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2)结合我国西北等地区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了解荒漠化防治的 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举例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2)利用地图、数据分析我国西北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成因。

(3)利用课本的例子来了解荒漠化的另一重要原因—人类活动。

(4)通过书本非洲的例子以及结合成因去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5)从成因跟危害中得出荒漠化的防治对策跟措施。

(6)通过荒漠化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环境的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等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应如何 协调人地关系,能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1、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定义

2、能掌握好荒漠化,并能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一个清晰的综合分析思维。

教学方法

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良好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大家觉得这张图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这些图反映了荒漠化趋势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8页。

讲授新课:

请学生看课本第一自然段,思考:荒漠化的定义、表现、成因和形成过程。

一、荒漠化

1、定义: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荒漠化的实质即土地退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问:荒漠化可以简称为荒漠吗?

学生回答:

荒漠化重在一个化字,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原本不是荒漠的地区,如耕地、林地、草地发生了土地退化,而荒漠本生就是指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不毛之地。同学们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

2、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荒漠化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三个词:植被、水分养分、土地生产力(概括:由于植被的破坏减少,导致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最后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3、表现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下面我们来看三者之间的区别。 投影图片:思考各为哪种表现形式?为什么?分别是在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土地沙漠化是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在我国西北地区这种土地沙漠化现象极为常见。石质荒漠化是由于地表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岩石裸露的现象,在我国喀什特地貌区石质荒漠化很常见,在风力的作用下也可能形成;次生盐渍化是地表有很多的盐分,盐分会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这种荒漠化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加之气候干旱所形成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

三种表现形式在全球各地各有侧重,目前世界大约有四分之一的陆地,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而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表现最为突出,那么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荒漠化的成因。

4、成因

学生回答:气候变异、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师:气候变异是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人为因素。下面我们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来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

(一)自然因素

1、位置和范围

投影图2.1,请同学们读出界线附近有哪些主要的山脉?说说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生答

师利用图引导学生描述西北地区的范围。图中包括了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生答

师:能否根据西北地区的范围归纳概括出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特点?

生: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过渡:西北地区在深居内陆,距海较远的地理位置条件下会形成怎样的地理环境特点呢?

师:请回忆,我们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应从哪些角度去了解呢?

生: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大要素

师:下面我们就从这五大要素去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请从地图中找出五大要素的有关信息,加以说明各方面的特点。

生:看书讨论

师投影表格:

化有关系吗?

投影: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关系图,帮助学生分析干旱的气候对荒漠化的影响。 五大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样的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的影响下,就形成了风蚀风积地貌,比如戈壁、沙漠、沙质沉积物等,这些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戈壁沙漠是风沙活动的基本条件,沙质沉积物是风沙活动的物质基础,西北地区冬春季节风力很大,大风天气是风沙活动的动力条件。在这些条件下,风沙活动异常强烈,荒漠化也随之而来,因此,干旱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问:是不是只要是干旱的地区就会形成荒漠化?

师:只有持续的干旱,加之气候异常才是导致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过渡: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荒漠化的发展。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二)人为因素

请同学们看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回答后帮助学生分析表格。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请同学们7读课本22页第一二自然,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及治理重点。 学生读课本后回答。

1、内容: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的土地的退货,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

过渡:荒漠化治理的重点是已经荒漠化的地区,哪么如何治理呢?

4、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请同学们看课本,思考理解荒漠化治理的措施。补充:要如何提出解决措施呢?我们应该对症下药,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学生回答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2)结合我国西北等地区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了解荒漠化防治的 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举例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2)利用地图、数据分析我国西北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成因。

(3)利用课本的例子来了解荒漠化的另一重要原因—人类活动。

(4)通过书本非洲的例子以及结合成因去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5)从成因跟危害中得出荒漠化的防治对策跟措施。

(6)通过荒漠化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环境的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等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应如何 协调人地关系,能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1、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定义

2、能掌握好荒漠化,并能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一个清晰的综合分析思维。

教学方法

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良好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大家觉得这张图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这些图反映了荒漠化趋势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8页。

讲授新课:

请学生看课本第一自然段,思考:荒漠化的定义、表现、成因和形成过程。

一、荒漠化

1、定义: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荒漠化的实质即土地退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问:荒漠化可以简称为荒漠吗?

