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IDIAN | 焦虑是我们的"良师"

罗洛·梅

罗洛·梅(Rollo May),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代表人物之一。1909年生,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长期担任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教授,并曾担任怀特学院的主任分析师。与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苏利文、弗洛姆、存在主义神学家蒂利希等交往密切。罗洛·梅曾获得过美国心理学会的临床心理学科学和职业杰出贡献奖、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心理学终身成就奖章。出版著作有《人的自我寻求》《爱与意志》《焦虑的意义》《权力与无知:寻求暴力的根源》《创造的勇气》《自由与命运》《存在之发现》和《哭喊神话》等二十余部。《焦虑的意义》为其代表作之一。

《焦虑的意义》

在《焦虑的意义》一书中,作者检视了不同的焦虑理论,从哲学、生物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分析了焦虑发生的心理本质及其积极意义。他挑战了“精神健康就是没有焦虑”的流行观念,坚称焦虑恰是人类的基本处境,焦虑可以使我们免于无聊困乏,使我们的心智敏锐,并开创出人类存在所必需的张力。他的思考点出了一个当代研究中几乎没有触碰的主题,那就是焦虑与智慧、创造力和原创性的关联,进而引导人们以积极的而非具有毁灭性的方式来处理焦虑。另外,罗洛·梅还根据针对未婚妈妈等人群的大量临床案例,指出了管理焦虑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他令人信服地告诉我们,焦虑可以成为人们正向转变的动力,因为唯有在直面并且处理焦虑后,自我实现才可能发生。

时代先知之作!

——《美国人类学家》杂志

罗洛·梅是我最钦佩的心理治疗家。其实,我并没有专门加以研究,只是曾经拜读过他的《人的自我探索》《爱与意志》以及他讨论焦虑和暴力方面的大作,深深被他的博学与智能所吸引。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哲学和人文的研究者,之所以爱读罗洛·梅,并不只是因为他在哲学、文学与经典方面的精熟,更是因为他能将哲学、文学与心理学合冶于一炉,炼出治疗心灵病痛的药方,使他成为心灵的良医。

读罗洛·梅的著作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从博学中提炼智能,而且,这些智能存在的理由是为了对他者的慷慨与照料,他们都是医治心灵的佳音。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讲座教授  沈清松

罗洛·梅思想形成的标志是《焦虑的意义》……通过对焦虑的研究,罗洛·梅逐渐形成了以人的存在为核心的思想。在这种意义上,该书为罗洛·梅此后的著作奠定了框架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罗洛·梅文集》译者  郭本禹

在弗洛伊德和其他深度心理学家出现之前,焦虑的问题是属于哲学伦理学和宗教讨论的范畴。特别着力于焦虑与恐惧问题的哲学家,对于建立抽象的知识系统并不感兴趣,倒是人类存在的冲突与危机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正因为焦虑是人类无可回避的处境,所以他们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于是,历史上对于焦虑及其相关问题的真知灼见,多出自那些同时关注哲学与宗教问题的思想家,如斯宾诺莎、帕斯卡和克尔恺郭尔等人,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斯宾诺莎:理性克服恐惧

斯宾诺莎

以数学理性方法处理恐惧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斯宾诺莎。斯宾诺莎“在这个有关世界与人类心智的数学理论中,尝试迈出最后也是最具决定性的一步”。......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斯宾诺莎没有考量到焦虑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他缺乏心理学的洞观。在许多地方他已预见了后来的心理分析概念,例如,他提及热情“不再是热情,只要个人对它形成清晰的观念”。有趣的是,这预见了后来心理分析中厘清情绪的技术。

