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教案(沪粤版)

2.2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知道音调跟声源振动频率有关,不同的动物发出声波和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不同;了解乐音的三要素。

2、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响度和音调的因素;会用声音的三要素来区别声音的不同。

3、能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教学方法:

讲解、实验、交流讨论。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音叉、刻度尺、笛子、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 教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声音,有的强、有的弱,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悦耳、有的刺耳;这是怎么回事?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它们?

板书: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高低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音调的概念,知道物理学中的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2、活动2: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将刻度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按住另一端,拨动刻度尺,使尺上下振动,听它发出的声音。改变尺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也就改变了它振动的快慢,它发出的声音有变化吗?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体会两种情况下声音的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体会,学习频率的概念、单位,知道“1HZ”的含义。然后,阅读课文:用波形比较频率,理解频率的含义,知道音调与频率有关。

师生共同归纳。

思考:这里讲的音调的“高”、“低”,跟生活中讲的声音的高、低是否一样?

让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3、应用

教师讲解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知道“叩诊”、“听漏”都是依据声音的音调。

活动2:怎样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取粗细不同的二根胡琴弦,将琴弦一端固定,另一端加勾码拉紧,用二个三棱柱状木块将琴弦支起,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出弦发出的声音。

研究:在分别改变弦长、粗细、张紧度等不同情况下,弦发出的声音音调的变化

师生共同总结:填写P32空白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生活中与声音的音调有关的现象,了解不同的动物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和不同的动物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记住:人的发声频率大约是85~1100HZ ,人的接收频率是20~20000HZ 。

应用拓展:“叩诊”、“ 敲西瓜判断是否成熟”、盛开水听声音判断是否装满等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什么是音调?它是由物体的什么决定的

2、什么叫频率?它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1Hz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师:声音不但有高有低,还有强有弱;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板书:(二)声音的强弱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道响度的含义、意义。我们通常说声音的强弱不同、大小不同,用物理语言来说,就是响度不同。

活动1: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1、在发声的录音机喇叭上撒些小纸屑,观察喇叭在不同响度时,小纸屑的振动情况。教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

2、用手轻按自己喉部的两侧,张开嘴小声喊“啊„„”,再大声喊。让学生比较两种情况下手的感觉。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振幅的概念,知道其含义。

通过上面的活动,可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归纳,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启发: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有关,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证明吗? 例如:弹拨琴弦时,琴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教师:结合实例及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体会,归纳出声音的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及零分贝的规定。

思考:“响鼓还要重锤敲”是什么道理?

(三)声音的品质

活动3:探究不同物体的声音

让学生欣赏一段器乐合奏曲。

教师提问:你能听出其中有哪几种乐器吗?让学生回答。

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音色的概念,决定因素。知道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四)乐音的含义及其三要素

指导学生结合本节的学习过程,自学这部分内容。形成认识:我们正是根据这些特性都能区别不同声音的。

三、总结、扩展

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

四、布置作业

课后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2.2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知道音调跟声源振动频率有关,不同的动物发出声波和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不同;了解乐音的三要素。

2、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响度和音调的因素;会用声音的三要素来区别声音的不同。

3、能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教学方法:

讲解、实验、交流讨论。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音叉、刻度尺、笛子、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 教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声音,有的强、有的弱,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悦耳、有的刺耳;这是怎么回事?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它们?

板书: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高低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音调的概念,知道物理学中的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2、活动2: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将刻度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按住另一端,拨动刻度尺,使尺上下振动,听它发出的声音。改变尺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也就改变了它振动的快慢,它发出的声音有变化吗?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体会两种情况下声音的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体会,学习频率的概念、单位,知道“1HZ”的含义。然后,阅读课文:用波形比较频率,理解频率的含义,知道音调与频率有关。

师生共同归纳。

思考:这里讲的音调的“高”、“低”,跟生活中讲的声音的高、低是否一样?

