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病毒疾病]十大流行性传染病预防措施_

十大流行性传染病预防措施

预防传染病应遵循的原则

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者3个基本环节组成。预防传染病的原则有3点:

1. 消除传染源。一经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送往医院隔离治疗,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病人离去后应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与其密切接触者应服药预防。

2. 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是呼吸道传染病,应该实行湿式打扫,防止灰尘飞扬,室内加强通风换气,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空气,用3%得来苏溶液喷洒地面、墙壁等,不随地吐痰。如果是消化道传染病,要加强饮食、饮水、厕所、粪便的卫生管理。病人用过的餐具、茶具应该煮沸消毒,粪、尿、呕吐物等用占粪尿体积1/5~1/4的漂白粉,或5%~10%来苏儿溶液消毒。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如果是经皮肤、黏膜传播的传染病,应该消灭老鼠、苍蝇等,家中注意防蚊防鼠。讲究个人卫生,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和病人接触,不用别人的衣被、洗具、毛巾等物品。

3. 对易感染者加强保护。对易感染儿童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创造愉快的生活环境,提高抵抗力。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A)、乙(B)、丙(C)三类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它在动物中广泛分布,并能在动物中引起流感流行,造成大量动物死亡。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爆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

由季节变化引起的伤风、感冒屡见不鲜,冬季更是流行性感冒高发的季节,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患上流行性感冒,严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一、如何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

1. 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2.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洗手,手要彻底洗干净;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3.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4. 家里的门窗要定时打开,进行自然通风,每天不少于2小时。

5. 当阳光普照时,被褥要在太阳下暴晒2小时左右,起着杀菌作用,每星期不少于1次。

6. 每天要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白开水,适当吃些水果。

7. 保证足够的睡眠。

8. 到公共场合,尽量戴口罩。

9. 可注射流感疫苗,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治疗流行性感冒要遵循的原则

1. 隔离患者。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2. 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只有早期(起病3天内)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3. 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生素仅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用。

4. 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大多数能有效改善症状。病程已晚或无条件应用抗病毒药物时,可对症治疗,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物、止咳祛痰药物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因为此类药物与流感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偶而可以致死。

二、肠道传染病

夏秋季节,伤寒、痢疾、肠炎、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预防肠道传染病,最主要的是确保卫生。

1. 确保水源卫生。派专人保护水源,定期对水井进行消毒处理。尽量饮用开水,或者是经过净化、消毒的水。

2. 注意食品卫生。应该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他们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

3. 管好厕所和垃圾。修建防蝇厕所。在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4. 消灭蚊蝇。不仅要大范围喷洒药物,还要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

5. 特别注意防蚊。

6.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

手足口病采取以下措施可大大减少传播,但还不能完全阻断传播:

1. 常洗手,尤其是给婴幼儿换尿布后。

2. 消毒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

3. 清洗脏的衣物。

4. 儿童发病头几天不要去幼儿园、学校或参加其他聚会。

四、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是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引起,症状、肺部特征、验血结果没有典型肺炎明显,临床表现多为干性咳嗽、偶尔咳血等。

一、如何预防非典型肺炎

1. 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在公共汽车或出租车内要开窗通风。

3. 要勤洗手,保持双手清洁。洗手时用皂液和流水洗手,时间在30秒以上。

4. 避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嘴,触摸前应该先洗手。

5. 注意饮食均衡,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休息时间,减轻压力,不吸烟。

6. 在公共场所经常使用的物品应该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擦拭消毒。

7. 在公共场所人群拥挤的地方可以带16层纱布口罩。

8.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该掩上口鼻,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二、如果接触过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应该采取的措施

1. 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患者近期滞留的场所进行消毒,包括空气、家具和衣物等。

2. 如果感觉不适,应该尽早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曾经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

3. 尽量避免探视非典型性肺炎病人,需要探视时,必须戴口罩。

三、如果出现如下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由120提供急救车送到医院就诊

1. 出现高于38℃的发热现象,同时伴有头痛、关节痛、全身酸痛无力等现象。

2. 干咳少痰,偶尔有血丝痰,呼吸加速急促,呼吸窘迫。

3. 服用抗菌药物没有明显效果。

五、伤 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秋季节最容易发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地区。洪水、战争、地震等自然灾害会使伤寒流行。