斯宾诺莎相信,恐惧基本上是一个主体问题,换言之,它是个人心智状态或态度的问题。他把恐惧与希望并列,认为它们都是怀疑者的特征。恐惧是一种“不确定的痛苦”,源自我们认为某件我们所憎恨的事,将降临在我们身上;而希望则是“不确定的快乐”,源自我们认为我们期待的好事即将发生。“我们从以上的界定可以得知”,他进一步说道,“没有希望就没有恐惧,反之亦然。”恐惧“起于心智的软弱,因此是理性没有运作的缘故”。希望同样也是一种心智的软弱。“因此我们越是在理性的引导下过活,我们就越不需要依赖希望,也就越能够使我们尽可能免于恐惧和克服命运,最后并且能根据理性的建议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斯宾诺莎对于如何克服恐惧的指引,与那个时代一般对理性的强调是一致的,认为情绪不是被压抑的,而是对理性的补充。没错,他确实主张克服情绪的唯一方法,就是以另一种更强大的相反情绪来对治。但是,这也可以借由“将思想与心象理则化”的方式做到。“我们必须以同样的态度思及勇气,以摒弃恐惧,换言之,我们必须盘算和观想日常生活中的危难,以及怎样以勇气来挫锐解纷。”

在好几个分析点上,斯宾诺莎站在焦虑问题的门槛上,例如,当他把恐惧与希望并列在一起来界定恐惧时便是。恐惧与希望在个体中同时出现,并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乃是心灵冲突的一个面向,这在后来的作者眼中,包括我自己在内,就是焦虑。这类潜藏在焦虑之下的心灵冲突例证,参见我在本书第二部分举出的神经性焦虑个案,我称潜藏于这些症状下的心灵冲突为“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裂痕”。但是斯宾诺莎并未跨越门槛进入焦虑问题的本身。他与19世纪的克尔恺郭尔形成鲜明的对照,他并不认为恐惧与希望之间的冲突会必然持续下去,他坚持恐惧会被勇敢献身理性的行为所击退,也因此他就没有遇到焦虑的问题。

帕斯卡:理性的偏失

帕斯卡

虽然帕斯卡是以他杰出的数理科学天才,成为17世纪知名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独树一格之处在于,他不相信变化莫测、内涵丰富、充满矛盾的人类,可以从数学的理性主义来加以了解。他相信关于人在理性上的确定性,绝对与几何学及物理学在理性上的确定性是不同的。因此帕斯卡听起来像是我们同时代的人,而斯宾诺莎则像是个不同时代的人。根据帕斯卡的观点,人类生活运作的法则是几率和“或然率”的法则。因此,他对人类存在的偶合性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我思及自己短暂的一生,那被先前往后的永恒吞噬的生命,我当下所在的渺小,或者看清自己只不过是被虚无冷漠的无垠时空所笼罩的生物罢了。我害怕且惊异地看见自己在此不在彼,在今不在昔;但是我为什么要在当下的此地出现,而不是在昔日的彼处出现,这其中并没有道理。

“在亲眼目睹人类的盲目与可怜,以及明白整个宇宙都是无知的之后,人类顿失光明,留给他的命运仿佛只有偏处于宇宙的一隅,不知道造物为何如此弄人,也不清楚自己人生的使命,或者对自己死后的前途也感到茫然。这种全然无知的状况,让我为人类担忧,因为他就像是在睡梦中,被带到一座可怕的沙漠孤岛上的人一样,他醒来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也不知道该如何才能逃离孤岛。然而,人们在如此可悲的情境下,竟然没有生出绝望之情,我对此感到震惊!”

克尔恺郭尔:19世纪的焦虑

克尔恺郭尔

克尔恺郭尔论焦虑的小册子出版于1844年,其中主要的观念是阐述焦虑与自由的关系。克尔恺郭尔主张:“焦虑总是被理解为朝向自由的。”自由是人格发展的目标;就心理学的意义而言,“善即是自由”。克尔恺郭尔把自由界定为可能性。他认为这是人的灵性层面;事实上,当克尔恺郭尔每次写到“灵魂”时,把它读成“可能性”便大致不差。与单纯的动植物不同的是,人类的特质在于人类可能性的范围,以及我们对可能性的自我觉察。克尔恺郭尔眼中的人类是不断受到可能性召唤的物种,他想象可能性、前瞻可能性,并且通过创意活动把可能变成事实。就心理学的意义而言,这种可能性的具体内容何时出现,这点我将在以下处理克尔恺郭尔有关广延与沟通的概念时讨论。我们在此只需强调这个可能性就是人类的自由。