让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3、应用

教师讲解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知道“叩诊”、“听漏”都是依据声音的音调。

活动2:怎样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取粗细不同的二根胡琴弦,将琴弦一端固定,另一端加勾码拉紧,用二个三棱柱状木块将琴弦支起,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出弦发出的声音。

研究:在分别改变弦长、粗细、张紧度等不同情况下,弦发出的声音音调的变化

师生共同总结:填写P32空白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生活中与声音的音调有关的现象,了解不同的动物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和不同的动物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记住:人的发声频率大约是85~1100HZ ,人的接收频率是20~20000HZ 。

应用拓展:“叩诊”、“ 敲西瓜判断是否成熟”、盛开水听声音判断是否装满等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什么是音调?它是由物体的什么决定的

2、什么叫频率?它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1Hz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师:声音不但有高有低,还有强有弱;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板书:(二)声音的强弱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道响度的含义、意义。我们通常说声音的强弱不同、大小不同,用物理语言来说,就是响度不同。

活动1: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1、在发声的录音机喇叭上撒些小纸屑,观察喇叭在不同响度时,小纸屑的振动情况。教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

2、用手轻按自己喉部的两侧,张开嘴小声喊“啊„„”,再大声喊。让学生比较两种情况下手的感觉。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振幅的概念,知道其含义。

通过上面的活动,可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归纳,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启发: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有关,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证明吗? 例如:弹拨琴弦时,琴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教师:结合实例及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体会,归纳出声音的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及零分贝的规定。

思考:“响鼓还要重锤敲”是什么道理?

(三)声音的品质

活动3:探究不同物体的声音

让学生欣赏一段器乐合奏曲。

教师提问:你能听出其中有哪几种乐器吗?让学生回答。

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音色的概念,决定因素。知道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四)乐音的含义及其三要素

指导学生结合本节的学习过程,自学这部分内容。形成认识:我们正是根据这些特性都能区别不同声音的。

三、总结、扩展

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

四、布置作业

课后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相关文章

  • 小闹钟教案 1
  • <小闹钟>教案 [课题]<小闹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18个生字,知道"行"的用法与读音. 2.指导朗读,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孩子知道珍惜时间,养成合理利 ...查看


  • 声音的利用教案-物理七年级第二章2.3第三节
  •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三节 声音的利用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声音与信息的关系 (2) 知道声音与能量的关系 1.2过程与方法 : 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探 ...查看


  • 第一二章[走进物理世界]课堂练习
  • 1.4 尝试科学探究 1.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由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集数据 . 分析与论证 .评估与交流七个要素组成,其中 交流 是贯穿整个过程 1.1希望你喜爱物 ...查看


  • 听听声音的教学教案
  • 听听声音 [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引领学生用心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对熟悉的声音 进行理性的探究.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声音的兴趣,为今后探究声 ...查看


  • 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问题教案)
  • 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通过在细胞层面对核酸的分布的了解以及让学生了解核酸能够成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因,并且通过类比蛋白质的多样性理解遗传信息多样性的结构基 ...查看


  •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有趣的身体乐器
  • 活动目标: 一.进一步区分对身体主要器官和部位的认识. 二.发现身体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大胆进行尝试表现为音乐伴奏. 三.萌发喜爱打击类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各种打击乐器4-5件.音乐伴奏带.录音机.嘴巴.手.脚图片标志各一个. ...查看


  •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身体乐器
  • 活动目标: 一.进一步区分对身体主要器官和部位的认识. 二.发现身体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大胆进行尝试表现为音乐伴奏. 三.萌发喜爱打击类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一.各种打击乐器4-5件. 二.音乐伴奏带.录音机. 三.嘴巴.手.脚 ...查看


  •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听话的小轻轻
  •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不要打扰别人休息,让幼儿知道怎样就不打扰别人休息;2.体会和区分声音高低.强弱.轻重的不同;3.教育幼儿要关心和尊敬长辈,培养幼儿不打扰别人休息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妈妈休息图片.丁丁思考图.故事<唱歌 ...查看


  • 幼儿园安全活动教案[地震自救]
  • 活动内容:地震自救(健康)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学学中了解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2.情境迁移,进行地震自救演练.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能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图片内容. 2.难点:认识.了解地震,学会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活动准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