伤寒的传染源为伤寒病人及带菌者,他们的大便、尿、呕吐物等排泄物,使水或食物直接或间接受到污染,引起疾病传播,水源污染可能会造成伤寒大范围流行。

伤寒的典型症状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发病初期,会出现低热、全身不舒服、头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体温持续上升,一周左右可以升到39℃~40℃。

2. 持续2~3周后病人极度虚弱,神情淡漠,反应迟钝。

3. 出现昏睡、精神错乱、腹痛、腹泻、便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4. 高热的病人并不是脉搏加快,反而脉搏缓慢。部分病人还会在前胸和上腹部出现2~5mm大小、红色的玫瑰疹,数目通常不到20个,2~4天后消退,但可能复发。

5. 发病的第3周出现体温下降,病情开始改善。

6. 第4周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消失,但身体复原大概需要1个月左右。

伤寒的并发症主要有:约有2%的伤寒病人在病程的第2~3周发生肠出血、肠穿孔,也可能在病情恢复期发生。患病后1~3周伤寒病人极易发生多脏器功能损害,如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肾功能损害。

预防伤寒,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传染病人必须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病人的餐具要消毒。对病人粪便和尿液进行消毒。

六、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有全身中毒症状和腹痛腹泻、排脓排血便等临床表现。

一、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

1. 通过食物传播,食用生冷食物或不洁瓜果均可引起细菌性痢疾。

2. 病人与带菌者粪便处理不当,水源保护不好,被粪便污染的天然水、井水、自来水未经消毒被饮用,是引起痢疾暴发的根源。

3. 日常生活中通过接触污染品传播。

4. 苍蝇会传播痢疾病菌。

二、预防细菌性痢疾应该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染人群三方面入手

1. 设立肠道门诊,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及时隔离,对其进行彻底治疗。对饮食业和自来水厂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消除垃圾,加强粪便、食品和饮水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吃未经处理的剩菜剩饭。同时做到勤剪指甲,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4.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强营养,提高抗病能力。

5. 在夏、秋季节,可以用大蒜、黄莲等给接触痢疾病菌者口服。

三、对急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急救处理措施

1. 让病人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饮食一般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多渣、多油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3.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香皂洗手。

4. 对于有失水现象的病人,可给予生理盐水注射。

5. 有酸性中毒者,酌情给予碱性液体。

6. 注意腹部保暖,不要洗冷水澡,对痉挛性腹痛病人可以给予阿托品或腹部热敷。

七、麻 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一、怎样预防麻疹

1. 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2. 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3. 保护易感人群。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可在流行前1个月,对未患过麻疹的8个月以上的幼儿或易感者皮下注射0.2ml麻疹活疫苗。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0.1~0.2ml/kg,胎盘球蛋白0.5~1.0ml/kg,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可防止发病。

二、感染麻疹后的治疗措施

1. 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

2.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

八、风 疹

风疹又称“风痧”,由风疹病毒引起,多见于儿童。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风疹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黏膜光滑,无充血及黏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有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黏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一、风疹的预防与护理

1. 发现风疹病儿,应立即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

2. 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保护孕妇,尤其妊娠初期2~3个月内,避免接触风疹患儿。

3. 患儿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后复感新邪,加重病情。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与油腻之物。

4. 防止搔破皮肤,引起感染。

二、风疹的治疗措施

1. 加强护理。室内空气保持流通,加强营养。隔离至出疹后5天。

2. 对症治疗。可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及镇痛剂。喉痛用复方硼砂液漱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25%氧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数日。

3. 可以食用银翘解毒粥。金银花、连翘、淡豆豉、竹叶、荆芥各10克,芦根15克,牛蒡子、甘草各6克,粳米100克。以上8味药洗净煎汁,去渣。煮洗净的粳米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上述药汁,煎1~2沸即可。分2次,早晚温热服。

九、病毒性肝炎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尤其是慢性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阳性携带者很多,为了预防病毒性肝炎传染,必须掌握一些消毒方法,减少传染机会。