学生回答:

荒漠化重在一个化字,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原本不是荒漠的地区,如耕地、林地、草地发生了土地退化,而荒漠本生就是指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不毛之地。同学们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

2、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荒漠化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三个词:植被、水分养分、土地生产力(概括:由于植被的破坏减少,导致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最后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3、表现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下面我们来看三者之间的区别。 投影图片:思考各为哪种表现形式?为什么?分别是在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土地沙漠化是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在我国西北地区这种土地沙漠化现象极为常见。石质荒漠化是由于地表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岩石裸露的现象,在我国喀什特地貌区石质荒漠化很常见,在风力的作用下也可能形成;次生盐渍化是地表有很多的盐分,盐分会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这种荒漠化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加之气候干旱所形成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

三种表现形式在全球各地各有侧重,目前世界大约有四分之一的陆地,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而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表现最为突出,那么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荒漠化的成因。

4、成因

学生回答:气候变异、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师:气候变异是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人为因素。下面我们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来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

(一)自然因素

1、位置和范围

投影图2.1,请同学们读出界线附近有哪些主要的山脉?说说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生答

师利用图引导学生描述西北地区的范围。图中包括了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生答

师:能否根据西北地区的范围归纳概括出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特点?

生: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过渡:西北地区在深居内陆,距海较远的地理位置条件下会形成怎样的地理环境特点呢?

师:请回忆,我们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应从哪些角度去了解呢?

生: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大要素

师:下面我们就从这五大要素去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请从地图中找出五大要素的有关信息,加以说明各方面的特点。

生:看书讨论

师投影表格:

化有关系吗?

投影: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关系图,帮助学生分析干旱的气候对荒漠化的影响。 五大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样的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的影响下,就形成了风蚀风积地貌,比如戈壁、沙漠、沙质沉积物等,这些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戈壁沙漠是风沙活动的基本条件,沙质沉积物是风沙活动的物质基础,西北地区冬春季节风力很大,大风天气是风沙活动的动力条件。在这些条件下,风沙活动异常强烈,荒漠化也随之而来,因此,干旱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问:是不是只要是干旱的地区就会形成荒漠化?

师:只有持续的干旱,加之气候异常才是导致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过渡: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荒漠化的发展。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二)人为因素

请同学们看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回答后帮助学生分析表格。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请同学们7读课本22页第一二自然,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及治理重点。 学生读课本后回答。

1、内容: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的土地的退货,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

过渡:荒漠化治理的重点是已经荒漠化的地区,哪么如何治理呢?

4、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请同学们看课本,思考理解荒漠化治理的措施。补充:要如何提出解决措施呢?我们应该对症下药,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学生回答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相关文章

  •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实质教案
  •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四个环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材 的处理.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 ...查看


  •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案 [学习目标]1.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知道西北地区荒漠化在不同时期的原因和表现 3.掌握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内容.原则及综合整治的措施 4.会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查看


  • 三年级环保教案
  • 环境和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我们 ...查看


  •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 第四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4.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节课知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成功的经验. 一.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是环境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影响. ...查看


  • 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 任课教师:孙连琴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对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争做" ...查看


  • 中国地理分区教案
  • 中国地理分区 北方地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3.理解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和地图,引导学生探究讨 ...查看


  • 三年级校本教案 我与环境
  • 环保校本课程教材 教材说明 小学环保教育这一活动在小学进行是十分必要的.利用这一时间为队员讲解环保知识,自然界的奥秘等等. 每年的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和水日.学校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或大型的展板宣传,或小至集体外出拣拾垃圾,给学生创造了良 ...查看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全集
  • 篇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教案(整套) 绥阳中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案(整套) 目 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问题研究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 ...查看


  • 青岛版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一单元大气 课题:第一课地球的外衣 [学习目标] 1.认识大气的成分,了解各种成分的作用. 2.知道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3.认识大气成分的改变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指导学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