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反思且成长

且反思且成长

济水一中 李小艳

从参加工作至今,从教已有20多个年头,经验是有一些的,也取得过不错的教学成绩,但更多的是在教训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所以我今天交流的题目是《且反思且成长》。

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一、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孙云晓教授曾经说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对教师来说,和学生处好关系,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关系到教师的幸福指数和切身利益。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真害怕到某某班上课,看见某某某就心烦,今天某某某又怎么怎么了-------特别是政史地生这些小学科,由于带班多,课时少,经常是上课来,下课走,跟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仅限于课堂,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再加上现在教育日趋民主化,所以课堂组织管理的难度远远大于教学本身。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抓住一切关心、爱护、尊重和信任学生的机会,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困生有进步时,送上一句恰如其分的鼓励;当课堂遭遇学生有意无意制造的麻烦时,不要轻易斥责,动辄发火,尽可能在小范围内私下解决;上课前早来几分钟,有事无事跟学生聊一聊,了解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困惑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面对个别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学生,也尽可能坐下来找一些话题沟通沟通,消除他们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是敌意。通过接触、交流,师生之间变陌生为熟悉,变疏远为亲近,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站好课堂主阵地,打造有效课堂,践行减负提质

对一所学校来说,课堂永远是最具魅力的地方,也是最出效率的地方,要站好这个阵地,必须备好课、上好课;多观摩、多反思、多改进。

1、强化集体备课,提升备课能力,为上课做好准备

真正的集体备课不是大家在一起简单说说该讲什么,讲什么知识大家都清楚。关键是大家在一起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处理好教学细节。教学细节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是精心设计过渡语,可以是如何突破教学难点,也可以是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等等。

只有高质量的集体备课,才有有效的课堂,教师备课能力才能提高。如若不然,一个教师教20年跟教3——5年没什么大的区别,不过是知识熟练程度有差别而已。关于备课能力,我们不得不提及前苏联的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这位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由于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都听得入了迷,以至于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教师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备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才有能力备好任何一节课。

在我们历史组,每当前两节没课时,大家就在一起热烈讨论和交

流。遇到问题,大家都来出谋划策;有了解决问题的金点子,都争先恐后说出来;谁要讲优质课,我们一遍一遍听课,逐字逐句修改,一点一点改进,直到满意为止。我们深信:没有个体的反思,就没有个人的长足发展;没有集体的反思,就没有团队的整体推进。

2、观课议课,学习他人,反思自己,成长自己

以前,我总认为上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是折腾人,是作秀,总觉得说来说去不还是那些知识点。但是,如果我们抱着学习的心态去欣赏的话,每一节课都有其精华所在。知识点是一样的,但每个人采取的方式、切入点、引入的史料不同,效果就不同。这些课由于授课者的精心准备、深入挖掘、遣词造句而变得很精致,特别是一些难点的突破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在2014年4月的历史年会上,我观摩了河师大附中郭杰老师的一节整合课《少年梦﹒中国梦》。郭老师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以善“变”的梁启超为主线,将八上第一二单元的知识整合到一起,使近代中国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梦想具体可感,使我们可以从个人的奋斗触摸到时代的最强音。这节课不仅是对知识的整合,更是对思想的洗礼,引发了我对如何进行历史有效复习的深思:复习课不是简单地知识重复和记忆,那样会使学生厌烦;复习课也不是大量的做题,有效复习一定要有对文本的整合与超越。通过观摩,我将这些亮点积累下来,并加以变通,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增强学习意识,提升专业素养

古人曾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个教师,仅凭过去

的那点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抓住机会学习,让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以备不时之需。

首先,在学生的质疑中学习,善待学生的质疑,切实践行教学相长。

教学这些年,尤其是近几年,学生甚至改变了我的思维模式。在我的求学时代,总是习惯于接受知识,很少去问为什么。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总是有些爱动脑筋、喜欢质疑的学生提出一些自己感到不明白却又容易被我讲课时忽略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看来也许根本不是问题(不是课标要求的考点),但学生却很好奇,很想知道,执意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学生问我,我也感到棘手,一时难以准确作答,但又不能敷衍学生。下课后,不敢懈怠,一边查阅教学参考,一边上网查询或翻阅相关资料或与同行商讨,然后总结整合,力争给学生一个较为合理、满意的解释。疑乃思之始,对学生而言,当学生质疑时,真正的思考就开始了,许多学习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也正是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库存不断充实、扩大,同时也逐渐从学生身上学会“从无疑处生疑”的可贵精神。