1. 可以用0.5%伏氯净溶液或3%氯亚明溶液,或2%过氧乙酸溶液对居室或用品进行喷洒,喷洒后关闭门窗2~4小时。

2. 对肝炎病人所用书籍、纸张、被褥、衣服可以用福尔马林或环氧乙烷密闭熏蒸。

3. 病人所用的餐具及护理用具可用0.5%伏氯净溶液或3%氯亚明溶液,或3%漂白粉上清液浸泡1小时后,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就餐前最好用沸水把餐具泡一下,也可以把餐具放入水中煮沸20~30分钟。

4. 肝炎病人一定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应用肥皂反复搓洗,再用2%过氧乙酸浸泡2分钟。

5. 肝炎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应按一份呕吐物或一份排泄物加两份10%~20%的漂白粉乳剂的比例消毒。

6. 肝炎病人用过的厕所可以用2%次氯酸钠喷雾消毒,病人所用的便具要用3%漂白粉上清液浸泡1小时消毒。

十、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炎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症状表现

1. 发烧、持续高烧。

2. 喷射性呕吐、恶心。

3. 精神萎靡、嗜睡、昏迷。

4. 症状凶险、激烈。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办法

1. 应该积极预防,增强体内的免疫能力。

2. 可以定期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3. 消灭蚊、蝇,经常给牲畜进行消毒,经常接触牲畜的人应该及时消毒,晚上休息时要使用蚊帐或驱蚊器,以防蚊虫叮咬染上病毒。

4.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用连翘、板蓝根、双花各15克,用水煮后每天喝一杯,以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防控甲型H1N1流感常见问题解答

问:何谓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否可以传染给人?

答: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A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近年在美国等地也出现过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患者大多为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问:人如何感染甲型H1N1流感?

答:人可能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

问: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有何症状和表现?

答: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问:是否有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

答:目前虽尚无疫苗预防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近来的流行中,确诊甲型H1N1流感的死亡患者多为25~45岁者。有科学家认为,这可能因为老人和儿童注射了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一定免疫力。因此,一旦我国有甲型H1N1流感流行,接种人流感疫苗也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仍需进一步证实。

问:是否有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药物?

有两类这样的药物:1.烷胺类(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2.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

从美国最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是敏感的,但是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在出现症状的48小时内服用效果最好。服用后,可以使症状减轻,恢复更快,而且早期服用可以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问:食用猪肉是否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

答: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甲型H1N1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问:如何加强预防?

答:1、最重要的是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就可以,但是一定要经常洗,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2、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清洁。

3、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尽量避免到医院去。

4、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5、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6、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7、出现下列情况,一定要到医院感发热门诊(或感染科)就诊:1) 发热,体温大于37.5度;2) 出现呼吸困难或气短;3) 胸闷或胸痛;4) 突然的眩晕;5) 严重或持续的呕吐。

8、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也很重要,包括:保证足够的睡眠(一定不要熬夜,晚上10点之前上床睡觉);适当的体育活动;减少自身的压力(不加班、不要背负身体和心理的负担);喝充足的水(烧开的自来水最好);一日三餐定时适量,保证足够的营养。

9、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疫部门说明。

十大流行性传染病预防措施

预防传染病应遵循的原则

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者3个基本环节组成。预防传染病的原则有3点:

1. 消除传染源。一经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送往医院隔离治疗,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病人离去后应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与其密切接触者应服药预防。

2. 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是呼吸道传染病,应该实行湿式打扫,防止灰尘飞扬,室内加强通风换气,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空气,用3%得来苏溶液喷洒地面、墙壁等,不随地吐痰。如果是消化道传染病,要加强饮食、饮水、厕所、粪便的卫生管理。病人用过的餐具、茶具应该煮沸消毒,粪、尿、呕吐物等用占粪尿体积1/5~1/4的漂白粉,或5%~10%来苏儿溶液消毒。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如果是经皮肤、黏膜传播的传染病,应该消灭老鼠、苍蝇等,家中注意防蚊防鼠。讲究个人卫生,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和病人接触,不用别人的衣被、洗具、毛巾等物品。

