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末世运偏消

  【摘要】《红楼梦》中的入世者贾政与贾雨村都曾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努力过,亦都有中国文人的性格特征,也都曾与当时的官场同流合污。他们结局都是悲凉的。封建社会这个大染缸将他们从白染到灰甚至黑。从他们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当时的封建社会已处于“末世”。   【关键词】贾政 贾雨村 封建社会 衰败   “生于末世运偏消”,这本是贾探春判词中的一句,但这句话放在贾政与贾雨村身上同样契合。“末世”中的男性们,无论是避世的甄世隐、贾敬,混世的珍、琏、蓉、蔷等人,还是入世的贾政、贾雨村,他们的结局同样是悲凉的。我们今天只谈两位入世者―贾政与贾雨村。   贾政与贾雨村都是儒家文化的追随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对他们影响至深   先谈贾政。冷子兴称贾政自幼读书,祖上本想让他科举出身,但父亲临终奏本,皇上“恩赐”了一个“额外”的主事。第三十七回作者交代贾政因其“人品端方,风声清肃”而被点为学差。学差,即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主管一省的考试工作,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学差,如纪晓岚、张之洞等。贾政能被点为学差,可以看出贾政的书读得还是不错的。而且,他也要求自己的儿孙们要读书,希望他们能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雨村亦是如此。雨村本也出身于仕宦之家,但其家族在《红楼梦》开篇便已败落,他一心想靠科举取得功名,再整基业。尽管处于困顿之中,他却吟出了“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样有着深远抱负的诗句。在甄士隐的资助下,春闱一战,雨村会了进士,选入外班,做了知府。房义斌先生曾提及,大清康乾以后会试一般都要作十几篇文章,雨村没有后台,他进入仕途完全是凭自己的真本事。但他做官不上一年,便遭罢官。理由是“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而实际的理由恐怕是“恃才侮上”。由此可见,贾雨村初入官场之时,也想“沽清正之名”,并未与自己的同僚们同流合污。   而且,尽管遭遇了一次挫败,二入官场的雨村仍想做一个好官。张庆民先生认为,贾雨村的蜕变是从被革职开始的,其实不然。贾雨村二入仕途遇到了薛蟠的案子,门子让他做个整人情给贾府时,雨村也曾说过:“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雨村有过公正断案的念头,只是当时那个官场风气促使他顺水推舟,稀里糊涂地了结了此案。   从上文可以看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贾雨村为自己规划好的人生道路,这也是贾政最认可的一条人生道路。   贾政与贾雨村都曾是“素性潇洒”之人,都具有浓厚的中国文人的特点   从表面上看来,贾政与雨村一个严肃刻板、一个圆滑钻营,怎么看都与素性潇洒不沾边儿,但是,每个人都有多个侧面,贾政在宝玉面前是严父,雨村在官场上是奸徒,但二人在生活中也是有情趣之人。   “大观园试才”一回中,贾政对于题匾额对联的事也非常感兴趣,他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每当宝玉题了好联时,他也会“点头微笑”。纵观《红楼梦》,贾政在这一回中对宝玉笑的次数恐怕比其它时候的总和还多,贾政认为宝玉在这方面极富才情。第七十八回,贾政听说了林四娘的故事后,深受感动,带领一众幕僚和宝玉兄弟作诗以寄挽思,宝玉提出要以歌行体来挽时,贾政的兴致很高,说:“如此,你念我写。”可见,这也是贾政的本真性情。   雨村则更是一个有名士风度的人。士隐送给雨村五十两银子,两套冬衣,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谢,仍旧吃酒谈笑。第二天,士隐想再帮雨村写两封推荐信,让家人去请,家人回话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这是何等洒脱的一个青年人!脂砚斋在此处下了多句评语:“写雨村豁达,气象不俗”、“写雨村真是个英雄”、“写雨村真令人爽快”等。雨村的见识在士隐之上。   在诗词上,雨村必定十分出色,贾政在给大观园题联之前曾说过,自己近些年忙于杂务,在怡情悦性的文章上已经生疏了,拟出来的匾联不免迂腐古板,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想着日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可见,贾政对雨村的文才十分认可。在《红楼梦》中,除了第一回外,我们没有再看到雨村的诗作,但他徒弟林黛玉的诗作却让我们如醉如痴。