为了把这些疑点积累下来,我专门创建了一个文件夹,起了个名字——历史疑点解读。久而久之,还真是积累了不少课本、参考书上没有涉及的历史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甚至改变了我的思维模式,我也变得喜欢追根求源。这些年来,来自学生的质疑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其次,善于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但一桶水如不及时添加、更新,也有用尽、发馊的时候,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教师自身素质的整体提高依赖于教师的学习意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也必须通过不断的阅读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展知识视野,更新学科知识,赶走教育倦怠,让知识的潺潺小溪、涓涓细流,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拓宽我们的知识背景,才会让我们更加自信,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得心应手,让我们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才能切实践行减负提质。

最后,我们还要向名师学习,善于捕捉教学灵感和思想火花,学会表达自己。

作为教育者,名师也好,普通教师也好,有许多共同点。名师遇到的问题,我们也曾遇到;名师的困惑,我们也似曾相识。名师跟我们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善于捕捉教学灵感和思想火花,善于表达自己,梳理教育思想,积淀教育智慧。我们不是没有思想,只是懒于反思和整理,从而让许多灵感和火花转瞬即逝,虽从教多年却似乎一无所有。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搞好教学,更要善于积累教育智慧,要象一盏日光灯,通过不断充电,照亮学生,温暖自己。

四、校本教研是以课题为抓手,促进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得以解决的教研,而课题研究则是对校本教研的深化。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非常棘手的教学问题,每每遇到这些问题,大家总说:这咋办?但很多时候只是说说而已,不了了之,并没有找到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这就让我们的教学始终处于一种止步不前的高原状态,问题永远是问题。但如果我们把这些实践问题课题化,做一个有心人,专注于问题,聚焦于问题,在思考自己教学活动的同时,观察别人课堂教学中遇到类似情况时是如何处理的,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反思、提炼和总结,就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教学效益。本组教师在近两年的校本教研中积极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其中张中星老师的省级课题《强化历史教师的有效备课能力实施高效教学的研究》获省级二等奖,邓文静老师的个人课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获市级一等奖,陈秋菊老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研究》,赵红志老师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在课堂教学应用的研究》,李霞老师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课堂讨论策略的研究》分别获市级三等奖。

五、用好教学评价,让孩子们积极地看待自己

我曾经认为,夸孩子“太好了”、“你真棒”、“真聪明”,就会给他们带来自信和上进的动力。但在教学实际中,这些夸他“好”的话作用太有限了,用得多了,学生不仅没有感觉,还觉得老师虚情假意、缺乏诚意,敷衍自己。而具体的、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不仅能让学生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还能让学生发现自己潜在的优点,能激发学生的

上进心和求知欲。

具体的、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认可,更是对学生的一种引领。

从教以来,我听了很多节课,对这种认识感受很深。在一节美术课上,宋老师在评价一位孩子的画时,她没有笼统的说:你画的太好了,而是说:你调的颜色我喜欢!你看这浅粉色、淡蓝色、橘红色,真是绝配,还有这线条多有美感。而对另一个画的不太好的孩子,她也没有责怪,而是说:画远景时,景物越远,颜色要越淡,形状也要越小,这样才更真实、更生动。教语文的裴老师在表扬学生的字写得好时,也没有光说“你写得真好”,而是说:你的卷面真让人赏心悦目,我似乎是在欣赏书法作品。教数学的郑老师在夸奖孩子作业写得好时,她没有光说“你真棒”,而是说“你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很独特,打破常规,你的思维很有创造性”。这种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会让孩子们觉得自己能行,自己选的颜色让人愉快;自己的字也是有风格和特点的,为了彰显自己的风格,他有可能爱上书法;会让孩子把卷面整洁当成一种习惯;会让那些有不足之处的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追求更加美好的效果上,主动地进行修改。如果我们生硬地直言不讳地说出来,有些学生也许会欣然接受,但有些学生也许会就此失去前行的动力。正如美国一位课程理论专家所说:“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激励性教学评价不仅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教学

