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教学中的细节

·教学一得综合平台

如何抓住教学中的细节

江苏邳州市八路镇中心小学(221300)蒋学锋

“抓住一个细节,就可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视一

个细节,就可能毁掉精彩的课堂。”的确如此,如果教师能够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那我们的教学必定会绽放出精彩,也一定会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

一、抓牢知识联系中的细节,加速迁移

有效的学习必定与迁移如影随形。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情境,着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科学连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

如,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回顾圆柱的特征,弄清楚底面是什么形状,主要特征是什么,高是什么,等等;其次,安排学生重温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让学生能详尽地阐述图形“变”的全过程,明白蕴含其中的变与不变,从而形成最直接的经验;三是通过预习找到圆柱与圆之间的相关联的地方。这样处理,好像吃力不讨好,但静心思考,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奥妙:当学生充分复习圆的转化策略后,在圆柱体的体积推导过程中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圆的转化,也会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想法展露出来:把圆柱体的底面也平均分成16等份,然后像圆那样操作,底面就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整个形体也就随之变形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一过程就是真正的、有效的学习迁移,它为圆柱体的转化提供了最基本的模型,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更促进了学生把学习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教师能关注“沟通联系”中的细节,就必定会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实现高效探索,有效学习,也会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充满生机。

二、抓实知识形成中的细节,激活思维

传授知识、发展技能、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基本数学思想是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但数学教学在引领学生投身于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努力培育出德艺双馨的未来建设者。

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生日,并在一张年历中圈出来,说出不同的生日,用不同的笔画一画,这个过程让学生在倾听中感知不同的月和日,又促使学生思考:好像每一个月的天数不一样,有什么规律呢?其次,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手中的年历,找出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都有几天。再次,尝试按照天数的多少,引导学生将12个月分分类,学生会在相互的交流中得出31天、30天、28天或29天的三类。第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以及和同伴的交流,说出自己的困惑,如:为什么每个月天数不一样?为什么2月份天数特别少?怎么有的年历中的2月是28天,有的却是29天呢?其中有没有什么玄机?第五,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大、小月的天数以及分布情况,了解大、小

月产生的数学故事。利用课件展示历法的发展过程,介绍典故:古罗马时期,恺撒大帝和他的继任者奥古斯都修订新历法的过程。让学生在聆听动人的故事中体味到数学文化的意蕴,让数学学习充满了文化味,留给学生恒久的记忆。第六,让学生自主梳理学习历程,并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知,加速学习的有效建构。最后,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巩固新知,深化理解,形成牢固的学习链条。

整个新知的探索之旅,始终让学生实践着、思考着。因为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到了形成中的点滴细节,所以学习的热情是高涨的,他们的思维犹如春江水那样充盈着活力。

三、抓实结论形成中的细节,加速建构

知晓定义、概念、公式等知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当学生明白它们的内涵,才有可能消化它们。所以引领学生关注形成结论中的细节,才能使形成的结论牢牢地连接在已知的建构之上,成为知识体系的有效扩充。

如,在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89×24”笔算中,学生能够很清楚地说出计算的三大步骤,第一步89×4,用24的个位去乘89;第二步89×20(或2个十);第三步把两次的乘积合起来。学生能感知到这个规律,也能形成较为深刻的结论。但在具体的计算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在第二步计算中为什么要把积个位的8写在十位上,也没法把80×20与9×2看成一个整体去理解,而是孤立地看待两次乘法过程,有部分学生就直接把两次的乘积平行列举(第二步的乘积直接写成1618)。反思学生的学习历程,发现症结所在:一是学生没有真正领悟笔算整体架构,二是学生根本没有悟透第二步的本质。为此,教师要改变结论形成的策略,指导学生采用分步遮掩法来各个击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感悟到第二步的计算本质,使形成的结论更加厚实。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正视每一个教学细节,从一个个貌似平常的教学细节中发掘出教育的深刻,用细节来凸显教育的智慧,用细节的成功缔造出学习的辉煌。

(责编童夏)

·教学一得综合平台

如何抓住教学中的细节

江苏邳州市八路镇中心小学(221300)蒋学锋

“抓住一个细节,就可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视一

个细节,就可能毁掉精彩的课堂。”的确如此,如果教师能够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那我们的教学必定会绽放出精彩,也一定会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

一、抓牢知识联系中的细节,加速迁移

有效的学习必定与迁移如影随形。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情境,着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科学连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

如,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回顾圆柱的特征,弄清楚底面是什么形状,主要特征是什么,高是什么,等等;其次,安排学生重温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让学生能详尽地阐述图形“变”的全过程,明白蕴含其中的变与不变,从而形成最直接的经验;三是通过预习找到圆柱与圆之间的相关联的地方。这样处理,好像吃力不讨好,但静心思考,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奥妙:当学生充分复习圆的转化策略后,在圆柱体的体积推导过程中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圆的转化,也会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想法展露出来:把圆柱体的底面也平均分成16等份,然后像圆那样操作,底面就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整个形体也就随之变形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一过程就是真正的、有效的学习迁移,它为圆柱体的转化提供了最基本的模型,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更促进了学生把学习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教师能关注“沟通联系”中的细节,就必定会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实现高效探索,有效学习,也会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充满生机。