伴随着这份自由能力而来的便是焦虑。克尔恺郭尔说,焦虑是人类在面对他的自由时所呈现的状态。事实上,他把焦虑描绘成“自由的可能性”。当个人预见可能性的同时,焦虑就已经潜藏在那儿了。就日常经验的意义而言,我们或许可以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机会与需要迈步向前的记忆来加以说明;例如孩子学会走路,成人走进婚姻和事业等。就像前面的道路一样,因为还没有走过,也没体验,所以这样的可能性必然涉及焦虑。(这是“正常焦虑”,不要与“神经性焦虑”混为一谈,我们后面会再讨论这点。克尔恺郭尔说得很清楚,神经性焦虑是比较紧缩和不具生产力的焦虑形式,它是因为个人在正常焦虑的情境中,没有能够向前迈进所导致的。)在实现可能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焦虑。对克尔恺郭尔而言,个人的可能性(创造性)越高,他潜在的焦虑也就越高。可能性(“我能够”)或可过渡成为事实,但是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却是焦虑。“可能性意味着‘我能够[做某事]’。在一个逻辑系统中,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说,可能性会过渡成为事实。但是在真实的世界中这并不容易,它必然需要中介的决定要素。而这个中介决定要素就是焦虑……”

克尔恺郭尔以发展的概念看待焦虑,他把婴儿的原初状态作为观察的起点。他称此一状态为天真无知的状态,此时婴儿与其自然的条件和环境,是处在一种水乳交融的统合状态。婴儿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隐含着焦虑,但是此焦虑没有具体的内容。在这个原初状态中,焦虑是一种“冒险的追求,伟大的渴望,以及幽冥神秘”。孩子由此勇往直前,去实现他的可能性。但是在这个天真无知的状态中,他的自我并没有觉察到,这个成长的可能性将涉及他与父母之间的危机、冲撞和忤逆。在这个天真无知的状态中,成为完整个体的过程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尚未被自我觉察到。与此相关联的焦虑,是一种“纯粹的焦虑”,也就是没有具体的内容。

节选自《焦虑的意义》P26-38页

17世纪是数学的年代,18世纪是物理科学的年代,19世纪是生物学的年代,20世纪呢?是“心理学的世纪”。诗人奥登写下《焦虑的年代》,加缪则命名为“恐惧的世纪”。但是到了现代,人类的焦虑对象已不再是远祖时代老虎和乳齿象的猎物,而是受伤的自尊,被自己的族群孤立,或在竞争中受到失利的威胁。焦虑的形式已经改变,但是焦虑经验依然大体相同。

本书是为那些感受到今日社会的压力和焦虑冲突的人而写的,也是为那些寻求焦虑的意义、原因,以及可能的因应之道的人而写的。而对于现代心理治疗学派的比较研究感兴趣的人,又不妨把本书当作教科书,其中呈现了这个领域十几位代表人物的观点。要了解这些不同学派,通过焦虑理论的比较是最有效的。

继弗洛伊德之后,最重要的焦虑研究经典

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洛·梅代表作,

直面当代人的焦虑状态!

焦虑是我们的“良师”,没有焦虑就没有活力!

罗洛·梅

罗洛·梅(Rollo May),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代表人物之一。1909年生,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长期担任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教授,并曾担任怀特学院的主任分析师。与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苏利文、弗洛姆、存在主义神学家蒂利希等交往密切。罗洛·梅曾获得过美国心理学会的临床心理学科学和职业杰出贡献奖、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心理学终身成就奖章。出版著作有《人的自我寻求》《爱与意志》《焦虑的意义》《权力与无知:寻求暴力的根源》《创造的勇气》《自由与命运》《存在之发现》和《哭喊神话》等二十余部。《焦虑的意义》为其代表作之一。

《焦虑的意义》

在《焦虑的意义》一书中,作者检视了不同的焦虑理论,从哲学、生物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分析了焦虑发生的心理本质及其积极意义。他挑战了“精神健康就是没有焦虑”的流行观念,坚称焦虑恰是人类的基本处境,焦虑可以使我们免于无聊困乏,使我们的心智敏锐,并开创出人类存在所必需的张力。他的思考点出了一个当代研究中几乎没有触碰的主题,那就是焦虑与智慧、创造力和原创性的关联,进而引导人们以积极的而非具有毁灭性的方式来处理焦虑。另外,罗洛·梅还根据针对未婚妈妈等人群的大量临床案例,指出了管理焦虑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他令人信服地告诉我们,焦虑可以成为人们正向转变的动力,因为唯有在直面并且处理焦虑后,自我实现才可能发生。

时代先知之作!