徒弟的诗作清新飘逸,不沾烟火气,师傅的诗也必不是陈词腐语。   贾雨村与贾政相比,还有一点超凡脱俗的地方,即对宝玉持肯定态度,而贾政对贾宝玉基本是否定的。贾雨村每次到贾府来,必然要见贾宝玉。第二回贾雨村听了冷子兴对宝玉的介绍,正色地发表了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言论,他认为,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其余的皆无大异。仁者所秉的是天地之正气,恶者所秉的是天地之邪气。当今天下太平,正气占了上风,邪气被挤在深沟大壑之内。但邪气偶然也有泄出之时,冷子兴概括了一下贾雨村所言的核心思想,即“成则王侯败则贼”。由此可知,贾雨村认为贾宝玉必不是居于人下之人,他每回来必见宝玉,是对宝玉的肯定,在这方面,雨村的看法与警幻仙子的观点如出一辙,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贾政与贾雨村的身上有浓厚的中国文人的特征,如果社会条件允许,他们也可成为清高、洒脱、超然之人。   迫于客观环境,两人都曾与当时的官场同流合污   贾政的灯谜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这似乎也是贾政自身的写照。但是,贾雨村了解完薛蟠的官司后,曾为此事专门写信给贾政,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文本中也提到,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维持了结,才放了心。我们可以确定,贾政知道他的外甥杀了人并且有人看在他的面子上帮他逃脱了制裁,贾政对此没有任何表示,可见,对于这类事,身处官场的贾政已是司空见惯,并且认可了雨村的做法,他并不像自己所说那么“端方”,也不像三十七回所说的“人品端方,风声清肃”。贾政不是一个清官,在当时那种污浊的大环境下,他没有独善其身。   贾雨村第二次入仕途时首先找了个靠山,即贾政。靠贾政的推荐,雨村做了应天府府尹。甫一上任,便遇到了薛蟠的案子,这注定了他不可能有一个“清正”的开始。值得注意的是,他虽知香菱即英莲,却没有帮助他的恩人之女做任何事情,完全忘记了他曾经承诺过帮助甄家寻找英莲。后来,他怕他的贫贱之交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这时的雨村开始在意自己的出身,想要淡化自己曾经贫贱经历,已经没有了原来的那份豁达气度,雨村已开始变质。   作者所写的贾雨村在官场上做的另一件事是帮助贾赦强夺古扇。如果说雨村审理“葫芦案”时已成一奸官,那么,讹诈石呆子时已俨然成一恶官。   如果说贾政与贾雨村在与官场同流合污的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一个主动参与,一个被动接受。这可能是由于贾政生在贵族之家,即使不主动参与官场恶习,也会有一个官做;贾雨村生在没落之家,如果不主动参与,官就做不长久。   现实遭遇让贾政对科举制度产生了怀疑,但雨村仍然执迷不悟   上文提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是贾政最希望子孙们走的一条路,如第九回贾政听说宝玉在读《诗经》时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为什么读《四书》?因为四书是科举考试的教材,《诗经》只能算是一种课外读物而已。但是,在他把宝玉打了个半死宝玉仍不喜欢读“正经书”之后,贾政也在反思:“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可以说,贾政在反省自己以往的价值观,反省科举制度是否存在问题,贾家没有靠举业取得成功的典范,对于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贾政的信念开始动摇。贾政是贾府现存的男性中较有思想的一个。   但雨村从未进行反省。因为他是封建社会中靠科举取得成功的典型,科举本就是他成功的阶梯。贾政曾多次提到退隐、辞官,雨村在薛蟠案后在官场中如鱼得水,从来没打过退堂鼓,如果再给雨村一次机会,他仍然会选择科举这条路。脂砚斋告诉我们,“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是指贾赦、雨村一干人,雨村的下场恐怕比贾政更为凄惨。   综上所述,贾政与贾雨村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入世之人,他们都选择了“修齐治平”这条人生道路,亦都有名士风度,但在当时,他们都不得不与当时的官场同流合污,出身豪门的贾政逃脱不了家败被抄的命运,出身微贱但懂得变通的雨村虽曾风光一时,但最终也只能是“锁枷杠”。作者借贾政与贾雨村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当时的社会中,不管什么样的抱负、什么样的出身的男子,都只能是“家业凋零、金银散尽”;不管是旧势力还是新贵族,都逃脱不了“树倒猢狲散”的命运。   (作者单位:青岛滨海学院)   责编/陈楠