二、抓实知识形成中的细节,激活思维

传授知识、发展技能、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基本数学思想是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但数学教学在引领学生投身于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努力培育出德艺双馨的未来建设者。

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生日,并在一张年历中圈出来,说出不同的生日,用不同的笔画一画,这个过程让学生在倾听中感知不同的月和日,又促使学生思考:好像每一个月的天数不一样,有什么规律呢?其次,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手中的年历,找出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都有几天。再次,尝试按照天数的多少,引导学生将12个月分分类,学生会在相互的交流中得出31天、30天、28天或29天的三类。第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以及和同伴的交流,说出自己的困惑,如:为什么每个月天数不一样?为什么2月份天数特别少?怎么有的年历中的2月是28天,有的却是29天呢?其中有没有什么玄机?第五,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大、小月的天数以及分布情况,了解大、小

月产生的数学故事。利用课件展示历法的发展过程,介绍典故:古罗马时期,恺撒大帝和他的继任者奥古斯都修订新历法的过程。让学生在聆听动人的故事中体味到数学文化的意蕴,让数学学习充满了文化味,留给学生恒久的记忆。第六,让学生自主梳理学习历程,并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知,加速学习的有效建构。最后,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巩固新知,深化理解,形成牢固的学习链条。

整个新知的探索之旅,始终让学生实践着、思考着。因为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到了形成中的点滴细节,所以学习的热情是高涨的,他们的思维犹如春江水那样充盈着活力。

三、抓实结论形成中的细节,加速建构

知晓定义、概念、公式等知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当学生明白它们的内涵,才有可能消化它们。所以引领学生关注形成结论中的细节,才能使形成的结论牢牢地连接在已知的建构之上,成为知识体系的有效扩充。

如,在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89×24”笔算中,学生能够很清楚地说出计算的三大步骤,第一步89×4,用24的个位去乘89;第二步89×20(或2个十);第三步把两次的乘积合起来。学生能感知到这个规律,也能形成较为深刻的结论。但在具体的计算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在第二步计算中为什么要把积个位的8写在十位上,也没法把80×20与9×2看成一个整体去理解,而是孤立地看待两次乘法过程,有部分学生就直接把两次的乘积平行列举(第二步的乘积直接写成1618)。反思学生的学习历程,发现症结所在:一是学生没有真正领悟笔算整体架构,二是学生根本没有悟透第二步的本质。为此,教师要改变结论形成的策略,指导学生采用分步遮掩法来各个击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感悟到第二步的计算本质,使形成的结论更加厚实。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正视每一个教学细节,从一个个貌似平常的教学细节中发掘出教育的深刻,用细节来凸显教育的智慧,用细节的成功缔造出学习的辉煌。

(责编童夏)


相关文章

  •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共10篇)
  • 篇一:<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本周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周讲的是25课<窃读记>.26课<理想的风筝>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感受的一个 ...查看


  • 备课时要关注的细节
  • 备课时要关注哪些细节 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中心学校 李竹平 许多教师备课,喜欢以宏观的视角指向课堂教学,把备课的重点放在整体性设计上.例如,教学一篇课文,备课时只考虑提出一两个整体性问题或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几个大的教学环节和步骤.结果,一些教 ...查看


  • 小学生作文教案支教
  • 备课人 学科 课 题 教学目标 作文 上课时间 教学对象 2013.03.30 小学高年级学生 作文技巧之人物细节描写 让同学们体会细节描写在写作人物塑造中的作用,教会学 生通过抓住人物特征来进行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让 ...查看


  •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1
  • 篇一: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开头写景,结尾抒情,中间通过四件典型事例突出体现刘老师的人生态度.夹叙夹议.文章很长,仔细阅读,可抓的点很多.但教学时间有限,每点都 ...查看


  •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 "3.2.1三课"活动说课稿 六年级<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中滩中心小学 崔丽娟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 ...查看


  • 提高中学生细节描写能力的研究
  • 提高中学生细节描写能力的研究 舒兰十七中 段炼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使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精彩的细节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起到画龙点睛,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写出的作文既无个性 ...查看


  •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刻画了他乐观助人.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指出:阅 ...查看


  • 谈小学生习作中的"细节描写"
  • 谈小学生习作中的"细节描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指出:"习作总目标是能具体. 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 的表达方式写作."那么,将文章内容&qu ...查看


  • 我能观察很仔细 一年级
  • 我能观察很仔细 一.学情分析 观察力不仅是重要的学习能力,更是重要的生活能力.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观察的精确性较差,观察事物不仔细.不全面,常常只能说出客体的部分属性,不能表述细节,影响了获取信息的质量.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相似.类比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