细节。运用得好,可以玩转教学。

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历史组的各位老师通过听评课,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锤炼自己的教学评价语,以便在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给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当一个学困生回答对一个简单的问题,一定要给他一句鼓励“你的基础知识比以前掌握的扎实了,继续努力”;当一位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对某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我们不妨来一句由衷的赞叹“你的见解独到,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不简单”;对一位爱问问题的同学,我们绝不吝啬自己的欣赏“你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善于质疑”;对一位能够言简意赅总结问题的同学,我们可以发自肺腑地夸一夸“你的概括能力真强,能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中的”------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些“甜言蜜语”的确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愉悦感,并始终以一种比较积极的状态投身学习,当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时,课堂管理就不再困难,整个班级的及格率大幅度提高。

只要不拒绝反思,就会不断成长;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会获得共赢。通过多措并举,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真正认识到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成长无止境,对课堂教学要常思改进、常教常新。

且反思且成长

济水一中 李小艳

从参加工作至今,从教已有20多个年头,经验是有一些的,也取得过不错的教学成绩,但更多的是在教训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所以我今天交流的题目是《且反思且成长》。

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一、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孙云晓教授曾经说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对教师来说,和学生处好关系,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关系到教师的幸福指数和切身利益。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真害怕到某某班上课,看见某某某就心烦,今天某某某又怎么怎么了-------特别是政史地生这些小学科,由于带班多,课时少,经常是上课来,下课走,跟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仅限于课堂,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再加上现在教育日趋民主化,所以课堂组织管理的难度远远大于教学本身。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抓住一切关心、爱护、尊重和信任学生的机会,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困生有进步时,送上一句恰如其分的鼓励;当课堂遭遇学生有意无意制造的麻烦时,不要轻易斥责,动辄发火,尽可能在小范围内私下解决;上课前早来几分钟,有事无事跟学生聊一聊,了解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困惑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面对个别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学生,也尽可能坐下来找一些话题沟通沟通,消除他们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是敌意。通过接触、交流,师生之间变陌生为熟悉,变疏远为亲近,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站好课堂主阵地,打造有效课堂,践行减负提质

对一所学校来说,课堂永远是最具魅力的地方,也是最出效率的地方,要站好这个阵地,必须备好课、上好课;多观摩、多反思、多改进。

1、强化集体备课,提升备课能力,为上课做好准备

真正的集体备课不是大家在一起简单说说该讲什么,讲什么知识大家都清楚。关键是大家在一起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处理好教学细节。教学细节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是精心设计过渡语,可以是如何突破教学难点,也可以是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等等。

只有高质量的集体备课,才有有效的课堂,教师备课能力才能提高。如若不然,一个教师教20年跟教3——5年没什么大的区别,不过是知识熟练程度有差别而已。关于备课能力,我们不得不提及前苏联的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这位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由于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都听得入了迷,以至于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教师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备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才有能力备好任何一节课。

在我们历史组,每当前两节没课时,大家就在一起热烈讨论和交

流。遇到问题,大家都来出谋划策;有了解决问题的金点子,都争先恐后说出来;谁要讲优质课,我们一遍一遍听课,逐字逐句修改,一点一点改进,直到满意为止。我们深信:没有个体的反思,就没有个人的长足发展;没有集体的反思,就没有团队的整体推进。

2、观课议课,学习他人,反思自己,成长自己

以前,我总认为上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是折腾人,是作秀,总觉得说来说去不还是那些知识点。但是,如果我们抱着学习的心态去欣赏的话,每一节课都有其精华所在。知识点是一样的,但每个人采取的方式、切入点、引入的史料不同,效果就不同。这些课由于授课者的精心准备、深入挖掘、遣词造句而变得很精致,特别是一些难点的突破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在2014年4月的历史年会上,我观摩了河师大附中郭杰老师的一节整合课《少年梦﹒中国梦》。郭老师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以善“变”的梁启超为主线,将八上第一二单元的知识整合到一起,使近代中国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梦想具体可感,使我们可以从个人的奋斗触摸到时代的最强音。这节课不仅是对知识的整合,更是对思想的洗礼,引发了我对如何进行历史有效复习的深思:复习课不是简单地知识重复和记忆,那样会使学生厌烦;复习课也不是大量的做题,有效复习一定要有对文本的整合与超越。通过观摩,我将这些亮点积累下来,并加以变通,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增强学习意识,提升专业素养