  【摘要】《红楼梦》中的入世者贾政与贾雨村都曾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努力过,亦都有中国文人的性格特征,也都曾与当时的官场同流合污。他们结局都是悲凉的。封建社会这个大染缸将他们从白染到灰甚至黑。从他们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当时的封建社会已处于“末世”。   【关键词】贾政 贾雨村 封建社会 衰败   “生于末世运偏消”,这本是贾探春判词中的一句,但这句话放在贾政与贾雨村身上同样契合。“末世”中的男性们,无论是避世的甄世隐、贾敬,混世的珍、琏、蓉、蔷等人,还是入世的贾政、贾雨村,他们的结局同样是悲凉的。我们今天只谈两位入世者―贾政与贾雨村。   贾政与贾雨村都是儒家文化的追随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对他们影响至深   先谈贾政。冷子兴称贾政自幼读书,祖上本想让他科举出身,但父亲临终奏本,皇上“恩赐”了一个“额外”的主事。第三十七回作者交代贾政因其“人品端方,风声清肃”而被点为学差。学差,即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主管一省的考试工作,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学差,如纪晓岚、张之洞等。贾政能被点为学差,可以看出贾政的书读得还是不错的。而且,他也要求自己的儿孙们要读书,希望他们能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雨村亦是如此。雨村本也出身于仕宦之家,但其家族在《红楼梦》开篇便已败落,他一心想靠科举取得功名,再整基业。尽管处于困顿之中,他却吟出了“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样有着深远抱负的诗句。在甄士隐的资助下,春闱一战,雨村会了进士,选入外班,做了知府。房义斌先生曾提及,大清康乾以后会试一般都要作十几篇文章,雨村没有后台,他进入仕途完全是凭自己的真本事。但他做官不上一年,便遭罢官。理由是“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而实际的理由恐怕是“恃才侮上”。由此可见,贾雨村初入官场之时,也想“沽清正之名”,并未与自己的同僚们同流合污。   而且,尽管遭遇了一次挫败,二入官场的雨村仍想做一个好官。张庆民先生认为,贾雨村的蜕变是从被革职开始的,其实不然。贾雨村二入仕途遇到了薛蟠的案子,门子让他做个整人情给贾府时,雨村也曾说过:“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雨村有过公正断案的念头,只是当时那个官场风气促使他顺水推舟,稀里糊涂地了结了此案。   从上文可以看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贾雨村为自己规划好的人生道路,这也是贾政最认可的一条人生道路。   贾政与贾雨村都曾是“素性潇洒”之人,都具有浓厚的中国文人的特点   从表面上看来,贾政与雨村一个严肃刻板、一个圆滑钻营,怎么看都与素性潇洒不沾边儿,但是,每个人都有多个侧面,贾政在宝玉面前是严父,雨村在官场上是奸徒,但二人在生活中也是有情趣之人。   “大观园试才”一回中,贾政对于题匾额对联的事也非常感兴趣,他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每当宝玉题了好联时,他也会“点头微笑”。纵观《红楼梦》,贾政在这一回中对宝玉笑的次数恐怕比其它时候的总和还多,贾政认为宝玉在这方面极富才情。第七十八回,贾政听说了林四娘的故事后,深受感动,带领一众幕僚和宝玉兄弟作诗以寄挽思,宝玉提出要以歌行体来挽时,贾政的兴致很高,说:“如此,你念我写。”可见,这也是贾政的本真性情。   雨村则更是一个有名士风度的人。士隐送给雨村五十两银子,两套冬衣,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谢,仍旧吃酒谈笑。第二天,士隐想再帮雨村写两封推荐信,让家人去请,家人回话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这是何等洒脱的一个青年人!脂砚斋在此处下了多句评语:“写雨村豁达,气象不俗”、“写雨村真是个英雄”、“写雨村真令人爽快”等。雨村的见识在士隐之上。   在诗词上,雨村必定十分出色,贾政在给大观园题联之前曾说过,自己近些年忙于杂务,在怡情悦性的文章上已经生疏了,拟出来的匾联不免迂腐古板,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想着日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可见,贾政对雨村的文才十分认可。在《红楼梦》中,除了第一回外,我们没有再看到雨村的诗作,但他徒弟林黛玉的诗作却让我们如醉如痴。徒弟的诗作清新飘逸,不沾烟火气,师傅的诗也必不是陈词腐语。   贾雨村与贾政相比,还有一点超凡脱俗的地方,即对宝玉持肯定态度,而贾政对贾宝玉基本是否定的。贾雨村每次到贾府来,必然要见贾宝玉。第二回贾雨村听了冷子兴对宝玉的介绍,正色地发表了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言论,他认为,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其余的皆无大异。仁者所秉的是天地之正气,恶者所秉的是天地之邪气。当今天下太平,正气占了上风,邪气被挤在深沟大壑之内。但邪气偶然也有泄出之时,冷子兴概括了一下贾雨村所言的核心思想,即“成则王侯败则贼”。由此可知,贾雨村认为贾宝玉必不是居于人下之人,他每回来必见宝玉,是对宝玉的肯定,在这方面,雨村的看法与警幻仙子的观点如出一辙,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贾政与贾雨村的身上有浓厚的中国文人的特征,如果社会条件允许,他们也可成为清高、洒脱、超然之人。   迫于客观环境,两人都曾与当时的官场同流合污   贾政的灯谜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这似乎也是贾政自身的写照。但是,贾雨村了解完薛蟠的官司后,曾为此事专门写信给贾政,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文本中也提到,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维持了结,才放了心。我们可以确定,贾政知道他的外甥杀了人并且有人看在他的面子上帮他逃脱了制裁,贾政对此没有任何表示,可见,对于这类事,身处官场的贾政已是司空见惯,并且认可了雨村的做法,他并不像自己所说那么“端方”,也不像三十七回所说的“人品端方,风声清肃”。贾政不是一个清官,在当时那种污浊的大环境下,他没有独善其身。   贾雨村第二次入仕途时首先找了个靠山,即贾政。靠贾政的推荐,雨村做了应天府府尹。甫一上任,便遇到了薛蟠的案子,这注定了他不可能有一个“清正”的开始。值得注意的是,他虽知香菱即英莲,却没有帮助他的恩人之女做任何事情,完全忘记了他曾经承诺过帮助甄家寻找英莲。后来,他怕他的贫贱之交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这时的雨村开始在意自己的出身,想要淡化自己曾经贫贱经历,已经没有了原来的那份豁达气度,雨村已开始变质。   作者所写的贾雨村在官场上做的另一件事是帮助贾赦强夺古扇。如果说雨村审理“葫芦案”时已成一奸官,那么,讹诈石呆子时已俨然成一恶官。   如果说贾政与贾雨村在与官场同流合污的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一个主动参与,一个被动接受。这可能是由于贾政生在贵族之家,即使不主动参与官场恶习,也会有一个官做;贾雨村生在没落之家,如果不主动参与,官就做不长久。   现实遭遇让贾政对科举制度产生了怀疑,但雨村仍然执迷不悟   上文提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是贾政最希望子孙们走的一条路,如第九回贾政听说宝玉在读《诗经》时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为什么读《四书》?因为四书是科举考试的教材,《诗经》只能算是一种课外读物而已。但是,在他把宝玉打了个半死宝玉仍不喜欢读“正经书”之后,贾政也在反思:“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可以说,贾政在反省自己以往的价值观,反省科举制度是否存在问题,贾家没有靠举业取得成功的典范,对于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贾政的信念开始动摇。贾政是贾府现存的男性中较有思想的一个。   但雨村从未进行反省。因为他是封建社会中靠科举取得成功的典型,科举本就是他成功的阶梯。贾政曾多次提到退隐、辞官,雨村在薛蟠案后在官场中如鱼得水,从来没打过退堂鼓,如果再给雨村一次机会,他仍然会选择科举这条路。脂砚斋告诉我们,“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是指贾赦、雨村一干人,雨村的下场恐怕比贾政更为凄惨。   综上所述,贾政与贾雨村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入世之人,他们都选择了“修齐治平”这条人生道路,亦都有名士风度,但在当时,他们都不得不与当时的官场同流合污,出身豪门的贾政逃脱不了家败被抄的命运,出身微贱但懂得变通的雨村虽曾风光一时,但最终也只能是“锁枷杠”。作者借贾政与贾雨村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当时的社会中,不管什么样的抱负、什么样的出身的男子,都只能是“家业凋零、金银散尽”;不管是旧势力还是新贵族,都逃脱不了“树倒猢狲散”的命运。   (作者单位:青岛滨海学院)   责编/陈楠


