌器也[1]。 2 癌毒是癌症的致病要因

凌昌全教授在多年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癌毒是恶性肿瘤之根本的观点,并将癌毒定义为已经形成和不断新生的癌细胞或以癌细胞为主体形成的积块,认为癌毒是贯穿恶性肿瘤始终的核心病机[2]。周仲瑛老先生的癌毒理论认为,癌毒是导致癌症发生发展的关键,癌毒既可直接外客,亦可因脏腑机能失调而内生[3]。李俊义[4]也提出自己的癌毒学说,认为伏毒长期持久地蓄积体内致正常细胞多次发生基因突变,最终转变为癌细胞,逃脱免疫监视, 形成结块,其性顽烈(呈浸润性、失控性生长),易耗散气血、易致痰饮、瘀血等有形之邪并与之互结;其性走窜(呈侵袭性转移),易顺经络流注至远处脏腑、上至脑髓、内至骨骼、外至皮肤等形成流毒;其性潜伏属阴邪(免疫原性差.不易引正气抗争),不易早期发现;其性善变(恶性肿瘤的异质性、抗药性);其状肿硬坚固成块。

癌毒作为一种特殊的毒,传统上更多的是从病机的角度来认识,强调其是在疾病过程中,由于正气不足,内外邪气蕴结机体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5]。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至今业内在恶性肿瘤的诊治过程中,还是多强调正虚而邪气踞之,用药注重调补机体的正气,并辅以一定数量的以毒攻毒或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凌昌全教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在许多恶性肿瘤

发病的早期,正气并不存在明显的虚损(至多表现为阴阳、气血不同程度的失调),而正虚邪积是肿瘤发生后的病理变化和病理属性,即肿瘤已经发生并且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消耗人体气血津液,损伤正气,并使机体内部继发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代谢产物时出现的表象,而不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6]。癌毒虽然的确是一种病理产物,但一旦形成后蕴结体内,便多戾而无制,耗伤阴血,阻滞气机,影响机体功能,终致脏腑功能衰竭而不治。因此,癌毒更是一种特殊的病因,其与普通病因的不同在于,癌毒一旦形成,便成为影响整个疾病过程的关键性因素,决定着整个归与预后[7]。凌教授将癌毒由病机角度提高到病因的角度来认识,符合癌毒是恶性肿瘤发生根本原因的共识,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治疗模式,这为将癌毒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着提供了理论依据。

3 辨证论治——中医对癌症的治疗

日常癌症治疗中应重视中医中药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的疗效已有很大的提高,恶性肿瘤病人的生存期不断延长,根治获愈的患者已日见增多,在不远的将来,恶性肿瘤这一人类健康大敌,定会被人类战胜。当前对癌症的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有:手术疗法,抗癌化学药物疗法,光、热、电、磁疗法,免疫调整疗法, 放射疗法等。这些治疗手段,对癌细胞的抑制和杀灭具有治疗作用,但都不同程度损伤人体正气,故中医中药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中医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总体以辨证论治为核心,采取内治、外治、饮食、针灸、推拿等和煎剂、丸、散、膏、丹、现代新型口服药、注射液、外用药、中药提取物等方法与途径。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扶正祛邪是癌症治疗的根本,对症治疗是癌症治疗的关键。从虚毒治疗癌症是临床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则。正虚是癌症的病理基础,癌毒是癌症的致病要因。扶助正气是癌症治疗的根本,解除癌毒是癌症治疗的关键。从虚治疗中,补益脾胃是基础,注重补精气补精血,注意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从毒治疗中,解毒软坚是基础;注重化痰毒化瘀毒,注意运用虫类药。扶助正气和解除癌毒应贯穿于癌症整个治疗的始终。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扶正不留邪、养正积自消和祛邪不伤正、解毒可散结的满意疗效。血淤、痰滞、毒距等是癌症的常见症状,针对不同的症状选取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理气化痰、软坚散结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也很重要。中医认为:气机不畅,则津、液、血运行不畅,积而成块形成肿瘤。理气化痰药能够止痛消肿、止咳化痰,并保持机体气机通畅,有利于津、液、血的运行和脏腑组织正常功能的发挥。肿瘤多为有形之肿块,因此中医又称之为肿疡,有的坚硬如石,固称之为岩。软坚散结、消除肿块的治疗方法,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8]。而补益脾胃是基础,扶助正气必须补益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与人体的正气强弱密切相关。脾胃功能强壮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 ,脾胃健运则气血充盈 ,正气旺盛则健康无病。脾胃虚弱必然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影响疾病的进程 ,也影响治疗的实施 ,所以先当补益。在癌症治疗上首先要重视补益脾胃 ,这既是扶助正气的需要 ,也是为进一步的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 结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由来已久。癌毒是癌症之本观点的提出,有助于提高中医工作者对癌毒的重视,致力于从抗癌角度思考对恶性肿瘤的诊治。当然,强调癌毒也并非忽视正气在发病中的地位与作用。邪正交争的发病观是中医对发病机制的基本认识,扶正祛邪也是中医药在许多慢性病诊治中的优势所在,如果癌症患者具有明显的虚损证候,扶正仍然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从虚毒治疗癌症是临床