3. 对易感染者加强保护。对易感染儿童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创造愉快的生活环境,提高抵抗力。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A)、乙(B)、丙(C)三类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它在动物中广泛分布,并能在动物中引起流感流行,造成大量动物死亡。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爆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

由季节变化引起的伤风、感冒屡见不鲜,冬季更是流行性感冒高发的季节,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患上流行性感冒,严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一、如何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

1. 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2.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洗手,手要彻底洗干净;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3.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4. 家里的门窗要定时打开,进行自然通风,每天不少于2小时。

5. 当阳光普照时,被褥要在太阳下暴晒2小时左右,起着杀菌作用,每星期不少于1次。

6. 每天要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白开水,适当吃些水果。

7. 保证足够的睡眠。

8. 到公共场合,尽量戴口罩。

9. 可注射流感疫苗,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治疗流行性感冒要遵循的原则

1. 隔离患者。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2. 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只有早期(起病3天内)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3. 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生素仅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用。

4. 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大多数能有效改善症状。病程已晚或无条件应用抗病毒药物时,可对症治疗,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物、止咳祛痰药物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因为此类药物与流感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偶而可以致死。

二、肠道传染病

夏秋季节,伤寒、痢疾、肠炎、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预防肠道传染病,最主要的是确保卫生。

1. 确保水源卫生。派专人保护水源,定期对水井进行消毒处理。尽量饮用开水,或者是经过净化、消毒的水。

2. 注意食品卫生。应该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他们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

3. 管好厕所和垃圾。修建防蝇厕所。在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4. 消灭蚊蝇。不仅要大范围喷洒药物,还要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

5. 特别注意防蚊。

6.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

手足口病采取以下措施可大大减少传播,但还不能完全阻断传播:

1. 常洗手,尤其是给婴幼儿换尿布后。

2. 消毒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

3. 清洗脏的衣物。

4. 儿童发病头几天不要去幼儿园、学校或参加其他聚会。

四、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是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引起,症状、肺部特征、验血结果没有典型肺炎明显,临床表现多为干性咳嗽、偶尔咳血等。

一、如何预防非典型肺炎

1. 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在公共汽车或出租车内要开窗通风。

3. 要勤洗手,保持双手清洁。洗手时用皂液和流水洗手,时间在30秒以上。

4. 避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嘴,触摸前应该先洗手。

5. 注意饮食均衡,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休息时间,减轻压力,不吸烟。

6. 在公共场所经常使用的物品应该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擦拭消毒。

7. 在公共场所人群拥挤的地方可以带16层纱布口罩。

8.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该掩上口鼻,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二、如果接触过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应该采取的措施

1. 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患者近期滞留的场所进行消毒,包括空气、家具和衣物等。

2. 如果感觉不适,应该尽早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曾经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

3. 尽量避免探视非典型性肺炎病人,需要探视时,必须戴口罩。

三、如果出现如下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由120提供急救车送到医院就诊

1. 出现高于38℃的发热现象,同时伴有头痛、关节痛、全身酸痛无力等现象。

2. 干咳少痰,偶尔有血丝痰,呼吸加速急促,呼吸窘迫。

3. 服用抗菌药物没有明显效果。

五、伤 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秋季节最容易发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地区。洪水、战争、地震等自然灾害会使伤寒流行。

伤寒的传染源为伤寒病人及带菌者,他们的大便、尿、呕吐物等排泄物,使水或食物直接或间接受到污染,引起疾病传播,水源污染可能会造成伤寒大范围流行。

伤寒的典型症状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发病初期,会出现低热、全身不舒服、头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体温持续上升,一周左右可以升到39℃~40℃。

2. 持续2~3周后病人极度虚弱,神情淡漠,反应迟钝。

3. 出现昏睡、精神错乱、腹痛、腹泻、便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4. 高热的病人并不是脉搏加快,反而脉搏缓慢。部分病人还会在前胸和上腹部出现2~5mm大小、红色的玫瑰疹,数目通常不到20个,2~4天后消退,但可能复发。

5. 发病的第3周出现体温下降,病情开始改善。

6. 第4周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消失,但身体复原大概需要1个月左右。

伤寒的并发症主要有:约有2%的伤寒病人在病程的第2~3周发生肠出血、肠穿孔,也可能在病情恢复期发生。患病后1~3周伤寒病人极易发生多脏器功能损害,如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肾功能损害。