——《美国人类学家》杂志

罗洛·梅是我最钦佩的心理治疗家。其实,我并没有专门加以研究,只是曾经拜读过他的《人的自我探索》《爱与意志》以及他讨论焦虑和暴力方面的大作,深深被他的博学与智能所吸引。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哲学和人文的研究者,之所以爱读罗洛·梅,并不只是因为他在哲学、文学与经典方面的精熟,更是因为他能将哲学、文学与心理学合冶于一炉,炼出治疗心灵病痛的药方,使他成为心灵的良医。

读罗洛·梅的著作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从博学中提炼智能,而且,这些智能存在的理由是为了对他者的慷慨与照料,他们都是医治心灵的佳音。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讲座教授  沈清松

罗洛·梅思想形成的标志是《焦虑的意义》……通过对焦虑的研究,罗洛·梅逐渐形成了以人的存在为核心的思想。在这种意义上,该书为罗洛·梅此后的著作奠定了框架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罗洛·梅文集》译者  郭本禹

在弗洛伊德和其他深度心理学家出现之前,焦虑的问题是属于哲学伦理学和宗教讨论的范畴。特别着力于焦虑与恐惧问题的哲学家,对于建立抽象的知识系统并不感兴趣,倒是人类存在的冲突与危机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正因为焦虑是人类无可回避的处境,所以他们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于是,历史上对于焦虑及其相关问题的真知灼见,多出自那些同时关注哲学与宗教问题的思想家,如斯宾诺莎、帕斯卡和克尔恺郭尔等人,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斯宾诺莎:理性克服恐惧

斯宾诺莎

以数学理性方法处理恐惧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斯宾诺莎。斯宾诺莎“在这个有关世界与人类心智的数学理论中,尝试迈出最后也是最具决定性的一步”。......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斯宾诺莎没有考量到焦虑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他缺乏心理学的洞观。在许多地方他已预见了后来的心理分析概念,例如,他提及热情“不再是热情,只要个人对它形成清晰的观念”。有趣的是,这预见了后来心理分析中厘清情绪的技术。

斯宾诺莎相信,恐惧基本上是一个主体问题,换言之,它是个人心智状态或态度的问题。他把恐惧与希望并列,认为它们都是怀疑者的特征。恐惧是一种“不确定的痛苦”,源自我们认为某件我们所憎恨的事,将降临在我们身上;而希望则是“不确定的快乐”,源自我们认为我们期待的好事即将发生。“我们从以上的界定可以得知”,他进一步说道,“没有希望就没有恐惧,反之亦然。”恐惧“起于心智的软弱,因此是理性没有运作的缘故”。希望同样也是一种心智的软弱。“因此我们越是在理性的引导下过活,我们就越不需要依赖希望,也就越能够使我们尽可能免于恐惧和克服命运,最后并且能根据理性的建议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斯宾诺莎对于如何克服恐惧的指引,与那个时代一般对理性的强调是一致的,认为情绪不是被压抑的,而是对理性的补充。没错,他确实主张克服情绪的唯一方法,就是以另一种更强大的相反情绪来对治。但是,这也可以借由“将思想与心象理则化”的方式做到。“我们必须以同样的态度思及勇气,以摒弃恐惧,换言之,我们必须盘算和观想日常生活中的危难,以及怎样以勇气来挫锐解纷。”