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则。从虚治疗和从毒治疗是相辅相成的始终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扶助正气和解除癌毒应贯穿于癌症整个治疗的始终。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扶正不留邪、养正积自消和祛邪不伤正、解毒可散结的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智永山.中医对癌症的辨证论治[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108-109.

[2] 凌昌全.“癌毒"是恶性肿瘤之根本[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2):111-114.

[3] 陈四清.周仲瑛教授从癌毒辨治肿瘤经验[J].新中医,2004,36(2):7-9.

[4] 李俊玉.癌毒的病因病机及临证治法的概念探析[J].江西中医药,2005,36(272):14-15.

[5] 朴炳奎,郑红刚.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实践与思路[J].中医药现代化,2008,10(4): 117-120.

[6] 凌昌全.恶性肿瘤病因病机之我见[J].中医杂志,2009,50(10):952-953.

[7] 岳小强. 对癌毒定义的再认识[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9):828-830.

[8] 王晓玲,李江涛,徐瑞荣.肿瘤的中医治疗对策[ J].癌症进展杂志,2008,6(6):638- 640.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

摘 要:癌症,即恶性肿瘤,被人们称之为绝症,但癌症其实并不是不可治愈的。中医认为,正虚是癌症的病理基础,癌毒是癌症的致病要因;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扶助正气是癌症治疗的根本,解除癌毒是癌症治疗的关键。中医治疗癌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病情,延长生命。

关键词:癌症;中医;癌毒;辨证论治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之一,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历史由来已久, 即使今天, 癌症患者有三分之二以上均服用中药治疗。大部分患者在经过综合合理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药治疗调理之后,病情大多都能有所缓解有所控制,疗效显著。

1 中医治疗癌症的历史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由来已久, 早在殷墟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瘤这一病名的记载。现存最早的医书《皇帝内经》,按照癌瘤发生的不同部位将其分为筋癌、肠癌、骨癌等。《周礼》一书记载了疡知专科, 掌管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等病, 根据资料分析,其中的肿疡主要包括皮肤癌、口腔癌、乳腺癌、阴茎癌、甲状腺癌和淋瘤等体表性实体癌瘤。直到今天, 文化上受中国影响较大的日本、朝鲜、越南等, 还称癌瘤为肿疡。元代的朱震亨在他的《丹溪心法》一书中首次对癌症的病因及症候进行详细描述。到了明朝, 医学界已经开始用癌字统称恶性肿瘤。

肿瘤乃一类病而非一种病,治此类病尤当察其正邪之虚实而定其治则,先攻其邪瘤以扶正,又须重于扶正以御邪,是乃即辩证又辨病。故初瘤邪未实,正虚不著,当攻削之,中期邪实正虚当攻补兼施,晚期邪愈盛正极虚,此当扶正以增抗御之力,若攻之则未祛其邪,而易于伤正气,投鼠忌器也[1]。 2 癌毒是癌症的致病要因

凌昌全教授在多年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癌毒是恶性肿瘤之根本的观点,并将癌毒定义为已经形成和不断新生的癌细胞或以癌细胞为主体形成的积块,认为癌毒是贯穿恶性肿瘤始终的核心病机[2]。周仲瑛老先生的癌毒理论认为,癌毒是导致癌症发生发展的关键,癌毒既可直接外客,亦可因脏腑机能失调而内生[3]。李俊义[4]也提出自己的癌毒学说,认为伏毒长期持久地蓄积体内致正常细胞多次发生基因突变,最终转变为癌细胞,逃脱免疫监视, 形成结块,其性顽烈(呈浸润性、失控性生长),易耗散气血、易致痰饮、瘀血等有形之邪并与之互结;其性走窜(呈侵袭性转移),易顺经络流注至远处脏腑、上至脑髓、内至骨骼、外至皮肤等形成流毒;其性潜伏属阴邪(免疫原性差.不易引正气抗争),不易早期发现;其性善变(恶性肿瘤的异质性、抗药性);其状肿硬坚固成块。