预防伤寒,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传染病人必须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病人的餐具要消毒。对病人粪便和尿液进行消毒。

六、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有全身中毒症状和腹痛腹泻、排脓排血便等临床表现。

一、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

1. 通过食物传播,食用生冷食物或不洁瓜果均可引起细菌性痢疾。

2. 病人与带菌者粪便处理不当,水源保护不好,被粪便污染的天然水、井水、自来水未经消毒被饮用,是引起痢疾暴发的根源。

3. 日常生活中通过接触污染品传播。

4. 苍蝇会传播痢疾病菌。

二、预防细菌性痢疾应该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染人群三方面入手

1. 设立肠道门诊,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及时隔离,对其进行彻底治疗。对饮食业和自来水厂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消除垃圾,加强粪便、食品和饮水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吃未经处理的剩菜剩饭。同时做到勤剪指甲,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4.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强营养,提高抗病能力。

5. 在夏、秋季节,可以用大蒜、黄莲等给接触痢疾病菌者口服。

三、对急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急救处理措施

1. 让病人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饮食一般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多渣、多油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3.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香皂洗手。

4. 对于有失水现象的病人,可给予生理盐水注射。

5. 有酸性中毒者,酌情给予碱性液体。

6. 注意腹部保暖,不要洗冷水澡,对痉挛性腹痛病人可以给予阿托品或腹部热敷。

七、麻 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一、怎样预防麻疹

1. 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2. 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3. 保护易感人群。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可在流行前1个月,对未患过麻疹的8个月以上的幼儿或易感者皮下注射0.2ml麻疹活疫苗。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0.1~0.2ml/kg,胎盘球蛋白0.5~1.0ml/kg,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可防止发病。

二、感染麻疹后的治疗措施

1. 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

2.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

八、风 疹

风疹又称“风痧”,由风疹病毒引起,多见于儿童。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风疹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黏膜光滑,无充血及黏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有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黏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一、风疹的预防与护理

1. 发现风疹病儿,应立即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

2. 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保护孕妇,尤其妊娠初期2~3个月内,避免接触风疹患儿。

3. 患儿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后复感新邪,加重病情。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与油腻之物。

4. 防止搔破皮肤,引起感染。

二、风疹的治疗措施

1. 加强护理。室内空气保持流通,加强营养。隔离至出疹后5天。

2. 对症治疗。可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及镇痛剂。喉痛用复方硼砂液漱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25%氧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数日。

3. 可以食用银翘解毒粥。金银花、连翘、淡豆豉、竹叶、荆芥各10克,芦根15克,牛蒡子、甘草各6克,粳米100克。以上8味药洗净煎汁,去渣。煮洗净的粳米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上述药汁,煎1~2沸即可。分2次,早晚温热服。

九、病毒性肝炎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尤其是慢性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阳性携带者很多,为了预防病毒性肝炎传染,必须掌握一些消毒方法,减少传染机会。

1. 可以用0.5%伏氯净溶液或3%氯亚明溶液,或2%过氧乙酸溶液对居室或用品进行喷洒,喷洒后关闭门窗2~4小时。

2. 对肝炎病人所用书籍、纸张、被褥、衣服可以用福尔马林或环氧乙烷密闭熏蒸。

3. 病人所用的餐具及护理用具可用0.5%伏氯净溶液或3%氯亚明溶液,或3%漂白粉上清液浸泡1小时后,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就餐前最好用沸水把餐具泡一下,也可以把餐具放入水中煮沸20~30分钟。

4. 肝炎病人一定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应用肥皂反复搓洗,再用2%过氧乙酸浸泡2分钟。

5. 肝炎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应按一份呕吐物或一份排泄物加两份10%~20%的漂白粉乳剂的比例消毒。

6. 肝炎病人用过的厕所可以用2%次氯酸钠喷雾消毒,病人所用的便具要用3%漂白粉上清液浸泡1小时消毒。

十、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炎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症状表现

1. 发烧、持续高烧。

2. 喷射性呕吐、恶心。

3. 精神萎靡、嗜睡、昏迷。

4. 症状凶险、激烈。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办法

1. 应该积极预防,增强体内的免疫能力。

2. 可以定期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3. 消灭蚊、蝇,经常给牲畜进行消毒,经常接触牲畜的人应该及时消毒,晚上休息时要使用蚊帐或驱蚊器,以防蚊虫叮咬染上病毒。

4.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用连翘、板蓝根、双花各15克,用水煮后每天喝一杯,以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防控甲型H1N1流感常见问题解答

问:何谓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否可以传染给人?