相关文章

  •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永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永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元春)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 贾元春)二十年来辩 ...查看


  • 红楼梦里的有关名句
  • 红楼梦里的有关诗词名句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撰 太虚幻境联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qu ...查看


  • [红楼梦]名著导读 1
  • 名著导读<红楼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及其基本思想. ②了解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③<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④了解贾府及四 ...查看


  • "末世"悲剧[红楼梦]
  • 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最有价值的珍宝打碎了给世人看.<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主题的作品,领略大观园中悲凉之雾遍布华林的人,在作品中是主人公宝玉,在作品的背后当然是作者本人. <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四个方面的悲剧: 1. ...查看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沉浮--王熙凤&邓婕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沉浮 2007-05-23 09:54 作者: 来源:eNet论坛 [收藏到E起摘] 王熙凤: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态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查看


  • 面对抄检大观园,贾探春如何在不卑不亢中取胜?
  • 说起探春遇到人渣这件事,所有人一下子就能想起抄检大观园. 在整部<红楼梦>中,这可以说是除了"探春理家"以外,她最能够展现自己的舞台了. 才自清明志自高 要说明白探春应对人渣的态度.得先弄明白两个问题. 第一 ...查看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赏析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级赏析 金陵十二钗正册--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赏析]: 这一首说的是贾元春. 判词前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弓字谐"宫&q ...查看


  • [红楼梦]中的贾探春真的是远嫁吗?
  • 曹公在判词和曲词中对探春的悲剧结局是这样描述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 ...查看


  • 十二金钗判词
  • 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判词内容 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