癌毒作为一种特殊的毒,传统上更多的是从病机的角度来认识,强调其是在疾病过程中,由于正气不足,内外邪气蕴结机体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5]。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至今业内在恶性肿瘤的诊治过程中,还是多强调正虚而邪气踞之,用药注重调补机体的正气,并辅以一定数量的以毒攻毒或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凌昌全教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在许多恶性肿瘤

发病的早期,正气并不存在明显的虚损(至多表现为阴阳、气血不同程度的失调),而正虚邪积是肿瘤发生后的病理变化和病理属性,即肿瘤已经发生并且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消耗人体气血津液,损伤正气,并使机体内部继发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代谢产物时出现的表象,而不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6]。癌毒虽然的确是一种病理产物,但一旦形成后蕴结体内,便多戾而无制,耗伤阴血,阻滞气机,影响机体功能,终致脏腑功能衰竭而不治。因此,癌毒更是一种特殊的病因,其与普通病因的不同在于,癌毒一旦形成,便成为影响整个疾病过程的关键性因素,决定着整个归与预后[7]。凌教授将癌毒由病机角度提高到病因的角度来认识,符合癌毒是恶性肿瘤发生根本原因的共识,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治疗模式,这为将癌毒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着提供了理论依据。

3 辨证论治——中医对癌症的治疗

日常癌症治疗中应重视中医中药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的疗效已有很大的提高,恶性肿瘤病人的生存期不断延长,根治获愈的患者已日见增多,在不远的将来,恶性肿瘤这一人类健康大敌,定会被人类战胜。当前对癌症的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有:手术疗法,抗癌化学药物疗法,光、热、电、磁疗法,免疫调整疗法, 放射疗法等。这些治疗手段,对癌细胞的抑制和杀灭具有治疗作用,但都不同程度损伤人体正气,故中医中药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中医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总体以辨证论治为核心,采取内治、外治、饮食、针灸、推拿等和煎剂、丸、散、膏、丹、现代新型口服药、注射液、外用药、中药提取物等方法与途径。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扶正祛邪是癌症治疗的根本,对症治疗是癌症治疗的关键。从虚毒治疗癌症是临床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则。正虚是癌症的病理基础,癌毒是癌症的致病要因。扶助正气是癌症治疗的根本,解除癌毒是癌症治疗的关键。从虚治疗中,补益脾胃是基础,注重补精气补精血,注意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从毒治疗中,解毒软坚是基础;注重化痰毒化瘀毒,注意运用虫类药。扶助正气和解除癌毒应贯穿于癌症整个治疗的始终。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扶正不留邪、养正积自消和祛邪不伤正、解毒可散结的满意疗效。血淤、痰滞、毒距等是癌症的常见症状,针对不同的症状选取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理气化痰、软坚散结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也很重要。中医认为:气机不畅,则津、液、血运行不畅,积而成块形成肿瘤。理气化痰药能够止痛消肿、止咳化痰,并保持机体气机通畅,有利于津、液、血的运行和脏腑组织正常功能的发挥。肿瘤多为有形之肿块,因此中医又称之为肿疡,有的坚硬如石,固称之为岩。软坚散结、消除肿块的治疗方法,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8]。而补益脾胃是基础,扶助正气必须补益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与人体的正气强弱密切相关。脾胃功能强壮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 ,脾胃健运则气血充盈 ,正气旺盛则健康无病。脾胃虚弱必然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影响疾病的进程 ,也影响治疗的实施 ,所以先当补益。在癌症治疗上首先要重视补益脾胃 ,这既是扶助正气的需要 ,也是为进一步的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 结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由来已久。癌毒是癌症之本观点的提出,有助于提高中医工作者对癌毒的重视,致力于从抗癌角度思考对恶性肿瘤的诊治。当然,强调癌毒也并非忽视正气在发病中的地位与作用。邪正交争的发病观是中医对发病机制的基本认识,扶正祛邪也是中医药在许多慢性病诊治中的优势所在,如果癌症患者具有明显的虚损证候,扶正仍然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从虚毒治疗癌症是临床

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则。从虚治疗和从毒治疗是相辅相成的始终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扶助正气和解除癌毒应贯穿于癌症整个治疗的始终。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扶正不留邪、养正积自消和祛邪不伤正、解毒可散结的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智永山.中医对癌症的辨证论治[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108-109.