在好几个分析点上,斯宾诺莎站在焦虑问题的门槛上,例如,当他把恐惧与希望并列在一起来界定恐惧时便是。恐惧与希望在个体中同时出现,并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乃是心灵冲突的一个面向,这在后来的作者眼中,包括我自己在内,就是焦虑。这类潜藏在焦虑之下的心灵冲突例证,参见我在本书第二部分举出的神经性焦虑个案,我称潜藏于这些症状下的心灵冲突为“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裂痕”。但是斯宾诺莎并未跨越门槛进入焦虑问题的本身。他与19世纪的克尔恺郭尔形成鲜明的对照,他并不认为恐惧与希望之间的冲突会必然持续下去,他坚持恐惧会被勇敢献身理性的行为所击退,也因此他就没有遇到焦虑的问题。

帕斯卡:理性的偏失

帕斯卡

虽然帕斯卡是以他杰出的数理科学天才,成为17世纪知名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独树一格之处在于,他不相信变化莫测、内涵丰富、充满矛盾的人类,可以从数学的理性主义来加以了解。他相信关于人在理性上的确定性,绝对与几何学及物理学在理性上的确定性是不同的。因此帕斯卡听起来像是我们同时代的人,而斯宾诺莎则像是个不同时代的人。根据帕斯卡的观点,人类生活运作的法则是几率和“或然率”的法则。因此,他对人类存在的偶合性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我思及自己短暂的一生,那被先前往后的永恒吞噬的生命,我当下所在的渺小,或者看清自己只不过是被虚无冷漠的无垠时空所笼罩的生物罢了。我害怕且惊异地看见自己在此不在彼,在今不在昔;但是我为什么要在当下的此地出现,而不是在昔日的彼处出现,这其中并没有道理。

“在亲眼目睹人类的盲目与可怜,以及明白整个宇宙都是无知的之后,人类顿失光明,留给他的命运仿佛只有偏处于宇宙的一隅,不知道造物为何如此弄人,也不清楚自己人生的使命,或者对自己死后的前途也感到茫然。这种全然无知的状况,让我为人类担忧,因为他就像是在睡梦中,被带到一座可怕的沙漠孤岛上的人一样,他醒来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也不知道该如何才能逃离孤岛。然而,人们在如此可悲的情境下,竟然没有生出绝望之情,我对此感到震惊!”

克尔恺郭尔:19世纪的焦虑

克尔恺郭尔

克尔恺郭尔论焦虑的小册子出版于1844年,其中主要的观念是阐述焦虑与自由的关系。克尔恺郭尔主张:“焦虑总是被理解为朝向自由的。”自由是人格发展的目标;就心理学的意义而言,“善即是自由”。克尔恺郭尔把自由界定为可能性。他认为这是人的灵性层面;事实上,当克尔恺郭尔每次写到“灵魂”时,把它读成“可能性”便大致不差。与单纯的动植物不同的是,人类的特质在于人类可能性的范围,以及我们对可能性的自我觉察。克尔恺郭尔眼中的人类是不断受到可能性召唤的物种,他想象可能性、前瞻可能性,并且通过创意活动把可能变成事实。就心理学的意义而言,这种可能性的具体内容何时出现,这点我将在以下处理克尔恺郭尔有关广延与沟通的概念时讨论。我们在此只需强调这个可能性就是人类的自由。

伴随着这份自由能力而来的便是焦虑。克尔恺郭尔说,焦虑是人类在面对他的自由时所呈现的状态。事实上,他把焦虑描绘成“自由的可能性”。当个人预见可能性的同时,焦虑就已经潜藏在那儿了。就日常经验的意义而言,我们或许可以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机会与需要迈步向前的记忆来加以说明;例如孩子学会走路,成人走进婚姻和事业等。就像前面的道路一样,因为还没有走过,也没体验,所以这样的可能性必然涉及焦虑。(这是“正常焦虑”,不要与“神经性焦虑”混为一谈,我们后面会再讨论这点。克尔恺郭尔说得很清楚,神经性焦虑是比较紧缩和不具生产力的焦虑形式,它是因为个人在正常焦虑的情境中,没有能够向前迈进所导致的。)在实现可能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焦虑。对克尔恺郭尔而言,个人的可能性(创造性)越高,他潜在的焦虑也就越高。可能性(“我能够”)或可过渡成为事实,但是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却是焦虑。“可能性意味着‘我能够[做某事]’。在一个逻辑系统中,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说,可能性会过渡成为事实。但是在真实的世界中这并不容易,它必然需要中介的决定要素。而这个中介决定要素就是焦虑……”