答: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A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近年在美国等地也出现过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患者大多为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问:人如何感染甲型H1N1流感?

答:人可能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

问: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有何症状和表现?

答: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问:是否有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

答:目前虽尚无疫苗预防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近来的流行中,确诊甲型H1N1流感的死亡患者多为25~45岁者。有科学家认为,这可能因为老人和儿童注射了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一定免疫力。因此,一旦我国有甲型H1N1流感流行,接种人流感疫苗也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仍需进一步证实。

问:是否有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药物?

有两类这样的药物:1.烷胺类(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2.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

从美国最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是敏感的,但是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在出现症状的48小时内服用效果最好。服用后,可以使症状减轻,恢复更快,而且早期服用可以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问:食用猪肉是否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

答: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甲型H1N1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问:如何加强预防?

答:1、最重要的是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就可以,但是一定要经常洗,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2、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清洁。

3、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尽量避免到医院去。

4、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5、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6、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7、出现下列情况,一定要到医院感发热门诊(或感染科)就诊:1) 发热,体温大于37.5度;2) 出现呼吸困难或气短;3) 胸闷或胸痛;4) 突然的眩晕;5) 严重或持续的呕吐。

8、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也很重要,包括:保证足够的睡眠(一定不要熬夜,晚上10点之前上床睡觉);适当的体育活动;减少自身的压力(不加班、不要背负身体和心理的负担);喝充足的水(烧开的自来水最好);一日三餐定时适量,保证足够的营养。

9、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疫部门说明。


相关文章

  • 健康知识教育主题班会
  • 健康知识教育 班会课时间: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第八周 一.班会目的: 1.学生了解健康的真正含义. 2.让学生知道各种常见疾病防病知识 3.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健康-----合理饮食,增强体质.注意个人卫生 4.让学生知道在一些紧急情 ...查看


  • 5动物传染病学
  • 动物传染病学基础知识 一.相关概念 1.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过程,称为传染. 感染:感染是传染的第一步,即病原微生物侵入易感动物.感染的类型:A.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 ...查看


  • 传染病试题
  • 一.单选题: 1.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限为(C)天. A.3 B.5 C.7 D.9 2.中国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C) A.1/万以下 B.1/10万以下 C.1/100万以下 D.1 ...查看


  • 春季预防疾病广播稿2016
  • 春季预防疾病广播稿2016 春季预防疾病广播稿2016 本周校园小广播节目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春季传染病的预防,配合我校校医室工作,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一直是我们校园小广播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期广播以幽默诙谐的口吻和学生沟通春季易发生的传染病有哪些 ...查看


  • 兽医传染病学
  • 兽医传染病学 第一章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感染: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一系病理反应的过程. 感染梯度: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后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症状由轻及重,甚至死亡.这与病原的致病性. ...查看


  • 关于传染病试题
  • 五龙中心卫生院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 1.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行日期( A ). A.2004 年 12 月 1 日 B.1989 年 9 月 1 日 C.1989 年 3 月 21 日 2.< ...查看


  • 突发性急性传染病防控
  • 1.流行病学中的预防共分为几级D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E.6级 2.JohnSnow提出"霍乱毒"在人体内繁殖并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是在哪一年B A.1831年 B.1849年 C.1854年 D ...查看


  • 动物传染病试题全集
  • 动物传染病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1×30)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 . A.免疫动物 B.易感动物 C.家禽 D.家畜 2.注射油乳剂灭活苗后产生的抗体比注射相同的活疫苗产生的抗体. A.维持时间短,效价高 ...查看


  •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3-1 一.传染病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由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症,感染症中能够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组疾病称为传染病.病原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 ...查看


热门内容