[2] 凌昌全.“癌毒"是恶性肿瘤之根本[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2):111-114.

[3] 陈四清.周仲瑛教授从癌毒辨治肿瘤经验[J].新中医,2004,36(2):7-9.

[4] 李俊玉.癌毒的病因病机及临证治法的概念探析[J].江西中医药,2005,36(272):14-15.

[5] 朴炳奎,郑红刚.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实践与思路[J].中医药现代化,2008,10(4): 117-120.

[6] 凌昌全.恶性肿瘤病因病机之我见[J].中医杂志,2009,50(10):952-953.

[7] 岳小强. 对癌毒定义的再认识[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9):828-830.

[8] 王晓玲,李江涛,徐瑞荣.肿瘤的中医治疗对策[ J].癌症进展杂志,2008,6(6):638- 640.


相关文章

  • 中医情志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
  • 中医情志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 赵春妮,税跃平 (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中基教研室: 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四川泸州 ) 关键词癌症:中医情志疗法:作用与地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环境的污染,疾病谱也发 ...查看


  • 什么决定癌症患者寿命 不知情的病人活得长
  • 什么决定癌症患者寿命 不知情的病人活得长? 我国很多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对肿瘤的高度恐惧以及恐惧本身带来的盲目应对.许多患者不知道自己生了癌或尚未确诊之前,常常活得很好,活得很长.一旦确诊,或者得知自己生了癌,病情便急剧恶化,癌细 ...查看


  • 中医治癌的三大优势
  • 本栏目撰稿人何裕民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学科"中医内科学"的学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学会主任委员. 在过去的几十年,人们一听到"癌症"这个 ...查看


  • 汽雾透皮疗法应用指导
  • 一.癌症的汽雾透皮疗法指导 (一)癌症的基本知识 1.癌症为什么叫绝症? 因为目前还没有理想有效癌症的治愈方法,20年来,我国肿瘤发病人数由每年90万上升到160万,全国每5个死亡的人中就有一个死于癌症. 2.癌症的成因¬-百瘤皆由毒作祟 ...查看


  • 中医肿瘤防治讲座
  • 中医肿瘤防治讲座讲稿 --陈万清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对组织这次讲座的主办单位表示感谢.感谢北京世界创新医学科学院上海分院中医肿瘤康复研究中心(简称:上海中医肿瘤康复中心)的领导对我多年来的指导. 今天来的听众中有一些是 ...查看


  • 有善始无善终的卵巢癌患者
  • (2015-11-05 19:16:29) 转载▼ 标签: 经方 中药 中医 化疗 处方 分类: 零星碎案 余崇尚仲景医学,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古今都曾被誉为"活人书".经方治病能否神用?对 ...查看


  • 癌症的认识(转载)
  • 中医的认识通常有两个层面: 1. 道的层面:包括了认识观.方法论: 2. 术的层面:比如具体病例的讨论,方.药的应用技巧. 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今天重点探讨认识观和方法论: 一.对中医肿瘤学科性质的认识 一般认为肿瘤为专科,包括实体肿瘤和血液 ...查看


  • 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 导读:胥鹏是一位胃癌患者,强烈的化疗反映和对治疗的失望让他放弃了生存的希望,精神上彻底崩塌.妻子乔红梅.好友吕圣德等用爱为他撑起一片蓝天,使他又一次站在了生命的起跑线上-- ▲ 撑着妻子乔红梅的身体,胥鹏感觉告别踏实. 一 7月29日,淄博 ...查看


  • 救救中医!救救中药!中医中药界情况危急!!!
  • 去年出了一场惊天冤案,该案件持续至今.这并不是一个个例或特殊情况,而是我们整个中医中药界现状的一个缩影.浙江省金华市的倪海清用自己研制的中草药治愈了数百位癌症病人,却被公安局抓获被法院一审判了十年,全家被抓,药品全封,好多癌症病人因此断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