古人曾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个教师,仅凭过去

的那点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抓住机会学习,让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以备不时之需。

首先,在学生的质疑中学习,善待学生的质疑,切实践行教学相长。

教学这些年,尤其是近几年,学生甚至改变了我的思维模式。在我的求学时代,总是习惯于接受知识,很少去问为什么。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总是有些爱动脑筋、喜欢质疑的学生提出一些自己感到不明白却又容易被我讲课时忽略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看来也许根本不是问题(不是课标要求的考点),但学生却很好奇,很想知道,执意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学生问我,我也感到棘手,一时难以准确作答,但又不能敷衍学生。下课后,不敢懈怠,一边查阅教学参考,一边上网查询或翻阅相关资料或与同行商讨,然后总结整合,力争给学生一个较为合理、满意的解释。疑乃思之始,对学生而言,当学生质疑时,真正的思考就开始了,许多学习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也正是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库存不断充实、扩大,同时也逐渐从学生身上学会“从无疑处生疑”的可贵精神。

为了把这些疑点积累下来,我专门创建了一个文件夹,起了个名字——历史疑点解读。久而久之,还真是积累了不少课本、参考书上没有涉及的历史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甚至改变了我的思维模式,我也变得喜欢追根求源。这些年来,来自学生的质疑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其次,善于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但一桶水如不及时添加、更新,也有用尽、发馊的时候,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教师自身素质的整体提高依赖于教师的学习意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也必须通过不断的阅读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展知识视野,更新学科知识,赶走教育倦怠,让知识的潺潺小溪、涓涓细流,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拓宽我们的知识背景,才会让我们更加自信,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得心应手,让我们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才能切实践行减负提质。

最后,我们还要向名师学习,善于捕捉教学灵感和思想火花,学会表达自己。

作为教育者,名师也好,普通教师也好,有许多共同点。名师遇到的问题,我们也曾遇到;名师的困惑,我们也似曾相识。名师跟我们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善于捕捉教学灵感和思想火花,善于表达自己,梳理教育思想,积淀教育智慧。我们不是没有思想,只是懒于反思和整理,从而让许多灵感和火花转瞬即逝,虽从教多年却似乎一无所有。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搞好教学,更要善于积累教育智慧,要象一盏日光灯,通过不断充电,照亮学生,温暖自己。

四、校本教研是以课题为抓手,促进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得以解决的教研,而课题研究则是对校本教研的深化。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非常棘手的教学问题,每每遇到这些问题,大家总说:这咋办?但很多时候只是说说而已,不了了之,并没有找到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这就让我们的教学始终处于一种止步不前的高原状态,问题永远是问题。但如果我们把这些实践问题课题化,做一个有心人,专注于问题,聚焦于问题,在思考自己教学活动的同时,观察别人课堂教学中遇到类似情况时是如何处理的,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反思、提炼和总结,就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教学效益。本组教师在近两年的校本教研中积极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其中张中星老师的省级课题《强化历史教师的有效备课能力实施高效教学的研究》获省级二等奖,邓文静老师的个人课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获市级一等奖,陈秋菊老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研究》,赵红志老师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在课堂教学应用的研究》,李霞老师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课堂讨论策略的研究》分别获市级三等奖。

五、用好教学评价,让孩子们积极地看待自己

我曾经认为,夸孩子“太好了”、“你真棒”、“真聪明”,就会给他们带来自信和上进的动力。但在教学实际中,这些夸他“好”的话作用太有限了,用得多了,学生不仅没有感觉,还觉得老师虚情假意、缺乏诚意,敷衍自己。而具体的、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不仅能让学生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还能让学生发现自己潜在的优点,能激发学生的