克尔恺郭尔以发展的概念看待焦虑,他把婴儿的原初状态作为观察的起点。他称此一状态为天真无知的状态,此时婴儿与其自然的条件和环境,是处在一种水乳交融的统合状态。婴儿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隐含着焦虑,但是此焦虑没有具体的内容。在这个原初状态中,焦虑是一种“冒险的追求,伟大的渴望,以及幽冥神秘”。孩子由此勇往直前,去实现他的可能性。但是在这个天真无知的状态中,他的自我并没有觉察到,这个成长的可能性将涉及他与父母之间的危机、冲撞和忤逆。在这个天真无知的状态中,成为完整个体的过程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尚未被自我觉察到。与此相关联的焦虑,是一种“纯粹的焦虑”,也就是没有具体的内容。

节选自《焦虑的意义》P26-38页

17世纪是数学的年代,18世纪是物理科学的年代,19世纪是生物学的年代,20世纪呢?是“心理学的世纪”。诗人奥登写下《焦虑的年代》,加缪则命名为“恐惧的世纪”。但是到了现代,人类的焦虑对象已不再是远祖时代老虎和乳齿象的猎物,而是受伤的自尊,被自己的族群孤立,或在竞争中受到失利的威胁。焦虑的形式已经改变,但是焦虑经验依然大体相同。

本书是为那些感受到今日社会的压力和焦虑冲突的人而写的,也是为那些寻求焦虑的意义、原因,以及可能的因应之道的人而写的。而对于现代心理治疗学派的比较研究感兴趣的人,又不妨把本书当作教科书,其中呈现了这个领域十几位代表人物的观点。要了解这些不同学派,通过焦虑理论的比较是最有效的。

继弗洛伊德之后,最重要的焦虑研究经典

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洛·梅代表作,

直面当代人的焦虑状态!

焦虑是我们的“良师”,没有焦虑就没有活力!


相关文章

  • 初三下册英语重点语法用法
  • High school geography (o 'clock) required 1 review the knowledge points Primary and high cohesion A map, 1. Contour inte ...查看


  • arcgis坐标转换
  • 在ArcGIS中的西安80坐标系转北京54坐标系收藏 一.数据说明 本次投影变换坐标的源数据采用的是采用1980西安的地理坐标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1:50000的 DLG数据. 二.投影变换基础知识准备 北京54坐标系和西安80坐标 ...查看


  • 中医英语词汇
  • 中医常用词汇 Terms Commonly Used in TCM 中国医药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基础理论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


  • 故宫的英文介绍
  • 故宫的英文介绍 What strikes one first in a bird's -eye view of Beijing proper is a vast tract of golden roofs flashing brillian ...查看


  • 基于药性组合的归肺经药理作用特征研究
  • 基于药性组合的归肺经药理作用特征研究 ** 顾浩,张燕玲,王耘,乔延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102) [摘要]目的:药性是中药的基本属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组方配伍的核心理论依据.该文通过药性组合探讨归经中药的药理作 ...查看


  •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自学探究学案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自学探究学案 第一板块 一.学习目标 1.知识 2.能力 3.情感 理解考试焦虑的原因及克服方法.掌握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及缓解方法. 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学习压力和 ...查看


  • 遥感卫星影像绿地面积解译方法
  •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遥感卫星影像绿地面积解译方法 遥感技术测定的工作流程与技术路线 根据<湖南省城市园林绿化遥感测定要求(试行)>以及<湖南省园林县城标准>,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城市绿地调查中具有 ...查看


  • 本初子午线吐露了地理大发现的秘密
  • 今天,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但是最早的本初子午线在哪里,恐怕没有太多人知道,它并非通过英国格林威治. 中国明代的<坤輿万国全图>上非常明确,本初子午线定在非洲大陆最西的地方,即今天Cap-Vert,是塞内加尔(Sen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中英文对照表
  • Geography Globe Earht 's axis South Pole North Pole Parallel Latitude Equator Tropic of Cancer Tropic of Capricorn Arcti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