上进心和求知欲。

具体的、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认可,更是对学生的一种引领。

从教以来,我听了很多节课,对这种认识感受很深。在一节美术课上,宋老师在评价一位孩子的画时,她没有笼统的说:你画的太好了,而是说:你调的颜色我喜欢!你看这浅粉色、淡蓝色、橘红色,真是绝配,还有这线条多有美感。而对另一个画的不太好的孩子,她也没有责怪,而是说:画远景时,景物越远,颜色要越淡,形状也要越小,这样才更真实、更生动。教语文的裴老师在表扬学生的字写得好时,也没有光说“你写得真好”,而是说:你的卷面真让人赏心悦目,我似乎是在欣赏书法作品。教数学的郑老师在夸奖孩子作业写得好时,她没有光说“你真棒”,而是说“你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很独特,打破常规,你的思维很有创造性”。这种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会让孩子们觉得自己能行,自己选的颜色让人愉快;自己的字也是有风格和特点的,为了彰显自己的风格,他有可能爱上书法;会让孩子把卷面整洁当成一种习惯;会让那些有不足之处的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追求更加美好的效果上,主动地进行修改。如果我们生硬地直言不讳地说出来,有些学生也许会欣然接受,但有些学生也许会就此失去前行的动力。正如美国一位课程理论专家所说:“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激励性教学评价不仅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教学

细节。运用得好,可以玩转教学。

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历史组的各位老师通过听评课,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锤炼自己的教学评价语,以便在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给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当一个学困生回答对一个简单的问题,一定要给他一句鼓励“你的基础知识比以前掌握的扎实了,继续努力”;当一位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对某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我们不妨来一句由衷的赞叹“你的见解独到,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不简单”;对一位爱问问题的同学,我们绝不吝啬自己的欣赏“你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善于质疑”;对一位能够言简意赅总结问题的同学,我们可以发自肺腑地夸一夸“你的概括能力真强,能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中的”------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些“甜言蜜语”的确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愉悦感,并始终以一种比较积极的状态投身学习,当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时,课堂管理就不再困难,整个班级的及格率大幅度提高。

只要不拒绝反思,就会不断成长;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会获得共赢。通过多措并举,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真正认识到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成长无止境,对课堂教学要常思改进、常教常新。


相关文章

  • 2016年教师定期对教学个人成长反思
  • 2016年教师定期对教学个人成长反思 -----袁灿尧 老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地实现教育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 ...查看


  • 浅谈教师成长与反思
  • 浅谈教师成长与反思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教 师成长的研究都指向了教师的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核心要素和有效途径,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学反思:重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 摘 要: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巨大,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坚持写3年教学反思的教师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教育家;一个坚持写30年教案的教师,一辈子也只是一个教书匠.在教学开始前的准备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教学过程实施 ...查看


  • (获奖论文)借助教学反思 力推教师成长
  • 借助教学反思 力推教师成长 ----漫谈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内容摘要]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和行为进行分析.批判和认证的过程,也是教师积累和升华的成长过程.它作 ...查看


  • 个人成长反思
  • 个人成长反思(2011.9--2012.8) 冯树海 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随着课改理念的不断提升,以及所在学校对教师的高标准要求,个人觉得,目前,社会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要求是较高的,有时真让人觉得疲累.但作 ...查看


  • 教师专业成长导引读后感
  • 石家庄市八十中学 日记http://www.0S.net.cn 朱相红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个很时髦的话题,更是个很现实的话题.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化成长.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 ...查看


  • 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 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认为很有道理.新课堂非常提倡教师反思,反思才能成长.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 ...查看


  • 国旗下的演讲稿:在反思中成长
  •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在反思中成长>. 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兰·塞姆聆听过一万多人的临终忏悔,他说,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如果每个人都把反思提前几十年,便有5 ...查看


  • 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 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多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思维能力.个性及自主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变化形势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所指出:& ...查看


  • 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 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教学中的问题大多是生成的,不会全部预设的到.我们作为教师只能在不同的教学后都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在反思中日渐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增强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 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如下反思: 一.反思自己. 1.反思教学流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